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原文】愚公移山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1.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2.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3.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4.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多用于计量土地。
5.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6.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7.河阳:黄河北岸。
8.且:副词,将近。
9.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10.惩(chéng):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1.塞(sè):阻塞。
12.迂(yū):曲折、绕远。
13.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4.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5.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原文: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愚公移山》的原文
《愚公移山》的原文
【作者】列御寇【朝代】先秦译文对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是中国古代寓⾔故事,选⾃《列⼦·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是⼩编收集的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希望⼤家认真阅读! 愚公移⼭ 太⾏、王屋⼆⼭,⽅七百⾥,⾼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
惩⼭北之塞,出⼊之迂也。
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
”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
⾃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译⽂ 太⾏、王屋两座⼭,⽅圆七百⾥,⾼七⼋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下⾯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快到90岁了,在⼭的正对⾯居住。
他苦于⼭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挖平险峻的⼤⼭,(使道路)⼀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南岸,好吗?”⼤家纷纷表⽰赞同。
他的妻⼦提出疑问说:“凭你的⼒⽓,连魁⽗这座⼩⼭都不能削平,能把太⾏、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搁挖下来的⼟和⽯头?”众⼈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上了⼭),凿⽯头,挖⼟,⽤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刚七⼋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他⼲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剩下的⼒⽓连⼭上的⼀棵草都动不了,⼜能把泥⼟⽯头怎么样呢?”北⼭愚公长叹说:“你的⼼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寡妇都⽐不上。
愚公移山_愚公移山的意思_成语词典
愚公移⼭
愚公移⼭
拼
⾳
yú gōng yí shān简拼ygys
近
义
词
锲⽽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尾
感
情
⾊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
语
解
释
⽐喻坚持不懈地改造⾃然和坚定不移地进⾏⽃争。
成
语出处《列⼦·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座⼭挡着路,他决⼼把⼭平掉,另⼀个⽼⼈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还有孙⼦,⼦⼦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终究会凿平。
成
语
⽤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
⼦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的精神。
英
⽂
翻
译
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
谜
语
最⼤的意志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两座⼤⼭间住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阻隔,要绕很⼤的弯⼦,他把全家⼈召集起来,要他们⽤毕⽣的精⼒也要搬⾛太⾏、王屋两座⼭,好⽅便他们进出。
他们积极⾏动,⼀家⼈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帝。
愚公移山原文及解释
愚公移山原文及解释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住在山的北面,面对着两座大山,一座是北山,一座是南山。
愚公家门口的道路十分狭窄,每天都要绕道才能通过。
愚公决心要移山,他和儿子开始用铁锹、木锤等工具挖山,他告诉儿子,“只要我们不停地挖,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挖平。
”这个故事表达了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这个寓言故事也给人们以启示,告诉人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所以,《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为了让您对于愚公移山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6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愚公移山》文言文篇一【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的意思_愚公移山的成语解释
愚公移山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成语简拼YGYS成语注音ㄩˊㄍㄨㄥ一ˊㄕㄢ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愚公移山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正音愚,不能读作“yū”。
成语辨形愚,不能写作“禹”。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成语例子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英语翻译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俄语翻译горысвернуть <преодолетьвсепрепятствия>成语谜语最大的意志成语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以下是原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一起来学习吧。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困难重重的任务,以及大家团结合作,努力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愚公移山》的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形如插几,连绵不断,自秦以来,几为阻隔西北之路,劳而无功。
每岁雪融水涨,必有土石崩裂,河泥泛滥,祸及于下,远近骇动。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有神人也,状颜若卢,顶戴皆黑,白耳垂长。
一日,前来晓谕愚公曰:“汝家北有二山,阻隔人间,吾欲为汝移之。
” 愚公辞谢曰:“二山虽小,人力所不能服,扰之而无益,不若止已。
” 神人不怒而笑,令同去,日夕刨凿,垒石于海中,倾二山于渤海之口,以镇东海之波涛,北冥之鳐鱼。
愚公乃大喜曰:“得闻天仙之语,足见日月之明,运至若此,嗟乎胜人者有之。
”翻译:太行山、王屋山二山,连绵不断,方圆七百里,海拔万仞。
这两座山自秦朝以来就阻隔了西北的大道,劳而无功。
每年春天,雪融水涨,土石崩塌,河泥泛滥,给下游带来了无穷的灾害和恐慌。
有一天,太行山和王屋山北面的神仙来到了愚公家,他长相面目俊秀,黑色的头发耸立着,两只白色的耳朵垂在耳边。
他对愚公说:“你家北面是两座大山,为人所阻,我想帮你搬过去。
”愚公谦虚地说:“两座山虽然不大,可是人的力量无法胜任,闹来闹去也无济于事,还是算了吧。
”神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让愚公同他一起去。
他们日日夜夜地挖掘、敲打、建造,将两座山改造成了海中的一堆石头,并倾倒在渤海之口,以镇住东海的巨浪和北冥的鳐鱼。
愚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了仙人的话,不但见到了日月的明亮,而且也想到了不可胜人的地方!”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关于人的力量与人的智慧的故事,是一则象征着奋斗不息、不居于已的精神摆动的故事。
传说中与愚公一起挖山的人数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文言文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的北面有位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着山走,于是召集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削平险峻,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边,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一年时间,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也太不明智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对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过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
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 用意: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 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
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A愚公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 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 B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对比。
听 起 来 是 奇 闻 讲 起 来 是
请体会
1.《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 2.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
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 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3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 (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一厝朔东 厝:措 (放置)
无陇断焉 陇:垄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 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④第⑧句和第⑩句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⑤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写劳力之少,工具之简陋,工作之艰苦,路途之遥。 侧面表现移山之难。 侧面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 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本段通过__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 1、概括段意。 物形象,写智叟采用__、__描写 2、知识点:通假字:亡 词类活用:苦 3、问题探究: ①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3、问题探究:结尾从结构到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结束全文主。 内容上: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 负,是古代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 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惊天地、 泣鬼神,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概括愚公及智叟的形象及用意。 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毅 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
目的用意不同。智叟是讥笑与责难愚公,是有意挖苦用轻视。 其妻的“献疑”是关心,并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 山 行动的开展。 ②从愚公的答话与驳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问题? 愚公移山决心之大,大智若愚,为后人谋求福利的奉献精神。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的行为感天动地,天神帮助他实 1、概括段意。 现了心愿。 2、知识点:通假字:厝,陇 被动句:帝感其诚
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 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 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 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心 中 祈 愿
面 对 着 满 堂 儿 孙 喔 了 却 了
走 走 脚 下 一 马 平 川
望 望 头 上 天 外 天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谈 起 来 不 是源自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任 凭 那 扁 担 把 脊 背 压 弯
笑 谈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2.倒装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 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 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 朔东 一厝(于)雍南
C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
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 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字词补充注释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竭尽 险:形-名,险峻大山 以君之力 以:凭 杂曰 纷纷说道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凿 垦:挖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到
而山不加增 加:副词,更加 增:增高
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概括段意并分析作用。 段意:介绍王屋奇迹般地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有下文移山、负山作铺垫。 2、知识点: 方:方圆
阴、阳:山之南河之北称阳,山之北河之南称阴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概括段意。 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并排除疑难,付诸行动 2、知识点: 多义词:且,焉 通假字:反
愚 公 移 山 的 精 神 吗 ?
我 们 还 需 要
写作特色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 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词类活用:惩,聚,毕,箕畚,龀
3、问题探究: 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愚公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②妻子的“献疑”体现了她的什么心理与用意? 关心丈夫年迈体弱。这是她真实的想法,但她并不反 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 问题:“且焉置土石?” ③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 看出来?
愚 公移 山
《列子》
王 太 屋 行
不为 所 相 少东 作 传 寓晋 , 为 言张 实 战 故湛 已 国 事所 散 时 和集 轶 郑 神。 佚 人 话书 , 列 传中 今 御 说有 本 寇 。
1
寓言中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
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 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
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