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桥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飞夺泸定桥的发生背景,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理解红军当时环境的艰辛.2.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红军精神。

感受红军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

【重难点】理解和感受红军精神,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

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

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讲红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五、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

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
近日,武汉长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创新了一种新型施工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难题,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长江上首座全桥拱梁式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长江大桥项目启动以来,一直面临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水下完成桥墩钢筋混凝土浇筑工作。

传统的桥墩施工方式是使用钢筋绑扎成框架,然后在钢筋框架中灌注混凝土,这种方式需要在水下完成,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

首先,施工单位采用了无框摊铺法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是将钢筋和混凝土分别在岸上制作成形,在船上运输到桥墩现场后,不需要进行钢筋绑扎工作,直接将混凝土摊铺在钢筋上面即可。

由于没有钢筋框架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其次,施工单位还采用了自流模浇筑法。

这种施工方式是针对施工现场的水流较大情况下设计的,使用自流模具将混凝土灌入桥墩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混凝土流动的情况,减少混凝土损失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再次,施工单位还采用了养护箱进行浇筑后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箱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设备,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快速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龟裂等质量问题。

通过采用这些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新技术,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单位成功实现了水下桥墩混凝土浇筑工作,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新型施工方法的应用也有望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桥梁工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桥梁工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桥梁工程设计的创新思路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需求不断提升,桥梁工程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创新思路,提高桥梁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当前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桥梁工程设计的创新思路,从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环保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结构设计创新在桥梁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桥梁结构设计往往注重承重能力和稳定性,而忽略了桥梁的美学和实用性。

为了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可以尝试以下创新思路:1. 引入智能化设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模拟和优化,实现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好地预测桥梁的受力情况,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2. 采用多功能设计:将桥梁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赋予桥梁更多的功能,如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提升桥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同时,可以在桥梁结构中融入艺术元素,打造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景观。

3. 探索新型结构形式:尝试采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如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等,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提高桥梁的抗震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结合材料科学和建筑工程技术,探索更轻量、更坚固的结构设计方案。

二、材料选用创新桥梁的材料选用直接影响着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传统的桥梁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铁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桥梁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材料选用的创新思路:1.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逐渐成为桥梁设计的新宠。

可以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桥梁结构中,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性能,同时减轻桥梁自重,延长使用寿命。

2. 高性能混凝土:传统混凝土存在强度低、耐久性差等问题,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可以大幅提升桥梁的抗震性和耐久性。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重要的跨江大桥,它连接了两岸的交通要道,成为了当地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座大桥的设计师们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设计,创造了这一壮丽的工程奇迹。

设计师们的理念是连接天堑,创造奇迹。

他们深知四渡河大桥所处的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给大桥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设计师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以挑战为动力,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方案。

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设计出了一座符合地理环境特点,能够承受恶劣气候考验的大桥。

连接天堑,创造奇迹,这是设计师们的理念。

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座大桥,更是在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连接人们的心灵。

他们希望通过这座大桥,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来往于两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

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这座大桥,向世人展示中国工程的壮丽与奇迹,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设计理念,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座连接天堑的奇迹,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好。

他们的理念,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创造更多的奇迹。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7篇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7篇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7篇第1篇示例:武汉长江大桥是连接武汉市区和汉口市区的重要大桥,也是中国长江上的一座重要跨江大桥。

自1973年建成通车以来,已经成为武汉市的交通动脉和城市地标之一。

由于长江大桥长期以来承受着相当大的车流量和载重量,日常维护和修缮任务十分繁重。

为了确保长江大桥的安全和稳固,武汉市交通部门决定对长江大桥进行全面的维修和改造。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方采用了新型的施工方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新型施工方法的首创性表现在原有桥梁维修技术之外的攀架搭设上。

针对以往长江大桥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受限于人力搭设攀架的常规做法,施工方引入了高空作业机器人,使高空攀架施工工艺不再依赖人力。

高空作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倒置式钢框架结构的新型施工装备,可实现攀架工艺的机械化操作。

这种新型施工方法不仅提高了攀架的施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攀架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新型施工方法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加符合现代化工程施工的要求。

新型施工方法的首创性还表现在桥梁主体结构加固上。

在过去的桥梁结构加固工程中,传统的加固方法往往需要借助辅助支撑和大型机械设备。

而施工方选择了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桥梁结构加固方法。

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种将高强度碳纤维布粘接在原有桥梁结构表面,并进行拉、压等不同方向的预应力加固的技术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加固方法,碳纤维加固技术不需要借助辅助支撑和大型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对原有结构影响小等特点。

碳纤维加固技术还能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对于长江大桥这样的重要交通枢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型施工方法的首创性还体现在施工环保方面。

在长江大桥维修工程中,施工方积极探索使用环保型的材料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河床维修工程中,施工方使用了新型的环保型混凝土作为主要修复材料,该材料具有自生态环境可控性好、低碳环保等特点。

中国最难修建的大桥,因太危险动用火箭,世界桥梁的首例

中国最难修建的大桥,因太危险动用火箭,世界桥梁的首例

中国最难修建的大桥,因太危险动用火箭,世界桥梁
的首例
四渡河大桥,这个桥的修建难度是非常大的,在一个大山谷中修建,这座桥的长度是1365米,将两座山给连了起来。

但是在建设这座桥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的难题。

其中就包括先导索的搭建,由于两侧都是海拔很高的大山,所以先导索的连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将两地连接起来,于是就动用了两枚火箭连接起来,这也是世界桥梁史上首例,也是我国建设桥梁技术的创新。

不过这样还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不过我国还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这个大桥通车之后,受到了不少的好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青海省境内的一座跨越黄河四次的大型桥梁工程,其设计者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手法而闻名。

这座桥梁的设计者们不仅仅是工程师,更是梦想家和创造者。

他们的理念是将桥梁建设视作一项连接未来、创造奇迹的使命,而这种理念也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首先,四渡河大桥设计者的理念是连通未来。

他们深知桥梁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两岸,更是连接人们的心灵和梦想。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了桥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确保桥梁能够承载大量车辆和行人通行,同时还要考虑到桥梁的美观和环保性。

他们希望通过这座桥梁,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便捷和美好的未来。

其次,四渡河大桥设计者的理念是创造奇迹。

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寻求创新。

他们将桥梁建设视作一项艺术创作,力求在设计中融入自然风景和当地文化,使桥梁成为一处奇迹般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交通设施。

他们希望通过这座桥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建筑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为这个地区留下一处永恒的艺术之作。

四渡河大桥设计者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理念,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和对人类创造力的崇尚。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留下一段美好的传说。

四渡河大桥的设计者们用他们的理念和创造力,创造了一座连接未来、创造奇迹的桥梁,为世人展示了建筑的魅力和力量。

这种理念和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境内,是一座跨越黄河支流四渡河的重要桥梁。

这座大桥的设计师们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为这座桥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设计师们首先考虑的是桥梁的结构和稳定性。

他们深入研究了四渡河大桥所处
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地震频率,确保桥梁的设计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同时,他们还注重桥梁的美学设计,希望通过桥梁的外观和造型,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现代科技的精湛。

在四渡河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还积极探索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希望
能够将桥梁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降到最低,同时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最终成功地将桥梁的建设成本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设计师们还注重桥梁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他们希望四渡河大桥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展示中国工程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标志性建筑。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建造一座桥梁,更是为了展示中国工
程技术和文化魅力。

他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体现在桥梁的使用和维护中。

四渡河大桥将成为中国工程技术和文化的一张名片,展示出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创新。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渡河特大桥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大桥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通过深入沟通,进一步优化设计,在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上创新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首创设计了波形钢腹板索塔横梁,提高了桥梁抗震性能;首创设计了隧道锚与隧道连通形式,解决了超长隧道锚开挖作业面少,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发明了狭窄隧道锚空间主缆牵引,锚固系统安装以及缆索吊主索布置系统,解决了狭窄隧道锚内传统工艺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同时创新优化了传统的缆索吊装系统,通过智能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系统运行安全。

该项目克服了山区高地震烈度带大跨度悬索桥总体布置难、常规施工技术与装备受限、风观测精度低等难题,创造性地破解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的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山区公路建设。

关键词:高地震烈度带;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波形钢腹板;主缆牵引;缆索吊装系统引言雅康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面临着“施工极其困难、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极其复杂、气候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五个极其。

同时大渡河特大桥作为“川藏第一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通过优化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施工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为最终大桥的建成通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大桥也是获得了各界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获得了“古斯塔夫-林德萨尔”奖。

1工程概况泸定大渡河大桥主桥为1100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雅安岸采用隧道锚,康定岸采用重力锚。

特点有:桥位海拔高达1617米,桥面至水面高差达239米,主墩索塔高达188米,水面至桥塔顶高差达364米;雅安岸不稳定高陡边坡高达100米;桥位位于三大断裂带交汇区域,距活动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约22km,地震基本烈度高达Ⅷ度;峡谷多雾、气象多变、风场紊乱,瞬间风速达32.6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风速;昼夜温差高达15℃以上;承台表面积达2200平方米,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体积砼方量18650立方米;重力式锚碇平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相当于13个篮球,大体积砼方量91000立方米。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境内第一座跨越澜沧江的大桥,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斜拉桥。

这座大桥的设计师们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设计方式,为世界各地的工程师们树立了榜样。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创新、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这座大桥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他们不断地追求创新,不断地挑战自己,最终创造出了这座世界级的工程奇迹。

在追求创新的同时,设计师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他们深知,一座优秀的大桥不仅要有令人惊叹的设计,更要有牢不可破的安全保障。

因此,他们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注重了桥梁的结构稳固和抗震性能,还充分考虑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他们通过精密的计算和模拟,确保了大桥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

除此之外,设计师们还注重了大桥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材料和技术,使得这座大桥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而且在环保方面也做到了最佳。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不仅在这座大桥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更为全球的工程师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他们的创新精神、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为世界上更多的工程项目带来启发和指引,成为工程界的一面旗帜。

张弦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张弦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张弦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张弦梁结构是一种常见且被广泛应用的桥梁结构形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体的张弦梁结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优势和应用情况。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的温州湾大桥。

温州湾大桥是一座全长约36.58公里的大跨度跨海铁路桥梁,采用了张弦梁结构。

该桥梁的设计通过合理配置张弦梁,实现了高效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成功解决了大跨度跨海桥梁所面临的挑战。

同时,张弦梁结构的设计也使得桥梁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确保了桥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的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湾区标志性的大跨度桥梁,也是典型的张弦梁结构。

该桥梁的设计采用了悬臂式张弦梁结构,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拱形主塔来支撑悬臂桥梁的构造。

这种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增加了桥梁的美观性和风景价值。

金门大桥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张弦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第三个案例是德国的米斯堡大桥。

米斯堡大桥是一座横跨莱茵河的斜拉桥,也采用了张弦梁结构。

该桥梁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张弦梁采用了混凝土材料,而不是传统的钢材。

这种设计方案不仅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还降低了桥梁的维护成本。

米斯堡大桥的成功应用表明了张弦梁结构的创新和多样化应用,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张弦梁结构在大跨度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和优势。

张弦梁结构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使其成为大跨度桥梁设计的理想选择。

首先,张弦梁结构通过合理配置梁体材料和形状,能够实现较大的梁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这使得大跨度桥梁在受到车流、风力等外部因素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并且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其次,张弦梁结构的施工相对简单,且工期较短。

这是因为张弦梁结构可以进行预制和模块化设计,可以在工厂中进行部分组装,然后通过吊装等方式进行安装。

这样既降低了施工风险,又能够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第三,张弦梁结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首创新型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是连接湖北武汉市汉口和汉阳两岸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钢桥之一。

自从1957年建成通车以来,这座桥梁已经服务了超过60年的时间。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桥梁老化的问题,给长江大桥的维修和改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最近,在长江大桥的维修改造工程中首次应用了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这项新型施工方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混凝土拱桥维修技术,该技术由湖北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通过对长江大桥进行全面调研和实验,将传统的混凝土拱桥维修方案进行了改良和革新。

该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对长江大桥现有结构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了需要维修的部位和方案。

然后,针对这些部位进行了专门的拆除和修补工作,对桥梁结构进行了整体的强化和加固。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自行架设施工平台的技术,可以直接在桥梁结构上进行作业,避免了搭建脚手架和悬挑作业对桥梁结构的二次损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对桥梁进行了表面防腐、加固修补等工作。

新材料采用了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高强度,可以有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而新工艺则采用了喷涂技术,可以将材料均匀地喷涂在桥梁表面,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该施工方法还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对桥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这一新型施工方法的应用,长江大桥的维修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为后续的桥梁维护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中国的桥梁建设和维修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长江大桥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一直承载着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人民的出行需求。

随着年代的推移,这座大桥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

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的工程设计特点与技术创新

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的工程设计特点与技术创新

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的工程设计特点与技术创新赵通;黄兵;李光白;范安军【期刊名称】《西南公路》【年(卷),期】2018(000)004【摘要】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是雅康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桥址区域为高海拔山区深切峡谷地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

本文介绍了该桥的工程设计特点及主要技术创新点。

面对复杂艰巨的建桥条件,设计者从桥位选择、桥跨结构布置、桥梁抗震设计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方案比选论证和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桥位选择趋利避害的设计理念、雅安岸隧道锚与邻近公路隧道间的协调布置方案,以及铰接式耗能型中央扣和波形钢腹板桥塔横梁结构在大桥上的创新应用,为复杂艰巨山区及高烈度强地震区修建大跨径悬索桥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设计新思路和新理念,值得工程界借鉴参考。

【总页数】4页(P7-10)【作者】赵通;黄兵;李光白;范安军【作者单位】[1]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41;[1]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1]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2.5【相关文献】1.雅康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附属构造设计 [J], 黄文聪;陶齐宇;蒋劲松2.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施工便道总体规划与施工 [J], 伏冠西3.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J], 陶齐宇;曹发辉;蒋劲松;刘振宇4.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主塔施工关键技术 [J], 黄兵;徐国挺;;5.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施工阶段抗风性能试验研究 [J], 黄兵;唐承平;郑忠;于恩博;陶齐宇;蒋劲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渡河特大桥施工方案

大渡河特大桥施工方案

大渡河特大桥施工方案1. 引言大渡河特大桥位于中国四川省大渡河上,是一座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大型跨海桥梁。

本文将介绍大渡河特大桥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概述、施工步骤、施工材料等内容。

2. 设计概述2.1 桥梁类型大渡河特大桥采用悬索桥类型,主要由桥塔、主梁和悬挂索组成。

桥塔选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悬挂索选用高强度钢材。

2.2 主要技术参数•桥长:2000米•主跨:800米•悬挂索数量:36根•主梁材料:高强度钢材•桥塔高度:120米3. 施工步骤3.1 桥台基础施工首先进行桥台基础的施工,包括地基处理、模板搭设和混凝土浇筑。

在大渡河两岸挖掘桥台基础坑,进行地基处理并搭设模板。

然后,借助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送入基础坑中,进行浇筑。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确保桥台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桥塔施工完成桥台基础施工后,开始进行桥塔的施工。

首先,搭设桥塔的施工脚手架和模板,然后进行钢筋的安装。

接下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利用振动器进行浇筑后的混凝土的均匀振实。

待混凝土充分凝固后,拆除模板和脚手架。

3.3 主梁施工主梁施工是大渡河特大桥施工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设计合理的臂车将主梁吊装至桥塔上,并进行临时支撑。

然后,利用临时支撑和液压千斤顶逐段顺序推进主梁安装,最后将主梁与桥塔牢固连接。

3.4 悬挂索施工悬挂索施工是悬索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将预制的悬挂索吊装至桥塔,并调整好各个索的张力。

然后,将振动器固定在吊装索上,通过振动将索内的空气排出,使悬挂索形成一定的弧线。

最后,通过调整张力和检测索的挠度,确保悬挂索的正常工作。

4. 施工材料4.1 钢材大渡河特大桥的主梁和悬挂索采用高强度钢材,具有较好的抗拉和承载能力。

钢材材质为Q345钢,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确保材料质量。

4.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为C40级,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应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一座连接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横跨在四渡河上,成为了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而这座桥的设计师们也以他们独特的理念和才华,为这座桥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设计师们在设计四渡河大桥时,秉承着“安全、美观、环保、经济”的设计理念。

他们深知桥梁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时,他们将安全放在首位。

他们精心设计了桥梁的结构,确保它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交通压力,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除了安全,设计师们还注重桥梁的美观性。

他们将桥梁设计成了一座艺术品,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使得桥梁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环保方面,设计师们也做出了许多努力。

他们选用了环保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并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的影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设计师们还充分考虑了桥梁的经济性。

他们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尽量降低了成本,并确保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为当地政府和居民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桥梁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更体现在他们对工程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上。

他们的理念不仅仅是一座桥梁的设计,更是对社会、对环境、对人民的关爱和承诺。

四渡河大桥的建设,将永远是设计师们无私奉献和智慧结晶的象征。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西部地区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
项伟大成就。

这座大桥的设计师们以他们独特的理念和勇气,创造了这个奇迹般的建筑。

设计师们的理念是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他们深知四渡河大桥所处地理环
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

相反,他们将这些挑战视为机遇,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创造了这座世界级的大桥。

设计师们的理念是勇于突破,不惧风险。

在四渡河大桥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设计师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风险。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畏缩,而是敢于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挑战。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地建成了这座世界级的大桥。

设计师们的理念是追求卓越,力争完美。

在设计和建设四渡河大桥的过程中,
设计师们一直追求卓越,力求完美。

他们精益求精,精益求精,不断地追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力求将大桥建成一项世界级的工程。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是挑战自我,创造奇迹。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不仅
创造了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楷模。

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理念,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追求卓越,创造更多的奇迹。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的理念
四渡河大桥是中国西部地区著名的大桥之一,其设计师们在设计这座大桥时,秉承着“安全、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这座大桥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

首先,设计师们注重大桥的安全性。

他们深知大桥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因此在设计时,他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了大桥的结构牢固,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交通压力,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

其次,设计师们注重大桥的美观性。

他们充分考虑了大桥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风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使大桥成为了一道风景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此外,设计师们注重大桥的环保性。

他们在设计大桥的同时,采用了多种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让大桥成为了一座绿色的建筑。

最后,设计师们注重大桥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设计大桥时,考虑了未来的发展和需求,使得大桥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还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渡河大桥设计师们的理念,不仅体现了对工程技术的精湛掌握,更体现了对人类文明的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他们的设计理念,不仅为四渡河大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也为我们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愿我们的建筑设计,都能够秉承四渡河大桥设计师们的理念,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造”品牌代言及创新案例征集 重点工程项目创新案例

中国建造”品牌代言及创新案例征集 重点工程项目创新案例

中国建造”品牌代言及创新案例征集重点工程项目创新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各个城市陆续展开。

为了推动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中国建造的品牌形象,我们特别征集中国建造的品牌代言及创新案例。

以下是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创新案例。

1.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贯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和浙江等七个省市。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运河的保护与改造工作也在不断进行。

其中一个创新案例是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运河的巡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无人机的高空拍摄和数据收集,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大运河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护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大运河。

2.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连接浙江宁波和上海嘉定。

该大桥采用了一项创新技术,即预制箱梁的施工方法。

传统的箱梁施工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耗时耗力,而采用预制箱梁则可以在工厂预制好梁体,并通过特殊的运输方式将其送到现场,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3.深圳西部生态园深圳西部生态园是深圳市打造的一个大型生态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珍稀物种和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创新案例之一是引进了垂直绿化技术,将大量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有效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垂直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还改善了城市气候,吸收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深圳盐田港深圳盐田港是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之一,为了提高盐田港的运营效率,港口管理方采取了一项创新措施:自动化装卸设备。

传统的装卸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风险,而自动化装卸设备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装卸效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了运营成本。

以上是一些中国重点工程项目的创新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建造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建造的品牌代言,正是通过这些创新案例的推动和实施,逐渐树立起来的,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建造的品牌形象将进一步提升。

大渡河铁索桥原理

大渡河铁索桥原理

大渡河铁索桥原理铁索桥是一种利用钢索悬挂桥面的桥梁结构,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多根钢索的相互牵引和平衡,使桥面能够稳定地悬挂在两端的支撑点上。

大渡河铁索桥是我国著名的铁索桥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下它的原理。

大渡河铁索桥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大渡河的交通问题。

大渡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年降水量较大,水流湍急,跨越大渡河的桥梁需要克服较大的水流冲击力和地形高差,传统的桥梁结构难以满足需求。

铁索桥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抵抗水流冲击能力的桥梁结构,被选为大渡河的最佳方案。

大渡河铁索桥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钢索的牵引力和平衡力来支撑桥面。

桥面悬挂在两端的大型桥塔上,通过多根钢索与桥塔相连。

钢索经过桥塔后,通过固定在桥塔下方的锚基牢牢固定在地面上。

桥面的荷载由钢索平均分担,钢索之间通过悬挂装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系统。

大渡河铁索桥的设计要考虑到桥面的自重、行车荷载、风荷载等因素。

钢索的选材要求高强度、耐腐蚀,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钢索的张力要经过精确计算和调整,以保证桥面的平衡状态。

大渡河铁索桥的建设过程也十分复杂。

首先需要进行桥塔的基础施工,确保桥塔的稳定性。

然后,安装和张拉钢索,调整钢索的张力,使其能够承受桥面的荷载。

最后,安装桥面和护栏等设施,使铁索桥完工并投入使用。

大渡河铁索桥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和地形适应性。

由于桥面悬挂在钢索上,水流可以自由通过桥下,减少了对桥梁的冲击力。

同时,桥面的高度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进行调整,使其适应不同地形的需要。

大渡河铁索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桥面是悬挂在钢索上的,所以对车辆的限制较大,只能通行轻型车辆。

另外,钢索的张力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大渡河铁索桥是一种利用钢索悬挂桥面的桥梁结构,通过钢索的牵引力和平衡力来支撑桥面,具有较好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和地形适应性。

它解决了大渡河的交通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铁索桥的建设也为桥梁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于其他类似地形条件的桥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横通道为施工期运输通道 z 泸定隧道可作为施工场地
车行横通道 隧道锚
第四部分 总体设计创新
主梁选择
¾钢桁梁自重大,但对主塔地震力影响甚微
地震作用下,桥塔地震响应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桥塔自身
位置
钢桁梁/钢-混叠合桥道系 主梁296KN/m
轴力
剪力
弯矩
钢箱梁 主梁165KN/m
轴力
剪力
弯矩
钢桁梁/正交异性钢桥道系 主梁205KN/m
雅安岸 康定岸 雅安岸 康定岸
覆盖土层失稳
大规模覆盖土层 失稳 左侧覆盖土层 失稳
人工边坡稳定性
边坡失 稳危害
极大 极大 极大 极大
大 无
自然边 便道边坡 主墩平台 锚洞围岩 综合
坡防治 稳定性
边坡 稳定性 评价
无法防治 差
不稳定 难度大
极差 无法
不稳定
防治
无法防治 差

难度极大
可防治 难度大
较好 差
组合横梁
z 钢筋混凝土横梁:抗剪无法满足要求,能需比一般只有0.6~0.8 z 钢横梁:塔—梁结合部受力难以通过 z 组合横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z 钢筋混凝土横梁:抗剪无法满足要求,能需比一般只有0.6~0.8 z 钢横梁:塔-梁结合部受力难以通过 z 组合横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
创新设计
第一部分
工程基本概况

第二部分
主要建设条件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第四部分
总体设计创新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第六部分
抗风设计创新
第七部分
边坡设计创新
第一部分 工程基本概况
线路、标准
草坝
对岩
雅安
天全
新沟
二郎山隧道
泸定
紫石
大渡河特大桥
康定
项目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桥梁宽度 设计荷载
1
第二部分 主要建设条件
气象水文条件
¾气象条件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干燥、多风、光热充足、降水不足,昼夜温差较大 多年平均气温15.5℃,平均相对湿度66%,平均降雨量642.9mm
¾水文条件
位于泸定电站库区,水库正常蓄水 位1378.0米,最高蓄水位1381.2米, 最低蓄水位1370.0米,总库容2.195 亿立方米,装机容量880MW
12时过后风速迅速增大
第二部分 主要建设条件
¾场地条件受限
大渡河不具水运条件,只能汽车运输 雅安岸地形陡峭、场地布置、便道修建困难 康定岸地势较缓,主要场地宜布置在康定岸 临水平台土地平整可作为主梁拼装场地 库区静水,深50m、宽580m,便于浮箱运输
318国道
库区静水便 于场地水运
主梁拼装场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隧道锚
¾雅安岸隧道锚
左右线锚碇均长159m 锚碇总开挖方量41932m³ 混凝土用量29690m³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¾康定岸重力锚
底面尺寸86m(长)×60m(宽) 总高度56m 设计线以下最大埋深33.4m 设计线以下开挖方量211707m³ 混凝土用量89714m³
重力锚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¾高强钢拉杆锚碇锚固系统
锚碇锚固系统
锚垫板
联接器平板
锚体混凝土
钢拉杆拉力
索股拉力
3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¾主塔塔身
塔柱总高188m,四角倒圆 顶面尺寸8.6m×5.8m 底面尺寸12.3m×8.2m 壁厚0.8、0.9、1.0m 三道波形钢腹板组合横梁 混凝土总用量26291m³

塔底
1.00
1.00
1.00
1.00
0.98
0.98
1.00
0.99
0.99


承台底 1.00
1.00
1.00
1.00
1.00
0.98
1.00
1.00
0.99
第四部分 总体设计创新
塔高选择
¾大桥对称设计是高烈度地震区合理选择
桥塔高度一致更利于提高大桥纵向抗震性能
工况
塔高 相同
塔高 相差8m
塔高 相差18m
主梁用钢量为9095吨 桥道系用纲量3169吨
2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¾主缆
1/9矢跨比,计算跨径:220m+1100m+253m PPWS制作,单缆:187×91×φ5.3mm钢丝 镀锌高强钢丝标准强度为1860MPa 主缆防护采用S形缠绕钢丝,除湿系统
单缆断面
主缆系统
主缆共重1.03万吨
主塔塔身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¾约束体系
HDR支座
耗能中央扣
约束体系
HDR支座
纵向阻尼器
水平力分散型支座
竖向拉压支座 横向抗风支座 纵向阻尼装置
竖向拉压支座 横向抗风支座 纵向阻尼装置
纵向阻尼器
第四部分 总体设计创新 ¾ 特大连续纵坡
大渡河特大桥
冬季积雪 结冰线
趋利避害选择桥位
康定止点 高程2460m
比值 0.99 0.95 0.94 0.93 1.07 0.95 0.97 0.92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¾1:4缩尺模型试验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组合横梁试验验证
主梁应力 MPa
162
734
399
398
主梁位移 mm
2461
898
864
819
中央扣应力 MPa
602 4558
注:未计入阻尼器,主梁弦杆壁厚不变
耗能型中央扣
索塔弯矩 -17%
索塔剪力 -20%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¾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横梁
组合横梁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¾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横梁
弯矩比 1.00 1.05 1.00 1.39 1.00 1.59 1.00 1.46
5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耗能型中央扣
¾铰接式耗能型中央扣
耗能杆件
关节轴承耳环 调节螺母 核心耗能单元 滑动机制单元 约束单元
普通刚性中央扣
柔性中央扣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¾铰接式耗能型中央扣
项目
无 刚性 柔性 耗能 中央扣 中央扣 中央扣 中央扣
不稳定 可防护 不稳定 可防护
差 防治
难度


可防治
较好
不稳定 可防护
好 可
防治
上坝桥位岸坡稳定性最差,且无法处治 中坝桥位防治难度大,残余风险高
咱里高桥位最优
第四部分 总体设计创新
桥隧相接布局创新
¾ 传统设计
悬索桥隧道锚置于公路隧道外侧
z 需尽量压缩公路隧道左右线 的间距,甚至不得不采用连 拱隧道等特殊形式,致使隧 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承台底 261100 292800 4924000 261700 292300 4820000 261400 292600 4892000

塔底
1.00
1.00
1.00
0.99
0.99
0.98
0.99
0.99
0.98


承台底 1.00
1.00
1.00
0.99
1.00
0.98
1.00
1.00
0.98
咱里桥位
50年超越概率
10%
2%
100年超越概率
10%
3%
基岩 地表
215
370
275
415
275
490
345
545
风速(m/s) 风速(m/s)
第二部分 主要建设条件
风场条件
¾风环境复杂
设计基准风速32.6m/s(0°攻角),与国内其它山区大跨悬索桥相当
局部热力驱动效应明显,风攻角和风向角较大,大风时段长
场地条件
康定岸地势较缓
雅安岸地形陡峭
第三部分 主要结构设计
主梁和桥道系
¾主梁
主桁、横梁为带竖腹杆的华伦式结构,上、下平联均采用K形体系 主桁桁宽27.0m、桁高8.2m,宽跨比1/40.7,高跨比1/134.1 采用Q345D钢材,主梁节间长度10m,每一节间处设一道横梁
¾桥道系
采用纵向工字梁与混凝土桥 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形式
第五部分 抗震设计创新
组合横梁
¾波形钢腹板钢混组合横梁
波形腹板与直腹板
横梁部位
波形腹板
弯矩 直腹板
上横梁 525839 532228
中横梁Ⅰ 907978 雅安侧
中横梁Ⅱ 1141373
958535 1215111
下横梁 1324025 1417659
上横梁 478281 476871
中横梁Ⅰ 819422 康定侧
塔高相差8m 主梁无质量
塔高 雅安187 康定187 雅安187 康定195 雅安187 康定205 雅安187 康定195
截面 塔底 塔底 塔底 塔底 塔底 塔底 塔底 塔底
轴力 kN 173093 173307 171936 169486 171725 169014 165279 160120
弯矩 kN-m 2924360 3058713 2575360 3583494 2677591 4261762 2404525 3514611
3×34(30)m连续梁桥+1100m单跨悬索桥+3×34m+3×34m连续梁桥
第二部分 主要建设条件
¾ 高难度的设计目标
№1 风险可控、安全可靠 №2 造价经济合理 №3 预留枢纽立交、安检站 №4 养护维修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