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林 全椒县中医院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ab28387375a417866f8fb6.png)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中药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内容
![中医中药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54daf7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9.png)
中医中药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内容中医啊,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你想啊,那些草药就像是魔法森林里的小精灵,各有各的奇妙本事。
比如说人参,那可是草药里的大明星,就像魔法世界里的超级英雄,补气那叫一个厉害,感觉吃了人参就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精力充沛,一口气能爬上十层楼都不带喘气的。
中药的炮制也特别有趣。
就好比给那些草药小精灵做造型,有的要炒一炒,这就像是给小精灵做个时尚的卷发,让它原本的功效更上一层楼。
还有的要经过九蒸九晒,那简直是对小精灵的魔鬼训练,经过这样的磨练后,它的功力大增,能解决更多的健康问题。
中医的诊断方法也是一绝。
望闻问切,就像侦探破案一样。
医生看你一眼,那眼神就像X光一样,能穿透你的身体看到你的内在。
闻一闻你的气味,就好像是在嗅探你身体散发出来的健康密码。
再问你几个问题,那简直是在和你的身体进行一场秘密对话。
最后切脉,这脉搏就像是身体内部的音乐节奏,医生通过摸脉就能听出你身体里是哪根“琴弦”出了问题。
养生在中医里更是充满了乐趣。
早睡早起被中医推崇得不行,这就像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定期做保养。
如果晚上熬夜,就像是让机器超负荷运转,迟早得散架。
而早上早早起来,那是给身体加油打气呢,就像汽车加满了油,一天都活力满满。
再说说穴位,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个小按钮。
按摩穴位就像是在按这些小按钮,按对了就能开启身体的自愈功能。
比如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能量加油站,经常按一按,就感觉像是给身体偷偷充了电,身体倍儿棒。
中医里的食疗也很神奇。
像吃红枣补血,那红枣就像是一个个红色的小血包,源源不断地给身体输送血液能量。
还有黑芝麻补肾,黑芝麻就像是黑色的小精灵,钻进肾里把肾的活力给激发出来。
中药的配伍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不同的草药组合在一起,有的负责高音,有的负责低音,共同演奏出一曲健康的乐章。
每一种配伍都有它独特的旋律,针对不同的病症。
中医的智慧还体现在它对整体的把握上。
它不会只盯着一个地方的病,而是把人当成一个整体。
秦林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秦林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8cd3bd027cd184254b3535d4.png)
最传统的有氧运动 —— 太极拳 (1) 保持心平气和,坚持“ 心静 ” (2) 集中精神 (3) 姿势的正确性 (4) 正确把握各种不同姿势和动作的 (5)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练习的强度
气功
三、心态与健康
養生學主張不但要“養形”,更要“養 神” 。 “神形共養”,“形神統一”方是養生保 健的重要原則。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悲伤肺”、“恐伤肾” 金元四大家之一、名医刘完素有句名言: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功效]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
回到標題頁
(十)醋溜白菜
[原料] 白菜250克,豬油25 克,醬25克,醋8克, 糖8克,花椒少許, 濕澱粉15克。
(十)醋溜白菜
[製作]
1、白菜洗淨,切成小塊備用。
2 、炒鍋架旺火上,放入豬油和花椒,油熱出香 味時,放進白菜拌炒幾下,放糖,醋,醬油,開 滾,用濕澱粉勾芡,即可出鍋。 [功效]具有消食開胃,利小便的作用。
3 、炒勺放入油,上旺火燒七八成熱,加入拌好的豬肝片炸 透;同時將白菜也過一下油,一起倒入漏勺。炒勺潷油回火, 下入豬肝,隨即把黃汁倒入顛翻兩下,淋少許明油即成。 [功效]具有益氣血、補肝明目的作用。
回到標題頁
(七)四寶牛肉
[原料] 牛肉500克,胡蘿蔔 50克,洋蔥50克, 土豆50克,番茄50 克,精鹽、糖、黃 酒,味精,番茄醬 各適量。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补
是药三分毒 药膳食疗学
人 参
野山参
高丽参
国产人参
红参须
药膳
(一)杜仲腰花
[原料] 炙杜仲12克,豬 腰250克,料酒25 克,蔥、味精、 食鹽、醬油、醋、 大蒜、生薑、白 糖、花椒、豬油、 菜油、水豆粉各 適量.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b5b08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6.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章节一:中医理论基础1.1 中医的发展历史及概述1.2 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1.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1.4 中医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等章节二:中医养生方法2.1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2.2 饮食养生:根据体质调整饮食,食疗方案2.3 中药养生: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养生方剂推荐2.4 中医按摩与针灸:常见穴位及按摩手法,针灸的原理与应用章节三: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3.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3.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便秘等3.3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3.4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等3.5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焦虑等3.6 妇科常见疾病: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章节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4.1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药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4.2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及前景4.3 中医药对临床医学的启示与贡献附件:- 附录1:中医常用诊断方剂- 附录2:中医养生食谱- 附录3:中药常用药材及其功效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医:传统医学的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为基础,涉及中草药、针灸、按摩等疗法。
- 阴阳: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事物的两个相对面,如太阳和阴影、白日和黑夜等。
- 五行: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分别为木、火、土、金、水,用以描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 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外貌、听取声音、问询病史、切脉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3892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2.png)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3
中医药基本知识
脏象学说
主管生长发育 主管生殖 主管水液代谢 主管纳气 濡养温煦脏腑
《侣山堂类辩》: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五行理论: 生理关系:五行相生、相克 病理联系: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发展:通过生理功能阐述五脏间联系,用病理上相互 影响反证其生理上关系
8/6/2024
构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
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
主管消化吸收 (主运化) 统摄血液 (主统血)
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主呼吸 辅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8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津液
津液—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也称”水液”.遍布于 周身,存在于经脉内外
人体某些分泌液,如涕、泪、唾等,及排泄液,如汗、 尿等,由津液所化生,也称津液
运化滋
输生润
功
废血和
能
物液营
养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经脏阴津血气精 络腑阳液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
基本概念
精
中医药基本知识
广义:包括水谷之精(饮食物化生成)、五脏六 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组织器官)和肾精(禀 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藏于肾中)
中医中药科普讲座
![中医中药科普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8124a2ce102de2bd96058831.png)
车前草功效
• 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 祛痰的功效,对于小便不利,淋浊带下, 水肿胀满,痰热咳喘。
红枣
•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 “百果之王”。红枣含有丰富 的维生素A、B、C等人体必须 的多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 矿物质 ,其中维生素C(抗坏 血酸)的含量竟高达葡萄、苹 果的70~80倍,芦丁(维生素P) 的含量也很高,这两种维生素 对防癌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都有一定作用。
• 2.加水量:头煎,先将药倒入锅里,用筷子压住药, 后加水,高出药表面3-4厘米,吸水性强的、煎时 间长的水可以适当多加些,吸水性差的,煎时间短 的水可以少加些。二煎,因为药不会浮起来,不用 筷子压了加水,直接加水,水量高出药1厘米差不 多。
中药的用法
• 3.浸泡:浸泡目的是把药浸透,有利于把有效成分煎煮出 来。一般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冬天长一些,夏天短一些, 太长药味道要变味。 • 4.煎药火候及时间:先有大火将水烧开,再改小火煎大概 20分钟,感冒药和其他挥发性强的药小火煎时间可以缩短 至15分钟,补药或难煎药小火煎时间可以延长至30-40分 钟。
中医药科普讲座
主要内容
1、了解一些日常的中药
2、了解中药的煎服法
三七与土三七
• “土三七”与“三七” 一字之差,根茎形状 确实也有点像,也都 有散瘀止痛的作用, 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 植物。
•
平时我们药用的“三七”属于五加科, 无毒,而且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 功效,还被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誉 为“金不换”。 • 但“土三七”隶属菊科,含有吡 咯烷生物碱成分,有毒,并且这种成 分小剂量就可致中毒,这些毒物被人 体吸收后可引起肝小静脉内皮细胞损 害,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严重 的可能导致肝衰竭死亡。副作用那么 厉害,所以临床是不用“土三七”作 药的。 • 三七和土三七的根茎确实比较像, 不好区分,但他们的植株形态差别是 很大的,完全不一样。最简单的,记 住三七的花是绿色的,结红色的果实; 土三七的花是黄色的。
天星执业药师之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01
![天星执业药师之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01](https://img.taocdn.com/s3/m/82c59488ec3a87c24028c4d3.png)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讲课者:秦老师天星医考:考试安排与分值分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是执业药师最后一门考试(10.19号下午)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14:00—16:30)考试合格标准:60分考试内容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考卷中,掌握部分约占60%,即约60分熟悉部分约占30%,即约30分了解部分约占10%,即约10分提示: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天星医考:考试题型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
A型题(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B型题(配伍选择题)共80题,每题0.5分,共40分。
X型题(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做题先易后难。
天星医考:A型题即单项选择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共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例1 “同病异治”的依据是()D 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C.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舌象、脉象 D.相同的疾病出现不同的证候 E.相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天星医考:即配伍选择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共用一组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
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考生只须为每道试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例2:A.干涩B.炎上C.黏滞D.开泄E.重浊49.燥邪的特性是50.火邪的特性是 51.风邪的特性是B型题A B D天星医考:历年各章基本所占分值第一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10分左右第二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5分左右第三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10分左右第四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2分左右第五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4分左右第六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3分左右第七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5分左右天星医考:历年各章基本所占分值第八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5分左右第九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30分左右第十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5分左右第十一章内容占历年考试的10分左右第十二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5分左右第十三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2分左右第十四章的内容占历年考试的4分左右天星医考:X型题即多项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bb381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6.png)
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以下是 6 条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1. 嘿,大家知道吗,中医药里的药材那可真是神奇啊!就拿枸杞来说吧,小小的一粒枸杞,那可是有着大能量呢!平时咱们泡水喝,就能补气血。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加了润滑油,让它能更顺畅地运转呀!你说这中药材是不是很厉害?
2. 哎呀呀,中医的针灸疗法那可真是一绝!当你身体不舒服,比如肩膀疼的时候,几根细细的针下去,说不定就能缓解疼痛了呢!就好像是神奇的魔法师,用小小的针就把疼痛给变走了,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
3. 咱说说中医的推拿吧!有时候你累了一天,浑身酸痛,去做个推拿,哇,那感觉太舒服啦!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放松的大保健。
这就像给疲惫的身体来了一场及时雨,一下子让人神清气爽了,真的超棒啊!
4. 中医药里的食疗也很重要哦!你看那山药,煮着吃既美味又健脾。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的内脏器官喂了营养大餐吗?通过吃就能调理身体,多神奇呀!大家不想试试吗?
5. 你们晓得不,中药的方剂那可复杂又精妙呐!一味味药搭配起来,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协同作战抗击疾病。
比如说治疗感冒的方剂,几种药组合在一起,就能把感冒这个小捣蛋给赶跑啦,是不是很神奇咧?
6. 中医的养生理念那可是深入人心啊!要早睡早起、适量运动,这就像是给身体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让我们能抵御疾病的侵袭,保持健康活力呀!这样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我们为啥不好好坚持呢?
我觉得中医药知识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好好利用它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养生堂
![养生堂](https://img.taocdn.com/s3/m/c41bc93ef111f18583d05aa9.png)
秦林简历秦林,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祖籍山东,出身中医世家;自小侍诊于父亲左右,并熟读中医经典著作,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曾经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吴忠市解放军84891部队医院、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南京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工作、学习过。
部队工作十数年后,放弃部队三甲医院的挽留,回到家乡,进入全椒县中医院,投身家乡中医药事业。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中,他继承祖辈传统中医药的理论精髓,并在现代中医理论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创新,结合现代慢性病、多发病疑难诸症发病机理,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辩证施治体系。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拓展中医业务范围;对妇科病、脾胃病、肝胆病以及各类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也取得显著疗效。
就诊患者遍及本地及江、浙、沪、湖北、山东、河南等周边地区。
撰写四十余篇论文在《人民军医》、《安徽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家级专业刊物发表(见万方医学网),论文曾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他平时十分注重探索适合基层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中医药中医学术会议,注重知识更新。
曾经师从过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夏天、王宗仁教授师承学习中医妇科,脾胃病、烫伤等疑难杂症,也曾多次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学习,从多方面提高业务技能。
多次为全县相关卫生单位及共建单位做专业或保健方面授课。
经常受邀参加各类相关疾病的中医会诊。
平时十分注重在全县百姓中普及中医药知识。
秦林主任现任全椒中医院医务科长并兼职中医科“中医养生堂”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授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同年被评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安徽省基层百名名中医”称号。
2013又被评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专长:治未病养生保健:老年病的预防和保健以及养生;儿童发育生长的预防保健和健康养生,亚健康人群的防病于未然的中医养生调理等。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e3d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7.png)
《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中医药学基础知识课程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中医药理论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中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分类、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熟悉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4.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对中医药学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1 中医药学的定义和范围1.2 中医药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1.3 中医药学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 中医药学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理论2.1 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基本分类2.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2.3 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药性理论、药物归经学说等3.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3.1 临床观察法和临床实验法3.2 实验室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4. 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4.1 中医诊断学: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中药学:中药的基本性质、品质要求和药物制剂4.3 方剂学:方剂的基本分类、处方规律和辨证施治原则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授课形式系统讲解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实例分析:结合典型病例和临床实践,分析并讨论中医药学的应用;3.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验:通过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4. 期末考试:结合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综合测试学生对中医药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2024年度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2024年度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9b0c57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e.png)
四季养生注意护肝。建议早睡早起 、保持心情愉悦、适量食用绿色蔬菜等。
秋季养肺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造成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 建议多喝水、适当食用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等润肺养阴 之品同时要避免过度悲伤损伤肺气。
2024/3/23
夏季养心安神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 中医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介绍 • 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策略 • 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探讨 • 现代科技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2
01
中医药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3/23
3
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控制盐和油的摄入量,降低高血压和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4/3/23
23
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影响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锻炼心肺功能,预防疾病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适量运动有助 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 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夏季炎热易出汗多耗心气心血可造成心失所养。应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过度出汗、适当食用红色食物如红枣、红豆 等养心补血之品。
冬季养肾防寒
冬季寒冷易伤肾阳造成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应注 意保暖、适当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补肾益精之 品同时要避免熬夜损伤肾气。
26
06
现代科技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中医药起源与发展
远古时期
中医药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通过观 察自然、尝试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 等物质,逐渐发现了具有药用价值的 物质,并积累了用药经验。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义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6b81c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1.png)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 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 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 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 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 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4、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
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 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 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 适应能力差。
健康教育处方
精神养生:气虚质者不宜过思过悲。
饮食养生:可选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食用,如小米、 糯米、粳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 鲢鱼、鲨鱼、刀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 菇、豆腐、马铃薯,由于气虚质多有脾胃虚弱,因此不 宜过于油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起居养生:易于感受外邪,应注意保暖,不要劳汗当风, 防止外邪侵袭。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 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健康教育处方
精神养生:气郁质者应主动寻求欢乐,多参加社 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
饮食养生:应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节脾胃功能 的食物,如:大麦、荞麦、高粱、刀豆、蘑菇、 豆豉、柑桔、萝卜、洋葱、苦瓜、丝瓜、菊花、 玫瑰花等。
起居养生:气郁质者要舒畅情志宽松衣着,适当 增加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以放松身心。
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 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 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 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 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 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 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 汗等不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如 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某些甘味 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如甘草、绿豆等。 淡味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等。 甘味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古人有"中满忌甘" 之说。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 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如五味子涩精、 敛汗,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 涩味附属于酸,亦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涩肠 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但酸味与涩味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 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所不具备的。 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
• • • • • • •
苦:能泄、能燥、能坚。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如大黄通下泻 火为通泄,杏仁降气平喘为降泄,栀子清热泻火为清泄;燥即燥湿, 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 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分为苦寒燥 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如黄连苦寒用于湿热证,苍术苦温用于寒湿证。 坚阴含义有二,一是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如黄柏、知 母用 于肾阴亏而相火亢盛之证。二上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 边有厚肠止泄作用。 此外,药理研究表明,少量苦药有开胃进食的作用,但服用过 量,反能伤胃,临床上对芦荟、穿心莲等极苦的药物,多采取入丸、 装胶囊吞服等用法,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因苦能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肠作用,多用于瘰疬、 瘿瘤、痰核等病证。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鳖甲软坚散结,芒硝 泻下通便等。 此外,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能补肾壮 阳益精。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而有凉血的作用。 但咸味药不宜多食,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是如此,另有 的咸味药有伤脾胃,如芒硝,脾虚便溏者慎用。
全椒县中医院中医中药基础知 识讲座
安徽省全椒县中医院 秦 林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 (公元二世纪 ),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药学专著,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 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共记载病名170余种,包括内、外、 妇、儿各科。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 《神农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作者陶弘景,成 书于公元500年左右,《神农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条文逐一 注释、发挥,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 十种。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 《新修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 李 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全书卷帙浩博, 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44 种。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 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本草学代表作,作者唐慎微,成书于 1108年,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并茂,方 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 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本草纲目》 :明代本草学代表作,作者李时珍,成书于1578年,李时 珍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 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 《本草纲目》。该书52卷,附方 11000余首,载药 1892 种。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类。这 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本书集我国16世 纪以前药学大成,将本草学发展提高到一个 空前高度,对世界医药学 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本草学代表作,作者赵学敏,成书于1765, 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 于载药 921 种, 新增药物达716 种 之多。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 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 价值和文献价值。 • 《中华本草》 :当代本草学代表作,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 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已于1999年出 版, 收载药物8980种,插图8534幅,引用文献1万余种,计约2800万字。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 学科发 展水平。
三、确定依据 1、药物的特性 关于药物的归经,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五味"联系起来,认 为: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肾。 这种归纳,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 际情况并不一,不能作为规律性来认识。 2、药物的疗效 如 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 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在 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 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 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 明它们能归人心经……。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 从临 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四、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 • •
• •
•
五、气味配合 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气偏于定性, 味偏于定能,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气味配合原则有二: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二为一 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二个或更多。味越 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气味配合规律有二: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气 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如麻黄、紫 苏均味辛性温而发散风寒;气同味异,功能不同,如浮萍辛寒能 发汗清热,芦根甘寒能清热生津,黄连苦寒 能清热泻火,牡蛎咸 寒能育阴潜阳;味同气异,功效有别,如石膏甘寒能清火生津, 石斛甘凉清热生津,黄芪甘温能补气升阳,山药甘平能平补脾肺 肾;一气多味, 作用广泛,如白术苦甘,苦能燥湿,甘能补脾。 四气五味是中药性能的核心内容,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 意义。
•• • ••Fra bibliotek••
•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含义: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概括。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 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花、 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 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2、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 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 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 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4、 药物的效用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凡具 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 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 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 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但有少数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着既升浮又沉降的"双 向性",如川芎能"上行头目"(升浮)以祛风止痛,又可"下行血海"(沉降) 以活血调经。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 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 三、阴阳属性 •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 四、影响因素 • 每 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 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炮制和 配伍,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 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物配伍时,其升浮 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 用,其沉 降之性亦能减弱。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 第四节 归 经 • 一、含义 •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药物 作用的归属,经是指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 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从而为临 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 • 二、理论基础 • 药物的归经是以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 据而确定的。 • •
• • •
第二节 五 味 一、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 药味,它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 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 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 二、确定依据 • 五 味的确立一方面是通过口尝而获得,如黄连、黄柏之苦, 甘草、枸杞之甘,乌梅、木瓜之酸,芒硝之咸等,但更主要的是 以药味与疗效的关系为依据,通过大量临床 实践进行不断的归纳、 整理而总结出来的。如葛根、石膏均能透热解肌,即云其味辛, 但实际口尝却并无辛味。故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 实滋味,二是 提示药物的不同功效。 •
•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要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必须从不同角度如作用性质、作 用范围、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进行认识。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 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中 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 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结果。药物防治疾病的 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扶 正,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 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状态。药物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 用,是由于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作用,即药 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 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第一节 四 气 一、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 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此外,在寒热温 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 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