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衣“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错,它有四个特点,其中两点就是总体性与具体性。

它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yydm.dmj这个数量是指某一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投机倒把下的数量表现。

2.社会经济统计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不要考,存疑)所谓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3.总体的大量性是指总体的范围不能确定。

错,它是指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

4.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统计推断问题。

答:错。

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

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5.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可变的标志是变异。

错,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就说明它变异了,而这种具体变异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就是变量。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2 )。

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4.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技能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D )。

A、总体性数量性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差异性C、数量性同质性大量性D、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该企业全部职工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4.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6. 一个统计总体()(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D 可以有多个指标总体单位才有多个标志,统计总体没有7.某工人月工资800元,则“工资”是(A)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8.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C)。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第一章 统计学概述

二、统计学的发展
•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 1、国势学派 • 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其创始人是海 尔曼·康令(Hermann Conring,1606-1681) 教授。 • 2、政治算术学派 • 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 表人物是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和约翰· 格朗特(Johan Graunt,1620-1674)。
一、总体和样本
• (一)总体 •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由特定的研究目 的确定的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构成的集 合体。 • (二)样本 • 广义而言,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 单位构成的集合体;但为了符合统计理论 的需要,统计中所指的样本特指从总体中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
二、统计标志
三、统计学在我国的应用
• 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 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
•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 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 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第二节 统计学的特点和分类
• 一、统计学的特点 • 二、统计学的类别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 是说明总体特征的。例如,一个工人的工 资是数量标志,全体工人的工资总额是统 计指标。 • 第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 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则都是用数值 表区别和联系。
• 在该时期,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的主要统计学家和理论有:20世纪初 英国的戈赛特(W.S. Gosset,1876-1937)的T 分布理论;20年代英国的费雪(R.A. Fisher, 1890-1962)的F分布理论;30年代波兰的尼 曼(J.S. Neyman,1894-1981)等人的假设检验 理论及置信区间估计等理论;40年代美国 的瓦尔德(A. Wasld, 1902-1950)等学者的统 计决策理论,多元分布理论等。

统计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统计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1 - 15
三、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学
STATISTICS
经济学
医学
管理学
统计学
工程学
社会学
1 - 16

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学
STATISTICS
actuarial work (精算) agriculture (农业) animal science (动物学) anthropology (人类学) archaeology (考古学) auditing (审计学) crystallography (晶体学) demography (人口统计学) dentistry (牙医学) ecology (生态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nometrics (经济计量学) education (教育学) election forecasting and projection (选举预测和策划) engineering (工程)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finance (金融)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渔业研究) gambling (赌博) genetics (遗传学) geography (地理学) geology (地质学) historical research (历史研究) human genetics (人类遗传学)
1 - 26
二、参数与统计量
统计学
STATISTICS
(一)参数(parameter) 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测度值,称为参数。参数是研究想要 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我们通常所关心的参数通常有总体平均数、标准差、总体 比例等。在统计学中,总体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总体平均数用µ(mu)表示,总体标准差用σ (sigma)表示, 总体比例用π (pai)表示。 由于总体数据通常是不知道的,所以参数是一个未知的常数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进行抽样,根据样本计算出某些值去估 计总体参数。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三)现代统计学时期(从19世纪末到现 在,是现代统计学时期 )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数理统计学由于同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 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 大量涌现。现代统计学时期是统计学发展最辉 煌的时期。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截面数据
又称静态数据,是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点 上获得的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空间上获得的。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要在有关学科理论指导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目 的和任务,科学地确定统计研究的总体对象,明确所要搜集数 据的种类,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并给出统一的定义和 标准,确定统计数据搜集、整理、推断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规 定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拟定研究工作的资源配置 和组织实施方式等。 数据搜集就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有针对地获取所需的统计 数据的环节,也就是说,要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的方式、方法 去搜集各种各类计算统计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以及其他已经 存在的各种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就是对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 必要的系统化处理,使之条理化、综合化,成为能反映总体特 征的统计数据的环节,也称为统计整理环节。 数据分析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 行各种统计分析,得出某些有用的定量结论的环节,也称为统 计分析环节。
定序数据
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 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各 类别之间有大小优劣之分。 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 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 也称数量数据,用数值来表现。是指用数值来
一、统计数据类型 定距数据 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的类别和

统计学第一章

统计学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B 人类生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量的方面去研究质的方面B质的方面去研究量的方面C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A康令B克尼斯C高尔登D威廉.配第5、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是:A定性认识活动B定量认识活动C既是定性又是定量的认识活动D计量而不讲质的认识活动6、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分析方法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预测方法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D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7、在统计工作实践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A个体数量足够多B个体产生偏差不与考虑C如实反应情况不产生偏差D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8、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9、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大量性、社会性10、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1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3、统计总体的主要特点: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数量性、社会性14、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标志15、变量按性质可分为:A连续变量和不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和随机变量C连续变量和确定性变量D随机变量和确定性变量16、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可变的标志是:A变量B变异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17、在研究某城市商业职工情况中,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标志变量1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质地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19、某商场经营若干类商品,其中吃的占16%,穿的占30%,用的占40%,其他占14%。

《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时中国统计学界唯一的院士)指出:“我们现处在一 个所谓‘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就是数据。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时地要从这大 量的、杂然纷陈的数据中发掘出事物的规律,做出正 确的判断,以决定适合的行动方针。可以说,这方面 的能力如何,实在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一个极重 要的外现指标。‘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二是总体性。由于个别现象通常有其特殊性和偶然 性,所以统计研究应从个别入手,通过对个别单位的 具体事实的调查登记,以达到认识现象总体特征的目 的;而又由于总体现象具有相对普遍性和稳定性,
所以总体现象表现出的特征带有一般的规律性,因而, 统计的数量研究应当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 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得出反映现象总 体的数量特征,而不能仅从对个别或少量不具有代表 性的单位的观察和分析,匆忙得出一般性结论。
二、统计学的贬责
由于有些人对统计学知识懂得不多,对统计方法更 是一知半解,因此,长期以来对统计方法论产生了种 种误解。比如,《怎能利用统计撒谎》一书中写道: “一份装帧精致的统计资料,胜过希特勒的‘弥天大 谎’,它使人误入歧途,却不负任何责任。”这是由 于没有诚实的态度来深刻理解统计语言的作者和虚心 领会统计语言含义的读者,结果造成以上表述语义上 荒诞不经,最终导致人们对统计的种种错觉。
第一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Chapter 1 Praise, Criticism,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y of Statistics
第一节 统计学的褒与贬
一、统计学的褒扬
印裔美籍著名统计学家C • R • 拉奥 (Calyampudi Radhakrishna Rao,1920-)指出:在终 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在抽象的意义下, 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 是统计学。人们可以强调科学定律不是靠权威的原则 推进,不是由信仰或中世纪哲学所证明,统计是诉诸 新知识的唯一的法庭。

统计学第一章-大学统计

统计学第一章-大学统计

第一章第一讲数据的图表展示第一节定类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第二节定序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按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两大层次: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可以再细分为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定量数据可以再细分为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定性数据:常用文字表述,计量结果表现为类别定类数据(1)定类数据(Nominal Data)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分类,所使用的数值只是作为各种分类的代码,并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和女,用“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

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在统计处理中,对于不同的类别,虽然可以计算单位数,但它不能表明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位。

定序数据(2)定序数据(Ordinal Data)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测度的数据。

利用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学生成绩可以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类。

定序尺度虽然无法表明一个优等于几个良,但却能确切地表明优高于良,良又高于中……。

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定量数据:计量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定距数据(1)定距数据(Interval Data),又称间隔尺度数据,不仅能比较各类事物的优劣,还能确切计算出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例如,对于温度而言,每一度的温差都是相同的。

特点是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定比数据(2)定比数据(Ratio Data),是数据的最高等级,既有测量单位,也有绝对零点。

例如,学生人数、身高等。

注意1. 对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2. 对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则主要是做分组整理3. 适合于低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合于高层次的数据;但适合于高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低层次的数据第一节定类数据的整理和展示一、◆基本过程:1. 列出各类别2. 计算各类别的频数3. 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4. 用图形显示数据定类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二、◆频率的性质(1)任何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

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1

第一章 统计学基础知识-1

直 图 方
30 25 20 15 10 5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频 率 累 % 积
频率
5.55 7.05 8.55 10.05 11.55 13.05 14.55 16.05 17.55 其 他
蔗 含 % 糖 量
第三节 统计特征数
反映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或分散程度的一些特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 平均数,方差。 征数字,统称为统计特征数。如,平均数,方差 。 平均数: 一、集中性趋势的度量--平均数: 集中性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描述数据资料的集中性趋势 , 反映资料的一般水 平及中心位置, 平及中心位置,并可作为资料的代表跟其它资料 比较。 比较。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由很多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 分析测试中: 分析测试中: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仪器、环境、 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 、仪器、 环境、操作等各个 方面的偶然变化。 方面的偶然变化。 生物试验中: 生物试验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 供试材料的不均一性如种子质量、秧苗素质不可能完 全一致; 全一致; 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也可能随时 光照、温度、 随地发生的变化; 随地发生的变化;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农时操作的不一致性;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它不可预测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
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1.8 14.1 12.8 14.6 14.9 10.1 11.6 11.0 15.1 13.4 1 13.1 11.9 15.3 10.4 15.0 12.4 12.2 13.0 14.9 10.6 2 9.2 16.7 12.6 13.4 12.1 10.8 7.5 9.2 12.6 6.5 3 8.7 7.4 16.1 14.6 12.6 11.3 13.4 7.0 14.1 11.0 4 12.9 10.0 17.2 10.5 13.0 6.3 14.7 13.2 11.4 11.9 5 13.7 4.4 13.5 8.6 14.1 15.7 14.2 9.0 9.4 11.8 6 9.6 13.2 11.9 15.2 14.4 14.3 14.0 14.0 12.4 12.6 7 13.7 13.8 16.7 11.1 13.1 15.0 15.1 13.2 15.0 9.5 8 8.5 9.1 9.6 14.5 13.3 12.5 6.5 15.0 9.4 12.2 9 15.7 11.9 15.1 12.1 15.0 11.8 8.7 13.8 12.9 8.2

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第1章)

排序

排 序 相对指标
量的差距
×
加减
有绝对0点
÷
乘除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28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Indicaton)的含义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 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概 念和数值。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时间限定、空 间范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 单位、计算方法。
31
3、按计算方法和作用不同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2
(三)统计指标的特点
数量性 综合性:反映的是总体特征 质的规定性:统计指标应该具有实际
意义,包括时间、地点、条件等等。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3
(四)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9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4
四、统计学在商务和经济中的应用
会计 财务 营销 生产 经济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5
第二节 统计学分类及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方法论科学:定性-定量-定性 从数量方面来认识客观现象总体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6
二、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对其进行分析的统计量主要是频数或 频率。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23
(2)定序尺度(顺序尺度 ordinal scale)
是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大小、高低、 强弱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定序数据,是 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特征:
计量精度要优于定类尺度。它不仅可以测度 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并可比较大小, 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二)统计分组法 (三)综合指标法
二、统计工作的过程
1、统计设计(初步定性认识)感性认识 2、统计调查(初步定量认识) 3、统计整理(深入定量认识) 4、统计分析(深入定性认识)理性认识
第三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四、统计总体的主要特点
1、同质性 2、大量性 3、差异性(变异性)
第四节 我国统计工作的任务和组织形式
例1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认识目的:
1.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
2.研究某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
例2 可变标志与不变标志
统计总体: 全国全民所有制大型机械工业企业
复习思考题
C、数理统计学派
二、统计学的学科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统计方法和统计方法论的学科, 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它实际上是作为统计科学体系而 存在的。统计学原理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基础,而各种应用 统计学则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各个分支。
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计质 又计量) 人口、教育、金融等 — 自然技术统计学(计量 不计质) 天文、地质、生物、医 学等 —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6.试说明标志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统计研究的对象、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统计学(第二版)-张晓庆-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统计学(第二版)-张晓庆-清华大学出版社
为了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统计分析已由过去以分析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主,转为分 析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 各级领导机关和宏观调控职能部门提供信息资料与对策建议。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需要,各类市场统计正在逐步建立和 不断完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和完善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科技指标总体系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济实质性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预测等一系列统计实务工作。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为了适应管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的需要,又建立了许多分科,如工业、 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物价、邮电、交通运输、基本建设、人口、环境保护等部门 统计学。所有这些部门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在该部门的具体应用。 可见,在我国,统计学已发展成为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自然科学方面的 统计学等在内的独立的统计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又形成了统计原理、统计史和部门统 计学组成的学科体系。
2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读:
本章是全书的引领,为后续章节铺垫理论基础。本章 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统计学 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统计的基本含义及有关概 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对统计学及统计工作有一 个基本认识,要求重点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含义,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3
第一章 绪论
一、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简单的计数活 动,即有了统计的萌芽。在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由于赋税、徭役、 战争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人口、土地等方面简单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 。随着奴隶社会国家的产生,计数活动进一步发展。中国从公元前 1000多年的夏朝开始就有了人口、土地等方面的记载,夏朝时将中国 分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人,土地约2438万顷。在古希腊、罗马的奴 隶制国家里也开始有人口、财产、世袭领地等的统计,但当时生产力 水平很低,统计仅处于初级阶段。

《统计学》第一章

《统计学》第一章

二、标志与指标 •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 标志的分类 数量标志 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
•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
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 部分。 数量指标 (总量指标) 指标的 相对指标 分 类 质量指标 平均指标
举例说明标志的概念:
• 概念:(标志是统计研究的基础) 如全班同学组成一个总体,则每 一个同学就是总体单位。要想说明每一 个同学有什么特征,就需要从性别、籍 贯、爱好、专业、年龄、身高、体重、 视力、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那么性别、 籍贯、爱好、专业、年龄、身高、体重、 视力、学习成绩就是标志。
3、统计方法的逻辑过程
统计方法的逻辑过程就是:大量观察→分组划类→归纳推断 • 通过大量观察,可以了解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大量观察也 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日益密切,全社会的 系统化程度逐渐提高,对更大范围内事物的充分认识是社会活动 范围扩大的必要条件。 • 分组划类的必要性体现在: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模式不足以平 行地、一次性地深入认识大量信息,或者,事物的复杂程度相对 于我们的认识能力而言是无穷大的,有效的认识方法只能是简约 化,对大量信息进行抽象和归类,形成金字塔式的有序信息结构 之后,才能把握其较主要、较根本的特征。 • 统计学方法的归纳性质,源于它在做结论时,是根据所观察到的 大量个别情况,“归纳”所得,而不是从一些假设、命题、已知 的事实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推断”是指以一定 的逻辑规则,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推知大面积的或总体相 应数量特征的推理方法 。
1830年—1849年,欧洲出现“统计狂 热”时期,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 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 专门的行业。

统计学

统计学

造成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数据本身错误
②取样差错,不具有代表性
2、对于间接获得的第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适用性和时效性
3、数据的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整理完毕后一般还要排序,便于分析和整理,如绘制成频数表或频数图。
第三节 频数表和频数图的绘制
36 70-79分
39 80分以上
49
128
二、原始数据的检查和核对
1、对于直接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1)完整性:指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调查的项目或指标是否齐全,调查时不能有偏见。
(2)准确性:指数据是否符合实际,计算是否有错误。
表1-3:120只母鸡10天下蛋个数调查结果
7 5 7 4 8 6 7 8 6 8 8 6 8 8 5 9 8 7 7 8
6 7 8 7 8 8 7 5 8 3 7 6 9 5 9 9 7 8 7 7
8 7 6 8 6 8 7 5 5 7 8 6 7 6 7 7 7 5 8 7
数据整理的目的就是使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分析的要求,既可以看出数据的抽样情况,又可以分析数据分布的总体特征,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为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对于小样本数据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分析,如研究两个品种的大豆含油量,属于小样本数据。数据如下,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豆黑农37:21.6%;22.3%;21.5%;23.1%;22.1%;mean=22.12%
7 39 0.325 73 0.608
8 34 0.283 107 0.891
9 10 0.083 117 0.974

统计学第一章

统计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这个专有名词的产生产生在17世纪后期,此时才形成一个学科来进行专门研究。

从统计学的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

一、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中期,统计学的理论刚刚萌芽,当时分为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1、国势学派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

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尔曼·康令和阿亨华尔。

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通,后来正式命名为“统计学”。

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

2、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

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

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是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又被称为统计学之父。

二、近代统计学1、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

其奠基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统计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凯特勒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了自然现象和本质区别,对犯罪、道德等社会问题,用研究自然现象的观点和方法作出一些机械的、庸俗化的解释。

但是,他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在“政治算术”所建立的“算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准确化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为数理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论:能量和速度)2、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讲述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 念,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 重点:了解统计的科学涵义及发展简史,明确统计学的 学科性质及基本研究方法,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
本概念。
• 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共分为三节: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章总论
• 笫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含义\产生发展) • 一、统计的含义 • 含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的统一 体。 • 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的数据 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 •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其他 与之相联系的资料的总称。 • 统计学是阐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 方法的科学。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 概括。 • 统计三个方面的含义之间存在下列关系:统计资料是统 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 括,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
第一章总论
• 封----我国的统计已略具规模 • 《商君书》-----强国知十三数,即“境内仓、 口(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 数,宦士之数,以言谈取食者之数,利民 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 封-----各个朝代都进行过人口、土地、财产 等方面的统计调查-----并建立了一定的统计 调查制度。
第一章总论
• • • • 古希腊公元前600年-------人口普查 古罗马公元前----建立了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近代统计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同步的 17世纪至18世纪-----随----资本主义的成长--人口、 工业、农业的统计登记逐渐形成制度 • “商业、工业、农业、海关、外贸、物价等方面 的统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威廉·配第是()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2.在1749年出版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的是()。

A.约翰·格朗特B.阿亨瓦尔C.海门尔·康令D.克尼斯3.调查某一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是()。

A.这个企业B.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C.每个职工D.所有职工的健康状况4.数量指标表现为()。

A.相对数B.平均数C.绝对数D.变异数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

A.分类B.比较大小C.加减运算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

A.比较是否相等B.比较大小C.进行加减运算D.进行乘除运算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cm、172cm,则165、172是()。

A.2个变量B.2个标志C.2个指标D.2个标志值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

A.与研究目的有关B. 与研究目的无关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D. 与研究方法有关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种统计方法属于()。

A.推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数学D.逻辑学10.2010年11月1日,我国将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B.每一个家庭C.每一个地区D.全国总人口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

A.统计设计B.统计工作C.统计资料D.统计科学E.统计图表2.下面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内容的是()。

A.数据收集B.抽样调查C.相关分析D.假设检验E.指数3.下面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合格率B.价格C.产量D.出勤率E.星球个数4.下列变量中属于比例级数据的有()。

A.温度B.海拔高度C.考试分数D.日产量E.大桥长度5.以下关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描述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B.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C.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D.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E.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干6.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1•统计活动2•统计数据3•统计学厂政府统计统计的含义及关系单位统计经营性统计匕其他原始数据:未加工价值更大-次级数据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有名无实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 2•学科范畴: 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 3•研究方式: 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 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 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工作(我是搞统计的……)统计资料(据统计……)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学(我学过统计)二、统计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动态指标和统计指数等。

)、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一、总体与样本(一)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集合体,简称总体.具有大量性(基本要求)、同质性(前提条件)、变异性(重点)等特征。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

注意: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对性: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在统计问题中,我们只是关心每个个体的某种数量指标,并不关心个体本身,所以通常把个体的这个数量指标值集合作为总体,即统计上的总体是一组观测数据。

注意:我们不能把总体看成是一群人或一些物品的集合,通常,统计上的总体是一组观测数据。

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寿命,则总体是这批灯泡寿命数据。

若针对的是一批特定的灯泡,总体是有限个实数;若针对的是全面的考察某企业的生产的灯泡寿命,可能的寿命是[0,∞]这样一个区间。

统计总体的种类:有限总体(对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和无限总体(对无限总体只能采取非全面调查)(二)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单位称为样本单位.抽取样本时应注意:1.样本单位必须抽自总体,不允许以总体外部的单位作为该总体的样本.2.一个总体可以抽取多个样本,样本个数的多少与抽样方法有关.3.样本的抽取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与客观性.二、标志和变量标志:也称为标识,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按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质的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各种不同的数值表示)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即标志名称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

品质标志表现一般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标志表现:男,汉族,佛教,湖南大学,43岁,182cm,75kg文字表述数量表述(标志值)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可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即标志表现有差别。

) 可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不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即标志表现无差别。

) 不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同质性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数量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变量的种类:确定性变量(确定性因素影响变量值变动)、随机变量(偶然性因素影响变量值变动)、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二、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具体数值计量单位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没有无数量的指标”。

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

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是由个体数量综合而来的。

统计指标的分类:按其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总量指标.数量指标的大小决定于总体单位数目的多少及其标志水平的高低,指标数值均有单位;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目的对比关系,或总体单位数之间、标志总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常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即数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数或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指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相关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指标,也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将同质总体内各总体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在具体条件下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按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指标、行为指标实体指标:反映具有实物形态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特征,如:产品产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等。

行为指标:反映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等。

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描述指标:用于描述现象基本情况的指标,如: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外汇储备数等评价指标:用于对客观现象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指标,如:资金周转速度、劳动生产率等。

预警指标: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并根据其指标数值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总体失衡、突法异常状况作出预报的指标,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则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例如:某地区工业增加值指标是由该地区每个工厂的工业增加值汇总而来.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在研究某厂职工情况时,该厂的全部职工是总体,该厂的工资总额为统计指标.而在研究该厂所属的某工业局职工工资情况时,该厂就是总体单位,该厂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具体的工资总额数值为标志值.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特点:1、统计指标体系不是指单个指标,而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2、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特点。

统计指标体系应切合实际需要,与统计任务要求相适应。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1)按指标体系反映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反映全国范围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体系.(例如: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反映基层单位运行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例如: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指标)(2)按指标体系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例如:人口统计的指标体系。

)、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例如:开展技术活动的人、材、物条件下,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等指标体系。

)(3)按指标体系作用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例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反映某方面社会经济问题的指标体系。

(例如:能源指标体系,运输指标体系等。

)指标体系的作用:全面、综合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分析。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建立符合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满足: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第三节统计学的应用习题⑴现在统称的统计包括三种不同的涵义,既统计资料、统计学和统计调查。

()(2)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3)所有的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4)指标说明总体,标志说明总体单位。

()(5)数量标志表现又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

()1.对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是()①某工厂中每个工人的工资额②某工厂的200名工人③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额④某工厂中的每个工人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A、指标B、变量C、变量值D、标志3.标志是()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4.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指标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工人年龄②工人性别③工人体重④工人工资6.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①连续变量②离散变量③前者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④前者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E.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B.工种C.民族D.工资E.年龄3.下列那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A.产品合格率B.废品量C.单位产品成本D. 资金利润率E.上缴税利额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北京市总人口数B.学生的体重C.平均生活费收入D.钢铁产值E.设备台数5.指标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分为()。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描述指标E.评价指标6.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下面定义正确的是(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C.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7.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口是指标B.全部成年人口是总体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