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意义极其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意义及其区别
人本主义的学习的理论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西方,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吸取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和整体性,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人倡导人本化的课程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教学方式。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马斯洛也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在课程方面,它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提供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态密切相关的课程,打破固定的教材界限,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如此更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习者个人的社会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总结人本教育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对于现实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它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进步,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道德、理性和情感,同时也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动了通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博览人类文明之成就以涵养人性。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则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所不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观念上尊重学生个人的自由、价值、意愿、主张等,偏重于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开发其能力,而认知学派则是强调对学习、认知、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的研究,偏重于知识的掌握。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认知学习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要研究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一个个体利用自己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对于课堂教学,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目前,认知学习理论更加强调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和发展当前的知识,例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茨就曾经对教师们提供如下建议:如果有人问,“你是教数学的吗?”最恰当的回答是:“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
所以究认知派与人本主义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和学习的目的上,认知派认为有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而人本主义则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所学的知识能够引起变化、全面渗透人格和人的行动之中的学习。在学习目的的理解方面,认知派的观点是在对事物理解
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学习,即新的学习材料如何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之中。而人本主义则以为学习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渗入到个人的行为之中,渗入到他为了未来而选择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学习使其态度和人格发生变化,是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