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刻纸 传统文化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f771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d.png)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如同一位古老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风情与变迁。
它源自民间,历经沧桑,如今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
相传,剪纸的诞生与一位名叫剪刀姑娘的神话人物息息相关。
剪刀姑娘手持利剪,能裁云剪月,她的剪纸技艺传遍四方,深受人们喜爱。
这便是最初的剪纸,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追溯至唐宋时期,剪纸技艺逐渐成熟,民间剪纸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那时的剪纸,多用于节日装饰,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剪纸作品多以吉祥图案为主,如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明清时期,剪纸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剪纸作品题材更加广泛,技法也更加丰富。
剪纸艺人开始运用阴阳刻、透空刻、剪影等技法,使剪纸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时,剪纸已不仅仅局限于节日装饰,更成为民间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场合的必备之物。
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其魅力源于民间,扎根于生活。
它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展现了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
剪纸作品中的线条流畅,构图巧妙,色彩鲜明,无不透露出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
“一剪之巧夺天工,半刻之功映日辉。
”这是对剪纸艺术的极高赞誉。
剪纸艺人以剪刀为笔,以纸张为纸,将美好的愿景、祝福与情感融入其中。
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艺人心灵手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岁月如歌,剪纸艺术代代相传。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让我们共同走进剪纸的世界,感受那份源于民间、流传千年的艺术魅力,聆听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悠悠的诉说。
金陵十二钗 剪纸(6种风格)
![金陵十二钗 剪纸(6种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677e1bd0029bd64783e2cc1.png)
金陵十二钗剪纸(6种风格)黛玉黛眉痴女怨,颦戏演春秋。
艳冢灼人念,飞红惹目忧。
锄移娇杏隐,泪下碧桃羞。
漫漫天涯处,谁能共锦丘?宝钗偶遇双蝶戏,疾追嫩面红。
指拈香扇紧,足露粉裳松。
入耳闻私语,隔窗窃密踪。
虚言寻伙计,探隐秀闺中。
妙玉宁府神交友,尼庵奉翠茶。
红梅伏缟素,绿斗沁芳华。
博弈行迷道,闻琴措乱麻。
拂尘脱沼露,遗笑自生瑕。
湘云醺吟酒令忙,醉卧喜阴凉。
妙语连珠吐,和风满径扬。
落英遮玉体,残粉染云裳。
一场黄粱梦,堪怜景未长。
迎春懦善菱洲女,中山定遇狼。
花穿析线隐,盘算解心伤。
苦泪湿薄帕,酸言透忍肠。
昙鲜魂逝早,莉躏蕊绝香。
元春一人得入侍,鸡犬俱升天。
口品珍肴宴,身着丽质衫。
凭栏思有幸,抚镜怨无缘。
谁解宫闱内?孤家弱水篇。
惜春幺妹年虽幼,心坚志向明。
举棋敲雅韵,挥笔绘丹青。
交众亲白玉,行单奉古经。
自寻洁静地,展卷伴昏灯。
探春持家殊众女,受命秉才高。
替主荆鞭饬,羞奴气焰消。
吟诗召姐妹,结社远芭蕉。
喜嫁三帆去,和亲忆梦遥。
李纨心虚枯槁木,造势化奇谈。
才僭贤德上,权施号令偏。
携人学黹寡,候子乞名宣。
树倒猢狲去,披霞笑仰观。
凤姐英雄出粉黛,露相系罗裙。
绽笑家奴惧,啼哭上主晕。
毒施风月计,蛊惑是非人。
叱咤兴风后,明珠坠墨尘。
可卿娇容生百媚,丽质竞桃颜。
室选倾心美,床铺入梦宣。
天香神魄隐,栊翠鬼灵还。
警省淫奢祸,谋藏退步宽。
巧姐村妇酬恩赐,名姝乞巧诠。
读经崇孝顺,论典慕良贤。
母贵儿甘美,家衰女苦寒。
风云多变幻,板荡立身难。
(注:新声韵原创)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剪纸 非遗故事
![剪纸 非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7635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4.png)
剪纸非遗故事剪纸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瑰宝”。
它以一张普通的纸为素材,通过巧妙的剪刀技巧和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们的创意,将纸张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成美丽而精致的艺术作品。
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起初主要用于祭祀和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传统,剪纸技艺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表现风格。
中国剪纸的技艺之精湛可以从许多创作中窥见端倪。
剪纸艺术家运用细腻而流畅的剪刀动作,将纸张剪成如花似月的图案。
这些图案既可以是动物、花卉、鸟虫,也可以创作成人物形象、传统故事或神话传说的场景。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美学。
除此之外,剪纸还具有民间艺术的特点。
在很多地区,剪纸已成为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会在节日、婚庆、寿宴等场合使用剪纸装饰房屋或作为礼品赠送。
剪纸艺术既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祈愿的方式。
它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团圆和美好的愿景。
然而,尽管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却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剪纸艺术逐渐失去了市场和观众的关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许多剪纸艺术家和文化机构采取了措施,如开设剪纸培训班、举办展览和推广活动,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
剪纸作为中国的非遗项目,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的独特魅力和传统价值,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瑰宝,使剪纸艺术继续焕发光彩,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
烟标上的名著之四《红楼梦》题材烟标 金陵十二钗赏析
![烟标上的名著之四《红楼梦》题材烟标 金陵十二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798737cfc789eb172dc893.png)
烟标上的名著之四《红楼梦》题材烟标金陵十二钗赏析“金陵12钗”烟标赏析自贡日报1987年版的南京卷烟厂出品的“金陵十二钗”烟标一套12枚,分别是:可卿春困、凤姐设局、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李纨课子、探春结社、惜春描图、妙玉捧茶、湘云拾麟、迎春诵经、巧姐纺绩。
烟标上的字为陈大羽先生篆书,墨迹遒劲有力,赏心悦目。
1987年版的十二钗画面,并非刘旦宅先生原作,是设计者依据刘先生的《石头记人物画》原作为脚本,略作改动而成。
其中“凤姐设局”、“湘云拾麟”、“迎春诵经”三幅却别有所本。
该标所画虽不如刘先生原作流畅、淡雅,但基本上保持了人物神采。
烟标的背面是周汝昌先生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所题的诗,设计者仿中国八行信笺式,将诗以红线框之,宋体直排,每行一句,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
诗与画亦基本对应。
“凤姐设局”一枚使用的是画册中“凤姐弄权”一诗,似有不当。
记得《红楼梦》的“设局”,是王熙凤诓骗贾瑞之事,而诗中已点明:“知否雪花银更饱,琉璃佛火善贴庵。
”这样,烟标中的诗与画更不对应了,诗题“凤姐设局”也与诗的内容不统一。
而“迎春诵经”一枚,烟标背面的诗是:“林下风清识我师,上元灯火事欢悲,寿筵不赏风光好,造为群芳扫落花。
”初看此诗觉得“悲”、“花”不同韵,怎么写到一首诗中去了呢?查周汝昌先生原诗,才明白这是一首凑起来的诗。
前两句本是周先生题“香菱学咏”的,后两句却是题“芳官度曲”的。
因为刘旦宅先生原画中只有“迎春遇狼”(《石头记人物画》中),没有“迎春诵经”,故也就没有此诗。
设计者大约没有查阅其他资料,就用香菱、芳官二诗凑了一首。
显然,这套烟标有不足和遗憾之处。
所幸,1988年版的“金陵十二钗”厂家改正后请刘、周两位先生重新绘画题诗,使之更为精美。
现在,许多烟标藏友手中所藏“金陵十二钗”均为1988年版,老版的发行时间短,颇有收藏价值。
金陵十二钗烟包赏析《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b72108f0066f5335b81214e.png)
30神州文化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莹莹内蒙古财经大学摘要:新常态的背景下,剪纸文化展现了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会追求与精神追求。
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多样化特征的主要繁荣与源泉。
之所以保护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就是需要确保这一源泉可以不断的流淌并延伸。
另外,还需要展现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融合现代化的文化元素,让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得到有效的“创新”与“传承”。
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更加深刻的剪纸纹样,提高非遗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
关键词:非遗剪纸文化;传承;创新一、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一)中国民间文化剪纸的寓意与象征从传统劳动人民的美好寓意上看,需要在剪纸技术的剪裁加工当中,展现较深的文化底蕴。
不同的事物展现不同的寓意,将物镂刻到剪纸上,赋予最深刻的寓意。
例如:海边上的人们,喜欢把妈祖的镂刻艺术展现到剪纸上,这就代表着人们希望妈祖可以保佑出海捕鱼的人可以安全的回家。
另外,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把佛像和观音制作成为镂空的形式,展现阖家平安的重要作用。
还有一些地区会把鸳鸯、比翼鸟等纹样刻印到剪纸当中,展现夫妻恩爱的文化内涵。
还有的把剪纸做成瓜、枣等纹样,展现早生贵子的文化内涵。
还有把剪纸刻画成为满堂富贵、五福、寿星、桃子等纹样,展现寿比南山、子孙满堂的重要文化内涵[1]。
(二)中国民间文化剪纸的类别与特色从一定程度上看,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的智慧取决于生活,也终止于生活,可以把生活当中的民俗深化,历史人物,节气等有机的融合进来。
第一,主要是使用剪纸的方式,突出喜庆的重要性。
例如:过年时候张贴的窗花展现了戏曲的纹样,如京剧脸谱窗花。
第二,人物剪纸。
展现了美好的传说,展现了地方性特色。
例如:回族当中的《开出一朵牡丹来》作品,就展现了女孩结婚时候的场面。
第三,花鸟动物剪纸的方式,可以展现不同的风俗习惯,例如:“三阳开泰”“吉祥如意”等都属于此种范畴[2]。
剪纸的资料
![剪纸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dae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4.png)
剪纸的资料导言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以手工剪刀在纸上进行雕剪而成,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艺术效果。
自古以来,剪纸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庆礼俗、居室装饰等场合,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剪纸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技术要点和艺术特点,以及现代剪纸的创新与应用等内容。
一、历史背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最早的剪纸只是简单的剪贴,用以祭祀和驱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一门艺术。
在明清时期,剪纸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创作风格和技法,涌现出众多的剪纸艺术家。
二、发展演变1. 地区差异剪纸在中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例如,山东地区的剪纸以飘逸灵动的造型和细腻的线条而著称,而江南地区的剪纸则偏重于繁复的图案和细致的刻画。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剪纸传统和艺术风格,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形态和内涵。
2. 应用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节日庆典和婚庆礼俗,剪纸还被应用于舞台艺术、室内装饰、书法绘画等领域。
例如,剪纸可以与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舞台效果;同时,剪纸也可以与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融合了剪纸元素的艺术作品。
三、技术要点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
首先是选材,剪纸所用的纸张应该具备柔软、薄而坚韧的特点;其次是构思设计,剪纸作品的设计需要注重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最后是剪刀的技法,麻利的手法和准确的切割是制作高质量剪纸作品的重要保证。
四、艺术特点剪纸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其一是线条的简洁和韵律感,剪纸作品常常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形态,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其二是主题的多样和寓意的丰富,剪纸可以表达各种寓意和祝福,如驱邪祈福、喜庆吉祥等;其三是形式的丰富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的形式和题材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五、现代剪纸的创新与应用在现代社会,剪纸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以十二生肖、京剧人物、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以十二生肖、京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09039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6.png)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以十二生肖、京剧人物、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来源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1研究目的 (2)1.2.2研究意义 (2)1.3研究方法 (3)1.3.1文献资料归纳法 (3)1.3.2市场调研法 (3)1.4研究现状 (3)1.4.1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现状 (3)1.4.2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现状 (4)第二章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概述 (5)2.1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 (5)2.1.1剪纸艺术的起源时期 (5)2.1.2商代萌芽时期 (5)2.1.3东汉产生剪纸艺术 (6)2.1.4唐代兴盛时期 (6)2.1.5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艺术 (7)2.2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风格 (7)2.2.1神话传说 (7)2.2.2戏曲类题材 (8)2.2.3风景花卉题材 (8)2.3剪纸的表现手法 (9)第三章书籍装帧设计的概述和研究 (11)V3.1书籍装帧的概念 (11)3.2书籍装帧的目的和功能 (11)3.3书籍装帧的构成要素 (12)3.3.1文字 (12)3.3.2图像 (12)3.3.3色彩 (12)3.3.4材质 (12)3.4书籍装帧形式古今对比 (13)3.4.1传统书籍装帧 (13)3.4.2现代书籍装帧 (13)第四章剪纸艺术书籍装帧构思 (14)4.1前期思路 (14)4.1.1主题的确定 (14)4.1.2风格表现、开本大小 (14)4.1.3书籍装帧形式设计 (16)4.2民间剪纸题材的选取与运用 (16)4.2.1传统生肖题材 (16)4.2.2十二金钗题材 (17)4.2.3京剧人物题材 (17)第五章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书籍装帧设计方案实施 (18) 5.1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书籍装帧设计方案实施 (18) 5.1.1卷轴装帧设计 (19)5.1.2封面及内页设计 (21)5.1.3设计延伸 (22)5.1.4总结和思考 (2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29)6.1结论 (29)6.2展望 (29)VI致谢 (30)参考文献 (31)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4)VII第一章绪纶第一章绪论1.1课题来源剪纸艺术是艺术语言的一种,民间剪纸是独立于西方传统造型观念和中国传统以线造型观念之外的第三种造型艺术体系,是主观意象造型观。
中华传统文化剪纸
![中华传统文化剪纸](https://img.taocdn.com/s3/m/38fadc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3.png)
中华传统文化剪纸简介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剪刀和纸为工具,在纸上进行剪裁和创作,形成各种图案和形态。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表达对生活、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敬意。
剪纸历史与起源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人们用纸来抵御恶灵,以剪纸形式来驱逐邪恶。
这种剪纸形式逐渐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在明清时期,剪纸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时期的剪纸注重线条的纯粹性和构图的美感,常常用来装饰具有寓意和吉祥象征的物件。
剪纸不仅在家庭中被广泛用于装饰窗户和门窗,还常用于戏曲舞台和庆典活动中。
剪纸的工艺与技巧剪纸的工艺主要包括纸张选择、图案设计和剪裁。
纸张选择剪纸常用的纸质有宣纸、毛巾纸和彩色纸等。
宣纸是最常见的剪纸材料,具有韧性好、质地细腻的特点,非常适合剪纸工艺。
毛巾纸则在剪纸过程中较为方便,尤其适合练习和初学者。
图案设计剪纸的图案设计通常以自然界的动植物、花鸟、人物、字画等为主题。
图案的设计可以从传统的图案中借鉴,也可以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和美感,同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剪裁技巧剪纸的剪裁技巧是关键的一步,决定了最终作品的效果。
在剪裁过程中,需要手握剪刀,准确地按照图案的线条剪裁纸张。
技巧包括剪直线、剪曲线、剪圆角等,需要熟练掌握。
剪纸的意义与价值剪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剪纸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剪纸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剪纸作品常常表达出人们对美、幸福和吉祥的祝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品和礼品。
另外,剪纸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实践。
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艺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f18d3b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a.png)
剪纸艺术介绍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传统民间装饰艺术之一。
它的成本低廉、易得材料、适应面广,使其受到广泛欢迎。
剪纸最适合农村妇女在闲暇时间制作,既可以制作实用物品,又可以美化生活。
在全国各地,剪纸都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和流派。
剪纸不仅展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剪纸的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
学者们认为,剪纸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XXX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俗。
虽然已经找到了东汉纸张实物,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怕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与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
例如,XXX的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
今天,苗族仍然有将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各种形态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燃烧,这一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然可以看到。
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的供品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
剪纸可以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以用作礼品的点缀。
人们以前还常常将剪纸作为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需打草稿就可以直接用剪刀将纸剪成图形。
专业艺人则会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这被称为“刻纸”。
经过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修整,剪纸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从而提高产量。
由于剪纸材料单薄,因此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
剪纸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
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
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而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
大多数剪纸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
例如,陕西剪纸的牛,将牛身上的漩毛做成极度夸张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中国民间民俗艺术——剪纸刻纸(人物篇)
![中国民间民俗艺术——剪纸刻纸(人物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dab3c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0.png)
宋代 吉州窑剪纸贴花方块盏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 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 样”。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 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 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 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 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 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花烛洞房。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 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 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从剪纸的纹样、用料、用色来看,与普通农家 的顶棚花、墙花相比,除了剪纸图案稍大以外,基本没有差别 。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 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 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作品运用了民 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它推动了群众性剪纸的创作和发展,使 传统的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还首次展出了西北地区的民间新 剪纸作品,为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可以说延安的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 新纪元。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b91854d4d8d15abf234e95.png)
8、《老鼠嫁女》, 流行甚广的剪纸纹样, 子孙旺盛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9、《五福捧寿》蝙 蝠飞临则寓意“进 福”,寓意幸福吉 祥。五只蝙蝠围着 一团寿字, 寓意 “五福捧寿”。五福 捧寿的寓意中,所 言的五福分别为: 曰寿、二曰富、三 曰康宁、四曰修好 德、五曰考终命。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采用金银平脱制造的漆背铜镜
•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六朝---五幅团花
• 汉代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简称六朝。 六朝是一个长期混战动荡的时期,许多民 族的人民被迫四处迁徙,增加了相互交融 的机会,促进了剪纸艺术的飞速发展。
• 典型代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的距 今1500年的“团花”剪纸。
中国的剪纸艺术真吸引人啊!我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去了解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术魂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 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 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节或喜事临 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 庆贺。
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 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有福禄长寿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其他剪纸欣赏---荷花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剪纸与十二生肖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剪纸与原始岩画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剪纸与青铜器--四羊方尊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剪纸与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剪纸与篆刻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
4、《鸳鸯戏水》
千百年来,鸳鸯一 直是夫妻和睦相处、 相亲相爱的美好象 征,也是中国文艺 作品中坚贞不移的 纯洁爱情的化身, 备受赞颂。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作品赏析:名家之作,精美绝伦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作品赏析:名家之作,精美绝伦](https://img.taocdn.com/s3/m/5c538bb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8.pn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作品赏析:名家之作,精美绝伦
《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伟大著作,里面以宝黛爱情为线索,描述了贾府的兴衰沉浮。
金陵十二钗是指贾府里面出众的十二名女子,有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温柔秀美的薛宝钗,荣宠无极的元春,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娇憨可人的史湘云,以及丹青妙手惜春,机敏多才的探春等等,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曹雪芹塑造的丰满圆润。
在这十二钗里面,我最为喜欢的就是史湘云,出身侯府大家的史家大小姐,虽然家道中落,有时需要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但是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性格开朗活泼,处事不拘小节而又文采斐然,虽然湘云的结局也不好,但这是十二钗的命运使然。
《红楼梦》这部巨著,每个人读了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以十二钗为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也层出不穷。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著名剪纸艺术家沈亚丁先生的剪纸作品,他以十二钗为人物,以著名场景为背景,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杰出作品,分享给各位小伙伴共赏。
注:以上剪纸作品,均为沈亚丁先生的作品。
欢迎喜欢剪纸的小伙伴们点赞+关注,一起做趣手工,传承非遗文化。
中国名著剪纸经典
![中国名著剪纸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20d2d11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a.png)
读书笔记
文字:既粗制滥造又胡说八道。
彩色剪纸那部分很容易联想起桃花坞和杨柳青套色木版年画,另外木刻和老剪纸实在太适合表现戏曲舞台那 套行头下的人物气质了,换成各个时代真实的服饰表现力马上就不行,所以说民间艺术都是成系配套的。
目录分析
第二章 《西游记 剪》纸
第一章名著剪概纸 述
第三章 《红楼梦》 剪纸
中国名著剪纸经典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民间
名著
剪纸
图片
剪纸
剪纸
藏品
经典
红楼梦
名著
西游记
三国演义水浒Fra bibliotek内容摘要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共12本,每本书按照各自的主题收录了经典的剪纸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 本人藏品拍摄】,5万字左右的艺人介绍、剪纸的制作技艺、剪纸背后的文化及相关说明。本丛书的很大亮点和不 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证优势,用实物资料说话,所有图片都是从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真迹中精选。
第四章 《三国 演义》剪纸
第五章 《水浒 剪》纸传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名著剪纸经典》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名著剪纸经典》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金陵神剪张”剪纸艺术的多维探究
![“金陵神剪张”剪纸艺术的多维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0949b14431b90d6c85c7b1.png)
Yi Shu Ping Jian Min Su Min Yi·民俗民艺“金陵神剪张”剪纸艺术的多维探究刘筱湄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摘要:当下,传统民间剪纸受到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已发生显著变化,仅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技法层面上对“金陵神剪张”剪纸艺术进行探讨,远不能体现当前语境下其该有的艺术价值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还需对其文化技艺的流变及当代呈现的成因进行系统融通的多维探究,才能挖掘其本原,知其“所以然”,这对解读其在文化传承乃至创新中的意义,既是迫切的,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金陵神剪张”剪纸艺术多维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23-03作者简介:刘筱湄,女,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金陵神剪张”传承人口述史料采集、整理及分析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SJA1590。
“金陵神剪张”以家族为主要传承方式。
“神剪”张吉根(张方林父亲)是第三代,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剪纸”传承人的张方林为第四代,张钧(张方林儿子)为第五代[1]。
对“金陵神剪张”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南京剪纸的风貌。
一、继往与开来的原生态江南剪纸南京剪纸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最早记载于《白下锁记》,属于江南剪纸流派,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形成自己的特色。
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街头巷尾中的兴盛原有农耕经济的生活模态造就了旧时的南京剪纸艺术。
祈求幸福、避免灾祸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的精神需求,通过某种媒介寄托精神这种情感已深深地渗入南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南京剪纸脱胎于民间的剪鞋样与描肚兜花,最初的经营模式是走街串户。
比如:南京剪纸代表人物———被称为“金陵神剪张”的张吉根老人,年幼10岁时就跟随安徽芜湖的舅舅学习剪纸,后一直挑着货郎根据顾客需要售卖剪纸,或喜花、或鞋样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版)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a9fd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5.png)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剪纸版)剪纸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在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艺术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
《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
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
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出各种人物花鸟,精美无比。
下面来欣赏一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薛宝钗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迎春中山狼,无情兽。
剪纸文化介绍
![剪纸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796a71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7.png)
剪纸⽂化介绍
剪纸⽂化是中国汉族最古⽼的民间艺术之⼀,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剪纸是⼀种⽤剪⼑或刻⼑在纸上剪刻花纹,⽤于装点⽣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剪纸⽂化起源于各族⼈民的社会⽣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历史信息,表达了⼴⼤民众的社会认识,⽣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不仅可以装点⼈们的⽣活,更是⼀种传统⽂化的传承。
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产⽣活的画⾯,常见的有⼤⼤的鱼、⼤⼤的辣椒、⼤⼤的蚕、⼤⼤的⾕粒等,都是将主体进⾏⼀些夸⼤,从中虚构⼈们对于美好⽣活的向往和期待。
剪纸的⽤途也⽐较⼴泛,⼀是⽤来张贴,直接贴在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上⾯作为装饰,常见的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纸扎花、灯笼花、门笺等。
还有就是可以当做摆衬⽤,⽤于点缀礼品嫁妆、供品、祭品。
如喜花、烛台花、供花、⽃⾹花、礼花、重阳旗等,还可以⽤于⾐饰、鞋帽、枕头等作为刺绣底样。
剪纸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剪纸的传统文化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5e9c6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a.png)
剪纸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那么你了解中国的剪纸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剪纸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
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
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
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
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
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
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
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
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