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江城子》课件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1315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0.png)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5张PPT)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跟着太阳不断地向下沉。
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
他此时三十六岁,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金庸·《神雕侠侣》※猜一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常合道,最是深情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2.鉴赏细节,体会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失意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高超艺术;3.于反常处细读文本,感受苏轼在本诗中沉痛的情感。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
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题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活动一把握诗歌内容和背景诵读全诗,结合书本解释和诗歌文本,还原此诗的写作背景。
诵读体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四川有名的才子苏东坡,新娘是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貌美,天资聪颖。
一对新人郎才女貌,非常般配。
可惜天妒红颜,王弗在公元1065年,26岁时就去世了。
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
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江城子》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37d0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1.png)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赏析诗词之美
记梦
镜头一:梦前——现实景语:十年生死 千里孤坟情语:茫茫 难忘 凄凉(奠定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洵、苏轼、苏辙
诗清新豪健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尤善书画
有“宋四家”之称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生死两隔诉衷情 虚实相生传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悼亡诗赏析情感之美
体味语言之美
鉴赏形象之美
悼亡诗
悼亡诗 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0b5c715fbfc77da369b199.png)
明料惟相小夜
月得有顾轩来
夜年泪无窗幽
,年千言,梦
短肠行,正忽
松断。 梳还
冈处
妆乡
。,
。。
尘纵无千不十
满使处里思年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豪放不羁的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旷达自信的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踌躇满志的苏轼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豁达乐观的苏轼
了解不一样的苏轼
江
乙城
卯
子 正
月
苏
二 十
轼日
夜
记
梦
学习目标
1. 用真挚的感情准确诵读作品。 2. 体会作者在词中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背景解读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 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 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 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 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 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 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死,是一种“隔”; 妻子葬千里之外的故乡,是一种“隔”; 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 ; 梦中还乡,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
词人用哪些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无限悲情的?
选用典型的意象; 现实与梦境交织,虚实结合;
《江城子》(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40df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7.png)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新课导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最有名的悼亡诗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是最悲情的悼亡诗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最酸楚的悼亡诗
那么,东坡笔下的这首《江城子》又是一首怎样的悼亡诗呢?
学习目标
1.读懂词的含义 2.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悼亡
课堂小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
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 “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 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 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 婉哀伤的基调。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惟有泪千行。
5.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 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 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 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 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可谓用心良苦。
背诵并默写全词
1.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词 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 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 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 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 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高中语文《江城子》课件
![高中语文《江城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bc5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8.png)
小结: 对亡妻的无限思念 对落拓的身世之感
→
生死之隔 千里之隔 岁月之隔
原文再现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解析:•两茫茫:双方茫茫不相知
•“不思量”,是因为每时每刻都在思量,因此“自难忘”
•全词奠定哀婉凄凉的基调
生死之隔
原文再现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解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苏轼在山东密州任职——千里之远
总结
生死之隔 千里之隔 岁月之隔 无言之隔
“四隔”循环
梦前பைடு நூலகம்实 梦中幻境
虚实结合
梦境的记述 对亡妻的思念 落拓的身世之感
梦后现实
原文再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原文再现
梦前现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九泉有灵也“无处话凄凉”
千里之隔
原文再现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解析:为何“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
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 知密州。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却不无夸张,我 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艰难、心境之凄凉。
岁月之隔
原文再现
梦中幻境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无言之隔
小结:梦境的淡淡追述 思念的无穷无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 (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a339510066f5335a8121ff.png)
“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 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 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
❖ 在妻子离世的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 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 州。
己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
梦前
十年生死
梦中
相顾无言
梦后
月圆人亡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带给我们感动的诗歌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蝶恋花》 )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 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十年茫茫--------无处相见 不思难忘--------无端而想 千里孤坟--------无告凄凉 纵使相逢-------无法辨认
此情 无计 可消除
梦中(下片):
幽梦忽还--------无望实现 轩窗梳妆--------无不铭记
无声
胜有声
梦后(下片):
肠断松冈----无限思念
此恨绵绵 无绝期
课文结构
上阙
下阙
思念 入梦 梦醒
难忘 泪千行 肠断
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
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
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
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无处”是什么意思? (2)话的是什么“凄凉”?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 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 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 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 寂凄清。
部编版高中语文实用课件《江城子》优秀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实用课件《江城子》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1cf36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a.png)
苏轼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相关诗人及作品,理解 诗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鉴赏语言、品悟情感, 对诗歌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鉴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 鉴赏,感受诗歌表情达意的独特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上阙归纳:
1.上阙写尽了对亡妻的相思之苦,下阙 转入写梦境。
2.主要技法: (1)、直抒胸臆。 (2)、想象丰富。
赏析下片
文本解读:
夜来幽梦忽怀乡。小轩窗,正梳妆。
【注释】⑴幽梦:隐约迷离的梦。⑵小轩窗: 指小室的窗户。 【大意】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 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赏析】本句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 了时时思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 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文本解读: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注释】⑴顾:看。 【大意】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 出淋漓热泪洒千行。 【赏析】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 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 正是作者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文本解读:
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⑴料到:料想,想来。⑵短松冈:长着 矮小松树的山岗,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大意】料想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 夜晚,短松的山冈。 【赏析】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 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 凄清幽独,黯然销魂。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背景介绍: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 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王弗二十七岁就 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 不言而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 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天”(陈 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https://img.taocdn.com/s3/m/1848cb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e.png)
解析:D项“词的上片直接破题”错误,词的上片并没有直接破题,是词的下片的 第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2)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 同。
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 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 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 想象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十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
词句注释 ①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 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②乙卯(mǎo):北宋熙宁八年(1075)。 ③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④思量(liáng):想念。 ⑤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 “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 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8.诗歌鉴赏 (1)关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 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 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 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 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 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 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 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江城子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江城子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c1b0143323968011c924e.png)
苏 轼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 ---黄州--登州— 扬州--定州-- 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贬官黄州是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 治打击,诗人也曾因此彷徨、伤感,但他没有沉溺在痛 苦之中,而是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豁达的心胸看待 人生的风风雨雨。在黄州任官期间,在这种心态引导下, 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 古》、《赤壁赋》等。
放旷豁达——寻找词中的诗人形象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 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 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 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放旷豁达——寻找词中的诗人形象
朗读本词,解决字词大意。
长记: 经常记起。
欹枕: 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 杳杳: 遥远迷蒙的样子。 认得: 体会到。 天籁: 自然界的音响,在此指风。
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
感知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才华洋溢 却仕途坎坷。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 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 一;散文,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在宋 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苏轼以其超拔的才气,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 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 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使词进入社会民 生的广阔天地,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豪放 词风就是由他开创的,这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 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江城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8e82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7.png)
品读赏析
(5)这首词的题是“记梦”,词人 在梦中梦到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①词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妻子正像 当年一样,凭窗梳妆,夫妻相见,千言 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惟有相顾垂泪。② 这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品读赏析
(6)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 中“忽”字的妙处。
①(内容)“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 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②(结构) “忽”字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 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③(情感)表 现了作者梦中还乡的喜悦心情(或表现了 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
品读赏析
(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 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①怀才不遇,政治失意。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 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 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②屡遭贬谪,身心俱 疲。苏轼不断地被外放,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 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③阴阳相隔,丧妻之痛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 风尘,也是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 是无处话凄凉,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品读赏析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 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②仕途失意的凄凉。苏轼 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 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 可以诉说的人。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 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柒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1.虚实相生(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写法 2.对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凉) 3.直抒胸臆,诉悲情,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 人。(自难忘、无处话凄凉、肠断处) 4.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 5.白描(小轩窗,正梳妆)语言质朴,感情 真挚 6.动作细节描写
部编本高中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ppt
![部编本高中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d0e3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0.png)
整体感知 朗读辨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 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苏 轼
苏轼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 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 王弗。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在相伴十年光 阴之后,王弗二十六岁时谢世了。
谈谈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
“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诵读指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两茫茫:空寂、凄清之感
思量:轻读
难忘:重读
感情基调: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 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拉长音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课件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81415c81c758f5f71f670f.png)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入题 “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 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 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 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 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 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 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 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 确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实写。可 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梦后
Hale Waihona Puke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 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 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 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 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 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作者设想 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 “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 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 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旧知导入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 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转引自《词话丛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 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 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 (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词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 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 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46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46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8ba9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a.png)
最悲情的悼亡诗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唐琬是陆游的结发妻子,情投意合,可由于陆母 的干涉阻挠,黯然分手,另娶另嫁。多年后,沈园重 遇。陆游怅然良久,写下一首《钗头凤》。据说,唐 琬也和了一首,郁郁寡欢,不久抱憾而死。陆游自此 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 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仓央嘉措
• 我你见,或者不见 • 我就在那里 • 不悲 不喜 • 我你念,或者不念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 不去 • 你爱,或者不爱
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 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 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
注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年版)。这首词作于缘宋神由宗熙宁八年
释 (1075),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知州
1
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王弗去世于宋英宗
治平二年(1065)。
题材
生死相隔,深情难忘。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
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生死,是一种
学 隔月沧;桑妻,子即葬情使于感相千逢里也外认的不故出乡,,又是是一一种种隔隔;;岁 习 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
直抒胸臆
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
与运用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审美鉴赏 与创造
思维发展 学习鉴赏诗词虚实相生、白描的艺术手法。
与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累积
回忆下我们以前学过的 关于美好爱情的诗词名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察的不是 “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回 答此问题应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 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角度谈第谈一你步对这首词的看法。
白描原是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不着 色彩,用墨线勾勒物象,突出其神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 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 物的情态面貌。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白描手法?
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苏轼的《江城 子》,这是一首以白描、虚实相生 手法表现作者对亡妻思念之情的悼 亡词。
•除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之 外,你认为文本中还使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与探讨:
• 体会作者感情,说说在这首 词中,你觉得哪句更能体现 作者思念亡妻的深情?为什 么?
1、“尘满面,鬓如霜。”
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实不过40岁,如 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 让他早生华发呢?)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
学完这首词,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链接高考
古诗词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解答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 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 效果。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 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 二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看不 清楚的意思。为何看不清?
• 答:①表面意思:生死相隔,黄 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 落人亡两不知); ②深层意思: 写内心的空虚、怅惘、凄清。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 “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 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 教师寄语
•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 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 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 青山,像 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 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 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 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 这首词运用了以虚写实(反衬)的手法,全诗不 对当第前二处步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着意描绘这场繁华 生活的梦境。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 春 梦 表境风 达” 了越的对是繁景故象国华在繁热闹作 华者 的,的 追梦醒生 恋活 ,后中 反的悲已 映第不了哀步三可现越再实浓现处重,境。所的全以悲诗 凉。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冈。
析题
这首词的题记为“记 梦”,那么词的上片 是不是直接写梦?是 否可以删除?
不能,作这首词的时候, 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这十 年来苏轼一直没有停止对妻 子的思念,这思念是感情的 铺垫,正因为“日有所思”, 才有了下片的“夜有所梦” 了。
• 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 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 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 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 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 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 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 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 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2.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
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
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
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
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
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
★学案反馈:这个原因只有三个学生答出来,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至苦, 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 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 看看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
“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是啊, 便是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这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是夫妻重 逢百感交集的情感真实写照。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是啊, 便是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这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是夫妻重 逢百感交集的情感真实写照。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这十年,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 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先是通判杭州, 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历尽苍桑,备尝 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 “为伊消得人憔悴”)
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艰难苦恨烦霜鬓”)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实写“巴山 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 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 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江 城 子
苏轼苏Biblioteka 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写作背景
“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 城)知州,年已四十。
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 消得人憔悴”);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艰难苦恨烦霜鬓”)
合作探究: 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 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 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 呢?)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 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 上无限期的“年年” 。不由我们不想起明 皇杨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感哀无限, 只因情深如此。“明月夜,短松岗”两句, 化景物为情思,是最有艺术表现力的结篇 之笔,令人一吟三叹,余味无穷 。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
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 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 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 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 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 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 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