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变过程研究[权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变过程研究[权威资料] 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变过程研究

摘要:仙游红木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集群的繁荣发展,其演化过程较之“第三意大利”的传统产业集群,以及我国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有其独特的规律。本文基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架构,研究了企业家精神在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动力作用,为仙游红木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仙游;红木产;业企业家精神

一、前言

福建省仙游县,目前是我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其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由其地域风格和传统技艺形成的“仙作”与分布在我国江苏、广东、北京的“苏作”、“广作”、“京作”并称为古典家具制作的四大流派。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促使以往零星分布在该区域的相关企业及各种资源有效的聚集,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同时,集群中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强大的溢出效应。

由于任何一个成功的集群化产业的形成,都无法由政府预先设定,而是由该地区中的个人或团体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出于对机会的警觉、所掌握的资源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条件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经济组织形式。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引入企业家精神的观点,探讨其在仙游红木产业的形成与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仙游红木产业发展现状

1、仙游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

克鲁格曼认为,历史事件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1]。换而言之,历史上明间的商业传统可能导致集群的形成。因此,回顾仙游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显然是有意义的。

“仙作”是仙游传统木雕工艺的统称,其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早在唐朝,受佛教传播的影响,仙游的木雕就被广泛用于寺院庙宇的栋梁、屋橼、门楣及家具装饰,特别是木雕佛像造型简练、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到了宋代,仙游木雕由建筑装饰艺术逐渐演变成为家具雕刻艺术。相传蔡京酷爱的“太师椅”就是经由仙游民间木雕工匠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宋末元初,仙游民间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大行其道,名震天下。明、清时代仙游的艺术雕刻家具和红木雕刻家具日臻完美,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精微,可与皇城下的北京木雕家具、苏州红木雕刻家具、浙江东阳木雕家具相媲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仙游风格(即“仙作”)家具[2]。

顺着“唐宋元明清”这条“仙作”工艺传承的清晰脉络,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回归的今天,仙游红木产业群逐渐形成并高速发展,让古典家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掀起了一阵强劲的红木热。

2、仙游红木产业的发展现状

仙游是全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2006年,仙游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9年,仙游县文联注册“仙作”商标成功。2011年,“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在仙游县开始筹建,其占地345亩,总投资额超15亿,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达16730平方米,是一个集

商贸交易、会展会议、产品研发、物流配送、旅游观光、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复合型高端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截至2013年,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税收达3.14亿元。受国际原材料价格连番上涨等因素影响,2013年仙游县红木家具产业净增销售额100多亿元,占领全国高端红木家具市场份额的70%以上,仙游生产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市场重要的方向标和晴雨表。同时,2013年全县新增注册经营户1852户,其中,工艺企业197家、个体户1655户。目前,仙作产品畅销全国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以上企业112家,从业人员达十五万余人。

正是由于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了仙游县城的基础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大量仙游人返乡就业与创业,使得人才回流,创造了更多财富。然而在仙游红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仙作的崛起从本质上看,主要得益于红木原材料上涨带来的红利。从内在的原因来分析,与企业家精神相关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还相对缺失,所以未来十年,“仙作”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三、企业家精神的界定

当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目在学术界仍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在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脉络,其发展是伴随着管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而进行的。

最初人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即特质论。如

Park(1978)认为企业家具有非企业家所不具备个性特征,如精力充沛、进取、和气待人、领导力强、负责任、果断、勤勉等[3]。同样的,Sexton(1980)用精力旺盛,雄心勃勃、抗挫折能力强等词汇来描述企业家。

在同阶段之后的研究中,人们在对企业家特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因素[4]。

企业家的特质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它并不能较好得反映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因此,之后学者们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焦点在企业家行为的表现方式之中。典型的有,汪丁丁(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三大要素:一是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精神”。即认为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创新;二是新制度学派诺斯提出的“合作精神”[5],即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把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起来扩展有序的活动。三是韦伯提出的“敬业精神”,即认为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痴迷的热爱,把“利润”当做神圣的东西来追逐。其次,科兹纳(1979)从市场过程的角度,强调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机会的警觉,他强调企业家发现利润的机会并利用。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企业家精神表现出的冒险精神、契约精神、卓越精神等等[6]。之后,学者们的研究又从企业家的行为方式层面,导向了行为过程层面。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应理解为一个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具体来说,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企业或个人从事独立和完整的创新与创业,以及战略调整等活动。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基于个人特质、能力与行为方式而产生出的无形、强大的内部力量,且这种力量表现在整个与企业家活动有关的过程之中。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的作用可体现在个人、企业、产业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之中。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框架见图3.1。

四、企业家精神在仙游红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7]。根据定义的描述,产业集群首先强调在地理上靠近。其次,集群中的企业必须通过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