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电子教案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过程控制的要求与任务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等工业部门以连续性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过程控制的任务:
在充分了解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和动静态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以生产过程中物流变化信息量作为被控量,选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装置,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控制目标。
➢过程控制的目标:
安全性越限、事过程控制的目标
故报警;连锁保护;故障预测与诊断;容错
稳定性抑制干扰、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
经济性低成本、高效益、少能耗
1.2.1 系统组成
电加热器加热水产生一定压力的水蒸汽,并通过上部的输汽管供给用户或下一个工序,为了及时补充因蒸发而不断减少的锅炉水量,在锅炉下部用水泵连续地加入冷水。
由电加热炉控制系统可知,过程控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被控过程(或对象);
2.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与变送仪表;
3.控制器;
4.执行机构;
5.报警、保护和连锁等其它部件。
1.2.2 过程控制系统特点
1.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石油化工过程、钢铁生产中的冶炼过程……
被控量的多样性:压力温度流量液位……
不同于运动控制系统。
2.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
系统硬件:调节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调节阀)、检测与变送仪表
控制算法:PID控制、复杂控制、先进控制、智能控制等
控制方案结构: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多
回路控制
3. 被控过程属慢过程、多参数控制
连续工业过程大惯性和大滞后决定了被控过程为慢过程
被控量有压力、流量、液位、温度、成分等多个
4. 定值控制
被控参数的设定值为一个定值,减小或消除外界干扰,使被控量尽量保
持接近或等于设定值。
基本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定值控制系统在于恒定,要求克服干扰,使系统的被控参数能稳、准、快地保持接近或等于设定值。
随动(伺服)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跟踪,即稳、准、快地跟踪设定值。
1.衰减比和衰减率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2.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
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y1)。
最大动态偏差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
超调量为最大动态偏差占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
3.余差
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新的稳态值与设定值的差值。余差是过程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4.调节时间ts 和振荡频率β
调节时间ts 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理论上应该为无限长。一般认为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5%范围内所需时间就是调节时间.
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控制系统的单项品质指标小结
❑ 稳定性 衰减比n = 4:1~10:1最佳
❑ 准确性 余差C 小好
❑ 最大偏差 A 小好
❑ 快速性 过渡时间 Ts 短好
振荡周期 T 短好
31
y y =η)()(∞-=∞y r e
1.4 过程控制的发展与趋势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4.1 过程控制装置的进展
从系统结构来看,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往限于单回路控制。过程控制的目的主要是几种热工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时至今日,这类控制系统仍没有被淘汰,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但所占的比重大为减少。
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统一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 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I系列)。
随着仪表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过程控制对象特性的认识、对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等都有了较快的进展。但从设计构思来看,单元组合仪表过程控制仍处于各控制系统互不关联或关联甚少的定值控制范畴,只是控制的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单元组合仪表已延续50多年,目前国内外还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型号的数显仪表,数显仪表的标准信号既可以为4~20 mA直流电流,也可以为1~5V直流电压。
3.计算机控制的初级阶段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初是采用单台计算机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实现集中控制,代替常规的控制仪表。但由于集中控制的固有
缺陷,未能普及与推广就被集散控制系统(DCS)所替代。DCS在硬件上将控制回路分散化,数据显示、实时监督等功能集中化,有利于安全平稳生产。
4.综合自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二级优化控制,在DCS的基础上实现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在硬件上采用上位机和DCS(或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相结合,构成二级计算机优化控制。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DCS出现了开放式系统,实现多层次计算机网络构成的管控一体化系统(CIPS)。同时,以现场总线为标准,实现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之间进行全数字化、双向和多站通信的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系统(FCS)。FCS将对控制系统结构带来革命性变革,开辟控制系统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