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作者:赵思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9期作者简介:赵思婷(1996-),女,辽宁沈阳人,教育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一、小说简介小说走的是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基本路线,通过描写英国乡村一户中产阶级小乡绅家庭中五个未婚女孩的恋爱、结婚故事展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对于婚姻、家庭、爱情、幸福等基本观念的定位。

小说之所以以“傲慢”、“偏见”两个词为标题,原因在于其中的两个主要角色“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班纳小姐”分别是这两个词的典型代表。

“达西先生”作为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有钱阶层的公子哥对于乡村、中产阶级抱着习惯性的轻视,并在言行举止中毫不避讳地展示出其内心中“傲慢”的天性;而“伊丽莎白.班纳小姐”作为一个聪明、有主见、自尊心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儿则对这样的“傲慢”极其不以为然,且由于种种误解而对“达西先生”產生了强烈的偏见。

二、小说的语言特色相反,达西的对话则将他的“傲慢”完全地展示出来,“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

”这句话有几层含义,首先,达西对乡村的中产阶级阶层的态度是轻视、瞧不起,因此用了“这样的”词语,表示他只愿意认同上流社会达官贵人们举办的更加奢华的舞会场景,而乡村中的舞会无论实质上的规模或布置是否足够奢华,在达西眼中都是“寒酸、不入流”的代名词;“叫人受不了”则说明达西心中随时提醒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刻意与中产阶级拉开距离。

而他后半段话“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则是对其傲慢个性的再次印证,“你的姐妹们”无疑是指彬格莱的姐妹,也就是说达西只认同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非上流社会的“别的女人”在其眼中无论是否美貌动人,皆会让他感到“活受罪”。

幽默和讽刺是《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语言中最典型和显著的特色,这也是其在当时那个矫饰过度的“感伤”小说泛滥年代能够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之一。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与翻译【摘要】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

文坛上充斥着哥特式的“恐怖”和浪漫色彩的“感伤”,整个英国小说艺术的情节模式都是一些虚假、做作或者是陈腐、刻板的。

文学界几乎忽略了小说的结构形式之美。

英国的小说艺术等待伟大作家的拯救,这个时候,乡村女作家简·奥斯丁出现了,她以位数不多的几部作品重新开创了英国文坛的新气象。

本文将对其经典著作《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特色和翻译进行研究。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语言;爱情青年的爱情婚姻是奥斯丁常常用到的创作主题,他经常以一些家庭琐事为材料进行创作。

他的作品也许没有传奇的情节构造、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没有深邃的思想和多么深刻的涵义。

但是通过一些普通事物或者平凡生活中的小事情、小人物,她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比较自信的作品,是作者对素材精心挑选后的产物。

奥斯汀讲那些孤立的琐事和生活片段用缜密的思维进行连接,创作了文学的传奇。

一、作品概述1813年,著名女作家奥斯汀完整了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在奥斯汀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这部作品算是早期作品之一。

奥斯汀当时已经37岁,她通过英国当时中产阶级的乡村生的体验与观察,再结合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用普通人物平凡生活的小故事凝练出这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作品中描写的是一位绅士与一位淑女间的爱情悲喜剧。

在刻画生活场景和时代特征的过程中,奥斯汀将她的优雅技巧和精妙剧情构建展现得淋漓尽致。

奥斯汀的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赫然跻身世界十大名著之列。

而奥斯丁本人也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受读者欢迎的英国女作家。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绅士达西与淑女伊丽莎白之间的情感纠葛,二人从一开始的各自傲慢与心怀偏见,最后经历艰辛坎坷,终于冰释前嫌,所有傲慢与偏见都烟消云散,终于结为秦晋之好的故事,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要线索。

达西与伊丽莎白最终的婚姻是美满而幸福的,这也正代表了作者的婚姻观念。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

解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1. 《傲慢与偏见》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一部经典小说,首次出版于1813年。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英式语言创作风格展现了19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故事围绕着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和男主角达西先生(Mr. Darcy)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通过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婚姻观念以及社会等级制度,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1.1 作者简介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生于英国汉普郡,是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以描绘当时英国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为主,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奥斯汀的作品风格独特,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瑰宝”。

她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等。

简奥斯汀在文学创作上注重细节描写,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的细微差别。

她的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奥斯汀还擅长运用讽刺手法,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1.2 作品背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创作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其文学史上的瑰宝。

小说以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作为创作的舞台,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和社会面貌。

十八世纪末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

在乡村社会和经济关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小说通过描写年轻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姻问题,折射出了英国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

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风格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英式语言特色。

奥斯汀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之一,不仅继承发展了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风格,还融入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作者:汪波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相关内容。

首先,简单介绍该部影片;其次,从整体结构、人物、摄影以及声音等四个方面分析该部影片;最后,着重探究其语言风格特点。

该影片突出原著中包含讽刺意味的内容,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特点讽刺意味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73-03电影的语言风格与文学作品中展现的语言风格有所差异,其涉及到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独白等,其中的构图、光影设计、音乐等也都属于电影语言。

其是文本内容和场景声音的整合,更是电影的讲述方式,对推动故事发展以及展现任务特点方面具有实际价值。

一、电影《傲慢与偏见》简介本部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其简述了英国乡村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本片的主角为二女儿,在某个舞会上结识了男主人公达西,但由于传闻其为人傲慢,导致女主心里对其保有不好的印象,甚至存有排斥心理。

但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使女主逐渐放下对男主的偏见,同时达西也放下了原本的傲慢,两人终成眷属。

该部作品讲述日常生活,影片原著打破当时社会文学创作的方向,完美诠释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环境以及人际交往。

二、电影《傲慢与偏见》赏析该部影片是将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改编,拍摄而成的影视作品,该影片一经上映后,得到较大的社会反响。

影片中整体营造了英国本土的氛围,其中奢华的城堡等都将此种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影片导演偏好长镜头的应用,为整部电影增添了一丝更为自然真切的意境。

(一)影片结构影片《傲慢与偏见》由同名小说改编,原著本身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且在此之前也出现了多个改编版本,大众熟知作品中的情节推进。

名著改编成电影,要求在有限的片长内将故事完整地表达出来,且还需突出重点,整体结构合理。

从结构方面来看,该部影片的结构以常规的方式设计,由女主的出场为开端,男主的出现则是故事推进的契机。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分析作者:詹紫璇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描写人物的婚姻问题,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本文从诙谐幽默的语言、极具个人特色的对话、白描和修辞等手法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运用语言对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深刻的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于婚姻独特的观念。

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简·奥斯汀的创造手法独特,《傲慢与偏见》生动形象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生活与世态人情。

不仅有着深刻地思想内涵,在表达手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别具风格的语言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烈的语言感染力也让小说成为了经典[1]。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幽默是西方文学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达到特定的语言效果,从而表现作者的创作风格。

小说情节上戏剧性的构思也恰到好处,例如贝内特先生与自己的太太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简·奥斯汀却没有直接的描写贝内特先生的态度,而是将思想矛盾融合于情节发展上。

“我看没有那个必要,我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

”贝内特太太急于为女儿们的婚姻做准备,让丈夫去拜访宾利。

而贝利特先生说:“我很乐意,这是我们唯一的一点意见分歧。

”其中,可以看出丈夫对妻子的心思心知肚明,回答也是对妻子的心思进行了一番讽刺。

这种反讽构思,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会随着自身的主观思维开始嘲讽,荒诞性质的真理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是非道德观念,这也是简·奥斯汀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表现的嘲讽与高超的幽默技术,不仅存在于喜剧性的处理上,还表现在人物的性格上。

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伊丽莎白和达西的个性鲜明,将两个处于不同世界中的人物糅合在一起,对话中蕴含了讽刺的意味。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成长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卑微女性的无奈与追求自由的激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态度。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对《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进行赏析和研究。

从额外言语行为角度看,伊丽莎白在与达西展开爱情纠葛时的语言表述可以称为“挑衅性言论”。

在第一次相处之后,伊丽莎白向达西发出了一系列尖锐而讽刺的评论。

这种挑衅性的言语行为表明了伊丽莎白内心的坚强和独立,以及对达西傲慢态度的不屑和反对。

这种言语行为不仅突出了伊丽莎白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交际行为角度看,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充满了讽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出互相评判的心态。

达西在第一次和伊丽莎白交谈时嘲笑她的家庭背景,称她的家族人品不佳,伊丽莎白对此立即作出辩驳,并且用讽刺的语气反问达西。

这种对话中充满了刺激性和争议性,既凸显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揭示了封建社会人物交往中的尖锐对立和虚伪。

从交际修辞手法角度看,小说中的语言运用丰富多样,充满了修辞手法的渲染。

作者通过对话中的反问、比喻、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伊丽莎白通过对达西所说话语的刻画,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达西傲慢的深深厌恶。

这种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形式,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风格,也使读者更容易被情节吸引和感染。

从辩证视角看,小说中语言的运用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态度。

作者以善良、聪明、独立的女主角伊丽莎白为中心,通过她与达西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封建家族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批评和反击,展示了她对社会弊端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精妙的语言描写和人物刻画,作者巧妙地融入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思考,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

傲慢与偏见chapter1语言特色

傲慢与偏见chapter1语言特色

傲慢与偏见chapter1语言特色
《傲慢与偏见》第一章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叙述风格:第一章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视角,展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女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2. 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一章通过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男主角达西被描绘成一个傲慢、自负的人,而女主角伊丽莎白则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了基础。

3. 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一章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通过诙谐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细腻的心理描写:第一章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这种心理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女主角的性格和情感世界,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厚度。

5. 丰富的社会背景:第一章通过对社会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社会背景的描绘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之,《傲慢与偏见》第一章的语言特色体现在独特的叙述风格、生动的人物描写、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丰富的社会背
景等方面。

这些语言特色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

家庭 中沉 默 的精神支柱
嘲讽 去
, ,


,
而 班 纳 太 太 自 己 的语 言 中 则 尽 显 作 者 对 其个 性 缺 陷 的 当班 纳 先 生 对 太太 催促 自己 拜访 彬格莱 先 生 回 答

叫 舞 场 里 别 的 女 人 跟 我跳
,
没 有 一 个 不 叫我活 受 罪


则是 非上
皆会
,



,
内心 中 个 聪明




; ” 的天 性 而 伊 丽莎 白 班 纳 小姐 作为 一 有 主 见 自尊 心 强 的 中产阶级 家庭 的 女儿则 对 这样
傲慢



班 纳 夫妇 两 人 的对 话 营 造 出 了一 种 喜 剧 色彩十足 的氛 围 太 太 的无理 取 闹和 近 乎 歇斯底 里 的神 经 质 与 先 生 一 本 正 经 的
,

英 国 老乡 绅对 自己 家 人 的爱 与 宽 容 正 是 他 用 这样 的隐 忍 成 全 了家庭 的和 睦 并 且 在 潜 移 默 化 中成 为 了这 个 略 显 喧 闹的
,
达 西 心 中 随 时提醒 着 自 己 的 身份 地位 刻 意 与 中 产 阶级拉 开 距 离 而 他 后 半 段话 你 的姐 妹 们 都 在 跟 别 人跳 要 是

傲慢


偏见

两 个词 与
以疾 言厉色 相 批判

,
仅 止 于 在某 些 时 刻 以幽 默 的言语稍稍 嘲

,

原 因在 于其 中 的两 个 主 要 角 色

《傲慢与偏见》的文学特点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文学特点分析

的。作为小说的主要脉络,第四种婚姻 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他们的婚姻 也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经过了时间的 考验,从之前的傲慢、偏见,到冰释前 嫌,最终两人走到一起,这种结合需要 两 个 人 进 行 多 次 自 我 否 定, 改 变 自 我, 产生感情,因此,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 也是更加珍贵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 姻作为故事主线,充分展现了“傲慢与 偏见”对感情的巨大杀伤力,而后来两 个人的结合更是表现出了爱情中改变和 尊重的重要性,两个人互相爱慕和尊重 才能成就幸福的婚姻。
爱 是 人 类 永 恒 的 话 题,《 傲 慢 与 偏 见》也正是关于爱情、金钱的故事。小 说一共描写了四对情人,通过对这四段 婚 姻 的 对 比, 展 现 出 来 的 是 基 于 金 钱、
感情等不同基础的婚姻状况。
二、《傲慢与偏见》文学手法分析
(一)反讽的文学手法 小说语言的讽刺意味表现在文学手 法上就是反讽,作者将反讽的手法应用 到了整个小说的情节、结构以及人物塑 造等方面,这种反讽的文学手法也正是 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对于反讽手法的 运用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 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很多的故事情节里, 例如对于班纳特太太的描写,从一开始 为女儿们物色丈夫,到后来阻止伊丽莎 白结婚,无处不用反讽的手法表现这位 母亲的粗俗和浅薄。 小说情节也充满了反讽的文学手法。 首先,达西认为班纳特一家都非常庸俗, 这一家的女儿们是不会找到有金钱也有 地位的丈夫的,但是最后却与伊丽莎白 结了婚 ;其次,伊丽莎白最初对傲慢的 达西有偏见,所以发誓自己不会嫁给达 西,没想到最终却还是和达西走到了一 起 ;第三,达西的舅妈凯瑟琳夫人是那 么不愿意自己的外甥和伊丽莎白在一起, 甚至到班纳特家恐吓伊丽莎白,但最后 却是因为这位夫人使得两个人互通消息, 最终促成了一段婚姻。书中的多种情节 都是朝着人物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在 情节的构架上充分体现出了反讽的文学 手法。 (二)对比的文学手法 对比是整个小说中运用得最多的手 法,小说中提到了四种婚姻,都是用了 对比的手法进行描述的,同时也是对人 类婚姻类型的概括。第一,莉迪亚和魏 克翰的不幸婚姻,他们的结合以肉欲为 基础,这种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理智的、 不 道 德 的, 同 时 也 是 不 幸 福 的。 第 二, 夏洛蒂和柯林斯的不幸婚姻,他们的婚 姻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感情非常薄 弱,这种以金钱为前提的婚姻必然不会 幸福。第三,宾利与简的婚姻是传统意 义上的幸福的婚姻,因为二人从一见钟 情,到相知、相爱,有着深厚的感情基 础,虽然中间有波折,但是最终是幸福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作者:黄晓萍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作为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小说主线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作者通过描写四起婚姻问题,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示。

简·奥斯汀文字妙趣横生,本文从语言学中文体学的角度,将四个语言要素,修辞、句式、词汇、语音,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

同时通过语言风格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进行折射,将语言风格的工具作为分析的标尺,从语言学角度深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语言风格《傲慢与偏见》语言学作为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一直以来简·奥斯汀在文坛上久享盛誉。

她不仅情感细腻、思想深邃,而且创作方法独特,《傲慢与偏见》谱写了一段不朽的爱情诗篇,塑造了经典的主人公形象,带给读者更多关于生活和婚姻等问题的思索。

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别具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透视《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

一、语言学中文体学概念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文体学是一个对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学科。

例如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语言的应用差异等。

对于文体,不同的书籍对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有观点认为文体是一种习惯上的应用语言的方式,如奥斯汀、海明威、莎士比亚都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对语言风格不同的运用,就被称作是文体。

本文中所提到的文体,具体含义是指语言表达不同情感和思想的风格和方式。

二、《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的文体分析1.语音一个人的语言和发音能够反映其相应的背景,例如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等等,首先分析《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语言,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说话方式非常正式,从这种发音特色和语言风格就能够看出他们都是素质较高的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受过良好的教育。

评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最新年精选文档

评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最新年精选文档

评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发表于1813 年,至今一直在文坛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该部小说曾经被多国的影视艺术家拍摄成电影,在1938 年到2005 年之间,共被翻拍过十多次。

在这些拍摄的影片中,其中尤以1940年版、1980年版、1995年版和2005年版的最为经典。

这样的一部文学经典,之所以被众多导演和编剧在银幕上进行展示,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分不开的。

该部小说对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乡镇世态进行了完美再现,同时作者运用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和文学语言对作品进行独特渲染。

这样富有文学魅力的作品,在和电影艺术进行完美结合之后,便使得这部经典作品富含了文学和影像的双重魅力。

本文将重点对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再现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语言揭示人性的弱点影片《傲慢与偏见》主要向我们讲述的是四对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韦翰和莉迪亚、宾利和吉英、科斯林和夏绿蒂,其中重点对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进行了表现,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婚姻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

影片不仅对婚姻提出了更为新颖的观点,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完美塑造,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而揭示了影片的主题。

在人性中,虚伪是一个非常大的弱点,使得人的个人意愿和行为往往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是欺人和自欺的最终出发点。

影片的开始便向我们展示了科斯林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通过伊丽莎白的话语,我们知道了她内心对待婚姻的观点,即她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对当时时代那种将女性作为附属品的观点是非常反感的。

这样,我们便看到了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形象。

科斯林是一位曲意逢迎的男人,他虽然觉得伊丽莎白很可爱,但是和她较少的财产相比,她所有的优点都被埋没,因此他便选择了有钱的女性,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作为身处上流社会的科斯林,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赢得伊丽莎白的芳心,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2021年17期总第561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描写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择偶与婚嫁事件,展现不同女性针对婚姻爱情的不同观念,从而彰显作者追求理想婚姻的信念,深层次地表达了大众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本文将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对话描写,率真如流、平实质朴的白描语言铺展,多样崎岖的情节对比,贯穿始终、无处不在的反讽手法,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

通过作品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的赏析,熟稔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领悟作品内涵。

【关键词】简·奥斯汀;婚姻爱情;语言风格【作者简介】董亚楠(1987.11-),女,汉族,河南荥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本科,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作家,在她不算漫长的一生中,共著有6部长篇小说。

毫无疑问,《傲慢与偏见》是最魅力非凡,深入人心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乡村小镇生活和风俗人情,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

作者运用喜剧的表现手法,将平凡普通的事务和角色变得趣味横生,表达了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性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中对自我理想信念的认知。

一、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应用更多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对话和情节描写,通过大量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人物间对话展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状态,达到特定的语言效果,进而表现作者的创作风格。

文章伊始,就引入班纳特夫妇之间的对话,当班纳特太太从朗格太太处听说尼日斐花园被英格兰北部阔少租赁的消息时,急不可待和她的先生班纳特探讨:班纳特先生:他叫什么名字?班纳特夫人:彬格莱。

班纳特先生:他结婚了还是单身?班纳特太太:哦,天哪,他是个单身汉,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有钱的单身汉!每年四五千英镑,这是我们女儿最大的福气!班纳特先生:这是怎么说呢?对女儿们有什么影响呢?班纳特太太:你你真是个讨厌鬼!你必须得知道,我正在考虑让他迎娶我们的一个女儿。

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风格

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风格

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风格第一篇: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风格浅析电影《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风格摘要: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自问世来,其语言风格就被学者们反复推敲与评论。

其语言主要表现在对话艺术上的幽默与讽刺,并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任务的性格。

笔者于本文中,将以2005年的电影版本为例,选取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个别对话要例,并从语音、词汇、句式、修辞这四个语言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语言要素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是由乔·怀特导演,马修·麦克费登及凯拉·奈特主演的一部经典电影。

该片是最贴合原著的影片,无论是电影场景的设计,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甚至包括剧本语言的编写,都极力与原著相合。

分析此版本中男女主人公的语言,是为让读者们能从本文的分析中进一步体会奥斯汀极具独特风格语言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及时代背景与思想感情,初步体会她的语言魅力。

本文仅选取语音、词汇、句式、修辞这四个语言要素来简要分析。

一、完整的语音形式一个人的发音可以反应这个相应的背景,如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等。

片中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说话时,他们从来都不用简写的语音形式。

例如,他们会说“I do not”而不是“I don’t”,他们会说“did not you”而不是“didn’t you”。

根据发音,我们可以推测出他们的用语十分正式,而使用这种正式用语的人一般是地位较高,身份显赫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

而片中的达西和伊丽莎白正是如此,他们经常参加社交,懂得社交用语。

这同样与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是相关的,也可反映出十七八世纪的英国上层生活。

片中也用一些辅助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如大叫、假声、呜咽、大笑、叹息等等。

当伊丽莎白得知妹妹私奔的消息时便忍不住哭泣表达出他不知所措和害怕的心情,使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

对《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对《傲慢与偏见》反讽言语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文学WEN XUE2017.03河北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吴岩简·奥斯汀小说的最大特色便是反讽。

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暗示技巧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讽刺是它的外在形式,以“模棱两可的反论”方式表达作者的美学思想是它的核心内容。

奥斯汀在传统文学反讽手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完善的反讽艺术。

本文具体分析反讽言语行为在《傲慢与偏见》中的灵活运用。

一、宏观反讽言语行为1.主题表达上的反讽宏观上,中产阶级女孩追求与富人的婚姻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主题。

小说一开始便指出:“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话本身就属于言语行为,其中“举世公认的真理”就是一种反讽手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虽然这并非真理,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便以为金钱可以买来婚姻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一“真理”。

作者故意阐述了一种不实的观点,主要就是为了讽刺那些认同这一观点的人,比如小说中一心要将女儿嫁入豪门的班纳特夫人和以嫁入豪门为奋斗目标的卢卡斯家的女儿们。

2.情节架构上的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乏戏剧性场景,作者以场景中人物的合理对话来达到反讽的效果。

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情感历程是小说故事情节的主线,两人的对话也体现了反讽的特征。

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最聪慧、最勇敢的女儿,相比于宾利家的女儿,她有一种天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优越感。

达西是个英俊潇洒、极为富有却傲慢无理、挑剔无比的男子,他在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时没有产生一丝好感。

针对达西傲慢无礼的行为,伊丽莎白每每以言语回击,反而因此赢得了他的尊重。

伊丽莎白始终认为见异思迁是男人的本性,但她受骗于维克汉姆的花言巧语,拒绝了达西的求婚。

而之后的种种事实都证明伊丽莎白回绝达西的求婚无外乎源于偏见。

最后她深深地感动于达西的宽容,爱上并嫁给了这个当初最不想嫁的人。

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1.阐述性反讽阐述类言语行为是指讲话者承诺所讲话语的真实性,其意图是让听者相信内容的真实性。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关键字: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幽默讽刺《傲慢与偏见》,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这一时期英国文坛的小说基本处于创作“平淡”期,没有十分突出的作品问世,流行在英国的是大量的“感伤”类小说,由于矫饰太过而缺乏足够的文学艺术价值。

一、白描手法为主的文学语言《傲慢与偏见》中使用语言最典型的特色之一就是白描,无论是大段的对话式语言还是对人物、环境、场景等的描绘均相对朴素,尽管小说语言十分生动而富于趣味性,却并不华丽、奢靡。

从某个角度说,小说在对人物外形、自然环境和人物角色互动时所处的不同场景的描绘相对简单,常常只给读者形成一个整体轮廓式印象,而难以从文字中产生相对立体和直观的视觉化形象。

比如两个主要男性角色彬格莱先生与达西先生在乡村舞会上的亮相就非常简约――“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

”“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

这两个重要男性角色的亮相经过小说白描式的形容基本只能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大致的框架,却无法在字里行间以足够丰满的内容勾勒出具体的画面。

又如伊丽莎白在夏绿蒂与柯林斯新婚后受邀到二人家中做客,小说描写牧师家婚房外围景致时仅有“大路斜对面的花园、花园里的房子、绿的栅栏、以及桂树围篱”,而进入屋内后伊丽莎白看到的也不过是“房子很小,但是建筑结实,使用也很方便;一切都布置得很精巧,安排得很调和”。

这样的描写实在难以在读者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让夏绿蒂感到心满意足的物质丰富的家庭画面,也就难以通过一个财产殷实的房屋的外壳对比出屋内人没有爱情实质支撑的婚姻的空洞与苍白。

再说到曾经试图将女儿嫁给达西的贵妇人咖苔琳老太太,小说中描写到她的外形时只有“咖苔琳夫人是位高大的妇人,五官清楚,也许年轻时很好看”短短数语,这样的描写几乎可以套用在所有的中老年贵妇的外貌上,读者面对这样简短的白描会略微产生稍有不足的遗憾。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研究作者:刘晓然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7期摘要: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之一,简·奥斯丁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艾玛》《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等多部优秀小说,其中《傲慢与偏见》更是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影响巨大。

从语用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傲慢与偏见》这一经典之作,可发现这部英国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

《傲慢与偏见》充满现实主义特色,风格幽默诙谐,探索其语言特色可挖掘作品更多内涵,体会独有的文学特质,这对读者了解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语言情境;写作语境;虚拟语境中图分类号:I106;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04-03语言是人们日常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相互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借助对话人们可以传播和获取信息[1]。

使用语言沟通交流时,人们的说话内容与交际话题密切相关,以便于从具体对话中推断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实质内容,揣摩其真实意图并领悟个中涵义。

由于文化背景和环境条件往往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性,人与人沟通所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等都会对交际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

简·奥斯丁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简·奥斯丁及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一)作者简介[3-7]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家境小康但终身未婚。

1775年奥斯丁出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一个牧师家庭,乡居生活平静祥和。

奥斯丁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第六,从未进过正规学校,9岁时被送往姐姐学校伴读,11岁的奥斯丁就开始以写作为乐了,她酷爱读书写作。

乡村小镇的生活中,奥斯丁接触最多的是中小地主和牧师等人物,因而她的作品中也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不涉及社会重大矛盾。

奥斯丁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她的文字风趣活泼,格调轻松诙谐,真实地反映了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绅士和淑女的爱情风波或婚姻故事。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典型著作,该作品在进行表述阶段能够将现实主义色彩进行全面展现,简·奥斯丁也通过该小说奠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

作者通过女性的第一视角,对四起婚姻中的爱恨纠葛进行了细节描写,这样的内容描写是当时英国社会人们生活状况的真实表现。

小说富有十分细腻的创作风格,使用大量的反讽手法,突出了批判性,词语使用精确,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

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语言;创作风格《傲慢与偏见》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特别突出的地位,该小说将作者简·奥斯丁也推向了人生创作的巅峰。

该小说充分渗透了实现主义内容,小说本身的素材来源于英国农村乡下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背景选择和当时英国文学创作的背景选择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差异。

小说充分展现了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农村的生活现状,使用幽默的语言方式,能够给读者呈现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及婚姻有了更加具体思考,这样的表现形式带给读者别样的艺术阅读感受。

一、简·奥斯丁与作品《傲慢与偏见》英国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同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样的矛盾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

面对社会经济的变化,英国的文学创作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也有了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集中作用下,该时期的文学模式也在逐步转向现实主义的写作模式[1]。

简·奥斯丁生活在英国农村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由于生活在比较安逸的农村,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她能够对生活有比常人突出的感悟能力,并能够在后期利用文学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所以,简·奥斯丁的作品创作就比较接近现实情况,并且能够通过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日常氛围的烘托。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研究《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它被公认为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并因此而获得广泛声誉。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

英国上层社会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主线,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当时上流社会人士所谓的“生活风尚”。

这篇小说被英国19世纪30年代的著名批评家哈代称赞为“理想的世俗生活”。

本文将从语言、细节等方面分析《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

一、结构精巧,衔接自然。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1)序幕导入:引出主题; (2)交待伊丽莎白和达西先后遇到的人; (3)正文讲述故事,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结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其中结尾处通过对不同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在进行情节安排时天马行空般的才能。

二、典型人物,细节刻画。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擅长以简单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生动的比喻、朴素的笔调来勾勒人物形象,用幽默诙谐的话语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伊丽莎白和达西所生活的时代,并深切地体会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命运的悲欢离合。

其中达西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因为他有着英俊的外表,强烈的自尊心,和冷漠的性格,但又有着高尚的品质,达西非常懂礼貌、重信誉,内心还很善良。

达西的形象是简奥斯汀根据她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的,也就是说,是作者借助这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反映出来的作者的审美标准。

(1)班纳特对奥斯汀来说,意味着创造的天赋。

在她的小说中,那些古怪而讨厌的老师在班纳特老师那里,都有办法转变成能干而亲切的人。

班纳特老师教育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奥斯汀的写作才华。

她在校园之外遭受的挫折使她从不相信偏见与邪恶的力量,而她把改变看成是可能的。

(2)对于傲慢,奥斯汀总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并且觉得人家犯了错误是应该宽恕的,哪怕是一个敌人。

然而当我们在情感上越过了傲慢时,我们的性格中就会带有偏见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更加固执和顽固,也使我们走向错误的道路。

试论《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

试论《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

157《傲慢与偏见》在英国文学史具有极高的地位,也使作者简·奥斯丁在世界文坛享誉盛名。

这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取材于英国乡村的日常生活,与当时流行的文学创作大相径庭,但却真实反映出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的生活状况。

小说运用诙谐幽默、极具讽刺的语言风格向读者讲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生百态,使人们对于生活和婚姻有了深刻的思考,带给读者别样的艺术享受。

一、简·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这时中产阶级与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并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而社会经济会直接作用于文学这一上层建筑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下,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在向现实主义方向转变。

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乡镇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便接触牧师、中产阶级等知识群体,加之从小生活在安逸静谧的乡村,使她对生活有极强的感悟能力,并能熟练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此,简·奥斯丁的作品贴近现实,善于描写男女之间淳朴的爱情。

由于作品戏剧化和理性化并存,故事情节极具冲突性,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

正是因为有简·奥斯丁的现实创作主义的指引,使英国文学走出没有读者的低谷时期,重新找到适合英国文学发展的方向。

《傲慢与偏见》主要讲述了班纳特家族几位女儿的爱情婚姻故事,进而介绍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社会的婚姻观念。

但小说是以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两人从最初相处时傲慢的态度,对彼此怀有偏见,到二人消除了傲慢和偏见,发现彼此的美好,并坠入爱河的故事。

在这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中,即便男女主人公最后走到一起,但男主人公达西并未改变傲慢的性格,仍尽量表现真我,伊丽莎白则基于理性和现实重新审视达西。

最后两人摆脱了情绪上的困扰,将彼此作为幸福的归宿。

从小说的故事发展可以看出简·奥斯丁对现实主义的深刻认识,将现实主义思想充分融入创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摘要语言是塑造文学作品中人物特征与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极为显著。

分析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以发现,反语、白描以及夸张的语言技艺使用方式,均很好地将人物的机智、幽默展现出来,赋予人物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同时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作者与读者的宏观视角及小说中人物的微观视角分析中,将言语行为的基本理论与作品的可赏析性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以推动《傲慢与偏见》的文本实现更大范畴内的特定范式意义。

关键词:反讽语言行为风格特点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基本题材为婚姻嫁娶与家庭内部风波。

作品表面看去平凡无奇、琐碎无常,但事实上是从小的视角来反映大的社会,以此将人物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自其产生开始便表现出强烈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自身的语言表现能力,包括作品内部人物的对话以及作者从受众的角度真实地去感受人物的表现能力后所散发出来的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在这部作品中,幽默、风趣、机智的语言对话以及讽刺意味浓厚的对白将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很好地展现了出来,促成了这部历史传送的作品的问世。

一言语行为与文学语用从传统语言学角度分析,基本的语言价值表现为对某一事实的固定陈述,这种陈述只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定位,即正确与错误。

之后英国的哲学家j.l.austin曾经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语言的作用事实上应该超脱简单的陈述或者说明的范畴,应该用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比如采用问题的形式来表达请求,或者采取强烈的语气来表达情感等。

在这一理论提出来之后,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分析语言作为某种行为的载体所具备的核心理论价值。

美国语言学家searle从语言行为学的角度将言语行为分为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等几大类,标志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初步形成。

最早的语言学理论应用表现为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描述,首先,文学作品作为语言学应用的重要载体,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其次,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也推动了文学作品的繁荣。

现阶段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更加推动了二者的有效结合,进而催生了文学语用学。

事实上,在对特定的文本进行分析与描述的过程中,这种结合有特定的组合表现形式,比如针对诗歌的表现与针对歌剧、戏剧的表现形式均不相同。

但分析言语行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却寥寥可数,因此要推动文学作品语言学的发展,就需要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言语活动中的言语行为对文学作品的描述与解释力度。

二《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在宏观视角下的渗透1 宏观层面语言特色宏观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主要是分析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理的周旋与意念的表达,也即言语行为学理论如何恰到好处地满足读者的语言接受习惯与理解习惯,这就对言语行为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应用条件进行了限制,包括说话人需要具备实施某种行为的条件,且需要对自己将要实施的某种行为展现出一定的诚意,以突出话语的诚挚感。

另外,还要求说话人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不能有反悔的意思,这是语言特色显著展现的最基本要求。

《傲慢与偏见》中,其语言特点十分显著的表现为“反讽”,而这种反讽又是对说话人话语诚实性的一种挑战,即说话人真实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句子本身内容的一种否定,外在表现为无诚意意识下的反讽。

从宏观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表现能力,主要是从作品本身的中心思想与内涵角度出发进行理解的,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一切通俗小说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主要在于其对作品主题进行表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反讽基调。

作者用反讽的语气将故事的大概(年轻姑娘找丈夫)讲述出来,并犀利地评价了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此种价值观念正是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大部分人无法充分理解和接受的,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某种观念与行为理念沟通的结果。

另外,在宏观层面,反讽语言还表现在整个故事的展开与发展过程中。

事实上,《傲慢与偏见》的整个故事情节是对18世纪传统罗曼史的一种讽刺行为,在传统的爱情故事中,男主人公通常完美无缺,男女主人公一般会遇到一见钟情的情感。

在作品的前部分,读者或许无法预料到主人公会互相生出爱意,也无法想象出作者会安排这两个人物产生爱的火花。

作者通过设置多重障碍来阻止两人恋情的发展,通过反复的反讽言语行为的展现来使主人公明白自己的行为特点,同时也使读者更加清楚在作品中,人物是如何通过此种反讽的言语行为来推动故事情节开展的,从而使得整部作品的层次更加明晰,内涵更加显著。

2 反讽语言应用与分析反讽语言是《傲慢与偏见》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多次用到反讽的语言来衬托人物的个性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与内涵来表现整部作品的基调与主题。

比如,在小说的开篇提到关于真理的口号,即:“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在读者感受这句话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种叙述性的理念。

读者可以猜想作者可能是在故意讥讽一些人,因此可以理解为即使没有人做出类似的声明,小说中的主人公(比如班内特太太和卢卡斯家的女儿)都会认为这一真理是存在的,并成为其日后一心将女儿嫁入豪门或者一心选择嫁人的行为准则。

而这种准则是作者和读者不能充分接受的信息因此会遭到质疑,从而将反讽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在描述班内特太太急切地将女儿嫁给有钱男人时,读者似乎明白了作者所谓的嘲讽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陈述出的观点事实上与读者自身的观点形成了一种反差,这种反差似的言语行为即为反讽。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言语行为,相对直接的供给或者评价来讲,效果更佳明显,作品的表现气场也更加强大。

三《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在微观视角下的渗透1 微观层面语言特色微观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色主要是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言语行为,即不同角色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其反讽语言的运用。

这里可以根据searle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可以从不同的反讽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

其中searle关于语言的分类主要是从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五个方面对语言进行描述与解释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言语行为并不是平衡性分布的,而更多地见之于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

首先,从宣告类的语言特色出发分析可以发现,这类言语行为主要是通过施为公式行事的,因此也就无所谓说话人的言语是否有诚意,因此反讽特点也就不明显或者说反讽特点不成立;表达类言语行为主要是指说话人对某种客观的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或反映,这类言语行为包括表示欢迎,或者感谢,或者道歉等内容,实际上是指说话人之间的某种心理层面上的关系,反讽的语气一般是从语境中感受出来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某种行为作出的一种贬低或者蔑视的陈述性语言;承诺类的言语行为主要是说话人对某种将来可能会出现的行为作出承诺,这里的说话人即某种行为的执行者,要求说话人要有能力去完成自己作出的承诺,因此说话人之间都非常清楚执行者是否有能力去完成那一行为,因此承诺本身便具有反讽的内涵,而这种反讽恰好是不明晰的;指令性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完成某件事,这时说话人便用反讽的语言来表达他所说的相反的含义,要求客观的现象来服从话语的内涵。

除阐述类言语行为外,其他四类言语行为分类均缺乏必要的强对比色彩。

因此本文从不同的反讽风格角度出发,对反讽语言的应用进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

最具代表性的即班内特先生与太太的对白,通过多重猜疑、嘲讽、挖苦、蔑视等类型的言语行为来展现微观层面反讽语言的应用,更真切地突出了人物关系与故事内涵,从而展现出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及作品作为一种文学价值形态所反映出的某一个时代的言语行为发展状况。

2 反讽语言应用与分析小说有关班内特先生与其太太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反讽言语行为的应用,其中有一段二人的对白:“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从上述这段对白中可以明显感觉出,小说角色之间反讽语言的运用以及言语行为的有效渗透。

根据合作基本原则,班内特应该用简洁的话语来回答其太太的询问,但就是这相对复杂的回答将班内特太太的诚意缺失揭示出来,因为她早已经急切地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班内特并积极鼓励他去结识有钱的单身汉,这种反讽性的人物对白很大程度上使读者明确了人物本身言语行为的性质,即嘲讽与挖苦的态度。

在《傲慢与偏见》中,班内特本身是一个十分爱讥讽别人的角色,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反讽言语,以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班内特在对其女儿说:“wickham, perhaps, is my favourite”时,读者都非常清楚这是反讽,是对韦翰的一种嘲讽及对其卑劣手段的一种蔑视,在“perhaps”这个词语出现时,读者便已明白这句话的可信度,并对包括班内特自身这句话的意思以及对班内特和韦翰之间关系的怀疑。

因此可以发现,这些恰到好处却又简单明晰的反讽语言很大程度上解开了读者内心的谜团,也较好地阐释了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人物角色之间言语行为的反讽不仅可以通过班内特与其太太的对白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班内特与其女儿的对白展现出来。

在《傲慢与偏见》中,当班内特太太知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时,她寄希望于班内特,希望他能劝服或者逼迫自己的女儿去接受这份婚约。

此时,班内特将伊丽莎白叫到自己的书房中,他先让太太当面问女儿是不是坚持拒婚,之后仔细对女儿进行盘问,这一系列的言语行为均体现了班内特对太太的质疑。

虽然在实际的言语行为中,反讽应用得并不是特别明显,但读者只要稍加分析便可得知班内特先生说以后不会见女儿,实际上是在其太太对女儿进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就使得女儿左右为难。

另外,班内特先生首先对太太的质疑,之后对太太的承诺以及最后突然的反向承诺,均很好地体现了反讽语言特点的内在强烈价值,这样班内特太太的陈述就被彻底的否定和忽视。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宏观语言应用与微观语言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描述与阐释,从而有力说明了反讽在语言运用及言语行为中的价值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