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15 残疾人社会工作

15   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教育康复工作
教育康复是指对肢残人进行普通教育, 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而 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 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
(三)职业康复工作
残疾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是劳动就业。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两 个方面:其一,对残疾人自身来说,残疾人参加 生产劳动是改善其自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充 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 值和权利的关键。其二,对社会来说,残疾人参 加生产劳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 化的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会康复工作
社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组成部分。它 是指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 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 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充 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强自立,享有与健全人同 样的权利和尊严,并为履行社会职责做出贡献。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自有人类以来,残疾便如影相随,各 种自然灾害、战争、犯罪、遗传病、职业 病、地方病等造成了许多人的残疾,而现 代社会因工伤事故、交通肇事、环境污染 等因素造成的残疾人的数量大幅上升。残 疾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沉重代 价,但也为人类提供了经验与精神财富。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
(三)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特征 1.生理上的缺陷或障碍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特征 2.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残疾人群体的普遍特征 3.生活上的贫困性 4.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5.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功能
作为面向残疾人群展开的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 它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 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 境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使他们平等 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 业活动。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1.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社会保护:由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建立起保护性制度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社会困难群体在快速社会变迁中所 遭受的利益损害,通过“社会补偿”的方式来降低“社会损害确认和保障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就业条例》 3.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 国务院先后颁布了7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区康复模式 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 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 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他们给予支持。在社 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 正式组织 (政府) 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社区康复的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成本低、覆盖广的原则;(3)因地制宜的原则;(4)因陋就简原则;(5)因 势利导原则;(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是针对在社区或机构中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的青少年以及部分成年人,其重点是从出生到 学龄前的残疾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早期干预,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1)针对残疾人群体;(2)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 心人士 2.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提供职业服务,如职业咨询、职 业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地安置工作。 (1)职业咨询;(2)职业评估;(3)职业培训;(4)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 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康复的理念来推动残疾人社会工作,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实现回归社会生活的主流。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和定义1.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1.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1.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2.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对象2.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2.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3.1 促进残疾人权益的实现3.2 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3.3 促进社会融合和共享发展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4.1 以人为本4.2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4.3 多学科综合协作4.4 个体化服务4.5 全面发展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职责和任务5.1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5.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6.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施路径及步骤 6.1 社会工作的评估和策划6.2 社会工作的实施和监控6.3 社会工作的评估和反馈7.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困难和挑战7.1 资源不足7.2 制度缺失7.3 残疾人群体特殊性8.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8.1 从医学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8.2 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8.3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8.4 科技创新的应用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和共享国家发展成果而制定的法律。

2.社会工作:指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供综合的社会服务的专业活动。

3.医学模式:指以医学模式为核心的残疾人服务和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残疾人的疾病治疗和康复。

4.社会模式:指以社会模式为核心的残疾人服务和管理模式,主要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参与。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残疾⼈社会⼯作概述
⼀、残疾⼈社会⼯作的含义
1、残疾⼈社会⼯作的定义:残疾⼈社会⼯作是围绕残疾⼈个⼈、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活动。

2、残疾⼈的界定:
(1)世界卫⽣组织(who)的定义
(2)《中华⼈民共和国残疾⼈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社会⼯作的⽬的:增强残疾⼈的社会功能。

4、残疾⼈社会⼯作的意义
⼆、残疾⼈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的特点
(1)部分残疾⼈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2)部分残疾⼈与他⼈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理⽣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障碍
(4)部分残疾⼈思维和学习能⼒受到不同程度负⾯影响
(5)部分残疾⼈的思维和⾏为⽅式与常⼈有很⼤差异
2、残疾⼈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78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的定义和残疾人的分类(一)残疾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对残疾人的定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 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 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1982年,联合国发布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指出,残疾人是由于心理上、 生理上或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或功能的任何异常或丧失的缺陷导致缺乏作为健全人以正常 方式从事某种正常活动能力的人;与其相应的障碍是指某人由于缺陷或残疾而处于某种不利 地位,以致限制或阻碍该人发挥按其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等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功能。

由此可以看出,联合国非常重视残疾人社会功能的康复和残疾预防。

残疾人服务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康复模式职业康复模式教育康复模式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残疾人的分类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7类。

二、残疾人的需求及其面临的问题(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1.康复权残疾人康复权是其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残疾人“独立生活”的重要保证。

残疾康复水平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

2.教育权残疾人教育权是实现其就业和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不仅要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而且要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过程的平等性,全面推进“完全接纳”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第07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07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07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07章残疾人社会工作07.1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07.1.1 残疾人基本信息登记- 进行残疾人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残疾类型、残疾程度等内容。

07.1.2 残疾人生活能力评估与分级- 通过评估残疾人的生活能力,确定其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分级。

07.1.3 残疾人心理及心理需求评估- 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07.1.4 残疾人家庭状况评估- 评估残疾人所在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体系、家庭成员关系等情况,为后续社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07.2 残疾人康复与辅助器具服务07.2.1 康复评估与康复目标制定- 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评估,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并制定康复计划。

07.2.2 康复训练与指导- 提供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指导,包括生活技能训练、运动康复、职业康复等。

07.2.3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听器、假肢等,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和使用指导。

07.2.4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 对残疾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07.3 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07.3.1 就业需求调查与分析- 调查残疾人就业需求,了解其职业意愿和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07.3.2 就业机会提供与匹配- 提供残疾人就业机会信息,并帮助残疾人进行职业匹配,促进其就业。

07.3.3 职业培训与能力提升-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其职业技能和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07.3.4 就业辅助和支持服务- 提供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辅助和支持服务,解决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

07.4 残疾人教育与培训07.4.1 残疾人学前教育- 提供残疾人学前教育服务,包括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

07.4.2 残疾人义务教育- 为残疾人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包括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等。

07.4.3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其就业能力。

残疾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残疾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残疾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1. 残疾人社会工作呀,就是专门帮助残疾人的工作嘛!比如说,就像小明,他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腿,那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会去关心他的生活,帮他解决困难,让他能更好地生活呀!这多重要啊!2. 残疾人社会工作呢,简单说就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呀!像小红眼睛看不见,社会工作者就会帮她熟悉周围环境,教她一些生活技能,这不就是在做残疾人社会工作嘛!3. 嘿,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努力让残疾人过得更好嘛!好比说小李耳朵聋了,社会工作者会给他提供一些辅助工具,还会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这就是在发挥作用呀!4. 残疾人社会工作啊,就是要全力支持残疾人呀!就像小张手部有残疾,社会工作者会帮他找到适合他的工作机会,让他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意义所在呀!5. 哎呀,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给予残疾人温暖和帮助呀!比如小王是个残疾孩子,社会工作者会经常去陪他聊天,给他带去快乐,这多好呀!6. 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成为残疾人的坚强后盾嘛!像小赵智力有点问题,社会工作者会耐心地教他一些简单的知识,守护着他呀!7. 嘿哟,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要让残疾人感受到关怀呀!比如老孙肢体残疾,社会工作者会帮他改造居住环境,让他生活更便利,这就是在行动呀!8. 残疾人社会工作呀,就是为残疾人的幸福努力呀!就像老周是个残疾老人,社会工作者会组织志愿者去照顾他,让他不孤单,这就是在做事呀!9. 哇塞,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围绕着残疾人转嘛!比如老吴是个残疾退伍军人,社会工作者会帮他争取应有的权益,这就是在付出呀!10. 残疾人社会工作,简单来讲就是让残疾人的生活有光呀!像老郑残疾后很消沉,社会工作者会不断鼓励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价值体现呀!我觉得残疾人社会工作真的太重要了,能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希望,我们应该多多支持和关注呀!。

6-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6-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

因势利导:“势”既包括社会环境的大势,也包括社区范围内的政治、
经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的形势,还包括“全国助残日”、“国际残 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等

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答案:A(2015)
答案:C(2014)
(2)社区康复的内容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一、残疾的定义 残疾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 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 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业问题,包括提供职业服务,如职业咨询、职业 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地安置工作 等
职业康复的流程: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
培训----就业指导

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集合了“治疗—康复— 发展”三功能
3.社区康复 依托于城乡社区,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包括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残疾人及其家庭等 ),在医疗、职业、教育和社会康复领域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经济、有效和可行的“全面康复”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管理 (一)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 1.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 几个阶段:暂时性震惊阶段—否认残疾—产生沮丧、怀疑 等情绪和心理体验,并在心理上出现“被剥夺感和依赖感 —确认残疾后进入焦虑和恐惧的状态—愤怒、沮丧、无助 —认同状态 2.消除对残疾人的误解
2.主要工作步骤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考点一、残疾人的需求和问题考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一、特殊的理论视角(一)社会代价理论(发生)残疾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论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就要寻求社会资源去解决。

(二)社区照顾理论(康复)传统的院舍化照顾是一种花费昂贵且效果不佳的照顾模式,会产生不良的同伴关系和看护关系,社区照顾理论强调将残疾人放在社区中进行照顾,实现残疾人独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大化,而政府和社会提供适当的支持服务。

(三)社会网络理论(融合)正式的社会支持是一种补救性的措施,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是预防性、保护性的措施。

要重视残疾人非正式社会网络系统的搭建,将残疾人放在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中,才能让他们体验到对外界的掌控感,重获自信。

二、功能发挥的特点(一)宏观层面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变迁,从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保障残疾人福利和权益的获得:通过与“健全人”、组织、政府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构建起对残疾人关爱和信任的社会资本,丰富具有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

(二)中观层面推动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通过平台的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话语权、社会参与机会等;推动社区中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发展,如搭建社区志愿者支持系统对残疾人进行帮助。

(三)微观层面通过链接资源,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建设支持服务,推进家庭环境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增强残疾人环境适应能力;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弥补人际关系系统不足和社会期望角色的缺失。

三、实务前提的特点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对残疾人的照料周期较长,难以确定服务的终点,服务要更加注重残疾人的长期照料;残疾人社会工作对资源整合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多部门协作的能力和多专业人士团队协作能力;残疾人社会工作强调残存功能的发挥,重视残疾人的优势和能力。

考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确认和保障、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的社会工作

⼀.简介 1.残疾⼈社会⼯作的定义 残疾⼈社会⼯作是对残疾⼈所做的社会⼯作。

它不同于⼀般的残疾⼈服务,⽽是社会⼯作者运⽤社会⼯作⽅法帮助残疾⼈补偿⾃⾝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 2.残疾⼈社会⼯作的历史发展 1780年,瑞⼠⼈奥⽐(orbe)创⽴了第⼀家为残疾⼈服务的机构。

社会⼯作师宝典! 1820年第⼀个残疾⼈之家在德国慕尼⿊成⽴。

之后,欧美各地建⽴招收残疾⼉童的学校。

1922年,第⼀个为残疾⼈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在此前后,⼀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保障的政策,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次世界⼤战以后,残疾⼈社会⼯作得到较快发展。

1948年公布的《世界⼈权宣⾔》规定:“残疾⼈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此后各国纷纷⽴法保障残疾⼈的权益。

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系列纲领性⽂件。

1970年公布了《弱智⼈权利宣⾔》,1975年公布了《残疾⼈权利宣⾔》,规定残疾⼈有基本⽣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

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解放、民族解放之后⼈类的⼜⼀次解放运动。

20世纪80年代,残疾⼈⼯作进⼊⼀个新的时期。

1981年残疾⼈的世界性组织——残疾⼈国际(DIP)成⽴并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活。

"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作的新的理念。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福利或残疾⼈社会⼯作就⼤致经历了如下⼀些发展阶段: (1)⽂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然”状态; (2)⽂艺复兴时期把残疾⼈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权的表现; (3)⼯业⾰命初期及以后关⼼残疾⼈的保障,也是残疾⼈社会⼯作的初创时期; (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社会⼯作的发展时期; (5)第⼆次世界⼤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法保护残疾⼈利益,可称为残疾⼈⼯作的⽴法时期; (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作的新的理念,残疾⼈社会⼯作进⼊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社会⼯作是现代社会针对残疾⼈群体的⼀项专业服务,是指把社会⼯作的原理、⽅法和技巧运⽤到为残疾⼈服务⼯作中,通过专业化的⽅法和技巧,恢复和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适应现代社会⽣活的专业活动。

与其他群体社会⼯作相⽐,残疾⼈社会⼯作具有⾃⾝的显著特性。

在⼤多数情况下,残疾⼈社会⼯作者通常都是⾝⼼健全者,他们⼀般不具有与残疾⼈相似的⽣活经历或创伤遭遇,因此,社会⼯作者在具体的实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同理⼼”的表现以及对服务需求适切性的考虑,远远要⽐对其他群体的社会⼯作服务重要得多。

所以残疾⼈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社会⼯作者所提供的各类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们已经能够通过医疗、⼯程、⼼理、社会以及各种其他⼿段和技术,帮助残疾⼈部分或者全⾯地恢复⽣理功能、职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使其程度地正常参与社会⽣活和⽣产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扶贫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经济困难的残疾人获得基本的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和发展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融 入社会的程度。
05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展 望
挑战:社会认知不足、资源有限等
社会认知不足
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原因,社会 对残疾人的认知普遍不足,导致残疾 人面临歧视、排斥和忽视等困境,给 残疾人社会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资源有限
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但由于资 源有限,很难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需 求,限制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望:政策支持、专业发展等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残疾人权益保障 的加强,政府和社会将更加重视残疾人社会 工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和保障,推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VS
详细描述
增能理论认为,残疾人也具有潜力和能力 ,应该被赋予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来发展自 己的能力。该理论主张通过提供适当的教 育、培训和机会,促进残疾人的自我实现 和自主发展,减少社会障碍和歧视。
0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
1 2
3
定义
个案工作方法是一种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细 致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
03
康复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克服障碍,实现生活自理和社会融入,提高 其生活质量。
教育社会工作
教育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段,为残疾人提 供教育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受教育程度和就业能力。
教育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辅导服务,协调各类教育资源, 以及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
案例三:残疾人就业促进项目
要点一

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十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要点1.残疾人工作的基本观念与原则(1)应从残疾人本身的视角看待其能力和潜能。

(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让其“修理”自己,以便能“嵌入”社会,充分发挥作用。

(3)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介入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

(4)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经历以及残疾文化的倡导者。

(5)残疾人的工作模式必须把残疾视为有所不同,但不一定是丧失功能。

(6)相信残疾人毫无疑问地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2.与残疾人沟通要点(1)与残疾人沟通的前提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自我成长与自我突破的缩影。

由于残疾人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等特征,与残疾人沟通时,除了举止形态、言语谈吐外,还应该把握好沟通的前提条件。

①自我局限的突破在与残疾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自问:是否已经把自己和他区分开?是否感觉不同?认为自己是健全人,面对残疾人有着过多的怜悯与同情,而忽视残疾人的能力?残疾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在主流文化以外,所以一般人容易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其实,全世界残疾人数量已经达5亿多,占到总人口8%以上,完全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志愿者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往往第一个意念就是“他们是弱者”或“他一定需要我的帮助”,这些想法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们忽略了残疾人的自身能力。

过分的区隔,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交流的品质,造成沟通的障碍与局限。

这是一种心理制约。

因此,做好与“残疾人”沟通的第一个前提准备是:不要受自己意识的心理制约,突破自我的局限,平等与他们交流。

②积极乐观心态的展现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沟通的另一个前提条件。

人在有安全感或喜悦的时候才愿意敞开心胸,乐于接纳,这个时候的沟通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不论是与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沟通,人是可以被感染和引导的。

在残奥会中,运动员们都是积极的,他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拼搏与奋斗。

《社会工作概论》PPT 第十四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PPT 第十四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
1. 确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新理念,把残疾人社会工 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元中心治理机制下的新型残 疾人社会工作。
这种多元中心,首先要实现残疾人社会工作主体多元 化,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企业等;其次要实 现资源来源的多元化,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社会组织 发挥辅助性作用,从各自的优势出发来筹集资源。
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中观和微 观三个层次: 宏观上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 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建构,形成“亲和友善”的残 疾人文化,这涉及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医疗康复 保护、就业扶持与保护、教育保护、社会救助和无 障碍设施规范政策等。 中观层面是培育发展残疾人的组织和为残疾人提 供服务的社会组织。 微观层面主要是残疾的预防与康复,包括残疾风 险知识普及和残疾服务对象的信息支持等积极的预 防性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功能 或进行功能补偿,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把某些工作对象(如残疾人)的行为视为 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 实际上是有偏颇的,因为被某些人视为不 正常的行为在工作对象群体看来是完全正 常的。如精神病患者的某些行为在我们看 来是不正常的,而从精神病患者群体来看 是正常的,福柯认为使其“正常化”的过 程其实是权力强加的过程。
(二)回归社会理论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将残 疾变革为“每个人都可能有面对身体与环境互动时发生障 碍”,残疾就并非个人问题,而是一种人权与政治问题
2006联合国正式发布了《残疾人权力公约》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世界残疾报告》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

006.残疾人社会工作

006.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六节残疾人社会工作2020年作为案例分析题考过1次。

残疾人本节的关键词为:康复知识点一、残疾人的需求及其面临的问题(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1.残疾人康复权2.残疾人教育权3.残疾人劳动权4.残疾人文化生活权5.残疾人社会福利权6.残疾人环境友好权(二)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1.物质层面的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2.精神层面的困难3.社会交往的困难知识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残疾人康复服务1.教育康复及其主要内容(1)针对残疾人群体(2)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2.职业康复及其主要内容(1)职业咨询。

面对“就业难”的困境,职业咨询成为职业康复的第一环节。

残疾和障碍对残疾人的个体职业活动产生了影响和限制,走在求职道路最容易感到孤军奋战的孤独,残疾人的职业咨询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接案后针对每个残疾人自身特征和就业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职业评估。

这是第二环节,其目的是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和方法对残疾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客观评估、心理测试以及性格分析,涉及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3个方面,从而对残疾人的兴趣、个性、气质、价值观、态度、身体、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作出科学评定,通过职业评定活动来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3)职业培训。

这是残疾人就业前和上岗前的针对性培训,是帮助残疾人达成“有效”就业的措施,由社会工作者和职业指导师等专业成员共同协作实施。

就业前培训是让残疾人接受特定职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形成从事该职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态度,具有比较广的适用性;上岗前培训是让残疾人接受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环境。

(4)就业指导。

这包含两方面内容:根据残疾人的个案的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就业方向等信息以及具体就业指导意见和建议,根据残疾人进入职业工作领域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跟踪性指导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6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6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6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康复社会工作,一般通过专业性社会福利机构或以社区为载体对残疾人实施服务2、人道主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人权保障则是国家的责任3、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4、4、肢体/听力/言语/视力/智力/精神残疾人,或综合5、残疾人社会工作目的与宗旨: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与健全人一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增强其社会功能)6、领域: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一)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1、残疾的病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2、康复服务应有多部门的参与3、康复依赖于许多专业人员的努力4、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残疾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5、残疾人一般不需要广泛使用抢救及支持生命的技术6、康复对象难以确定治疗的终点7、残疾病人关心的是外观形象、残存功能和社会及职业方面的角色(二)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三)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尤其是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四)有效利用调节的方式主要目的: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五)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第二节残疾人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一、残疾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残疾人的主要困难1、经济困难2、住房困难3、婚姻难:不仅本人,其亲属婚姻也难4、就医难5、社会交往难6、心理障碍福利制度改革中住房和医疗需求十分突出(二)农村残疾人的主要问题1、交通不便2、体力劳动困难3、农村缺医少药4、社会服务难二、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一)社会福利政策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各级残联、社会组织的推动,也需要大量基层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去努力实践(二)家庭扶助:最低保障制度最重要的政策,首先在城市中实行,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也给予适当照顾(三)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1、1996年我国先后发行《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关于加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2、九五期间对残疾人的法律服务总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城乡法律服务机构为主体,以指定或委托的律师事务所为骨干、以志愿者服务机构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四)就业政策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主要困难,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其中最严重的社会保障是就业难;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回归社会问题的中心环节(五)康复与医疗救助(六)伤残抚恤伤残军人、因公致残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致残的人员(七)社会保险主要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职工因公致残或患有职业病,可以享受抚恤金;社会福利提供的收入性待遇,在残疾人生活来源中目前只起到微小的作用(八)特殊教育《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九)文化生活照顾(十)改善社会环境1、建设无障碍环境2、社会理解与互助3、助残日(5月第3个周日“全国助残日”)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一)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1、学习《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颁布,2008年3月修订(1)它既富有时代精神,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是一部立足国情,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法律(2)它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致(3)通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概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概述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概述,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一)什么是残疾人残疾类型:功能、形态残疾,丧失功能残疾,社会功能残疾,残疾人定义(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概念内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的残疾人被漠视、被歧视、被怜悯,人道主义对改善残疾人地位的贡献,1975年联合国的《残疾人宣言》,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国际成立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

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1、个人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评价(二)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1、标签理论;2、正常化理论;评价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一)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1、供养理论:内容及局限;2、回归社会论:内容及评价;3、增能(增权)理论:内容及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1、个人模式:哀痛理论、渐进沟通模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2、社会模式:社会工作者的立场与方法(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1、社会康复的内容及工作过程;2、社区康复的'理念背景与工作方法;3、职业康复的理念及工作方法。

三: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以行政性组织和家庭为主的残疾人照顾体系;1988年成立半官半民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优势。

二、政府机构的残疾人工作民政部门主管残疾人福利服务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工厂;卫生部门的预防残疾及社区康复工作;教育部门的特殊教育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劳动部门的残疾人就业。

三、残疾人组织的社会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学习目标:了解残疾、残疾人得概念以及残疾人观念得变化了解残疾得原因、种类以及残疾人得特征理解残疾人权利以及权益得保护了解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发展第一节残疾与残疾人(主要内容)残疾:世界卫生组织把残疾分为三类,(1)功能、形态残疾;(2)丧失功能残疾;(3)社会功能残疾汤逊德:五类残疾(1)畸形或损失;(2)临床症状;(3)日常活动功能限制;(4)由于异常而造成得残疾;(5)由于不利条件而造成得残疾。

残疾人: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1)根据身心功能与身体结构分类(2)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分类(3)根据障碍影响程度分类(4)根据ICF分类残疾人功能定义损伤(impairment):任何损伤或生理心理或解剖结构及功能不正常,这里关注得就是人体不能正常工作得部分。

残疾(disability):由损伤导致得任何限制或能力缺乏,不能以正常人得方法完成动作或活动,关注得就是人们无法完成得任务。

残障(handicap):对承受者得一种不利得状态,它限制或组织了承受者实现其社会角色得职能,关系到特定得环境与与她人得交往。

失能得原因与残疾得产生预防专业工作得干预:医药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会工作者/政治家医学知识与社会工作任务一个青年社会工作者,在一次案例研究会上,被指定管理一名女性四肢麻痹症病人,在接触她得新病人时候,她告知病人其对四肢麻痹证一无所知,但表示愿意学习,这位社会工作者与病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一起度过了一天,并且学习到许多相关得知识,为病人提供了满意得服务。

进行干预得架构残疾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概念,把个人与社会在某方面联系起来。

经历这一概念提供了与社会结构得联系。

个体型残疾与社会型残疾个体型残疾:残疾人所受得问题就是她们自身伤残得直接结果。

例:纽约大学医院(New York University Hospital)得社会工作者weller 与miller,观察分析了新得截瘫患者适应残疾,艰难地经历着四个阶段得过程:第一阶段:震惊(shock)患者损伤患者得身体与精神在突然袭击下得及时反映,通常就是以哭泣与有时候精神极度不安而产生幻觉等为特征。

第二阶段:否定(denial) 拒绝接受以后不会完全康复得现实。

第三阶段:愤怒(anger) 经常将怒气发泄到周围行动自如得人身上,因为这些经常引起她们回想已经失去得东西。

第四阶段:抑郁(depression)在严峻得长期残疾得情形下,精神抑郁。

迪肯森:应允许病人有一个适应过程,她们必然会为自己失去肢体、失去工作能力或失明而悲伤、哀愁,应帮助她们进行失去身体形象得调整,就我个人来说,我怀疑任何人在没有经历过这种不可恢复得突然袭击下,能完全理解残疾后所感受到得恐怖。

社会型残疾调整就是对全社会进行调整,而不就是对残疾人个人进行调整。

国际残疾人年在1981得第一个正式目标就是帮助残疾人在身体上心理上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得需要,真正得问题就是:对残疾成员,社会愿意在其工作模式上、制定预期目标上做多大得调整?对正强加于残疾人身上得,她们自身无法逃避得限制作多大程度得接触个别残疾人得亲身说法:在接触社会型残疾模式前后,我得生活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发现这种与我得经历相关得思考方式,它赋予我一种对自我生活得理解,并将之与数千甚至数百万世界上其她人一起分享。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得人。

中国内地台湾:身心障碍者中国香港地区:弱能人士东南亚地区:残障人士日本:身心障害者残疾:侧重于疾病或缺陷残障:强调外界障碍与不利影响残疾人得种类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残疾人群体得基本特征生理上得障碍性经济上得低收入性生活上得贫困性政治上得低影响力心理上得高度敏感性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内涵(P46,李翠英《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一门学科就是一个专业就是一种方法就是一种过程特殊性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范畴与维度1、残疾人社会工作得特殊性:●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案主双重性质得问题●作为健全人得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由于缺乏具有与残疾人相似得生活经历,要做到感同身受比较困难2、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得维度●残疾观●残疾因应观●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包括价值基础、方法技巧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得历史与发展方向1、躯体残疾:心理学视角2、戈夫曼:污名(stigma)3、墨菲:《沉默得身体》(以自己得亲身经历阐述残疾体验),中界概念与残疾人得社会体验联系起来,比偏差等概念更好,不仅意味着未能符合某个文化标准,更就是在生活世界中弥漫得不确定之边缘状态。

3、增能(empowerment)三、社会学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得理论基础1、残疾观残疾现象产生原因得理论●个人责任论:归因于个人,认为残疾就是一种个别得、特殊得现象,就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得。

●社会责任论:无论先天性还就是后天性残疾都就是由社会因素造成得●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论:单纯强调生物医学与环境因素都无法完全解释残疾现象,就是由于两者在互动中凸显得裂缺导致得残疾。

残疾现象得理论●标签理论:用来解释某些偏差行为何以产生得理论,也就是反对那些不正确地制造偏差行为得理论。

应用到残疾现象上,哪些人被认为就是残疾人?她们为什么会被认为就是残疾人?反对轻率地给某些人加上“残疾人”得标签。

●正常化理论:就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特别就是精神病患者或其它伤残人员)相关得理论,福柯曾经分析某些精神病院队患者治疗中得权力,从而对某些精神病得治疗提出质疑。

2、残疾因应观(1)社会福利理论:老人、孤儿、残疾人、非自愿失业者都应得到食品等各方面得救济与扶助。

广义得社会福利制度包括:●非正式得社会福利制度●正式得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得社会福利制度(2)社会政策时代理论: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而较为集中出现得时间段,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改善弱势群体得生活状况为目得得社会政策普遍形成,并且作为一种制度被有效实施得发展阶段。

(3)社会排斥理论:●指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与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得弱势群体得社会排斥,就是一个多元概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得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得系统性过程。

●在一个社会中,解决社会排斥,就是为了社会整合。

●唐均认为社会排斥就是游戏规则造成得,而社会政策研究得目标就就是要修订游戏规则,使之尽可能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趋于更合理、更公平。

三、多重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得理论基础1、哲学——人本理论以人为本,就是指以包括健全人与残疾人在内得所有得人为本。

2、伦理学——人性理论3、政治学——人权理论人权,指人得权利,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自己神圣得、不可剥夺得权利。

4、经济学——木桶理论水流得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得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得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得巨大社会隐患。

5、心理学——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第三章残疾与自我认同得发展一、自我认同得维度问题:“您就是谁”或“您怎么瞧待您自己”答案:残疾在残疾人关于我就是谁得理解中可以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其她方面都显得不重要或者意义减弱,但就是个体业可能会缩小、隐瞒甚至否认自己身患残疾,借此尽可能地掩盖残疾得事实。

二、适应按照人们通常得理解,适应残疾(adapting to a disability)隐含着消极得含义,但事实并未如此。

三、Makelprang与salsgiver得生命阶段发展观儿童期0-3岁:●残疾儿童本身会用残疾人得视角去观察世界;●残疾婴幼儿得父母本身经验也会对残疾儿童产生影响,因为她们一直期待与盼望着生下一个健康得孩子,这种体验会让一部分家长对残疾孩子产生抵触得情绪。

●父母也许会过度保护与溺爱残疾孩子。

3-6岁词汇与语言成为她们沟通得工具,需要学会控制自己与周围环境,让残疾儿童与非残疾儿童进行交往也就是非常重要得。

6-12岁●残疾儿童将文化中流行得外貌与身体审美观内化了,她们可能会否认自己得残疾。

●残疾儿童得生活颇为艰难,无论就是父母还就是孩子,都要经历一段痛苦得时光。

12-18岁●自我认同得形成。

●残疾青少年得性别认同也可能出现问题。

青年期●青年残疾人会通过寻找角色模范或其她同样患有残疾得人来获得自我认同,渴望投身于残疾人得文化中。

●残疾青年往往要面临生活得重大调整。

(比如,男青年经常会在田径运动、娱乐活动或车祸中遭遇事故而成为残疾人)中年期●将生活中心转移到家庭之外,完全沉浸在社区生活中,中年残疾人就是残疾人运动得主力军。

●在这个阶段致残得中年人在残疾人文化圈之外有很强得自我认同与稳定得友谊。

老年期长期残疾得人能更清楚地指导自己需要什么,也能够更好得操纵自己得人生系统。

四、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得残疾认同Stone曾经以盲人为例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失明就是一种习得得社会角色,盲人特有得生活态度与行为模式并非失明这种残疾所固有得,而就是通过再普通不过得社会学习过程所获得得,因此,失明本身并不会使盲人变得依赖、忧郁与无助,这种残疾本身也不会使盲人变得独立与自信,盲人就是由于我们所有人都要经历与社会化过程所塑造得。

病人角色●她们必须瞧过医生,并获得了医学机构出示得疾病确诊●她们必须将这种确诊得条件视为令人不快得●人们对她们能承受得所有正常社会角色就是不抱任何希望得五、赋权与残疾认同得正常化Taub与greer对患有生理残疾得学龄儿童得赋权以及获得积极自我认同得过程进行了研究,残疾儿童在学校经常感受到同龄人得冷漠,可能会从体育活动中排除出去,与此一起排除出去得还有社会化机会与娱乐得机会,在这种情境下,残疾成为了此类儿童得最重要得品质,如此,残疾儿童与健康儿童之间得交往就受到了很多限制。

但就是当她们被给予了直接参加运动得机会,并对其访谈后,所有得残疾儿童都指出就是一次非常积极得体验,很喜欢运动带给她们得社会化机会,当残疾儿童在体育运动中为自豪感与成绩而努力时,她们有一种自我控制感。

五、rolland关于残疾认同得分类●渐进型残疾:残疾得严重性与损害性不断增加,如糖尿病等。

●稳定型残疾:在个体得一生中保持不变。

如失明与耳聋。

●复发型残疾或周期型残疾:永远不知道病何时会复发,如狼疮。

六、逃避对残疾得认同●许多身患残疾得人——尤其就是后天致残得人,通常不承认自己就是残疾人。

●残疾本身带有一种消极含义,意味着无能、缺乏竞争力与无法自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