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呃逆在临床上是观察胃气存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久病、重病出现呃逆为胃气将败的危重征兆。
“久病闻呃尤可惊”
二、嗅气味
包括身体、口腔、呼吸和各种排泄物、分泌 物的气味。
气味臭秽或腥臭多为实证热证; 气味清淡者多为虚寒。 了解病程长短、病邪轻重及寒热属性。
1.口气
口腔发出的气味。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口气酸腐,嗳气酸馊多为内有宿食,消化不良 口气秽浊多由胃中湿热停滞; 口气腥腐可见于内痈或牙疳。
不足,实则风火痰浊有关。
5. 心悸怔忡
心悸指自觉心跳不宁;
严重时心慌剧烈,休作无时,称为怔仲; 以虚证为多,也可因邪热入里,痰火内扰, 或心血瘀阻,及水气凌心等病证。 6. 痞满 指自觉胸腹部胀满充实,甚
至可以摸到包块。主要由于脏腑气机不畅或 痰气交阻所致。
四、问饮食口味
内容包括:食欲好坏、食量多少、食后反应、 口渴与饮水、口味偏嗜、冷暖喜恶等, 临床意义:
形体消瘦,倦怠喜静是气血不足;
望姿态:肢体颤动,热病发痉或血不养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属中风证; 坐卧不宁,多是烦躁或疼痛; 坐而仰首,喘粗气促,属肺实证; 坐而俯首,少气懒言,属肺虚或肾虚
四、望排出物
排出物是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总称。排泄物是 人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大、小便,呕吐 物);分泌物指官窍分泌的液体(痰、涎、
蓄——提示病情较轻,大多预后良好;
恶色指五色晦暗枯槁,或病重反见鲜明暴露
之色——五脏精气衰败,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五色主病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病色所 主病症,也就是从五色的变化测知病位、病性。 青色,为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主寒、 主痛、主血瘀、主风。 如寒甚可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肤色
发作急剧,声高而气粗,呼出为快。多为病邪
壅塞肺气所致,属实喘;
来势较缓,喘声低微,气怯声低,吸入为快,
动辄加剧。为肾不纳气或肺气虚衰,属虚喘。
哮 呼吸急促,喉中如有哮鸣声,哮证有寒热
之别,时发时止,反复难愈。
上气 气促咳嗽,气逆喉间。多为痰饮内停,
或阴虚火旺,气道壅塞。
3. 咳嗽(测肺病寒热虚实)
木是知觉消失,不知痛痒;
病变在经络骨节和肌肤,为外邪侵袭,气 血运行不利或气血不足所致。
3. 眩晕 眩为眼目昏花,阵阵发黑;
晕指有旋转感二者并见称为眩晕。有虚
有实,虚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实则
风火痰浊为患。
4. 耳鸣耳聋 耳鸣是自觉耳中有鸣
响,甚则妨碍听觉;耳聋为听力减退或
消失。有虚有实,虚由肝肾亏损、气血
二、望色
色指皮肤颜色和光泽—脏腑气血的表现。 面色:诸经气血皆上注于面,面部皮肤薄嫩, 色泽易于显露,便于观察,故为重点。
望色以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肤色、目睛、爪 甲等部位,还应当对痰、二便等排出物颜色。
常色:常人色泽(又称有气之色)特点有二 红黄隐隐(有神气)、明润含蓄(有胃气)。 主色:终生不变之色。客色随季节气候、情 绪及运动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化。如:天热面红。 病色 疾病反映于外之色。或晦暗枯槁或鲜 明暴露、或虽鲜明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 善色系五色虽出现异常变化,但尚且明润含
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掌握声音的高低、强弱、清 浊变化的临床意义。 嗅气味包括口气、汗气、鼻臭、身 臭和病室气味(腐尸味、尿臊味、烂苹 果味、血腥味)。
一、听声音
包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 一般来讲,声音高亢有力者为正常或实证; 声音低弱无力者多为虚证。 实证和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虚证和寒证声音轻细低弱,静默懒言。
望诊
望诊,是凭借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
的神色形态进行了解的过程。 望舌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
望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自
然光线为佳。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指纹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主要包括望病人的精神、 气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来对疾 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总体的 认识。
2. 望呕吐物
胃热则呕物稠浊酸臭; 胃寒则吐物清稀无臭; 食滞则呕吐酸腐; 胃络伤见呕血; 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
3. 望小便 小便清澈而长为寒; 赤涩短少为热; 偶有砂石为石淋; 浑浊如米泔为膏淋;
小便见血色,热涩刺痛为血淋。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食指络脉分风、气、命三关; 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 为命关; 根据络脉在三关的显露部位,判断邪气的浅 深和病情的轻重。 临床意义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 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透关射甲:络脉有命关至指甲端,病情凶险
2. 鼻气
指鼻腔分泌物及由鼻呼出的气味
鼻涕腥臭黄稠为鼻渊;
鼻气秽臭而鼻腔干燥,嗅觉减退,甚至不闻香
臭,为鼻藁。
3. 汗气
由汗出过多而产生。
汗有腥臭为湿热蕴蒸; 瘟疫病人汗气臭秽为热毒甚;
水肿患者汗出有尿臭味,为肾气衰败。
4. 排出物的气味
痰 咳吐浊痰腥臭,为热毒炽盛,多见于肺 痈;痰液清稀而无腥臭为寒痰。 二便 小便黄赤浊臭为湿热;小便清澈而臊臭为寒 证。大便臭秽为湿热;粪便酸气伴未消化物多为食滞。
5. 某些疾病的特殊气味
有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出现 特殊的臭气。
如肝昏迷的病人呼出的气体有氨味,
称为肝臭;消渴病人危重阶段可有烂苹 果的气味;尿毒症者有尿臊气;晚期肿 瘤或危重病人会出现腐臭或戾臭等。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 的的询问,来了解疾病的开始、发展以及治疗 经过、目前症状和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以诊察 疾病的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的问诊内容与现代医学中“问病史”
青紫;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脉,运行迟缓或气机
壅滞,出现青色;
小儿面色青,多属肝风内动。
赤色 面色发红,因热而面部脉络充实之象 主热证:满面通红属实证;两颧潮红娇 嫩,属虚证。戴阳证,指面色苍白时时泛红。 黄色 脾胃之本色,黄色不明润含蓄乃病色 主脾虚、湿。 萎黄:淡黄无华,脾胃 虚弱气血不充;黄胖:色黄虚浮,脾失运化
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 。
黑色
面部色黑,乃肾色外露或气血瘀滞之象,
主肾虚、水饮、瘀血和寒证。 面色黧黑,多为寒证和肾阳不足;
面黑而焦,多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熏;
眼眶发黑,肾虚水泛或寒湿带下; 面黑而肌肤甲错,为瘀血内阻。
三、望形态
指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姿态以察病的方法。 望形体:形体壮实,活动正常是正气充盛;
战汗: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之佳象, 汗出仍躁,脉来疾急,是邪盛正衰之危侯。 3. 局部辨汗 头汗可因阳热或湿热; 半身出汗或痰湿或中风,无汗部位为病侧;
心胸部位汗出多因心脾两虚;
手足汗出者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而致。
三、问异常感觉
异常感觉多由病理变化而产生,可出现在机体
二、问汗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常人进食辛辣,
或体力活动,或情绪变化,或气温升高,或衣被
过厚等均可使汗出增多。但当汗无汗或汗出过多
或伴异常感觉时,则为病理现象。 1.表证辨汗 表证无汗多为表实;表证有汗,为表虚证或表热证。 2. 里证辨汗
自汗:白天汗出,动辄尤甚,为卫阳不固;
盗汗:睡时汗出,醒时自止,为阴虚内热;
失神:
面色晦暗/鲜艳暴露;
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
呼吸异常,形体消瘦;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脏腑精气虚衰,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假神
病情危重,突然出现“好转”的假象;
精神萎靡,突然振奋,言语不休;
神智不清,突然清醒;
本无食欲,突然大增;
面色晦暗,苍白无华,突然“面赤如妆”。 —脏腑精气衰竭,阴阳离决的先兆。 喻为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涕、唾)。
望排出物主要观察其形、色、质、量的变化 一般来讲,色淡、白,质清稀,多属寒证; 色深、黄,质稠浊,多属实热证。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望痰
痰清有泡沫为风痰;
色白清稀为寒痰; 痰黄稠粘为热痰; 痰色白而易咯出者,多为湿痰; 痰少不易咯出属燥痰; 咳唾腥臭脓痰或脓血的是肺痈; 劳 嗽久咳,咯吐血痰多为虚火损伤肺络。
气机闭阻; 疼痛游走不定多为风邪偏胜或气滞所致; 疼痛部位固定多属血瘀或寒湿偏胜; 疼痛而有烧灼感多见火邪致病;
疼痛而觉局部寒冷,得温则减为寒邪阻络或
阳气不足所致;
疼痛隐隐,绵绵不绝,痛处喜按,多有气血
不足。
2. 酸重麻木 酸指肢体、关节和肌肉酸楚无力;
重指头身肢体感觉沉重,无力抬举;
麻指皮下有蚁行感,按之不止;
水湿内停;黄疸:湿热蕴结,熏蒸肝胆,胆
汁外溢;阳黄/阴黄/瘟黄。
白色 指发白而无华,为气血不荣之象,
主虚、寒/淡白、晄白、苍白。 面色淡白是指面色泛白而没有血色,面色淡 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症。 面色晄白是指面色白得发亮,没有血色,多
属阳虚证,晄白虚浮者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是指面色白而隐含青色或灰色,多
各部分,为病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异常感觉往往是疾病最先出现的症状,包含疾
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
应注意询问其特点、程度、部位、时间等,结
合相应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等情况。
1.疼痛 疼痛而兼有胀满多由气滞所致; 疼痛如针刺状为刺痛,是瘀血导致的特点;
痛如刀割或疼痛绞,痛势剧烈为实邪内侵,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
咳声重浊为肺实;咳声低弱少气或久咳声哑多为虚证;
咳声阵作,终止时作鹭鸶叫为百日咳;若咳声如犬叫,
可见于白喉。
4. 呕吐
有胃内容物自口而出为呕吐。呕吐来势较缓,声 低物清,属虚证或寒证;呕吐来势较猛,声亮物浊, 属实证或热证 。
5. 呃逆
胃气自喉间冲逆而上,不能自已,即“打呃”。 呃逆频频,连续有力,高亢而短,属邪热客胃。 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多属脾胃虚寒。
3. 但热不寒 但觉发热而不怕冷,多为里热证 壮热:高热不退,只恶热不恶寒主里实热证 潮热:定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有一定规律。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热势高,伴腹胀便秘;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骨蒸潮热,伴盗汗; 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见头身困重
低热:轻度发热,热势低,多在37-38度;可见
于温病后期或内伤杂病。 4.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往来,为邪结半
1. 语言(语言错乱)
谵语 神智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主实热;
郑声 神智不清,语多重复,断续低弱主虚证。 独语 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便止。多为
心气不足或痰浊蒙蔽心窍所致。
狂言 精神错乱,骂唳号叫,语无伦次,不避亲
疏。多为痰火扰心或热入心包。
2. 呼吸
喘 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 以平卧。分实喘和虚喘。
一、问寒热
寒:怕冷的感觉。自觉寒冷得温不缓解者为恶寒; 得温可缓解者为畏寒。
热;发热,包括体温高,或自觉热,或他觉热三种。
1、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主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
发热重而恶寒轻为外感风热; 2. 但寒不热 只觉怕冷而不发热,多为里寒证。 新病畏寒多为实寒; 久病畏寒多为虚寒。
多相同,但有其独到之处,现介绍如下。
原版十问歌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新编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掺。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 小儿传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
一、望 神
神的概念: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主要是辨别: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色形态、呼吸意识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目”是望神的
重点
得神
神志清楚,语音清晰,双目精彩,
面色红润,表情自然,思维有序,反应灵敏, 动作灵活,气息平稳,肌肉不肖—正气充足, 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少神 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动作迟缓,饮 食不佳, —正气轻度损伤,或体质虚弱。
中医诊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王兴臣
诊法定义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诊法也称察病的方法,是指中医诊 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
诊法内容
四诊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 闻诊:听声音和嗅气味 问诊:询问病之发生发展、诊治过程 现在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切诊:脉诊和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