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色条件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光度A
Io 1 A lg lg T lg T I
若光全部透过溶液,Io= I , A = 0
若全部被吸收, I= 0, A = ∞
吸光度A是用来衡量溶液中吸光物质对单色光
λ 的吸收程度,A值越大,其吸收程度越大;反之
亦然。
2、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Lambert)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收层厚度的关系。A∝b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 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回本节目录
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一、选择显色反应的一般标准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回本章目录
一、选择显色反应的一般标准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利用显色反应把待测组分X 转 变为有色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测定。
使试样中的被测组分与化学试剂作用生成有色化合 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mX(待测物)+nR(显色剂)=XmRn(有色化合物)
(组成不固定)
4、有色物稳定性高 其它离子干扰才小。如三
磺基水杨 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无干 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 而且有色化合物与显 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
回本节目录
MR max

R max
| 60nm
二、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适当过量。 2、溶液酸度 既要防止被测离子生成沉淀,又需
防止有色配合物离解。有效的方法是加入缓冲 溶液(考虑干扰)
在pH=2~3 在pH=4~7 在pH=8~10 Fe(ssal)+ Fe(ssal)22Fe(ssal)3 紫红色 棕橙色 黄 色
在pH>12
Fe(OH)3
沉 淀
3、温度 4、时间 5、溶剂 6、共存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
(a) 控制酸度; (b) 加入掩蔽剂; (c) 改变干 扰离子价态; (d) 分离干扰离子。
(2)摩尔吸光系数ε 当c用mol· L-1表示,L用cm表示时,K用ε表示,称为摩
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 -1· cm-1。 A =ε c L
回本节目录 回本章目录
的物理意义:
数值上等于1mol/L的吸光物质在1cm光程中的吸光度
(1)ε——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中的一个特征 常数 (2)ε值愈大,方法的灵敏度愈高(显色反应愈好) ε值可以从实验中得到。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max

Ⅱ Ⅲ
邻菲罗啉-亚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浓度大小:Ⅰ>Ⅱ>Ⅲ
返回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 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 和λmax则不同。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显色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绝大 多数是配位反应。
1、灵敏度高 选择 较大(104~105)的显色反应。避
免共存组分干扰。
2、选择性好 显色剂只与被测组分反应。 3、有色物组成固定 如:
Fe3+ + 磺基水杨酸 → 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
(组成固定)
Fe3+ + SCN - → FeSCN2+、 Fe(SCN)2 + ……
第六章 吸收光谱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 第三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目测比色法和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第六节 吸光光度光法的应用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分光光度法的类型

红外吸收光谱法: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m ,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
(近紫外区)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分光光度法: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下限为10-5 ∼10-6 mol/L 。适用于微量 分析。 2、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为2% ∼ 5%。 3、快速简便。 4、应用广泛。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 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二、 光吸收基本原理
回本章目录
一、 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光的互补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两种颜色的光若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形成 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黄 橙 红
绿

白光
青蓝
实验证明:溶液的颜色 是由于溶液中的有色物 质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 所造成的。
I
•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 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 •若入射光强度为Io,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过光 强度为I,反射光的强度为Ir,它们的关系是 Io = I + Ia + Ir 简化为: Io = I +Ia
I T Io
从上式可以看出:
溶液的透光度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小,浓 度低;相反,透光度越小,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大, 浓度高。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
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
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 4 )在λmax 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 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
波长的重要依据。
回本节目录
I0
二、光吸收基本定律
1、透光率T与吸光度A


Leabharlann Baidu
如KMnO4吸收绿色光,因此KMnO4溶液呈现紫色。
2、吸收光谱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 有色溶液,测量不同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 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A~λ。这曲线描述了物质对 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返回
朗伯—比尔定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 的浓度c 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A=KcL
K为常数,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吸光物质 的本性,入射光的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与浓度c无 关,数值随c选择的单位变化。
3、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1)吸光系数a 当c用g/L表示,L用cm表示时,K用a表示,称为吸光 系数,单位为 L· g -1· cm-1 ,则: A=a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