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谈《红楼梦》及写作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巴金D、老舍正确答案:B2.《祝福》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而已集》D、《坟》正确答案:B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C、《伤逝》D、《祝福》正确答案:C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我的答案:D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B、《狂人日记》C、《伤逝》D、《风波》正确答案:D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我的答案:B4.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5.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它是一部伟大的语言艺术作品。
它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平中见情;人物形象生动,绘行绘神,情趣盎然;情节悲喜映照,冷热相生,张弛有度。
关键词浅谈《红楼梦》语言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每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不能不读《红楼梦》,因为它是一部伟大的语言艺术作品,如同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如同贝多芬的交响乐,没有艺术的眼睛或耳朵,是很难读出其中的意蕴与情味的。
一、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平中见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红楼梦》的语言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平淡无饰,质朴自然。
然而,细细咀嚼,却平中见奇,平中见情,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初看,觉得傻气;细嚼,发人深省。
在那个政权、神权、夫权四重压迫下,在那个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宝玉对“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强烈反抗,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热烈追求,全在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了。
正如柳湘莲对贾宝玉所说:“你们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正如焦大的“疯话”:“每日偷鸡戏狗,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一语道尽贾府的龌龊、荒淫、腐朽和罪恶,简单朴素的言语中,蕴含着满腔的愤怒和憎恶。
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顿觉晴天霹雳,于是,呆呆的,傻傻的,愣愣的,怔怔的,继而时哭时闹,似傻如狂,把贾府上下闹得惊天动地,丧魂失魄。
粗看宝玉太呆、太傻,细想却是十分的清醒,他对妹妹的爱,多么真挚,多么深沉,多么浓烈!质朴自然的语言里,饱含着多么动人心魄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曹雪芹正是怀着对人物的赞赏、同情、悲叹、憎恶等复杂感情,一边抹着“辛酸泪”,一边援笔成文的。
红楼梦研究派别
红楼梦研究派别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
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一、评论派旧红学中的题咏派、评点派,新红学中的文学鉴赏派、百科全书派、狭义批评派,均可纳入广义评论派。
评论派坚持文学本位,从艺术性、思想性、百科文化、社会生活、哲理感悟、情感体验等角度解读原著,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文化价值、写作方法等。
1.题咏派:叶崇伦、唤明、富察明义、潘炤、姜祺、沈谦。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
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住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渲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2.评点派: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脂砚斋、王伯沆。
文学评点起源于明代中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论体裁。
评点的形式:书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每回有回前回后批,页面有眉批、侧批、夹批。
3.现代鉴赏派:鲁迅、毛泽东、老舍、吴组缃、端木蕻良、宋淇、舒芜、蔡义江、王蒙、马瑞芳、蒋勋、吴淡如、康来新、陈艳涛、白坤峰、闫红、朱楼梦剑。
采用文本细读,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4.百科全书派:沈从文、邓云乡、顾平旦、陈诏、夏桂霞、段振离、刘世彪、关华山、李光斗、沈雁英、黄云皓、苏芩。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服饰、饮食、茶道、养生、美容、医药、建筑、园林、经济、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描写都经得起专业化解读。
5.现代批评派:王国维、吴宓、茅盾、王昆仑、李辰冬、何其芳、周策纵、白盾、李希凡、蒋和森、余英时、丁维忠、吕启祥、张锦池、周思源、胡文彬、段启明、刘梦溪、刘再复、李劼、孙伟科、梅新林。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德育论文前言《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
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它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不同于以往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等)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故事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一个空间和时间,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是其它小说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红楼梦》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者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
曹雪芹以他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来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以至于听到“林妹妹”我们就会联想到是贾宝玉在唤黛玉;听到“宝兄弟”就会想到是宝钗来了;听到“厄哥哥、爱哥哥”就知道是史湘云在说话;而“心肝儿肉”却又是贾母的声口了。
人物、语言及其他 老舍
人物、语言及其他老舍短篇小说很容易同通讯报道混淆。
写短篇小说时,就像画画一样,要色彩鲜明,要刻画出人物形象。
所谓刻划,并非指花红柳绿地作冗长的描写,而是说,要三言两语勾画出人物的性格,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一般的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
《林海雪原》之所以吸引人,就是故事性极强烈。
当然,短篇小说不可能有许多故事情节,因此,必须选择了又选择,选出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把精华写出来。
写人更要这样,作者可以虚构、想象,把很多人物事件集中写到一两个人物身上,塑造典型的人物。
短篇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写好一两个主要人物,以一当十,其他人物是围绕主人公的配角,适当描画几笔就行了。
无论人物和事件都要集中,因为短篇短,容量小。
有些作品为什么见物不见人呢?这原因在于作者。
不少作者常常有一肚子故事,他急于把这些动人的故事写出来,直到动笔的时候,才想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于是,人物只好随着事件走,而人物形象往往模糊、不完整、不够鲜明。
世界上的著名的作品大都是这样:反映了这个时代人物的面貌,不是写事件的过程,不是按事件的发展来写人,而是让事件为人物服务。
还有一些名著,情节很多,读过后往往记不得,记不全,但是,人物却都被记住,所以成为名著。
我们写作时,首先要想到人物,然后再安排故事,想想让主人公代表什么,反映什么,用谁来陪衬,以便突出这个人物。
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人呢?还是写事?我觉得,应该是表现足以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而不是为了别的。
一定要根据人物的需要来安排事件,事随着人走;不要叫事件控制着人物。
譬如,关于洋车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很穷,接触过不少车夫,知道不少车夫的故事,但那时我并没有写《骆驼祥子》的意图。
有一天,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说有一个车夫买了三次车,丢了三次车,以至悲惨地死去。
这给我不少启发,使我联想起我所见到的车夫,于是,我决定写旧社会里一个车夫的命运和遭遇,把事件打乱,根据人物发展的需要来写,写成了《骆驼祥子》。
中国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滨海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转型期确定的文学的特征是()。
A:为政治服务B:为工人服务C:为农民服务D:为社会服务答案:A2.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回归期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B:粉碎“四人帮”C:恢复高考D:文化大革命答案:B3.中国当代文学有()方面的内容。
A:文学发展的趋势B:文学发展的脉络C:文学发展的规律D:.文学发展的不足答案:BC4.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的任务()。
A:.解决了建国前的遗留问题B:指明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C:成立了培养作家的高等教育D:为中国当代文学划定了机构和机制答案:BD5.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初期在空间上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整合。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新的人民的文艺》是()的报告。
A:周扬B:.郭沫若C:.鲁迅D:巴金答案:A2.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历的第一轮冲击波是()。
A: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B:电影《武训传》C:文化大革命运动D: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答案:B3.《小巷深处》是()创作的抒写人情、人性的作品。
A:.宗璞B:.李国文C:陆文夫D:王蒙答案:C4.核心主题“如何弘扬双百方针的精神”的会议是()A:新桥会议B:庐山会议C:广州会议D:.绍兴会议答案:A5.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通过了()的报告。
A:郭沫若B:周扬、C:茅盾D:.巴金答案:ABD6.“双百方针”之后产生的新颖作品有()。
A:.突破了长期封锁的人性禁区B:笔触伸向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C: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D:直面现实生活答案:ABCD7.广州会议探讨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8.毛泽东在六届八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面属于“黑八论”的是()。
A: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B:离经叛道论C:中间人物论D:写真实论答案:ABCD2.文革文学主要包括()。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答案部编版202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答案部编版20211、1荀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憎恶(zēng)模(mó)样徘徊(huí)深恶(wù)痛绝B.栈(zhàn)桥豢养(huàn)摇曳(yè)气冲斗(dǒu)牛(正确答案)C.诘(jié)难箴(xián)言酝酿(liàng)间不容发(fà)D.娉(pīng)婷翘(qiào)首污秽(suì)殚(dān)精竭虑3、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4、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荷塘月色》的作者是()[单选题] *周作人郭达朱自清(正确答案)鲁迅6、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B.“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是《红楼梦》第六十六回的回目,这里所提到的“情小妹”指的是不堪柳湘莲退亲之辱而自刎殉情的尤三姐。
论《红楼梦》的简笔艺术
“ 形 猜 妒情 犹 浅 , 露 娇 嗔 爱 始 真 ” 庚 辰本 批 未 肯 。(
二 、 说 一 半 话
已哭 得 “ 个 眼 睛 肿 的 桃 儿 一 般 ” 又 “ 声 引 《 雨 诗集 》 两 . 无 疑 ) 之 泣 ” 日之 久 的 黛 玉 . 刻 面 对 宝 玉 却 只 说 出 半 此 “ 从 此 可 都 改 了罢 ”这 么 一 句 看 似 没 头 没 脑 的 你
绣球 灯 时 那 番 关 于 “ 了 灯 值 钱 . 了人 值 钱 ” 跌 跌 的 头 狠 命 的 在 他 额 颅 上 戳 了一 下 , 了一 声 。 牙 哼 咬
一
“ 刚 便 段 对 话 。 多 么体 贴 人 微 , 乎 近 似 唠 叨 。而 在 说 道 : 你 这 — — ” 说 了 两 个 字 . 又 叹 了一 口 是 几
成 章 ・ 简 练 》 可 见 , 用 简 笔 , 斟 句 酌 , 繁 有 时是 一 字 之 差 , 墨 如金 。 匠心 独 运 。第 二 十 谈 ) 运 字 删 惜 而
就简 。 是大家在创作 中的共 同追求 。“ 阅十载 , 披
意 味 隽永 , 尽 其 妙 , 人人 胜 。 各 引
一
一
一 一 《 楼 梦 》 三 十 四 回 “ 中 情 因 情 感 妹 妹 , 我 仍 旧还伏 侍 老 太 太 去 ” 面说 。 面便 在 炕上 红 第 情
错 里 错 以错 劝 哥 哥 ” 曹 雪 芹 、 鹗 《 楼 梦 》 俞 合 眼倒 下 。 ( 砚 斋 庚 辰 本 ) ( 高 红 , 脂 平伯 校点 , 功注 ) 宝玉被 打后 , 玉来探 望 , 启 写 黛
回“ 贤袭 人 娇 嗔 箴 宝 玉 . 平 儿 软语 救 贾 琏 ” 俏 中
北大文学考试试题
2007年北大比较文学考试试题中外文学部分一、越南、朝鲜等地“汉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差异性。
二、列举19世纪中期前的四中日本文学体裁。
三、从现代叙事学角度分析《水浒》的特点。
四、以具体例子分析法国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
五、分析鲁迅作品女性形象的差异性。
六、分析但丁《神曲》反映的宇宙观。
中外文论部分一、两个填空1、朝鲜的什么什么神话。
2、日本11的世界上第一部小说的作者和名字。
二、简述中国以诗论诗的传统。
三、席勒的“游戏说”的现代意义。
四、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学》的比较文学意义。
五、翻译文学对本民族文学的作用。
2008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生初试考试题目中外文学1 以19世纪以前越南、朝鲜、日本任意一部汉文作品为例,说说“东亚文化圈”的"汉文学"特征。
2 分析莫里哀《伪君子》的喜剧情节特色。
3 用新批评的方法评析一首唐诗(律诗或绝句)。
4 辨析《哈里波特》(电影或小说)或者《指环王》等同类题材的母题、文类、风格特征。
5 以具体文本为例分析张爱玲小说与中外文学传统的关系。
中外文论1 白居易的诗歌在他身前已经在日本广为流传,以此分析“文化传递”在文化想象中的作用。
2 名词解释拼贴(collage)(英文可能拼错)3 评述马克思经典文论中的席勒化与莎士比亚化。
4 结合西方形式美学评述《宋书谢灵运传》关于声律的一段文章。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5 举例分析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北大2008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考题一、论述题:1.论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2.什么是意识流3.《诗经》的“兴”,周作人讲“就是现代名词里的象征”,比较“兴”和“象征”,论述异同。
4.论《红楼梦》叙事艺术北大2008现代文学方向考题1.论胡适《尝试集》的历史功过和得失2.“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学结合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文坛格局3.谈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及郁达夫对抒情小说的贡献。
4.通过曹禺和老舍谈话剧是一门语言艺术5.比较冰心和张爱玲的散文艺术名词1.中国新文学大系2.美文3.“文协”4.林译小说5.《邂逅集》6.苦闷的象征北大2008古代文学方向专业考题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5*6刘向龙朔体孟称舜青楼集文界革命人静庐诗草论述25*4风雅的异同永明体及其地位词的赋化和以赋为词对古代小说的续书的认识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考题综合50分名词解释5*5文章流别论郡斋读书志三通府兵制李劼人论述25*3王国维的戏曲理论宋代理学和产生条件比较《围城》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北大2008年现当代文学考题1.摩罗诗力2.语丝3.第三种人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5.负瑄琐话6.铁木前传7.中国新文学源流8.两结全创作方法9.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0.九叶派论述题1.分析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两个概念,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而已集》D、《坟》答案:B2.《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答案:D3.《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是()。
A、深谋远虑B、忧愤深广C、明亮欢快D、平静如水答案:B4.《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巴金D、老舍答案:B5.《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答案:√6.《呐喊》、《彷徨》未能体现反封建思想革命的追求。
()答案:X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A、《药》B、《在酒楼上》C、《伤逝》D、《祝福》答案:C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答案:D3.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答案:A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答案:√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答案:√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B、《狂人日记》C、《伤逝》D、《风波》答案:D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答案:B3.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答案:C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5.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作家与《红楼梦》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作家对《红楼梦》的引用与传播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多次提及《红楼梦》,认为 其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巴金:在《家》、《春》、《秋》等作品中多次引用《红 楼梦》中的诗词和情节
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中多次引用《红楼梦》中的 诗词和情节
钱钟书:在《围城》等作品中多次引用《红楼梦》中的诗 词和情节
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作家对《红楼梦》主题的创新与拓展
鲁迅:将《红楼梦》的主题拓展到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巴金:将《红楼梦》的主题拓展到个人命运,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老舍:将《红楼梦》的主题拓展到城市生活,描绘市民阶层的生活与情感 曹禺:将《红楼梦》的主题拓展到戏剧舞台,通过戏剧冲突展现人性的挣扎与救赎
鲁迅:借鉴《红楼梦》的人 物塑造手法,塑造了阿Q、 孔乙己等经典人物形象
张爱玲:借鉴《红楼梦》的 人物塑造手法,塑造了白流 苏、范柳原等经典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经典小 说作家与《红楼 梦》的跨时代对 话
《红楼梦》对中国现代经典小说家创作的影响
主题:《红楼梦》 的主题丰富多样, 如爱情、家庭、社 会等,这些主题在 中国现代经典小说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等作品中多次引用《红楼梦》中 的诗词和情节
沈从文:在《边城》等作品中多次引用《红楼梦》中的诗 词和情节
中国现代经典小 说作家对《红楼 梦》的改编与创 新
《红楼梦》的改编与中国现代经典小说的创作
改编背景: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作家对《红楼梦》的改编和创新 改编方式:通过改写、续写、改编等方式进行创作 创作特点:注重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创新 代表作品:如《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后四十回》、《红楼梦新编》等 影响:对中国现代经典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高考语文作文红楼梦马克思
高考语文作文红楼梦马克思在李希凡和蓝翎两个人合著的《红楼梦评论集》中,对于《红楼梦》一书的写作日的,下了如下定论:《红楼梦》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赞颂了大观园中奴隶们的反抗和宝、黛的叛逆性格,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堕落,显示了对于封建制度的多方面地暴露和批判。
两位作者把《红楼梦》的写作目的定位为“揭露贵族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堕落”,“批判封建主义制度”。
自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之后,斗争主义路线便在人民的心中扎根,“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样一种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那么,这种用思想看待一片文学作品,是不是合适呢?我个人认为,不妥。
作者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人,耳濡目染的是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中国的传统历来不讲究斗争。
他更不可能把三百年以后才产生的“斗争路线”,作为自己的写作指导。
在通行本《红楼梦》第--回中,有这样一。
段记述: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一语道出了自己由于“辜负好韶光”、未能“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知道”而“于国于家无望”。
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这部书的写作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作者的忏悔,而非阶级斗争的产物。
很难想象,对于--个不懂得阶级为何物的人,竟然历尽十年辛苦,而写出了-部阶级斗争的书。
恐怕曹老先生的政治素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吧?况且曹雪芹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康乾盛世,所谓的阶级斗争也没有鸦片战争前后那样激烈。
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自传里说过这样的话:“哲学科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我认为,《红楼梦》一书也恰恰是这样,对于-一个半生潦倒的落破公子,年轻时候没有留意于“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知道”,没有一个做学问的理论基础,也就只能写小说来抒发自己的忏悔之情。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交际技巧试析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交际技巧试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交际,但交际的质量却迥然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人缘广结;有的人却捉襟见肘、处处受制,人际关系剑拔弩张,鸡飞狗跳。
究其原因,不成功的人身上存在着影响正常交际的种种因素。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经过作家严格陶冶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的原生态的语言。
准确(一个词,一句话,不能去掉,也不能更改),生动(传神),精炼(语简意深,含蕴丰富),既饱含着生活的血肉,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
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有的地方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确能使读者从书本上听出声音,进而又能从纸面看到活动着的人物,并体会出他们的思想和心理。
老舍先生在评论《红楼梦》时说:“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若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闻语可识人,可见语言(说话)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做人如果学不会说话,那么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取得事业的成功,获得生活的欢乐。
或许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言语应对会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说话与人交往吧。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说来,人们大都不满足自己的财富,却极易欣赏自己的聪明。
孤芳自赏往往是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所致。
其表现形式有二:一种是恃才傲物,其表现为语言凌厉,对某方面不如己者,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更有甚者,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
2021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重庆
2021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重庆1、“参”字是个多音字,在“参军”“人参”“参差”三个词语中的读音各不相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借助《卖白菜》中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做人行事的看法:再穷也不能失掉志气,再穷也不能丢掉真诚。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间隔”“亲密无间”的“间”读音都是“jiàn”。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6、61. 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A、欲穷其林。
穷: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欣然规往。
规:规定。
往来翕乎。
翕乎:轻快敏捷的样子(正确答案)C、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D、矫首昂视。
矫:举。
曾不盈寸。
盈:满。
7、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世态。
(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兴趣。
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遗憾浓酣B、色调协调C、娇柔骄傲(正确答案)D、意境景色9、根据《红楼梦》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老舍先生读《红楼梦》有感
老舍先生读《红楼梦》有感——作家读《红楼梦》后感我只读过《红楼梦》,而没作过《红楼梦》的研究工作。
很自然地,在这里我只能以一个小小的作家身分来谈谈这部伟大的古典著作。
我写过一些。
我确实知道一点,创造人物是多么困难的事。
我也知道:不面对人生,无爱无憎,无是无非,是创造不出人物来的。
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假设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
我知道创造人物的困难,所以每逢在给小说设计的时候,总要警告自己:人物不要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像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对这么多的人物,作者的爱憎是清楚的。
他关切人生,认识人生,因此就不能无是无非。
他给所爱的和所憎的男女老少都安排下适当的事情,使他们行动起来。
借着他们的行动,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我们都应当为有这么一部杰作而骄傲!对于运用语言,特别是口语,我有一点心得。
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知道:有生活才能有语言。
作品中的语言必须是由生活里学习来的,提炼出来的。
我的生活并不很丰富,所以我的语言也还不够丰富。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
因此,人物就不能都说同样的话。
虽然在事实上,作者包写大家的语言,可是他必须一会儿是张三,一会儿又是李四。
这就是说,他必须和他的人物共同啼笑,共同思索,共同呼吸。
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每个人物写出应该那么说的话来。
假设是他平日不深化地理解人生,不同情谁,也不憎恶谁,不辨好坏是非,而光仗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他便写不出人物和人物的语言,不管他自己的语言有多么漂亮。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哪!专凭语言来说,它已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滁州学院专升本语文试卷
滁州学院专升本语文试卷1、1《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是说小屋不仅仅是物,还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3、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阔绰(chuò)孱头(càn)亘古(gèng)仰之弥高(mí)B.殷红(yīn)龟裂(jūn)濒临(bīn)殚精竭虑(jié)C.挚友(zhì)篡改(cuàn)倔强(juè)鸢飞戾天(1ì)D.游逛(guàng)倔强(jué)应和(hè)孜孜不倦(zī)(正确答案)4、“敕造”中“敕”的读音是“sh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诫子书》《陋室铭》《爱莲说》中的“书”“铭”“说”都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著作《新疆域》,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C.《诗经》是我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汇总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篇诗歌。
(正确答案)D.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谈《红楼梦》及写作艺术老舍谈《红楼梦》及写作艺术最近看了关于新版《红楼梦》的一些评论,又恰好看到《龙须沟》电视连续剧重播,于是,很自然地把曹雪芹和老舍联系起来,前一位是古代杰出的文学巨匠,后一位是现代的文学大师。
曹雪芹大家知道很多了,不多说。
老舍原名舒庆春,“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老”不是指年龄大,也不是指老资格,而是指一贯、永远的意思,我猜,笔名可能指的是:“一贯地给予”,老舍一生辛勤创作,一直都在奉献,而且,奉献给大众。
老舍的话剧、小说写得太好了,真实的立体感很强的人物,京味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对各阶层人,特别是对下层民众的深刻精彩地刻画,皆是令人叫绝!于是,我想,老舍一定是也受到了《红楼梦》的启发的,我就有意搜集关于老舍评价《红楼梦》的资料,恰好,看到了何联华先生的一篇谈老舍论《红楼梦》写作艺术的文章,我把他收集的一些关于老舍的资料,他的观点以及我的感想,记述在下面,供有兴趣的博友们参考,我相信一个现代文学大师对古代文学巨匠的评价,对于青年作者、学者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何联华先生认为,自《红楼梦》面世200多年来,评论者很多,但进入现当代以来,在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中,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先进世界观,从写作艺术方面对《红楼梦》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的,老舍当推第一人。
老舍对《红楼梦》写作艺术的评论确实是很深刻、很到位、很具体、很有启发的,值得写文章写书的人特别的重视。
比如,在谈到文学的现实性和真实性时,老舍说:“只有一些绝对不管皇上的人,像《水浒》、《金瓶梅》、《红楼梦》的作者,才真写出了一些自由的、像样子的东西来,可是这样的东西实在不多见。
”他又说:“《红楼梦》虽不能启发我们什么,但它描写的那一部分的人生的确是中国样子,使人相信。
”老舍说得对,曹雪芹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很有胆识,很有骨气,属于那种敢于藐视“皇上”的,对文学真实性执着追求的大作家。
历来,严肃的学者常说“奉旨填词”,是填不好的,而敢于藐视“皇上”,则常常更有价值。
也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写出了令人相信的“中国样子”,写出反应真实人生的作品。
现在,作家们倒是不怕古代的那些“皇上”了,但是,不少作家却把金钱当成了“皇上”,盯着钱袋子执笔,逐利写作,这样,恐怕也是写不出“中国样子”的真实人生作品的。
又如,在谈到作家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熟知现实中的人物时,老舍说:“《红楼梦》中那些人物,都是曹雪芹在生活中一个个慢慢熟悉起来的,所以他才能够写出每个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不是曹雪芹骑了自行车噢,那时还没有自行车,今天访问林黛玉,明天观察贾宝玉。
他干了一辈子,这部书就是他生活的总结。
这才叫创作。
”又说:“《红楼梦》的作者有那么大本事,晴雯、林黛玉的性格差不多,但又写得两样。
一个类型的人物写得相象而不相同,非深入生活不能办到。
”这里表现出老舍对文学与生活的看法,我们常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可这不该只挂在口头上。
作家是要真正地去深入到生活中的,曹雪芹是真深入的,他对他描写的生活和人物太熟悉了,所以能写出精彩,写出个性,写出活生生的形象。
其实,老舍自己所写的,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二马》等作品中的人物,也是长时间辛勤艰苦地深入生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打成一片,方能写出来的。
再如,在谈到塑造人物还必须注意环境描写时,老舍说:“描写人物要注意他的四围,把时间、地点等跟人物合在一处。
要有人,还要有画面。
《水浒传》中的林冲去沽洒,既有人物,又有雪景,非常出色。
武松打虎也有景阳岗作背景。
《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们,连居住的地方,如潇湘馆等,都暗示出人物的性格。
一切须为人物服务,使人物突出。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如果离开了他所处的环境,就会单调、干瘪、不真实,伟大作品都是很巧妙很精彩地把人物放在生动真实的环境中去塑造的,正像恩格斯在分析英国女作家哈克纳斯的小说《城市姑娘》时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文学中真实的环境要比现实更“真实”,因为文学中环境是从现实中万千环境中提炼出来的,是比生活现实更典型更集中的环境,文学人物形象只有在与典型环境的互动中,其性格、其心理,其人物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全面更丰富更精彩得以展现。
此外,在谈到文学的主要任务时,老舍认为是“创造人”。
老舍说:“文艺主要的干些什么呢?是要创造”,要“创造人”。
老舍妙趣地说,“这一点作家和‘上帝’差不多。
《红楼梦》中那么多姑娘,梁山泊那么多好汉,都是我们那同行前辈创造出来的。
”正像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就是描写人、塑造人,也就是创造精彩的人物形象的,也就是“创造人”。
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主体,也是文学的主体,更是作家创作的真正目的。
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就是“人学”,它以形象生动方式解读人、述说人、表现人。
《红楼梦》描绘出了400多个人物,大多数逼真、传神,而其典型、出彩、有血有肉、个性十分鲜明的就达近三十个。
《红楼梦》是一部精彩深刻的“人学”作品。
其实,老舍同样也塑造了众多精彩的人物形象,他的骆驼祥子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替代的典型人物,所以,老舍与曹雪芹这位“同行前辈”,在文学世界中,同是“创造人”的一流高手!文学是“创造人”,这说得多好!还有,在谈到创作人物形象时,老舍说:“创作主要的是创造人物”。
他说:“创作嘛,创造不出人物来,怎么能算是创作呢?《红楼梦》、《水浒传》尽管还有一些缺点,但是,《红楼梦》创造出了那么多人,一个姑娘一个样。
《水浒》又创造出那么多人,武松是武松,李逵是李逵,这是了不起的事!”人物形象是文学世界的核心,作家的创作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创造出各式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把现实中的人转化为艺术的典型形象,而且,这些典型形象之所以“典型”,是因为他们是具体的,一个个是“这一个”而不是别的,他们不雷同,不一样,性格各异,个个不可重复,不可具体归类,“一个姑娘一个样”。
比如,《红楼梦》在描写众姑娘看刘姥姥夹不着汤圆、说着笨拙而有趣的笑话时,个人笑出各个样,极为精彩,这是描写人物形象的最为典型的文笔之一。
当一些年轻朋友问到关于创作技巧时,老舍说:“有些青年朋友问,创作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没有?我说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
《红楼梦》就是史无前例的,没有一部《老红楼梦》可供参考。
创作这个事就是大胆创造、出奇制胜的事儿。
人人须有点‘新招数’,而没有一定的窍门。
”这说得很好,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活动,而创造是没有固定的程序可依的,它不像复制,可以有窍门。
艺术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工匠可以把技巧传给徒弟,作家却很难把创作的方法传给弟子或儿子。
古人说,“法无定法乃为至法”,作家的创作就是一种“无法之法”,只可实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传承。
在长期的实践中,有悟性的“作者”或许可以变成“作家”,以自己富有个性的风格来表现和证明自己创作的成熟,在“大胆创造、出奇制胜”的写作中,摸索自己的“新招数”。
关于借鉴古典文学作品的问题,老舍说:“阅读古典作品而受到感动是当然的,这正好证明古典作品之所以为古典作品,具有不朽的价值。
但是,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证明读者没有鉴别的能力。
糊糊涂涂地作了古代作品的俘虏。
”能感动是已经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底子了,“有了这个底子,再看古典作品,我们就有了鉴别力,叫古为今用,不叫今为古用,去作书的俘虏。
假若我们看了《红楼梦》,而不可怜那悲剧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不觉得我们自己是多么幸福,反倒去羡慕‘大观园’中的腐烂生活,就是既没有了解《红楼梦》,也就忘了自己是什么时代的人。
……假若今天我们自己要写一部新《红楼梦》,……我们的《红楼梦》里的生活是健康的,愉快的,民主的,创造的,不会有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也不会有‘大观园’中的乱七八糟。
假若不幸有个林黛玉型的姑娘出现,我们必然会热诚地帮助她,叫她坚强起来,积极地从事生产,不再动不动就掉眼泪。
假若她是因读老《红楼梦》而学会多愁善感病的,我们就会劝她读读《刘胡兰》,看看新电影,叫她先认清现代青年的责任是什么,切莫糊糊涂涂地糟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