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各中职学校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背景下,本文探讨语文课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语文课作为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职业特色不明显,学、用脱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现象突出,中职类学校的生源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基础课更是重视不足,兴趣不浓,语文素质普遍薄弱,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

近年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各中职学校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愈来愈重视新型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要主动适应新时期要求,针对基础课为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服务的特点,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又被称为实践导向、行为导向,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等,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策略。行动导向是指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学生是行动者,在行动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知识,教师在学习行动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方式一般多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以能力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语文课常被视为一门与职业发展无关的课程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思路:语文教学也可以职业行为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语文课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都可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笔者结合在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如下: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与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

专业型案例教学:比如,讲授合同文书,针对护理、药剂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医药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相关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讲授应用文“便条、单据”部分时,教师可针对生活中部分学生写单据时马虎随便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适当选择有代表性、适合教学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总结出正确应对办法,引导学生牢记单据写作的四点要求。这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即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文书知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前瞻性的辅助作用。

非专业型案例教学: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公益活动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辩论或作文,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展现基层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的伟大精神,加强学生对责任、诚信、奉献精神等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与感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文、职业素养。

2.2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学习、生活、职业活动等不同场景,由学生模拟某些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大大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训练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并逐渐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新教材中的“实用语文操练”部分大多可用此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个人简历、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相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人才招聘会的场面,招聘会需具备的各种元素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者、应聘者、招聘岗位、就业推荐表(本校使用)等都与现实生活相近,只是过程是模拟的,由于模拟情境的形象性、真实性,学生在身心投入、高度关注的状态中自觉参与和完善角色,在情感上、认知上获得深刻的体验,对所学知识、技能及时消化,切身体会,记忆深刻,高效掌握求职信与应聘信、个人简历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面试时如何自如得体的和招聘者交谈,充分落实学习目标。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的方法。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项目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结合专业需要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普宣传栏的制作》。具体步骤为:

①分组分工,以每4到5 名学生为一小组,自选负责人1名并协调分工,

让善于交际协调的学生任主编,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编辑,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较稿,擅长美术设计的学生任美编等。

②主题制定:教师课前提供“医学科普天地”、“畅想未来医药新发展”等科普宣传栏主题及相关问题,学生也可结合专业自拟感兴趣的主题。

③活动准备:教师导读科普宣传特点、制作基本步骤与要求。小组讨论制订项目计划:整体设计、收集信息、文章编辑、版面编排。④项目实施:老师指导学生查阅课本与课外资料、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见解,组织辩论、质疑,达成共识,对于经小组交流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反馈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⑤汇报学习收获:各组展示分享各自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

⑥成果评价:组织每位学生和各组组长填写活动成效评估自测表及活动成效评估表,对照各项评分检查活动目标达成效果,概括知识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找到答案,学会团队合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2.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某一工作要领,让学生扮演本专业职业中的某个角色,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体验职业生活,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主要有课本剧型和虚拟情景型两种。课本剧型:教师选择语文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名篇佳作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如《雷雨》、《威尼斯商人》等戏剧文本及《项链》、《鸿门宴》等故事类文本,在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虚拟情景型: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病房”,以医院环境为背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题目,①如何劝解一位害怕第二天做手术的病人。②如何劝慰一位大声啼哭的不肯打针吃药的小孩。③如何劝导一位因病情恶化悲观想自杀的病人。④如何指导晨会交班汇报时的紧张出错的新护士。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推进,还可设计“在内科”、“在外科”、“在儿科”等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属等各种角色,学生在角色模拟过程中反复体验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护士”的服务理念,锻炼了“护—患”之间、“护—护”之间沟通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还能锤炼学生专业素养。

角色扮演要求表演者们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学生认知的、行为的、情感的、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要求演员对剧本的整体结构、故事背景、社会场景、人物关系与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