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合集下载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作品大全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作品大全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作品大全拉斐尔·奥(意大利语:Raffello Sanzio),本名拉斐尔·桑蒂(Raffaello Santi),意大利画家、建筑师。

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Deposition),1507年,收藏于意大利罗马柏吉司画廊《美惠三女神》《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1509年,收藏于梵谛冈宫签字大厅拉斐尔的古典西洋绘画对后世画家造成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雅典学院》是装饰在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

而他的建筑风格在《雅典学院》中表现,特别是室内优美装饰,给予后世很大的影响。

《圣体辩论》(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1509年-1510年,收藏于梵谛冈宫签字大厅《帕纳苏斯山》(The Parnassus),1511年,收藏于梵谛冈宫签字大厅《佛利诺的圣母》(The Madonna of Foligno),1511年-1512年,收藏于梵谛冈美术馆《圣乔治大战恶龙》(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1506年,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圣乔治》(St. George),1505年,收藏于卢浮宫《圣米迦勒》(St Michael),1504年-1505年,收藏于卢浮宫《嘉拉提亚的凯旋》(The nymph Galatea),1512年-1514年,收藏于意大利罗马法列及那宫《寓言》(Allegory(Vision of a Knight)),1504年,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圣切奇莉亚》《基督显圣》《被钉在十字架的基督》(The Mond Crucifixion),1503年,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基督祝福》《圣约翰沙漠洗礼》(Saint John the Baptist in the Desert),1518年-1520年,收藏于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拉斐尔正在为怀抱婴儿的妇女作速写《阿尔巴圣母》(The Alba Madonna),1510年,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圣母子》(The small Cowper Madonna),1505年,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圣母与圣子》(Madonna dell Granduca),1505年,收藏于佛罗伦斯比提皇宫《圣母子》《圣母子》《圣母与圣子》(Madonna dell Granduca),1505年,收藏于佛罗伦斯比提皇宫《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1507年-1508年,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椅上圣母子》(Madonna della Seggiola(Sedia)),1514年,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斯宫廷领地画廊《圣玛利亚的婚礼》《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1505年,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金翅雀圣母》《圣母子与圣施洗约翰》《西斯廷圣母》(The Sistine Madonna),1513年-1514年,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卡尼吉安圣母》《卡尼吉安圣母》《安西帝圣母》(The Ansidei Madonna),1505年,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巴格达圣母》《粉红色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Pinks),1507年-1508年,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拉斐尔与玛丽亚订婚《福尔娜尔娜之像》《披纱巾的少女》《巴尔达萨雷伯爵像》(Baltazar Castiglione),1514年-1515年,收藏于卢浮宫《教皇朱利欧二世》(Portrait of Giulio II),1512年,收藏于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抱独角兽的女士》《妇人肖像(孕妇)》《妇人肖像》《拿苹果的年轻男子》。

拉斐尔

拉斐尔

幸福童年造就拉斐尔温和的性格
• 拉斐尔的一生是非常顺利幸福的,充满了温暖、爱护、肯定、自信、 安全感。这些都是达· 芬奇与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所十分欠缺的。 • 拉斐尔一出生以来就备受父母的爱护。父亲是一位画家兼诗人,虽然 生活不很富裕,却家有贤妻,事业有成。在拉斐尔之前,他曾有过两 个儿子,但都夭折了,所以拉斐尔出生后,父母都对他呵护有加,早 晚祈祷他健康成长,并以“天使”来加以命名(拉斐尔在意大利文中 表示天使)。 • 拉斐尔从小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在他还不会说话时,就 喜欢拿着画笔当玩具玩,见着颜料就兴奋,这些都令父母欢欣不已。 拉斐尔的父亲在儿子8岁起教他作画,10岁时就已教会他所有的绘画 技巧。为了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准,父亲还不断带儿子四处拜师,并大 力鼓励他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 拉斐尔11岁父亲过世,他进画家画室当助手,专门学习十五世纪佛罗 伦萨名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22岁到25岁时,拉斐尔创 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在这当中,他从来没有遇到过 达· 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困境,更没有与权威人士发生过直接冲 突。
【 个人简介 】
• 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乌尔比诺镇。他的父亲是宫廷 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拉斐尔之母于 1491年逝世,当时拉斐尔只是八岁,父亲在1494年八月 一日再婚。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 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吸取各 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 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十一岁时成为孤儿, 拉斐尔的正式监护人变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时跟随父亲 学习绘画,后来转为跟随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绘画,在 1500年出师。 •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为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 尊称他为“画圣”。他既没有达· 芬奇那样的丰富博学也 没有米开朗琪罗那样的雄强伟健,虽只活了37岁,却成为 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之一。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

世界油画经典:拉斐尔和他的作品赏析拉斐尔·桑西(1483 —1520),意⼤利著名画家,他的性情平和、⽂雅,创作了⼤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

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法主义的代表⼈物,也代表了当时⼈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抱⼦圣母》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潜⼼研究各画派⼤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开朗基罗的⼈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开朗基罗⿍⾜⽽⽴的⽂艺复兴三杰。

《雅典学院》壁画纵279.4×横617.2厘⽶梵蒂冈塞纳图拉⼤厅《西斯廷圣母》布上油彩纵265×横196厘⽶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

1513年-1514年绘画的⼤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

另外,《椅上圣母⼦》、《阿尔巴圣母》都是拉斐尔完美⽆瑕的作品。

《椅上的圣母》板上油画直径71厘⽶佛罗伦萨彼蒂宫藏1483年耶稣受难⽇(复活节的前⼀个星期五,基督教节⽇。

)凌晨三时,拉斐尔诞⽣于意⼤利的乌尔⽐诺。

其⽗乔万尼·桑西(另译:乔凡尼·桑提·迪·彼得洛)是位默默⽆闻的画家,在其唯⼀的⼉⼦诞⽣后,给他起名拉斐尔,并坚持由孩⼦的母亲(玛吉亚·迪·巴蒂斯塔·迪·尼吉拉·席亚拉)亲⾃抚养。

所以,童年时代的拉斐尔受⽗母家庭环境熏陶,养成了良好的⾏为习惯,⽽没受到贫民家庭那种相俗、野蛮⽅式的影响。

《椅中圣母》研究赏析

《椅中圣母》研究赏析

《椅中圣母》研究赏析张莉(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12文秘1班)《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的作品。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的艺术生涯丰碑。

他那些圣母所具有的完美品质,乃得益于他对人间女性的敏锐洞察力。

这幅画上的圣母、圣婴与约翰三个形象,比他以往任何圣母子画像更富有生活气息。

在这幅画面中,圣母的那双看着我们的眼睛一定会吸引我们每一位观者。

她目光亲切,似乎和要和我们每一位观者作一次亲切的交谈。

一位善良、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

她象普通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

与其要我们上前跪拜,我们却更想和她作一次亲切的交谈。

确实,这幅圣母子像不是哥特式的严肃的祭坛圣像。

圣母身披华丽的绿色披肩,摘静而舒坦地坐在椅子中,满怀着母爱把孩子抱在膝上。

孩子呢,一边睁着圆圆的双眼,似乎在眺望着遥远的天界,一边又甜甜地依偎在母亲的怀中。

他们旁边,小耶稣的小朋友圣约翰合着双手,作着朝拜的动作看着美丽的圣母。

也许他也正怀着和我们观者同样的心情吧。

这幅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无论如何不是宗教性的,相反,它充满了人情味。

假如一位没听说过拉斐尔的名字,也不知道圣母是怎么回事儿的人看到了这幅作品,他(她)一定会认为这幅画是在描绘一位年轻、美丽的母亲和两个可爱孩子的和谐的家庭情景吧。

这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的感受,在过去也曾有许多人谈到过同样的印象。

它是拉斐尔深思熟虑后才动笔画成的,而且,这幅画可以说是拉斐尔作品中最精致的一幅。

首先,在表现主题方面,拉斐尔严格地遵循了中世纪以来绘画上的许多传统规则。

例如,在裹着头巾的圣母头上,画着一个细细的光环。

这显然是要表示她并非是一般人间的女性,她是象征“神的存在”的圣母。

在宗教美术中,由于通常要表现超越日常生活之上的超自然的存在,所以有着许多规定。

拉斐尔一面恪守着基督教的种种规定,在圣母头上画上画上光环,一面又尽可能地不让它突出明显。

【名人故事】让生命去燃烧的“画圣”――拉斐尔

【名人故事】让生命去燃烧的“画圣”――拉斐尔

【名人故事】让生命去燃烧的“画圣”――拉斐尔拉斐尔·桑兹(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152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伟大画家,被誉为“画圣”。

他以其美丽和完美的画作闻名于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乌尔比诺的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名知名画家。

拉斐尔从小就展示出了绘画的天赋,他的父亲也是他的第一个艺术导师,他们常常一起在画室里创作。

尽管拉斐尔早年失去了父亲,但他依然坚持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

在少年时期,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学习艺术,并深受当地文艺复兴艺术家们的影响,特别是梅罗金和达·勃鲁吉纳。

他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磨炼他的绘画技巧,并且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拉斐尔在二十岁时已经是一位让人瞩目的画家,他被誉为“完美之手”。

他的画作充满了优雅和和谐的感觉,充分展现了他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吸引着许多贵族和教皇,他们都纷纷委托拉斐尔为他们创作。

在拉斐尔的生命中,他与许多伟大人物有过接触。

他成为了梵蒂冈宫廷画家,受雇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和教皇利奥十世。

他还在罗马的宫殿和教堂里绘制了许多壁画和雕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梵蒂冈的斯坦萨罗尼教堂的壁画《雅典学派》。

拉斐尔以他的天赋和工作态度而闻名,他坚持创作并追寻绘画的完美。

他非常注重细节和对比,并不断尝试新技术和构图。

尽管拉斐尔的职业生涯非常成功,但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

在他三十七岁时,他因病去世,留下了众多未完成的作品。

他的离世使整个艺术界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失落之中。

拉斐尔的艺术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研究,许多艺术家们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他的绘画理念和技巧在后来的文艺复兴和现代艺术中得到了发展和延续。

拉斐尔有一个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他的艺术成就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和创新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画作让自己的生命去燃烧,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画圣”。

拉斐尔·桑西高中美术课件

拉斐尔·桑西高中美术课件

艺术风格
•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为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 “画圣”。 • 在文艺复兴艺坛之三杰当中,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可谓精巧含蓄、恬静 和谐,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作品是雄伟壮丽、充满动感,而拉斐尔的艺 术作品则是典雅和谐、秀美诱人。由此,后人评论说,拉斐尔的绘画 则象征着理想,而拉斐尔是美的化身。 • 拉斐尔一生绝少塑造强悍有力的英雄人物。就是塑造英雄人物,他也 把残酷的场面画的十分和谐。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 象,他笔下的女性,都非常人性化,而且每一幅都不同。在这里,拉 斐尔所追求的境界,既不是达· 芬奇似的母子精神团聚的投射,也不 是米开朗琪罗似的自我分裂状态的完形,而是在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 的心理整合。这里的心理整合,就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 状态的高度完善———一种天堂的体验。 • 拉斐尔作画,既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也能讨教皇百姓欢欣,可谓面 面俱到。他的画作可以摆动在圣母与情人玛格丽特之间,也可以调和 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令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拉斐尔的画,也绝少探究 人生的苦痛与信念,而是竭力塑造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 有。
《巴尔达萨雷伯爵》
《披纱巾的少女》
谢谢大家
拉斐尔· 桑西
——文艺复兴三大巨匠之一
作者:张婕
拉斐尔· 桑西
• 拉斐尔(1483 ——1520), • 原名拉法埃洛· 圣乔奥,意大 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 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 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 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 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 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 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草地上的圣母
这幅圣母像上一共画了三个人物, 圣母、耶稣与约翰。但人物没有一 点宗教标签。 圣婴与约翰都画成幼 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两 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 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达· 芬奇的结果, 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 芬奇的 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 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 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 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 这幅画上的色彩,选择得比较严 格,圣母的红色上衣与蓝紫色披风, 两个婴孩的皮肤暖色,构成稳定的 画面。幼婴的天真烂漫与圣母脸上 的爱抚,组成形象的基本内容—— 吟诵天伦的心曲。

草地上的圣母赏析

草地上的圣母赏析

草地上的圣母赏析
草地上的圣母,是拉斐尔·桑西在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

这幅作品展现了圣母玛利亚与两个孩子的和谐景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宁静的氛围。

画面中,圣母呈三角形构图,坐落在绿色的草原上,与远处的山丘和教堂形成呼应,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她的姿势和表情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舒适,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她的眼神温柔而慈祥,仿佛在关注着每一个观众。

在圣母的膝盖上,两个孩子呈三角形构图,他们的明亮的肤色在圣母深蓝的外衣和绿色的草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他们相互嬉戏,欢快活泼,充满了童真和生命力。

他们的眼神和动作也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舒适。

画面中的线条柔和而流畅,远景的云彩和山丘都显得非常自然和真实。

近景的花朵和草叶也描绘得非常细腻和生动,仿佛可以闻到它们的气息。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自然的感觉,让人感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拉斐尔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借助宗教主题来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他通过圣母的形象来展现女性的美丽、温柔和母性之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总之,草地上的圣母是一幅非常美丽和动人的画作,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世界名画之拉斐尔与《雅典学院》

世界名画之拉斐尔与《雅典学院》

世界名画之拉斐尔与《雅典学院》⼗五世纪的意⼤利⼈拉斐尔.桑西,是欧洲⽂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中最年轻和早逝的画家。

他出⽣于1483年,卒于1520年,享年只有短短的37岁。

英年早逝的拉斐尔,曾经创作过⼤量的宗教作品传世,其中以圣母像和耶稣像居多。

据说,拉斐尔本⼈很有绅⼠风度和⾼贵⽂雅的⽓质以及谦逊、⼼平⽓和的脾⽓秉性,并没有那些个性化的艺术家们张扬和⽬中⽆⼈的坏⽑病。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和谐、恬静与完美之感。

从这⼀点上来讲,拉斐尔的做⼈和作画的风格是有别于达芬奇和⽶开朗琪罗的,他是⼀位特别难得的画家、艺术⼤师。

今天博客所介绍的这⼀幅油画《雅典学院》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

除此外,他的另⼀幅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像》(我会在今后的博⽂中再与朋友们分享)也让他的名⽓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巅峰。

拉斐尔这样的成就以及作品,使之成为了欧洲⽂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还使其与达芬奇和⽶开朗琪罗⽐肩⽽成为了欧洲⽂艺复兴时期的画坛三杰之⼀。

这幅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也被称为《雅典学派》,这两个不同的名字都是指这同⼀幅作品的。

拉斐尔在这幅作品中,把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利各个时期的名流名家们都融汇于⼀堂,他们在同⼀穹顶之下穿越时空来到了⼀起。

在整个“雅典学院”中的⼤厅⾥,辉显得富丽堂皇和⼈才济济。

拉斐尔着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其乐融融、各抒⼰见和争论不休,好像都是在为学术问题进⾏探讨,这是学者间的交流。

拉斐尔把这个过程装⼊他的画框之中,的确像是“雅典学院”中的“雅典学派”,名副其实。

画中甚⾄还有的⼈显得曲⾼和寡⽽郁闷⽆聊,甚⾄是因⽆⼈可以交流⽽孤独求败。

这样的表现,与学术领域中的常态⼀致,是“⽂化⼈”的通病。

这⾥的每个学者都是个性张扬的,其姿态、表情还有活动⽅式以及活动内容都各不相同,是拉斐尔理想化的⼀次⾼端名⼠的⼤聚会,也是他借以“展现”欧洲古今名⼠⼤儒们的⾼层峰会……此画的精妙之处在于拉斐尔将这么多的古今⼈物和活动都融汇⼀堂,在⼈物与⼤厅的窄幅空间中设置得天⾐⽆缝,透视⾓度相当精准,构图独具匠⼼。

文艺复兴三杰之拉斐尔的简介

文艺复兴三杰之拉斐尔的简介

文艺复兴三杰之拉斐尔的简介拉斐尔·桑西,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复兴三杰之拉斐尔的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拉斐尔的简介拉斐尔·桑西,常常被称为拉斐尔,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所从事的艺术事业达到了巅峰的状态。

拉斐尔性情十分温和、温文儒雅,创作了大量珍贵的作品,他的作品主要特点表现为协调、安宁、和谐以及恬静。

拉斐尔的绘画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而且他非常擅长汲取别人的长处,并且加以综合来进行创作。

拉斐尔一生创造过大量作品,并且还为小教堂进行设计创作。

他非常擅长画圣母像,他所创作的圣母像表现出来的母性的温柔,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趋向于和谐、秀美、明朗,在美术史上他被称为是“画圣”。

虽然拉斐尔没有达芬奇博学多识,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他仅仅只活到37岁,但是他却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红的画家之一。

后人对于拉斐尔评价说,拉斐尔的作品象征着理想主义,是美的化身。

拉斐尔一生很少塑造伟大强悍的英雄人物,即使他要塑造英雄人物,他也会将残酷的画面描绘的十分和谐。

拉斐尔非常热衷于塑造温柔的圣母形象,在他笔下的女性,都充满着人性化,而且每一幅作品都是不一样的。

人们都认为他所画的圣母聚集了意大利女性独有的魅力,有着最平凡的母爱情调。

拉斐尔作品有哪些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圣母为主体,到后期才出现了一些人物的肖像画。

拉斐尔的成名作是《圣母的婚礼》,这是一幅大型的祭坛画,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拉斐尔只有二十一岁。

在之后的时间里,拉斐尔的代表作多为一些圣母为主体的画作如《大公爵圣母》、《草地山的圣母》和同时期最杰出的作品《花园中的圣母》。

1508年到1520年间是拉斐尔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堪称登峰造极。

拉菲尔作品赏析

拉菲尔作品赏析

文艺复兴——拉斐尔作品欣赏(上)(转载)关键词:伟大的画家创造伟大的作品┊图画┊推荐:┊来源:有意思吧┊收藏他怀抱着新柏拉图主义,以洗练的画技,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

他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是在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心理整合。

这种心理整合,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状态的高度完善,是一种天堂的体验。

虽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所展现的光华影响后世甚远。

《自画像》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出生于意大利乌尔宾诺城的一个艺术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兼诗人,虽然生活不很富裕,却家有贤妻,事业有成。

在拉斐尔之前,他曾有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所以拉斐尔出生后,父母都对他呵护有加,早晚祈祷他健康成长,并以“天使”来加以命名(拉斐尔在意大利文中表示天使)。

拉斐尔从小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在他还不会说话时,就喜欢拿着画笔当玩具玩,见着颜料就兴奋,这些都令父母欢欣不已。

拉斐尔的父亲在儿子8岁起教他作画,10岁时就已教会他所有的绘画技巧。

为了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准,父亲还不断带儿子四处拜师,并大力鼓励他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11岁时,拉斐尔的父亲去世,他到了一个画家的画室里学习。

他勤奋地探索绘画的奥秘,能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艺术的真谛。

16岁时,拉斐尔离开家乡乌尔宾诺,来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

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

”这时拉斐尔才19岁。

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色彩感觉与透视原理,绘画技巧相当成熟,才能已经超过老师。

在佩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跨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画家群里,急切地吸取着大师们作品中的成就,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向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请教。

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大全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大全

意⼤利拉斐尔圣母像⼤全意⼤利⽂艺复兴绘画⼤师拉斐尔·桑西只活了37年,他短短的⼀⽣创作了近300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幅占绝对优势,所以⼈们习惯上把拉斐尔与娇美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起。

拉斐尔的绘画代表着意⼤利⽂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平,他在短暂的⼀⽣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它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圣母画像”和“圣家族”则更是世⼈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画坛绝笔。

拉斐尔的“圣母”被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真正是不朽的作品”、“是对⼈类的想象⼒的创造”,在世界绘画史上享有盛名。

这些“圣母像”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消瘦、痛苦、呆板之模样,也不象威尼斯画派笔下那种放荡、轻浮、随便之极端,⽽是显出恬静,安宁,慈祥、娴淑、秀美的神态,既能给⼈以美的感受和遐想,⼜能使⼈油然⽽⽣崇敬之情。

《索利的圣母》(Madonna Solly),1500-1504年,布⾯油画,52x38cm,柏林国家博物馆藏《读书的圣母⼦》(Madonna col Bambino with a book),1503年,布⾯油画,55x40cm,洛杉矶诺顿西蒙博物馆藏《⼤公爵的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1504年,布⾯油画,84x55cm,佛罗伦萨碧提宫藏《迪奥塔莱维圣母》(Madonna Diotallevi),1504年,布⾯油画,69x50cm,柏林国家博物馆藏《特拉诺⽡圣母》(Terranuova Madonna),1504-1505年,⽊板油画,直径88.5cm,柏林国家博物馆藏《科涅斯塔⽐勒圣母》(The Madonna Conestabile),1504年,⽊板油画,直径17.9cm,圣彼得堡埃尔⽶塔⽇博物馆藏《⼩考佩尔圣母》(Small Cowper Madonna),1504-1505年,布⾯油画,58x43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丝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1505-1506年,⽊板油画,107x77cm,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藏《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1506年,⽊板油画,113x88cm,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藏《奥尔良圣母》(Madonna d'Orleans),1506年,⽊板油画,32x22cm,巴黎尚蒂伊城堡藏《粉红⾊的圣母》(Madonna of the Pinks),1506-1507年,⽊板油画,27.9x22.4cm,伦敦国⽴美术馆藏《科隆纳圣母》(Colonna Madonna),1507年,⽊板油画,77x56cm,柏林国家博物馆藏《布⾥奇沃特圣母》(Bridgewater Madonna),1507年,布⾯油画,81x56cm,苏格兰国⽴美术馆藏《花园中的圣母》(La belle jardinière),1507年,⽊板油画,122x80cm,巴黎卢浮宫藏《⼤考佩尔圣母》(Large Cowper Madonna),1508年,⽊板油画,81x57cm,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藏《坦⽐圣母》(Tempi Madonna),1508年,⽊板油画,75x51cm,慕尼⿊⽼绘画陈列馆藏《艾斯特赫基圣母》(Madonna Esterházy),1508年,⽊板油画,29x22cm,匈⽛利国家美术馆藏《麦⾦托什圣母》(Mackintosh Madonna),1509-1511年,⽊板转移⾄画布油画,78.8x64.2cm,英国国家美术馆藏《阿尔多布兰迪尼圣母》(Aldobrandini Madonna),1509-1510年,⽊板油画,38.9x32.9cm,英国国家美术馆藏《蓝⾊王冠圣母》(Madonna with the Blue Diadem),1510-1512年,意⼤利,拉斐尔/彭尼,⽊板油画,68x48.7cm,巴黎卢浮宫藏《阿尔巴圣母》(The Alba Madonna),1511年,布⾯油画,直径94.5cm,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藏《椅中圣母》(Madonna della sedia),1513-1514年,⽊板油画,直径71cm,佛罗伦萨碧提宫藏《幕布圣母》(Madonna della tenda),1514年,⽊板油画,65.8x51.2cm,慕尼⿊⽼绘画陈列馆藏《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1513-1514年,布⾯油画,265x196cm,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藏《圣母加冕》(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1502-1503,⽊板油画,163x267cm,梵蒂冈美术馆藏《洛雷托圣母》(Madonna of Loreto),1508-1509年,⽊板油画,120x90cm,法国尚蒂依孔代美术博物馆藏《棕榈树下的圣家族》(The Holy Family with a Palm Tree),1506年,布⾯油画,直径101.5cm,苏格兰国家画廊藏《没有胡须的圣约瑟夫圣家族》(Madonna with Beardless St Joseph),1506年,布⾯油画,74x57cm,圣彼得堡埃尔⽶塔⽇博物馆藏《有⽺羔的圣家族》(Holy Family with a Lamb),1507年,⽊板油画,29x21cm,马德⾥普拉多博物馆藏《卡尼吉亚尼的圣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1507年,⽊板油画,131x107cm,慕尼⿊⽼绘画陈列馆藏《爱慕潘娜塔圣家族》(Madonna dell'Impannata),1513-1514年,⽊板油画,158x125cm,佛罗伦萨碧提宫藏《福利尼奥的圣母》(The Madonna of Foligno),1511-1512年,画布油画,330x194cm,梵蒂冈博物馆布雷拉画廊藏《圣家族与年轻的施洗者约翰》(Holy Family and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1513-1514年,⽊板油画,154.5x114cm,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圣家族和施洗者约翰/散步的圣母》(Madonna del Passeggio),1516年,⽊板油画,90x63.3cm,苏格兰国家画廊藏《弗朗西斯圣家族》(Holy Family of Francis I),1517-1518年,帆布油画,207x140cm,巴黎卢浮宫藏《橡树下的圣家族》(Holy Family below the oak),1518年,⽊板油画,144x110cm,马德⾥普拉多博物馆藏《圣母⼦与圣哲罗姆、圣弗兰西斯》(Madonna and Child and with Saints Jerome and Francis),1501-1502年,⽊板油画,34x29cm,柏林国家博物馆藏《圣母⼦与圣徒》(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Saints),1504年,⽊板油画,172.4x172.4cm,纽约⼤都会艺术馆藏《安西帝圣母》(Ansidei Madonna),1505-1507年,⽊板祭坛油画,216.8x147.6cm,英国国家美术馆藏《佛利诺的圣母》(Madonna of Foligno),1511-1512年,⽊板油画,320x194cm,梵蒂冈收藏《华盖圣母》(Madonna del Baldacchino),1507-1508年,帆布油画,276x224cm,佛罗伦萨碧提宫藏《圣母与鱼》(Virgin with a Fish),1513-1514年,⽊板油画,215x1584cm,马德⾥普拉多博物馆。

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

【名称】《西斯廷圣母》【作者】拉斐尔•桑西(意大利)【时间】1512~1513 年【尺寸】265 × 196cm【类别】布面油画【收藏】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也是他的“圣母像”中的代表作。

它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

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

它是一幅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类似祭坛画的圣母像。

画中洋溢着一种祥和、纯洁、典雅、明朗的氛围,让人不自觉地就沉醉其中,迷失自我。

画面仿佛是一处舞台,以帷幕初揭形式展开,圣母怀抱婴孩耶稣,脚踩祥云,从天而降。

她的步子轻盈、优雅,镇定自若。

衣服虽然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但醒目而不张扬,妩媚而不轻浮。

她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哀伤和无奈,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怀抱中的圣婴伟大的使命和悲惨的结局。

但这并不影响她坚定的步伐。

依偎在圣母怀中的圣婴,睁大了眼睛看着人世,稚嫩的脸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凝重与庄严。

画面的左下方,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摘下的宝冠放在右下边,谦恭地仰视着圣母子,满脸虔诚。

他左手抚胸,右手为圣母引路,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

画面右下方,妩媚动人的圣徒渥瓦拉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仿佛沉浸在深思之中,好像能够体会圣母的悲痛和无奈,似在为母子俩祈祷,虽然跪迎着圣母,却将脸侧向了一边,不忍正视圣母无奈的眼神。

画面的下端是一对小天使,天真的脸上写满了迷茫和疑惑,抬头看着眼前的一切。

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拉斐尔桑西

拉斐尔桑西

【 个人简介 】
• 拉斐尔的成就不仅局限于绘画方面,他还曾经是圣彼得 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 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 大教堂的主任建筑师,也曾担任过古代遗迹发掘的监督 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 官。不愧为教皇喜爱并赏识的卓越人才。然而,正处功 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 成名就、春风得意之时,年龄比米开朗基罗年轻8岁,寿 “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 限却不及米开朗基罗的一半的拉斐尔,于37岁生日那天 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突然患病辞世。“过于追求完美”,“过度消耗精力体 •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 和恬静的秩序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 力”也是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 • 如果说达· 芬奇的艺术犹如大海,博大精深,米开朗基 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 罗的艺术犹如高山,雄浑壮丽,那么拉斐尔的艺术则犹 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 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 如山间清溪,秀美,宁静,清纯。一位朋友在他的墓志 大的巨匠 ——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 铭中这样写着:“拉斐尔就在此安息,他活着的时候, 前后差不了多少年。 大自然害怕被征服,而他死后,又担心自己也随之枯 亡。” •
【 人文主义的极致 】
• 拉斐尔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不朽的创 作,跨越时间,跨越空间,使他的英年早逝 得以升华。他留给人们更多的,不是遗憾, 而是震撼。他怀抱着新柏拉图主义,以洗练 的画技,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 他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是在追 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心理整合。这种心理整 合,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状态 的高度完善,是一种天堂的体验。虽然他留 下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所展现的光华影响 后世甚远。

22286698_拉斐尔·桑西:绘画艺术史上无可比拟的一颗星

22286698_拉斐尔·桑西:绘画艺术史上无可比拟的一颗星

艺术长廊青春期健康76拉斐尔·桑西绘画艺术史上无可比拟的一颗星画家简介:拉斐尔·桑西(1483年-1520年),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拉斐尔在文艺复兴中创造出了三位一体的新理念,在他的画作当中,他的绘画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发现他的表达非常宏大、美丽和宁静,并且他的能力非常强。

代表作品《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维珍的婚礼》《蒙德·耶稣受难节》等等。

文/曼青拉斐尔的画作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幅占绝对优势,所以人们习惯上把拉斐尔与娇美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

他享有罗马教皇梵蒂冈宫廷画家的最大荣誉,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三杰”,几个世纪以来,被人歌颂为最伟大的天才画家。

就外观来看,拉斐尔是一位无怀疑、无苦涩的畅朗诗人、画家,而且具有极为敏捷的超人才华。

他把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艺术理想,好像轻而易举地就予以形象化。

拉斐尔在美术史上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贡献之大,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史实。

虽然,拉斐尔在艺术成就上论英智与创造,不如达·芬奇;论气魄与造型,不如米开朗基罗;论色彩与官能,也不如威尼斯画派,可是他却能充分发挥他综合性的艺术天才,缔造了文艺复兴时代最辉煌的艺术业绩。

拉斐尔很早就吸收了前代艺术大师画风与技法的精髓,然后再将其统一在自己的实际创造里,并且将重点放在人间理想美的表现上,具体刻画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调和精神,使他成为一位温厚圆熟的人文主义艺术大师。

这种理想化的美之调和,就是拉斐尔艺术的精神所在。

拉斐尔怀抱着新柏拉图主义艺术理想,以其成熟的画技,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虽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所展现的光华,影响后世甚远。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

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

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

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

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

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

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

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

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

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

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

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4、《圣礼之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神学》,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

主要描述教会领袖在举行隆重的教会仪式,也是表现对基督教教义的崇敬和维护。

全画是一个半圆形的庞大构图,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和人间的区别。

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中最年轻的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拉斐尔·桑西

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中最年轻的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拉斐尔·桑西

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中最年轻的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拉斐尔·桑西拉斐尔·桑西简介拉斐尔·桑西(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国籍:意大利公元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出生地:意大利中部的乌尔宾诺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人们之所以总是带着兴奋的感激之情,回顾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业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人变为巨人的开始。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郎几罗被誉为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

他们以自己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艺修养以及今天看来仍使人们激动不已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尊敬。

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

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

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嘉拉提亚的凯旋1511年湿壁画,295 x 225 公分法列及那宫,罗马(Roma),义大利这幅画显示了拉斐尔作品的平衡、和谐与完美均来自科学的几何框架。

这幅壁画表现了在十位天使引导下驾着由海豚牵引的巨大螺壳破浪前进的嘉拉提亚女神,成双成对的人鱼和海中水神在水中簇拥着她,在女神上方的天空中拉满了拉弓的爱神。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1507年油彩.画板,184 x 176 公分波给塞画廊,罗马拉斐尔在这幅祭坛画中,以三角形为基础构图,这种安排不仅成是作品的基础,而且具有特别的意义,突显出基督遗体被抬走的这个主题。

圣礼的辩论1509年湿壁画,底宽 770 公分梵蒂冈宫签字大厅,罗马教皇朱力斯二世之所以委托拉斐尔承担大厅的装饰工作,是因为他确认拉斐尔不但画艺精湛,还具有坚定的文艺复兴新思想,并带有罗马教会所标榜的新世界观念。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谁_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谁_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谁_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有哪些《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也是一幅举世瞩目的名画。

早年资料显示,这幅作品耗费了画家四年的心血,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一:拉斐尔·桑西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师。

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

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大战恶龙》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

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将____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

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

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

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辩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

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浅谈《雅典学院》与拉斐尔背后的故事

浅谈《雅典学院》与拉斐尔背后的故事

浅谈《雅典学院》与拉斐尔背后的故事发布时间:2021-03-24T00:54:29.297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9期作者:杨楠姚引蝶路浩燕[导读] 《雅典学院》是画家拉斐尔.桑西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幅画中展现了西方的古代文明,画面充满着一种宽松的民主气氛,彰显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精神的追求。

临沂大学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大学 276000摘要:《雅典学院》是画家拉斐尔.桑西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幅画中展现了西方的古代文明,画面充满着一种宽松的民主气氛,彰显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精神的追求。

画中人物形象丰富而有个性,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

关键词:拉斐尔;雅典学院一、《雅典学院》的创作背景1509年,拉斐尔被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聘请给梵蒂冈宫作装饰壁画。

按教皇的要求分别绘制了主题为神学、诗学、哲学、法学的四幅大型湿壁画,其中,最杰出的一幅便是 “哲学”主题绘画《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创作于1509到1511年间,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精英阶层对艺术有着巨大的热情,宗教狂热也处于其鼎盛时期。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想要通过新建和翻修梵蒂冈来表现自己与前任们的不同,召集了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位当时顶级的建筑师、雕塑家和画家来到了罗马为他翻新梵蒂冈宫,体现他的艺术品味和昭告政治野心。

这个时期的文艺复兴思想浪潮高涨,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以人文主义精神讴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倡导以古典为师,发现并解放人性,反对教会统治在思想上的压迫。

而教皇聘请拉斐尔绘制壁画的目的除了表现“真”“善”“美”,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倡导“神学”、宣扬宗教。

拉斐尔借助不同的题材情节,绘制出这组壁画,意在不违背教意的前提下,用古希腊的故事来寄托美好的意愿,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歌颂人类文化与智慧。

二、《雅典学院》中的构图《雅典学院》是一幅长达7.7米的巨型湿壁画,画中人物形象众多,工程浩大。

艺术作品赏析:伟大的艺术——《草地上的圣母》

艺术作品赏析:伟大的艺术——《草地上的圣母》

艺术作品赏析:伟大的艺术——《草地上的圣母》(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伟大的艺术——《草地上的圣母》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们正在尝试全新的画法,正如当时的社会一般,历经着全新的变革。

当时的人们为如今的我们,留下了至今仍然令人赞叹的作品。

《草地上的圣母》——来自拉斐尔·桑西(Raphael Cenci),这幅画运用色彩形成光线的效果,仿佛一个精致的发光体,与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将思想拟人化截然不同,它刻画出了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草地上的圣母是拉斐尔在22岁时的作品,年轻的拉斐尔,画风正是15世纪的传统风格,这种风格比他诞生早80年,正是诞生自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文艺复兴正是指的这种画风的回归,其强调的正是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

是以我们可以看到《草地上的圣母》画中的神圣角色熠熠生辉。

我们所感受到的,是那种可以将手穿过画面触摸角色的真实感,似乎可以拥抱小小的圣子,再向圣母表示敬意。

它为我们带来了谜一般的光线感,画中丰富的色彩造成了绚丽的发光效果,这些发光效果又进一步,通过画面中的多出圆形得到强化。

圣母的头发束在头顶,形成圆形,而她领口的金色曲线和袖口的金色绣线也是圆形的,以及孩子们头上的金色光晕……画面中有许多这样的发光细节,包括衣服的边缘,和无处不在的发光效果交相呼应。

这是一副充满光线的作品,将目之所及的颜色变成了光。

拉斐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了“颜色振动”,一种能产生极端和谐感的配色技法,《草地上的圣母》一画中便大量运用了这种技法。

完全的真实感,丰富的情感内涵,还有细节手法,都在拉斐尔的手中由颜色表达。

与其他地方的颜色相比,草地的亮度最低,但饱和程度极高,棕绿的色调给画面上的其他元素带来动感。

圣母裙摆上的蓝色并不是纯蓝,里面包含着不同的蓝色调,有明有暗。

其余红色,草绿色,天空浅蓝,组成头发和皮肤的其他浅色莫不是如此。

椅中圣母

椅中圣母

椅中圣母《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4-1515年间创作的一幅木板油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

此画是拉斐尔众多圣母像中的巅峰之作,为圆形构图,人物安排的十分紧凑。

画中怀抱婴儿的圣母占了大半个画面,右侧是圣约翰双手合十的形象,作者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用人间常见的家庭欢乐来表现圣母子深厚的天伦之乐。

画作内容画面上,圣母坐在椅中,双臂楼着椅上的耶稣,头部温柔地贴着孩子的前额,眼神流露出深沉而欢乐的母爱。

幼年的耶稣胖胖的,有着圆圆的、柔嫩的臂和腿,两只脚淘气地动个不停,像小鸟一样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右侧的孩子是长大后将为耶稣施洗礼的约翰,他双手合掌,双目凝视耶稣,手中拿着芦苇做成的十字架,预示救世主日后的归宿。

三人的头部周围隐约可见金色光圈,这是神圣的象征。

创作背景艺术背景拉斐尔所处的年代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主张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认为绘画应该和谐、理想化、尽善尽美,并兼具完美气质,而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作中,更为重视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描绘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现实美感,拉斐尔的这幅《椅中圣母》就是对这种思潮的很好诠释。

相关传说版本一:据说某天拉斐尔从梵蒂冈宫中走出门口时,看到门口台阶上坐着一位抱着可爱孩子的美丽少妇,拉斐尔就以他为模特,随意找了一块酒桶底部的木板当画布画了下来。

版本二:从前有一德高望重的隐士在森林里遇到狼群,他急中生智爬上橡树才幸免于难。

后被一酒家女儿救下并受到款待,在酒店过了一宿后,翌日离开了林子,走时他预言救他的橡树和女孩会得到永世的善报。

若干年后橡树被砍下做了酒店的树樽,而姑娘也结婚生了两个儿子,一天拉斐尔路过这里,见到这两个天使般的孩子与漂亮的妈妈,绘画的兴致油然而生。

可眼前没有绘画工具,急切的他抓起地上的陶土片在酒店门边一个橡树酒桶底上,画下这母子三人的形象。

当然这也是一个传说,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画中女子其实是拉斐尔的恋人弗纳利娜,所以才能把她画得如此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

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

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

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

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

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

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

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

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

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

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

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4、《圣礼之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神学》,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

主要描述教会领袖在举行隆重的教会仪式,也是表现对基督教教义的崇敬和维护。

全画是一个半圆形的庞大构图,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和人间的区别。

上方表现的是天上的神明,下方表现的是人间对神明的崇敬和对教义的理解和讨论。

天上和人间均排列成弧形,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

5、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哲学》,也称《雅典学院》,是该室的系列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

这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
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6、《帕那苏斯山》是太阳神阿波罗和九位文艺女神缪斯居住之地,画面中间奏琴的是阿波罗,围绕他的是九位缪斯。

拉斐尔创作的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诗学》,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上下,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符合题意。

赞美了人的美德和崇高的感情,歌颂了诗和音乐的结合,画面洋溢着愉快、高雅的气氛。

7、三德像,湿壁画,1511年拉斐尔·桑西作,现珍藏于罗马梵蒂冈签署厅,拉斐尔创作的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之一《法学》。

画面上是以三位女性表达三种德行的壁画,左方女神代表“权力”,她左手捉着被降伏的狮子,右手执象征法律的树枝;中间代表“正义”,右边是“坚毅”的妇女。

作者以妇女善良坚毅的本质,呈现了一个理想而纯净的世界。

8、《阿拉贡的约翰娜》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的作品。

是拉斐尔众多肖像画中的经典之作。

紫红色与褐色融合的深色调突出了人物高贵的身份,面部的神态也描绘得很精彩。

不难看出,拉斐尔对于女性之美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厚的理解。

9、《椅中圣母》作于1514-1515年间。

这幅画的圆框直径为71厘米。

现藏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

一般的宗教画,圣母的穿着必须有红、蓝两色。

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

这里圣母的红色上衣一部分被她的披肩挡住了,只看到上衣的右臂部分。

蓝色的斗篷从腰际开始覆盖下来。

由于抱着幼儿,蓝色斗篷只露在膝头。

于是,圣母那只穿红上衣的右手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位。

而小耶稣身上的黄色与左侧的红色、下部的蓝色,构成对比调和的三原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强化了。

形象也更添华贵和艳丽的气氛。

圣母马利亚胸前的披肩是绣花绿地。

绿色有补色作用。

10、《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

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画中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而稍作跪状的圣女渥瓦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

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著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

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
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3-16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对1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

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