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说鉴赏之线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49452011ca300a7c39024.png)
第一讲:小说的情节一、知识讲解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2.情节结构安排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的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式手法”。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3.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
先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
具体来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a16692dd88d0d233d46a55.png)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
如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他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
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刻画出他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理清结构。
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
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
情节由场面组成。
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第四、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高考小说线索
![高考小说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61a7ba490066f5335a8121e0.png)
【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得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小说结构得重点就是小说得线索与层次、小说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得情节发展得脉络,它可以就是小说中得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就是作者得情感、小说得事件,还可以就是故事中得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就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得关键。
线索有单线与双线两种。
小说层次就就是小说结构,常见小说结构都就是从情节得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把握情节之间得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谋篇布局得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得性格发展过程、把握文章主题不断深化得进程。
所以赏析小说构思技巧需要从小说层次入手。
【分析小说思路得考点】小说在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时,往往会在如下二个方面设置考题: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2、分析小说得线索特点。
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得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5、小说中人物得起名有什么用意?【分析小说思路得主要知识点】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就是小说中得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就是作者得情感、小说得事件,还可以就是故事中得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得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得中心词。
例如《名师大讲堂》P193《密码中得真情》与《中了大奖》,其线索都在题目中出现,前者就是一个事物—-——密码,后者就是事件----中奖。
2、分析小说得线索特点。
【解析】小说线索分为单线与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得“小说线索”,一般都就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得明暗交织得双线必须就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名师大讲堂》P193《中了大奖》,两条线索得连接点就就是“中奖”;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与“夏家故事”得连接点就就是“药"。
小说线索
![小说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e85c56d4ce2f0066f533226f.png)
小说的线索
【考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
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分析小说线索的主要知识点】
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
【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解析】小说线索主要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小说线索、思路的答题指津】 1、熟悉相关知识,牢记答题术语; 2、小说线索特点,明暗双线交织; 3、小说思路问题,注意审清题目; 4、问什么答什么,分清答题角度; 5、内容情感结构,人物环境情节; 6、开头巧设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7、中间一波三折,铺垫伏笔衬托; 8、揭示深化主题,塑造刻画人物; 9、创设故事情境,渲染环境氛围;
10、层层推动情节,暗示故事发展。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27f4a02af90242a895e5b3.png)
【2016年全国卷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小说鉴赏之线索ppt课件
![小说鉴赏之线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93a5505acfa1c7ab00cc08.png)
《幸存者》阅读答案: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 节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 是“尖刀”从磨制到抛弃,再到反射光线 使主人公被救的过程,“尖刀”贯穿了文 章始终;暗线是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磨 制“尖刀”到抛弃“尖刀”的过程就是主 人公人性中善战胜恶的过程。
8
线索的分类
1、单线型结构 也就是一条线索的作品。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一个主要人物; 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 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 也就是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 分别进行。 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 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 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药》)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 交织。
9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 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 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 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12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对 内容有异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 删除! 此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试卷讲评之小说阅读
1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二头。1、 小说的主要笔墨是在写二头,二头的故事 在其中占主体地位。2、小说的标题是“抓 药”,抓药人就是二头,表明二头是写作 的主要对象。3、小说写汝殷主要是为了交 代书的来历,推动二头命运的发展。4、小 说的主旨主要是通过二头表现小人物被时 代和命运捉弄的悲剧。
小说鉴赏方法指导
![小说鉴赏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8ec550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考点之二:人物形象类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常见题型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想象》2009四川)
3、常见考题:
明确:情节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
01
结合情节一般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
02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进行解答。
03
4、解题思路:
01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面包》
放入社会历史背景中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总括人物形象类题答题语言
XXX是一个能概括本人总特征的形容词的人(对人物的身份做一个定位)。 他有什么表现(做了哪些事件),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品质)。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场景的描写。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465d0a83d049649b6658e3.png)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鉴赏角度
![小说鉴赏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5a3459941ea76e59fa0441.png)
小说阅读考察角度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1.分析故事情节2.鉴赏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4.鉴赏写作技巧5.探究题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2.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总结: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6c11eca0116c175e0e4812.png)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反映深层的社会或人生问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注意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场所,而且主要是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
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能够提供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反映社会深层问题,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人物独特审美价值或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思想情感,为后边刻画人物性格作铺垫。
景物组合,营造意境。
③推动情节线索发展;④象征和暗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位于小说开头时,作用一般是暗示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结尾时,作用一般是深化作品主旨;环境描写位于小说中间时,作用一般是推动情节发展;但是无论环境描写位于小说的何种位置,它们共有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2、常见命题方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046f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2.png)
2016年全国2卷小说《锄》阅读分析【2016年全国卷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
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小说鉴赏与答题技巧
![小说鉴赏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0fe730569eae009591bec30.png)
学会这些小说鉴赏与答题技巧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之所以要选择三要素,是因为所有小说鉴赏的考查(一)直接考查这三个要素;(二)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手法5个方面组织答案。
我们将分五个专题,把这五个方面的主要概念和主要考查角度与形式都做一个总结。
一、情节(一)和情节有关的重要概念线索1、就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和事件,通过线索将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串连起来。
2、线索有单线、双线之分。
单线就是一条线索;双线是两条线索,一般是一明一暗,同时进行,不时交叉。
明线就是直接描写的,明显的线索;暗线一般是间接描写的,不明显的线索。
3、概括线索是难点。
把握两点:抓住贯穿始终这一点,一些局部的人和事不能成为整个小说的线索。
从关键词入手。
先找到主要、关键的事件和人,再组合整理。
例1、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小说《马兰花》,主观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里明线的关键词是什么?大家应该不难找出来“马兰花,借钱,吵架”我们做一个合理的替换与整合,那就是“马兰花因为借钱给麻婶,与丈夫发生矛盾的事。
”暗线呢,关键词是“麻婶,麻婶女儿,还钱”,整合就是“麻婶记账,麻婶女儿最终还钱的过程。
”(二)情节是什么?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中,几乎没有出题人会直接在题目中写上情节两个字,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哪些是在考情节方面的内容。
小说就是靠一个又一个情节构建起来的,最吸引我们的也是其中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情节就是一个个的事件,在这一个个事件中,作者描述着故事,描写着环境,塑造着人物,表现着主题。
作为情节的考查,可能——找线索,找原因、结果、过程,找铺垫、伏笔、照应等等,这些都是情节。
要紧紧扣住小说本身,真正去读小说,想小说,不要文字还没有读完,就想着找模板,拼答案。
答题模板、格式、技巧这是答题的最后一步,而不是第一步,不是不重要,而是不要让这些东西干扰甚至替代你的阅读。
答题时要在两种状态中切换,阅读时,要有一份纯粹,就是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读一篇小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高效率的读,读得快,读得全,与下文题目有关的,看似无关的你都能看到;感情才能投入,你才能读出感受来,否则就是一篇千把字的阅读材料,脑子里除了一些答题模板,鉴赏术语,具体的东西啥也没有。
小说鉴赏题技巧套路与阅读理解题答题方法
![小说鉴赏题技巧套路与阅读理解题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cdcb5d84868762cbaed58f.png)
小说鉴赏题技巧套路与阅读理解题答题方法1小说鉴赏题万变3宗以课本为宗面对小说鉴赏题,我们作答的依据在哪里呢?还是在课本。
比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第(2)小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关于“线索”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课堂上就已经掌握了。
回想我们的课本,《药》中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小栓在茶馆吃“药”——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蘸在馒头上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由此可知,高中阶段我们通过对鲁迅的经典小说的学习对明、暗双线的小说结构已有所了解。
故高考试卷出现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第(2)小题那样的题,同学们就不陌生了。
运用学过的知识,此题便可迎刃而解。
所以扎实的课本学习,以课本为宗,以课堂为宗是我们备考的宗旨。
再比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第(4)小题:“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这道题不是无所傍依的,它有根,它的根就在课本。
《孔乙己》是鲁迅的经典短篇小说,阿Q是现代文学殿堂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浅尝辄止,恐怕就很难准确、完满地答出这道以课本为基础的延展题了。
以重要考点为宗小说鉴赏,主要是品一品小说的好处。
一篇小说好不好,怎么评判呢? 那就是看它有没有做到“五好”,即人物形象好、情节好、环境好、主旨好、结构好。
高考命题有两个标准:一是考查重要知识点;二是问法不重复。
小说鉴赏题问题一般会从小处入手或拐着弯儿问。
比如,要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会说“小说中某某人物有一句口头禅‘我真傻,真的’,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这样就间接考查了人物形象。
近几年,小说题经常拿“小道具”出题,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第(3)小题“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再如2014年新课标卷全国卷Ⅱ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8e1cb579563c1ec5da71f0.png)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 ,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小说的情节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2e9ea6f1aff00bed51e54.png)
第一讲:小说的情节一、知识讲解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2.情节结构安排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的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式手法”。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3.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
先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
具体来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2016小说鉴赏之线索
![2016小说鉴赏之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7c3e0d56e518964bcf847cf2.png)
线索的形式
(1)以人物为线索。 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 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4)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分类
1、单线型结构 也就是一条线索的作品。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一个主要人物; 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 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 也就是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 分别进行。 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 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 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但要注意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药》)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 交织。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 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 更鲜明。 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 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 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线索》读后感
![《线索》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f29f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0.png)
《线索》读后感《线索》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困惑,引发了我对人性、命运和道德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晨的年轻警察,他在一次调查中意外发现了一条看似普通的线索,却引发了一系列离奇事件的连锁反应。
在追寻线索的过程中,李晨不断遭遇各种阻碍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直到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通过李晨的经历,作者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样性。
在面对困境和矛盾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妥协,但只有坚持追求真相和正义,才能真正洞察人性的深层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超越自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李晨这个勇敢正直的警察外,还有一些其他角色,他们或让我感到同情,或让我感到愤怒,或让我感到震惊。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在读完《线索》之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处事态度。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在追求真相和正义时,我们又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总的来说,读完《线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启示意义的作品。
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多样性,作者引发了我对生活、人性和命运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和珍视自己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读者分享这部优秀作品带给我的感悟和启示。
高考小说线索
![高考小说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6049ad5db7360b4c2e3f64fb.png)
【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
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小说层次就是小说结构,常见小说结构都是从情节的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过程、把握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进程。
所以赏析小说构思技巧需要从小说层次入手。
【分析小说思路的考点】小说在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时,往往会在如下二个方面设置考题: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5、小说中人物的起名有什么用意?【分析小说思路的主要知识点】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例如《名师大讲堂》P193《密码中的真情》和《中了大奖》,其线索都在题目中出现,前者是一个事物----密码,后者是事件----中奖。
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解析】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名师大讲堂》P193《中了大奖》,两条线索的连接点就是“中奖”;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be6ef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d.png)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2010高考: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
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小说层次就是小说结构,常见小说结构都是从情节的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过程、把握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进程。
所以赏析小说构思技巧需要从小说层次入手。
【分析小说思路的考点】小说在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时,往往会在如下二个方面设置考题: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5、小说中人物的起名有什么用意?【分析小说思路的主要知识点】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例如《名师大讲堂》P193《密码中的真情》和《中了大奖》,其线索都在题目中出现,前者是一个事物----密码,后者是事件----中奖。
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解析】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名师大讲堂》P193《中了大奖》,两条线索的连接点就是“中奖”;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兰花》阅读答案:
▪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①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 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②设置麻婶 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 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 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点3分)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
▪ 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 结构”。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 层次。
线索
▪ 设题方式: ▪ 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 ▪ 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 3、分析小说的线索作用。 ▪ 4、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 ▪ 5、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 ▪ 6、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事物有什么作用?
▪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 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 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 (4)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情感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分类
▪ 1、单线型结构 也就是一条线索的作品。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 ▪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一个主要人物;
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 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 2、双线型结构 也就是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 分别进行。
▪ 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 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 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汝殷。 1、汝殷是写作的主要对象。小说的主要笔 墨虽然是在写二头,但汝殷的故事才是小 说的内核。2、小说的标题是“抓药”,表 层含义是二头为父亲抓药,实质是汝殷为 发表他的作品而“抓药”。在言论不自由 的时期,汝殷作品因有“红黄蓝白黑”的 字而屡被拒绝,于是他自费出版作品。3、 二头在小说中主要起烘托作用,以突出汝 殷的人物形象。4、小说的主旨主要是表现 汝殷的悲剧,二头仅是被牵连的受害者。
▪ 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答案】两条线索一条是二头进城被捕后又 被释放的过程,另一条是汝殷写书被捕的过 程。(2分)
▪ 作用:①两条线索以“书”为交织点,把两 个本不相关的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使小 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②两条线索并行,便 于拓展小说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表现小说 的主题。(2分)
▪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药》) ▪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
交织。
▪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
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线索
▪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 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 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 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线索的形式
▪ (1)以人物为线索。 ▪ 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 (2)以事物为线索。
试卷讲评之小说阅读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二头。1、 小说的主要笔墨是在写二头,二头的故事 在其中占主体地位。2、小说的标题是“抓 药”,抓药人就是二头,表明二头是写作 的主要对象。3、小说写汝殷主要是为了交 代书的来历,推动二头命运的发展。4、小 说的主旨主要是通过二头表现小人物被时 代和命运捉弄的悲剧。
▪ 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 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 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幸存者》阅读答案:
▪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 节作简要分析。
▪ 答案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 是“尖刀”从磨制到抛弃,再到反射光线 使主人公被救的过程,“尖刀”贯穿了文 章始终;暗线是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磨 制“尖刀”到抛弃“尖刀”的过程就是主 人公人性中善战胜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