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7节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第7节 系统适应性试验

第7节 系统适应性试验

3、重复性
• 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 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应不大于2.0%。 • 也可按品种校正因子项下,配制相当于80%、 100%、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 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 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 差不应大于2.0%。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第七节
系统适用性实验
• 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其 中分离度和重复性是系统适用性试验中更具 实用意义的参数。
•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性试 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色谱系统进行试验, 应符合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可对色谱分离 条件作适当的调整。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4、拖尾因子(T)
• 为保证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应检查待测峰的 拖尾因子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T W0.05h 2 A ( A B) 2 A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正常峰(对称) —— T = 0.95 ~ 1.05
色谱峰
非正常峰
前沿峰 —— T < 0.95 拖尾峰 —— T > 1.05
除另有规定外,峰高法定量时 T 应在0.95~1.05 之间。峰面积法测定时,T 值偏离过大,也会影 响小峰的检测和定量的准确度。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色谱分离与保留作用 有关色谱保留的基本术语及参数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色谱峰展宽的柱外因素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课程

色谱的分析

色谱的分析

水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

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和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烘干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取供试品2-5g,平铺到干燥至恒重的扁行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下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水分测定法1、仪器的要求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

柱温一般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更改外,其余如色谱柱直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

一般色谱图约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按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条件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在规定的时间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要成分和内标物的保留时间tR 和半峰高宽(W1/2),按n=5.54(tR /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若测出来的理论塔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的填充等),使理论塔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它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公式为:R=2(t R1-t R2)/(W1+W2)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 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1、W2为相邻两峰的峰宽。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是根据混合物中被分离物质的色谱行为差异,将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再选择性对被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因此色谱分析法是分析混合物的最有力手段。

色谱分析法分为:1、依据分离方式分类:可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依据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等。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2、测定法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或仪器的具体情况以峰面积或峰高计算。

目前大多数以峰面积计算。

常用两种方法如下:内标法: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精密称定药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制成溶液,各精密量取适量,混合制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

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

分别测量药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色谱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校正因子f: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在的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被测物质和内标物质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含量:式中,AX为供试品中被测药物的峰面积(或峰高);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f为校正因子;A'S和c'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和浓度。

采用内标法,可避免因供试品前处理及进样体积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外标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式子计算含量:式中,AX为供试品中被测药物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外标法简便,但要求进样量准确及操作条件稳定。

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时,以手动进样器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为宜。

【考试重点】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色谱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色谱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药物色谱分析》复习重点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1.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分类;2. 气相色谱的固定液(1)对固定液的要求(2)样品组分与固定液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种类(3)固定液的极性与分离特性评价,主要掌握Rohrschneider 常数,了解McReynolds 常数(4)固定液的分类,掌握几种常见固定液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类、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类、氰烷基聚硅氧烷类和聚乙二醇的特点及使用分析对象。

(5)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3、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1)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中对担体的要求;(2)使用前担体的表面处理的原因及方法,其中担体表面处理时釉化的目的是什么?(3)填充柱的老化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气-固色谱与气-液色谱的特点比较5. 毛毛细细管管柱柱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1)毛细管柱的柱管使用聚酰亚胺涂层的原因及作用(2)交联毛细管柱的特点及常用交联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交联引发剂主要有哪些?(3)毛细管柱进样方式,掌握分流及吹尾气目的。

(4)分流比及测定方法;线性分流与非线性分流及影响样品失真的因素。

(5)分流进样法的优缺点。

第四章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种类及其原理、性能特点(主要FID、ECD、NPD)第五章气相色谱相关技术1.程序升温色谱法(1)特点(2)主要方式及适用对象2.顶空气相色谱法(1)特点、分类(2)静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影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因素(3)动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动态顶空法操作条件选择第六章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如何判断待测物是否可以直接进行GC分析2. 哪些化合物经过衍生化后可以进行GC分析3.当待测物用GC法和HPLC法均可分析时应如何选择4.了解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cromatography,简称UPLC)是一种综合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死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的检测技术。

在全面提升H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实用性及原理。

基于小颗粒技术的UPLC,并非普通HPLC系统改进而成。

它不但需要耐压、稳定的小颗粒填料(可达1.7µm),而且需要耐压的色谱系统(>15,000psi)、最低交叉污染的快速进样器、快速检测器及优化的系统体积等诸多方面的保障,以充分发挥小颗粒技术优势。

这就需要对系统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进行全面创新。

世界第一个商品化UPLC产品是Waters ACQUITY UPLC TM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它于2004年3月投入市场。

图1:填料技术的沿革1.小颗粒填料改善分离的理论与科学基础液相色谱30年的发展史是颗粒技术的发展史。

颗粒大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柱效,从而对分离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由上图可知:随着颗粒度的不断降低,色谱分离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上述规律的理论基础是著名的Van Deemeter方程。

Van Deemeter方程是色谱科学家预测颗粒度变化而引起的色谱变化的根本依据。

Van Deemeter曲线(见图2)预测最佳柱效与相应的流动相流速。

由Van Deemeter方程得知:随着颗粒度减小,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HETP)也下降,得到的柱效会更高。

还应该注意到1.7 µm颗粒的HETP最小值区域扩大了(见图2),这表明可以在比大颗粒更宽的流量范围内得到最高的柱效,结果可以不损失高分离度的同时来适当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分析速度)。

小颗粒填料为色谱分离带来如此的高柱效和速度优势,使得利用小颗粒技术成为色谱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HPLC系统的设计,一直难于发挥出最小颗粒的优点。

小颗粒技术的运用,不但要求仪器在超出目前限度(6000 psi/ 400 bar)的压力下工作,同时要求仪器系统的死体积要更小,以便不影响梯度性能,而且还要检测器能高速检测出峰宽只有几秒的色谱峰。

色谱分析课件

色谱分析课件
B. 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C. 亦称分离因子a 、分配系数比、选择性系数、 选择
因子
4. 区域宽度
(1)标准偏差():
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
0.5倍峰高处的宽度 Y1/2 =2.355
(3)峰底宽(Wb):
Wb=4
Wb=1.699 Y1/2
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平面色谱法
• 第一节 TLC的特点、技术参数 • 第二节 TLC的制板、点样、展开、显色 • 第三节 TLC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四节 TLC的应用 • 第五节 纸色谱简介
第一节 概 述
▪ 1938年俄国人首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一种天然药 物。1965年德国化学家Stahl出版了“薄层色谱法”一书, 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研究植物色素时使用的
示意装置: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 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出现
色谱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两项作 相对位移时,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 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获得分离(各组分 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GC的特点
1. 分离效率高(填充柱上千块塔板;开管柱 106块塔板)
2. 分析速度快 3. 样品用量少(检测限低,高灵敏检测器) 4. 缺点:(约20%样品适用) A. 样品须能气化(350度下有一定的挥发性) B. 热稳定性要好 C. 定性困难
第二节 气相色谱术语、理论
1.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2.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 3. 塔板理论 4. 速率理论 5. 分离度 6. 基本分离方程

色谱分析方法资料

色谱分析方法资料

色谱分析方法资料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和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将待测试样品溶液注入到色谱柱中,使各组分在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进而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常用技术,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待测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分配行为。

色谱柱通常由固定相和移动相组成。

固定相是一种固体或涂覆在载体上的液态材料,具有不同的亲和性,能够吸附和分离待测物质;移动相是一种气体或液体,用于将待测物质通过柱。

当待测物质溶液注入色谱柱中时,待测物质会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分配,不同成分按照亲和性的不同在柱中以不同速度通过,并最终在探测器上检测出。

根据色谱柱的类型和固定相的性质,色谱分析方法可分为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几种主要类型。

气相色谱主要适用于分析挥发性物质和揭示有机化合物结构,常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

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态载体为固定相,液体为移动相的分析方法,常用于生化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色谱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和生化领域中,色谱分析方法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以及生物大分子等物质。

例如,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于药物含量的测定。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和农药等。

此外,在制药和药物研发中,色谱分析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纯化和分离药物等。

总之,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研究和应用不同类型的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种物质的分离、定量和结构解析,为化学、生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化化合物的方法,它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色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两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气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气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蒸发成气态,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液相流动的分离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化工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色谱分析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色谱、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在不
同的应用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化合物分析的需求。

色谱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分析的目的、分离的
要求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色谱分
析方法,并结合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色谱分
析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析时间、提高灵敏度等。

总之,色谱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现代化
学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信色谱
分析方法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1-6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第4章第1-6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 制备色谱
由于硅胶比较便易。所以进行分离比较有利,同时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容易挥发。便于产物提取。
4. 常用于HPLC-GC联用技术
由于流动相为有机溶剂,易于汽化,所以目前90%的HPLC-GC中的HPLC部分采用LSC,进行正相HPLC。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LLC)
(一)定义
色谱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液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不同色谱法称为液-液分配色谱法。
能在线检测
不能在线检测
定性定量的准确度


(二)与GC比较
1、适合于热不稳定性样品的分析
GC中使用气体为流动相,要求被测样品在气化室高温气化后方可在柱上分离,这就使得热不稳定性样品用GC分析比较困难,需衍生化以保护被测物的不稳定基团
2、有利于有机酸,碱等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这些物质用GC直接来测定时,由于有较大的极性,一方面易产生托尾的现象,另一方面,保留时间过长,因而测定困难,需利用衍生化来减小其极性后方可GC分析
(一)固定相
本法采用未改性的原形硅胶为固定相,以水性溶液作流动相。常用于分析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或化学合成的生物碱类药物。
该方法的保留机制是基于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离子交换特性,改变任一流动相条件(pH, 离子强度,含水量),都会对保留时间产生影响。
(二)流动相
该法常用的流动相为:乙醇(或甲醇)—1~3%三乙胺水溶液(磷酸或醋酸调节pH值至6~7.5)(85:15)或(80:20)。该法的色谱保留机理相当于离子交换机理,主要依碱性强弱出峰。色谱峰的对称性很好,峰形尖锐。适合于分离在反相HPLC中不宜分离的生物碱类混合物(反相HPLC中生物碱可能拖尾及峰展宽,有时tR相差很大)。
液-固吸附色谱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柱色谱类型。在吸附色谱中,样品组分(溶质)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是固定相对它的吸附力,二是流动相的“拉力”或溶解力,即溶质处于这两相作用力场的平衡之中。吸附力强而溶解能力差时,溶质有较大的保留;反之,则较先流出色谱柱。溶质,吸附剂和流动相溶剂分子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偶极之间的诱导力,静电力,氢键力,色散力,电荷转移或∏络合物形成等相互作用类型。在氧化物型极性吸附型上,静电,诱导,氢键等特殊作用力为主要的作用力,色散力微不足道。但在非极性的固定相,例如多孔碳的情况下,非特殊的色散力是固定相与溶质分子间唯一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法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法
在色谱柱(Sa与Vm一定)时,Ka大的组分保

留强,后被洗脱,Ka小的组分在吸附剂上保
留弱,先被洗脱。

Ka与组分的性质(极性、取代基的类型和数
目、构型有关)。
36
以硅胶为吸附剂:极性强的组分吸附力强。
①饱和碳氢化合物为非极性化合物,不被吸附。
②基本母核相同,引入的取代基极性越强,则 分子的极性越强,吸附能力越强;极性基团越 多,分子极性越强 (但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 响) 。
③不饱和化合物的吸附力强,双键数越多,吸
附力越强。 ④分子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
37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 差别而实现分离。 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通式:
RSO3 H+ + Na+
+OH- + Cl RNR3
28
分配色谱法

洗脱顺序 由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溶解
度的相对大小而决定。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后被洗脱。
(库仑力和氢键力)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极性强的组分先出柱。
29
二、吸附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 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 分离。

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X)与流


t =t R t0
' R
14

定性参数2
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 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
VR t R Fc
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 固定相占有的空间。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法概论(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色谱分析法概论(胡育筑)
试计算: (1)死体积(假定检测器及柱接头等体积可忽略) (2)各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和分配系数 (3)相邻组分的分配系数比α
返回章目录
色谱过程和术语
解: V 0 t0 F c 0 .2 4 4 3 .7 5 1 0 .5 ( m L )
t'RA tR t0 1.410.241.17(min)
积,视为近似相等。
返回章目录
⑺保留指数Ix:
•:指将待测物的保留行为换算成相当于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已 知范围内组分的定性参数)。
Ix 10[z0nllgg tR t' R '(z( x)n)llgg tR t' R '(z()z)]
❖ Ix: 待测组分的保留指数,z与z+n为一对正构烷烃的含C 数,一般n为1。t’R(X) 应介于t’ R(Z)和 t’ R(Z+n)之间。
返回章目录
四个基本假设 ( 把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 )
❖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H→理论 塔板高度)
❖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 板体积
❖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 0 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 向的纵向扩散
❖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 量无关
k 值与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及温度、压力等有关
返回章目录
容量因子k 的计算
ktRt0tR ' t0 tM
tRt0(1k)
组分容量因子大, 保留时间长 —— 定性参数
组分保留时间不等, 容量因子也不等 —— 分离基础
返回章目录
色谱过程和术语
k 与 tR 关系
tR t0(1k)
tR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H有效=L/n有效
n有效=L/ H有效
n有效、H有效扣除了死时间的影响,能较真实地反映色谱柱
效能的好坏。 n有效越大,柱效能越好。
2、速率理论 塔板理论只是定性地给出了板高的概念,却不能解释影 响塔板高度的原因,因而,也无法提出降低塔板高度的途 径。 为了克服塔板理论的缺陷,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等 人在研究气相色谱时,在塔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速率理
二、色谱分离原理
1、分离原理
以分配色谱为例。 试样与两相分子相互作用,既能进入固定相,也可返回 流动相,该过程为分配。与固定相分子作用力越大的组分越 易进入固定相,随流动相向前移动的速度就越慢;反之,就
容易进入流动相,移动速度就越快。经一定的柱长后,经反
复多次的分配,使性质差别微小的组分也得以分离。这样, 与流动相作用力大的组分先流出,而与固定相作用力大的组 分后流出。
2、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 是组分分子在移动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的扩散,它是由浓度 梯度所引起。样品从柱入口加入,样品带像一个塞子随流动 相向前推进,由于存在浓度梯度,塞子必然会自发地向前和
向后扩散,引起谱带展宽。
为降低分子扩散程度,宜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如N2),较高的载气线速度,控制较低的温度。
互作用的强弱也有差异,反复多次的分配使这种差异得以
放大,因此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也即随 流动相向前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
定相中流出,得以分离。
2、色谱法的分类
按流动相和固定相所处的状态分: 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分析挥发性有机物 液相色谱(LC):流动相为液体,分析可溶于水或有 机溶剂的各种物质
方程中的各项数值。
速率方程对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色谱分析法详解

色谱分析法详解

第16页
食品学院
(三)保留值
1.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
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如下图。
信 进样 号
tM
第17页
食品学院
2. 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
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下图。
信 进样 号
tR
mi fihhi
m f AA
i
ii
第24页
食品学院
3 定量分析方法 (1)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将欲测组分的纯物质配制成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分析,以峰面积对浓度作 图。测得样品的信号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浓度。
1 2 3 4 5 6 Sample
Ai A
第25页
mi
m
食品学院
(2) 内标法 准确称取样品(m),加入一定量(ms)某种纯物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第10页
食品学院
(3)其他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用于初步定性的色谱方法
凝胶色谱法:测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超临界色谱: CO2流动相 高效毛细管电泳: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别适合 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高效分析仪器
第11页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 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第19页
食品学院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
① 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④ △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色谱分析(中国药科大学)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cromatography,简称UPLC)是一种综合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死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的检测技术。

在全面提升H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实用性及原理。

基于小颗粒技术的UPLC,并非普通HPLC系统改进而成。

它不但需要耐压、稳定的小颗粒填料(可达 1.7µm),而且需要耐压的色谱系统(>15,000psi)、最低交叉污染的快速进样器、快速检测器及优化的系统体积等诸多方面的保障,以充分发挥小颗粒技术优势。

这就需要对系统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进行全面创新。

世界第一个商品化UPLC产品是Waters ACQUITY UPLC TM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它于2004年3月投入市场。

图1:填料技术的沿革1.小颗粒填料改善分离的理论与科学基础液相色谱30年的发展史是颗粒技术的发展史。

颗粒大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柱效,从而对分离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由上图可知:随着颗粒度的不断降低,色谱分离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上述规律的理论基础是著名的Van Deemeter方程。

Van Deemeter方程是色谱科学家预测颗粒度变化而引起的色谱变化的根本依据。

Van Deemeter曲线(见图2)预测最佳柱效与相应的流动相流速。

由Van Deemeter 方程得知:随着颗粒度减小,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HETP)也下降,得到的柱效会更高。

还应该注意到1.7 µm颗粒的HETP最小值区域扩大了(见图2),这2表明可以在比大颗粒更宽的流量范围内得到最高的柱效,结果可以不损失高分离度的同时来适当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分析速度)。

小颗粒填料为色谱分离带来如此的高柱效和速度优势,使得利用小颗粒技术成为色谱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HPLC系统的设计,一直难于发挥出最小颗粒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检测方法一、理想检测器的特征① 灵敏度高② 对所有溶质都有快速反应③ 相应对流动相流量和温度变化都不敏感 ④ 不引起柱外谱带扩展 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① 检测器的灵敏度:单位样品量(或浓度)进入检测器时所给出的响应值。

② 最低检出限:指检测器能给出可观测的信号(S/N>3)时进入检测池的最小样品浓度。

③ 线性范围三、紫外吸收检测器(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 UVD ) (一) 原理001lg bc I I e IT I A T ε-==⎛⎫= ⎪⎝⎭式中,I 为透射光强度,I 0为入射光强度,T 为透光率,A 为吸光度(absorbance ),又称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 )或消光值(extinction, E ),b 为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一般为吸收池厚度,c 是吸光物质溶液的浓度,ε为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浓度单位采用mol/L ,b 的单位为cm ,则相应的吸光系数为摩尔吸光系数(molarabsorptivity )或摩尔消光系数,单位为L/(mol •cm),用符号ε表示,则A bc ε=由上式可见,吸光度与吸光系数、溶液浓度和光路长度成直线关系,当紫外检测器样品的光路长度一定时,ε值越大,灵敏度越高。

而ε的数值大小取决于波长和样品物质的性质,它表明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吸收能力。

(二) 单波长紫外检测器光源:低压汞灯 波长:254nm结构:双光路单流路系统特点:适用于相当多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对芳香族化合物。

该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三) 多波长紫外检测器光源:氘灯、氢灯或中压汞灯 波长:200nm ~400nm特点:灵敏度要比单波长式UV-254检测器略低,选择性比UV-254高。

(四) 紫外/可见分光式检测器光源:氘灯(紫外区)/钨灯(可见区)。

(deuterium lamp 氘灯;comparator 比色器;grating 光栅;splitter 分光器;slit 狭缝。

)(五)扫描型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它能在停止流动的情况下,记录样品池中洗脱组分的吸收行为。

优点:既可提供色谱图,又可提供紫外吸收光谱图,既可进行定量,又可进行定性。

缺点:停流扫描中断了色谱信息,也会导致色谱峰展宽。

(六)光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又称光电二极管矩阵检测器,表示为DAD(diode array detector)、PDA(photo-diode array)或PDA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由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用光电二极管阵列同时接受来自流通池的全光谱透过光。

为了适应这种特点,所以它在结构和光路安排上与普通的色散型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有重要区别。

样品与光栅的相对位置正好相反的结构,经常被称为“倒光学”(reversed optics)系统。

一般,每个阵列有200~1024个光电二极管组成,它们的光敏范围为200~600nm,每只光二极管的分辨率为1~2nm。

2、特点①同时得到多个波长的色谱图,因此可以计算不同波长的相对吸收比。

②在色谱分离期间,对每个色谱峰的指定位置实时记录吸收光谱图,并计算其最大吸收波长。

③在色谱运行期间可以逐点进行光谱扫描,得到时间-波长-吸收值三维图形。

④可以选择整个波长范围的宽谱带检测,仅需一次进样,将所有组分检测出来。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光路紫外检测器的光路3、应用(1) 色谱峰的纯度检查Ⅰ)比较光谱法纯物质峰:在色谱峰范围内任何洗脱时间处所取的光谱图应该是一致的,仅在振幅上有差异(见图1),不纯物质峰:在色谱峰的不同部位得到的吸收光谱中,吸收最大值发生了位移(见图2)。

Ⅱ)吸收比法(比率色谱法)对于纯物质来说,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应为一常数,与浓度无关,所以吸收比可以用作色谱峰纯度的检查指标。

纯物质色谱峰各点处的浓度不同,因而吸收光谱振幅大小不一,但吸收比应当相等。

Ⅲ)双波长法纪录被测组分在两个等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值差对时间色谱图,纯峰应该得到一个零信号,否则证明有杂质存在。

(2) 色谱峰的鉴定①与标准品或标准光谱比较②三维色谱能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3) 宽谱带检测可以选择整个波长范围,例如从190nm~600nm,谱带宽度为400nm,仅需一次进样,则在这一段波长范围内有吸收的所有组分都能被检测出来。

(4) 峰抑制(peak suppression)如果两个化合物在色谱图中并未完全分开,但他们的吸收光谱却有很大差别。

通过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和带宽,使一种化合物的色谱峰被完全抑制,提高选择性,实现未分离峰的准确定量分析。

这种峰抑制技术的代价是灵敏度将降低约10%~30%。

(5) 选择最佳波长①使检测波长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而提高每一分离组分的检测灵敏度;②采用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时进行多通道(多信号)检测。

四、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 , FD )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许多化合物存在光致发生的现象,即它们可被入射光(称为激发光)所激发而发出波长相同的共振辐射或波长较长的特征辐射,即荧光。

荧光检测器就是在样品的激发波长处测量发射光的强弱。

(photo cell:光电池,即检测器,将荧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2、优点①灵敏度极高。

比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约高两个数量级,最小检测量可达10-13g。

②良好的选择性。

③线性范围较宽,约104~105(比紫外吸收检测器窄)。

④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小。

⑤只要选作流动相的溶剂不会发射荧光,荧光检测器就能适用于梯度洗脱。

3、缺点①应用范围较窄(措施:与荧光试剂发生反应生成荧光衍生物)。

②荧光分析的干扰因素较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五、电化学检测器(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ECD)1、原理利用被测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从而得以检测的一种方法。

电化学检测器测得的电信号与发生电极反应的被测组分的摩尔数成正比。

2、 适用范围① 可氧化化合物:酚、二羟基、过氧化物等 ② 可还原化合物:酮、醛、共轭不饱和化合物等HO NHCOCH 3NO 2COOH HO2NHC(CH 3)3OHOOOCH 3扑热息痛:特布他林:盐酸普鲁卡因:肾上腺素:HOHOHO COOCH 2CH 2N(C 2H 5)2 HClHOCHCH 2NHCH 3OH硝苯地平:NO 2NHCH 33H 3H 3COOC3、 特点① 高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可达10-12g/ml ,故适合痕量分析。

② 高选择性,专属性强。

③ 线性动力学测定范围宽(106)。

六、示差折光检测器(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1、 原理基于连续测定色谱柱流出物折射率的变化而用于测定样品浓度。

溶有样品的流动相和流动相本身之间折射率之差即表示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原则上凡是与流动相折射指数没有差别的样品都可用它来测定。

2、结构类型反射式、偏转式、干涉型。

3、特点①检测限可达10-6~10-7g/ml;②对温度非常敏感;③检测灵敏度不高,但由于对所有的物质都有响应。

七、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ELSD)1、工作原理与仪器结构ELSD都是三部分组成,即雾化器、加热漂移管和光散射池。

雾化――用惰性气体雾化脱洗液;蒸发――流动相在加热管(漂移管)中蒸发;检测――样品颗粒散射光后得到检测。

2、影响ELSD的因素(1) 漂移管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流动相蒸发趋向完全,信噪比升高,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组分部分气化而使信号变小。

最优温度应是在流动相基本挥发的基础上,产生可接受噪音的最低温度。

(2) 载气流速对响应值的影响随气体流速的增大,响应值随之减小。

最优气体流速应是在可接受噪音的基础上,产生最大响应的最低气体流速。

(3) 盐对基线噪音的影响对高浓度的盐,盐的不完全挥发会造成基线升高,使样品响应值受气体流速的影响相对变小;对低浓度的盐,盐较完全挥发使响应值受其影响较大。

对用做缓冲盐的盐既要容易挥发,又要具有好的纯度,一般盐的挥发性越大,所需的气体流速和漂移管温度越低。

3、ELSD的特点①通用型质量检测器。

②灵敏度高,LOD为10ng,采用细内径柱可使检测灵敏度增至最大。

③对流动相系统温度变化不敏感,不必严格控制温度。

④可进行梯度洗脱,基线平稳,分离时间短,提高定量精度。

⑤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

⑥流动相应是易挥发的溶剂,可用100%水及可挥发的缓冲溶液,但缓冲液浓度应尽可能低。

⑦峰面积和峰高的自然对数分别与浓度的自然对数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八、液相色谱与其它仪器的联用1、与质谱联用LC-MS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取长补短,因而集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 的高灵敏度、高专属性于一体。

(1) 原理样品转变为气态离子。

利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行性质,将这些离子在真空状态下按其质荷比(m/z)进行分离。

质谱图就是一张以相对离子流强度为纵坐标、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的曲线图。

(2) 作用①定性:主要是以HPLC为分离手段,以质谱为定性手段,进行药物体内代谢物的研究,或降解产物的研究。

②定量:主要以样品中组分的基峰的高度为指标进行定量,但一般需以同位素标记的被测物为内标才能确保定性的准确性。

若没有同位素内标,则至少也要选择结构及裂解方式基本与被测物相似的物质作为内标。

2、与核磁共振联用(1) 优点核磁共振(NMR)是一种信息丰富的检测手段,其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能提供丰富的有关分子中每个氢原子的局部电子环境的结构信息。

(2) 应用范围在聚合物应用方面:测定组分结构和分子量、聚合物动力学研究等。

在药物和临床化学方面有:不需事先分离就能检测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析体液如尿、胆汁、血清、生物体培养等;研究代谢过程和药效学。

LC-NMR方法与常规代谢物分离鉴定相比,可节省时间,尤其对不稳定的化合物分析有利。

3、与气相联用LC分离中使用GC检测器检测,不但提高了灵敏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测的选择性。

LC与GC检测器联用中的重要的是接口设计。

LC的微型化促进了LC同GC检测器的联用可行性,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LC-E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