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从个人视角看社会化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社会心理与自我浅论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关键词:自我概念社会化社会心理学自我审查社会交往准则从众正文:一、自我概念与社会化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1)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2)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也即个体能在其自觉体验中感到的东西。

后来,人们把前者称作自我系统,把后者称作自我概念。

其实在讨论自我概念时,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

在前苏联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自我概念区分为四种类别:(1)现实的我,指个人对现在的我的看法;(2)理想的我,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 (3)动力的我,指个人努力成为的人;(4)幻想的我,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以往,关于自我概念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自我尊重上,即集中在自我尊重的因果和自我尊重同人格与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上.现在,自我概念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我表现的动力学,以及在自然主义的和实验的情境中的印象控制;特定的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结果,包括性、种族群体、行为异常和年龄特征等;历史和社会结构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包括战争、经济萧条、文化变迁和组织的复杂性等;自我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社会心理学从个人视角看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从个人视角看社会化

老年期
成人在态度与行为方面最为困难的一些 变化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现代社会,老年期有时被当做无助的、 无用的、依赖别人的时期。许多老人当 他们的孩子离开家庭、退休(社会声望 降低)、丧偶(及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 ,面临死亡)时,弱化或者丧失自我认 同,必须调整自己。
从人格发展和社会互动角度 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 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 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就是 社会化过程。
从人格发展角度来说
社会化有自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通过 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并 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过 程,就是社会化过程。“自我”是人格 的重要部分,自我完善包括:对自己生 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 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自我”观念 重要,对人有着推动、调节和控制的功 能。
人类 有较 长的 生活 依附 期
1、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 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 续l3~25年。总的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这个依附期有变长的趋势。正是这 样一个长的依附期,给个体接受社会化提 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个体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接受广 泛的教育。他们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学习 道德规范,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树立人 生理想。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 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程中,动作的沟通逐 渐被语言代替,在掌握语言的基础 上,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
儿童养育的方式:复
杂社会之间,培育孩子的实践 很不一样。专制/极权型父母 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孩子的 成人责任>权利。放纵/放任型 父母对孩子更为开放和灵活, 孩子的责任<成人权利。最有 效的也许是权威型父母,也即 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来调整和 扩大孩子应负的责任。
小组成员:曾杨洋、邓晓莲、 何建宏、李慧、吕宛霓,尔古 尔且

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心理121班吴楚楚1208300045【摘要】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社会性。

一个人如果仅仅是拥有人类的一个身体,而不与整个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那他就和动物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说,每个人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整个社会的生活,即都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我将浅谈一下我对个体社会化的理解和对影响个体社会化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学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人并不是一出生就属于一个社会化的人,我们知道狼孩的故事,狼孩从小与狼群生活在一起,他不和人类社会发生任何联系,虽然本质上是一个人,但却没有人应该具备的一些社会本能和社会技能,狼孩是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不管狼孩在被救后,如何去努力的学习一些社会知识和经验,都无法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进行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一个转变,把社会的规范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标准,才能够进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才能够称为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眼的社会化过程是人类独有的行为,只会在人类社会中才会发生和实现。

个人社会化的目标是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功的履行一个人与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使个人懂得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可以按发展阶段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有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每个时期人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基本社会化指个体在童年期发生的社会化,主要内容有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情感联系,确立道德和价值判断的标准。

预期社会化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并承担社会角色责任,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社会化对个人的影响研究

社会化对个人的影响研究

社会化对个人的影响研究一、社会化研究1.社会化内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对环境要求的迎合而不断强化个人社会经验并形成独特的个人处世态度、事务处理方式、个性发展特征以及最终成功扮演社会成员角色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

2.社会化方式从社会化的表现来看,其主要有外在社会影响和内在个体转化两个方面组成。

外在的社会通过既有的社会文化氛围为个体提供相关环境,并教授个人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社会的基础道德规范、社会角色认知和定位以及社会未来期望,其需要通过家庭、学校、个体的同龄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的相互影响来实现;个体转化则主要是个体通过自身的外在体验,不断进行自我塑造,且在感知外界经验的过程中学会筛选适合自身性格发展的内容并加以利用。

二、社会化对个人的影响因素1.家庭教育家庭一般是由婚姻、血缘或者收养关系建立的。

而家庭教育则是家庭成员利用生活片段或者利用创造生活体验的方式将父母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社会行为准则教授给个体,让其接受社会的主体氛围形成基本性格,做好承担社会角色准备的重要内容。

在此阶段,一些家长会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世界,且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有些家长会送孩子到夏令营体验生活,让他们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来培养其兴趣爱好,或者带孩子去旅行,让他们更多地感受社会环境,了解生活现实等。

通过家庭教育的展开,个体的社会化特性已经初步形成,为其之后接受学校教育,与同龄人相处等社会化教化开展提供了基础。

2.学校教育儿童长到一定的年龄,需要进入学校接受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其会通过这个阶段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更多的社会知识,了解事件处理的方式并不断形成对他人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

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儿童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化色彩,他们的逻辑思维也已经初步形成。

学校教育给了学生一个不同的空间,他们需要为了自身、家庭和学校的期望来与他人更多的交流,来了解自身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明确理想应该如何实现,并脚踏实地开始学习。

浅谈个人社会化

浅谈个人社会化

浅论个人社会化摘要: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

一个人若是只有人类的身体结构,那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入。

只有等他通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了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形成了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动力系统,并且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个体的社会化一个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共性狼孩蜗居蚁族正文:在社会心理学的选修课上,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有关社会化和自我概念的定义。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社会化包括的内容有政治工作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每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必然生活在一具有某种关系的社会环境里,而不同的社会历史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要求人们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等级森严。

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虽然应该服从上级,尊敬长辈,但提倡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

所以说,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1974) 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 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 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 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2.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个核心概念: 性、性别、性别角色 • 理解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规范和要 求,按照社会的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 •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 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 67、表现男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概念是( )。 (A) 性别(B) 性别角色(C) 性(D) 性别认同 • 34、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 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自身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 当某一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4.主观认同
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 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 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 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 商低、易怒。
父母态度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 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 的孩子缺乏控制。 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 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 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 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 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否则个体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

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生命是全程发展的,即发展贯穿着人的一生,一旦我们人的生命过程展开,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欲望、我们对世界关注的热点等就会随着我们生命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的内容。

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发展,而大学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将在大学阶段初步完成从生物机体意义上的“自然’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转变。

大学生能否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实践为将来的社会角色准确定位并获得相应技能,关系到他们自身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能否拥有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所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化内涵及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是新时期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关于社会化这一概念的含义,有不同的说法:(1)以美国s.柯尼格为代表,从社会规范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身的那个社会的一分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于该社会的民俗民德。

(2)以美国e.a.罗斯为代表,从社会意识(群属之感)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它是在团体中与同伴产生共同行动的能力和意志时的一种群属之感的发展。

(3)以中国孙本文为代表,从行为改变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化,认为社会化有无数的刺激约束个人的反应,使之成为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这种作用即称之为个人社会化。

可以说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

他们不仅要承担社会延续的自然继承者角色,更要完成作为社会发展开拓者的角色准备过程,是承担技术革新、观念更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后备军。

因此,大学生社会化明显地不同于其他青年群体和非青年群体的社会化,应赋予其特殊的涵义。

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以社会影响为主要背景、以高等教育传递为主要媒介,接受社会教化、学习社会文化并“通过大学文化这一特有形式影响和作用社会的过程”;是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期待的引导一f、在逐步成为独立成熟的社会人和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相统一的过程这一含义体现了大学生实现和外化91身社会属性的特殊性,并被赋予了明确的19我意义和社会意义。

论述社会化意义

论述社会化意义

论述社会化的意义人的社会化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谈。

(一)从个人角度来看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因此,人需要社会化,学习社会生活技能,了解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社会各种制度、习俗传统等行为规范,以获得社会成员的资格,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

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须的途径。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会造成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需要继续社会化,以便于重新适应变化和发展了的社会。

(二)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社会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新的一代总是从上一代人那里接受社会文化。

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人与各种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人逐步学会各种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及人类社会的文化成果。

而社会也实现了对个人的教化,引导和控制,实现人类历史的文化代代相传。

社会化具有如下特性:1、社会强制性。

个人的社会化具有社会强制性。

个体从母体中分娩出来之时,就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

而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能不受到社会的作用。

社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人体的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地被周围的人所塑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个体的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人更多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较少具有选择性。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日益增多,个人的社会化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个体能动性。

2、个人能动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婴儿阶段,个体就已经表现出积极主动性,至少从出生六个月起,婴儿就可以用诸如哭和笑,来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可见,个体的社会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相统一的过程。

这一含义体现了大学生实现和外化自身社会属性的特殊性,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自我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些个性特征和意义特征都是与大学生所处社会关系的相对特殊性以及社会通过教育赋予其中的预设性、自为性和期望性相联系的。

二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1.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是指部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难于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的一系列生活、学习、心理上的不适应问题。

主要是大学新生出现的不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危机困惑和挑战,对于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180名参与者中有56.8%的人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社会化不足,仍然单纯幼稚,对实际工作不适应”。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

大学四年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

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容易脱离实际,一旦碰壁就一蹶不振。

阅历浅加上自控能力差,使得他们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主要表现在:(1)过于理想化,社会适应不良。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

(2)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化行为。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 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所致(忠孝不能两全)
–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现有教育 制度下的学生 )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2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 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9
二、身份
•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我认同。 –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 处境身份是异变的
• 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 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是家长、教师和公 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 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职能性 (2) 扮演性 (3) 多重性
角色扮演: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
(4) 固定性
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
求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比角色扮演者 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方法:哑剧表演、独白法、角色互换、镜像法、心理剧、 空椅子法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1
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来自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 遇失效。
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 –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对自己社会化程度的认知

对自己社会化程度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论文对自己社会化程度的认知——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正文:象牙塔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当今大学生作为象牙塔中重要的主角,又在这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在这个又爱又恨的小社会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在没有仔细研读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这一章节之前,我并没有深入的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此刻。

,有些奇妙的是,我这种思考的行为正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我的社会化过程:我动笔写这篇文章时就在形成我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在下一阶段我将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我也在完成我作为人的一个终身课题——社会化。

正处于“社会化课题”研究当中的我们——当代大学生们,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无论是理想的状态,还是不尽人意的状态,是天生遗传的使然还是后天教养的影响?我想我们所共同的答案一定是——是天性也是教养。

天性是形成现如今的“我”的生物遗传因素,而教养则是影响我们的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即通常我们的说的“本能”,而我们在依靠本能从嗷嗷待哺到现如今成为能够有独立人格思考的当代大学生,当然少不了我们所处于的文化给予我们的思想大环境,家庭、学校的教育教导,同辈群体的相依相伴,以及日后职业背景也将继续成为我们的后天教养因素。

不得不提的是,做为处于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廉价、快速的信息时代的我们,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我们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光能使我们了解真正的大社会,还能够分享经验,增长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程度上促使我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大众传媒已然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站在了信息交流的最前沿,与曾经施教于我们的师长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们通过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接触到的、体会到的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观念去向他们阐述并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正是这种“乌鸦反哺”式的反向社会化,不光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现更是社会思想文化的有一次新旧交流碰撞。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能作为年轻一代可能会因为更贴近时代而能够向长辈们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生活样式。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价值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识别等等。

社会化过程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机制。

首先,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是社会化的起点,在这个环境中,个体接受到最初的社会化教育。

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言传身教对其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观察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学习语言、价值观念的传递等方式,逐渐形成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

除了家庭外,学校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学校是个体接受集体化教育的地方,其中教师和同学成为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对象。

在学校中,个体逐渐从家庭中获得的习惯和态度与学校内部的规范进行交流和整合。

个体通过学校中的集体活动、竞争、合作等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也是个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受,通过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和交流,个体逐渐形成对社会群体的认同。

社会认同可以分为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对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的认同。

个体在与社会群体的交往中会根据不同情境中的需求实现自我认同的维持。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例如,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会出现社会焦虑情绪。

社会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担心与紧张情绪,害怕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批评。

社会焦虑会影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表现和投入程度。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对自我认同的困惑和挑战。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收到不同的期待和评价,这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受出现不稳定和混乱。

总结起来,个人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

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心得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心得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

社会化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经验中逐渐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从而逐渐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首先,教育在社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都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从小到大,个体接受各种教育和训练,逐渐适应并掌握社会准则。

教师、家长和社会角色的引导和教育都对个体的社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态度价值的表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有效地沟通。

其次,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是社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将会影响其社会化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思考自己的角色、身份和价值观,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和互动,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

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认同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康的社会关系。

再次,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遇到来自家庭、同伴、教师和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和观点。

在面对这些冲突时,个体需要思考和选择。

他们需要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同时尊重他人的看法。

个体还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社会化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的学习使我意识到社会化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个体自身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和训练,个体可以逐渐掌握社会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发展自我概念和认同,同时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时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积极的教育和自我发展,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月下 第3 期 总第5 4 9 期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
付 马
(中国传媒 大学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研部 ,北京 1 0 0 0 2 4 )
【 摘 要】 大 学生社 会化是 大学 生在 大 学阶段 面 临的重要任 务 ,它对 于大学生平稳 的进入社会 、影响社 会具 有重要作 用 。从社会 心理 学的 角度看 ,大学生在 社会 化过程 中面临着许 多问题 ,通过对其 原 因分析 ,我们 可以浅析如何 优化大 学生社 会化过程 的路 径。从个人方 面来说 :大学生要进行正确 的 自我认 知 ,树立积极 地 自我意识 ;积极进行人 际沟通 ,创造 良好 的
在 自我 认知 上发 生偏差 。 同时 ,自我 意识 具有 矛盾性 、形
理健康 以及大学生 的社会化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的 内涵
象性及 独特 性 。就林 某来 看 ,其 在 自我意识 上表 现为 自我
矛盾 型 :内心的矛 盾强 度大 、延续 时间 长 ,新 的统一 的 自
理 状况 、心理特 征 以及 自己与他 人 的关 系等 。 自我 意识 对 个 体 的心理健 康起着 积极 或消极 的影 响 ,其包 含 的两个 主
要 成分—— 自尊心 与 自信 心对个 人行 为发 生重 大影 响。在 复旦大 学投 毒案事 件 中,犯 罪者 林某在 某种 程度 上 因其 农
重要 的作用 。大学生是祖 国的未来 ,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 业 的建设 者 , 他 们 的社会 化对 于社会 影响 而言更弥 足重要 。
2 0 1 3 年 4月发生 的 “ 复旦 投毒 案” 以及 随后 的数起 校 园凶 杀案再 次吸引了全社会 的关注 ,让 我们不得不对大学生的心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群体归属与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群体归属与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群体归属与社会化概述:群体归属和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探讨了人们如何与社会中的群体相互作用、融入和适应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群体归属和社会化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一、群体归属的定义与特征群体归属是指个体与特定群体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个体通过与群体共享共同的特征、价值观和目标,从而形成对群体的认同感。

群体归属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家庭、朋友圈、社区、民族和文化等。

群体归属对个体的自我认同、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二、群体归属的影响因素1. 社会认知:个体通过社会认知的过程来确定自己与特定群体的关系。

这包括对群体成员的认知、群体的特点和价值观的了解以及对群体的评价。

2. 社会交往:个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对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亲密关系、友谊和互助行为有助于增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

3. 社会身份:个体的社会身份与群体归属密切相关。

个体通过与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来塑造自我概念,并通过与群体的互动来维持和调整自己的社会身份。

三、社会化的定义与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始于个体的早期生活阶段,通过社会化机构(如家庭、学校和媒体)和社会化代理人(如父母、老师和同伴)的影响,个体逐渐习得社会化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四、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化代理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社会化代理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社会化代理人的行为、言论和态度对个体的社会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 社会化机构:社会化机构提供了个体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的场所和机会。

不同社会化机构的价值观和规范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3.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化过程受到个体所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社会化的目标、方式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强调,从而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化效果。

五、群体归属与社会化的意义群体归属和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体而言,群体归属感和社会化有助于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提高自尊和幸福感。

社会心理学下的学生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下的学生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下的学生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本质上看是个体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呈现了个体融入社会环境、接受社会价值、再现社会关系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人的基础教育,因此在人的成长中体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研究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完善其“人”的社会化过程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无论哪种表现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都是基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追求。

从对人的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来看,支配和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很多,对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哪个起决定作用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在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方面却有共识,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萌发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

一、生物基础因素社会化为人类所独有,动物界却没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有社会化的基础,其中生物遗传是我们能成为社会人的基本前提。

(一)生物遗传因素。

毋庸置疑,从生物学的意义来看,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正是由于上辈为下辈提供了特殊的遗传素质,才得以让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奠定了必备的生理基础。

如果没有这种遗传素质的生理基础,人是不能完成个体社会化的。

许多社会生物学家都认为大量的人类行为是有机体的后果,人类基因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种程式,规定了人类的社会行为。

具有人的遗传素质、生理结构、神经系统,这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尤其是人的大脑。

没有这些因素,无论什么环境也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文化人。

因此,生物遗传因素是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前提条件。

(二)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重点围绕学习力和思维力因素探讨。

学习力和思维力都属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范畴。

学习力,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如初生阶段,往往限于对外在动作的感知与表现。

随着人的发展,对外界内容的理解与接受慢慢丰富,个体的主观想法也会增加,通过社会实践,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进而转变为自己的观念、需要、动机、见解,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形成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较 长的 生活 依附 期
1、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 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 续l3~25年。总的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这个依附期有变长的趋势。正是这 样一个长的依附期,给个体接受社会化提 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个体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接受广 泛的教育。他们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学习 道德规范,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树立人 生理想。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 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儿童期 :初始社会化儿童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动作的沟通逐 渐被语言代替,在掌握语言的基础 上,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
儿童养育的方式:复
杂社会之间,培育孩子的实践 很不一样。专制/极权型父母 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孩子的 成人责任>权利。放纵/放任型 父母对孩子更为开放和灵活, 孩子的责任<成人权利。最有 效的也许是权威型父母,也即 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来调整和 扩大孩子应负的责任。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 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 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 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 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老年期
成人在态度与行为方面最为困难的一些 变化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现代社会,老年期有时被当做无助的、 无用的、依赖别人的时期。许多老人当 他们的孩子离开家庭、退休(社会声望 降低)、丧偶(及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 ,面临死亡)时,弱化或者丧失自我认 同,必须调整自己。
青春期——预期社会化
许多青春期的社会化,是以预期 社会化形式出现,就是为扮演未 来角色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
成年期——发展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
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已经发展出关于自我的 形象,但仍然有许多新的角色需要学习。不但可 以选择还可以重新定义或创造某种角色。 以后生活中的角色变化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的 问题。40岁左右,“更年期”对自己成就的价值 感到怀疑,如不能对自己是否自我认同,是否在 成年初期对职业生涯作出了合适的选择,会进入 “中年危险期”,悲哀和不幸;渡过的人,发现 此后的成人生活是一生中最为快慰的时期。
小组成员:曾杨洋、邓晓莲、 何建宏、李慧、吕宛霓,尔古 尔且
社 会 化
一、何谓社会化 二、如何从个人视角看社 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 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 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 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 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 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 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 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 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 身的经验。
从人格发展和社会互动角度 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 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 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就是 社会化过程。
从人格发展角度来说
社会化有自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通过 内化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并 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过 程,就是社会化过程。“自我”是人格 的重要部分,自我完善包括:对自己生 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 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自我”观念 重要,对人有着推动、调节和控制的功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