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合集下载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在上举过程中,肩胛骨旋转,避免发生肩峰下撞击。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斜方肌麻痹
• 不能悬吊肩胛骨,致使
肩胛骨下沉,并移向外 侧,肩胛骨下角转向外 下,在肩胛骨平面上肢 上举、外展不能超过 90度,患者耸肩障碍。 前曲上举、外展上举受 限,耸肩障碍。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关节盂骨折Ideberg分型)
• I型: 关节盂缘骨折 Ia:前方 Ib:后方 • II型:外力通过肱骨头,斜向内下方撞击盂窝,造
成自盂窝至肩胛体的外缘骨折。形成盂窝下半骨折 块移位 IIa:横行骨折 Ib:斜行骨折
• III型: 外力通过肱骨头,斜向内下方撞击盂窝,造
成自盂窝外上部分骨折。 骨折块可包括盂内上部 关节面和喙突,骨折块向内上方移位,常合并有肩 峰、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
会影响肩胛带的稳定性,须进行手术复 位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骨折 同等的韧带损伤
喙突基底部 喙锁韧带或喙肩韧带
锁骨干
喙锁韧带和肩锁关节囊
肩胛岗或肩峰 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囊
肩胛颈骨折
浮肩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盂上下唇连线与肩胛盂上唇至肩 胛下角连线之间的夹角(GPA即盂极角, 正常范围为30°~45°)来判断骨折的 严重程度。有研究表明:盂极角<30° 时与盂极角>30°时相比,骨折预后的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降低; 而盂极角<20°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 的预后极差。
• 最常用的为后方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前方入路
从喙突上沿三角肌前缘切开皮肤,注意保护 头静脉,将三角肌向下外牵开,切断肩胛 下韧带。为增加暴露可凿断喙突。在截骨 前最好在喙突上先钻一孔,以便术后固定。 用于处理喙突和盂缘前部骨折。

肩胛骨关节盂骨折手术入路

肩胛骨关节盂骨折手术入路

肩胛骨关节盂骨折手术入路英文回答:Shoulder blade (scapula)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surgically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and type of fracture.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scapular fracture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fracture pattern and thesurgeon's preference. One commonly used surgical approachis the posterior approach, also known as the Judet approach.The posterior approach involves making an incision onthe back of the shoulder blade to access the fracture site. This approach provides good exposure of the scapular body and allows for direct visualiz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The surgeon can then use plates, screws, or wires to stabilize the fracture and promote proper healing.Another surgical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for scapula fractures is the anterior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nvolves making an incision on the front of the shoulder blade toaccess the fracture site. The anterior approach provides good exposure of the glenoid (socket) and allows for direct visualiz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Similar to the posterior approach, plates, screws, or wires can be used to stabilize the fracture.In some cases,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may be used to adequately address the fracture and provide optimal stability. This approach is known as the combined approach.The choice of surgical approach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location and complexity of the fracture, the surgeon's experience and preference, and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goal of surgery is to restore the normal anatomy of the scapula, promote proper healing, and restore function and range of motion.In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scapula fractures, including the posterior, anterior, and combined approaches. The choice of approach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fracture pattern and the surgeon's preference.The goal of surgery is to restore the normal anatomy of the scapula and promote proper healing.中文回答:肩胛骨(scapula)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手术治疗。

肩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肩关节的解剖与手术入路
• 神经支配:胸内侧神经 • 作用:为下拉肩胛骨外
角,使肩胛骨下降,下 角内旋
腋动脉
有六个主要分支:
9 胸上动脉 9 胸肩峰动脉 9 胸外侧动脉 9 肩胛下动脉,分为旋肩胛动脉
及胸背动脉 9 旋肱前动脉 9 旋肱后动脉
静脉及淋巴
• 静脉
9 尺侧贵要静脉续接为腋静脉 9 桡侧头静脉穿锁胸筋膜后注入腋静脉 9 主要动脉均有伴行静脉
• 外展: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 • 内收: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
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一定内收作用 • 内旋:主要是肩胛下肌,还有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
前部纤维、大圆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肩关节(盂肱关节)的运动(屈曲)
肩部浅静脉
• 头静脉上端:此静脉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 之间,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
• 贵要静脉:位尺侧,沿肱二头肌内侧缘至 臂中点稍下方穿固有筋膜至臂深部,续为 腋静脉
筋膜组织
• 胸前区浅筋膜发达,含有大量脂肪,包含乳 腺;其余区域浅筋膜不发达,与深筋膜融合
• 肩区的深筋膜分层包绕所遇到的肌肉等结构
6、关闭切口时注意三角肌起 点的重建
后侧入路注意事项
• 纵劈三角肌时注意勿伤腋神经 • 冈下肌及小圆肌分界 • 腋神经、旋肱后动静脉 • 旋肩胛动静脉 • 绕冈盂切迹的肩胛上血管及神经
5、关闭切口时牢固重建 三角肌的起点
外侧入路注意事项
• 从后下向前上走行的腋神经 • 三角肌起点的重建
三、肩关节后方入路
肩胛颈、肩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的切开手术等
1、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 体位:侧卧位、俯卧位或70o半坐位

肩胛骨手术入路

肩胛骨手术入路

中点折向腋窝后襞,
2.将皮褂牵向两ftt显示肩胛冈⑴、三角肌后部化冈下筋膜及其深面的冈下肌门》小圆肌⑷和大圆肌⑸也显露出。

显露可见1.肩胛冈、2.三角肌、3.岗下肌、4.小圆肌、5.大圆肌
it辱下分离人将三角肌后部小翻向外方,显示深面的冈下肌(叭小圆肌⑶ 肱三头肌长头⑷和大圆肌翻时避免损伤腋神经⑼和施肱后动沸脉⑹它们从四边创除出规后进入三和肌审1
手术步骤:
一、肩胛冈下缘切断三角肌,注意近端留出1cm备缝合修复,将三
角肌翻向外侧。

显露1.三角肌、2.岗下肌、3.小圆肌、4.肱三头肌
长头、5.大圆肌、6.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四边间隙又叫四边孔)四边孔: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 ):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
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三边孔: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
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 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分离岗下肌和小圆肌间隙即可显露肩胛体部和颈部外侧
岗下肌起点切断翻向内侧,可显露肩胛盂和颈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肩胛骨骨折pPPT课件

肩胛骨骨折pPPT课件
肩胛骨骨 折
1
概述
• 形态:三角形扁骨,覆盖 于后侧胸壁,通过盂肱关 节、肩锁关节等与躯干骨 相连。
2
概述
肩胛骨骨折发生率较低,占 全身骨折0.2%-1%,占肩 胛带骨折3%。
• 肩胛胸壁之间的假关节活 动,缓冲暴力
• 周围丰厚的肌肉,不易发 生骨折,即使发生骨折也
3
应用解剖
4
5
6
7
肩胛骨的运动
29
肩胛盂骨折
•Ⅳ型-关节盂横行骨折, 骨折骨折线达到肩胛 骨内缘;
•Ⅴ型-在第Ⅳ型基础上 伴第Ⅱ型、第Ⅲ型或 同时伴第Ⅱ和Ⅲ型。
30
肩胛盂骨折
31
肩胛盂骨折
• Ⅰ型骨折不 同于盂唇撕 裂。移位超 过1厘米,骨 折达关节面
32
肩胛盂骨折
•Ⅰ-a型骨折 前方入路;
•Ⅰ-b型骨折 后方入路。
33
• 5、肩胛骨外展。大臂向 上举,当大臂与躯干角度
10
肩胛骨骨折分型
Ada JR和Miller ME将肩胛骨 骨折分成四型:
• ⅠA-肩峰骨折;ⅠB-肩峰基 底、肩胛岗骨折;ⅠC-喙突 骨折;
• ⅡA-肩峰基底外侧的肩胛颈 骨折;ⅡB-肩胛颈骨折,骨折
11
肩胛骨骨折分型
12
临床表现
• 肩部疼痛,患侧上肢内 收位,所有运动均受限 制。
• 注意合并损伤(胸部损
伤、是否合并锁骨骨折
13
X线检查
• 肩胛骨正位、切线位、 腋位以及CT检查可清楚 显示肩胛骨骨折;
• 腋位以及CT检查可清楚 判断肩胛盂骨折
14
治疗
15
肩胛颈骨折
(一)分型:
•Ⅰ 型 为 无 移 位骨折;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与方法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与方法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结果进行诊断。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部位和类型, 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和移位情况。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肩部疼痛的疾病,如肩袖损伤、肩 关节炎等。
02
手术切口选择原则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切口
01
02
03
横行骨折
可选择横行或斜行切口, 便于显露骨折端。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切口选 择与方法
目录
• 肩胛骨骨折概述 • 手术切口选择原则 • 常用手术切口介绍 • 手术方法与步骤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训练与随访管理
01
肩胛骨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肩胛骨骨折是指肩胛骨受到直接 或间接暴力作用,导致其完整性 和连续性中断。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形态,肩胛骨骨 折可分为体部骨折、盂缘骨折、 盂窝骨折、解剖颈骨折、外科颈 骨折等类型。
沿切口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注意 保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
清理骨折面及复位
清理骨折面
清除骨折端的血肿、碎骨片和软组织 ,保持骨折面的清洁。
复位骨折
在直视下将骨折端复位,恢复肩胛骨 的正常解剖关系。可使用复位钳或克 氏针等辅助工具进行临时固定。
内固定材料选择及植入
选择内固定材料
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 、钢丝等。
06
康复训练与随访管理
早期康复训练指导
1
被动关节活动
在术后初期,由于疼痛和肌肉痉挛,患 者往往不能主动活动关节。此时,应由 康复师或家属辅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 以保持关节灵活性,防止关节僵硬。
2
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在疼痛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肌肉的 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 变,但产生张力。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改 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 肌肉萎缩。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基金项 目:承德 市科 学技术研 究与发展计 划项 目,肩胛 骨的临床 解剖学研 究及应用,编号:201231 31。 作者 简介 :孙贺 ,本科 ,副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师,研 究方向:骨科临床,Emaih wyfay ̄163.COlU。 通讯作者 :李哲 ,本 科,主治医师,研 究方向:骨外科临床。
3 讨 论 肩胛骨是一种不规则 骨,形状扁宽 ,其骨折多
DO1:1O.1 1876/mImt201505033
由于 肩 胛 骨 的解 剖 结 构 复 杂 ,又 有周 围 组织 包 裹 ,肩 胛骨 骨折 会 因牵拉 较 多和组 织 覆盖 造成 断骨 走 向紊 乱 ,时有 重叠 发生 [1J,使 骨折 后 手术难 度 大 ,且 术后恢复多不理想 口】。鉴于肩胛骨特殊解剖结构 ,在 发 生骨 折 后 准确 选 取 合适 手 术 方法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本 研 究 回 顾性 分 析 2012年 6月 至 2014年 10月 ,我 院 骨科 收 治 的 30例 肩 胛 骨 骨折 行 肩胛 骨 外侧 缘 人 路 患者资料 ,报告如下。
断三角肌肩胛冈附着部 ,暴露冈下肌及小圆肌并钝性 分 离 ,充分 显露 肩胛 体 。手术 采用 钢板 、螺 丝钉 内固 定 ,注 意术 中保 护肩 胛周 围神 经 、血 管 。术 后 吊带 或 三 角 巾悬 吊贴胸 制 动保 护 ,根 据 固定稳 定程 度逐 步 进 行功能锻炼,一般情况下术后 2周后切 口拆线 ,3周 后开 始 进 行 主 动锻 炼 ,6周 后 完全 解 除 外 固定 制 动 , 8周 后进 行 肌 肉力量 对抗 训 练 。术后 1个 月拍 片 复查 , 此后每 3个月行 x片片复查 ,了解骨折恢复情况。 1.3 疗 效 评价标 准

肩胛盂骨折的三种手术入路骨科基础

肩胛盂骨折的三种手术入路骨科基础

肩胛盂骨折的三种手术入路骨科基础尽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足够,但大部分病例还是建议采用全身麻醉,因为:1.手术时体位患者很难受:2.常常需要广泛的剥离和操作3.常常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4.患者头部接近手术区域。

全身麻醉前进行前予以区域阻滞麻醉可以用来术后镇痛管理。

肩关节应该广泛消毒铺单,为联合入路或者额外的暴露做准备。

前方入路•患者采用沙滩椅体位(图1)。

•骨性标志采用标记笔画出(图2)。

•沿Langer线切开,中心点位于孟肱关节处,上下延伸至肱骨头上下界(图3)。

•三角肌显露后(图4),在喙突处劈开肌肉纤维(图5),将联合肌腱和胸大肌向内侧牵拉,同时将三角肌向外侧牵拉。

•上肢处于外旋位置,放在无菌的支撑臂上,切除肩峰下滑囊,显露肩胛下肌腱(图6)(对于涉及肩胛盂窝上部分骨折的患者,打开肩袖间隙已达到足够的空间暴露(图7)。

•在距离肱二头肌腱沟内侧2.5cm处,沿着肩胛下肌腱上下界切开。

然后剥离显露下方的前方孟肱关节囊和肩胛颈部的骨膜,向内侧翻转(图8)。

•按照肩胛下肌腱切开方式切开前方关节囊,向内侧掀开(图9)。

•肱骨头牵开器插入孟肱间隙(Fukuda环状拉钩特别有用)将肱骨头拉开(图10),肩胛盂整个空间可以进行探查,轻度外旋肱骨,有助于放松前方软组织和扩大前方暴露。

术者必须注意避免损伤附近的腋神经。

(图11)是一个需要进行前放入路的病例。

下图顺序为图1——图11后方入路•患者采用外侧牵引体位:非手术侧在下(卷起的手巾置于患者腋下手术侧在上,躯干通过肾形袋固定(图12)。

•上肢和肩关节消毒并铺单,肘关节、上肢、腕关节和手套在一个无菌的包裹里,无菌包裹的Mayo支架作为一个灵活的可调节的上肢休息架。

骨性标志采用标记笔标出(图13)。

•切口从肩胛冈外1/3开始,沿着肩峰后侧至其外侧角,远端到达中外线2.5cm处(图14)。

•锐性和钝性剥离皮下组织深层,软组织瓣翻起并牵拉,暴露后方三角肌(图15)。

•后侧三角肌从肩胛网和肩峰上锐性剥离,从肩峰外角处沿肌纤维分离,不超过2.5cm。

肩胛骨骨折之腋窝入路解剖演示

肩胛骨骨折之腋窝入路解剖演示

肩胛骨骨折之腋窝入路解剖演示导读肩胛骨骨折(scapula fracture, SF)的复杂类型使得其手术入路也较为多样性,临床上几种常规手术入路包括:传统Judet入路(classic Judet approach, CJA)、改良的Judet入路(modified Judet approach, MJA)、外侧缘入路 (lateral margin approach, LMA)、前方入路(anterior approach, AA)、前后联合入路(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APA),肩胛骨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各有其优缺点及副损伤, 适用于不同部位的骨折, 在选择时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来选择。

在进行手术入路的选择时通常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就近原则,就是在最靠近病变的部位或需要暴露的部位切口进行手术;(2)微创原则,尽可能减少对肩胛骨重要动脉及稳定结构的破坏;(3)熟悉原则,以手术医生对肩胛骨解剖的熟悉程度及习惯选择入路。

减少术中出血及保持手术野的清晰是所有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为由田耘教授和吴丹凯教授合作探索肩胛骨骨折的腋窝解剖实战演示,为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入路。

/解剖重点患者手术体位为侧卧位,术者位于患者背侧,患侧肩关节极度外展固定,切口起自腋窝皱褶的前上缘,向后沿着背阔肌的前缘延伸,切口长约8-10 cm,能够清楚显露肩胛骨的关节盂、肩胛颈以及肩胛骨外侧缘上1/2,术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切口。

因为肩关节部位重要的神经血管束都在关节前方,同时腋窝处组织质地柔软,术中容易牵拉软组织显露手术视野,腋窝入路相对偏后,较为安全有效。

首先辨识出背阔肌,当肩关节外展时容易触及背阔肌的前缘,沿着背阔肌前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打开以后可见背阔肌肌腱;用手指顺着背阔肌向上轻轻把筋膜分开,此时可以被动活动上肢,可看到肱骨头运动的地方,就是肱骨头与关节盂的交界处,也就是肩关节关节囊;用手指感受肱骨头活动的地方,手指在肱骨头活动地方上下滑动,可触及条索状物,即为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

图文详解丨前方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

图文详解丨前方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

图文详解丨前方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肩胛骨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

由于通常是直接高能量创伤,并发骨和软组织损伤的概率较高(80%-95%),通常多发并且损伤严重,可能会对患者肢体和生命造成威胁。

肩胛盂骨折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3,包括肩胛盂分离骨折(肩胛盂边缘和肩胛盂窝,图1)和肩胛胫骨折(图2)。

尽管高达90%的肩胛盂骨折只是轻微骨折,并且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但仍有10%的病例明显移位,需要进行手术重建。

图1 Goss-Ideberg肩胛盂骨折分型图2 肩胛颈部骨折的分型患者采用沙滩椅体位(图3)。

图3 沙滩椅体位骨性标志采用标记笔画出(图4)。

图4 肩关节前方的骨性标记:肱骨、肩峰、锁骨、喙突沿Langer线切开,中心点位于盂肱关节处,上下延伸至肱骨头上下界(图5)。

图5 标准的前方入路,从肱骨头的上方延伸到肱骨头的下缘,中心点位于盂肱关节和Langer线三角肌显露后(图6),在喙突处劈开肌肉纤维(图33-7),将联合肌腱和胸大肌向内侧牵拉,同时将三角肌向外侧牵拉。

图6 抬起表层的软组织瓣,显露下方的三角肌图7 沿着三角肌纤维劈开,直接触摸到喙突,向内、外侧牵开上肢处于外旋位置,放在无菌的支撑臂上,切除肩峰下滑囊,显露肩胛下肌腱(图8)(对于涉及肩胛盂窝上部分骨折的患者,打开肩袖间隙以达到足够的空间暴露,图9)。

图8 三角肌外侧部分向外侧牵拉;内侧部分和下方的联合肌腱向内侧牵拉,上肢处于外旋位置,切除肩峰下滑囊,有利于显露肩胛下肌腱图9 在上肢上的标记可以看见肩袖间隙,切开后可以进入喙突的上方部分在距离二头肌腱沟内侧2.5cm处,沿着肩胛下肌腱上下界切开。

然后剥离显露下方的前方盂肱关节囊和肩胛颈的骨膜,向内侧翻转(图10)。

图10 在大结节内侧2.5cm垂直切开肩胛下肌腱,沿着肩胛下肌腱上下边界,分离下方的前方关节囊,标记并向内侧翻转按照肩胛下肌腱切开方式切开前方关节囊,向内侧掀开(图11)。

图11 前方盂肱关节囊切开的方式类似与肩胛下肌腱,标记并内侧翻转肱骨头牵开器插入盂肱间隙(Fukuda环状拉钩特别有用)将肱骨头拉开,肩胛盂整个空间可以进行探查,轻度外旋肱骨(图12),有助于放松前方软组织和扩大前方暴露。

肩胛骨骨折诊疗技术要点

肩胛骨骨折诊疗技术要点

肩胛骨骨折诊疗技术要点肩胛骨为一扁宽形不规则骨,位于胸廓上方两侧偏后。

肩胛骨平面与胸廓冠状面呈30°~40°角。

肩胛骨对稳定上肢以及发挥上肢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多发于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常见于多发伤。

1.解剖与功能肩胛骨包括体部、肩胛冈、肩峰、喙突、肩胛颈以及肩盂。

初生时,肩胛骨体部及肩胛冈形成一骨化中心,而其他部位仍是软骨。

生后3个月至1岁半时,在喙突中部开始出现一骨化中心。

在7~10岁时,喙突的基底连同盂上1/3部位出现另一骨化中心。

有时称之为喙突下骨。

14~16岁时喙突骨骺与基底部融为一体。

同时在喙突的内侧顶端出现一包壳状的骨化中心。

18~25岁时与喙突体融合。

不同时期骨化中心的出现,不要误认为骨折。

喙突是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及胸小肌的起点。

腋动脉及臂丛神经位于胸小肌腱深层,经喙突的内下方通过。

喙突基底的内侧、肩胛骨的上缘部分是肩胛切迹。

切迹上有肩胛横韧带桥架相连。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下通过肩胛切迹走向背侧。

肩胛上动脉在该韧带上方通过。

肩胛冈的外端为肩峰,在肩峰部位,14~16岁时可出现2~3个,甚或4个骨化中心。

19岁时彼此相互融为一体。

至20~25岁时才与肩胛冈融合。

有时在25岁以后,在肩峰端仍有一骨化中心未与肩胛冈相融合,X射线片显示为一单独的骨块,称之为肩峰骨,双侧同时发生率为60%。

应与肩峰骨折相鉴别。

肩胛骨下角骨化中心15岁时出现。

肩胛骨脊柱缘骨化中心16~18岁时出现,25岁时融合。

肩胛体和颈发育障碍可形成肩胛骨骨孔,较为常见,无临床意义。

盂窝有4个骨化中心相继出现。

肩盂下极骨骺在20~25岁时最后与体部相连,盂窝发育变深。

肩胛颈、肩盂发育异常可使肩胛颈变短,合并肩峰、肱骨头发育不正常。

肩峰与锁骨形成肩锁关节,从而使肩胛骨通过肩锁关节、锁骨、胸锁关节连接。

此外肩胛骨通过肌肉与躯干形成软组织连接。

肩胛骨的稳定主要由肌肉连接来完成。

上臂上举过程中,1/3的活动发生于肩胛胸壁间。

肩胛骨骨折解剖与入路PPT60页

肩胛骨骨折解剖与入路PPT60页
。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肩胛骨骨折解剖与入路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讲解学习共59页文档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讲解学习共59页文档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 Nhomakorabea路讲解学习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肩胛骨骨折解及入路共59页文档

肩胛骨骨折解及入路共59页文档

肩胛骨骨折解及入路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视肩胛骨骨折的诊断,约12.5%的 肩胛骨骨折未能在伤后第一时间发现。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大量文献研究 报道:90%的肩胛骨骨
折存在合并伤,80% 伴有胸部损伤(肋 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50% 伴 同侧上肢损伤(锁骨骨折、肱骨骨折、 臂丛神经损伤),48%伴头部损伤(颅 骨骨折、脑挫伤),26% 伴脊柱损伤, 11%伴血管损伤。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分型
• AO分型: • 根据骨折与肩盂的位置及稳定性分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分型
• (一)、Acromial fracture(肩峰骨折
- Kuhn分型)
• ⅠA:肩峰尖部撕脱性骨折; • ⅠB:肩峰无移位骨折; • Ⅱ:肩峰骨折移位,但肩峰下间隙未变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肩胛骨运动形式复杂,很难精确的描述。
• 上移:斜方肌上部纤维的主动收缩; • 下移:拮抗上移运动,靠重力、背阔肌、
胸小肌和斜方肌下部纤维。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 向上旋转运动:由斜方
肌中部纤维始动的,稳 定肩胛骨的作用。当肩 关节外展45度时,前 锯肌向外侧牵拉肩胛骨 下角,斜方肌上部纤维 向上牵拉肩胛骨外侧角, 斜方肌下部纤维通过肩 胛岗内侧止点向下牵拉 肩胛骨,完成向上旋转 运动。

• I型为肩胛骨突起部骨折 • II型为肩胛颈部骨折 • III型为关节内骨折 • IV型为体部骨折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分型
• Hardegger 分型: • 根据骨折部位提出的分类方法: • 分为肩胛骨体部骨折、肩胛盂边缘骨折、
肩胛盂窝处骨折、肩胛骨解剖颈骨折、 外科颈骨折、肩峰骨折、喙突骨折和肩 胛冈骨折
前锯肌麻痹
• 肩胛骨不能固定于
胸壁,肩胛骨下角 不能向前摆动,上 肢上举不能超过 90度,当上肢做 推压动作时,肩胛 骨向侧后方翘起, 呈翼状肩胛。上举 不超过120度,疼 痛。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肩胛骨为一扁宽形不规则骨,位于胸
廓上方两侧偏后,在肩关节活动中起 重要作用。肩胛骨上附着多层肌肉, 它可以缓冲外伤暴力,还可以保护肩 胛骨免受低能量损伤,只有直接高能 创伤才是肩胛骨骨折的主要原因。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背部浅层肌肉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应用解剖
肩胛骨周围肌肉: 斜方肌、大小菱形
肌、肩胛提肌、 背阔肌、前锯肌、 胸小肌。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应用解剖
• 肩胛骨—胸壁连接:不具关节结构,
协助肩关节完成活动,应视为肩关节 的一部分。肩胛胸壁间隙位于肩胛骨 前面的肩胛下筋膜与胸壁间的狭窄间 隙,又称肩胛前间隙,肩胛骨即沿此 间隙活动。其又为前锯肌分成两个间 隙,即前肩胛前间隙和后肩胛前间隙。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 向下旋转运动:
由大小菱形肌、 肩胛提肌向上牵 拉肩胛骨内缘, 及胸小肌、胸大 肌下部纤维和背 阔肌向下牵拉肩 胛骨来完成的。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 肩胛骨的前伸(protraction)运动:由
远离脊柱的向前运动、失状面上的前倾 及内旋组成,主要由前锯肌和胸小肌完 成。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所
致,常见于交通伤及高处坠落伤。 临床发病率低,占上肢骨折的3-5%, 占全身骨折的0.4-1%. 好发于中青 年,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死亡率 为10-15%,死亡原因常为肺部感染 及头部外伤。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某些严重的伴发伤常使急诊外科医师
窄;
• Ⅲ:肩峰骨折移位,肩峰下间隙变窄;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二)、Coracoid fracture(喙突 骨折—Ogawa分型)
主要提供肌肉韧带止点。
• Ⅰ型-骨折位于喙锁韧
带后方,常伴有肩锁关 节脱位,常需手术治疗。
• Ⅱ型-骨折位于喙锁韧
带前方
• 注意是否合并肩胛上神
经损伤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在上举过程中,肩胛骨旋转,避免发生肩峰下撞击。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斜方肌麻痹
• 不能悬吊肩胛骨,致使
肩胛骨下沉,并移向外 侧,肩胛骨下角转向外 下,在肩胛骨平面上肢 上举、外展不能超过 90度,患者耸肩障碍。 前曲上举、外展上举受 限,耸肩障碍。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关节盂骨折Ideberg分型)
• I型: 关节盂缘骨折 Ia:前方 Ib:后方 • II型:外力通过肱骨头,斜向内下方撞击盂窝,造
肩胛骨骨折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上 • 为上肢活动提供稳定的平台 • 协助肩关节完成上举运动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位于第2~7肋骨间,
1
3
下角位于第7~8肋骨间;
5
7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内缘与脊柱夹角约3度,与冠状面成30-40度角。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检查
• 肩胛骨正位、切线位、腋位以及CT检
查可清楚显示肩胛骨骨折;
• 腋位以及CT检查可清楚判断肩胛盂骨

• 头侧倾斜位及Stryker切迹位的X-线片
可清晰显示喙突骨折。
MRI――不常用,当怀疑有盂唇及肩袖
损伤时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分型 • Miller分型特点为分型依据肩胛骨形
• 肩胛骨的回缩(retraction)运动是由
靠近脊柱的向后运动、失状面上的后倾 及外旋组成,主要由斜方肌中部纤维和 菱形肌完成。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肩胛骨的回缩(retraction)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的运动
• 在肩关节上举最初30度时,活动
发生在盂肱关节;在上举90度活 动中,盂肱关节运动与肩胛骨运动 为2:1。
肩胛上神经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三)、Glenoid Neck Fractures(肩胛骨
颈部骨折—Goss分型)
• 按照Goss分型:A:解剖颈骨折,B:外科
颈骨折;C:骨折位于盂颈下缘沿肩胛冈下 缘延伸到肩胛骨内侧,肩胛盂保留完整。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肩胛骨骨折解剖及入路
• (四)、Intraarticular Glenoid Fractures(肩胛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