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历史
教育学选择题[1]
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二、多选题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A. 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A. 国学 C. 乡学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A.大学 E.小学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A. 塾B. 庠C. 序D.校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A. 宫廷学校B. 职官学校C. 寺庙学校D. 文士学校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A. 梅伊曼 D. 拉伊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A. 认知目标B. 情感目标C. 动作目标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A.明了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三、改错题1.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实验小学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测试卷
将乐县实验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教师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它已于(A)年()月()日开始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B.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2000年12月31日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B)和()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A.普通话简化汉字B.普通话规范汉字C.国语规范汉字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规范用语用字重点领域包括(B)、()、()、()、工商企业、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有关部门和行业。
A.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新闻媒体B.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C.学校、部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4、1982年修订的《C 》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普通话的定义是:以(A )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A.北京语音北方话B.北京话北方话C.北方语音北京话6、规范汉字适用于(B ),它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
A.汉语B.现代汉语C.古代汉语7、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C )。
A.学校B.国家机关C.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D.广播影视8、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A )。
A.权利B.义务9、语言文字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光靠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来管理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必须(A )。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梁家翠谢少华[摘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迁历程发现,经济 社会的发展促使其由数量需求走向质量需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变迁受到关键节点的推进,并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创新需突破单次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考核框架,实现从单次终结性考核的考试制度向多次阶段性考核的考试制度变迁,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师资 格考试制度体系,突出过程性考核逻辑和专业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制度主义;教师专业化;过程性考核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对中小学教师质 量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 了保障。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教 师资格考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 质量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对教师的要求正在从 “会教学”向“教好学”转变。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 视角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对于提 高我国中小学师资水平,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中 “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具有推动作用。
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历史演进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 称《教师法》)首次提出教师资格考试这一概念。
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为分界点,可将我国中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演进历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科补偿的教师资格“省考”阶段(1993—2010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 “两基”的战略目标,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量。
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指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公民申请教师资格,应补修教 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教师资格的非 师范生如何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做出要 求。
这一时期,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实质上是以省 为单位,对符合学历要求的非师范生实施的教育 学考试和教育心理学考试。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专业或称专门职业,是指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专门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所从事的专门职业。
教师成为一门专业(专门职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非专门化阶段,专门化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落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的教师群体的。
从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教师职业,但教师凭经验和模仿就能胜任教师之职,所以,不论是古代东方的官学、僧学还是西方的教会学校,这些教育实体的出现,并没有使教师成为专门职业。
教师进入专门化阶段的标志是师范教育的出现。
1.世界范围看,师范教育于17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国。
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人类师范教育的摇篮。
2.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内设师范院为其他各院培养师资,这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师范教育机构。
3.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成为国家统一承办的、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中学师资的机构,标志着“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在我国的开始,也被认为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最初形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高,进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如何专业化发展就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成为探讨研究的主题。
1.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2.1989-199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学校质量》等。
3.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作者:肖美云来源:caxx 点击数:2960 更新时间:2003-12-15 文章录入:huangyiq ]大家知道,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的媒介。
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这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这也充分说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从国家制度和人们的期盼中信步走来。
对于教师专业化,我认为应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汇报中涉及的材料出自参加培训的记录和平时阅读的材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建构主义特别强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通过通识培训,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也在思考,面对新课程,我们怎么办?在此,就让我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是作为专门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性:l、国家对教师任职规定的学历标准;2、教师要有必要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要求;4、国家对教师教育有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5、国家有对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6、教师专业要不断持续发展(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12.31•【文号】教人[1996]89号•【施行日期】1996.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关于印发《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人〔1996〕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现将“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意见》是“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请你们根据《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区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商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九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各省(区、市)的实施意见,请尽快报我委备案。
国家教育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九五”计划期间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建设一支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现就“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1.“八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好时期之一。
《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实施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根本大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和国家倡导的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九五”期间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发展摘要:以“教师发展”取代“教师专业化”的提法,是基于对专业化运动历史的考察和我国教育的客观现实分析。
专业化运动的实质应该是教师发展,唯有教师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身份才名副其实,教师职业才会赢得尊重,其社会地位才会得以提高。
不能不顾自身的历史现实,盲目地效仿西方;也不能在教师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外在的方式强行加快专业化进程。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发展;比较一、教师专业化的源起教师专业化最早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1]。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地宣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可见,从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都基于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各国各阶层又有各自不同的现实考虑和具体追求。
以美国为例。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两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以1983年的《国家处在危险之中》为起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追求教育的“卓越”。
第二次浪潮是以1986年的《准备好了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为起点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追求教师的“专业化”。
在两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准备好了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和《明日的教师》。
两份报告同时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
并同时希望,通过教师的专业教育强化教师的职务梯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报酬。
其逻辑可以简化为:国家强盛需要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又在专业化。
1954年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NCATE)成立。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三、教师专业化提出的历史背景
1、教师专业化提出的国际背景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 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 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 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 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 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 术。”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 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 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 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 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 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 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模范教师 胡 博 中学特级教师
2008年8月19日
自我介绍
我叫胡博,西华师范大学1986级政治教育系学生, 1990年7月本科毕业,分到华蓥市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工作至今。参加工作18年来,我教了16届高三毕业班, 同时当了9年学校政治教研组组长、9年班主任、2年学校 教科室副主任、6年学校教科室主任(现任学校教科室主 任)、10年广安市高中政治联合教研组副组长(现仍任 广安高中政治联教组副组长),《广安教育研究》杂志 特约顾问,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发表各类文章 80多篇、获奖文章20多篇,主研《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 学习的研究》获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 等奖,为高中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
多次在华蓥市新教师培训、教师党员培训、名师骨 干教师培训、教科室主任培训、20余所学校领导及部分 教师代表学习党的十七辅导培训以及广安区教师培训会 作专题讲座。在西华师范大学主办全省部分中小学校长 培训会上主讲近四小时,受到与会100多位校长的肯定。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历史回顾、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历史回顾、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历史回顾 (3)1.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4)1.1 起源背景 (5)1.2 发展历程 (7)1.3 重大改革事件 (8)2. 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历史演变 (9)2.1 初创阶段 (10)2.2 完善阶段 (10)2.3 改革创新阶段 (12)三、现实问题 (13)1. 现有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不足与挑战 (14)1.1 认定标准与时代发展需求不匹配 (14)1.2 认定过程存在繁琐和不合理环节 (15)1.3 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评价难题 (17)1.4 国际化背景下教师资格认定面临的挑战 (17)2. 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案例分析 (18)2.1 认定标准执行中的困惑与问题 (19)2.2 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的不足与改进需求 (20)2.3 跨区域教师资格认定的协调问题 (22)四、路径选择 (23)1. 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建议 (24)1.1 更新认定理念,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26)1.2 优化认定标准,注重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27)1.3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28)2. 改革教师资格认定流程的措施 (29)2.1 简化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效率 (30)2.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认定管理水平 (31)2.3 建立多元化的认定渠道和方式 (32)3. 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与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34)3.1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 (35)3.2 推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等举措等举措促进教师全面发展36一、内容描述本文档主题为“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历史回顾、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发展历程、现实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路径选择。
历史回顾部分将系统梳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从起源至今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政策、改革举措及其影响。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5
改革思路: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 础在教育。为了完成党的十四大确定的90年代的要 主任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基础教育改革目标: 到20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 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 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 管理。
五七指示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后来被称 为“五七指示”。信中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 把军队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 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 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老三届与新三届
老三届”是指1966年“文革”爆发时在校的三届高中和初中学 生即66,67,68三届。“文革”风雨袭来之时,他们正逢高考。 如果“大革命”晚三个月发动,他们中的佼佼者将会跨入大学。 一场风雨,十年光阴,人生道路由此转向。其中年纪最小的是 68届初中生。他们66年停课时年仅14岁,尚未读完初一课程。 “文革”中,他们荒废了两年学业后,也头戴“知识青年”的 桂冠被送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 新三届(两种说法):一种指66-68时的小学生。代表人物有: 莫言、王安忆、刘晓庆、顾城、李培林、刘小枫、樊纲。一种 指77、78、79级的大学生,即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三届大学生。 由于文革,这三届大学生网罗了中国的人才,社会的才俊之士 都集中到这三届里,他们是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天之骄 子” 。代表人物有李克强、袁纯清(山西)、李书磊(福建)、 汪丁丁等(北师大经济学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变迁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变迁作者:刘海燕孙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07期[摘要]从古至今,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完善四个阶段。
古代社会主要从制度和观念层面对教师的德与才提出要求,孕育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产生。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清政府重视教师质量的提高,颁布了《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对教师进行资格检定,初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模型和体系,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萌芽期。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条文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细致说明,使得教师资格制度趋于正规化。
其中《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具体规划,为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提供了宏观框架,自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初步形成。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使得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要使教师资格制度更加完备,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形成完善阶段[中图分类号] G52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7-0113-06[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23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体系应包括教师资格的法律体系、教师资格条件、资格培训、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的颁发与管理等[1]。
基于教师资格制度体系,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完善四个阶段,从古代各朝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到清末民国时期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的出现,为新中国成立教师资格制度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教师资格制度不断进行补充、修正,使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不断地完善。
一、孕育阶段:我国古代的择师标准在奴隶社会,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出现,到了商朝,学校已经较为完备。
随着学校的出现,古代社会不仅从制度层面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要求,而且也从观念层面说明成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学识与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专业或称专门职业,是指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专门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所从事的专门职业。
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现状、利弊、趋势
第1期2021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 Education ScienceNo.1Jan.2021[收稿日期]2020-08-26[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研究”(项目编号:2019ZC037)。
[作者简介]党韦强(1987-),男,陕西澄城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甲秀之光”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杜尚荣(1980-),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教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现状、利弊、趋势党韦强1,杜尚荣2(1安顺学院,贵州安顺561000;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 要]我国颁布的教师资格制度为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制度在历经坎坷的前世后迎来了光明的今生,深刻影响着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厘清其历史变迁轨迹,掌握其研究与发展现状,有利于充分认识其在实施过程中显现的制度优势与暴露的弊端。
据此,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与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准确预判教师资格统考制度的发展趋势,能够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具有重要说服力的参照。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制度优势与弊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1-0072-05 [阅韵陨]10.13980/ki.xdjykx.2021.01.0132015年开始实施的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制度(下文简称“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是我国开展师范教育的重要制度,深刻地响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了解与掌握教师资格国考制度的来龙去脉,充分认识其实行以来所展现出的优势、弊端及发展趋势,促其走向完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历史
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历程看教师资格证强制执行的起始日期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工作的阶段划分1.过渡阶段(1996—1997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不久,原国家教委又出台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1993年12月31日在岗的人员,凡具有教师职务,考核合格,可以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际上对《教师法》实施之前已在学校中任教的人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政策。
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 026万余人获得了教师资格。
2.试点探索阶段(1998—2000年)教育部人事司1998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自1998年4月至1998年底,教育部在上海、江苏、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六个省(区、市)的部分城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认定最重要的标志和措施。
《实施办法》共六章29条,对“资格认定条件”、“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至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全面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教师资格认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1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教师资格的性质、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资格条件的特许条款、早期退(离)休教师资格认定问题、教师资格的丧失与撤销、证书管理、收费问题等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
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思考_基于专业标准的分析
辽宁教育2011年9期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思考从上世纪60年代起,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问题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但时至今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论,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专业;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半专业”或“准专业”;还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并不是专业。
对于教师职业专业性认知的这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教师职业自身的发展和职业功能的释放。
本文拟从专业标准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以期坚定人们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定,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依循。
一、专业的内涵及标准为了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首先要了解专业的内涵和标准。
1.“专业”的内涵“专业”一词是从拉丁语中演化而来,原意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
在语义学中专业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专门的学问”。
社会学中的专业等同于专门的职业,那么在本文中所讨论的专业亦同于社会学中的专业。
日本学者石村善助认为,所谓专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特殊技能,从而按照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具体要求,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
一般认为,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提出的关于“专业”的定义是最具权威的,他认为专业是一群人在从事着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
在社会初期并不存在职业和专业,一开始只是自然的分工现象。
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职业也就随之出现了,慢慢普遍起来;不同职业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技术上的划分,而专业则需要掌握深奥的知识和复杂的技能,经过长时间专业化的训练,专业为社会提供一种独特、必要的社会服务。
2.“专业”的标准国内外学者关于专业标准的概述有多种,但是内容大体类似。
194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了专业的八条标准: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拥有一套专门化的专业体系;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提供终身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有强大的专业团体。
教育学教学——第十一章
主讲教师:张世洲
.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师,如我国古代 教育家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吾师”,凡是能以自己的学识 、人格、能力等对其他人发生影响的人都可以称为教师。狭义的教 师,是指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师,这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出现的,是从 事专门的培养人的活动的人员。按照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狭义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 族素质的使命”。
.
第二,教师的地位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儒家有着悠久的尊师 重道的优良传统。孟子曾引《尚书》中的话:“天降下民,作之君, 作之师。”把君师并列起来。荀子把教师纳入到天地君亲师的行列。 《学记》中记载着当臣下为教师时,天子就不能以臣礼对待之,而是 “屈万乘之重”,“厚师臣之遇”,其目的是为了尊师重道。而这种 思想曾被秦汉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并发展为“师道尊 严”。在外国,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开明的政治家也给教师以 高度的评价。比如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等。在社会主义国家,教师的地位得到了高度重视。为形 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我国于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通过决议,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并奖励模范 教师。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各 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养,改 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 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把学生培 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由于教育目 的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同于其他职业, 表现为以下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历程看教师资格证强制执行的起始日期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工作的阶段划分1.过渡阶段(1996—1997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不久,原国家教委又出台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1993年12月31日在岗的人员,凡具有教师职务,考核合格,可以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际上对《教师法》实施之前已在学校中任教的人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政策。
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 026万余人获得了教师资格。
2.试点探索阶段(1998—2000年)教育部人事司1998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自1998年4月至1998年底,教育部在上海、江苏、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六个省(区、市)的部分城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认定最重要的标志和措施。
《实施办法》共六章29条,对“资格认定条件”、“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至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全面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教师资格认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1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教师资格的性质、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资格条件的特许条款、早期退(离)休教师资格认定问题、教师资格的丧失与撤销、证书管理、收费问题等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
8月中旬,教育部印发了《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证书的内容、管理、编码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到2002年底,29个省(区、市)已基本结束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1 963.63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news/3300.htm(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1.什么是教师资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因此,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从事教师职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自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之日起,只有具备教师资格(在形式上是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
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
由于教师资格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是全部条件,所以并不是具有教师资格的人都一定从事教师工作、就业于教师工作岗位;还要受教师编制、教师队伍的年龄、职务结构、学科分布、聘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2.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依法实施都资格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使政府的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从教师队伍的“门口”就把住质量关。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形成我们今天教师队伍成分复杂,有的学历不合格、有的素质太低,特别是中小学有分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以工代教教师等,给管理、提高素质、提高待遇等增加了难度。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后,这些问题将加快解决步伐。
(2)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据1994年统计,全国约有8%的高等学校教师40%的高中教师、36%的初中教师和13%的小学教师没有达到《教师法》规定的起点学历标准。
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24%左右。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队伍中未达到资格标准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实现教育队伍的“分流”。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后,在规定时期内没有取得教师资格以及已取得教师资格又丧失或被撤销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将调整做其他工作,以达到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教育系统以外人员从教开辟一条渠道。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特别是资格考试,使有志于从事教师工作的人,除了通过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学校毕业补充到教师队伍以外,还可以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这条途径取得教师资格进入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事业特别是九年义教育的发展、人才市场建立带来的人员流动的增加和教师队伍新老交替高峰的到来,今后教师需求将会增加,尤其在一些农村、边远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缺编较多,而补充渠道不畅。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结合人事制度的改革,从社会上招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
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后,有利于学校择优聘任教师。
随着《教师法》、《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教师地位的提高、待遇的逐步改善,社会上愿意从教而且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在增加。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为社会人员从教开辟了渠道。
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4)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资格作为一种由国家认定的资格,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只对少数几种素质要求高,社会影响重大的职业,如教师、医生、律师等实行国家资格制度。
现在我们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本身就表示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制定与教师地位相当的待遇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改善教师待遇。
(5)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教师待遇。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其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
其职业性质决定了并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教师。
只有通过专门训练和严格选拨的人才能担任教师工作。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为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人员素质的高要求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水平,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回予高报酬、高待遇。
3.教师资格的含义是什么?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它包括了三种含义:一是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规格很高,意义重大;二是法律规定的,依法实施,表明其严格性;第二层含义是职业许可,即自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之日起,凡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的主要体现形式——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资格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持证人具有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
证书上要注明是什么样的教师资格、认定及颁定证书的机关、时间、全国统一的编号等,规格很高,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终身有效。
因此在《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中规定“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以保证质量、统一规格。
4.教师资格如何分类?由于国家实行的是涉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资格制度,而各级各类学校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资格分类,从而规定不同的条件。
《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规定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7种。
5.要取得教师资格须具备哪些条件?教师资格条件是《教师资格条例(下称《条例》)中最重要的内容。
取得教师资格的共同条件,《教师法》第十条已有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这是各种教师资格都要求的共同条件,除了共同条件外,不同的教师资格要求有不同的学历,这在《教师法》第十一条已有明确规定,在认定教师资格时,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就可以了。
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和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条例》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还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化的规定:(1)在第六条中规定:“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这主要是要求五官端正、有一定的高度、无明显的生理缺陷,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等。
具体的标准与师范院校招生对考生的身体方面的要求一致。
(2)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方面承担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任务,因而应当具备与实习指导相适应的实际操作能力,故在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3)《教师法》规定:“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而且在教师的学历条件中也规定与相应师范院校同等的非师范学校毕业也符合规定的学历标准。
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在《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或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这是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
这种要求在其他国家尤其明显,例如日本要职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修满84个学分,期中教育学科的学分占了32个,占学分总数的38%。
美国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规定,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即使有博士学位,申请教师资格也必须补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基本理论方面的课程。
法国甚至规定,不管取得什么学位,如要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学习一定时间的师范类课程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可见教育学科方面的内容对教师的重要。
6.具备什么学历,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根据《教师法》第十一条,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园师范学校及其以上学历。
“及其以上学历”是指其它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历,如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毕业等学历。
7.具备什么学历,才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及其以上学历”是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历。
8.具备什么学历,才能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根据《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志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