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存储器层次结构-5
一、计算机基础5外部存储器-精选文档
空气过滤片 磁盘 主轴 磁头 音圈马达 磁头臂 永磁铁
五 外部存储器
⑴ 磁头组件 浮动磁头组件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 分组成。当加电后磁头与磁盘表面之间有0.1~ 0.3um的间隙,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
读 写 磁 头 传 动 杆 传 动 轴 音 圈 电 机
五 外部存储器
五 外部存储器
电源线 数据线 数源线 跳线 电源线
SCSI接口
左上图为SATA接口硬盘,右上图为IDE接口硬盘,下图为SCSI接口硬盘
五 外部存储器
酷鱼120G
五 外部存储器
2、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由磁头 组件、磁头驱动机构、 盘片及主轴驱动机构、 前置读写控制电路等几 大部分组成,而磁头组 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 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 内。
五 外部存储器
5.1.1
1956
硬盘使用技术
年,美国IBM 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 容量为5MB 的硬盘(IBM 350 RAMAC), 共使用了50 个直径 为24 英寸的磁盘。 1968年由IBM 公司提出“温彻斯特”技术。 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斯 特”技术的硬盘,容量为640MB。 “温彻斯特”技术是指硬盘内部是真空的、 磁头悬浮、密封高速旋转、磁头沿盘片径向 移动。
五 外部存储器
本章要点
计算机硬盘的结构
计算机硬盘的性能指标 光驱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维护 DVD的优点及分类 CD-RW的选购及软驱的种类
五 外部存储器
计算机的磁存储设备主要有软盘系统、光盘
系统和硬盘系统等,是目前计算机上配置的 最重要的外部存储器,特别是硬盘,具有容 量大、数据存取速度快等特点,是各种计算 机保存程序、数据的必不可少的存储设备。 外部存储器的作用是长时间保护或永久保存 数据。
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
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指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层次组织结构,用于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取和处理。
它按照存取速度、容量和成本的不同,将存储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性能要求。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各层次的特点。
一、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概述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由快速访问相对较小的高速缓存(Cache)、较慢但容量更大的主存储器(Main Memory)和更大但访问速度较慢的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Storage)三部分组成。
这些存储器以不同的速度、容量和成本提供对数据的存取,形成了存储器层次结构。
它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计算机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
二、高速缓存高速缓存是计算机存储器层级结构中最快速的一层,它位于CPU内部或者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用于存储近期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
高速缓存的目的是通过减少CPU等待数据的时间,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高速缓存有多级结构,分为L1、L2、L3等多个级别。
其中L1缓存离CPU最近,速度最快,容量最小。
它一般由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组成,以提供对数据和指令的快速访问。
L2和L3缓存容量较大,速度较L1缓存慢一些。
它们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CPU的性能。
三、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器之一,也是CPU能直接访问的主要存储区域。
它通常是由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构成。
主存储器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指令。
主存储器的访问速度介于高速缓存和辅助存储器之间,它的数据和指令可以传输到高速缓存中,供CPU进行处理。
主存储器的速度较快,但相对于高速缓存而言还是较慢,因此,当CPU无法从高速缓存中获取所需数据时,需要从主存储器中获取。
四、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中速度最慢但容量最大的一层,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常见的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驱动器、光盘和闪存等。
辅助存储器的访问速度较主存储器慢很多,但它的容量很大,足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8088存储系统课程设计
8088存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8088存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功能;2. 掌握8088微处理器的存储器寻址方式,了解存储器接口技术;3. 了解8088存储系统的扩展方法,掌握存储器容量和速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8088存储系统电路;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存储系统仿真和调试;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提出合理的存储系统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尊重他人意见;3. 引导学生认识到存储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进步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以8088存储系统为核心,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估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存储系统概述:介绍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层次结构,使学生了解存储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2. 8088微处理器存储器寻址方式:讲解8088微处理器的存储器寻址方式,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等,帮助学生掌握存储器访问方法。
3. 存储器接口技术:介绍存储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地址译码器、数据缓冲器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存储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
4. 存储器扩展方法:讲解存储器扩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存储器分页、存储器容量扩展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存储器性能分析:分析存储器容量、速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配置。
计算机系统结构(张晨曦)基本概念
在同一时刻或是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相同的工作。 只要时间上 互相重叠,就存在并行性。 同时性 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的并行性。 并发性 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并行性。 字串位串 每次只对一个字的一位进行处理。这是最基本的串行处理方式。 字串位并 同时对一个字的全部位进行处理,不同字之间是串行的。 字并位串 同时对许多字的同一位(称为位片)进行处理。 全并行 同时对许多字的全部位或部分位进行处理。 指令内部并行 单条指令中各微操作之间的并行。 指令级并行 并行执行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指令。 线程级并行 并行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通常是以一个进程内派生的多个线程为调度单位。 任务级或过程级并行 并行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程或任务(程序段) ,以子程序或进程为调度单元。 作业或程序级并行 并行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业或程序。 时间重叠 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 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 以加快硬件周转而 赢得速度。 资源重复 通过重复设置资源,尤其是硬件资源,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资源共享 是一种软件方法,它使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 同构型(对称型)多处理机 由多个同类型, 至少担负同等功能的处理机组成, 同时处理同一作业中能并行执行的多个任 务。 异构型(非对称型)多处理机 由多个不同类型,至少担负不同功能的处理机组成,按照作业要求的顺序,利用时间重叠原 理,依次对它们的多个任务进行加工,各自完成规定的功能动作。 分布处理系统 把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处理机(或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操作系统的全盘控制下,统 一协调地工作,而最少依赖集中的程序、数据或硬件。 耦合度 反映多机系统各机器之间物理连接的紧密程度和交互作用能力的强弱。 松散耦合 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间互连, 共享某些外围设备, 机间的相互作用是在文件或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存贮系统2
三、组相联映射方式
存贮系统
前两者的组合
Cache分组,组间采用直接映射方式,组内采用 全相联的映射方式
Cache分组U,组内容量V 映射方法(一对多)
q= j mod u 主存第j块内容拷贝到Cache的q组中的某行
地址变换
设主存地址x,看是不是在cache中,先y= x mod u, 则在y组中一次查找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全相联的映射方式
存贮系统
3、特点:
优点:冲突概率小,Cache的利用高。 缺点:比较器难实现,需要一个访问速度很快代
价高的相联存储器
4、应用场合:
适用于小容量的Cache
计算机组成原理
二、直接映射方式
存贮系统
1、映射方法(一对多)如:
i= j mod m
主存第j块内容拷贝到Cache的i行
由表达式看出,为提高访问效率,命中率h越接近1 越好,r值以5—10
命中率h与程序的行为、cache的容量、组织方式、 块的大小有关。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存贮系统
例 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
的次数为19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
100次,已知cache存取周期为50ns,主存
存取周期为250ns,求cache/主存系统的
存贮系统
1、将地址分为两部分(块号和字),在内存块 写入Cache时,同时写入块号标记;
2、CPU给出访问地址后,也将地址分为两部分 (块号和字),比较电路块号与Cache 表中 的标记进行比较,相同表示命中,访问相应单 元;如果没有命中访问内存,CPU 直接访问 内存,并将被访问内存的相对应块写入Cache。
相应行; 把行标记与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题目整合第五章
第五章存储层次知识点汇总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层次性能参数(平均每位价格、命中率、平均访存时间)、存储层次4个问题、CPU 访存地址分割、全相联映像、直接映像、组相联映像、查找方法、替换算法(随机、先进先出、最近最少使用法)、写直达法、写回法、按写分配、不按写分配、Cache性能分析、3C失效(强制失效、容量失效、冲突失效)、Victim Cache、伪相联映像Cache、硬件预取、编译器优化(数组合并、内外循环交换、循环融合、分块)、写缓冲合并、单字宽存储器、多字宽存储器、多体交叉存储器、存储体、虚拟存储器(页式、段式)、快表(TLB)简答题1.单级存储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通常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知识点:多级存储器)答:主要矛盾:(1) 速度越快,每位价格就越高。
(2) 容量越大,每位价格就越低。
(3) 容量越大,速度越慢。
采取多级存储层次方法来解决。
2.“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层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知识点:存储层次)3.在存储层次中应解决哪四个问题?(知识点:存储层次的四个问题)答:(1)映像规则:当把一个块调入高一层存储器时,可以放到哪些位置上。
(2)查找算法:当所要访问的块在高一层存储器中时,如何找到该块。
(3)替换算法:当发生失效时,应替换哪一块。
(4)写策略:当进行写访问时,应进行哪些操作。
4.地址映像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知识点:地址映像)(1)全相联映像。
实现查找的机制复杂,代价高,速度慢。
Cache空间的利用率较高,块冲突概率较低,因而Cache的失效率也低。
(2)直接映像。
实现查找的机制简单,速度快。
Cache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块冲突概率较高,因而Cache 的失效率也高。
(3)组相联映像。
组相联是直接映像和全相联的一种折中。
5.Cache的3C失效是哪三种失效?针对每种失效给出一种降低失效率的方法。
(知识点:3C失效)答:强制性失效、容量失效、冲突失效。
chap-(5)
思考题:
8086/8088CPU在响应外界中断请求后,需要 进入中断响应周期,分析该周期有什么特点?
8086的中断响应要用两个总线周期。如果在前一个总 线周期中,CPU接收到外界的中断请求信号,而中断允许标 志IF正好为1,并且正好一条指令执行完毕,那么,CPU会 在当前总线周期和下一个总线周期中,从 INTA引腿上往外 设接口各发一个负脉冲。这两个负脉冲都将从T2一直维持 到T4状态开始。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以后,立即把 中断类型码送到数据总线的低8位D7~D0上,通过CPU的地址 /数据引腿AD7~AD0传输给CPU。这两个总线周期的其余时间 , AD7~AD0是浮空的。
D15~D0 D15~D8 D7~D0
A19~A1 A0 BHE
SEL A19~A1
高8位奇库
SEL A19~A1
低8位偶库
512K * 8 D15~D8
D15~D8 D7~D0
512K * 8 D7~D0
8086与存储器连接
2.2.3
8086CPU的存储器组织
二、8086存储器的奇偶库结构
• 分别从奇偶库中读取一个字节,该当如何?
2.2.3
8086CPU的存储器组织
一、存储器的标准结构——存储器单元结构
数据段
• 8086CPU 一次可访问16位
0200 0201 0202 0203
0204 0205 0206
0 1 4 9 16 25 36
数据,即两个存储单元;
• 通常,多个字节的数据存
放规则是:
高位在高端
低位在低端
2.2.3
2.3
8086CPU的总线操作时序
二、存储器的读周期时序
例:MOV AL,[1001H] ;M/IO=1
计算机数据存储
计算机数据存储,通常被称为存储或记忆体,是一种技术,包括计算机组件和用于保存数字数据的记录媒体。
这是一个核心功能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当代的用法中,内存通常是读写的半导体存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通常是DRAM(动态RAM)或其他形式的快,但临时存储。
存储由存储设备及其媒体不能直接访问由CPU,(二次或三级存储),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和其他设备比RAM慢,但是非易失性(保持断电时的内容)。
[ 1 ]从历史上看,存储器被称为核心,主存储器,实存储器或存储设备的内部记忆体,而被称为辅助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或辅助/周边存储。
的区别是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的基础。
的区别也反映了内存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它已经模糊了的历史使用情况的长期存储的一个重要和显着的技术差别。
然而,本文采用了传统的命名。
许多不同形式的存储,各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已经发明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际的通用存储介质存在,并且所有的存储形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因此,计算机系统通常包含数种存储,每个个别的目的。
一个现代化的数字电脑表示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的数据。
位,或二进制数位,每一个都具有1或0的值的字符串可以被转换成文本,数字,图片,音频,和几乎任何其他形式的信息。
存储的最常见的单位是字节,等于8位。
一块的信息可以由任何计算机或设备的存储空间是足够大以容纳的二进制表示的信息片,或仅仅数据处理。
例如,莎士比亚全集,在打印约1250页,可存储约五兆字节(4000万位)每个字符一个字节。
定义组件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简单的处理器),因为它操作数据,执行计算,并控制其他元件。
在最常用的电脑架构,CPU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ALU)。
前者控制的CPU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流;后者执行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如果没有一个显着的内存量,电脑将仅仅是能够进行固定操作,并立即输出结果。
这将不得不重新配置,以改变其行为。
这是可以接受的设备,如台计算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其他专业设备。
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业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业1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一、解释下列术语: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透明性;系列机;软件兼容;兼容机;模拟;仿真;虚拟机;宿主机;Amdahl定律;CPI;MIPS;MFLOPS。
【答案】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系统结构定义为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这里的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是指为机器语言或编译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是硬件子系统的概念性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它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界面。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一种本来是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似乎不存在,成为透明性现象。
所谓系列机是指在一个厂家内生产的具有相同的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
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称为兼容机。
软件兼容:在新的计算机系统出台后,原先已开发的软件仍能继续在升档换代的新型号机器上使用,这就是软件兼容。
系列机方法能够在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各种机器之间实现软件移植,为了实现软件在不同系统结构的机器之间的相互移植,可以采用模拟和仿真。
模拟方法是指用软件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仿真是指用微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
虚拟机是被模拟的机器;宿主机是进行模拟的机器。
Amdahl 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Fe=(改进前可改进部分占用的时间)/(改进前整个任务的执行时间) Se=(改进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改进后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 则,改进后整个系统加速比为ee e n S F F s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
习题解答(唐朔飞版)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2.如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和联系。
4.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6.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7.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8.解释下列英文代号: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
9.根据迭代公式)(21nn yxyx+=,设初态y0=1,要求精度为ε,试编制求x的解题程序(指令系统自定),并结合所编程序简述计算机的解题过程。
10.指令和数据都存于存储器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习题答案1、答: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即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的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如主机、外设等。
软件时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人们事先编制成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用来充分发挥硬件功能,提高机器工作效率,便于人们使用机器,指挥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的程序集合。
软件和硬件都很重要。
2、答: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来看,它通常可有五个以上的不同级组成,每一个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
由下至上可排序为:第一级微程序机器级,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第二级传统机器级,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第三级操作系统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第四级汇编语言机器级,这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合执行;第五级高级语言机器级,采用高级语言,由各种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支持合执行,还可以有第六级应用语言机器级,采用各种面向问题的应用语言。
3、答:机器语言由0、1代码组成,是机器能识别的一种语言。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章(习题解答)1. 什么是存储系统?对于一个由两个存储器M 1和M 2构成的存储系统,假设M1的命中率为h ,两个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分别为s 1和s 2,存取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每千字节的成本分别为c 1和c 2。
⑴ 在什么条件下,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 2? ⑵ 该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是多少?⑶ 假设两层存储器的速度比r=t 2/t 1,并令e=t 1/t a 为存储系统的访问效率。
试以r 和命中率h 来表示访问效率e 。
⑷ 如果r=100,为使访问效率e>0.95,要求命中率h 是多少?⑸ 对于⑷中的命中率实际上很难达到,假设实际的命中率只能达到0.96。
现在采用一种缓冲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访问M 1不命中时,把包括被访问数据在内的一个数据块都从M 2取到M 1中,并假设被取到M 1中的每个数据平均可以被重复访问5次。
请设计缓冲深度(即每次从M 2取到M 1中的数据块的大小)。
答:⑴ 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为:12s 1s 2c 2s 1s 1c 2s 1s 2s 2c 1s 1c c ++⨯=+⨯+⨯=不难看出:当s1/s2非常小的时候,上式的值约等于c2。
即:s2>>s1时,整个存储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2。
⑵ 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为:2t )h 1(1t h t a ⨯-+⨯=⑶r)h 1(h 1t )h 1(t h t t t e 211a 1⨯-+=⨯-+⨯==⑷ 将数值代入上式可以算得:h>99.95% ⑸通过缓冲的方法,我们需要将命中率从0.96提高到0.9995。
假设对存储器的访问次数为5,缓冲块的大小为m 。
那么,不命中率减小到原来的1/5m ,列出等式有:m596.0119995.0--= 解这个方程得:m=16,即要达到⑷中的访问效率,缓冲的深度应该至少是16(个数据单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
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目录如下:第1篇概论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计算机系统简介1.1.1 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1.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1.2.2 计算机的硬件框图1.2.3 计算机的工作步骤1.3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1.3.1 机器字长1.3.2 存储容量1.3.3 运算速度1.4 本书结构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2.1 计算机的发展史2.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2.1.2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2.1.3 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2.2 计算机的应用2.2.1 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2.2 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2.2.3 网络技术的应用2.2.4 虚拟现实2.2.5 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2.2.6 CAD/CAM/CIMS2.2.7 多媒体技术2.2.8 人工智能2.3 计算机的展望思考题与习题第2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第3章系统总线3.1 总线的基本概念3.2 总线的分类3.2.1 片内总线3.2.2 系统总线3.2.3 通信总线3.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3.3.1 总线特性3.3.2 总线性能指标3.3.3 总线标准3.4 总线结构3.4.1 单总线结构3.4.2 多总线结构3.4.3 总线结构举例3.5 总线控制3.5.1 总线判优控制3.5.2 总线通信控制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存储器4.1 概述4.1.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4.2 主存储器4.2.1 概述4.2.2 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4.2.3 随机存取存储器4.2.4 只读存储器4.2.5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4.2.6 存储器的校验4.2.7 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4.3 高速缓冲存储器4.3.1 概述4.3.2 Cache—主存地址映射4.3.3 替换策略4.4.1 概述4.4.2 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4.4.3 硬磁盘存储器4.4.4 软磁盘存储器4.4.5 磁带存储器4.4.6 循环冗余校验码4.4.7 光盘存储器思考题与习题附录4A 相联存储器第5章输入输出系统5.1 概述5.1.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5.1.2 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5.1.3 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5.1.4 I/O设备与主机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5.2 I/O设备5.2.1 概述5.2.2 输入设备5.2.3 输出设备5.2.4 其他I/O设备5.2.5 多媒体技术5.3 I/O接口5.3.1 概述5.3.2 接口的功能和组成5.3.3 接口类型5.4 程序查询方式5.4.1 程序查询流程5.4.2 程序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5.5 程序中断方式5.5.1 中断的概念5.5.2 I/O中断的产生5.5.3 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5.5.4 I/O中断处理过程5.5.5 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5.6 DMA方式5.6.1 DMA方式的特点5.6.2 DMA接口的功能和组成5.6.3 DMA的工作过程5.6.4 DMA接口的类型思考题与习题附录5A ASCⅡ码附录5B BCD码附录5C 奇偶校检码第3篇中央处理器第6章计算机的运算方法6.1 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6.1.1 无符号数6.1.2 有符号数6.2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6.2.1 定点表示6.2.2 浮点表示6.2.3 定点数和浮点数的比较6.2.4 举例6.2.5 IEEE754标准6.3 定点运算6.3.1 移位运算6.3.2 加法与减法运算6.3.3 乘法运算6.3.4 除法运算6.4 浮点四则运算6.4.1 浮点加减运算6.4.2 浮点乘除法运算6.4.3 浮点运算所需的硬件配置6.5 算术逻辑单元6.5.1 ALU电路6.5.2 快速进位链思考题与习题附录6A 各种进位制6A.1 各种进位制的对应关系6A.2 各种进位制的转换附录6B 阵列乘法器和阵列除法器附录6C 74181逻辑电路第7章指令系统7.1 机器指令7.1.1 指令的一般格式7.1.2 指令字长7.2 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7.2.1 操作数类型7.2.2 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放方式7.2.3 操作类型7.3 寻址方式7.3.1 指令寻址7.3.2 数据寻址7.4 指令格式举例7.4.1 设计指令格式应考虑的各种因素7.4.2 指令格式举例7.4.3 指令格式设计举例7.5 RISC技术7.5.1 RISC的产生和发展7.5.2 RISC的主要特征7.5.3 RISC和CISC的比较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CPU的结构和功能8.1 CPU的结构8.1.1 CPU的功能8.1.2 CPU结构框图8.1.3 CPU的寄存器8.1.4 控制单元和中断系统8.2 指令周期8.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8.2.2 指令周期的数据流8.3 指令流水8.3.1 指令流水原理8.3.2 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8.3.3 流水线性能8.3.4 流水线中的多发技术8.3.5 流水线结构8.4 中断系统8.4.1 概述8.4.2 中断请求标记和中断判优逻辑8.4.3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寻找8.4.4 中断响应8.4.5 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8.4.6 中断屏蔽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第4篇控制单元第9章控制单元的功能9.1 微操作命令的分析9.1.1 取指周期9.1.2 间址周期9.1.3 执行周期9.1.4 中断周期9.2 控制单元的功能9.2.1 控制单元的外特性9.2.2 控制信号举例9.2.3 多级时序系统9.2.4 控制方式9.2.5 多级时序系统实例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第10章控制单元的设计10.1 组合逻辑设计10.1.1 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10.1.2 微操作的节拍安排10.1.3 组合逻辑设计步骤10.2 微程序设计10.2.1 微程序设计思想的产生10.2.2 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10.2.3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10.2.4 微指令序列地址的形成10.2.5 微指令格式10.2.6 静态微程序设计和动态微程序程序设计10.2.7 毫微程序设计10.2.8 串行微程序控制和并行微程序控制10.2.9 微程序设计举例思考题与习题附录10A PC整机介绍10A.1 主板10A.1.1 主板的主要组成部件10A.1.2 CPU芯片及插座(插槽)10A.1.3 内存条插槽10A.1.4 扩展插10A.1.5 配套芯片和器件10A.1.6 主板结构的改进10A.2 芯片组10A.2.1 芯片组的功能10A.2.2 芯片组的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是2008年1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朔飞。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章(习题解答)
1. 什么是存储系统?对于一个由两个存储器M 1和M 2构成的存储系统,假设M1的命中率为h ,两个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分别为s 1和s 2,存取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每千字节的成本分别为c 1和c 2。
⑴ 在什么条件下,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 2? ⑵ 该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是多少?是多少?⑶ 假设两层存储器的速度比r=t 2/t 1,并令e=t 1/t a 为存储系统的访问效率。
试以r 和命中率h 来表示访问效率e 。
⑷ 如果r=100,为使访问效率e>0.95,要求命中率h 是多少?是多少?⑸ 对于⑷中的命中率实际上很难达到,对于⑷中的命中率实际上很难达到,假设实际的命中率只能达到假设实际的命中率只能达到0.96。
现在采用一种缓冲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一种缓冲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访问当访问M 1不命中时,不命中时,把包括被访问数把包括被访问数据在内的一个数据块都从M 2取到M 1中,并假设被取到M 1中的每个数据平均可以被重复访问5次。
请设计缓冲深度(即每次从M 2取到M 1中的数据块的大小)。
答:答:⑴ 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为:整个存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为:12s 1s 2c 2s 1s 1c 2s 1s 2s 2c 1s 1c c ++´=+´+´=不难看出:当s1/s2非常小的时候,上式的值约等于c2。
即:s2>>s1时,整个存储器系统的每千字节平均成本会接近于c2。
⑵ 存储系统的等效存取时间t a 为:为:2t )h 1(1t hta´-+´=⑶r)h 1(h 1t )h 1(t h t t t e 211a1´-+=´-+´==⑷ 将数值代入上式可以算得:h>99.95% ⑸通过缓冲的方法,我们需要将命中率从0.96提高到0.9995。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
WE
A1
A0
•••
A9
1
CS1
第4章 存储器
*
字扩展(增加存储字的数量)
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
MDR
MAR
CPU
主 存
读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写
第4章 存储器
*
主存和 CPU 的联系
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
地址线的连接 数据线的连接 读/写线的连接 片选线的连接 合理选用芯片 其他 时序、负载
总线控制
主要包括两部件:判优控制
01
主设备(模块):对总线有 控制权
02
从设备(模块):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03
总线判优控制 分布式 集中式 计数器定时查询 独立请求方式 链式查询 第3章 系统总线
*
总线控制
通信控制
目的解决通信双方协调配合问题 总线通信的四种方式
同步、异步结合
通信双方由 统一时标 控制数据传送 采用 应答方式 ,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周期挪用
*
真值与机器数
第6章 计算机的运算方法
*
真值 X=-0.11111 机器数 原码 X=1.11111 补码 X=1.00001 反码 X=1.00000 移码 X=0.00001 转换
第4章 存储器
字块2m-1
字块2c-r+1
字块2c-r + 1
字块2c-r
字块2c-r -
字块1
字块0
…
…
…
字块 3
标记
字块 1
标记
字块 2c-1
标记
字块 2
标记
字块 0
标记
字块 2c-2
第3章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习题
下列存储器中,不采用随机存取方式的是():
A.EPROM B.CDROM C.DRAM D.SRAM
答案:B
A、C、D 均采用随机存取方式,CDROM 即光盘,采用串行存取方式。
2. 磁盘属于( )类型的存储器.
A.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B. 只读存储器(ROM)
10.设机器字长为 64 位,存储容量为 128MB,若按字编址,他可寻址的单元个数是( )
A.16MB.
B.16M.
C. 32M.
D. 32MB.
答案:B
128MB/(64/8)B=16M.
6.( )存储结构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A.通用寄存器 B. 主存 C. 控制寄存器 D. 堆栈
答案: C
控制寄存器(CRO~CR3)用于控制和确定处理器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执行任务的特性,对
做辅存。
16.某计算机字长为 16 位,存储器容量为 256KB,CPU 按字寻址,其寻址范围是( )。
A. 0~219-1 C. 0~218-1
B. 0~220-1 D. 0~217-1
答案:D 256KB=218B.按字寻址,可寻址的单元数=218B/2B=217,其寻址范围是 0~217-1。
17.主存储器的地址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设一个 1MB 容量的存储器,
字长为 32 位,问:
1)按字节编址,地址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各几位?编址范围为多大?
2)按字编址,地址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各几位?编址范围为多大? 答案: 在主存储器中,地址寄存器 MAR 用来存放当前 CPU 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或存放 CPU 写入 内存的内存单元地址,数据寄存器 MDR 用来存放由内存中读出的信息或者写入内存的信 息。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3.1,3.2,3.3,姜,15-春,版5)
图3.4(a) SRAM读周期时序图
35
• 各参数意义:
tRC :对存储芯片进行连续两次读操作时所必须间隔 的(最小)时间;
tAQ :从给出有效地址,至外部数据总线上稳定地出 现所读出的数据信息所经历的时间。
tEQ:地址信号有效后,从片选有效,至数据稳定地 出现外部总线上所经历的时间。
• 构成存储器的存储介质:目前主要采用半导体器 件和磁性材料。
• 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 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 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 一个存储单元,再由诸多个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 储器。
5
• 存储器的分类:
按存储介质分:
• 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
• 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高速小容量半导体存储器,是为解决CPU和主存之间 速度不匹配而设置的。用于存放最活跃的程序块和数据。
• 主存和Cache一起构成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内存),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9
总结: ① 通过计算机的多级存储管理,发挥各级存储器
的效能; ② Cache主要强调高速存取速度,以便使存储系
1. 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
• 通过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 • 通过控制总线发出读操作或写操作的控制信号; • 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存储器与CPU连接时,要完成三种 总线的连接: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同时, 还须使各种信号的时序与存储器的(固有)读 写周期相配合。
25
2. 主存储器的构成
字节存储单元即存放一个字节的存储单元,相应的地 址称为字节地址。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
若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存储单元,则称该 计算机为按字寻址的计算机。
计算机储存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储存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存储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及各类存储设备的特点;2. 掌握内存的工作原理,了解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区别及作用;3. 了解外存储器的种类和功能,如硬盘、光盘、U盘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描述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析不同存储设备在性能、容量、速度等方面的差异;2. 学会使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存取,掌握基本的存储器管理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的存储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存储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存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存储原理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存储原理概述- 存储器层次结构- 存储设备分类及特点2. 内存工作原理-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与只读存储器(ROM)- 内存芯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存储器管理- 内存分配与回收- 虚拟内存技术4. 外存储器及其应用- 硬盘、光盘、U盘等外存储器特点- 外存储器在数据备份与恢复中的应用5. 存储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计算机启动过程存储器的作用- 操作系统在存储管理方面的优化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分别讲解计算机存储原理概述、内存工作原理、存储器管理、外存储器及其应用以及存储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结合教学实际,按照以下进度进行:1. 计算机存储原理概述(第1章)2. 内存工作原理(第2章)3. 存储器管理(第3章)4. 外存储器及其应用(第4章)5. 存储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5章)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0001110
10111100 11111010 10101001 00101000 01101100 00111010 01111100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选择哪种映射方式,要考虑:
硬件是否容易实现(目标:容易); 地址变换的速度是否快(目标:快) ;
主存空间的利用率是否高(目标:高) ;
主存装入一块时,发生冲突的概率(目标:小) ;
计算机组成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4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00
01
10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15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解 ]: ⑴访问内存单元1010110110011010时:取地址码的高10位组号 1010110110与cache中第01组的4行标记依次比较,发现与第01组的 第10行相同(即命中cache),则访问该行的第1010号单元,即内存地 址1010110110011010映射到cache地址01101010;
计算机组成原理
9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解 ] :
⑴访问内存单元101010011010时:取地址码的高8位10101001依次 与cache中8行的标记比较,当比较到第011行的标记时发现相同(即 命中cache),则访问该行的第1010号单元,即内存地址 101010011010 映射到cache地址0111010;
块号 标记 111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0001 10101 11111 10111 00101 01101 00111 0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计算机组成原理 8
2、直接映射方式(按号入座)
主存地址长度=(s+w)位; 主存寻址单元数=2(s+w)个字或字节; 主存的块数=2s; 块大小=行大小=2w个字或字节; cache的行数=m=2r; 标记长度=(s-r)位; 3、组相联映射方式(按排入座,排内随意做)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上节回顾
为解决主存和CPU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依据程序访问 的局部性原理,在主存和CPU之间引入Cache。Cache的 功能全部通过硬件进行实现,在具体设计时,要考虑 Cache容量、数据块的大小、地址映射方式、替换算法、 写策略等问题。 Cache的地址映射有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 三种方式。 Cache的替换算法有FIFO法、LRU法、RAND法等。 写策略有写回法、全写法(写直达法)等。
标记tag长度=s位;
cache的行数k=不由地址格式确定;
应用场合:小容量的Cache
主存标记(块号)s位 Cache块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
块内字号w位 块内字号w位
5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2、直接映射方式
转换公式:
主存的块数=2s;
主存地址长度=(s+w)位;
寻址单元数=2 s+w个字或字节; 块大小=行大小=2w个字或字节;
1、全相联映射方式
转换公式:
主存地址长度=(s+w)位;
特点:
优点:灵活,冲突概率小,Cache的命 中率和利用率高; 缺点: ⑴比较器难实现,需要一个访问速度很 快代价高的相联存储器; ⑵寻找块时,比较器比较的次数多;
主存寻址单元数=2(s+w)个字或字节;
主存的块数=2s; 块大小=行大小=2w个字或字节;
组号 标记
1111 0010100101 0010100110 0010010110 0010010110 0010110000 0110110000 1010110110 1000110101 1010110110 1100110001 1010110001 1010111011 1010001101 1100001101 1011001110 010100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主存标记s-d位
Cache組号d 组内块号
块内字号w位 块内字号w位
7
Cache组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1、全相联映射方式(随意坐)
主存地址长度=(s+w)位; 主存寻址单元数=2(s+w)个字或字节; 主存的块数=2s; 块大小=行大小=2w个字或字节; 标记长度=s位; 主存地址长度=(s+w)位; 主存寻址单元数=2s+w个字或字节; 块大小=行大小=2w个字或字节; 主存的块数=2s; cache每组的行数=k; cache组数v=2d; cache标记大小=(s-d)位;
行号 标记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0001110
10111100 11111010 10101001 00101000 01101100 00111010 01111100
2
3.1.1 存储器的分类 3.1.2 存储器的分级 3.1.3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3.2 SRAM存储器 3.2.1 基本的静态存储元阵列 3.2.2 基本的SRAM逻辑结构 3.2.3 读/写周期波形图
3.3 DRAM存储器
3.3.1 DRAM存储位元的记忆原理 3.3.2 DRAM芯片的逻辑结构 3.3.3 读/写周期、刷新周期 3.3.4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
计算机组成原理
10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解]:⑵访问内存单元100101101001时:取地址码的高8位10010110依 次与cache中8行的标记比较,发现没有相同的(即不命中cache),则 访问内存的100101101001号单元;同时把内存的第10010110块(即 100101100000至100101101111单元)的内容调入cache,根据一定 的替换策略替换cache的某一行,假设是第101行,并用10010110覆 盖第101行的标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多层次的存储器(5)
2016-3-30
第3章 多层次的存储器
3.1 存储器概述 3.4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3.4.1 只读存储器ROM 3.4.2 FLASH存储器 3.5 并行存储器 3.5.1 双端口存储器 3.5.2 多模块交叉存储器 3.6 cache存储器 3.6.1 cache基本原理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3.6.3 替换策略 3.6.4 cache的写操作策 3.7 虚拟存储器 *3.8 奔腾系列的虚存组织
110
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12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解 ] :
⑴访问内存单元101010011010时:取地址码的高5位组号10101与 cache中第001行的标记比较,发现相同(即命中cache),则访问该行 的第1010号单元,即内存地址101010011010 映射到cache地址 0011010;
110
1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13
3.6.2 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解]:⑵访问内存单元100101101001时:取地址码的高5位组号10010与 cache中第110行的标记比较,发现不相同(即不命中cache),则访问 内存的100101101001号单元;同时把内存的第10010110块(即 100101100000至100101101111单元)的内容调入cache,替换 cache的第110行内容,并用组号10010覆盖第110行的标记00111;
块号 标记 111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0001 10101 11111 10111 00101 01101 00111 0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全相联映射实例分析(注意:行=块,字长32位)
[例1]:假设主存块大小为16B,主存有4096B(则有:4096B÷16B=256 块,即256行),cache有128B (则有:128B÷16B=8行),按字节编 址(16=24,所以块内地址码4位),若采用全相联映射;cache的当前 存储情况如下所示,若访存指令的地址码依次为101010011010和 100101101001,分别简述其访存过程;
行号 标记
1111 1110 1101 1100 1011 1010 1001
每行有16B
1000 0111 0110 0101 0100 0011 0010 0001 0000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10001110
10111100 11111010 10101001 00101000 01101100 00111010 01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