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1
哈工大高电压技术1、绪论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工程上把 1000伏及以 上的交流供电电压称为高电 压。高电压技术所涉及的高 电压类型有直流电压、工频
交流电压和持续时间为毫秒
级的操作过电压、微秒级的 雷电过电压、纳秒级的核致 电磁脉冲等。
20世纪以来,随着电能应用的日益广
泛,电力系统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传 输的电能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力系统
小
结
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 人们的重视; 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 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 3U cos 2 2 P P ∝ U 22 S
; R=
S S
R:导线电阻 :导线电阻率
:导线长度
S:导线截面积 P:传输功率 U:线路电压
提高电压等级可以实现大功率、远距离的输送电力
提高电压的效果 例如:输送750万千伏安容量的电力
345KV电压等级
• 降低线路损耗 1200KV电压等级 需:仅用一条单回线 走廊宽度为 91.5 m • 提高输送功率 即:可提高单位走廊宽度输送容量 提高输送距离 • • 节省线路走廊
不同电压等级线损
需:七条双回线 走廊宽度为 221.5 m
不同电压等级传输能量曲线
输电电压与输送容量、输送距离的范围 输电电压(kV) 输送容量(MW) 输送距离(km)
110 220 330 500 750
10-20 100-500 200-800 1000-1500 2000-2500
50-150 100-300 200-600 150-850 500以上
电压的能力 学会限制各种过电压的措施 理解供电系统中绝缘配合的原则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
高电压技术速记版专题1-6专题一:高电压下气体、液体、固体放电原理1、绝缘的概念: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
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
2、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3、极化的概念: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极化。
4、极化的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
(前三种极化均是在单一电介质中发生的。
但在高压设备中,常应用多种介质绝缘,如电缆、变压器、电机等)5、电子式极化: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极化。
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一切材料中。
6、离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
固体无机化合物(如云母、陶瓷、玻璃等)多属于离子结构。
特点:时间短,弹性极化,无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离子结构物质中。
7、偶极子极化:有些电介质具有固有的电矩,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这种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如胶木、橡胶、纤维素、蓖麻油、氯化联苯等)。
特点:时间较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极性材料中。
8、夹层式极化特点:时间很长,非弹性极化,有能量损耗。
[注]:存在于多种材料的交界面;当绝缘受潮时,由于电导增大,极化完成时间将大大下降;对使用过的大电容设备,应将两电极短接并彻底放电,以免有吸收电荷释放出来危及人身安全。
9、为便于比较,将上述各种极化列为下表:10、介电常数:[注]:用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时,希望些好。
大些好。
用作其它设备的绝缘介质时,希望小11、电介质电导:电介质内部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导减小。
绝缘介质: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电导增大。
12、绝缘电阻: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当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介质的电流为稳定电流称为泄漏电流,与其对应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1)介质绝缘电阻的大小决定了介质中泄漏电流的大小。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讲诉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λ-=xexP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高电压技术1-6高丽
上跃迁到高能量级轨道的现象称为激励。 原子能级 以电子伏为单位
1eV=1V×1. 6×10-19C=1.6×10-19J 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 所需能量称为激励能We 激励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时,辐射出相应能量的光子。
发生空间光电离的条件为
式中 λ——光的波长,m;hn ³ Wi
c——光速 Wi ——气体=的3´ 电10离8 m能/ s,eV。
或者 l £ hc Wi
对所有气体来说,在可见光(400—750nm)的作用
转向极化
电介质
E
电极
U
U
图l-3 偶极子的转向极化
在极性电介质中,即使没有外加电场,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的 作用中心不重合。就单个分子而言,就已具有偶极矩,称为固有偶极 矩。但由于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使各分子偶极矩方向的排列没有秩 序,因此,从宏观而言,对外并不呈现电矩。
当有外电场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矩就有 转向与外电场平行的趋势,其排列呈现行一定的秩序。但是受分子热 运动的干扰,这种转向有秩序的排列。
1 109 = 4p 创9
淮8.854 109
10- 12 F m
2.
在介质中, D =
D与E同向,e r
e0er E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它是没有量纲和单
位的纯数。
3.介质的介电常数
通常 e = e0e,r e的量纲和单位与 e相0 同
二、气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①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 er都接近于1。
空间电荷极化
G1
G2
C1
C2
U
图1-4 双层电介质的夹层极化
高电压技术(第1章)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 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 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 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 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 即发生击穿现象。
离子式结构的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则主要 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所形成。
影响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场强较低时,加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与流过 的电流服从欧姆定律。场强较高时,电流将随电 压的增高而迅速增大。
因固体介质发生碰撞游离的场强高,在发生 游离前阴极就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电导,故流 过固体介质的电流不存在饱和区。 温度
荷。
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
极化: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 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 来说为零,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当外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会在电介质沿 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就像偶极 子一样,对外呈现极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 的极化。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温度升高时,体积电导按指数规律增大。 杂质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也会明显增大。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 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亲水性介质,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可以在其表 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就属此类。
憎水性介质,不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只能在其 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连续水膜,如石 蜡、硅有机物就属此类。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 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高电压技术 (1)
介质极化种类:电子式极化(电子轨道发生变形,并相对正电荷的原子核产生位移,使作用中心不在重合);离子式极化(正负离子相对位移形成的极化);偶极式极化(在无外电场的作用下,偶极子正负中心不重合,其转向形成极化);空间电荷式极化(又叫夹层式极化;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夹层界面上出现的电荷积累过程)有损极化:偶极式极化,空间电荷式极化介质损耗:导电损耗;游离损耗;极化损耗大气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及措施:因素:(1)相对密度不同时对击穿电压的影响(随密度升高而增大)(2)湿度不同时对击穿电压的影响(随之增大)(3)高海拔的影响(随之降低)。
措施:1、改善电场分布(1)改变电极形状;(2)利用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2、削弱游离过程的措施:(1)高气压的采用;(2)强电负性气体的应用;(3)高真空的应用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改善措施:因素:液体电介质自身的品质;温度;压力;电压作用时间;电场均匀程度。
措施:过滤;防潮;脱气;采用固体电介质。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改善措施:因素:电压作用时间;电压种类;电压作用的积累效应;受潮。
措施:改进制造工艺;改进绝缘设计;改善运行条件。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有哪些方式:产生: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表面游离。
消失:带电质点的复合;扩展;附着。
流注理论与汤逊理论(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的不同:1、汤逊理论计算的放电时间较长2、汤逊理论的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有关,而流注理论则无关;3、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的发展,而大气中击穿时会出现有分支的明亮通道。
伏秒特性曲线及其意义: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下,间隙上出现的最大电压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
意义:在于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绝缘配合依据,使得被保护设备得到可靠保护。
自持放电的条件:(1)电压达到某一数值;(2)没有外界游离因数的影响也能放电湿度对均匀和极不均匀电场的影响: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可忽略;极不均匀的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由于湿度增加,更多水分子吸收附加电子形成较多的负离子,运动速度减慢,游离能力降低,从而使击穿电压升高。
高电压技术_第1-2章_气体击穿理论分析和气体间隙绝缘
表 1-1
某些气体的激励能和电离能
气体 激励能We (eV) 电离能Wi (eV)
气体 激励能We (eV) 电离能Wi (eV)
N2 O2 H2
6.1 7.9 11.2
15.6 12.5 15.4
CO2 H2 O SF6
10.0 7.6 6.8
13.7 12.8 15.6
16/190
高电压技术
第一、二章 气体击穿理论分析和气体间隙绝缘 第二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① 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
正离子碰撞阴极时把能量(主要是势能)传递给金属极板中的电 子,使其逸出金属
正离子必须碰撞出一个以上电子时才能产生自由电子
逸出的电子有一个和正离子结合成为原子,其余成为自由电子。
② 光电子发射(光电效应)
高能辐射先照射阴极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其条件是光子的能 量应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同样的光辐射引起的电极表面电离要比引起空间光电离强烈得多
17/190
高电压技术
第一、二章 气体击穿理论分析和气体间隙绝缘 第二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二.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
电离所获能量形式不同,带电粒子产生的形式不同
⒈ 光电离
光电离——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的电离过程。 发生光电离的条件
注意 可见光都不可能使气体 直接发生光电离,只有波 长短的高能辐射线 ( 例 如X 射线、γ射线等)才能 使气体发生光电离。
⑴ 激励+电离
原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 ,但能量不太高 发生激励,跳到 更远的轨道 再次吸收能量
4. 原子的激励与电离的关系
原子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两种情况:
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
⑵ 直接电离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1-2章总结.(DOC)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λ-=xexP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国网考试高电压技术复习1
1、介质电离可分为:(4种)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热离和表面电离。
(P16)2、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4种)定向运动、扩散、复合、吸附效应。
(P18)(1) 带电粒子在电场的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
带电粒子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
(3) 带电粒子的复合。
3、电子崩的计算:在气隙为1cm 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有1个初始电子在电场作用下从阴极表面出发向阳极运动,已知其碰撞电离系数为110-=cm α。
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1010122026d n n e e α⨯==⨯=4、均匀电场自持放电条件:(1)1deαγ-=5、汤逊理论、巴申定理及其适用场合;6、流注理论及其适用场合,与汤逊理论的区别;7、不均匀电场的放电:放电从曲率半径小的电极开始;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起晕电压提高,击穿电压降低。
棒为负极:起晕电压降低,击穿电压提高。
长气隙放电与短气隙放电的区别 8、电晕现象;9、50%冲击击穿电压; 10、伏秒特性与绝缘配合11、沿面放电与输电线路绝缘子防污,等值附盐密度。
12、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13、SF 6绝缘与GIS 。
14、各种极化的特点,并各存在于何种介质之中,是否存在能量损耗; 15、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 16、介质损耗因数的概念,计算电容大小为C 的固体电介质在频率为ω的电压U 作用下,测得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为tan δ,则电介质的有功损耗为多少已知某高压电气设备的tan δ=0.01,电容量为3400pF ,对其施加45kV 的工频交流电压时,求该设备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和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各为多少? 17、纯净液体介质击穿的气泡击穿理论; 18、固体介质的击穿分为:(3种)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19、提高液体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20、组合绝缘的击穿特性及计算一充油的均匀电场间隙距离为30mm ,相对介电常数为2,极间施加工频电压300kV 。
高电压技术(第1章)解析
《高电压技术》第3版常美生主编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概述⏹电介质:指具有很高电阻率(通常为106~1019Ω·m)的材料。
⏹电介质的作用:在电气设备中主要起绝缘作用,即把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
⏹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其中气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外绝缘(电气设备壳体外的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液体、固体电介质则主要用于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封装在电气设备外壳内的绝缘)。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
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即发生击穿现象。
第一节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的极性及分类⏹分子键:电介质内分子间的结合力。
⏹化学键: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结合力。
根据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的不同,电介质分子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类。
原子的电负性是指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相遇,电负性小的原子的价电子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夺去,得到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离子键。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离子键中,正、负离子形成一个很大的键矩,因此它是一种强极性键。
共价键中,电负性相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由一个极性共价键组成,则为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由两个或多个极性共价键组成,结构对称者为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者为极性分子。
分子由离子键构成的电介质称为离子结构的电介质。
高电压技术1
高电压技术1、极化的概念:当有外电场作用时,正负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尽管内部正负电荷仍相互抵消,但正负电荷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电介质的表面出现负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2、极化的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夹层式极化3、电导损耗的概念:电介质在电压作用下有能量损耗:一种是电导引起的损耗,另一种是由有损极化引起的损耗。
4、按照能量来源不同游离可分为: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表面游离5、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6、电晕放电:稍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特点与均匀电场中相似,在间隙击穿前能看不到有什么放电的迹象。
极不均匀电场中则不同,间隙击穿前在高场强区会出现蓝紫色的晕光,并发出“嘶嘶”的响声,称为电晕放电。
7、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间隙,如棒-板间隙,棒的极性不同时,间隙的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极性效应。
8、伏秒特性:一般用同一波形下,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间隙击穿时间的关系来表示间隙的冲击绝缘特性,此曲线称为间隙的伏秒特性。
9、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方法:一方面是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另一方面是利用其他方法来削弱气体中的游离过程。
10、提高支柱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增高支柱绝缘子,即加大极间距离;装设均压环。
11、闪络概念:当带电体电位超过一定值时,常常在固体介质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出现放电现象,这种沿着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发生的放电称为沿面放电,当其发展为贯穿性空气击穿时,称为沿面闪络,简称闪络。
12、操作冲击电压:电力系统在操作或发生事故时,因状态发生突然变化引起电感—电容回路的震荡产生过电压,称为操作冲击电压。
13、提高液体电解质击穿电压的方法:1提高及保持油的品质(过滤、防潮、祛气)2采用固体电解质降低杂质的影响(覆盖层、绝缘层、屏障)14、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15、绝缘缺陷分为:集中性缺陷,分布性缺陷;绝缘试验:绝缘特性试验,绝缘耐压试验16、消除电场或减小电场干扰的措施:加设屏蔽,采用移相电源,倒相法17、电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会逐渐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引起电介质物理、化学和电等方面的性能劣化、,这种现象称为电老化。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与答案《一》
《高电压工程》(专科)复习题-学生一、填空题:1、所谓“过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差升高。
2、电力系统在发生雷击或进行操作时,输电线路的都可能产生以行波的过电压波,该波过程的本质是能量沿着导线传播的过程,即在导线周围逐步建立起电场和磁场的过程,也就是在导线周围空间储存电磁能的过程。
3、波阻抗Z是电压波与电流波之间的比例常数,它反映了波在传播过程中遵循储存在单位长度线路周围媒质中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一定相等的规律,所以Z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4、电压波的符号取决于它的极性,而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无关。
5、过电压波在线路开路末端处的电压加倍,电流变零,这种电压加倍升高对线路的绝缘是很危险的。
6、过电压波在线路末端短路接地处的电流加倍,电压变零,该现象表明这时的全部能量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7、在波过程的分析中,可将入射波和波阻抗为Z的线路,用一个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来代替,其中电源电势等于电压入射波的两倍,该电源内阻等于线路波阻抗Z 。
这就是应用广泛的彼得逊法则。
8、彼得逊法则只适用于入射波必须是一条分布参数线路传播过来。
其次,只适用于节点A之后的任何一条线路末端产生的反射尚未回到A点之前的情况。
9、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过电压和绝缘这一矛盾。
以达到任务安全,经济供电的目的。
10、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是以一系列振荡形式的驻波的方法来探讨的。
分析其过电压可能达到的幅值和波形是设计变压器绝缘结构的基础。
11、旋转电机绕组中的波过程与输电线路相似,该过程因大量折、反射而变得极其复杂,在工程分析中,常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的宏观处理方法分析之。
12、雷电放电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
“云—地”间的线状雷的放电经过先导电,后放电回击等阶段完成的。
13、雷击于低接地电阻(≤30Ω)的物体时所流过雷击点的电流为雷电流,它的幅值I用来表示(即雷电的强度指标)。
14、在防雷计算中,可按不同的要求,采取双指数法、斜角法、斜角平顶法、半余弦法等不同的计算波形。
高电压技术1选择题(1)
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1.由于光辐射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D.表面游离2.解释电压较高、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可用( )。
A.流注理论 B.汤逊理论 C.巴申定律D.小桥理论1.在大气条件下,流注理论认为放电发展的维持是靠( ) A .碰撞游离的电子 B .光游离的光子 C .热游离的离子D .表面游离的电子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 3.电晕放电是一种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3.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______ _______的出现为特征。
(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 2. 某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 F 与PS 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当cm kpa PS ⋅⨯=76010131053时,U F 达最小值。
当cm kpa PS ⋅⨯⨯=76010131033时,击穿电压为U 0,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间隙距离增大到4/3倍,则其击穿电压与U 0相比,将()A. 增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6、在棒-板间隙上加一电压,棒为正极性时的击穿电压比棒为负极性时的间隙击穿 电压( )A 高B 低 C不变D不确定6、在棒-板间隙上加一电压,棒为负极性时的击穿电压比棒为正极性时的间隙击穿 电压( )A 高B 低 C不变D不确定2.以下四种气体间隙的距离均为10cm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 A.棒—板间隙,棒为正极 B.棒—板间隙,棒为负极 C.针—针间隙D.球—球间隙(球径50cm)2.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表明( ) A .负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B .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都高C .负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D .正极性的击穿电压低和起晕电压高 2.气隙下操作冲击击穿电压最小值( ) A .比雷电冲击击穿电压高 B .比工频交流击穿电压高C .的临界波前时间随间距增大而增大D .的临界波前时间随间距增大而减小9、影响气隙击穿机理的最大因素是( ) A 气体的相对密度B极间距离C相对密度与极间距离的积 D 不确定10.与标准大气条件相比,当实际温度下降气压升高时,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电压( ) A .不变 B.降低C .升高D.取决于湿度的变化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
稍不均匀场气隙击穿电压<均匀场气隙击穿电压
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现象
极不均匀电场中,U 在气隙完全击穿以前在电极附 近会发生电晕(暗蓝色晕光) 晕光 :是由电极表面电离区的放电过程造成的。 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与外加电压、电极形状、极间距离、 气体性质和密度相关。
击穿电压排序(由高到低): 均匀场>D最小>较小>较大>最大>尖-板 即D越大击穿电压越低(同气隙距离情 况下) 电晕放电的应用:静电除尘器、臭氧发 生器、静电喷涂等。 电晕放电的害处:引起功率损耗,产 生放电脉冲,导致电磁干扰、噪声。 防止电晕方法:采用分裂导线的方法
主要内容: 一、改善电场分布 二、削弱或抑制电离过程
一.改善电场分布
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屏蔽罩、保护金具(绝缘子串上的 保护金具)]的曲率半径,改善电极绝缘形状。 2.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细线→周围形成均匀电晕层→可 提高击穿电压) 3.极不均匀电场中采用屏障改善电场分布 插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纸或纸板)作为屏障。(棒-棒需要设 立两层屏蔽,为什么?) 最佳位置在x/d≈0.2处(只能提高气隙的稳态击穿电压,对暂 态电压的作用较小)
自持放电的条件:ed
0dx 1 1 e 1 1
d
二、汤逊理论
4.汤逊理论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 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 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解释低气压短气隙中的放电现象)
三、巴申定律
②减小绝缘表面电阻,防止滑闪过早出现
二.固体介质表面有水膜时的沿面放电
洁净的瓷面被雨水淋湿时的沿面放电。由于水膜不均匀和不 连续→有水膜的表面电导大,无水膜处电导小。 ↓ 闪络电压(湿闪电压)=40~50%干闪电压
高电压技术_1到8章_课后习题答案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1或γde 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1-1高电压技术-PPT课件
光子来源
(3)碰撞电离(collision ionization )
1 2 ( mv )与质点电荷量(e)、电场强度( E )以 2 及碰撞前的行程( x )有关.即
电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所获得的动能
1 2 mv eEx 2
(1-3)
高速运动的质点与中性的原子或分子碰 撞时,如原子或分子获得的能量等于或大于 其电离能,则会发生电离。 因此,电离条件为
返回
1.1.2 带电质点的消失
带电质点的消失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
;
带电质点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 带电质点的复合。
带电质点的复合(recombination)
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 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 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 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如表1-2所示:
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可通过下述途
径获得 :
(1)正离子撞击阴极 (2)光电子发射 (3)强场发射 (4)热电子发射
3、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
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
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
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数 目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 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为此引入系数。 阴极表面电离,统称为 过程。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
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 过程,电子总数
增至 e d 个。因在对 系数进行讨论时已假设每次电
高电压技术--1-气体的放电特性
U0:均匀电场中,气体 的自持放电的起始电压,
等于气隙的击穿电压Ub。
巴申定律:当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
击穿电压Ub是气压p和极间距离d乘积的函数。
由曲线可知,随pd的变化,击穿电压有最小值。 该现象可由汤逊理论加以解释:形成自持放电需要 达到一定的电离数d,而这又决定于碰撞次数与电离 概率的乘机。
均匀场气隙在直流、 工频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 压是相同的。
U b2.5 45 d6.66d
d=1~10cm时,击穿场强约为30kV/cm。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球隙
a. d<D/4时,电场 均匀,直流、交 流和冲击电压击 穿电压相同;
b. d>D/4时,电场 不均匀程度增大, 击穿场强下降, 出现极性效应;
阴极电极表面由于光电离产 生电子(起始电子)→电场作用 →向阳极运动→动能增大→发生 碰撞电离→产生新电子→电子数 量增多→电子崩
正离子→向阴极运动→加强 阴极电场或与阴极碰撞→产生新 电子→雪崩现象加剧→放电自持
2.三个系数 作用:定量分析气隙中的放电过程 ➢α系数—电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平均发生的碰撞电 离次数—电子崩过程(α过程) ➢β系数—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平均发生的碰撞 电离次数—离子崩过程(β过程) ➢γ系数—折合到每个碰撞阴极表面的正离子,使阴极 金属平均释放出的自由电子数—离子崩达到阴极后引起 阴极发射二次电子的过程(γ过程)
“棒-棒”和“棒-板”空气间隙的 直流击穿特性
(2)长气隙直流击穿特性 特性与短气隙直流击穿特性
相同。 可用于估算超高压直流输电
过程中对称布置和不对称布置所 需的绝缘距离。 ➢正极性棒—板电极:4.5kV/cm ➢负极性棒—板电极:10kV/cm ➢棒—棒电极:5.4kV/cm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1
1.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的主要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答:汤森德机理认为电子的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引领科技早就成的表面的电离对自持放电起主要作用;流注机理认为电子的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汤森德理论只适用于均匀电场和鸭s<0.26的情况,流注理论适用于鸭s>0.26的情况。
2、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相对密度、极间距离S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它们的积有关系,只要?S的乘积不变,Ub也就不变。
帕邢定律和汤森德理论相互支持。
3、汤森德理论的不足:汤森德放电理论是在气压较低,S值较小的条件下,进行放电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在一定的S范围内反映实际情况,在空气中,当S>0.26cm时,放电理论就不能用该理论来说明了。
原因是:①汤森德理论没有考虑电离出来的空间电荷会使电场畸变,从而对放电过程产生影响。
②汤森德理论没有考虑光子在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4、气体中电晕放电的几种效应:①声,光,热等效应②在尖端或电极某些突出处形成电风③产生对无线电有干扰的高次谐波④产生某些化学反应⑤产生人可以听到的噪声⑥产生能量损耗5、滑闪放电现象:在分界面气隙场强法线分量较强的情况下,当电压升高到超过某临界值时,放电的性质发生变化,其中某些细线的长度迅速增长,并转变为较明亮的浅紫色的树枝状火花。
这种树枝状火花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断地改变放电通道的路径,并有轻的爆裂声。
6、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气隙的击穿电压随着大气密度或大气中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大气条件对外绝缘的沿面闪络电压也有类似的影响。
7、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及原理?答:①改善电场分布。
原理:气隙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的击穿电压就越高,适当的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改善电场分布,就能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和预放电电压。
②采用高度真空。
原理:采用高度真空,削弱气隙中撞击电离过程,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③增高气压。
高电压技术1(概述)
电力工业作为能源工业的 主力而受到极大重视,在 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比例 中,电能占居前。
电压等级
电力的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促使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 1890 英国出现长度45km的10kV输电线路 1891 德国出现长达170km的15kV三相输电线路 100年多来世界上的输电电压提高了100倍。目前我国最高电 压等级为1000kV。 在高压输电行业中,习惯上称: 低 压 1KV以下 220V 380V 高 压 1KV~250KV 6 10 35 110 220KV 超高压 250KV~750KV 330 500 750KV 特高压 1000kV以上 1000KV
高电压、高场强下的特殊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输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绝缘问题成为高压电气设备制 造中的主要问题,对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绝缘劣化的评估及实验方法的不断研究极 其重要。
高电压存在着许多高电压技术问题 如:电晕及其对通信 的干扰,高压磁场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影响 系统过电压等绝缘问题 没有可靠的绝缘,高电压高场 强甚至无法实现。在一定的电压形式下,必须选择合理 的绝缘材料,设计合理的绝缘结构。 高电压试验问题 高电压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 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高电压试验面临诸如以下问题: 如何产生高压? 如何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 如何测量高压?
过电压保护问题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导致比工作电压高得 多的电压产生,如:自然界的雷击、电力系统本身 操作导致的操作过电压等。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必须研究: 各种过电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各种保护装置及其保护特性 电压、绝缘、保护三者之间的绝缘配合
湖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电磁环境问题 电磁兼容:高电压高场强下各种电磁干扰信号更 强,电磁兼容问题也更加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乎 没有
有 有
离子的相对偏移
偶极子的定向排 列 自由电荷的移动
§1.2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一. 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
1. 在真空中,有关系式 D 0 E
式子中 E——场强矢量 m ; D——电位移矢量,即电通量密度矢量 C
m2
V
,
D与E同向,比例常数 0 为真空的介电常数
1 1 12 0 8 . 854 10 F m 9 9 4 8.9880 10 4 9 10
二、离子位移极化
在由离子结合成的电介质内,外电场的作用除促使各个离子内 部产生电子位移极化外还产生正、负离子相对位移而形成的极化, 称为离子位移极化。图l-2表示氯化钠晶体的离子位移极化。
三、转向极化
电介质 电极
E
U
U
图l-3 偶极子的转向极化
在极性电介质中,即使没有外加电场,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作 用中心不重合。就单个分子而言,就已具有偶极矩,称为固有偶极矩。 但由于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使各分子偶极矩方向的排列没有秩序,因 此,从宏观而言,对外并不呈现合成电矩。 当有外电场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矩就有转向 与外电场平行的趋势,其排列呈现一定的秩序。但是受分子热运动的干 扰,这种转向有秩序的排列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不能完全。对外呈现 出宏观电矩。
i
I15 i i2 i1 15 i3 60 t(s)
I60
§1.0 电力系统的绝缘材料
绝缘的作用:
绝缘的作用是将电位不等的导体分隔开,使其没有电 气的联系并能保持不同的电位。
分类:
气体绝缘材料:空气,SF6气体等 固体绝缘材料:陶瓷,橡胶,玻璃,绝缘纸等 液体绝缘材料:变压器油 混合绝缘:电缆,变压器等设备
§1.1 电介质的极化
定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
直流系统
超高压(EHV):± 500KV 特高压(UHV): ± 800KV
四.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1.医学:利用高压脉冲体外碎石、治疗癌症; 2.农业:高压静电喷药,高电场诱发变异在育种上的应 用; 3.环保:高压脉冲放电处理污水,电除尘技术; 4.军事:大功率脉冲技术,电磁干扰、电子对抗; 5.其它工业:静电喷涂,高压设备制造等。
三、液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1.中性液体电介质 :石油、苯、四氯化碳、硅油等均为 中性或弱极性液体介质。其介电常数不大,其值在1.8— 2.8范围内。 2.极性液体介质: (1) 这类介质通常介电常数都较大。但这类介质的缺点是 在交变电场中的介质损较大,在高压绝缘中很少应用。 (2) 影响极性液体介质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 a. 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图1-2-1); b. 介电常数与电场频率 f 的关系(图1-2-2)。
' ' eq
个介质的等值电容为 。 分界面上堆积的电荷量为+4-1=+3。
'' eq
Q' 4 C U 3
图1-5 双层电介质的电荷与电位分布
(a)暂态分布 (b)稳态分布
特 点
夹层的存在将会造成电荷在夹层界面上的堆积和等值 电容的增大,这就是夹层极化效应。 夹层界面上电荷的堆积是通过介质电导G1完成的。高 压绝缘介质的电导通常都是很小的,所以这种极化过 程将是很缓慢的。它的形成时间从几十分之一秒到几 分钟甚至有长达几小时的。因此,这种性质的极化只 有在直流和低频交流电压下才能表现出来。 该极化伴随着能量损耗。 大电容设备进行高压实验后应对设备绝缘进行较长时 间放电。
§1.3 电介质的电导
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的电导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 表征电介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导率
(or:电阻率
1
)
电导形式 金属导体 (自由电子)电子电导 气体 液体 固体 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 杂质电导、自身离解 离子 杂质、离子 电导
电导率
很大
r 很大 r 很小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高电压技术
谢红玲
高压教研室
绪 论
一.内容与范畴
《高电压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气 物理问题。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于大功率、远距离 输电而发展、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属于现代物理学中 电学的一个分支。 学习目的: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的问题。
五.课程相关信息
参考书: 《高电压绝缘技术》,中国电力,严璋,朱德恒 《电网过电压教程》,中国电力,陈维贤 《高电压试验技术》,清华,张仁豫 《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赵智大 考试: 20%(作业10% +实验10% )+80%(闭卷笔试) 答疑安排: 时间: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教三楼一楼110室(办公电话:752-2357)
§1.4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一.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 1.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 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为 电介质的损耗。 2. 等值电路 (1) 细化等效电路(从物理概念出发) Rlk ——泄漏电阻,代表电导损耗。 Cg ——介质真空和无损耗极化所形成的电容,代表介质 的无损耗极化。 R p ——有损耗极化形成的等效电阻. 代表各种 C p ——有损耗极化形成的等效电容. 有损耗极化
二.高电压技术的研究对象
1.电气设备的绝缘:
①绝缘试验(固、液、气体) ——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气物理性 能和击穿的理论、规律。 ②高压试验——判断、监视绝缘 质量的主要试验方法。
2.电力系统的过电压:
③过电压及其防护——过电压的 成因与限制措施。
三.中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划分与分类
交流系统
高压(HV):1KV~220KV, 包括:10KV,35KV,110KV,220KV 超高压(EHV):330KV~1000KV, 包括:330KV,500KV,750KV 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实验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第三章 气隙的电气强度 第四章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电导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二、影响介质电导的因素
(1) 温度
Ae
B T
式中 A、B——常数; T——绝对温度 ; ——电导率。 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的黏度降低,离子受电场力作用而 移动时所受的阻力减小,离子的迁移率增大,使电导增大;另 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分子热离解度增加,这也使电 导增大。 在测量电介质的电导或绝缘电阻时,必须注意记录温度。 (2)电场强度E
如图l-4所示,各层介质的电容分别为C1和C2;各层介质的电导分别为G1 和G2;直流电源电压为U。 为了说明的简便,全部参数均只标数值,略去单位。 设C1=1,C2=2,G1=2,G2=1, U=3。
当U作用在AB两端极板上时,其瞬时电容上的电荷和电位 2 分布,如图1-5(a)所示.整个介质的等值电容为 C Q 。 U 3 到达稳态时,电容上的电荷和电位分布如图l-5(b)所示。整
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
极化类型 电子式极化 产生场合 任何 电介质 所需时间 10-14~10-15S 能量 损耗 无 产生原因 束缚电子运行轨 道偏移
离子式极化
偶极子极化 夹层极化
离子式结构 电介质
极性 电介质 多层介质的 交界面
10-12~10-13S
10-10~10-2S 10-1S~数小 时
介质损耗角 δ 为功率因数 角 φ 的余角,其正切 tgδ 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 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4)损耗功率的表达式
P UI R UIC tg U 2Ctg
二. 吸收电流与吸收曲线
在等值电路上加上直 流电压时,电介质中 流过的将是电容电流 i1、吸收电流 i2 和传 导电流 i3 。三者随时 间的变化如上右图。 这三个电流分量加在 一起,即得出总电流 上右图中的总电流 i, 它表示在直流电压作 用下,流过绝缘的总 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 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四、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1. 中性或弱极性固体电介质: 只具有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其介电常数较小。 介电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也与介质密度与温度的 关系很接近。 2. 极性固体电介质: 介电常数都较大,一般为3—6,甚至更大。 该类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类似极性液体 所呈现的规律(图1-2-3)。
电介质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形态,电介质在电
气设备中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一切电介质在电场的 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现象。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分别用以下几个参数来表示:即 介电常数εr,电导率γ(或其倒数——电阻率ρ),介质损 耗角正切tgδ,击穿场强 E,它们分别反映了电介质的极 化、电导、损耗、抗电性能。
(3) 杂质:(考虑对固体介质的影响) 固体介质除了体积电导以外,还存在着表面电导。 表面电导是由于介质表面吸附一些水分、尘埃、或导电性 的化学沉淀物而形成的,其中水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般中性介质的表面电导最小,极性介质次之,离子 性介质最大。采取使介质表面洗净、光洁、烘干、或表面 涂以石蜡、绝缘漆、有机硅等措施,可以降低介质表面电 导。
四、空间电荷极化
G1 G2
C1
C2
U
图1-4 双层电介质的极化模型
上述的三种极化是带电质 点的弹性位移或转向形成的, 而空间电荷极化的机理则与上 述三种完全不同,它是由带电 质点(电子或正、负离子)的移 动形成的。 最明显的空间电荷极化是 夹层极化。在实际的电气设备 中,如电缆、电容器、旋转电 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 等的绝缘体,都是由多层电介 质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