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10274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人卫版)(仅供参考,切勿迷信)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人卫版)(仅供参考,切勿迷信)

红色字体是重点掌握,蓝色字体是熟悉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P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定性分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的量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使用较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中试样的用量,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物理分析法:根据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如相对密度、相变温度、折射率、旋光度、及光谱特征等,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二、简答1、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分析任务(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对象(有机和无机);测定原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试样用量(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被测组分含量(常量、微量和痕量)2、分析过程和步骤:分析任务和计划;取样;试样的制备;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表达三、真题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名解)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名词解释: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相对误差(P7):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偏差(P8):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重复性:指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实验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等,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重现性(P9):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有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方便了对元素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2.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其中,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计量比等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比例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气体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形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对于气体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4. 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溶液是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一种体系。

制备溶液需要掌握溶解度、稀释等技术,而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则需要了解重力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则碱性越强。

6. 电化学法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分析或制备的方法,应用广泛。

电解质溶液是可以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解了电离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强度差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8. 质谱和色谱分析质谱和色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质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来确定物质的组成,而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9. 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分析化学知识点

分析化学知识点

1.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配制标准溶液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解后。

在容量瓶内稀释到一定体积,然后算出该溶液的浓度。

必须具备一下三个条件:第一物质必须足够的纯度,含量大于等于99.9%。

一般可用基准物质或优级纯试剂;第二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第三稳定。

(2)间接法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配制成所需浓度,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测定。

第四具备较大的摩尔质量。

4.样品采样(1)固体采样土壤样品: 采集深度0-15cm的表地为试样,按3点式(水田出口,入口和中心点)或5点式(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和对角线的其它4个等分点)取样。

每点采1-2kg,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粒径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沉积物: 用采泥器从表面往下每隔1米取一个试样,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取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金属试样: 经高温熔炼,比较均匀,钢片可任取。

对钢锭和铸铁,钻取几个不同点和深度取样,将钻屑置于冲击钵中捣碎混匀作分析试样。

(2)液体试样液体试样一般比较均匀,取样单元可以较少当物料的量较大时,应从不同的位置和深度分别采样,混合均匀后作为分析试样,以保证它的代表性液体试样采样器多为塑料或玻璃瓶,一般情况下两者均可使用。

但当要检测试样中的有机物时,宜选用玻璃器皿;而要测定试样中微量的金属元素时,则宜选用塑料取样器,以减少容器吸附和产生微量待测组分的影响(3)气体试样⏹用泵将气体充入取样容器;采用装有固体吸附剂或过滤器的装置收集;过滤法用于收集气溶胶中的非挥发性组分⏹固体吸附剂采样:是让一定量气体通过装有吸附剂颗粒的装置,收集非挥发性物质⏹大气试样,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气态、蒸气或气溶胶)、浓度以及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缩法取样⏹贮存于大容器(如贮气柜或槽)内的物料,因密度不同可能影响其均匀性时,应在上、中、下等不同处采取部分试样后混匀大气试样静态气体试样直接采样,用换气或减压的方法将气体试样直接装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或者直接与气体分析仪连接动态气体试样采用取样管取管道中气体,应插入管道1/3直径处,面对气流方向常压,打开取样管旋塞即可取样。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1、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又称为分析科学2、分析化学的分类⑴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有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⑵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剂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又称经典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称重分析)法和滴定分析(容量分析)法等。

主要用于高含量和中含量组分(又称常量组分,即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在1%以上)的测定。

重量分析法的准确度很高,但操作繁琐,分析速度较慢。

滴定分析法操作简便,条件易于控制,省时快速且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相对误差约为±0.2%)。

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这类方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来进行的,需要较特殊的一起,通常称为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互为补充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之一。

⑶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质,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质。

⑷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分析方法试样用量/mg 试液体积/mL 常量分析> 100 > 10 半微量分析10-100 1-10 微量分析0.1-10 0.01-1 超微量分析< 0.1 < 0.01常量组分> 1% 微量组分0.01%-1% 痕量组分< 0.01% 超痕量组分 约0.0001% 3、分析结果的表示⑴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分析结果通常以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的含量表示,若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分析结果最好以氧化物或元素形式的含量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分析结果常以所存在离子的含量表示。

⑵待测组分含量表示方法① 固体试样固体试样的待测组分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分析化学知识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总结分析化学1.误差分为哪几类?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这些误差?1 系统误差:从根源上消除,对于不变的系统误差,可以使用代替法、抵消法和变换法消除。

2 随机误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对于正态分布的误差而言)。

3 粗大误差: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直接去掉这个数据!2.名词解释: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不确定度,置信区间,有效数字,分析质量保证,空白实验,检测限,灵敏度,加标回收率,质量控制图,标准物质。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绝对偏差:是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用g(mL)表示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标准值之比,用%表示。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有限次测量,各测量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偏差与计算结果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不确定度: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

置信区间: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分析质量保证:分析过程中,为了将各种误差减少到预期要求而采取一系列培训、能力测试、控制、监督、审核、认证等措施的过程。

空白试验: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检测限(LOD, limit of detection)又称为检出限: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和最小量灵敏度(Sensitivity):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致的响应量变化程度加标回收率:指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质量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分析化学的重点内容。

一、化学计量学
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平衡、沉淀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二、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研究的是物质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分析,紫外光谱可用于药物、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红外光谱则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三、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检测、测定和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滴定、电位法分析、电泳分析、电解分析等。

例如,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电解直接溶液等可以用于金属的定量分析。

色谱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气体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其中,气相色谱可以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分析,液相色谱可用于纯化有机化合物,毛细管电泳则可用于核酸、蛋白质的分析。

质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它能得到物质的分子量、分子式、元素组成、结构等信息。

其中,质谱仪是质谱分析的主要设备,可用于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和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序列鉴定等。

以上就是分析化学的重点内容总结,当然还包括许多其它内容,比如说热分析、电子显微镜等,这些方法在不同领域均有其重要的应用。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其实并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呢!只要你掌握了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那化学就很简单了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家好好复习吧!滴定分析概论1.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这一过程称为滴定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指示剂: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滴定终点:在滴定时,滴定到指示剂改变颜*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2.滴定曲线及其特点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即得滴定曲线实践中,滴定曲线的纵坐标一般是与组分浓度有关的某种参数1)曲线的起点决定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浓度,一般被滴定物质的浓度越高,滴定曲线的起点越低2)滴定开始时,加入滴定剂引起浓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比较平缓。

其变化的速度与被滴定物质的*质或滴定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关。

至计量点附近,溶液的浓度及其参数将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缓,其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4)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附近,通常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3.直接滴定反应需要具备的条件1)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3)反应速度快,最好在滴定剂加入后即可完成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4.基准物质及其要求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1).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2).纯度足够高,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3).*质稳定4).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5).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5.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准确度高;*作简单,快捷;仪器简单、价廉6.非水滴定的优点: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使在水中进行不完全的反应进行完全,从而扩大了滴定分析的应用范围7.非水*碱滴定溶剂的选择1)溶剂的*碱*。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1 0.01~1 <0.01 质量分数w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
*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滴定分析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化学分析
分 析 化 学
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的作用
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分子科学、遗传密码 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新物质鉴定 结构与性能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作用:质量控制与自动检测 分析化学与社会:环境、体育、破案
*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1. 系统误差 (1) 特点 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b.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 重复出现; c.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d.可以消除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
2. Q 检验法 步骤: (1) 数据排列 X1 X2 …… Xn (2) 求极差 Xn - X1 (3) 求可疑数据与相邻数据之差 Xn - Xn-1 或 X2 -X1 (4) 计算:
01
例: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02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03
例:蒸馏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04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准。
2.偶然误差
( 1) 特点 不恒定 难以校正 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 2)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 滴定管读数
*
3.注意点
分数;比例系数;实验次数等不记位数;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2024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2024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总结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大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一、质量分析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 质谱仪的原理和应用3. 质谱图的解析和鉴定4. 元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技术二、能谱分析1. 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2. X射线衍射法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3. 能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 能谱分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5. 能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三、电化学分析1. 电极和电解质的基本概念2. 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电化学分析的常用电极和方法4. 电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 电化学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四、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比较与选择3. 色谱仪的构造和操作方法4. 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 色谱分析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五、光谱分析1. 电子能级和光谱线的特点2.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 光谱仪器的类型和应用领域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5. 光谱分析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化学是现代化学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五个重要知识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并阐述了每个大点下的关键知识。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和挑战。

分析化学的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

分析化学的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

分析化学的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鉴定物质中含有那些组分,及物质由什么组分组成,测定各种组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

今天,我们就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方法、几大分析方法等几个角度为各位粉丝介绍分析化学。

发展历史第一个重要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当时物理化学中的溶液化学平衡理论,动力学理论,如沉淀的生成和共沉淀现象,指示剂作用原理,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缓冲作用原理大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并使分析化学向前迈进了一步.第二个重要阶段20世纪40 年代以后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改变了经典分析化学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

原子能技术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兴起,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各种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如,半导体材料,有的要求纯度达99.9999999%以上,在新形势推动下,分析化学达到了迅速发展。

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

4.检测器及记录仪红外光能量低,因此常用热电偶、测热辐射计、热释电检测器和碲镉汞检测器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有以下优点:灵敏度高。

扫描速度快。

分辨率高。

测量光谱范围宽(1 000~10 cm-1),精度高(±0.01 cm-1),重现性好(0.1%)。

还有杂散光干扰小。

样品不受因红外聚焦而产生的热效应的影响。

核磁共振波谱法将磁性原子核放入强磁场后,用适宜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它们会吸收能量,发生原子核能级跃迁,同时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得到核磁共振:a.屏蔽常数任何原子核都被电子云所包围,当1H核自旋时,核周围的电子云也随之转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感应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次级磁场,实际上会使外磁场减弱,这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分析化学总结

分析化学总结

分析化学总结分析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用来确定或鉴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方法。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

一、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原子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认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产物的质量总和。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造或破坏。

原子量守恒定律要求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总数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二、分析化学常用方法1. 光谱分析法:包括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2.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导法、电位法和电流法。

这些方法利用化学物质与电荷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3. 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分离和定量分析物质。

4. 质谱分析法:利用物质的质荷比在质谱仪中进行分析和检测。

质谱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5. 重力、滴定和沉淀法:这些方法通过溶液的体积、滴定剂的滴定量以及产生的沉淀的质量等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三、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分析化学在药物研发、药物品质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药物成分和浓度。

2. 环境监测: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检测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确定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

3. 食品安全:分析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例如通过色谱分析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

4. 法医学:分析化学在犯罪物证的分析和判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人体或物品中的毒物成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析化学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分析化学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分析化学的进步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安全。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领域里,主要研究复杂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化学产生于18世纪,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分析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早期的分析化学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化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科学,各种精密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性质分析。

分析化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等各个领域。

1.4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方面。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而定量分析则是通过精密的实验和计算来确定物质的数量及其分布等。

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2.1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分析、无机化合物分析、有机化合物分析等。

在化学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各种化学方法和仪器设备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组成。

2.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在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构成。

结构分析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3 性质分析性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在性质分析的过程中,分析化学家通常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大一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由网络资料和课件整理)第一章绪论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七、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

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有效数字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是,只允许在末位保留一位可疑数。

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

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根据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

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过程中不应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4)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与t分布通常分析无法得到总体平均值μ和总体标准差σ,仅能由有限测量数据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即需要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再用统计量去推断总体。

由于和S 均为随机变量,因此这种估计必然会引进误差。

特别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引入的误差更大,为了补偿这种误差,可采用t分布(即少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5)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定得过高,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计精度,实用价值不大。

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6)显著性检验及注意问题 t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为准确度检验,包括样本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间的t检验和两个样本均值间的t检验;F检验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偶然误差,为精密度检验。

两组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顺序是,先由F检验确认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后,再进行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t检验,因为只有当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或偶然误差接近时,进行准确度或系统误差的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会得出错误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①检验两个分析结果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时,用双侧检验;若检验某分析结果是否明显高于(或低于)某值,则用单侧检验;②由于 t与F等的临界值随α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α的选择必须适当,否则可能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分析结果判为无显著性差异,或者相反。

(7)可疑数据取舍在一组平行测量值中常常出现某一、两个测量值比其余值明显地偏高或偏低,即为可疑数据。

首先应判断此可疑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起的,还是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若为前者则应当舍弃,而后者需用Q检验或G检验等统计检验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它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以决定取舍。

(8)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是,首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或G检验),而后进行精密度检验(F检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检验(t检验)。

(9)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就是考察x与y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二者的相关性越好,实验误差越小,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回归分析就是要找出x与y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若x与y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即可简化为线性回归。

3.基本计算(1)绝对误差:δ=x-μ(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δ/μ)×100% 或相对误差=(δ/x)×100%(3)绝对偏差:d = x i-(4)平均偏差:(5)相对平均偏差:(6)标准偏差:或(7)相对标准偏差:(8)样本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的t 检验:(9)两组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10)两组数据方差比较的F检验:(S1>S2)(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12)可疑数据取舍的G检验: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 章节小结一、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或其相关参数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而变化的曲线。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常用作滴定剂。

基准物质:可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2.基本理论(1)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δi。

弱酸H n A有n+1种可能的存在型体,即H n A,H n-1A-……HA(n-1)–和A n–。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计算:分母为[H+]n+[H+]n-1K a1+……+[H+]K a1K a2+……+K a(n-1)+K a1K a2+……+K an,而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能形成n级配合物ML n的金属离子在配位平衡体系中也有n+1种可能的存在型体。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计算:分母为1+β1[L]+ β2[L]2+……+βn[L]n,分子依次为其中相应的各项。

(2)化学平衡处理方法:①质量平衡: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②电荷平衡: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注意:在电荷平衡方程中,离子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它所带电荷数的绝对值;中性分子不包括在电荷平衡方程中。

③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

写质子条件式的要点是:a.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质子参考水准(又称零水准),它们是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

b.根据质子参考水准判断得失质子的产物及其得失的质子数,绘出得失质子示意图(包括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c.根据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写出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中应不包括质子参考水准,也不含有与质子转移无关的组分。

由于水溶液中的水也参与质子转移,所以水是一个组分。

注意:在质子条件式中,得失质子产物平衡浓度前的系数等于其得、失质子数。

还可采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导出质子条件式。

3.基本计算(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tT + bB = cC + dD,nT/nB=t/b(2)标准溶液配制:cT = mT/( VT×MT)(3)标准溶液的标定:(两种溶液)(B为固体基准物质)(4)被测物质质量:(5)有关滴定度计算:T T/B=mB/VT(与物质量浓度的关系)(6)林邦误差公式: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与浓度相关的参数,如pH或pM;ΔpX为终点pX ep与计量点pX sp之差即ΔpX=pX ep–pX sp;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 sp有关。

二、重点和难点(一)滴定分析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学习各论之后,它又是各章的总结。

有关问题有待在其后各章的学习中加深理解。

滴定曲线是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溶液中组分的浓度或其有关某种参数(如pH、电极电位等)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滴定曲线一般可以分为三段,其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或性质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一般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即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就越大,滴定越准确。

虽然大部分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曲线的纵坐标都是溶液中组分(被测组分或滴定剂)浓度的负对数,但为了把氧化还原滴定(以溶液的电极电位为纵坐标)包括在内,因而选用某种“参数”为纵坐标。

还应当指出,本章描述的只是滴定曲线的一种形式,即随着标准溶液的加入,“参数”(如pH)升高。

实际还有与此相反的滴定曲线,如以酸标准溶液滴定碱时,随着酸的加入,溶液的pH值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