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橐智辩孔子

合集下载

(三字经)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

(三字经)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

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

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

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

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

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

”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

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

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

”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第一篇: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

”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

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孔子的历史故事-项橐智对孔夫子

孔子的历史故事-项橐智对孔夫子

孔子的历史故事-项橐智对孔夫子项橐是春秋时代鲁国神童,学识渊远,就是孔子都辫不过他,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孔子的历史故事-项橐智对孔夫子吧!项橐智对孔夫子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

项橐三难孔子_故事

项橐三难孔子_故事

项橐三难孔子项橐三难孔子春秋时期,有个聪明好问的孩子叫项橐。

有一天,项橐在路边玩耍,看见了孔子和他的弟干们。

项橐早就听说孔子的大名,便走上前恭敬地说:“我有问题向您请教:请问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说:“孩子,你是怎么看的呢?”项橐说:“我看好像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看上去就小,而离我们近的看上去就大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可项橐又问:“先生,早晨的太阳看起来红彤形的,却一点儿不热,可中午的太阳烤得人满头大汗。

我们知道,火离我们远就会感到冷,离我们近就会感到热。

这是不是又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深思了一会儿说:“嗯,有道理。

”项橐可不高兴了,对孔子说:“开始我说早晨大阳离我们近,您说对;现在又说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您也说对。

到底哪一个对呢?”“这个…”孔子一时回答不上来。

他的弟子也你看你我看你,无人能够解答。

项橐说:“您是有学问的圣人呀,怎么连这个也说不清楚呢?”孔子说:“孩子,圣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呀!”在春秋时代,孔子的学问是当时最高的了,但他仍然会遇上不能回答的难题。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再大的学问也是想对而言的,世————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上只有学问非常高的人,没有无所不知的人。

即使到现在,科学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我们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澄清,需要去探索。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理由骄傲和自满,没有理由不虚心和谦恭,我们还要学习项橐勇于向前人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孔子曾多次与哪位七岁神童辩论

孔子曾多次与哪位七岁神童辩论

孔子曾多次与哪位七岁神童辩论
据史料记载,项橐(xiàng tuó)(前494—482)是春秋时莒国人。

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袁家庄,据说就是项橐的家乡,这里离日照市大约80多里。

关于项橐的身世有不同说法:一是贵族子弟。

史料记载,项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项。

姬叔度后代项超生项橐等儿子。

二是农家子弟。

据说项橐的父亲和母亲魏氏都是普通农民,他是母亲在尔崮山砍柴时生下的,脐带还是用茅草割断的。

三是学童说。

多见于唐朝以后,以其为书院学校就读的学生。

四是老子学生说。

《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据说他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车让城”与“城让车”之辩、“落锄之数”与“落蹄之数”之辩、“沉浮”之辩,都以孔子失败告终。

遗憾的是,项橐12岁便夭折,其死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被孔子学生杀了,有的说他是被诸侯杀了。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03月02日第B04版,作者:赖晨,原题为:《这些神童为何陨落》,本文系节选。

名人孔子的故事_1

名人孔子的故事_1

名人孔子的故事名人孔子的故事1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nv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

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子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

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

现在鲁国富裕的人少,贫穷的人多。

如果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减少。

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

”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

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

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

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

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

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

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老师难道会嫉妒我行仁义之事吗?子路在老师这里所学的,不过仁义二字而已。

仁义之人,与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

如今,子路将自己多余的粮食,与大家分享,行仁义之道,老师为何禁止不许呢?我想不通!”孔子听完子路的诉说,摇着头道:“子路呀!你还是那么粗野,那么处事单纯。

你如果觉得民工们饮食不足,为什么不去告诉鲁君呢?让鲁君开粮仓去接济他们呀?你用私人的俸禄做公义,这种行为,是在障蔽鲁君的恩泽,显示你自己的德义。

现在速速停止,或许还不算晚,否则,降罪你的日子,马上就会到。

”子路闻此,无语而退。

果然,不久相府派人来找孔子说:“先生派弟子救济民工,是不是要跟鲁君争夺百姓呀?”孔子见此情形,知道解释已没什么用了。

于是,便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孔子和项橐的故事_项橐考孔子的故事

孔子和项橐的故事_项橐考孔子的故事

孔子和项橐的故事_项橐考孔子的故事项橐,春秋莒国人,被称为神童。

孔子曾经拜项橐为师,关于孔子和项橐的故事有很多。

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和项橐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名丘,字仲尼,设教于鲁国之西。

一日率诸弟子御车游赴秦国之地,路逢数儿嬉戏,中有一儿不戏。

孔子驻车问曰:“独汝不戏,何也?”小儿答曰:“凡戏无益。

衣破难缝,上辱父母,下及门中,必有斗争。

劳而无功,岂为好事,故乃不戏。

”遂低头以瓦片作城。

孔子责之曰:“何不避车乎?”小儿答曰:“自古及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

”孔子乃勒车论道,下车而问焉:“汝年尚幼,何多诈乎?”小儿答曰:“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

天生自然,岂谓诈乎?”孔子曰:“汝居何乡何里何姓何名何字?”小儿答曰:“吾居敝乡贱地,姓项名橐,未有字也。

”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暇同游也?”孔子曰:“吾车中有三十二棋子,与汝弈博,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废驰,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吾欲与汝平却天下,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孔子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雄无雌,何雌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字?”小儿答曰:“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土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雌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
摘要:
一、孔子与项橐的背景介绍
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经过
三、孔子从项橐处学到的教益
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正文:
一、孔子与项橐的背景介绍
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创立了儒家学派,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项橐,字子路,又称项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人,擅长辩论,年纪轻轻便闻名遐迩。

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经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拜访项橐,向他请教礼仪之道。

当时,孔子已经颇有名气,但他并不因此而自满。

相反,他谦虚地向项橐请教,并表示:“子路吾弟,吾闻善人之道,愿闻其详。

”项橐见孔子真诚求教,便详细解答了他的疑问。

三、孔子从项橐处学到的教益
孔子从项橐处学到了很多关于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让孔子的思想更加完善,为后来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

此外,孔子还从项橐那里学到了辩论技巧,使他在论述儒家观点时更加有力。

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地位多么崇高,都应该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成为真正的智者。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贤者,向他们请教,以便更好地成长。

总结: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展示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篇1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历史上哪位神童七岁为孔子师?

历史上哪位神童七岁为孔子师?

历史上哪位神童七岁为孔子师?项橐,姓项名橐,春秋时期鲁国人,自幼机智聪敏。

他七岁以为孔子师而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一位很有名气的神童,故史书对他多有记载。

《史记》引甘罗语说:“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战国策·秦策五》云:“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明朝《广博物志》中记载说:“项橐鲁人,十岁而亡,时人尸而祝之,号小儿神。

”在没有拜孔子为师之前,小项橐听别人说孔子是当今的大圣人,没有什么不懂的,也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心中很不服气,便想找个机会考考孔子。

这一天,他听说孔子周游列国回来,要经过他们村,便找来几个小朋友,挖了许多石头和土,在村口的大道上围成了一座“城池”。

当他看到孔子的车子快要来到时,便马上坐到“城池”的中央,指挥小朋友游戏,挡住了孔子的车马。

车夫见一个小孩坐在路中央,急忙大声喊道:“车子来了,快闪开!”项橐并不躲闪,反而毫不示弱地说:“你这人好不懂礼貌,说话连车也不下,叫你们车上的主人下来答话!”车夫怕伤着他,只好跳下车子对他说:“你这小孩口气不小,要让车上的主人下来,你知道车上坐的是谁吗?他就是当今的孔老圣人!”项橐说:“正因为你车上坐的是大圣人,我才非让他下车答话不可!”孔子听了,感到惊奇,只好走下车子问项橐:“你让我下来有什么话要说吗?”项橐答:“听说你是个圣人,特别是在礼仪方面还是个专家,但是你的车夫对我如此粗野,这样对吗?”孔子说:“我的车夫态度是粗野了些,可你站在路中央,看见车子来了不让路也不对呀!”项橐指着地上说:“我并没站在路上,你看这是什么?”孔子看了看说:“倒像一座小土城。

”项橐十分认真地说:“是呀,你的车遇到城池,为什么不绕道而行?”孔子一听,哈哈大笑说:“这是你们玩游戏堆的假城。

”项橐却说:“真的也罢,假的也罢,它究竟叫不叫城?”孔子说:“是叫城。

”项橐又说:“既然叫城,你的车子遇到城,到底是车应该躲城呢,还是城应该躲车?”孔子说:“车应该躲城。

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

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

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更多三字经相关阅读请关注。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

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

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

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

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

”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

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

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

项橐与孔子的故事

项橐与孔子的故事

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他与孔子之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一个七岁的孩子项橐,正在地上用泥土围成一座城池玩耍。

孔子觉得有趣,于是绕着城走了一圈,没想到项橐却对孔子说:“老先生,你看到了城门,怎么不进去呢?”孔子回答说:“我只是看到了一座城池,并没有看到城门啊。

”项橐听后便生气地扔掉了画好的城池,然后指责孔子不应该绕城而过。

接着,孔子询问项橐的姓名和年龄,项橐一一回答后,孔子惊叹不已。

随后,孔子又问项橐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画城而不是画船等,项橐都一一回答了。

最后,孔子感叹项橐的聪明才智,并邀请他一起同行。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项橐的聪明才智和孔子的博学多才,更体现了两位大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

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他虽然只有七岁,但是非常聪明,被人们称为“圣公”。

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项橐的家乡,看到一群小孩在路中间用沙土筑成了一座城堡,挡住了孔子的马车。

孔子下车后,问他们为什么挡住自己的路。

项橐回答说:“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没有城让车的道理。

”孔子无言以对,只好绕道而行。

孔子觉得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于是决定考考他。

孔子问项橐:“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项橐回答说:“天上有一天一夜的星星。

”孔子又问:“你知道地上有多少粒沙子吗?”项橐回答说:“地上有一年四季的沙子。

”孔子听后非常惊讶,认为这个孩子的智慧已经超过了自己。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并不是年龄的问题,小孩子也可以有很高的智慧。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孔子谦虚的态度和对知识的尊重。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

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孔子与项橐的故事

孔子与项橐的故事

孔子与项橐的故事
孔子曾经跟随他的学生们四处游历,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项橐的人。

项橐是一个红脸、高大的人,他通常在路上背着一只巨大的荷包。

他与孔子进行了交谈,告诉孔子他在四处旅行,帮助人们解决他们的
问题,并向他们传授智慧。

孔子问:“这个大荷包里面装了些什么?”
项橐回答道:“这是我献给神灵的馈赠,里面装着一些木偶和其
他礼品。


孔子对项橐的行为感到非常困惑。

项橐的行动似乎与孔子所倡导
的仁义道德不符。

他问道:“你这样做,你认为得到了什么?”
项橐回答:“我只是想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去还有更多的价
值吗?”
孔子对项橐的回答感到非常惊讶。

他认为项橐的态度令人钦佩,
因为他是出于真诚的愿望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得到回报。

从那以后,孔子经常引用项橐的话,告诉他的学生们仁义的真正含义。

故事结束后,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
会像项橐一样,出于纯粹的爱和关心去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道德。

关于孔 子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孔 子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孔子的文言文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也。

其生而有异象,天庭饱满,目若朗星,自幼聪慧好学,志存高远。

时鲁国有一孩童,名曰项橐,聪慧过人。

一日,孔子路遇项橐与其辩日。

项橐问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孔子未及答。

项橐又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思之良久,不能对。

遂叹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此可见孔子之谦逊好学,不以年长而自傲。

又有一次,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行至陈蔡之间,绝粮数日。

众弟子皆面有饥色,然孔子仍弦歌不绝,讲学不辍。

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志之坚,令人钦佩。

孔子曾见一老者,年逾古稀,仍勤耕于田。

孔子问曰:“汝年已高,何不享清福?”老者答曰:“吾劳身以勤,心有所安,不为无益之事。

”孔子闻之,深以为然,谓弟子曰:“吾等当学此老者,勤以修身,俭以养德。

”且说孔子之教学,不拘一格。

有弟子问仁,孔子因人而异,答之各别。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其因材施教,足见其智慧。

孔子周游列国,欲推行其仁政之道,然诸侯多不听从。

虽历经挫折,孔子未曾气馁。

其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坚韧不拔之精神,传颂千古。

及其暮年,孔子归鲁,修订六经,教诲弟子。

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孔子之思想,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其倡导之仁爱、礼义、忠信,为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至今熠熠生辉。

吾等后人,当以孔子为范,修身立德,博学笃行,传承中华之文明,弘扬圣贤之精神,使夫子之道,永照人间。

孔子问项槖的故事

孔子问项槖的故事

孔子问项槖的故事摘要:一、孔子与项橐相识二、孔子请教项橐问题三、项橐的智慧令孔子惊叹四、孔子对项橐的赞誉五、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正文:【一、孔子与项橐相识】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就是孔子。

孔子弟子三千,学问遍及天下,但他却对一个名叫项橐的孩子推崇备至。

项橐年幼时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成为孔子的一名小弟子。

两人的相识,开启了一段传颂千古的佳话。

【二、孔子请教项橐问题】孔子在游历途中,听闻项橐的才智,便决定亲自上门请教。

在一次交谈中,孔子向项橐提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希望借此考验项橐的学问。

然而,项橐并未被这个问题难倒,反而用他的智慧,给了孔子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三、项橐的智慧令孔子惊叹】孔子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难住项橐,但没想到他的回答既独特又合理。

孔子不禁对项橐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他认为项橐的回答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

孔子对项橐的赞誉,使项橐的知名度迅速传遍了各地。

【四、孔子对项橐的赞誉】孔子曾说:“项橐之贤,非吾徒之莫及。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孔子对项橐的认可和赞誉。

他认为项橐的智慧超越了同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也让自己叹为观止。

项橐因此成为了孔子心中的楷模,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五、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是不分年龄、性别和地位的。

孔子身为一代宗师,仍能虚心向一个孩子请教问题,这种谦逊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有才智的人,向他们学习,共同进步。

【结语】孔子问项橐的故事,传颂了千百年。

这段佳话不仅展示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

项橐智辩孔子

项橐智辩孔子

项橐智辩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众弟子东游,遇到了一个非常聪明善辩的七岁小孩项橐,孔子非常喜欢项橐,就对他说:咱们各自出一道题,让对方回答,赢的人就给输的人当老师,怎么样项橐欣然应允。

孔子先发问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孔子暗笑,心想:看你如何回答。

哪知项橐稍作思考便说: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那时候庄稼都是一年种一茬,没有现在的双季稻、三季稻。

孔子十分震惊,这个回答让他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轮到项橐发问了,他出语不凡:人的身体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双眉长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问您可否知道人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孔子考虑了好半天,也没有回答出来,非常窘迫。

孔子问的是具体数字,即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粒五谷。

按说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统计。

可是项橐却轻松地回答了出来,他用了具体问题概括回答的方法,偷换了度量单位,把原来问题中隐藏的颗、粒单位换成了夜、茬,并且以天、年为统计时间,做了明白无误的回答,令人佩服。

无奈之下,孔子只好按照约定,要拜项橐为师,谁知道项橐突然扑通一声跳进了旁边的水塘。

孔子惊奇地问:你跳到水里干什么项橐说:沐浴以后才可以行大礼,您老人家也来沐浴吧孔子说:我没有学过游泳,跳到池塘里就会沉下去。

项橐反驳说:您这话说得不对,鹅没学过游泳,可是它怎么能浮在水面呢孔子说:鹅有离水之毛,所以不沉。

项橐问:那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孔子说:葫芦是圆的,里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

项橐又问:大铜钟也是圆的,里边也是空的,怎么它一扔到水里就沉底了呢孔子脸颊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项橐在这里用了两个技巧:一是行为诱惑法,即做了一个跳进水塘里的举动,令人不解,孔子一发问,正好中了他的圈套。

孔子的一问引出了项橐众多的反问,最终把孔子问得理屈词穷。

二是反向类比法。

项橐抓住孔子话中的关键词,巧妙地运用自然界中的现象,针锋相对地反问孔子,孔子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回答的份儿,没有还击的机会,而他的每次回答都会被对方抓住破绽,在看似委婉的反问中被击败。

关于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孔子虽然是一名老师,但孔子也会相别人请教,那么关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于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继续反对说:“我还要掌握如何领会演奏音律时的意境啊。

”这样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催促说:“你已经领会到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则肃穆地回答:“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

”然后又过了段时日,不待师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说:“我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发,帝王之相,古时的圣贤之王啊。

这只能是周文王的乐曲吧。

”师襄子闻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赏道:“您说的很对,这首乐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关于孔子好学的故事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

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

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

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摘要:一、介绍项橐和孔子的背景及关系二、讲述项橐请教孔子的问题三、孔子对问题的回答和启示四、项橐对孔子的敬仰和求学之心五、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正文:【提纲】一、介绍项橐和孔子的背景及关系项橐(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40年),字子橐,又称项子橐,战国时期鲁国的一名少年。

他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被誉为“鲁国神童”。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奉为“圣人”。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他的学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二、讲述项橐请教孔子的问题项橐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学识。

有一天,他听到孔子路过鲁国,便迫不及待地前去请教孔子。

项橐问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刻的问题:“请问夫子,太阳什么时候最大?”三、孔子对问题的回答和启示孔子回答说:“太阳在日出时最大。

”项橐又问:“那么中午呢?”孔子回答:“中午太阳最亮,但并不是最大。

”项橐接着问:“那么什么时候太阳才是最大的?”孔子微笑着说:“太阳在夕阳西下时最大。

”孔子解释道:“日出时,太阳初升,给人带来新的希望;中午时,太阳高悬,光芒四射,让人感受到盛夏的炽热;夕阳西下时,太阳即将落下,但它将一天的光辉都汇聚在此时,因此这个时候的太阳才是最大的。

”四、项橐对孔子的敬仰和求学之心听到孔子的回答,项橐心生敬仰,深感孔子的智慧。

他对孔子说:“夫子,您的学问如此渊博,我愿意拜您为师,跟随您学习。

”孔子欣然同意,从此项橐成为了孔子的弟子,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五、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孔子通过太阳的例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在变化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伟大。

此外,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知若渴、虚心向学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项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神童,正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橐智辩孔子
今天给大家分享下项橐智辩孔子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橐智辩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众弟子东游,遇到了一个非常聪明善辩的七岁小孩项橐,孔子非常喜欢项橐,就对他说:“咱们各自出一道题,让对方回答,赢的人就给输的人当老师,怎么样?项橐欣然应允。

孔子先发问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孔子暗笑,心想:看你如何回答。

哪知项橐稍作思考便说:“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那时候庄稼都是一年种一茬,没有现在的双季稻、三季稻。

孔子十分震惊,这个回答让他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轮到项橐发问了,他出语不凡:“人的身体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双眉长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问您可否知道人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孔子考虑了好半天,也没有回答出来,非常窘迫。

具体问题概括回答的方法,偷换了度量单位,把原来问题中隐藏的“颗、粒单位换成了“夜、茬,并且以天、年为统计时间,做了明白无误的回答,令人佩服。

无奈之下,孔子只好按照约定,要拜项橐为师,谁知道项橐突然扑通一声跳进了旁边的水塘。

孔子惊奇地问:“你跳到水里干什么?项橐说:“沐浴以后才可以行
大礼,您老人家也来沐浴吧?孔子说:“我没有学过游泳,跳到池塘里就会沉下去。

项橐反驳说:“您这话说得不对,鹅没学过游泳,可是它怎么能浮在水面呢?孔子说:“鹅有离水之毛,所以不沉。

项橐问:“那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孔子说:“葫芦是圆的,里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

项橐又问:“大铜钟也是圆的,里边也是空的,怎么它一扔到水里就沉底了呢?孔子脸颊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项橐在这里用了两个技巧:一是行为诱惑法,即做了一个跳进水塘里的举动,令人不解,孔子一发问,正好中了他的圈套。

孔子的一问引出了项橐众多的反问,最终把孔子问得理屈词穷。

二是反向类比法。

项橐抓住孔子话中的关键词,巧妙地运用自然界中的现象,针锋相对地反问孔子,孔子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回答的份儿,没有还击的机会,而他的每次回答都会被对方抓住破绽,在看似委婉的反问中被击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