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分子靶向药治疗说明
靶向药的使用流程
靶向药的使用流程一、什么是靶向药?靶向药又称为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种特定的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影响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治疗疾病。
与传统药物相比,靶向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二、靶向药的使用流程使用靶向药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临床评估和筛选在使用靶向药之前,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了解其病情、病史等信息,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靶向药。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筛选,以确定患者的肿瘤或疾病是否表达了靶标分子,从而确定靶向药的治疗效果。
2. 靶标检测在确定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后,医生通常会进行靶标检测。
靶标检测是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靶向药可作用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
通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测序等。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靶标检测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哪种靶向药、药物剂量、给药方式等。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4. 靶向药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为患者使用靶向药。
药物的使用方式可以是口服、注射、静脉输液等,具体使用方式取决于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和副作用。
5. 疗效评估和调整在使用靶向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增加剂量、更换药物等。
6. 副作用管理靶向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靶向药期间,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处理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患者需要积极与医生沟通,及时报告身体不适和副作用。
7. 治疗评估和预后观察在完成一段治疗周期后,医生会进行治疗评估,并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治疗评估的方法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验等。
患者能不能用分子靶向治疗,需注意什么
84患者能不能用分子靶向治疗,需注意什么陈炀2019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结果: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为392.9万人,死亡人数约为233.8万人。
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可以看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常见疾病。
目前综合治疗已是大家熟知的癌症治疗原则,其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生物治疗范围广泛,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分子靶向治疗尤其突出,已成为现今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且大部分药物价格已下降,并且被国家医保纳入报销范畴,成为很多患者的新选择。
本人从事20多年的肿瘤临床治疗工作,常常被患者问道:什么是分子靶向治疗,我能不能用,有什么不良反应?我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今天就详细地给大家普及一下靶向治疗知识,希望患者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后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一、什么是分子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靶向治疗,说简单点,就像用枪打靶一样,瞄准靶心,发射子弹进行破坏,而靶心就是我们的病变,子弹就是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
靶向治疗是有针对性地对病变进行破坏性攻击,优点就是专一性强,只杀伤病变,正常组织能得到保护。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器官又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是由分子组成的,因此靶向治疗按目标范围来讲,可分为器官靶向、细胞靶向和分子靶向治疗,比如碘131治疗甲亢、锶89治疗骨转移癌就是典型的器官靶向治疗;比如白蛋白紫杉醇对癌细胞的化疗就属于细胞靶向治疗。
2. 分子靶向治疗:明白了靶向治疗的概念,分子靶向治疗就好理解了,它的靶心就是某些分子,而这些分子与癌细胞的生长有关,医学上称作分子靶点;子弹就是药物,药物与这些分子靶点结合后,癌细胞的生长就被抑制了,甚至死亡。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针对性强,重点攻击癌细胞,而后者针对性小,除了对癌细胞造成极大的杀伤外,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靶向药物治疗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 中心外科教授
精品课件
34
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肿瘤血管生成,即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被认为 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不仅能够为肿瘤提供营 养、氧气和带走代谢产物,更是肿瘤细胞进入系 统循环和转移的通路。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的一种重要的靶向 治疗方法。
抗血管生成药物是由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组成的一大类 药物,可以破坏或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 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复发
机体免疫力彻底摧毁
肿瘤转移
精品课件
4
靶向治疗:具有针对致癌机制特点,直接攻击致癌 病因,选择性强。
“靶向”分为三个层次: 1、针对某个器官(器官靶向)
2、针对某种类别的肿瘤细胞(细胞靶向)
3、针对肿瘤细胞里的某一个蛋白家族的某部 分分子,或者是指一个核苷酸的片段,或者一 个基因产物进行治疗。(分子靶向)
精品课件
15
ISEL临床试验 评估IRESSA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 共有1692例NSCLC患者参加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与安慰剂对照并不能延长总人群
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5.1个月) 但ISEL同时显示,吉非替尼对东方人种或者从来没
有吸烟的人有明显延长生存期的作用(9.5vs5.5 个月和8.9vs6.1个月,P=0.01)
X Metastasis 肿瘤转移
Cancer cell
Membrane
XKinase 激酶
Nucleus 细胞核
精品课件
ZD1839 OSI-774
14
吉非替尼
口服的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 2002年6月率先在日本上市 2003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2005年2月26日正式在我国上市 目前用于铂类和紫杉醇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 吉非替尼剂量为225~700mg/d均可抑制EGFR-TK
靶向用药用法
靶向用药用法
靶向用药是指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来选择用药的方法。
靶向用药常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其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胞,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靶向药物的用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靶向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分析结果等,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这需要医生对病情有准确的了解,并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判断。
2. 靶向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确定合适的靶向药物剂量。
剂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3. 靶向药物途径:常见的靶向药物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具体选择哪种途径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4. 靶向药物使用时间:靶向药物的使用时间一般为周期性的,即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药物治疗。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给药一次,或者每天按照规定的剂量给药。
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的用法需要医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指导,不能自行使用或更改用药方案。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与用药分析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与用药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7-2019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调查分析,探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应用参考。
方法:使用我院2017年至2019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DDD)和有限的每日费用(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可知2017至2019 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抗肿瘤药物使用总金额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总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2017- 2019年用药频度 (DDDs) 索拉菲尼因排在最前面。
由数据显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伊马替尼2018-2019年排在前三。
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院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在呈逐年增加,其中口服靶向药物应用较为普遍。
关键词:肿瘤分子靶向用药恶性肿瘤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近年来,针对分子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以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分子为靶点,从而以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殖,浸润以及向别的地方转移。
而靶向分子抗肿瘤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也可以与传统放化疗结合以改善它的有效性。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1.1研究资料获取使用我院2017年至2019年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资料,充分利用药物使用频率(DDD)和有限的每日费用( DDC) 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中包括药品的名称,齐型,数量,销售金额等相关信息。
靶向小分子的药物主要包括伊马替尼,尼妥珠单抗,贝埃克替尼,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硼替佐米等。
1. 2研究方法通过貂蝉分析选取我院2017~ 2019年各年使用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以及所占比例等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药品频度分析方法(DDDs) ,日剂量(DDD) ,DDDs,日费用(DDC) 进行汇总和分类。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针对癌症等疾病的药物,它们通过与特定的分子靶点结合,抑制或促进某些细胞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子表达和基因变异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2.定期监测: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及时进行调整。
3.配合其他治疗:靶向治疗药物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如放疗、化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副作用管理:靶向治疗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瘙痒、口干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合理用药:靶向治疗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征,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并定期监测和管理副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 -。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靶点的药物,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同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作用。
以下是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一些原则:
1. 确定治疗靶点:在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时,需要明确确切的治疗靶点。
这通常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组织样本分析等检查,以确保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2.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通常是通过阻断癌细胞分裂、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自凋亡等方式来治疗癌症。
因此,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3.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肿瘤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靶向治疗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组、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4. 确定治疗方案:在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时,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癌症类型和药物剂量等因素确定治疗方案。
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病情。
5. 注意副作用: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治疗药物通常具有更少的毒性和副作用。
但是,治疗期间仍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皮肤炎症、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治疗癌症的方式,但要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必须基于科学的原则和细
致的个体化治疗计划。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治疗方法分类
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 生长和增殖,达到治疗目的
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细 胞表面抗原,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 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 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通过细胞移植或细胞工程, 达到治疗目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常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可以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 药物
靶向药物的选择:根据基 因突变类型选择合适的靶 向药物
治疗效果:靶向药物在结 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副 作用
联合治疗:靶向药物与其 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患者预后:靶向治疗对结 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在其他癌症中的应用
来经济压力。
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 物来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 导致治疗效果难以预测。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寻找新 的肿瘤分子靶点,
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开发新型 免疫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开发新型靶 向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
研究方向:研究 肿瘤耐药机制,
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XX
添加 标题
乳腺癌:HER2靶向治疗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分子靶向药物
VE F的 单 克 隆 抗 体 , 20 G 于 0 4年 3月 获 得 了 F A 批 准 在 美 国 D 上 市 。其 可 选 择 性 抑 制 V G 阻 止 VE R l和 V G R 2 E F, GF — E F 一
介 导 的 V GF活 化 , 制 内皮 细胞 的 有 丝 分 裂 , 少 新 生 血 管 E 抑 减
从 而 抑 制 细 胞 周 期 进 程 、 导 肿 瘤 细 胞 凋 亡 , 少 基 质 金 属 蛋 诱 减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消化 道 肿 瘤 的发 病 牢 呈 逐
年 升 高 的趋 势 。近 年 来 , 子 生 物 学 、 因 组 学及 蛋 白 质 组 学 分 基 的迅 猛 发 展 推 进 了分 子 靶 向治 疗 的研 究 , 系列 的分 子 靶 向药 一 物 用 于 治 疗 多 种 消 化 道 恶 性 肿 瘤 ,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所 谓 并
损伤 。
消化 道 肿 瘤 分 子 靶 向 治 疗 主要 可 以归 纳 为 3个 方 面 :1 ()
针 对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 GF 通 道 的 靶 向治 疗 。E R 是 一 E R , 酪 氨 酸 激 酶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家 族 的成 是 员 。与 配 体 结 合 后 引 起 受 体 构 象 改 变 , 开始 刺 激 细胞 内激 酶 并 引发 下 游 信 号 传 导 的级 联 反 应 , 终 会 导 致 细 胞 的 增 殖 、 避 最 逃 凋亡 及 癌 细 胞 浸 润 和 转 移 ] ( ) 对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2针 ( GF 及 其 受 体 通 道 的 靶 向 治 疗 。 V G 是 一 个 分 子 质 量 VE ) E F 约 5 d的 同二 聚 体 糖 蛋 白 , 4k 主要 作 用 为刺 激 病 理 性 血 管 形 成 。 V G E F及 其 受 体 是 诱 导 血 管 生 成 的强 效 因 子 , 结 合 后 能 强 有 其 力地 诱 导 内皮 细胞 增 生 和管 状 形 成 , 血 管 生 成 过 程 中 的 重要 是
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
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
一、分子靶向药物一般放2~8℃冰箱保存,现配现用。
严格按照
药品说明书要求正确配药,勿剧烈震荡。
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注意给药先后顺序。
二、首次给药前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以及蛋白类生物制品过敏
者慎用,必要时备好抢救物品。
三、靶向药物输注
1.单独使用输液器,输注前后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器,
输注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2.药物输注15分钟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减
慢滴速或暂停用药,报告医生;如无异常30分钟巡视一次,直至药物输注结束后2小时。
3.根据靶向药物的不同应重点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如利妥昔单
抗(美罗华)、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有无超敏反应、心功能不全等;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有无皮疹、腹泻等;恩度有无心脏、消化道不良反应;贝伐单抗(安维汀)有无胃肠穿孔、出血、高血压危象等。
四、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用药后应卧床休息,起床时不可过急,下床活动时
应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口服类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易瑞沙)、
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甲苯磺酸素拉非尼片(多吉美)等,并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3.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做好相应的皮肤护理,减少日晒时间。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格列卫(571)
&
:
:
,
:
:
:
:
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蛋白水解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特点: 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小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分类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两大类: 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的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生长微环境的分子靶向治疗
分类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本身治疗
生 细细细细细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定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 靶点 研制出有效的阻断剂,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治疗肿瘤
传统化疗药物作用位点
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 肿瘤的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细胞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临床常用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小分子化合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西妥昔单抗() 贝伐单抗() 曲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1)单抗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2)单抗
单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的分子靶向治疗
(二)针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的靶向治疗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单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针对肿瘤细胞本身的分子靶向治疗
(二)针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的靶向治疗 2、酪氨酸激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抑制剂 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知情同意书
分子靶向治疗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案号:诊断、替代方案和治疗建议:医师告知我目前初步诊断为,并向我说明治疗方案和可能存在的其他替代医疗方案,以及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根据我的病情和术前检查的情况,医师建议我进行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方式□全身□胸腔内□其他医师告诉我分子靶向治疗潜在风险有:医师告知我分子靶向治疗可能发生如下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师告诉我可与我的医师讨论有关我治疗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师讨论。
分子靶向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方法。
本次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EGFR-TK催化区域上Mg-ATP结合位点,阻断其信号传递;抑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该药物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特此向患者或代理人说明靶向治疗可能存在的下列风险:1.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皮肤干燥、指甲异常、痤疮及脓疱性皮疹,过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极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多形红斑;2.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口腔黏膜炎及继发的脱水口腔溃疡,偶可见胰腺炎;3.全身反应常见乏力、脱发、体重下降、外周性水肿;4.肝损害;5.眼科常见结膜炎和睑缘炎、弱视,少见可逆性角膜糜烂,有时伴睫毛生长异常,极罕见角膜脱落、眼部缺血/出血;6.出血;7.呼吸系统常见呼吸困难,少见间质性肺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甚至导致死亡;8.药物过敏反应;9.治疗无效。
10.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11.我理解治疗中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分子靶向药物
传统化疗药物 差 差别很大 消化道与造血系
分子靶向药物 强 疗效明显 少有,但有独特反应
参考文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2012年第十二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德伟,张一鸣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lw/65/wz142875.htm
Approved
Vandetanib Motesanib Sorafenib
Avastin
Celecoxib AS1404 ABT-751
Bortezomib Bexarotene
AZD6244 RAD001
Other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ies
• 分子靶向药与传统化疗药物比较:
• 几种靶向药物
通用名 商品名
甲磺酸伊马替尼 格列卫 Imatinib mesylate Glivec 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吉非替尼 易瑞沙
硼替唑米 Bortezomib
万珂 Velcade
Molecular-targeted age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ung cancer
生物10 窦晓凡 学号:120103302036
目录
癌症的一般治疗方法 癌症的最有希望的治疗 方法——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的优点
参考文献
癌症的一般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癌症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
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是目前
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靶向药物是随着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 物。他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 理。常规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 不能准确识别癌细胞,因此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 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了很大的毒副作用。 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 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特征性 位点,通过与之结合,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 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死癌细胞,使 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为“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原则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其特点是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其周围环境中的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但是,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也有一些原则需注意,具体如下:
1. 精准诊断:需要明确患者的肿瘤类型及其相应的分子靶点,
以确定使用哪种靶向治疗药物。
2.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同一种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 严格遵循用药方案:靶向治疗药物的用药方案一般包括用药
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需要严格遵循,避免过量或过少用药。
4. 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需要定期监测疗效
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治疗策略。
5. 防止耐药性:靶向治疗药物易出现耐药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联合用药、轮换用药、增加剂量等,防止耐药性的出现。
总之,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上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1 -。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
-诊疗-肾癌分子靶向药物一一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关键词:肾细胞癌;阿昔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安全性;共识中图分类号:R737. 11文献标志码:M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1,2,3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K 帕 尼这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 择性,阿昔替尼对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发挥抑制效应。
201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阿昔替尼上市,多项指南建议将其用于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患者的二线治疗⑴。
与索拉菲尼相比,阿昔替尼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虽 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但阿昔替尼用于晚期RCC 的一线治疗仍有待商榷,目前仅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指南建议将阿昔替尼用于转移性ccRCC 的一线治疗。
阿昔替尼的起始治疗剂量为5 mg, 口服,2次/d 。
研究认为不同的患者需制订不同的治疗剂量,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剂量滴定,才能使患者获得 较好的客观缓解率⑵。
另外,阿昔替尼的不良反应谱与其他常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似,但其毒副作用的程度相比轻微、可控。
为获得最佳的疗效以及最小的 毒副作用,仍需对于如何个体化地选择合适患者,以及最佳剂量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阿昔替尼在 晚期ccRCC 患者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疗效,但仍需对这些初步研究结果进行深 入分析。
最近,随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 grammed c e 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将阿昔替尼与PD-1或PD-L1单抗 联合用于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 Renal-Cel Car 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 IMDC)中高危晚期ccRCC 患者的一线治疗,与标准的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控目 前这种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型治疗模式,已被EAU 及NCCN 等多项指南收稿日期:2020-06-08修回日期:2020-07-01DOI :10. 3969/j. issn. 1009-8291. 2020. 11. 003推荐。
靶向用药量标准
靶向用药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靶向用药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靶点的药物治疗策略,它能更精准地作用在患者的肿瘤细胞或疾病相关通路上,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并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用药在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的生理及疾病状态存在差异,治疗的剂量标准也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靶向用药的剂量标准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体重、性别、年龄、肝功能、肾功能、药物代谢等等。
每个患者在接受靶向用药治疗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个体化评估和剂量调整。
在确定剂量时,医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目标、预期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因素。
靶向用药的剂量标准通常通过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来确定。
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实验验证,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范围。
药理学研究则是通过实验室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在确定靶向用药的剂量标准时,医生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病情状态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剂量标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安全性优先:靶向用药虽然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医生需要谨慎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 疗效与毒性平衡:剂量标准的确定需要在疗效和毒性之间进行平衡。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和病情发展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定期监测:在靶向用药治疗期间,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标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靶向用药的剂量标准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共同解决。
只有确保剂量标准的准确性和个体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靶向用药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靶向用药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一些患者的疾病,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生物标志物检测
③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④基因检测
⑤肿瘤专科有资质的医生根据检测结果及患者病情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①限于三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能够治疗肺癌的相关科室
②使用医生限定在从事肺癌诊治 5 年以上并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
③此类医疗机构必须具备肿瘤多学科会诊条件
④此类医பைடு நூலகம்机构必须具备有资质的分子检测实验室,能进行规范的分子检测,具有商业性质的公司出具的报告单无效。
③EGFR基因检测结果必须为阳性(组织学或血液标本检测均可接受)
④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证实患者能够从吉非替尼治疗中获益,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获益是指肿瘤病灶按照肿瘤疗效评标准(按RECIST评价标准)没有进展,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指未发生因吉非替尼治疗引起的不可逆转或不可耐受的伤害)
治疗的步骤
①临床影像学检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规范使用分子靶向药治疗说明
药品名称
通用名
盐酸埃克替尼
吉非替尼
商品名
凯美纳
易瑞沙
规格/价格
125mg×21片/盒 1399元每盒
250mg×10片/盒 2358元
生产厂家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符合吉非替尼适应症的晚期(ⅢB期或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②首次吉非替尼治疗前必须经影像学检查或足够临床证据,确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ⅢB期或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