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地球和地球仪》PPT课件
家在北京的程萧跟在纽约(西5区)出差 的爸爸互通电话: 程:爸爸,早上好 爸:程萧,晚上好 程:爸爸,你的手表现在是几点? 爸:----是4月30号晚上9点整。 根据上述材料,同答2—3题。 2.在同一时刻,程萧和爸爸问候时存在时差是 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两地在时间观上存在差异 D.两地季节不 同 3.在爸爸看手表时,北京的时间是( )。 A.4月30号12点 B.4月30号8点 C.4月30号20点 D.5月1号10点
S
赤 道
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纬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 分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赤道(00纬线) 0—900 往北、往南度数越 来越大 北纬(N)南纬(S)
9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纬 线 度 数 规 律
北 纬
赤道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0o
本 初 子 午 线
15o 30o 45o 60o D
E
15oS 30oS 45oS
A
60oS
75oS
S
o
方向、位置、 哪个半球、 哪个纬度范围
7.南回归线的度数是: A 23.5o B 23.5oS
C 0o
D 66.5oS
8.下列纬度属于高纬度地带的是: A 59oS B 30oN C 45oN D 61oS 9.有关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又叫经线圈 B 任意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地球仪上只有360条经线
4、东经和西经各用什么字母作代号? 5、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哪两条经线?为什么?
经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了解地球运动: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
地球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如果要深入了解地球运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每小时自转15度。
这种旋转给我们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时间。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运动。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天。
这种运动导致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轮换,以及日夜长度的变化。
我们知道,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是相反的,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此外,地球的公转也对地球的季节和气候产生了影响。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
因此,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距离太阳更近的时候比距离太阳远的时候更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夏季比冬季更热的原因。
二、地球仪的使用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运动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使用地球仪,我们能够观察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地球的自转。
同时,地球仪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每个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而纬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每个点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地球运动和导航非常重要。
在学习地球仪使用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将地球仪调整到正确的倾斜角度,以模拟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
2.找到家乡所在的地点,并确定其经度和纬度。
3.使用一个指南针或望远镜找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计算出当前时间。
4.探索地球的各个部分,包括地形特征、气候和文化。
通过使用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运动和地球表面的特征,这对于学习地理非常有帮助。
了解地球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使用地球仪来深入了解它。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环境和发展,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地球的联系,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学科组2022年9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分析【课标解读】·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教材教法】1.教材分析“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及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近年来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
对地图的考查也较多,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其中经纬网图、等高线图将是重中之重。
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地形图的判读等。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及五带的划分、地形图的判读等。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图文资料分析题等。
重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地图的判读。
难点: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教法建议由于本章内容包括经纬网和地图等大量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示法:利用挂图、手绘图、动图等不同方式来表示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地形图的判读,增强直观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2、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
昼夜温差不 至于过大
有利于生命有机 体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人类作息
3、晨昏线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2)晨/昏线判断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 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动动手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实验过程: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 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 置,让地球仪完全处于投影 仪的光照之中。逆时针转动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 变化。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
(2)对水流的影响
知识体系 昼夜交替
原因 周期 晨昏线
自转的 意义
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
课堂练习
1 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
时是( B)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 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 (西五区区时)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 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 答以下两题。
规律: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
难点
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利用经度差,确定时差(经度差:同号 相减,异号相加)(时差=经度差÷15〫 /h)或者(时差=经度差×4分钟/1〫)
小试牛刀
已知 120˚E 地方时为 7日 22:00,求125˚E 和165˚E 的地方时?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有太大变化。
(3)根据月相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过渡:我们现在凭借卫星可以明晰的了解地球形状的同时,也精准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呢?1.展示地球大小示意图帮助记忆诗: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2.拓展:展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小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我们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事物来对比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地球母亲有多庞大。
3.展示对比地球与足球场的大小、飞机绕地飞行需要的时间。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7000平方米)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的距离(飞行速度800千米/时过渡: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十分庞大的,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大小算什么水平呢?4.播放不同星球与地球大小的对比。
展示太阳、月球的表面积,与地球进行对比。
太阳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961倍;地球最大周长大约是月球的4倍二、地球仪过渡: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知道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过于庞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根据地球的形状我们制作出了它的模型——“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示意图和真实地球图差异:①有地轴:一个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指向北极星为北极,相反为南极)②有经纬线:连接两极为经线;与经线相垂直的为纬线。
过渡: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球仪吧!2.展示地球仪制作步骤,说明要求,四、课堂检测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以下哪个地理原理是()A.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 地球表面起伏大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如果要给地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衣料约()A. 6371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右图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6上地理题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重点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包括写出一个点的地理坐标,判断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五带以及方向。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如下:(1)天圆地方(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5、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0度经线在东半球,180度经线在西半球。
6、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8、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9、低纬度(0至30度);中纬(30至60度);高纬(60至90度)10、重要的经线:0度180度西经20度东经160度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度60度11、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组成的网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12、判断经纬度注意:纬度一般在前,经度一般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
13、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0度经线以东是东经,0度经线以西是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结合经纬网理解14、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纬,向南度数越来越大是南纬。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亲眼目睹:20世纪,人类 进入太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 照片,证实地球为球体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猜想
② 逻辑推理
思考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 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 亲眼目睹
③ 实践证明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月亮不是满月时,会呈现 出月牙的形状。这就证明 了地球的阴影是圆形的, 也就说明地球是圆形。
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 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 桅杆,再看见船身
无论在地球的各个地区, 站的越高,望的越远 我们感受到的重力都是
向下的。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必须记住, 必考知识点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大小歌
6371千米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讲授新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万km/800km=50小时
4万km/100km=400小时 =17天
讲授新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 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
了地球仪
思考 你知道地球仪上的各种
颜色的含义是什么?
讲授新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为假象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 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地球的最北端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2.选择题 (1)以下有关地球运动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于昼夜更替的周期 B.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则一个太阳日小于一个恒星日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刚好是一个恒星年 D.一个回归年大于一个恒星年 (2)在10月19~23日期间,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 B.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 C.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 D.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答案(1)B (2)C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a、b、c、d四点线速度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经度数变化与地球自转方向之间的关系:东经 度向东度数增大,因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所示地区为 南半球。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等,都是15°/时。第 (2)题,地球表面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四地 纬度位置可以确定其线速度大小。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填“南”或“北”),经过D处后
的运动方向为向
(填“南”或“北”)。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出B、C、D三处的 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α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第(3)题,太阳直射C、D两处时分别是秋分日前后和冬至日前后,由 此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C处向南,经过D处后向北。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制作简易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
( 限时10分钟)
制作简易地球仪
制作地球仪的步骤:
沿着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乒乓球的两端各找到一点,使之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并在这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作为南北极点。
用铁丝弯出一个地轴、底座与支架的连体,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 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在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注意与乒乓球之间留些距离,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在底座位置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 限时2分钟)
1.远望海上来船,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2.远望离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推测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证实
一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实践证实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
1519~15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
一
直觉认识:天圆地方
天坛
地坛
盖天说
方孔钱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推测
一
地球也是球体
太阳是球体
月亮是球体
设想推断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推测
一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 限时2分钟)
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的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根据月亮太阳形状推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道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1、能够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2、能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周长和表面积。
3、认识地球仪。
4、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地球仪、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略)。
好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知道太阳是圆形的,八月十五那晚的月亮是圆形的一样,因为我们能够看得到,但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怎么知道它是个球体呢?我们今天就要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地球的形状的,这个探索过程可以说是漫长而且曲折,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由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2、认识地球的形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图1,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由“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虽然是进了一步,但是都是人们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猜想,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而卫星照片是通过科技手段得出的证据。
学生阅读(五分钟)。
好了,大家阅读完这段材料,有什么感想?是否感受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的那份坚持不懈勇气的勇气精神?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具备这种认真的求学精神,相信很多同学以后都会很出色。
好了,返到课本上,远古时代的人,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他们没任何交通工具,每天都是生活在自家门口的几尺地方,除了他居住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的仪器设备,所以对天和地的观察,就靠一双眼,那单用眼睛看,看到地是平的,天是圆的。
再到后来,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发明了船啊马啊之类的交通工具,古人有机会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可能有一日,来到海边,经过观察,发现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是先看到桅杆(船上用来挂旗帜、用来架设电线的杆),再看到船身。
1.2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活动
比较描述: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的比较
地球大小
比较项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 ___7_2_9_亿____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足球场面积约 7 000 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 ____5_0____小时 的距离(客机飞行速度约 800 千米/时)
活动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步骤:参考教材第 14 页。
a
a
b
b
c
①
②
③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 1 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形状:球体
平均半径:6 371 千米
大小
最大周长:4 万千米 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重要的点和线
课后任务
将自制的地球仪进一步美化,请收集资料,尝试利用 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活动
比较描述:用太阳和月球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太阳
我的表面积约 6.1 万亿平方千米,约 是地球表面积的 ___1_2__0_0_0___ 倍。
月球
我的周长约 1 万千米,地球最大周长 约是我周长的 _____4______ 倍。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有什么?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 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等。
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载人飞船工程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 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 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 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 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 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 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o
40o
20o
30°
20°
20°
30°
A
A.(30 °S 、 30°W)
B.(40 °N 、80°W)
1、经线定义 2、长度和指示的方向
3、经度定义
4、经度的划分及书写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北极 地
1.地球仪上的零度 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地心
轴
60度
东 经 60 度
2.(“W”)西经←
↓
南极 0°→东经(“E”)
↓
经度值向 西 增大 向 东 减小
经度值向 东 增大 向 西 减小
二、纬线与纬度
1、赤道 2、纬线定义 3、纬线的变化特点 4、纬线指示的方向
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5.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6.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最 大值出现在哪个地方? 7.用红笔描画出0°、30°、60°三条 纬线,并标出低纬、中纬、高纬三 个区域。
地球仪上的经线
思考下列问题: 1.经线是什么形状? 2.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3.经线长度有什么特点?
4.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
5.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6.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有什么 特点? 7.在此图中找出20°W和160°E 两条经线,并思考这两条经线 在空间上构成什么形状?
小结——经线和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 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 圈
几 条 重 要 的 纬 线
90o
66.5o 23.5o 0o
北极圈 北 回 归 线
66.5o 23.5o 0o
23.5o 66.5o
赤
道
23.5o
66.5o
南 回 归 线 南极圈
90o
思考下列问题:
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 球分为哪两个半球?
(北纬90度) 北极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北纬40度(N)
A
地心
40度 40度
赤道 (0度)
B
南纬40度(S)
(南纬90度) 南极
北纬 “N”
↑
1. 赤道 0°——
↓
南纬 “S”
2.低纬
中纬 高纬
0°→ 30°→ 60°→
30° 60° 90°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地球 小结: 上最长的纬线,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 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 圈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 长度都不等长;就全球来 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 度相等
东西方向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小结——经度和纬度
经度
度数 起止点 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00 经线 ) 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
纬度
赤道( 00 纬线 ) 向南、向北各分为900
第一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经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漫长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 天如斗笠, 覆盘 地如覆盘
确证: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 球是一个球体。
人类一步一步探索地球的形状
直觉
臆想 证实 确认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
D
90o
A C B
60o 30o
0o 0o 20o 40o
30o 60o
60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0o
20o
写出B点的经纬度,找出位于赤道上的点、 本初子午线上的点、位于北极的点。
B(0、20W),B点位于赤道,C点位于本初子 午线,D点位于北极
90o
A C
D
60o 30o
B
0o 0o 20o 40o
30o 60o
方向符号
东经(E)、西经(W)
西经200 W、东经1600 E的经 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南纬(S)、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 个半球
半球划分
A: 400N、200W B: 00、00 C: 200N、300E
A
B
C
图中A点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 ) A.(40oE 、60oN ) B.(40oW、60oN ) C.(40oE、60oS ) D.(40oW、60oS )
环球航行
太空观察 卫星照片
人们测量出地球的大小
极半径 6 357千米 平均半径 6 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N
6371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 椭球体 地球仪是正球体
S
地球的模 型——地 球仪
一、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上的符号和文字
三、使用地球仪的目的
一、地 球仪的 组成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北极 地 轴 北
端与地球表面的 交点。
纬线
赤道:最长 的纬线
南极 地轴南端与
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
一、经线与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