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

合集下载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王健华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皇帝个人的情趣爱好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时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官营手工业产品,其设计宗旨以统治者的审美需要为第一。

一般文人士大夫对文玩雅物的欣赏,只能局限于自我陶醉,而皇帝个人的审美则会贯穿到官营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全过程。

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颜色釉瓷器情有独钟,“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厂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最高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大批胎质细腻、气质高贵的颜色釉瓷器。

清宫旧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盘,就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盘中的上品。

十二件为一套,高度均为3.3厘米,口径l7.8厘米,足径ll.3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

通体菊花瓣式,有黄、红、蓝、绿、紫、白、酱、藕荷等十二种颜色,多数圈足白釉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少数圈足内满釉,有釉下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菊瓣盘色彩丰富、釉汁莹润,菊瓣棱线坚韧有力,体现出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器雅、秀、精、纯的时代特征。

由于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的格外关注,御窑厂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新添十数种鲜丽的新釉色,精湛绝妙,无与伦比,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

颜色釉是在制作无色透明釉时,加入金属氧化物为呈色剂的釉料。

有单色釉与杂色釉之分;单色釉也叫纯色釉,是指在一件瓷器上只有单一的颜色,如:黄釉、白釉、绿釉、天蓝釉、红釉、青釉等纯色釉。

杂色釉是指烧制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釉料熔融变幻出的多种颜色,如窑变釉、青金蓝釉、洒蓝釉、铁锈花釉、虎皮斑釉、炉钧釉等,都属于杂色釉。

雍正十二色菊瓣盘是纯正的单色釉,其具080体的烧制方法是先烧好白釉菊瓣盘,然后在白釉上施所需的各色彩釉,再入窑炉烧成。

因有白釉铺垫,烧成之后釉面光洁匀净。

关于十二色菊瓣盘的烧造时问,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翔实记载:“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色磁花盆十二样。

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

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单色釉是中国古代瓷器釉色的开端,因其只有一种装饰色彩而得名,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在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单色釉瓷器集自然之美与极致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瓷器艺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瓷器体系的重要部分。

单色釉瓷器没有青花彩瓷的缤纷艳丽,没有繁复精美的纹饰装饰,不浮不躁,凭借着高超的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创造浑然天成的美感,见证了中国瓷器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发展。

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因制瓷工艺的发展有限,这一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多为实用器,古朴自然。

到了宋代,单色釉瓷器迎来了发展高峰,器形简约,追求釉色之美与线条之畅,颇具文人之风,尤以五大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为精品。

直至今日,宋代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器依然能代表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可谓达到了顶峰,景德镇产出的单色釉瓷器,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器物器形等都大有发展与创新,成就非凡。

单色釉瓷器釉色种类丰富,主要有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单色釉都是在这些釉色上演变而来的。

单色釉瓷器釉色或明快纯正,或清雅含蓄,或绚丽多彩,深受时人喜爱。

宋代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以青色釉为基础,发展出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多种釉色,美之自然。

明清时期,单色釉瓷器发展出了更多的釉色,有霁红、霁蓝、豇豆红、郎窑红、茶叶末、孔雀蓝、茄皮紫、胭脂红等。

新乡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时期单色釉瓷器若干件,有旧藏,亦有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

本文选取其中精美之器,共同品鉴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极致之美。

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河南 新乡 453000)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大清光绪年制”款霁蓝摇铃尊为一对,大小形制统一,通高23.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0.8厘米。

尊灯草口,长颈溜肩,腹部微敛,圈足外撇,施霁蓝釉,底心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历史趣谈: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

历史趣谈: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导语:爱新觉罗胤禛(1678 12 131735 10 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

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雍正(资料图)1.酗酒。

曾静曾说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

传说,雍正帝时与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临风,来缓解工作压力。

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有的资料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雍正帝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说他曾密旨给年羹尧,要他秘密进贡这种酒。

2.好色。

曾静确实指责过雍正帝是好色之徒。

近年来,也有专家考证,说雍正帝长期贪图女色,乱服春药。

更拿出一条朝鲜史料,说:“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

”我们考证雍正帝后宫,他一生有后妃25位,并不是最多的。

但是,雍正帝后宫的好多妃嫔确实留下了图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图传世,给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觉。

生活常识分享。

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器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高:20.8厘米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

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直径:12厘米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高:8.9厘米直径:12.8厘米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1.5厘米清康熙豇豆红釉苹果尊高:7.6厘米直径:10厘米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高:15.3厘米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

明嘉靖黄釉仰钟杯高:8.1厘米直径:12.2厘米清康熙黄釉团云龙纹盘直径:17.5厘米清雍正柠檬黄釉小盘直径:7.9厘米清嘉庆黄釉刻苍龙教子云龙纹天球瓶高:29.4厘米如果说粉彩是皇家富贵的彰显,单色釉瓷器则有高雅文士的气质。

当追捧清三代官窑彩瓷之风一吹而过之后,单色釉瓷器则在波澜不惊之中成为拍场“宠儿”。

早期单色釉瓷器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曾上拍过19件单色釉瓷器——宣德瓷器3件,康雍乾瓷器16件,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1996年以前颜色釉瓷器成交价格之最。

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2090万元成交,清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以1556万元拍出,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

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北京长风秋拍、北京翰海秋拍都有单色釉专场推出,这以后单色釉瓷器也成为瓷器拍场大项,时不时出现亮眼的拍品,可比起青花、彩瓷接连爆出的亿元天价,单色釉瓷器的价格并不显眼。

清代鼻烟壶:中国的巅峰之作

清代鼻烟壶:中国的巅峰之作

清代鼻烟壶:中国的巅峰之作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美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

雍正时期的瓷胎鼻烟壶纹饰的绘制技艺日趋成熟,釉面大都光洁细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样式,但是这一时期的鼻烟壶传世作品不多,品种主要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

除了传统的动植物纹饰等题材外,另外还有锦纹、夔龙纹、宝相花纹等纹饰。

清朝,中国瓷器工艺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峰。

红釉、白釉等单色釉自不必说,闻名天下的青花、五彩、珐琅等很自然的应用到了鼻烟壶上。

从康熙一直到同治时期,鼻烟壶一直受到清朝皇家的喜爱,由清宫造办处专门制作。

鼻烟壶除了受到皇家追捧,也会被皇帝用来赏赐大臣,以示恩宠。

谈到鼻烟壶的市场行情,王先生显得很激动,他举例说,199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鼻烟壶,清代的六色套料菊石纹鼻烟壶成交价为115000港元,清代的玻璃珐琅彩花卉鼻烟壶成交价为80500港元。

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鼻烟壶,清代的化石刻字鼻烟壶成交价为207000港元,马少宣的玻璃人物内画鼻烟壶成交价为40250港元。

1996年翰海秋拍鼻烟壶专场拍卖会上,342件拍品成交率达77%,总成交1400万元。

其中一件乾隆粉彩轧道西蕃莲纹鼻烟壶,估价4万~6万元,结果拍出了104.5万元天价。

2000年天津文物公司春季展销会拍卖专场上,一方乾隆年制画珐琅(俗称古月轩)西洋风景鼻烟壶,估价30万元,最后以242万元成交,创下了迄今内陆鼻烟壶拍卖的最高纪录。

目前,鼻烟壶进入了收藏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一稀有品种。

但收藏鼻烟壶作品要特别注意三类赝品仿品,以免资财受损。

鼻烟壶是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逐渐东方化由原本的鼻烟盒演变为鼻烟壶。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禁铜令产生的历史背景

禁铜令产生的历史背景

禁铜令产生的历史背景雍正皇帝统治时期(1723--1735年),正处在请王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之时,他不仅是一位促进清前期社会发展的政治家,而且就当时的官窑陶务而言,也使制瓷业在景德镇御窑厂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时的御窑厂继承了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皇帝派官督理陶务,实行御器生产专供宫廷使用的政策,将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制瓷工艺提高到了又一个历史的巅峰。

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而且色彩绚丽、雕绘精工,无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还是五光十色的单色釉,都为宫中的生活与陈没提供了大量的陶瓷器皿。

然而这些名贵的宫廷瓷器的出现,其原因,除了雍正帝采取了有利于瓷业发展的措施外,促进这时陶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因条件,是雍正皇帝在位时曾颁布过一项"禁铜令"。

该项禁令尤其在皇宫内廷体现较为深刻,这就从客观上转移了宫内对黄铜器的依赖,提高了瓷器在宫内的地位,并扩大了它的需求量。

可以说,"禁铜令"对此时的官窑陶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禁铜令"产生的历史背景雍正皇帝颁布的诸多政令中,有一项为保护钱法而颁布的"禁铜令"。

雍正一朝虽挟圣祖康熙经济发展的余威,但由于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流通货币--铜钱,而这时作为制币的主要原料黄铜生产却显不足,因而出现了"各省未得流布,民用不敷"(《雍正朝起居注》)的状况。

众所周知,铜钱的铸造要有合适比例的铜和铅,才能保证质量,利于流通。

清初康熙时制钱的比例是铜六铅四,质量较高;而到雍正时,由于铜材匮乏,只有用多加铅的含最去弥补,采用铜铅各半的铸造比例,使钱的铸字模糊,质量极差,给货币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私铸之风由此日渐昌盛,以次充好,渔利其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例如当时出现的"沙板钱"中,铅多铜少并有多处小沙眼;另一种"锤扁钱"小而轻,两个才当一个,这些劣质钱中,每一千中掺上三、四十文便可以合法通行。

明清一道釉的极致美学

明清一道釉的极致美学

明清一道釉的极致美学作者:雨田来源:《收藏/拍卖》 2017年第11期文:雨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也没有斗彩的绚丽繁复,周身仅施纯净一色,却不输于那些“描红画绿”的装饰,这就是单色釉瓷器。

它又是最古老的瓷器品种,隋唐时期的“南青北白”,两宋时期的五大名窑,把单色釉中的青、白、黑等釉色推至高峰,步入明清后,出于皇家祭祀和观赏的需求日盛,制作技艺达到顶峰,诸多瑰丽的新釉色品种不断涌现,诞生了众多名重一时的名品,不仅为帝皇垂青,更被文人骚客赋予各式美好的称谓:永乐的甜白、宣德的宝石红、弘治的娇黄、康熙的美人醉、雍正的茶叶末……单看这些名字,就已给人无限遐想。

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既可银装素裹,亦可以浓妆艳抹,素雅而洁净,简约而不简单,不失为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拨开那些纷繁复杂的品类概念,本文将从明清单色釉瓷器多变的釉色和优雅的造型切入,娓娓道出其中的精彩。

单色釉瓷,顾名思义,指单一色釉的瓷器,又称“纯色釉”“一道釉”。

以釉药的呈色作为装饰的瓷器,由于釉内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如清釉、红釉、黄釉、绿釉、黑釉、蓝釉、白釉等, 而每一种色釉又可以细分为多个不同品种。

它在宋元时的烧造已蔚为大观,明代获得进一步发展,至清朝,景德镇官窑出品的单色釉瓷更是步入顶峰,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

纯正美,毕其功于一色明清两代的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浑然天成。

这得益于明清两代皇家的重视,尤其在明初,朱元璋就立下祭祀用瓷的规定。

清承明制,用于祭祀的瓷器制造要求极严,不仅造型规整,釉色鲜亮,呈现出一种端庄、优雅的皇家气息。

古代讲究各种祭祀活动,如祭天、地、日、月、山河、祖先等,不同颜色被用于不同祭祀活动,据《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地坛及社稷坛用黄釉瓷、月夕坛用白釉瓷、朝日坛用红釉瓷,非常严格。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雍正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皇帝,他即位以后,曾多次颁旨规定瓷器的造型、纹饰等,强调注重产品的神韵和气势,对于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亲自审定后方可烧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雍正瓷器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雍正瓷器的特点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

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

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

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

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

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

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

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

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

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

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

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

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

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

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

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炒股前后两朝。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一、胎釉。

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

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风格。

二、青料。

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

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

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

如故宫博物馆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

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

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槌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

清朝各时期的醉美单色釉瓷

清朝各时期的醉美单色釉瓷

清朝各时期的醉美单色釉瓷清代景德镇窑单色釉瓷器,不仅质精貌美,品种丰富,而且时代鲜明,脉络清晰。

其中还以极具皇家风范的官窑制品为大宗,生动再现了有清一代景德镇窑单色釉瓷器的较高水平和发展脉络……顺治时期单色釉瓷器逐渐恢复,时值清朝政权初立之际,景德镇处于缓慢恢复与发展时期,单色釉瓷器产量有限,传世数量不多,署有官窑款的制品更是罕见,景德镇官窑烧制黄釉存世稀少,有较高的收到价值。

清顺治黄釉盘康熙时期单色釉瓷器发展速度快而品种多,景德镇窑单色釉瓷器的生产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除了民窑产品外,官窑瓷器的品种与数量也增加了许多,单色釉瓷器以官窑制品为主,品种上有绿釉、红釉、素三彩釉等,单色釉非常丰富霁红和豇豆红、霁蓝、洒蓝和天蓝。

天蓝釉色调清雅、明快。

紫釉,釉面润亮,色泽娇鲜,如刚刚成熟的紫茄皮色。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北京故宫清康熙黄釉碗、托清康熙豆青釉云纹马蹄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清康熙孔雀绿釉花觚-北京故宫清康熙天蓝釉梅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清康熙虎皮三彩撇口碗-北京故宫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雍正时期单色釉瓷器完美无瑕,由于皇帝亲自审定瓷器的造型和品种,因此促进了景德镇单色釉瓷器的技艺提升。

此时的单色釉瓷器,工艺成熟,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完美无缺,表现出极为高超的制作水平和迷人的艺术风采。

带有雍正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单色釉瓷器较多,且品种丰富,制作端庄精美,反映了雍正单色釉瓷器高度发展。

各种单色釉竞相斗色,美不胜收。

与白釉、黄釉、红釉、青釉、蓝釉、紫釉、仿古釉、炉钧釉、钧釉、绿釉等等。

清雍正红釉直颈小瓶清雍正淡黄釉瓶-北京故宫清雍正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北京故宫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清雍正窑变釉贯耳瓶-北京故宫清雍正炉钧釉钵-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清雍正仿官釉琮式壁瓶-北京故宫清雍正仿汝釉菊瓣长颈瓶-北京故宫藏乾隆时期单色釉达到鼎盛,景德镇官窑瓷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顶峰。

当时的瓷器制作几乎达到了鬼斧神工、无所不能的境界,不仅生产传统的各种釉色,还摹仿其他各类工艺品,烧造出了仿石、仿铜、仿木、仿漆等千奇百怪的品种。

雍正黄釉瓷特点与鉴定

雍正黄釉瓷特点与鉴定

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雍正一朝。

雍正黄釉不仅在于此时期的黄釉瓷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更重要的是此时期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

雍正黄釉总体上看釉色温润、晶亮;器型工整、端正,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彰显皇家气派。

雍正的黄釉瓷的釉色有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等,其中蛋黄釉瓷是雍正首创,蛋黄釉是一种虽有粉质的乳浊彩釉,比浇黄釉更为浅淡,不透明,似蛋黄色,又名“蛋黄釉”或“西洋釉”。

器形有觯瓶、观音尊、莲花形折腰盆,及盘、碗、杯、碟等。

这种黄釉品种一直延绩烧制嘉庆、道光年间。

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黄釉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

柠檬黄釉瓷在拍卖市场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据数字统计,目前市场中拍卖成交价在前十名的黄釉瓷中雍正黄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柠檬黄釉瓷。

其中在2004年北京华辰秋拍中一件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

从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柠檬黄釉瓷的市场价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

黄釉彩瓷在此时期也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仿明弘治的黄釉青花花果盘、柠檬黄釉青花器、鸡油黄釉绿彩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器。

这些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每次拍卖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是最受欢迎的。

虽然总体上拍件数不多,还有近五成拍品没能成交,但这并不影响雍正黄釉瓷价格上涨的趋势,有的拍品甚至多次显现身拍场,并且在目前的成交记录中,雍正黄釉瓷的成交价位一直排在清代单色釉瓷的前面,这都表明行内人士对雍正黄釉瓷的认可。

例如在2004年9月16日上海新世纪一次拍卖中,一对清雍正年制的柠檬黄釉刻变形莲瓣纹酒杯,从10万元的价格起叫,至86万元的高价方落槌,高出估价近9倍。

中国嘉德2021秋拍丨明清御瓷单色釉集珍

中国嘉德2021秋拍丨明清御瓷单色釉集珍

中国嘉德2021秋拍丨明清御瓷单色釉集珍单色釉,亦称“一色釉”、“一道釉”,指烧制后在釉面上呈现一种颜色,或一种颜色窑变及渐变的瓷器种类。

宋时皇帝追摹道家风骨,清淡含蓄,至康雍乾三朝,又慕宋风,单色釉瓷器兼仿官汝定釉,并有当朝新色频出,争奇斗艳,蔚为大观。

Lot 3323清乾隆浆胎仿定釉浮雕缠枝莲纹小玉壶春瓶一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H: 17.1 cm来源:美国私人旧藏本品尺寸不达二十公分,应特意为配合其仿定浮雕装饰所作,尺寸虽小,但纹饰雕刻极其娴熟,巧夺天工,同类乾隆朝浆胎仿定作品中,精致程度难出其右,成对保存,极为珍罕。

据《清宫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二十二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定磁暗花玉壶春二件”,或为本品之母本。

传世所见乾隆仿定釉作品中无款署款二者皆有。

检索公私典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十八世纪白瓷雕花玉壶春瓶,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仿定釉剃刻花瓶,两件作品皆未落款。

左:上海博物馆藏品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台北故宫所藏白瓷雕花玉壶春瓶,虽亦刻有茎叶脉络等细节,线条及立体效果更似宋代定窑印花,其尺寸与常见乾隆朝玉壶春瓶相类,或为御窑厂试烧仿定玉壶春瓶之初,按既定玉壶春制式所作,未有落款。

本品仿定不似定,理念为仿定,但具体造型纹饰已与宋代定窑有较大差别,更见乾隆盛世华采,因而落有官款,亦凸显本品不凡。

Lot 3324清雍正白釉凸花缠枝花卉纹大玉壶春瓶“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H: 35 cm来源:挪威驻香港名誉领事Arne Schou Sorensen (1877-1925)& Severine SchouSorensen (1882-1969)伉俪旧藏;1906-1917年购自于香港或北京;德国拍卖会,2015年2月7-9日,lot280著录:《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北京·天津卷》,中国收藏家协会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229页本品所刻缠枝花卉纹,其花心较清代常见花卉纹饰刻划更加活泼自然,寥寥几笔简绘花瓣,线条简单却不失动感,抚之高低起伏,似拈花在手,留有余香。

单色釉瓷器之紫釉:茄皮紫、胭脂紫、玫瑰紫,你见过紫色瓷器么?

单色釉瓷器之紫釉:茄皮紫、胭脂紫、玫瑰紫,你见过紫色瓷器么?

单⾊釉瓷器之紫釉:茄⽪紫、胭脂紫、玫瑰紫,你见过紫⾊瓷器么?
点击加载图⽚
茄⽪紫釉瓷器紫釉是单⾊釉的⼀种。

紫釉瓷器有茄⽪紫、胭脂紫、玫瑰紫等等。

茄⽪紫釉瓷器
由明代景德镇窑所创,以锰为主要着⾊剂,铁和钴调⾊。

点击加载图⽚
茄⽪紫釉,顾名思义,其釉⾊与茄⼦⽪上的深紫⾊相近。

根据颜⾊的深浅,还有“深茄”、“浅
茄”之分。

清康熙茄⽪紫釉牺⽿尊茄⽪紫釉虽创制于明代,但以清代康熙时期的制品为最上乘。

点击加载图⽚
清康熙茄⽪紫釉梅瓶茄⽪紫釉瓷胎厚重、质地坚硬,然⽽留存量极少,⼗分名贵。

茄⽪紫釉蒜头瓶
点击加载图⽚
钧窑玫瑰紫釉葵式花盆宋代的钧窑玫瑰紫釉,以氧化铜作为主要着⾊剂。

玫瑰紫釉紫中泛红,
⼜称“海棠红釉”。

点击加载图⽚
清雍正胭脂紫釉碗胭脂釉瓷器⼴泛见于清代,以雍正时期的成品产量最⼤、质量最好。

深⾊的胭脂红釉⼜被称为“胭脂紫”。

雍正胭脂紫釉碗,⼩巧玲珑,内⾥施⽩釉,外施胭脂紫釉,红紫交
错,⾊彩温柔,是为精品。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颜色釉、单色釉为乾隆瓷器写十篇的目标已经达到,从民间收藏看,从拍卖记录看,从馆藏品看,乾隆的瓷器艺术品的确品种和工艺琳琅满目。

那么乾隆对于颜色釉的艺术品又有什么样的贡献?来看看!一、颜色釉的划分颜色釉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高温焙烧而成。

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故而显得异常珍贵。

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

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

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传统颜色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

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

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

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

1、颜色釉的种类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青色的有: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有: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有: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有: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有:乌金、铁锈花、无光黑。

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三样开泰'、霁蓝釉等。

还有低温颜色釉: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卖价:1.49亿元人民币【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拍卖价:8860万港元【清乾隆祭红釉长颈瓶】拍卖价:195万人民币2、颜色釉的起源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

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

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

暂得楼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2005年9月30日,在上海博物馆暂得楼展厅举行的“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展品造型多变而又不失端庄稳健,釉色明丽而又不失温润典雅,引得参观的人们不禁由衷赞叹,亦被暂得楼主非同凡响的收藏水平与高超的鉴赏能力所折服。

2006年2月16日起,展览移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4月28日转至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楼主胡惠春: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得楼主胡惠春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年青时居住沪上,曾任中南银行总经理等职务。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胡惠春先生就收购珍藏了大批精美贵重的古瓷,在长期的征购赏玩中练就了非同寻常的鉴别能力,继而成为一方大家,并由收藏进而研究,先后于1945年与1950年被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门委员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50年代,胡先生移居香港之后仍然醉心于古瓷收藏,并且特别钟情于明清景德镇瓷器的研究。

为凝聚藏家力量,进一步推广中国文物的鉴赏、研究、展览,使之有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胡先生在1960年联同港中文物友好,创建了香港收藏家协会――敏求精舍,并先后担任敏求精舍8届主席,以其谦谦君子之风、不同凡响的学识水平将一批收藏家集聚在周围。

胡惠舂先生除了在文物搜集珍藏上火眼金睛、独树一帜,在文物研究探讨中见解精辟、不固执己见,对藏品的最终归属更是巨眼高瞻、辩证唯物,将其藏室取名为“暂得楼”就足见其襟怀。

据胡先生女婿范季融先生介绍,此名取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胡惠春先生独独以序中“暂得”二字作斋名,想必是取其中“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之意境。

先生明白人之生命有限,收藏的文物虽然是以毕生精力与巨大的财力购得的,但个人不可能永远拥有这些瑰宝,也就是说拥有是快乐的,得到只是暂时的,就如《兰亭集序》中抒发的情感一样。

正因为胡先生有如此的修养与襟怀,所以能在其生前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将自己收藏多年的精美陶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89年9月上海博物馆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文物捐赠仪式。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收藏大清雍正年制瓷器,能够让人民更切合实际的接触了解中华历史文明。

当人们亲身感受文化遗存的内涵以后,便很自然地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心。

几十年来无论是经营古玩的商人,还是热爱古玩的藏家们,通过收藏实践,无不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天青釉在宋代的名窑中就开始出现,嗣后各代都有仿制,景德镇的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

明代御厂由宫内发真汝器作样,作出来的叫做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

天青釉是以钴为着色,以釉果,长石作釉料,并以钙,镁质原料作溶剂,釉料应球磨至细。

生坯施釉,一般多采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各地施釉方法,在1280~1300℃窑温下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

雍正朝单色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单色釉的制作水准发展到“。

这对大清雍正年制款水仙盆全器上施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有“青如天,明如镜”釉色特点。

此盆釉质均匀浓厚莹润,釉色幽淡隽永,赏心悦目。

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本公司近有幸征集到一对瓷器珍品“大清雍正年制款天青釉水仙盆”,藏品高:3cm,口径:10.5cm,底径:6cm。

该对瓷器通体施天青釉色,器形端庄规整,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周壁胎薄,底略厚。

釉色肥厚饱满,底部落有“大清雍正年制”款识,属于官窑瓷器。

它具备着极高的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

据专家介绍,数量少是雍正官窑瓷器成为清三代瓷器中的投资品种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学养深厚,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

雍正时期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审美趋势,那就是恬淡、高雅、大气,这和康熙、乾隆时期非常不一样。

所以综合来说,数量少、工艺精、审美高度这三点决定了雍正官窑瓷的珍贵。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是有一定的惯例的,因为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层出不穷。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勤政自律。

他不出游,不狩猎,也不离开北京。

宅在皇宫里,只干一件事:批奏折。

有人统计:雍正一朝现存的朱批奏折(注意:不是全部),加起来41000多件。

雍正当皇帝在位13年,差不多4300多天,粗略算来,雍正平均每天要批奏折10件。

据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雍正缓解疲劳的方式,主要靠欣赏绘画和把玩瓷器。

没当皇帝之前的雍亲王,在圆明园的居所里挂着《十二美人图》,在这十二张图上,他落了一个款“破尘居士”,看破红尘的感觉。

如今,这十二幅画就收藏在北京故宫。

雍正即位后,依然在房中挂着这些画,上面有美人、家具和瓷器,非常漂亮,赏心悦目。

雍正皇帝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揣测,但能够感知出,他是一位心思细腻的人。

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要求瓷器一丝不苟。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一些雍正时期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可以让我们透过器物,去进一步接近雍正皇帝的内心。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虽然粉彩始创于康熙,但却极盛于雍正。

雍正·粉彩红地牡丹花卉纹碗雍正皇帝性格严谨有序,审美趣味极高,据说素雅高贵的单色釉正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

雍正年间的单色釉瓷器颜色较之康熙时期更加精致和柔美,暗纹的绘制也更加的轻巧纤细,且注意构图,有密集有留白,甚至还有规律的几何形韵律纹饰。

宫廷瓷器功能各有不同,例如蓝色釉就往往被用于祭祀活动。

而根据遗留下来的瓷器来看,雍正在位期间最常见的单色釉釉色应该是红釉、黄釉和青釉。

红釉是在康熙时期进行改制烧至巅峰的品类、黄釉和蓝釉则可能更接近于雍正自身的审美趣味。

此碗釉色莹润,造型端庄。

绘画简明干练直述主题,线条表现优美,花朵以竞相开放的姿态来呈现,浓艳的珊瑚红,配以淡雅的粉紫色牡丹花,更显喜庆圆满,很好的表达了“满堂富贵”的吉祥寓意。

此碗通绘牡丹花卉,呈现出绚丽灿烂景象,其美丽的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美好寓意也象征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夺目而娇艳的牡丹花不免让人想起宋代诗人晏殊的诗句:“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的意境。

雍正王朝中的摄影美学

雍正王朝中的摄影美学

雍正王朝中的摄影美学
都说雍正皇帝的审美冠绝群雄,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已经成为一种美学风格。

雍正冬青釉瓜棱蒜头瓶明快像三月飞花;雍正淡黄釉小观音尊,素雅如八月碧荷;雍正祭蓝釉梅瓶,纯正若腊月沉雪。

在摄影的镜头下,釉色玲珑剔透,雕花若有若无。

不浮不媚,浑然天成。

从美学上来看,其传统中国色,梧枝绿(松石绿釉杯),山吹(黄釉暗划云龙纹盘),梅子青(龙泉窑青釉长颈瓶),矾红(矾红彩盘),甜白(朗吟阁制款白釉僧帽壶),蛋黄(蛋黄釉盘),美蝶绿(酒蓝釉菊瓣盘),藕荷(藕荷色釉暗刻缠枝花纹碟),空(绿釉菊瓣盘),祭红(祭红釉墩式碗)等,这些颜色让人没到惊艳。

而在美学色彩中,雍正瓷器里最为名贵的属胭脂红,淡粉中加入金红,隔着几百年的时光,依然能够感受到,如三月桃花的明媚。

,欲说还休的娇媚。

雍正窑变釉特点

雍正窑变釉特点

雍正窑变釉特点一、窑变釉-基本概念什么叫窑变釉呢?所谓的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烧造过程中,由于釉料在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俗称窑变。

由于古时很难控制窑内的烧造气氛及釉料的配色元素等原因,烧制出来的瓷器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釉面呈色效果。

古人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无双”等用词来形容窑变瓷器变化莫测,璀璨夺目的釉面颜色。

这些窑变的釉色或深或浅,或红中带紫,或紫中含青,如鬼斧神工,变幻莫测。

二、窑变釉-历史发展最早的窑变在唐代之前的一些青釉瓷器上就已经出现过。

我国宋代的钧窑釉,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窑变釉。

这些窑变的釉色有深有浅,或者红中泛紫,或者紫中含青,变幻莫测,如鬼斧神工般。

清代康熙时期的郎窑红,因窑变现象会出现郎窑绿和反郎窑;豇豆红因窑变现象会形成苹果绿和苹果青。

清代雍正时期还出现了窑变花釉,总之十分美丽,璀璨夺目。

但是最初的窑变釉瓷器并不为古人所接受,尤其是皇家贵族更加认为出现了窑变意味着不吉祥,因此许多优美的器物都被直接砸碎。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古人对窑变釉的认识和了解也逐步加深,古人们更加喜爱这种独具魅力的瓷器釉色,尤其是清代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窑变釉已经被皇家视为一种祥瑞,甚至官窑还专门生产这种色釉瓷器。

三、清代窑变釉的特点清雍正时期,雍正皇帝非常喜爱钧窑瓷器,于是命督陶官唐英仿制。

唐英奉旨烧造并派人去钧窑原产地取得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并成功地烧制出仿钧红窑变釉。

仿钧红窑变釉从雍正朝开始至晚清民国一直都有烧制。

(一)清雍正时期:从胎足上看:雍正官窑器底足胎质细腻坚致、洁净莹润。

外底多施芝麻酱色釉,并有深浅浓淡不均的变化。

底款多为雍正年制四字暗刻篆书款。

而雍正朝民窑钧红窑变轴底足多施苹果绿底或米汤底,较官窑制品略粗。

从釉色表现上看:雍正朝钧红窑变釉分为多种:1、火焰青:是指钧红釉中红蓝相交、相互熔融的似火焰状的颜色中蓝色的焰丝占多数的色调。

2、火焰红:其中红色焰丝占主色调的称为“火焰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清代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不仅爱其恬静之釉质、素净之风格,更爱其娇美之形体,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

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清雍正胭脂红釉盘红釉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

盘敞口,弧壁,圈足。

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

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

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

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

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

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清雍正胭脂水釉小碗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瓶撇口,弧壁,圈足。

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

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

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

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

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等,是清代康熙年间新创的品种,雍正时期烧造得最为精致,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都在烧制,只是呈色越来越差。

此小碗造型优雅,小巧玲珑,其底釉极白,胭脂水釉粉嫩娇艳,代表了清代这一品种的最高成就。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健华)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霁红釉胆式瓶,清雍正,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

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

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

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面匀净,色泽纯正。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

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耀州窑均有烧造。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

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诗句。

(北京故宫博物院高晓然)清雍正淡粉釉瓶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

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

瓶里及底均施白釉。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

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

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静荣)清雍正淡黄釉瓶黄釉淡黄釉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

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下渐敛,圈足。

通体及足内施淡黄釉。

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

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

雍正淡黄釉瓷器的造型多为小件的瓶、盘、碗、杯、碟等,小巧的形体配以淡雅的釉色,颇显俊秀典雅。

清代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

此瓶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娇美之形体,恬静之釉质,集中体现了雍正瓷器的艺术风格。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雍正款黄釉盅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

盅敞口,直斜壁,圈足。

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

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

(北京故宫博物院纪炜)清雍正鳝鱼黄釉钵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

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

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清代宫廷档案称之为“厂官釉”。

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厂官釉的色调有多种变化。

清雍正时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

此钵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色,匀净优雅,且器型规整,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郑宏)清雍正蛋黄釉盘蛋黄釉盘,清雍正,口径13.3cm,底径8cm,高2.8cm,捐献自孙瀛洲。

清雍正青釉荸荠式三系瓶青釉青釉荸荠式三系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7cm,足径11.1cm。

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

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

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

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

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

雍正时期的青釉釉面光润、坚致、细密,此特点一直保持到乾隆、嘉庆时期。

荸荠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瓷器瓶式,首创于康熙时期。

其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状如荸荠,故此得名,又称直颈瓶。

品种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郎窑红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董健丽)清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2.9cm,口径4.2cm,足径9.9cm。

瓶口呈蒜头形,短颈,硕圆腹,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圈足。

瓶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

外壁以凸花装饰,口部为缠枝莲纹,颈部为卷草纹,肩部为如意头纹,腹部为缠枝莲纹,上结莲花四朵,近足处为莲瓣纹。

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属清雍正时期新创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釉面匀净莹润,凸花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美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董健丽)清雍正粉青釉茶壶粉青釉茶壶,清雍正,高11.6cm,口径7.5cm,足径14.5cm。

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

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

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

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

外底青花署“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之作。

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故此壶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郭玉昆)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绿釉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

瓶内及足内施白釉。

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

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

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北京故宫博物院郭玉昆)清雍正霁蓝釉小杯蓝釉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

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

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

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北京故宫博物院纪炜)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瓶天蓝釉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径11.7cm,足径13.7cm。

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

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

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