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学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土地利用规划学要研究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土地利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

例如,合理布局原则,强调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合理分配和布局各类土地用途;经济可行原则,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制定出最经济、最可行的利用方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充分考虑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学要研究土地利用的组织和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不仅仅是在纸面上制定一份规划方案,还需要组织和管理来确保规划的实施。

这就包括了各类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包括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的划分,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立等。

再次,土地利用规划学要研究土地利用的评价和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土地利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

在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最后,土地利用规划学还要研究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需要通过对城市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前预判未来土地利用的需求,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指导。

总之,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也是土地利用规划学所关注的重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成教本科函授学位考试课程《土地规划学》知识点

成教本科函授学位考试课程《土地规划学》知识点

继续教育学院本科学位考试课程《土地规划学》知识点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可能的题型为名词解释)土地利用规划、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供需预测、趋势外推法、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远景交通量、水土资源平衡、轮作田块组织形式、耕作地块、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二、一般掌握的知识点(可能的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1、土地有哪些特性及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及研究对象是什么?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4、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分成哪四个阶段?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有哪些?6、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有哪些?7、土地供需预测的内容有哪些?8、土地需求量有哪些相关因素预测?9、简述土地利用的分区的方法有哪些?10、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哪些?11、常见的交通枢纽类型有哪些?12、公路的技术等级是什么?13、田间灌排系统的组成是什么?14、骨干水利工程用地的规划布局有哪些?15、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内容?16、排水站规划布局方式有哪些?。

17、末级固定渠道的布局的方式有哪些?18、旱作水浇地田间灌排渠系临时渠道的布局的类型有哪些?19、农地整理包括哪些内容?20、废弃地的类型有哪些?三、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可能的题型为简答、论述等主观题)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2、简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3、论述地租理论对土地规划启示。

4、论述区位理论对土地规划启示。

5、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6、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

7、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系统。

8、简述蔬菜地的配置的要求。

9、简述大田作物用地的配置要求。

10、简述果园配置的的配置要求。

11、简述居民点用地选择要求。

12、简述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13、简述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14、简述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学习⽬的与要求:认识⼟地利⽤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掌握⼟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编制⽅法,主要程序。

⼆、课程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地利⽤总体规划是在⼀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利⽤布局的宏观战略指施,其核⼼是确定调整⼟地利⽤结构和⽤地布局,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地数量。

2、特性:⼟地利⽤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地利⽤总体规划的⽬的和任务1、⼟地利⽤总体规划的⽬标:在对⼟地利⽤理论结构,需求结构和规划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长期规划对⼟地资源的需求,⼟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地的⼈⼝承载潜⼒和⼟地利⽤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所后应实现的⼟地利⽤⽬标。

2、⼟地利⽤总体规划的任务:⼟地利⽤的宏观调控;⼟地利⽤的合理组织;⼟地利⽤的规范监督。

(三)⼟地利⽤总体规划的研究内容⼟地利⽤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利⽤宏观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利⽤现状调查、⼟地利⽤战略研究),⼟地质量评价(⼟地适宜性评价、⼟地⽣产潜⼒评价、⼟地⼈⼝承载⼒研究),⼟地利⽤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内容),⼟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城市化⽔平、消费⽔平、作物产量,农业⽤地需求量、建设⽤地需求量、⼟地需求量预测⽅法综述),⼟地利⽤结构确定,供选规划⽅案的拟定,⽅案优化的重要⽅法,⼟地利⽤布局(⼟地利⽤分区模式、⼟地利⽤类型模式),⽤地配置(农业⽤地、建设⽤地)。

1、⼟地利⽤总体规划宏观研究:包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定的战略⽬标,对⼟地利⽤规划的要求,我国未来⼀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标是:我国建成发达的国家是⼀个长期的历史阶段,⼤致经过50—70年的时间,预计从现在起到2000年前后为实现初步发达阶段,要求在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康社会,到21世纪上叶,将⾛上中等发达阶段;到21世纪中叶,可望进⼊发达阶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规划学_第二章_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土地规划学_第二章_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1 土地地租理论
2 3 4 5 土地区位理论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原理 生态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地租地价理论
土地所有者
不占有土地 的生产者 剩余生产物 地租
绝对地租: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I: 由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决定 级差地租II:由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引起 垄断地租:因垄断优质土地、生产稀有产品并垄断产品价 格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1940,《经济区位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S. Dunn 地租函数: R=m (V-E) – mrs
土地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贡献及应用:
区位论的鼻祖,“经济和社会科学中确立了空间思维 的第一人。” 微观空间:以农户或农村聚落为中心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贡献: 所应用的抽象和演绎的方法,以及所提出的理论体 系,为工业区位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是最小费用区位论的代表之一,与最大利润区位论 一同形成了区位研究的两大流派。 其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 指导意义。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货物的供给范围上限r、下限r’:
下限
上限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土地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 中心地的等级性:
4个 65个 222个 325个 20600个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建制镇 非农人口 1.5 亿 市区非农人口 2.57亿

土地规划学

土地规划学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1分)(A) 是一项政府行为(B) 目标多维性(C) 是时点行为(D) 具有整体性参考答案:C2. 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_______。

(1分)(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参考答案:A3. 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_______、断面法和系数法。

(1分)(A) 降水入渗补给量法(B) 地形图法(C) 累加法(D) 调节量法参考答案:B4. 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林地覆盖率分别是_______。

(1分)(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参考答案:A5. 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

(1分)(A) 局部与整体(B) 现在和长远(C) 整体与局部(D) 并列参考答案:A6. 规划后评价是为_______服务的,是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分)(A) 计划(B) 协调(C) 控制(D) 决策参考答案:D7.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

(1分)(A) 属于空间规划(B) 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C) 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D) 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为基础参考答案:D8.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一定区域内,针对某种土地用途,土地具有的潜在利用能力和生产能力,称为_______。

(1分)(A) 土地生产力(B) 土地生产潜力(C) 土地有效利用率(D)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参考答案:B9. 人口规模是45万的城市是_______。

(1分)(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参考答案:D10. 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采用综合法时,要求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M)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之和(N)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土地是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的规划原则、方法、技术和政策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土地资源的认识,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理解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方法和流程;4.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5.能够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学综述1.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与基本原理2.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分析3.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比较分析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及要求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及要求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及要求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评价1.土地利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土地利用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3.土地利用评价案例分析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1.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2.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3.农村集体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四、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30%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实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实际问题;3.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探讨土地利用规划问题;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土地利用规划实际操作。

六、参考文献1.《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学》薛一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2.《城乡规划学》阎德中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3.《土地利用规划实用技术》王婷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3年。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1.土地: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及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表面附属物.2.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3.(简)土地的特性:⑴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⑵土地数量的有限性;⑶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⑸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⑹土地属性的两重性4.土地利用: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特殊功能和一定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

5.规划: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6.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⑴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⑵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⑶林地面积极少,深林覆盖率极低;⑷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⑸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林地面积逐渐减少.9.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⑴土地供需综合平衡;⑵土地利用结构优化;⑶土地利用宏观布局;⑷土地利用微观设计.12.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①地租和地价理论;②土地区位理论;③土地持续利用理论;④土地生态经济理论;⑤人地协调理论;⑥系统工程理论.13.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14.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①土地公有制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综合效益原则;④逐级控制原则;⑤动态平衡原则;⑥集约利用原则;⑦公众参与原则15.人地协调理论的中心思想:①明确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②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20.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在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

源的
性 资
双 重

既 有土 区地 别与 又土 有壤 联、 系国
土 、 环 境 等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二、土地的特性

限数
的空
地 物
性量 (
固 定 性
间 性
(
)
质 的 自 然 性
面 积 ) 的 有
和 区 域 差 异 性
派 生 出 土 地 位


然属

与性

社的

会两

双重
重性
属:
性自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231、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23、公用设施用地
232、景观休闲用地
241、机关团体用地
242、教育用地
24、公共建筑用地 243、科研设计用地
2
244、文体用地

245、医疗卫生用地 246、慈善用地

251、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用 25、住 宅 用 地
252、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253、农村宅基地

254、空闲宅基地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四、土地利用(Land use)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类占有土地的 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
(一)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土地利用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 的土地功能过程。
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 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土壤剖面图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3.认识土地概念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化外
( 延是
平 面
随一 人个
立 们动

土地利用规划学精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精要

3.土地适宜性评价
(1)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 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
(2)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 针对性原则 ➢ 永续利用原则 ➢ 效益原则 ➢ 因地制宜原则] ➢ 综合性原则 ➢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3)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我国目前为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的适宜性评价 一般采用类、等和型三级组成。
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 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质量评价
— 土地质量与土地规划
• 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具体指土地对某钟用 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 当前研究重点: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风沙侵 蚀 , 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
2.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土地质量的意义. 合理组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 规划的重要任务.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时,既 要考虑规划区域的土地数量水平,又要重视规划 区域的土地质量状况,合理运用土地数量与质量 的互助替代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不仅 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还要重视对耕地 和基本农田质量的保护.
□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方法
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方法是指将土地用途对土地性质的 要求与评价单元内土地性质进行相比较时采用的方法。将 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单元内实际土地性质比较,结果有 三种情况:
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完全满足所评价的土地用途的全部要 求,对于这种土地用途来说,该评价单元为一等地。
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完全不能满足所评价的土地用途的要 求,对于这种土地用途来说,该评价单元为不适宜。
④相关性原则
在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诸多因子中,许多因子之间具有较强 的相关性。例如海拔高度和积温、降水量之间,地面坡 度与土层厚度、土壤侵蚀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 含量之间等。在选择参评因子时,尽量选择那些相对独 立的因子,或从几个紧密相关的因子中选择其中一个因 子。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

土地利用规划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第一章导论土地与相关概念/关于土地与空间/土地本身是由地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构成。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生态功能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②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生产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养育功能和土地承载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功能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③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作为资源的土地空间是有限的,土地总面积(常数)永久不变,土地利用类型(变数)在不断发生变化;④土地质量的差异性:由于组成土地的各种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不同等级;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又称土地的耐久性;⑥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⑦土地价值的增值性:土地具有一种耐用性的性质,可以吸纳投入土地的沉积资本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使其可用性或使用价值的提高;⑧土地属性的多维性:土地属性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维属性。

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展、内涵挖潜土地¾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水资源、土壤等)、社会因素(人口、城市化因素、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权利、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因素(产量、产值、人均产值、成本、效益、外部性等)规划的本质/规划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产生/在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发挥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规划是为国家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服务的政府行为,是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②整体性:着眼于区域内全部土地,从全局整体角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③兼容性:多目标兼顾,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目标整体优化:④折中性:不求最优,但求满意。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

土地规划学教学大纲

土地规划学教学大纲

《土地规划学》教学大纲编写人:韩冰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地规划学Land Planning课程号:4011673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 学分: 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基本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原理、依据和编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初步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实践。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首先具备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测量学、地籍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课内教材学习与课外参考书籍自学及文献资料查阅的结合。

三、教学内容(下划线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导论(3学时)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二、土地的功能三、土地的特性四、土地利用的概念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的概念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4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二、土地区位理论三、持续利用理论四、生态经济理论五、人地协调理论六、系统工程理论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一、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二、因地制宜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四、逐级控制原则五、动态平衡原则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6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第四节土地利用宏观研究一、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第四章土地供给量预测(6学时)第一节基础数据预测一、预测和预测程序二、人口预测三、城市化水平预测四、作物产量预测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第三节土地质量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三、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第四节土地利用潜力估算一、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二、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三、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5学时)第一节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一、耕地需求量二、果园用地需求量三、副业用地需求量四、渔业用地需求量五、林地需求量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第三节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一、预测方法二、预测实例第四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3学时)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二、供选方案的拟定三、方案编制方法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第三节各类用地配置一、农业用地的配置二、建设用地的配置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5学时)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居民点的分类三、居民点用地第二节城镇化问题一、城镇化的概念二、世界城市化三、我国城镇化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布局理论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节居民点规模一、居民点规模的概念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三、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第五节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三、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4学时)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三、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第二节远景交通量的预测一、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二、远景交通量的预测实例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一、公路和公路等级二、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三、公路的选线及其方案择优四、公路用地面积概算第四节水运用地规划一、水运航道规划二、港口码头用地规划三、水运用地面积概算第五节铁路用地规划一、铁路的等级和选线二、铁路用地面积概算第六节航空运输用地规划一、航空交通线选线的特点和要求二、机场布局三、空运地面设施用地面积概算第九章农业用地规划(6学时)第一节耕地规划一、耕地的组织形式二、耕作田块配置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四、田间道路配置五、农田防护林配置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第二节园地规划一、果园配置二、茶园配置第三节林地规划第四节牧草地规划第五节水产用地规划第十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学时)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规划程序三、技术要点四、划区定界五、主要成果第二节土地整理规划一、土地整理的概念二、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第三节土地复垦规划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二、废弃地类型三、废弃地复垦规划第四节土地整治规划一、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二、风沙地整治规划四、教材《土地利用规划学》,王万茂、韩桐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土地利用规划学1

土地利用规划学1

土地利用规划学1土地利用规划学1.土地用途规划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有关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在时空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正确的和各项建设工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相结合,从而制定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是也为将来而保护好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土地生态规划答:土地生态规划的定义是基于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通过对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评价了某一区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土地生产潜力。

在此基础上,符合生态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称为土地生态规划。

3.土地供应答:土地供应分为自然土地供应和经济土地供应。

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界中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是静态的、非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是土地自然供给中人类实际使用的一部分,具有动态性和弹性。

4.基本农田答案: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5.土地整治答案:土地资源整治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地退化现象的消除与预防。

即防和治两个方面。

防是指消除可能造成未退化土地发生退化和使已退化土地继续发生退化的各种动力因素;治是指对已退化土地所进行的建设性改造。

对未退化土地而言,土地整治的目的是要维持土地已有的良好性状并使其具有持续的利用能力;对已退化的土地而言,土地整治的目的是要消除其不良性状,恢复土地良好的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能力。

2.请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将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给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安排和调整开发利用结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对土地进行长期、大范围的整治和保护,合理利用土地。

它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层面,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层面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骨架。

土地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规划学课程设计

土地规划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土地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能够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具备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土地规划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和评价。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土地规划学的知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能够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价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土地规划意识,使其认识到土地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土地规划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土地规划学的概念和起源,讲解土地规划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可持续性、效率性等,以及常用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如空间分析、模型建立、预测等。

3.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4.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规划目标设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测等,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流程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土地规划学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