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观念演变
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及其耐久性分析
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及其耐久性分析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及其耐久性分析【摘要】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飞机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思想也不断更新,从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强度及断裂强度的进化,而损伤容限/耐久性分析也已成为目前飞机结构设计的重要规范。
本文将从飞机结构设计的发展历史说起,详细介绍飞机损伤容限与耐久性分析的设计思想、理论和基本方法,为飞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飞机结构设计思想;耐久性分析;损伤容限1、前言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进步,基础力学包括结构力学,断裂力学等基础理论的发展,飞机结构设计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及耐久性分析在理论的基础上,以及长期的飞机结构设计经验和服役工作历史的数据积累上,国际航空届以标准设计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的一种飞机设计方法。
基于损伤容限和耐久性分析的飞机结构设计方法延续以往的设计方法的优点,并相应的补充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目前已具备实用性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系统。
目前各国的适航认证规定最新设计的民用飞机必须按照损伤容限设计,这充分说明了损伤容限及耐久性分析设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其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是必然。
2、飞机结构设计理论的进程从飞机诞生以来,飞机的飞行实践应用推动者飞机设计思想的不断进化。
飞机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民用飞机注重安全与成本,军用机则更加注重飞机的战斗能力和存活性能等方面。
因此飞机结构设计思想随着对飞机要求的不断变化而更新,目前正向着高机动、高稳定性、低成本、长使用寿命的全面设计方法方向进步。
飞机结构最初是采用目前熟知的静强度分析,即对飞机结构的抗拉、压、扭转等各种强度与载荷进行设计计算,引入一定的安全余量系数,使其满足各种结构强度设计的规范。
这是最早期的设计方法,静强度设计的要求主要考虑的飞机结构强度,但相对来说过于简单不够全面。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在飞机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飞机的结构设计不断要有强度上的要求,而且在刚度方面也要满足,这对于飞机的振动有很大的影响。
飞机结构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_王远达
第29卷 第1期 飞 机 设 计V ol 129N o 11 2009年 2月 A I RCRA FT D ES I GN Feb 2009 基金项目:空军技术基础研究项目(N3BK0501)收稿日期:2008-09-22;修订日期:2009-01-10 文章编号:1673-4599(2009)01-0037-07飞机结构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王远达1,梁永胜2,王宏伟1(1.空军航空大学航空机械工程系,吉林长春 130022)(2.空军航空大学科研部,吉林长春 130022)摘 要:飞机结构设计思想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经历了从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强度到断裂强度的变化过程,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是当前飞机结构设计规范的核心方法。
本文归纳了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该设计思想的本质。
关键词:耐久性设计;损伤容限设计;飞机结构设计思想中图分类号:V21515 文献标识码:AD esi gn of D urab ility and Damage Tolerance for A i rcraft StructureWANG Yuan-da 1,L I A NG Yong-sheng 2,WANG Hong-wei1(1.Depart m ent of Aer onauticalMechanics Engineering,Aviati on University of A ir Force,Changchun 130022,China )(2.Depart m 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Aviati on University of A ir Force,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W ith the devel opment of aer onautical technol ogies,aircraf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 t has made continues p r ogress,and underg oes an evolutive course fr om static,dyna m ic,and fatigue t o fracture strength .And then,durability and da mage t olerance design become the key method of cur 2rent aircraft structure design criteri on .The paper su mmarizes the devel op ing hist ory of design concep t,e 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 t,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durability and da mage t olerancedesign .These will be useful t o understand an essence of the design concep t .Key words:durability design;da mage t olerance design;aircraft structure design concep t 飞机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是在结构分析方法迅速发展、断裂力学等理论成熟应用、对飞机结构大量试验和服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设计规范形式确定下来的一种设计方法,是对传统设计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已达到实用阶段,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设计工程系统。
耐久性和损伤容限笔记详解
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第一课概述:飞机设计思想的发展●静强度/刚度设计:结构可承受最大设计载荷,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寿命设计:在设计时认为结构中是无缺陷的,在整个飞机使用寿命期间,结构不会发生可见的裂纹。
●损伤容限设计:在规定未经维修的使用阶段内,结构抵抗由于存在瑕疵、裂纹或其他损伤导致损坏的能力。
损伤容限设计结构:按照损伤容限的概念来设计使用的结构。
损伤容限结构的特点:该结构的某一部分产生裂纹后,结构仍能在规定载荷下工作一定时间,直到下一次检修为止,在这段时间内裂纹不会发展到临界尺寸,或即使某一部分发生断裂,结构仍能承受规定的载荷。
耐久性:是指在规定期限内,飞机结构抵抗疲劳开裂(包括应力腐蚀等引起的开裂)、腐蚀、热退化、剥离、磨损和外表损伤作用的能力。
耐久性设计:使飞机结构承受设计使用载荷/环境谱时,其经济寿命大于设计寿命的耐久性分析计算。
耐久性设计的目的:确保飞机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结构的强度、刚度、维形、保压和运动等功能的可靠和最经济性维修,使飞机经常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耐久性方法:设计使用寿命≤经济寿命=1/2(全尺寸结构耐久性试验或分析寿命)经济寿命:由于疲劳、意外损伤/环境侵蚀引起结构损伤的情况,使得战备状态目标不能通过可接受的经济维修方式保持的时候,所对应的使用时间为经济寿命。
第二课断裂力学第一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1.1引言◆ 线弹性断裂力学:用弹性力学的线性理论研究含裂纹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失效准则的工程学科。
◆ 裂纹种类:张开型、滑移型、撕开型。
如图1所示。
(I )张开型 (II )滑移型 (III )撕开型图1裂纹的基本类型1. 张开型或I 型外载荷为垂直于裂纹平面的正应力,裂纹面相对位移垂直于裂纹平面。
2. 滑开型或II 型外载荷为面内垂直裂纹前缘的剪力。
裂纹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垂直于裂纹前缘的滑动。
3. 撕开型或III 型外载荷为离面剪力。
裂纹面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平行于裂纹前缘的错动。
飞机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
飞机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摘要】飞机结构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耐久性与损伤容限特性的优劣。
耐久性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互相补充,共同保障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保证飞机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发展,损伤容限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要素进行了归纳阐述。
【关键词】飞机结构设计;耐久性;损伤容限1、飞机结构设计思想的发展飞机设计思想的发展来源于飞机的使用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飞机设计思想的演变,对军用飞机,主要取决于飞行和战斗性能、生存能力以及经济成本等。
对民用飞机特别重要的是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次大战后的几十年来航空运输市场迅猛发展,飞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对飞机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断裂力学等相关学科逐步发展成熟,促使飞机结构设计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十年来,飞机设计思想经历了从静强度设计、疲劳(安全寿命)设计、安全寿命/破损安全设计、安全寿命/损伤容限设计,到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等多次的演变。
2、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概论结构耐久性是结构的一种基本品质,它代表飞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结构抵抗疲劳开裂、腐蚀(包括应力腐蚀)和意外损伤引起开裂的能力。
在规定的使用期内,不允许出现功能损伤(刚度降低、操纵效率下降、座舱减压、油箱漏油等)。
耐久性设计目标是经济寿命,而不是安全寿命,也就是说具有耐久性设计的飞机在整个服役期内,能有效的使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不需附加的维护和操作费用。
损伤容限设计承认飞机结构在使用前就带有初始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在重复载荷作用下不断扩展,但必须把这些缺陷或损伤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规定的检查期内,结构应满足规定的剩余强度要求,以保证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利用安全寿命给出飞机的使用寿命,或通过耐久性设计和试验保证飞机结构的经济修理极限和经济寿命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用损伤容限设计来保证飞机结构的安全。
目前飞机设计主要是采用这个设计思想。
复合材料层压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1]
[ 摘要 ] 简要介绍了飞机机体中复合材料层压结构损伤容限设计的特点及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压结构 损伤容限设计 [A b st ract ] T he cha racte rist ics and im po rtan t po in t s o f dam age to le rance de sign o f lam ina ted com po site st ructu re s in a ircraf t have been b rief ly p re sen ted in th is p ap e r. Keywords: L am ina ted com po site st ructu re D am age to le rance de sign
许用值, 可供参考。 由表2可以看到, 次结构件采用的设计许用应变
为3000~ 4000ΛΕ, 而主结构件采用的许用应变则已 增加到5000~ 6000ΛΕ。这表明用于主结构件的复合 材料体系应具有更好的韧性。
3. 结构形式上的设计改进 由于复合材料存在着剪切性能差、开孔处应力 集中严重、容易电化腐蚀等缺点, 所以金属飞机结构 中 常用的由蒙皮、梁、桁条、肋 (框) 等很多零组件通 过大量紧固件机械连接而成的构造方式就不太适合 复合材料结构。比较合理的构造方式有共固化或二 次胶接的多墙式结构、全高度蜂窝夹芯结构和夹层 结构、整体式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能较好地使复合 材料“扬长避短”, 获得较大的结构效率。但从损伤容 限设计的角度来看, 其中有些结构形式尚不很理想。 例如, 共固化和二次胶接的加筋壁板件的抗损伤扩 展性能较差, 蜂窝夹芯板件的薄面板与夹芯间的胶 接很易因外来物的冲击而脱胶, 必须采取相应的设 计措施予以改进。 提高抗冲击损伤能力的更理想的结构形式是缝 合结构和三向编织结构。特别是三向编织结构, 从根 本上消除了层压结构层间强度低的缺点, 从而有可 能大大提高结构的抗损伤能力。 目前对三向编织结构的力学分析、性能预报、编 织工艺、固化成形方法、结构设计等方面正在开展积 极的研究, 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工程实用。 4. 结构铺层设计 结构铺层设计时除遵循一般铺层设计原则外, 从提高抗冲击损伤能力的角度还需注意下列几点: (1) 翼面结构各部位的主要损伤源不尽相同 通常, 翼面根部区蒙皮较厚, 故对低能冲击不太 敏感, 但根部区往往是两部件的对接区, 不可避免地 存在钉群连接, 因此连接孔是这个部位的主要损伤 源。翼根区以外的部位很少存在大的连接孔, 但蒙皮 较薄且外露面积大, 故外来物的低能冲击是主要损 伤源。应根据不同的损伤源采取不同的铺层设计。 (2) 翼面结构剖面处各元件间承载能力的优化 匹配 在翼根区以外的部位, 蒙皮的铺层设计应以承 剪为主, 轴向载荷应主要由纵向加强件承担; 根部 区由于存在着钉群连接以及载荷的集中或分散等因
民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研究及实例
民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研究及实例随着民用飞机使用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民用飞机安全要求的提高,业内对飞机的型号审定及持续适航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民用飞机适航领域,结构安全性作为重要的审查环节,其设计及维护理念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革新。
本文通过对民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的基本概念、评定目的及检查要求等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借助简单实例对评定方法进行梳理,进而介绍型号审定环节中民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的相关内容。
标签:民用飞机;适航;结构;损伤容限0 引言民用飞机的疲劳损伤对结构适航性危害巨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疲劳裂纹导致的民用飞机灾难性事故。
民用飞机结构强度设计思想、适航标准也在这血淋淋的教训中不断演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彗星”事件发生后,飞机结构设计从静强度设计准则发展到破损安全设计准则,自1977年丹航事件后,又从破损安全设计准则发展到损伤容限设计准则。
因此,损伤容限是在“安全寿命”和“破损—安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
1 损伤容限概述民用飞机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应避免由于疲劳、腐蚀、制造缺陷或意外损伤引起的灾难性破坏。
损伤容限准则是通过一套科学方法确保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损伤在达到临界尺寸之前能够被检查发现且完成修理,使得飞机结构可持续满足剩余强度的要求,保证飞机的使用安全。
2 中国民航基于损伤容限的管理要求为了保证民用飞机结构的持续适航于安全,所有飞机的结构均需满足损伤容限准则。
由于1977年之后新研制的民用飞机都基于损伤容限准则进行设计,目前国际及中国民航重点监控部分民用老龄飞机。
对于采用破损安全要求取证的民用飞机,中国民航局通过咨询通告AC-121-65R1要求通过颁发适航指令要求用补充结构检查(例如,波音737CL的补充结构检查文件)保证其疲劳关键基准结构符合损伤容限要求。
不仅如此,民用飞机结构上的修理和改装可能改变结构的传力方式、接近和检查特性等,特别是疲劳关键结构上的修理和改装可能对民用飞机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国民航规章CCAR-121部附件J第3条对修理和改装也提出了损伤容限评估的要求。
疲劳损伤容限简介
3.2 设计准则及设计规范的演变
服役中的飞机由于结构损伤而造成的事故
• 1954 – 由观察于窗材开料口、处制出现造了等疲原劳因裂,纹导飞致机飞结机构在使用前不可避免
空中解体(彗星1号)
存在初始缺陷和损伤,加上使用不当和意-4缺机陷翼等、机,身在接使合用处载翼下荷耳/环片境断裂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程度 • 1976年-的“鹰扩74展8”在,阿从根而廷影坠响机飞机的正常功能。因此,如何确保 • 1977 – 飞平尾机后可梁靠出而现安了裂全纹的导飞致行飞又机坠不毁至(于赞使维修费用昂贵到不
强度校核、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分析及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形式的设计研究试验,提出合理的刚度布局要求,进行初步的颤
振、振动分析、风洞试验模型设。
6
2 结构强度设计工作内容
详细设计阶段
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完成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 飞机颤振分析;给出关键件、重要接头、组合件耐久性和损伤容 限分析及耐久性特性验证的初步结论;给出预计振动环境,完成 有关部位的振动分析和耐振试验。
设计要求
1 飞机早期设计 (1950年以前)
静强度
未受损的完整结构
σσ限制 σ极限=1.5 σ限制
修改完善并正式发出详细设计中的各种计算和分析报告,跟 产处理试制中的更改、超差、代料等问题;完成各部件、各系统 有关试验、全机静力试验、起落架落震试验、前起落架摆振试验、 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等大型试验的大纲、任务书、配套交付技术条 件的编发,完成试验。解决试飞中的有关强度问题,完成设计定 型(适航审定)之前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分析与试验,完成全部 强度计算报告、试验报告、攻关排故总结等定型文件的编发。完 成适航符合性验证报告。开始全尺寸疲劳损伤容限试验。
从事故角度浅谈飞机结构设计理念及规章
2019 Nc.4 Sum Ns. 135
从事故角度浅谈飞机结构设计理念及规章
( , ; , ) 徐陈斌1 * 孙兰2 1-金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201323 2.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 上海201210
:摘要
2017年交通部发布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5版本,其中维修体系的主要变动为附件J:
: 关键词 安全寿命;损伤安全;损伤容限;CCART21R5 ;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
: : OSID 中图分类号 V215
文献标识码 A
:
0引言
2017年9月8日,中国民航局于在规章层面印 发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 合格审定规则》"* (对应的FAA规章SubpaV AA Continued Airvorthines and Safety Improvements)和 相应咨询通告(对应FAA AC 120-84 CHG 1 Aging Aircraft Inspections and Records Reviews 2 * 等)# 其 中作为主要内容的《AC-121-CS-2018-71修理和改装
的损伤容限检查要求0[ 3 *明确提出了“损伤容限”
的相应要求#
笔者作为121航司维修从业人员参与完成了 CCAR121单位的维修专业审定,工作中发现虽然 CAAC对应修订较晚,但业内已经在多年前积累了 实例并明确航空器结构安全的要点# 为更好理解规 章和了解规章制定背后的意图,本文通过列举民航 史上发生过的三起典型事故,以此回顾航空器结构 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以及目前CAAC现行规章的相 应条款。
107
经验介绍
总第135期
缺陷。 通过机身残骸的收集,事故报告判定主因是位
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及分析方法综述
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及分析方法综述1 损伤容限设计概述1.1 损伤容限设计的技术目标保证含有裂纹的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内,其承载能力不小于在这个期间可能着遇到的最大载荷,从而使机体不会由于裂纹存在而发生灾难性破坏,保证机体结构安全。
1.2 损伤容限设计内容a. 一个含有裂纹结构在规定寿命期或检修期内要承受的可能遇到的最大载荷(剩余强度问题)b. 在可能遇到最大载荷作用下,允许结构存在的最大裂纹长度(临界裂纹长度问题)c. 新飞机出厂时,或已服役飞机经返修后可能预先存留在结构中的最大初始裂纹(初始裂纹尺寸假设)d. 从初始裂纹尺寸扩展到最大允许裂纹尺寸经历的寿命时间(裂纹扩展寿命问题)e. 如何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应力设计、材料选择、疲劳增强措施选择,规定适当的检修周期以满足结构损伤容限要求(设计方法论)1.3 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分类按照损伤容限要求设计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缓慢裂纹扩展结构和破损安全结构。
而后者又包括破损安全多途径传力结构和破损安全止裂结构。
我国军用飞机损伤容限要求在国军标GJB776-89《军用飞机损伤容限要求》中按不同类型分别作了规定。
1.4 缓慢裂纹扩展不可检结构损伤容限有些结构设计要保证它在整个使用期内不需要修理就能满足寿命要求。
另一个用途是缓慢裂纹扩展不可检结构分析简单而且偏于安全,而判断结构是否具备破损安全条件是个复杂的问题。
所以,工程上不管结构是什么类型都作为缓慢裂纹扩展不可检结构设计。
1.5 缓慢裂纹扩展可检结构损伤容限结构在使用中能够被检查、拆卸和更换,还可以利用结构的可检性提高它的剩余强度。
如果主受力构件在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寿命时,其剩余强度就已经下降到规定值以下,对结构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使整个结构的寿命得以延长1.6 破损安全多途径传力结构损伤容限破损安全多途径传力结构要求当主传力途径失效后残存结构仍能承担最小未修使用期内可能遭遇到的最大载荷。
因此,只有当结构满足如下条件时,才真正符合破坏安全多途径传力结构要求:a. 在主传力途径失效前,要求结构能够承担在最小未修使用期内可能遭遇的最大载荷;b. 在主传力途径失效时,残存结构必须有能力承受引起传力途径失效的载荷,再加上有断裂元件转嫁过来的载荷并考虑动载效应增量;c. 必须有足够强的紧固件以保证将失效结构上的载荷传递到残存结构上。
耐久性和损伤容限笔记详解
结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第一课概述:飞机设计思想的发展●静强度/刚度设计:结构可承受最大设计载荷,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安全寿命设计:在设计时认为结构中是无缺陷的,在整个飞机使用寿命期间,结构不会发生可见的裂纹。
●损伤容限设计:在规定未经维修的使用阶段内,结构抵抗由于存在瑕疵、裂纹或其他损伤导致损坏的能力。
损伤容限设计结构:按照损伤容限的概念来设计使用的结构。
损伤容限结构的特点:该结构的某一部分产生裂纹后,结构仍能在规定载荷下工作一定时间,直到下一次检修为止,在这段时间内裂纹不会发展到临界尺寸,或即使某一部分发生断裂,结构仍能承受规定的载荷。
耐久性:是指在规定期限内,飞机结构抵抗疲劳开裂(包括应力腐蚀等引起的开裂)、腐蚀、热退化、剥离、磨损和外表损伤作用的能力。
耐久性设计:使飞机结构承受设计使用载荷/环境谱时,其经济寿命大于设计寿命的耐久性分析计算。
耐久性设计的目的:确保飞机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结构的强度、刚度、维形、保压和运动等功能的可靠和最经济性维修,使飞机经常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耐久性方法:设计使用寿命≤经济寿命=1/2(全尺寸结构耐久性试验或分析寿命)经济寿命:由于疲劳、意外损伤/环境侵蚀引起结构损伤的情况,使得战备状态目标不能通过可接受的经济维修方式保持的时候,所对应的使用时间为经济寿命。
第二课断裂力学第一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1.1引言◆ 线弹性断裂力学:用弹性力学的线性理论研究含裂纹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失效准则的工程学科。
◆ 裂纹种类:张开型、滑移型、撕开型。
如图1所示。
(I )张开型 (II )滑移型 (III )撕开型图1裂纹的基本类型1. 张开型或I 型外载荷为垂直于裂纹平面的正应力,裂纹面相对位移垂直于裂纹平面。
2. 滑开型或II 型外载荷为面内垂直裂纹前缘的剪力。
裂纹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垂直于裂纹前缘的滑动。
3. 撕开型或III 型外载荷为离面剪力。
裂纹面在其自身平面内作平行于裂纹前缘的错动。
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
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严肃?不过别担心,我们今天就轻松聊聊这些概念。
安全寿命设计就是给产品设定一个“保质期”,让它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早早退休”。
想象一下,买了个新手机,结果用了几个月就罢工了,心里那个不爽啊!所以,安全寿命设计的目的就是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让我们安心用到它的极限,而不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比如汽车,你希望它能陪你跑个几年,结果一上高速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可就尴尬了。
再来说说损伤容限设计,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就是在说一个产品能承受多少“打击”。
就像你在打篮球,可能摔倒几次,但只要没有骨折,那就算是“容忍”了。
损伤容限设计就像给产品设置了一个“防护罩”,能抵挡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碰撞、冲击等。
想象一下,一台手机掉到地上,屏幕裂了,你可能心里会咯噔一下,但如果它没有摔坏,那就是“天佑我机”,你心里立马轻松多了。
安全寿命和损伤容限这俩兄弟,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故障。
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跑者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体力,避免在关键时刻“跌倒”。
所以,设计师们会通过各种方法,让产品的材料和结构都能更耐用、更稳定。
比如,汽车的车身要用轻便又结实的材料,这样在遭遇碰撞时能吸收冲击力,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就像在玩飞盘时,你希望盘子飞得又远又稳,而不是一出手就掉了。
想要实现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其实需要很多的“智慧”。
设计师得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条件,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
就像给小孩选玩具,要考虑安全性、耐用性和趣味性。
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材料科学也在不断进步,设计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就好比做饭,调料多了,菜也就丰富了。
比如,使用复合材料能让产品在轻量化的同时,更加坚固,简直就是“厨艺高超”的表现。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不仅仅适用于产品,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理念。
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飞机结构设计的观念变化与演进
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飞机结构设计的观念变化与演进提要飞机结构的设计,必须在性能、安全、成本三者间取得平衡。
自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伴随着重大的飞机失事教训,飞机结构设计观念也历经多次的修改。
最早仅考虑材料静力强度;20世纪30年代后为采用线性疲劳观念的“安全寿命”,经过50年代的“彗星”客机和B-47坠毁后,改进为“破损安全”;而70年代发生的波音707及F-111事件,则使得“损伤容限”成为现今的标准结构设计准则。
1988年发生的阿罗哈航空事件,则揭示了散布型疲劳损伤成为“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新课题。
前言1903年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发明飞机后,飞机工业正式诞生。
早期飞机的标准构型是双翼机(biplane),机身和机翼采用桥梁的衍架(girder)设计,机翼内有多根木制的翼梁(spar)和翼肋(rib)直交(orthogonal)摆置,外层再包上帆布。
上下机翼间以木条和钢索做为垂直支撑,以维持机翼在气动载荷下不致弯折破坏;机身则是木盒状衍架(box-girder)设计,对角线加上钢索以维持机身的刚硬(rigidity)。
此时的飞机大都用做探索性能的实验机,结构疲劳寿命完全未列入考虑。
众所周知,战争是新科技的最佳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发展更快、更强、更可靠的飞机,战争期间共生产了约15万架飞机,绝大部分是使用木头和帆布制造。
因此到大战快结束时,木头的供应已接近枯竭,使用材料不得不转向金属。
大战末期出现了焊接的钢制机身,以及悬臂式(cantilever)单翼机(monoplane),机翼内翼梁数量减少,只剩几根主梁,但强度和劲度都足以承受机翼全部的气动载荷,也不再需要钢索来加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著名的“骆驼”(Camel)战斗机,是标准的双翼机构型静力强度由于当时金属材料极富韧性(ductility),结构设计方法很保守,因此结构的安全裕度(Margin of Safety)相当大。
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观念演变
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观念演变摘要结构的设计,必须在性能、安全、成本三者间取得平衡。
最早仅考虑材料静力强度;20世纪30年代后为采用线性疲劳观念的“安全寿命”, 50年代改进为“破损安全”;而70年代则使得“损伤容限”成为现今的标准结构设计准则。
1988年揭示了散布型疲劳损伤(亦称为“广布疲劳”)成为“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新课题。
1、静力强度早期应用中,由于金属材料极富韧性(ductility),结构设计方法很保守,因此结构的安全裕度(Margin of Safety)相当大。
在结构遭遇疲劳问题之前,设备早就因为其它使用原因而失效了,因此结构疲劳寿命不是此时的设计重点。
结构设计只要满足材料静力强度(Static Strength)就不会有问题,结构分析则以静力试验为佐证,试验负载是使用负载乘以一个安全系数,以计入不确定因素,比如:负载不确定、结构分析不准确、材料性质变异、制造质量变异……等。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以提升使用性能,在材料静力强度主导结构安全的思想下,一些强度高但韧性低的金属材料开始出现在设备结构上。
只是此时的设备运行工况已非昔日设计工况可比,结构应力大增,应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效应使高应力情况更加恶化,最后导致产生疲劳裂纹,降低了结构安全裕度,材料静力强度已不足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结构安全。
2. “安全寿命”“安全寿命”(Safe Life)设计观念。
在这种设计观念里,设备在预定的运行期间内需能承受预期的反复性负载,当结构运行时数到达运行寿命时,认定结构疲劳寿命已经完全耗尽,设备必须报废。
“安全寿命”设计观念的缺点,在于它的疲劳分析与设计一般是采用“疲劳强度耐久限制”(Fatigue Strength‐Endurance Limit)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麦林法则(Miner's Rule)。
它是在实验室里对多片截面积各异的小尺寸材料试片,施加不同的等振幅(Constant Amplitude)负载,直到试片疲劳破坏为止,以获得此材料在各种施加应力和发生疲劳破坏的负载周期之数据,称之为S‐N曲线(S‐N Curve,S代表施加应力,N代表负载周期数),再以实际结构件在各种设计运行条件下的应力,找到相对应的疲劳破坏负载周期数,依线性累加的方式加总,就可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并应用于设计。
8_损伤容限设计方法
1背景
从60年代末期起的几年当中。原按疲劳安全寿命设 计的多种美国空军飞机出现了某些断裂事故,因此, 按安全寿命设计并不能确保飞机的安全,因为它没 有考虑到实际结构在使用之前,由于材料、生产制 造和装配过程中已存在不可避免的漏检的初始缺陷 和损伤;加之当时使用的高强度或超高强度合金的 断裂韧性降低等原因,这些缺陷、损伤于使用过程 中在重复载荷作用下将不断扩展,直至扩展失控造 成结构破坏和灾难性事故。 因此美国于1974-1975年颁布了第一部损伤容限设 计规范
2.3
损伤容限设计与断裂力学的关系
结构中存在的缺陷、损伤或裂纹实际上都是指结构内部的 受损状态,只不过是这些术语所描述的受损几何形态不同 而已。损伤容限设计方法中对这些受损的几何形态都等效 成简单几何形态的裂纹来处理,这是因为断裂力学在含裂 体方面的众多研究成果为损伤容限的设计分析方法提供了 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损伤容限设计关心的问题包括:
同一批生产飞机由于使用过程不同,实际的损伤度并不相同。 为此需要测出并记录实际的载荷谱,以便和设计载荷谱相比较。 通过数据处理,定出实际损伤度和实际可用寿命。根据实际寿命 的差别调整飞机的检修周期和部件的更换计划,直到经济上不值 得再修理为止。这种用经济价值来决定的飞机寿命称经济寿命。 故跟踪也是损伤容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6.对于那些较长、较大的零件应考虑止裂措施,如采用止裂 孔、止裂带和结构分段等,以防止裂纹快速扩展。 7.合理的控制结构的设计应力水平。应当综合强度、刚度、 损伤容限、耐久性和可靠性几方面的要求,减轻结构重量情 况下合理确定应力水平和设计指标。
损伤容限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
一系列的分析、计算和试验。特别对于采用高强度材料
第七章损伤容限要求-2009
第七章损伤容限设计要求第1节概述1、设计思想的转变飞机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主要依赖于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技术。
损伤容限设计成为保证结构安全、防止发生灾难性破坏事故的重要设计原则和方法。
损伤容限是在“安全寿命”和“破损—安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
它是以断裂力学为基础,以保证结构安全为目标,以损伤检查为手段。
涉及结构设计、载荷、强度、材料、工艺、试验质量控制、使用维修和组织管理各环节的系统工程。
在各环节中的重要改变对传统理论和方法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革新。
表现在:(1) 设计思想承认损伤不可避免, 不断发展新的设计准则;(2) 结构提出新的结构设计概念, 进行结构分类, 完善结构总体安排和细节设计要求;(3) 载荷和环境要求飞—续—飞载荷谱,强调温度、湿度和介质环境,考虑离散源损伤;——载荷谱的谱型分为“等幅谱”、程序块谱、飞—续—飞谱3种简化的排列形式。
——飞—续—飞载荷谱是以一次飞行接一次飞行地排列飞机所经历的载荷—时间历程。
每次飞行代表飞机一种特定的典型使用任务,该谱一般以一定的时间作为循环周期,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各次飞行之间的载荷历程有差别,但它们的总和代表飞机所有典型使用任务。
飞机将周而复始地依次重复该周期内的各次飞行,直至飞机的总寿命结束为止。
(4) 材料大量增加了对材料性能的严格要求, 增加裂纹扩展及断裂、腐蚀的十余个材料常数,提出新的选材准则;(5)强度贯彻损伤容限准则和新的分析方法;(6)工艺对损伤容限重要结构件实施工艺控制;(7)试验增加全尺寸损伤容限试验(裂纹扩展和剩余强度试验);(8)质量控制无损检验,重要结构件跟踪控制;(9)使用和维修制定并实施结构维修大纲,机队监测监控;(10) 组织管理要实现损伤容限需要设计方(设计、分析、制造、用户保证)、使用方(检查、维护、修理、报告)和适航管理部门(管理条例、机队监控)三方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才可能实现。
安全性在整个预期使用寿命期内, 每架飞机的飞行结构的安全性将达到和保持规定的剩余强度水平(存在未发现的损伤)的保证。
现代桥梁设计的新理念
L=888m,国内第一座现代悬索桥,2004年2 月发现纵横焊缝交叉处疲劳裂纹约40cm,服役 6.5年。
5:鄂黄长江大桥——前支点挂篮拉杆断裂事故
480m 预应力砼斜拉桥,前支点挂篮拉杆采用 40cr,因螺纹缺口敏感受载过程断裂。 设计安全 系安数K>3.0。
五、损伤导致桥梁破坏的实例
➢减少设计和工艺对结构的硬伤
六、设计观念的更新
➢减小焊接系数量和焊缝尺寸,合理的焊接材料选 择; ➢防腐蚀不再是装饰,更重要的是保证结构安全的 需要,因此更需要建立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腐蚀的 不同概念,用于指导科学、合理、完善并有明确使 用和维修周期的防腐蚀设计。
六、设计观念的更新
• 桥梁的服役过程类似人的生命过程,有 幼年——壮年——老年过程。因而新的 桥梁生命理念表现在: ➢桥梁病理学; ➢桥梁健康诊断学和桥梁物理诊断方法; ➢桥梁的疲劳与抗疲劳对策; ➢桥梁寿命评估和病害治疗; ➢健康桥梁的判别标准及量化指标。
现代桥梁设计的新理念
一、桥梁安全与耐久的理念
1、桥梁结构具有明确的使用功能、实用价值 和极强的社会属性,它的安全与耐久直接影响社 会经济和人的生命安全,致关重大,不容轻视。
• 安全性——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 耐久性——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 完整性——偶发事件时,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 损伤容限的设计概念是承认结构在使用前就带来 初始缺陷,但必须通过设计的方法把这些缺陷或 损伤在结构使用期间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结 构使用的安全与耐久性。
• 前人对损伤容限的概念并不陌生,如在天然石料 的应用中,“十拱九裂”的说法古而有之,带裂 缝工作的石拱桥并未危及使用安全。
三、桥梁结构的损伤
断裂力学分析导论
断裂力学分析导论大家好,本期为大家介绍断裂力学的基础概念,供大家学习参考。
首先为大家介绍疲劳与损伤容限理念,该理念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安全寿命设计2、故障安全设计3、损伤容限设计安全寿命设计针对产品在特定的设计寿命中正常工作,无需维修,没有明确考虑裂纹扩展的可能性,1956年,安全寿命设计概念被用于认证商用飞机设计。
该设计理念确定结构部件(或整个结构)达到损坏极限之前必须停止使用的寿命,其测试和分析几乎是基于恒幅应力(或应变)与循环数曲线。
安全寿命设计的优点在于设计产品不需要在使用期间进行检查。
但其缺点在于:1、即使有内置的保守性措施和较大的散射因子,在达到设计安全寿命之前,有时也会出现裂缝和故障。
2、大多数组件不必要地退役。
3、如果结构在使用中发现开裂,则安全寿命不会提供有关损坏引起的相对风险的信息。
4、若结构承受的实际负载与设计期间预置的负载不同,安全寿命不予以考虑。
由于安全寿命设计对缺陷考虑的不周全,导致了许多飞行事故的产生。
1、C-5A下翼结构早期广泛开裂2、1969 年 12 月 F-111 仅飞行 107 次后坠毁故障安全设计被称为冗余设计或多负载路径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有以下三种:1、要求如果一个元素发生故障,系统不会发生故障。
2、需要开发能够检测疲劳裂纹的检查程序。
3、认识到可能会出现疲劳裂纹,并且在检测和修复裂纹之前,对结构进行布置,使裂纹不会导致结构失效。
故障安全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管理元件由于意外而发生的故障,减轻损害。
缺点在于过度的设计导致结构超重,并且难以预测结构的失效模式。
波音707-300于1977年5月坠毁,该飞机是基于故障安全理念设计的,坠机是由于水平稳定器后梁疲劳故障造成。
对坠机事故导致的波音 707-300 机队进行的检查发现另外 38 架飞机有类似的裂缝,这次事故导致取消了故障安全设计,采用损伤容限设计。
损伤容限设计运用破话力学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检测,裂纹由初始长度生长到检查人员可检出的最小裂纹长度,此时为首次检查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全寿命到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观念演变摘要结构的设计,必须在性能、安全、成本三者间取得平衡。
最早仅考虑材料静力强度;20世纪30年代后为采用线性疲劳观念的“安全寿命”, 50年代改进为“破损安全”;而70年代则使得“损伤容限”成为现今的标准结构设计准则。
1988年揭示了散布型疲劳损伤(亦称为“广布疲劳”)成为“损伤容限”结构设计的新课题。
1、静力强度早期应用中,由于金属材料极富韧性(ductility),结构设计方法很保守,因此结构的安全裕度(Margin of Safety)相当大。
在结构遭遇疲劳问题之前,设备早就因为其它使用原因而失效了,因此结构疲劳寿命不是此时的设计重点。
结构设计只要满足材料静力强度(Static Strength)就不会有问题,结构分析则以静力试验为佐证,试验负载是使用负载乘以一个安全系数,以计入不确定因素,比如:负载不确定、结构分析不准确、材料性质变异、制造质量变异……等。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以提升使用性能,在材料静力强度主导结构安全的思想下,一些强度高但韧性低的金属材料开始出现在设备结构上。
只是此时的设备运行工况已非昔日设计工况可比,结构应力大增,应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效应使高应力情况更加恶化,最后导致产生疲劳裂纹,降低了结构安全裕度,材料静力强度已不足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结构安全。
2. “安全寿命”“安全寿命”(Safe Life)设计观念。
在这种设计观念里,设备在预定的运行期间内需能承受预期的反复性负载,当结构运行时数到达运行寿命时,认定结构疲劳寿命已经完全耗尽,设备必须报废。
“安全寿命”设计观念的缺点,在于它的疲劳分析与设计一般是采用“疲劳强度耐久限制”(Fatigue Strength‐Endurance Limit)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麦林法则(Miner's Rule)。
它是在实验室里对多片截面积各异的小尺寸材料试片,施加不同的等振幅(Constant Amplitude)负载,直到试片疲劳破坏为止,以获得此材料在各种施加应力和发生疲劳破坏的负载周期之数据,称之为S‐N曲线(S‐N Curve,S代表施加应力,N代表负载周期数),再以实际结构件在各种设计运行条件下的应力,找到相对应的疲劳破坏负载周期数,依线性累加的方式加总,就可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并应用于设计。
虽然这种方法已行之多年,且普遍为一般结构设计及分析所接受,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有其先天上的缺点,使得分析的结果常不符合实际。
因为一般在实验室里做这种小型试片的疲劳试验时,试片表面上都有经过特别处理,以使试片表面尽可能光滑平整而没有任何缺陷,也就是没有任何裂纹的存在。
因此,由这种试片所得的疲劳寿命试验数据,就包括了裂纹初始(Crack Initiation)及裂纹生长(Crack Growth)这两至发小、而裂断裂相信上很造时纹,的疲两部分。
所发现有初始、尺寸、何裂纹生长裂的那一段如果把这信也无法保很可能(事时的非破坏,则它的疲疲劳试验里所谓裂纹始裂纹(何时会发,则是指初段时间。
这种数据保证所有事实上也坏性检验疲劳寿命里,裂纹初纹初始(Cr Initial Cra 发现,那要初始裂纹SAE1045应用于设有结构零件早已预先验能力无法中就不再初始阶段所rack Initiat ck )的那要看该实验纹由此之后5钢材的设备的结构件都处于完先)存在着法发现。
如再包含裂纹所花的时tion ),是那一段时间验室的非破后继续扩展S ‐N 曲线构分析及设完美无瑕的着各式各样果结构上纹初始的那间约占了是指试片表间,至于初破坏性检验展,直到最设计上,由的情况,换样微小的裂上早已预先那一段时间了全部疲劳表面没有裂初始裂纹的验能力而最终试片完由于我们很换言之,结裂纹,只是先存在着有间,而在传劳寿命的百裂纹的大定。
完全很难结构是制有裂传统百分之九十以上。
传统的麦林法则分析结果,一律包含了裂纹初始及裂纹生长两阶段时间,显然过于乐观,也因此在传统的疲劳设计里,往往要采用一相当大的安全系数(一般是4)来尽量避免这项偏差,而过大的安全系数又常常会造成设计结构的超重。
至于用来验证结构运行寿命的全结构疲劳试验(Full Scale Fatigue Test),也因为试验设备无法完全表现量产型设备在制造过程中所留下的制造瑕疵,让试验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多项统计数据表明,很多设备的失效案例中,56%以上可归咎于制造过程遗留下的预存(pre‐existing)裂纹,这些裂纹是设备运行期间发生疲劳破坏的主因,但无论是全结构疲劳试验或是麦林法则,都无法计入这些预存裂纹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为确定设备运行具有等效的结构安全,后来认为在结构的设计阶段,需根据以往经验搭配最新理论执行疲劳分析,并以静力试验及全结构疲劳试验进行验证;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即:安全寿命)为全结构疲劳试验所验证的运行时数除以安全系数(通常是4),以计入材质、制造、组装过程、负载、……等不确定因素;运行阶段需执行设备运行负载的量测,获得运行的真实结构负载,以持续更新设计阶段的疲劳分析数据,确切掌握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
3.破损安全在更明确的规范中规定,除了“疲劳强度”(Fatigue Strength,也就是“安全寿命”)设计外,也可采用“破损安全强度”(Fail‐Safe Strength)设计。
设备结构中,那些大幅负担运行负载,一旦损坏又未能发现时,最终会造成设备损毁的结构零组件,称为主结构(Principal Structural Element)。
“破损安全”设计要求当设备某一主结构局部损坏或完全破坏时,在运行负载大小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限制负载乘以1.15动态因子(Dynamic Factor)的条件下,主结构的负载会由邻近的其它结构分担,设备不会因结构过度变形致使运行特性大幅度恶化,也不致有立即的破坏顾虑。
“安全寿命”设计的设备需有主结构的疲劳分析或试验,且需执行设备静载荷与运行载荷合并作用下的全结构疲劳试验;而采用“破损安全”设计的设备,需以分析或试验的方式证明,在前段所述的静力负载(Static Load)作用下,主结构强度符合设计需求(例如:在施加负载下切断一主结构件,或是在设备上切出一条短裂缝,此时邻近的其它结构仍能承担规定负载),不硬性要求全结构疲劳试验,且旧型设备相同设计观念下的运行经验,亦可成为结构强度的等效佐证。
至于是否需对主结构进行定期检查,虽然一般都认为应该要有,但在主结构发生不明显损坏时,是否应依据邻近其它结构的剩余寿命订定检查时距,则没有规定。
“破损安全”设计观念的基本论点是:设备主结构一旦发生损坏时,在运行中会使运行特性明显改变,很容易会被一般的目视检查发现,因此只要是在正常的维修或操作情形下,就能防止主结构突然的致命性毁坏。
就疲劳而言,这种设计的结构只要无损坏,几乎就可无限期使用,既无需定期更换,也不必制订特定的检查,加上未强制执行全结构疲劳试验,节约设备运行成本的优点显而易见,因此,绝大多数的设备主结构都改为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式。
“破损安全”设计乍看之下,设备的结构似乎更加安全,但这种设计本身并未保证主结构的损坏一定很明显。
换言之,当主结构损坏后的运行特性无明显改变,主结构又无强制性的定期检查时,将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结构损坏并修复,设备虽然没有立即的损毁顾虑,但主结构负载转由周边结构分担后,加诸于邻近结构的负载大幅增加,如果此负载继续维持一段时间,邻近结构可能很快就会因疲劳、腐蚀、机械……等因素陆续损坏,最终必会危及设备的安全寿命。
在“破损安全”的设计理想中,设备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不会有安全顾虑,但主观的设计错误认定以及缺乏适当的定期检查规定是“破损安全”设计的最大隐忧。
“安全寿命”设计观念的重大缺失是:在制造过程中不小心所造成的微小裂纹有可能因检验疏失而随机存在某些结构上,对设备运行期间的结构安全带来致命威胁,但“安全寿命”的疲劳分析或是全结构疲劳试验,都假设结构件上没有任何初始缺陷或裂纹存在,根本无法计入这些随机小裂纹对结构疲劳寿命造成的影响。
4.损伤容限对“损伤容限”的定义为:“结构上因疲劳、腐蚀、意外而存在一定大小之单一或分散的损伤下,其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余留强度。
”损伤容限”设计中明确指出︰一、在有裂纹的情况下,结构的余留强度不能低于设计限制负载;二、在裂纹生长前述负载下所允许的最大料、如:间在备仍安全让设载)会发定期用大长度前在设计新、结构制作:R 角、铆在负载作用仍能在一定一般以为全运行,这设备的主结)以下,“发生裂纹期检查的制中的结损伤,需能检新结构时作、以及铆钉孔……用下逐渐定时间内为“损伤容这是个错误结构强度“损伤容限,但可能在制订依据构强度伤容限裂纹检出此裂纹,必须假及制程所影…会预存一渐生长,结安全地容容限”设计误的观念。
降到极限限”设计主在运行期。
主结构未降到极限纹缓慢生长设纹。
假设结构零影响,每一一定大小结构的设计容忍这些损计可让设。
没有任何限负载(U 主要是对期间因环境构如果有裂负载设计下,规零部件在出一主结构件小的裂纹,计必需在裂损伤。
设备在已知何设计规范ltimate L 于在正常境因素产生裂纹,除非以下,否规定预存裂出厂时,由件上应力最此裂纹于裂纹存在的知有裂纹的范允许在明oad ,1.5常使用情况生裂纹的主非经工程分则必须马纹初始长度由于不同的最大的位于设备运行的情况下,的情况下继明知情况倍的限制况下,不预主结构,提分析在后续上修度与形状 的材置,行期设继续下,制负预期提供续使复。
所谓的裂纹缓慢生长设计,就是结构上的初始裂纹,在一定期间内不会生长到临界值。
单一负载路径结构一定得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其预存裂纹生长寿命需大于设备的设计运行寿命;而“破损安全”设计则分成:一、多重负载路径结构,如:主结构常以多个接头相接合,任一个接头损坏,其负载会转由其它接头分担。
二、裂纹阻滞(Crack Arrest)结构,如:主结构沿圆周方向,会在特定部位每隔一定距离加贴裂纹阻滞条,可阻挡沿主结构方向延伸的裂纹。
“损伤容限”设计必须假设主结构件上,最容易产生裂纹的临界位置(Critical Area)上有一定大小的预存裂纹。
就裂纹缓慢生长结构而言,在固定件孔边的初始裂纹长度与形状为:若结构厚度大于0.127厘米,为半径0.127厘米的四分之一圆;若结构厚度小于或等于0.127厘米,则为长度0.127厘米的穿透裂纹。
在非固定件孔边位置的初始裂纹长度与形状为:若结构厚度大于0.318厘米,为直径0.635厘米的半圆;若结构厚度小于或等于0.318厘米,则为长度0.635厘米的穿透裂纹。
就“破损安全”结构而言,初始裂纹长度与形状在固定件孔边为:如果结构厚度大于0.051厘米,为半径0.051厘米的四分之一圆;如果结构厚度小于或等于0.051厘米,则为长度0.051厘米的穿透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