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今词义不同辨析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詞義的差異古今詞義在各方面都表現著差異,主要分爲以下幾個方面:詞義範圍、詞義感情色彩、詞義程度輕重等。

下面分別予以說明:(一)詞義範圍不同詞義範圍主要指詞義的外延而言,我們以圓圈表示詞的古義和今義,可以形成以下幾種幾何關係:在古今詞義的關係上,A圖代表古今意義完全相同,B圖代表古義與今義之間的交叉關係,詞義在發展過中,古義的部分意義消失,今義又産生出來新的意義。

這是多數詞義變化的情況。

C圖今義包含古義,表示今義擴大。

D圖古義包含今義,表示今義縮小。

E圖古今意義不在同一個意義範圍,表示詞義轉移。

1、詞義範圍擴大(簡稱詞義擴大)詞義從古義過渡到今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隨之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採取了全面擴張的方式,使古義成爲今義外延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演(今義大於古義,古義包含在今義之中,成爲今義外延的一個組成部分。

)變稱爲詞義範圍擴大。

例:①菜:古義專指蔬菜,《說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

”《禮記·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謂芹藻之屬。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

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記載:仇泰然對一幕僚說:“某爲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爲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這裏“菜”與“肉”分別畫然。

到了吳敬梓《儒林外史》時,菜已經由專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如該書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窩、鴨子、雞、魚……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來。

”這裏的“菜”顯然指前面的“鴨子、雞、魚”等。

“菜”的意義演變可以用下圖表示:古義今義義素一蔬菜蔬菜義素二肉蛋奶等副食②睡:古義指打盹。

《說文·目部》:“坐寐也。

”《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史記·蘇秦列傳》:“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蘇軾《秋聲賦》:“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以上幾例中“睡”均爲“坐寐”義。

後來“睡”由“坐寐”發展到各種方式的睡覺。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四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字与词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音、义的结合体。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联系: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字与词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优势,一个汉字基本上记录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语素。

➢汉语中古今词汇的发展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为缓慢。

在词汇的变化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社会的发展,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

2、词义的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就要对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一定了解,切忌不要轻易用今义去理解古义。

如:消息、睡觉、地方在古代汉语中都是一个词组。

古今词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都是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它和变化较为缓慢的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保证了汉语演变的稳定性。

如:日、月、山、马、牛、羊、百、千、万、大、小、多、少等二、古今词义迥异这类词的古今词义差异很大。

如: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诗经》:“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义指丝绸。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今义指应该、应当。

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今义指旅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形容:古义指身形容貌。

《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义指描写。

➢抢:古义指突过,撞。

如《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揭:古义指高举。

如揭竿而起。

今义指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把粘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羞:古义指食品。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为羞。

”今义指害羞。

三、古今词义微殊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种,即有一部分常用词,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某些不同之处,又有某些相同之处。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 、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异义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抢”是“撞”的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 即是此义。

现代是“抢劫”之义。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4、羹:古义指的是烹煮好的带汁的肉。如《左 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故。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 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①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巫 峡。” ②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③车:古指马车、牛车等;而在现代又包括汽 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三)古今词义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劝:先秦“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如“劝学”“以劝事君者”);汉魏以后才有了“ 善言规劝”和“劝解”的意义。 2、给:古义“供也”、“足也”。今义为“给 予”。 3、再:先秦义为“第二次”或“两次”,表示动 作的数量。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今义“再”不表数量,而表行为的重 复,意义与古代的“复”字同。
4、由中性变爲贬义 ①谤:古代是个中性词,不带贬义。如《战国 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后来变成了贬义词,为“诽谤”、 “毁谤”等义。 ②谣言:《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 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③下流:《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④犯:《左传· 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 ”——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 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讲自己的进攻用“犯”, 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 感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现代“找”义为“ 寻找”。 2、去: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古代则正好相反 ,义为离开。 3、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现代“抢”( qiǎng)是“抢夺”义。 4、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 也。”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5、凫:雁丑也。《尔雅》

古代汉语(I)02-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_5

古代汉语(I)02-古今词义的异同(word)_5
今:岳父。 3.词义转移:题、走、脚、涕、狱 题:本义指额头。雕题;在额头上刻画。
今:题目。 走:古义为挥摆两臂,奋力奔跑,如:走马观花
今:步行。 脚:本义指小腿。《后汉书•班超传》:“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班超在西域多年,年老思归,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班超和将士们的感情很好。 班超临行时,一个叫李互的将领抱住了他的马腿,不让他走。这里的“马脚”是 马腿,不是马蹄子。
今泛指菜肴。 睡:本义指打瞌睡。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躺在床上睡觉,不会低着头。垂头而睡,就是打瞌睡。 今:睡眠。 响:本义为回声,如《水经注 • 江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谷传响,就是空谷间传来回声。
今指一切响声。 脸:本义指两颊的上部。晏殊《破阵子》:“笑从双脸生。” 笑从双脸生,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因为在跟同伴玩的斗草游戏中嬴了,双颊上笑 意盈盈。脸之所以能成双,是因为它指的是脸颊的上部。
今:腿以下的部分。 涕:本义为眼泪,如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胜所言。” “涕零”是流下了眼泪,不是流下鼻涕。
今:鼻液。 狱:本义为案件。《左传 • 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狱,就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这句意思是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洞 察案情,但一定会根据真实情况处理。
今:面部。
2. 词义缩小:虫、宫、臭、汤、丈人 虫(蟲):本义为动物。古人把动物分为毛虫、羽虫、甲虫、鳞虫、裸虫。
今指昆虫。
宫:本义为大房子。《战国策•秦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 迎三十里。”
战国纵横家苏秦最盛时身佩六国相印,一次他途径自己的家乡,他的父母打扫了 房子,清理了道路,出郊三十里去迎接他。苏秦家不是君王之家,他家的房子也 不是宫殿,这里的“宫”只不过是空间较大的房子而已,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单元 房。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忙”,古代指心中烦乱,今指工作多。
(二) 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1)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今: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制度或地位。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吹嘘——古:替人宣扬、称扬。今:说大话,并且含贬义。
(2)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原是“冶炼”的意思,用作比喻义时,指酷吏玩弄刑法对人进行诬谄。《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则带褒义,使身体强壮,使思想提高。如“锻炼身体。”
(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三) 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财”。
后代联合式复合词的词素一般都是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如复合词“觉醒”说明“觉”与“醒”同义,它的古义是睡醒。又如复合词“寒暄”中的词素“暄”古义是温暖,与“寒”相反。对于这类复合词,我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词素意义去了解考察另一个词素的古义。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象“天地人、马牛羊、日月星辰、风雨雹霜、父母兄弟、心耳手口、东南西北、上下大小、轻重长短”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很: 《说文解字》: “很,不听从 也。”
《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因下令日: ‘猛如虎, 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庄子.渔父》: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很。” “不听从”是“很”的古义, 这个意义今天已 经没人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偷
• 偷。古代的常用义是苟且、懈怠、懒散。
晋武帝始登阼, 探策得‘一’。王者世数, 系此多少。帝既 不说, 群臣失色, 莫能有言者。” (《世说新语·言语》)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 经》)
“吾固事之也, 不敢贰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
30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古代的冶炼技术低下, 金属很少, 单用金指称所 有金属。银, 白金, 铜, 黄金, 铁, 黑金。后来出 现了黄金, 就用“金”专指“黄金”。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文化意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2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左司马 左尹 鲰生 历史词 瞋目 参乘 彘肩
竖子 啖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今 义同
古今 义异
珍宝 壮士 鱼肉 怒 志 驰 告兄
中古以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古今词义的不同是指古代使用的直到今天仍然使用,但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的词。

如“走”,古义为“跑”,现在指“行走”。

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果不加分辨地以今义解释古义,很容易造成误解、误读。

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转移,即古代表示某个意义的词,现在表示另外的意义了。

如“恨”,古义为遗憾,今义为仇恨。

2、词义扩大,即指同一个词,现在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广泛。

如“河”,原来特指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河流。

3、词义缩小,即指某个词在古代所表示的意义比现在广泛。

如“谷”,古代泛指粮食一类,现在只指稻子或小米。

4、感情色彩变化。

另外,辨别古今词义还要注意古代合成词的雏形和现代汉语合成词的差别。

古今异义词辨析方法

古今异义词辨析方法

古今异义词辨析方法引言:在汉语中,存在着许多古今异义词,这些词语在不同的时代和语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

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对于我们准确表达意思、避免歧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并提供一些辨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时间词的古今异义1. 今日:古代指当天的日期,现代多表示当前的时间。

2. 今天:古代泛指现在的某一天,现代表示当天的日期。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当天的日期还是当前的时间。

二、地点词的古今异义1. 东:古代指东方,现代多表示方向。

2. 东方:古代指东方地区,现代多表示方向。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具体的地区还是方向。

三、人称代词的古今异义1. 吾:古代代词,表示“我”。

2. 我:古代代词,表示“我”。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说话人自己还是其他人。

四、称谓词的古今异义1. 公:古代指男性身份的尊称,现代多表示男性的普通称呼。

2. 先生:古代指男性身份的尊称,现代多表示男性的普通称呼。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特定的尊称还是普通的称呼。

五、动词的古今异义1. 知:古代指知道、了解,现代多表示认识、掌握。

2. 知道:古代指了解、知晓,现代多表示认识、掌握。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了解还是认识。

六、形容词的古今异义1. 纯:古代表示纯粹、纯洁,现代多表示纯种、纯正。

2. 纯粹:古代表示纯洁、不杂,现代多表示纯种、纯正。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纯洁还是纯种。

七、名词的古今异义1. 书:古代指写有文字的东西,现代多表示印刷的书籍。

2. 书籍:古代指写有文字的东西,现代多表示印刷的书籍。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写有文字的东西还是印刷的书籍。

八、量词的古今异义1. 千:古代表示千个,现代多表示很多。

2. 千个:古代表示千个,现代多表示很多个。

辨析方法:根据上下文确定是指具体的数量还是表示很多。

结论:古今异义词是汉语中常见的现象,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也是随着它所表⽰的事物、现象的消亡⽽消亡、变化⽽变化、产⽣⽽产⽣的。

由此,便产⽣了古今词义之间的异同。

本⽂就是通过具体的词例来说明古今词义异同所存在的⼏种情况。

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复杂多样,所以,笔者从多个⾓度对古今词义的异同进⾏了简要的分析。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指词义的外延)1、词义范围的缩⼩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于今义,今义⼀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全⾯收敛。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了。

⼜如“丈⼈”在古代是对⽼者的尊称。

《论语·⼦路从⽽后》:“⼦路从⽽后。

遇丈⼈,以杖荷蓧。

”现代“丈⼈”专指妻⼦的⽗亲,即岳⽗。

词义范围缩⼩了。

2、词义范围的扩⼤。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于今义。

词义从故意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扩张的⽅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

《说⽂》:“焚,烧⽥也。

”本义是放⽕烧⼭林进⾏围猎(“⽥”的意思是⽥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产说范宣⼦轻币》:“象有齿以焚其⾝。

”意思是⼤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因⽽导致⾃⾝遭受围猎。

⼜如《孟⼦·许⾏》:“益烈⼭泽⽽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泛指⼀切焚烧。

就是⼀例。

词义扩⼤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切声⾳。

“⾊”——古代的意思是脸⾊,后来的意思指颜⾊、⾊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例:“初⼀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

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译文】
十六年春天,在宋国上空坠落了五块石头,这是坠落的陨石。六只鸟后退着飞,通过宋国国都,这是由于风太大的缘故。成周的内使叔兴
在宋国访问,宋襄公向他询问这两件事,说:“这是什么预兆?吉凶在于哪里?”叔兴回答说:“今年鲁国多有大的丧事,明年齐国有骚乱,君王将会取得诸侯拥护却不能维持到最后。”(叔兴)退下来告知他人说:“国君询问得不适当,这是有关阴阳的情形,人事吉凶与此无关。吉凶由人的行为所决定,我是由于不敢违抗国君的缘故才如此回答。”
词义的缩小,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先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例如:“虫”原是动物之通名,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老虎叫大虫,老鼠叫老虫;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样只指昆虫。再如“让”字,文言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此刻只用前一意义。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汉书· 苏武传》)的“让”是“责备”的意思,不能释为“谦让”。
【注释】
①兵:兵器,武器。②试:用。③诎:通“屈”,屈服。④集:聚集。 ⑤树:成立。 ⑥机变:机巧多变的器械。 ⑦晏然:安然。⑧景响:景:通“影”;响:回声,那个地址是响的本义。 ⑨刑:惩罚。⑩尤:怨恨。 11 措:设置。
【译文】
古时的兵器,只是戈矛弓矢算了,但是,不待利用敌国已屈服。城郊百姓不需聚集起来守城,城外也不需挖掘防守用的沟池,不需成立险要的关塞,不用兵机谋略,而国家平安,不畏外敌,牢固异样。没有其他缘故,只只是是知道礼义之道,对百姓分财能均,役使有按时,而且真诚关爱。那么百姓听命,如影随形,如响附声。偶然有不服从命令的,以刑罚处治他,老百姓也就知罪了。因此,一人受刑,天下皆服。犯法的人对上级没有怨恨,明白自己罪有应得。因此刑罚简省而威令推行无阻。没有其他缘故,按礼义之道办事算了。因此,遵行礼义之道,万事能行;不遵此道,诸事皆废。古时帝尧治理天下,杀一人、惩二人于是天下治平,书传奇是“威虽猛厉而不使,刑罚设置而不用。”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犙、牭古代官职等级:君、臣、吏、奴、婢、大夫、丞相古祭祀名:祠、礿、禅、社2、古今义同词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比较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今,丝织品;古,缠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古,外交使节(2)同中有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今,勤快,勤劳;古,与“逸”相对,辛苦,辛劳相对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咨询;今,询问,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说文·目部》:“睡,坐寐也。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干粮,行道中带的《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载,通“才”,仅仅,只有,限制性范围副词(对应总括性范围副词)2、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

2)古用今废词。

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如觥等。

3)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

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

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

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示的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

如祲。

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

如倡优现在用艺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

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

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

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

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

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

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

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

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

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

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

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如布古指麻布、葛布。

今指棉布。

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4词义变化的类型: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三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词义不同辨析[愛]“愛”字在上古有兩個常用的意義。

一是親愛、疼愛。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其母。

”這是古今一致的。

二是愛惜、吝嗇。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重傷,則如勿傷;~其二毛,則如服焉。

”這個意義一直沿用到唐宋以後的文言文裏。

《宋史·岳飛傳》:“文臣不~錢,武臣不~死。

”在現代漢語裏,“吝嗇”一義已經不用。

[謗]“謗”字在上古只是指背後議論或批評別人的短處。

《戰國策·齊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謗”是公然的評議,“譏”是委婉的諷刺。

對有過失的人進行議論是批評,對沒有過失的人進行議論就近乎譭謗了。

《楚辭·九章·惜往日》:“何貞臣之無罪兮,被離(罹,遭受)~而見尤。

”[幣]“幣”字在上古並沒有貨幣的意義,而是指禮物。

《說文》“幣,帛也。

從巾,幣聲。

”《周禮·夏官·校人》“飾~馬,執扑而從之”。

到漢代“幣”已有了“貨幣”的意思。

《史記·吳王濞列傳》:“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

[斃]“斃”字在現代是“死”的意思,一般用於貶義;在上古都是“倒下去”的意思。

《左傳·哀公二年》:“鄭人擊簡子,中肩,~于車中。

”魏晉以後,“斃”無疑已是“死”的意思。

[兵]“兵”在上古主要指兵器,沒有現代漢語士兵、戰士的意思。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伐黃帝。

”由兵器引申爲武裝力量,軍隊。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必以長安君爲質,~乃出。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用作這一意義時,一般沒有“兵多少”的說法,似乎重在武器;漢以後意義重點可能已轉爲指人員,相當於今天的“軍隊”了。

有時候“兵”字也指軍事、戰爭、戰陣之類。

《孫子兵法·謀攻》:“故上~伐謀,其次伐交。

”[池]在上古,“池”字主要用來指護城河。

《左傳·齊桓公伐楚》:“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

“池”是有水的,於是也用來指“池塘”。

《孟子·梁蕙王上》:“數罟不入汙~”。

“池塘”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也還是常用意義。

[除]“除”字在古代主要有兩種意義。

一個是宮殿的臺階。

《世說新語·政事》:“聽事前~,雪後猶濕。

”另一個意義是“除去”。

《荀子·勸學》:“~其害持養之。

”但是,古代由“除去”一義引申的一些其他意義現在已不存在了。

如《詩經·小雅·小明》“日月方~”,指新年後不久的初春季節,“除”有除舊生新的意思。

“除”指對官吏的任命,這個意思在古代很常見。

[黨]在古代漢語裏,“黨”有好幾個意義。

最早是指一種居民組織單位。

據《周禮》,一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論語·子路》:“吾~有直躬者。

”(直躬:坦白直率。

)古代“鄉党”常常連用,後來用來泛指鄉里(本鄉本土)。

“党”的另一個意義由利害關係結成的集團,這可能是由第一個意義引申來的。

《楚辭·離騷》:“惟夫~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古代漢語的“黨”字指集團時,一般只用於貶義。

“黨”還有“偏袒”的意思,顯然是由“朋黨”引申出來的。

《左傳·襄公三年》:“舉其偏,不爲~。

”現在還有成語“~同伐異”。

現在的“黨”一般是政黨的意思。

[貳]“貳”“和”二“在古代就同音,但意義並不相同。

現在“貳”字則只是“二”的大寫形式,音義毫無區別。

“貳”最早是“副”的意思。

《周禮·秋官·大行人》中“~車九乘”,指副車。

先秦時期,“貳”的另一個常用意義是指重復一次。

《論語·雍也》:“不~過。

”同時從屬於兩個君主也叫“貳”。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於己。

”貳於己:在從屬原來君主的同時又從屬自己。

由此進一步引申爲不專一或不一致,成爲“壹”(專一)的反義詞。

《荀子·天論》中“修道而不~,則天不能禍”是不專一的意思。

先秦以後,“貳”的意義逐漸和“二”接近,到現在只作爲“二”的大寫形式保存下來。

[訪]“訪”在現代漢語裏,一般是“探望”、“拜訪”的意思,例如“~友”,“來~”。

上古漢語裏“訪”卻不是一般的探望,而是諮詢,即向人徵求意見。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諸蹇叔。

”“訪”的賓語是事,不是人。

“拜訪”是中古才産生的意義,杜甫《贈衛八處士》:“~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引申爲“尋求”,“尋訪”。

至於上古的“諮詢”一義,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存在了。

[憤]“憤”字在上古是憋悶的意思。

《論語·述而》:“不~不啓。

”上古時期“憤”字不常見,它和“怒”的意義差別很大,“發憤”和“發怒”的意義全不相干。

現代漢語繼承了“發憤”這個詞,也完全不是“發怒”的意思。

從漢代開始,“憤”字才由憋悶引申爲因不滿而感情激動。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北雖貌敬,實則~怒。

”中古以後,“憤”和“忿”的意義逐漸接近,兩字有時就可以通用了。

[糞]在古代漢語中,“糞”字並不指糞便,而是“掃除”的意思。

《荀子·強國》:“堂上不~,則郊草不芸。

”“糞”字在古代另一個常用意義是給禾苗除草、培土和加肥料。

《禮記·月令》:“可以~田疇。

”古代“糞”也可以作名詞,指被除的穢土(垃圾)。

先秦常常“糞土”連用。

例如《論語·公冶長》:“~土之牆不可圬也。

”後來“糞”指糞便,顯然是由穢土的意義引申來的,這意義在漢以後已經出現。

[羹]羹在上古是一種帶汁的肉食,不同于唐宋以後的羹湯。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公賜之食。

食舍肉。

公問之。

對曰:‘小人有母,未嘗君之~,請以遺之。

’”[購]古代“購”字和“買”的意思有很大的差別。

“購”字在古代是懸賞徵求的意思。

購求的物件可以是敵人或罪犯,也可以是要爭取的人。

《史記·項羽本紀》:“吾聞漢~我頭千金,邑萬戶。

”直到宋代,“購”字也只表示重價收買,和一般的“買”還是有差別的。

[館]在上古漢語裏,“館”字的基本意義是客舍,相當於現代的招待所或賓館。

《詩經·鄭風·緇衣》:“適子之~兮。

”在上古,“館”字還可用作動詞,是客居、暫住的意思。

漢以後,“館”的詞義有了發展。

它可用來指宏偉華麗的宮殿。

唐宋以後,“館”字又用於教學的地方。

[國]先秦時,“國”字常用來指諸侯的封地。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現代“國”指“國家”就是由古代的“國”的這一意義發展出來的,它的意義範圍擴大了。

“國”字在上古還有首都的意思,這是今義所沒有的。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国之一。

”[恨]“恨”在古代主要是“遺憾”的意思。

先秦一般用“憾”,漢代以後才常用“恨”。

《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者。

”引申爲悔恨。

《史記·晁錯傳》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之。

’”古代“恨”的程度比“怨”輕,實際是“不滿”的意思;“仇恨”的意思一般只用“怨”。

到了現代則相反,“懷恨在心”,程度都比“怨”重得多。

[給]在上古,“給”的常用意義有二。

一是形容詞,食用豐足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

”二是動詞,供應。

《左傳·齊桓公伐楚》:“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給?”現代的“給”是給予,此外現在“給”還有表示被動的用法,如“錢給花完了”等,这也是古代所沒有的。

[憐]在古代漢語裏,“憐”的常用意義是愛,這和現代的憐憫意義是不同的。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丈夫亦愛~其少子乎?”現代“憐”字的憐憫、哀憐意義大約是漢代以後才有的。

杜甫《月夜》詩:“遙~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但在唐以後的詩詞中,“憐”和“愛”交互運用的時候,“憐”字往往仍然是喜愛的意思。

在唐宋詩詞裏,“可憐”二字連用,除“可憐憫”、“可喜愛”的意思外,還有“可羨”、“可惜”“可怪”等意義。

白居易《長恨歌》:“可~光彩生門戶。

”[臉]“臉”是後起字,到中古時期它才被廣泛使用。

古人所說的“臉”,仅指颧骨部分,範圍要比現在小得多。

晏殊《破陣子》:“笑從雙臉生。

”古人所說的“面”相當於現在的“臉”,“臉”和“面”的區分在古代是很清楚的。

現在“臉”和“面”變成同義詞了。

[賂]“賂”字在現代只用於“賄賂”一詞中,指用來賄賂別人的財物,也指用財物賄賂別人。

古代“賂”可以單用,指贈送的財物,也指用財物贈送別人。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數之以王命,取~而還”。

今義“賄賂”正是由贈送這一義而來,但由褒義變成了貶義。

今義“賄賂”在上古叫做“賕”。

《漢書·刑法志》:“吏坐受賕枉法。

”[勤]在古代,“勤”字的基本意義是辛勞、辛苦。

《論語·子路從而後》:“四體不~,五穀不分,孰爲夫子?”現代漢語“勤”字的常用意義是努力工作、不偷懶,但在“勤務員”、“勤工儉學”等詞語裏,還保存了古義。

[窮]“窮”字在古代主要是“極”、“盡”的意思。

《荀子·勸學》:“梧鼠五技而~。

”引申爲尋究。

陶潛《桃花源記》:“欲~其林。

”古代“窮”字另一個常見意義是“生活困難,境遇不好”。

《戰國策·趙策》:“振困~,補不足。

”“窮”和“通”或“達”相對,《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亦樂。

”“窮”和“貧”在古代不是同義詞。

缺乏衣食錢財,一般叫“貧”不叫“窮”;生活困難或不得仕進叫“窮”不叫“貧”。

“貧”的對面是“富”,“窮”的對面是“通”或“達”。

這種區別在上古是比較清楚的。

[去]現代漢語的“去上海”,是到上海去,古代漢語則是“離開上海”,意思正好相反。

“去”字上古最常用的意義是“離開(某地或某人)”。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齊。

”現代管人死去叫“去世”,即離開了人世,正是沿用了古代意義。

“去”在古代也指離開或放棄某一職位,常與“就”相對。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同死生,輕~就。

”在上古,“去”還有“距離”的意思。

《孟子·離婁上》:“地之相~也千有餘里。

”[勸]古代的“勸”是勸勉、獎勵的意思。

《管子·立政》:“~勉百姓。

”“勸”的反義詞是“懲”、“戒”或“沮”。

《墨子·非命中》:“明賞罰以~沮。

”現代“勸”的勸說義是由勸勉義引申來的。

這在漢代就産生了。

《史記·商君列傳》:“~秦王顯岩穴之士。

”[乳]上古時,“乳”本指生殖。

“乳”在古代還常用来形容哺乳期間的動物。

《莊子·盜蹠》:“案劍嗔目,聲如~虎。

”“乳”的“生殖”和“形容哺乳期間的動物”兩項意義,現在已經不用了。

現在常用的“乳房”、“乳汁”等意義,古代也有,這是古今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