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理论

合集下载

卢卡奇《小说理论》哲学思想探析

卢卡奇《小说理论》哲学思想探析
总3 科学
Gu i z h o u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o 1 . 3 2 4, No .1 2
2 0 1 6年 1 2月
De c e mbe r .2 0 1 6
卢 卡奇 《 小说理论》 哲 学 思 想 探 析
写作《 小说理论 》 时期 , “当时 我 正 处 于 从 康 德 转
向黑格尔 的过程 中 。 然而我同所谓 ‘ 精神科学 ’ 方 法 的关 系并没有什 么改变 , 这种关 系主要是 基于 卢卡奇优 越 的家 庭 条件 使他 很 早 就受 到 良 好 的关 于艺术 、 自由的教育 和 熏 陶 , 中学 时期更 是认真 阅读 了莎 士 比亚 、 易 卜 生及 托 尔斯泰等 的 我青 年时代 从狄 尔 泰 、 席美尔、 马克斯 ・ 韦伯 著 作 中得 到的印象 。《 小 说理 论》 事 实上 就是 这种 精神科学倾 向的一种 典型产 物 。 ” l 2 他还专 门例
方法的本质 。 ” 当然 , 在后 来卢 卡奇 的眼里 , 即
直观的方式从 少数 特征综合 出普遍概 念 , 然后再 回到个别现象 中, 就得到所 谓宏大 的总体性 。卢 卡奇《 小说理论》 的方法 , 并没有超越精 神科学方
法的局限 。
便是 《 历史与 阶级意识》 也是过渡性作 品 , 混杂着 马 克 思 主 义 与前 马 克 思 主 义 的东 西 。
李 怀 涛
( 首都 师 范大 学 , 北京 1 0 0 0 8 9 )
摘 要 : 《 小说理论》 体现着卢卡奇早期的哲 学思想及其发展 变化 . 直接地对《 历史与阶级 意识》 文本产生 了重要
的 影v 向。《 小说理 论》 有 着复 杂的理 论 来源 , 卢卡 奇从 总体 性视 角说 明古希 腊社会 与现 代 资本 主 义社会 的 差异 而造 成 的 古代 史诗 与现 代 小说 的对 立 , 并且 为 自己构建 的 小说 的 类型 学赋 予 了历 史性 因素 。 小说 理 论标 志 卢卡 奇从 新 康德 主 义 转 向黑格 尔主义 , 包含 着他 不 久 即转向 马克 思主 义的端倪 。

卢卡契《小说理论》探析

卢卡契《小说理论》探析
狄尔泰席美尔与韦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文明的危机进行了深刻地揭露与批判在青年卢卡契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形成了他对西方现代文化独特的批判视角同时赋予文学艺术同现代性危机相对抗的巨大能量
文学与艺术
第一卷
第十二期
卢卡契《 小说理论》 探析
刘 洋
( 吉林 大学文 学院 吉林 长春
【 摘 要 】小说理 论》 卢卡 契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最 重 《 是
要 的 一 部 批 评 论 著 。 他 以小 说 形 式 为 切 入 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 学批评 家风 范 ,对 西方 马克思主 义一流 的文学评论家的思想发展 起到 了 巨大的推动 作用。
10 1) 302
诗退 场后崛起。与伟大史诗塑造的“ 生活的外延总体性 ” 不同, 戏剧塑造了本质 的“ 内涵总体 性” 。在一个总体 性不复存在 的 世界里 , 悲剧 作家将 “ 内在意义 ” “ 、 先验本 质” 本质 的“ 等 内涵 总体 性” 以概念 的形式作为 对“ 活的外延 总体性 ” 生 的回忆植 入 悲剧当 中, 构起一种高踞 于“ 建 实然 ” 活之上 的“ 生 应然 ” 的 冷漠 的理性 世界。背负着沉重理念的悲 剧主人 公是“ 应然 ” 的 【 键词 】 关 卢卡契; 总体性; 形式; 小说 “自我 ”是受纯粹心理力量驱使的 自我。 , 尽 管格奥 尔格 ・ 卢卡契一生 曲折复杂 ,思想历 程屡经 转 卢卡契 因此悲剧并不是 史诗 真正的继承形 式 ,史诗真 正 折, 但从 写作生涯伊始 , 这位匈牙利学 者便 以文学批评与美学 的继承形式应该是小说 。小说是 “ 绝对罪恶 ” 的现代社会之史 研究作为 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 , 写下 了卷 帙浩 繁的文学论著 。 诗。“ 在这个 时代里 , 活的外延总体性不再直接 的既存 , 生 生活 《 小说理 论》 是卢卡契转 向马克思主义 之前最 重要 的一部批评 的内在性 已经变成 了一个 问题 ,但这个 时代依 旧拥 有总体性 论著。卢卡契从 小说形 式为切入点所展开的现代性 批判充分 信念 。”3( 2 小说为生活寻求 意义 , [】3 ) 是成 熟男性的艺术形式。 成 (rbe a ci ii a)是 in d 显示出 了一种难 能可贵的文学批评家风范 ,对西方 马克思主 小 说 的 主 人 公 是 “ 问题 的个 人 ”polm t dv u1 , 一 义 的发展起到 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 《 说理 个与客 观世界甚至他 自己都疏离孤立 的个 体,永远处 于不 断 小 论 》 行详尽 的文本 分析 , 进 揭示该书的独特的问题意识 和理论 发掘人生意 义与寻找真实 自我的过程 中。然 而这种意愿在 现 代社会 中往往 是徒劳无功 、 漫无止境 的。这样 一来 ,反讽 ” “ 就 价值 , 以求教 于方家。 卢卡契 当时正身处二十世纪欧洲时局动荡 和各种社会思 成为了小说结构原则。 卢卡契在韦伯 的宗教类型学研究 的影响下 , 《 于 心灵与形 潮风起云涌之时 。狄尔泰 、 席美尔与韦伯从 各 自的角度 出发对 现代文 明的危 机进行 了深刻地揭露与批判 ,在青 年卢卡契 心 式》 的后半部分对 小说进 行类 型学分析 。“ 与一 个被心灵 当作 中引起强烈共 鸣 , 形成 了他对西方现代文化 独特 的批判视角 , 它的行为的看 台或基础而被扬弃 的外部 世界相 比 ,心灵要 么 同时赋予文学艺 术同现代性危机相对抗 的巨大能量 。“ 怎样 过 于逼仄 , ‘ 要么过于宽绰。”3( 6 前一种 情况产生 了以塞 万 【]6 ) 才能在一个没有异 化的世 界里 自由呼吸? ’ 在卢卡契看来 , 全 提 斯的《 吉诃 德》 唐 为代表 的“ 抽象 的理想 主义 ” 说形态 , 小 后 部文化课 题 就是 去努力 探讨 和解决 这样 一个基 本 的人生 困 种情况成为 以福楼 拜的《 感教育 》 情 为代 表 的“ 幻灭 的浪漫 惑。”1 巧妙地 将现代性 问题引入诗学领域予以解决。卢卡 主义 ” [他 】 小说 形态的渊源。此外 , 还有一种 介乎其间 的综 合的尝 契在 《 小说理论》 中最终 确定了小说 作为现代心灵之形式 的地 试 , 就是 以《 那 威廉 ・ 麦斯特 的学 徒生涯 》 为代 表的教 育小说 。 位, 委以救赎之重任 。已有 国内学 者著书证 明“ 真正将小说作 毋庸置疑 ,这些类型显 然不是 卢卡契由具体作 品的批评 中归 为一种具有 高度现代性的文学形式加 以系统研究 的 ,显然是 纳获取 , 而是由前面所 预设 的理论体系 演绎 而来。xa io 从《 小说理论》 开始 的。” 】 [ 2 在 考察三种类型小说之后 , 卡契没有将此搁 笔 , 卢 而是 将 《 小说理论 》 就是在试 图回答这样一个疑 问:谁 将把我们 论 述进 一 步推 进 下去 。卢 卡 契 指 出 , 深 蒂 固 的西 欧 文 化 为小 “ 根 从西 方文明的奴役中拯救 出来? []u)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卢 说 向史诗 过渡提供机会 ,而贴近 自然原 初状态 的俄 国文学却 ”3( 。 卡契陷入一 种“ 对世界局势 的永久绝 望的心绪中” 3(I) 。[]I 在 最先显露 出跨 入新时代的征兆 ,尤其托 尔斯泰的小说 更是大 I 黑格尔 指引下 ,卢 卡契 以回溯的方 式从 古希腊史 诗 时代 寻找 胆进行 了超越 社会生 活形式的尝试 。以“ 伟大时刻 ” 抗世俗 对 着社会与艺术 的理想形式 , 来解决西方现代思想的危机。 卡 世界 , 卢 以返璞归真拒绝文化的侵蚀 。作 品中虽然存 在着浓重的 契认 同黑格 尔关于不 同的历史哲学 问题产 生了不同 的艺术形 乌托邦色彩 , 托尔斯泰历史观 的矛盾之 处还是最有力 地证 但“ 式的观点 , 并将其进行改造 。 卢卡契认 为艺术 由于植根 于心灵 明 了小说 是我们 这个 时代 的必然 的史诗形式 。 [119在《 ” (0 ) 小 3 深处最迫切 的渴望 , 因此不应成为心灵认识 真理的初级形式 , 说 理论》 尾 , 结 他将乌 托邦理想 寄托在陀 思妥耶 夫斯基 身上 。 而是最高的形式 。悲剧取代史 诗, 后又被宗教 、 哲学取而代之 , 认 为 “ 只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作 品里 才展示 出了这样一个 乃是由于古希腊社 会文化发展后期的渐趋分裂造成 的。卢卡 新世界 ” 3( 1 ) 【】15 然而这个新世界究竟 是何面貌 , 卡契又以 卢 契还将 源于黑格尔哲学的 “ 总体 ( ti )概念理论化 , t at ” ol y 并使之 超 出 本 书讨 论 范 围 而 语 焉 不 详 。 当时 卢 卡 契 正 深 切 关 注 着 俄 成 为文 学研究与文化批判 的一个核 心范畴。他的总体 性思想 国革命的发展动向 , 为他后来 转向马克思 主义埋 下 了 笔。 伏 也许在今天看来 ,卢卡契所建立 的小说类 型学过于抽 象 更 多地 体现出一种浓烈 的怀 旧色彩 。符合 总体 性标准 的似乎 笼统 , 在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 上确有 削足适 履之嫌。但卢 卡契 只有希腊社会 , 而现代社会则只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 他在《 小说理 论》 开篇 即用如歌如诗般 的语言 描述 了一个 的小说理论体现 了鲜 明的时代精 神与对现代性危机 的深刻 洞 美轮美奂 的古 希腊社会。在这个总体性 的非异化 的精神文化 悉 。对西方马克思 主义 和当代西 方文 艺理论 的未来 发展起 到 在后现代话语甚嚣尘上的今天 , 我们依然 世界里 , 产生 了一种真正 的叙事形式—— 史诗。卢卡 契认 为 ,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严格说来 , 只有荷 马的作品才是 唯一真正 的史诗 , 因为 “ 他在 能够发现其 中的重大意义 。 人类精 神穿 越历 史进 程响亮 地提 出人类 可 以回答 的问 题之 【 参考文献 】 前 , 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3( ) 就 【】5 在史诗 中, 创造 者与创 【] yryM ru : u s ep ri d 【 . e ok:ou ba 1G og ak s Lk6c a pas M】N w Y r C lm i R e

卢卡奇--《小说理论》

卢卡奇--《小说理论》

卢卡奇--《小说理论》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论青年卢卡奇的《小说理论》本文试图以青年卢卡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理论》为主要对象,通过探讨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以揭示卢卡奇的早期思想与后期学说之间的继承和因果联系。

一、史诗《小说理论》写作于,,,,年至,,,,年间,是青年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在德国的出现和盛行与19世纪下半期德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已显露出明显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哲学上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矛盾,对理性主义的怀疑和批判形成浪潮,而“回到康德那里去”则汇成了当时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主要浪潮。

其特点是企图通过复兴和重新解释康德的有关理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种思潮既反对把康德的自在之物融化于绝对精神之中,更反对对康德的“自在之物”作出唯物主义解释。

其根本立场是进一步发挥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康德的“哥白尼变更”所体现的对主体的创造作用的强调。

)转向黑格尔学说(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的代表性和过渡性著作,也被普遍认为是他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最后一部著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卢卡奇倾向于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小说理论》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写成,其中充满许多具有空想性质的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情绪。

但是它延续了《灵魂与形式》的理论主题,对西方思想界的严重危机作了严肃的、真诚的探索,试图找到一条把欧洲人从西方文明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的道路。

巴赫金 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  复调小说理论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何谓:复调小说 ?
所谓复调(poliphony)
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 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 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 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何谓:复调小说 ?
独白型小说 就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
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主 人公的意志实际上统一于作者的意识,丧失 自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何谓:复调小说 ?
复调小说 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主人公意识的独
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 的对话关系。巴赫金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 “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 现象。
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的意识,各具 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几种对话的模式
人物间的对话。 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冲
突或是把他人的意识做为内心的对立话语。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三十一分。
“狂欢化”理论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和中世纪 民间诙谐文化(笑文化)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诗学理
二、主要观点
巴赫金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的人的创造 活动,它应引起听者注意并保持对话的兴趣。 “话语是双方的动作,它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谁说的,二是对谁说的。”语言的现实 和基本单位是对话和言谈,它们存在于对话 交际本身的范围内。
从这种观点出发,巴赫金将文学作品中的 叙述语言分解为不同类型的对话,其中多数 都包含两个或者更多声音之间的能动的相互 作用。

沈从文对小说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与表现

沈从文对小说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与表现

沈从文对小说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与表现摘要:什么是小说?有人认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须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之小说。

”沈从文则把小说看成“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

“因为既然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

”他特别强调人事和梦要相混合起来,他觉得只有把“梦”成分写进去,小说才能成为有生命的。

关键词:小说内涵沈从文理解与表现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91-01世间万象酝酿出沈从文的文学梦,现象与梦的理性结合组成沈从文所反映的人事。

沈从文写“实”,反映人事,是为了展示边地带有质朴的氏族社会遗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形态;他写“梦”,目的在于幻化出自在状态的纯人性和牧歌情调的纯艺术,以寄托自己完美的理想。

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最大特色,就是极诗意地讲述他年轻时节经历过、见识过的人与事,这人与事在他梦魂牵绕的湘西山水间发生发展。

一切的笑与泪于是皆成了用小说形态完成的诗篇。

生命挣扎的粗线条同生存的险恶陷阱,也一一成了经由文字魔力产生的美的画面。

他决不是以一支灵魂的笔来粉饰罪孽,贫穷和愚昧的人生,他是要让人在这美的画图之外倾听到岩逢中生灵的叹息。

正如在一帘秋色之外听到季节的悲风同落叶的低泣。

在《边城》题记中他说:“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如何实现这个“梦”?对沈从文来说,只有在创作的“白日梦”中去营构自己心理上的乡土,构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这个梦对沈从文来说,既是艺术的也是现实的,面对着被扭曲的人性与病态的社会,梦无疑成了他的某种精神慰藉和寄托。

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写的不是眼见的状态,而是官能的感觉回忆、梦幻也就不足为奇了。

沈从文一再说创作描写不是眼见的状态。

他说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卢卡奇《小说理论》哲学思想探析

卢卡奇《小说理论》哲学思想探析
虽然卢卡奇在 大学 期 间就读 到 了马 克思 的一 些著 作 , 包
度地 ” 看待各种因素而后者强调“ 经济 因素 ” 的首要 作用 ,
而在于方法 论上 的根 本 分歧 。普 列汉 诺夫 强调 指 出 , 从 马克思 主义历史 观立 场来 看 . 用 各种 彼此 独立 的力 量 的 相互作用来解 释历史 的根本 动 因. 在 方法 上就 是完 全不 正确 的。社会历史并不是 由许多个 彼此独 立的 因素所组
成的. 它 是 由社 会 人 造 成 的 。 社 会 人是 历 史 的 唯一 “ 因
括《 资本论 》 等, 但据 他 自己回忆 , 资产 阶级知识分 子的立
场使得这些作 品对 他的影响还仅 仅 限于经济 学特别 是社 会学 。而此时卢卡奇用社会 历史 环境 和时代 特点来解 释
小 说 的性 质 . 无 疑 包 含 着 他 不 久 世 界 观 即 转 向马 克 思 主
克思主义理论家 从不 好高 骛远 . 他 们并 不认 为未 来美 好
社 会必然会 自动实现 , 而是倾 向于解决 目前 的问题 , 清除 那 些阻碍理想实现的具体 障碍 。 “ 真正的问题不 是社会 主 义 革命 是否是必然的 , 而是 它在历 史上是 否是可 能的 , 在
什 么条件下它是 可能 的 . 以及 为 了实现 这种 可能性 应 该 做 些什 么” 。这些足 以表 明 : 东欧新 马克思主义 的人道 主 义决不 是抽 象的 、 形 而上 学 的, 而是具 体 的、 经验层 面 的;
性, 小说 中主人公 要 从被 遮蔽 的 总体性 中去发 现世 同的艺术 类 型 的分野 的前 提 , 也是艺术 家创作 的 目的和 归宿 。最 后 , 《 小 说理 论》 从 人 类历史 和精 神发展 的 观点 出发 深刻 地 阐明 。 在充 满 战祸

小说理论知识

小说理论知识

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对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等又予重温,更对其复调小说理论有了新的了解,现就相关札记分别叙述。

1、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如经文曲、赋格曲与复调幻想曲等。

巴赫金借此词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基本特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世界的完整统一,不可以归结为一个人感情意志的统一,正如音乐中的复调也不可归结为一个人感情意志的统一一样。

”“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

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

可以这么说,复调结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意志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 从上述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复调艺术作品中由不同的人物及其命运所构成的统一的客观世界,并不是在作者的统一的意识支配下一层一层地展开的,而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主人公)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被结合在了某种统一的事件之中,他们相互之间不发生融合,而是处于彼此交锋、对话和争论之中。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就是这样的复调艺术作品。

2、复调小说中的主要主人公全是“自我意识”,全是“未完成的和不能完成的”个性,这是对传统小说的一个重大突破。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主人公,是由于复调小说和传统小说在根源上的不同:后者从创作构思上讲体现出作者声音“大”于主人公声音,或者作者干脆化身为主人公,也就是说,主人公成为作者声音的传声筒;作者整合主人公的视野、世界观,将其一股脑儿地纳入自己庞大而又统一的世界中。

复调艺术思维则说明作者声音和主人公声音处于平等的地位,主人公们反抗别人对自己的背后评判,通过纯粹的意识-思想之间的对话获得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张扬。

卢卡奇《小说理论》浅谈

卢卡奇《小说理论》浅谈
外国文学鉴赏
WAI GUO WEN XUE JIAN SHANG
卢卡奇《小说理论》浅谈பைடு நூலகம்
赵潇潇
卢卡奇早期理论是以形式为核心的理论。《小 说理论》最初反应的是康德主义,到后期逐渐转变为 黑格尔主义。对卢卡奇而言,文学内部是一个世界, 里面至少有三个层次:生活、作家、对象。人类思维 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先天家园”在文学文本中的丧 失,艺术形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占统治地位的过 程。卢卡奇认为,最开始的史诗,本质并不是作为一 个先在的理念悬浮于生活之上,然后按照某种超验的 东西塑造一个文学的内部世界,作品里的世界就是生 活,作品不追逐本质,却在揭示生活总体的过程中自 然揭示了本质。 一、概述 格 奥 尔 格· 卢 卡 奇(Szegedi Lukács Gy rgy Bernát,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批评家,是当代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马克思主义 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1885 年 4 月 13 日在匈牙利布达 佩斯出生,其父亲是匈牙利银行的行长,因此从小便受 到良好的教育。1915 年,他写出了一生中的力作《小 说理论》。这本书得到当时著名作家托马斯·曼恒久的 称赞。《小说理论》是作者在对世界状况持续绝望的心
(黑龙江大学)
·55·
总体性的史诗年代是否真正存在过, 但可以这样认为, 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处理好涉及到作品的基本思 这是对过去的一种乌托邦式的怀恋,这就是卢卡奇对 “总体性”的阐述。 (二)现实主义美学下的总体性特征 《小说理论》第一部分中这样描述:“总体意 味着,某种完整的东西可能就是完美的;它之所以是 完美的,是因为一切都发生在它的内部,没有什么东 西被排除在外,也没有什么东西指向一种更高级的外 部事物;它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内部的一切都 向着自身的完美成熟取来,并通过达到它自身的方式 服从于联系。只有在一切东西的诸形式不是一种强制 而只是有所意识,只是万物趋向表面的地方,只有在 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就是幸福的地方,只有在美使世 界的意义变得显而易见的地方,存在的总体才是可能 想和特定思想(需要特殊表现的思想)之间的张力关 系,成功的作品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革命性的动力未 能转化为现实,一些政府也开始压制过激的艺术。 四、讨论 卢卡奇考察的是文学内部世界与外部生活,创 作对象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如何 演变的,生活是如何进入文学,文学是如何成为一 个内部自足的世界等问题。 这涉及文学形式的问题, 文学的创作主观性并不体现在内容上,而是体现在 形式(广义)上。形式就是心灵对生活反思的结果, 每一种形式的变迁都可以看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的一 次大的改变。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都作了独到而详尽的评点。

金圣叹评《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故事的叙述,即性格理论与叙事理论。

(1)性格理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创作即故事创作,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重视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性格美学理论。

对此,他提出了两方面的见解:①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在其他小说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

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例如李逵的直爽、林冲的隐忍、武松的刚毅等,读者能够从小说身上找到现实生活中此类人的共性,金圣叹所提倡的小说理论,正是追求这种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②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了很多具体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水浒传》中李逵在得知他面前的黑矮汉子正是自己仰慕已经的宋江之时,立即“扑翻身躯便拜”,此种动作描写让人确信这确是李逵的形式风格。

除此之外,利用对比、细节描写也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③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金圣叹认为,只有不断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才能够使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有如亲眼目睹之感觉。

(2)叙事理论——故事的叙述①小说重在虚构叙事文学在中国最先使用于史传之中,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史传文学当中的很多叙事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滥觞,古典小说家在从事小说创作时,往往取法于史传文学。

小说理论

小说理论

阅读小说:一种现代疾病?
症状二、小说之瘾 1、无聊与梦想。“无聊乃梦想之鸟,可孵化经验 之卵”(本雅明) 2、大众小说的“饱和原则”。 好莱坞制片人喊道:cut to the chase!
对读者而言,其乐趣并不在于困难本身的重现, 而在于对人类时间的乌托邦式的理解。在这种理解 中,人类时间的分分秒秒因具备人性的意义而超凡 脱俗,换言之,乏味无聊和日常习惯的死寂区域被 奇迹般地赶出了人类时间。……读者的闲暇无事与 英雄的艰苦卓绝奇妙地对立,并互为陪衬。英雄每 次攀岩而上的勇敢行为,都能导致读者心满意足的 哈欠与四肢的伸展,这就是所谓的放松和娱乐。 ([美]詹姆逊:《论现代主义文学》,苏仲乐、陈 广兴、王逢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p85。)
癔症与精神分裂
她的母亲死了,头几天她哭得十分伤心。她用死者 的头发织成了一幅悼念的图画,并给贝尔托写了一 封信,信中充满了对人生的忧思哀怨,要求自己死 后也葬在母亲的坟墓里。她的老父亲以为她病了, 跑来看她. 艾玛暗中得意,觉得居然一下就感到了 自己人生的灰暗,而平凡的心灵却一辈子也难得进 入这种理想的境界。于是她让自己随着拉马丁柔肠 百转的诗句,顺流而下,听着湖上的竖琴,天鹅临 终的绝唱,树叶落地的飒飒声,纯洁的贞女飘飘升 天和永恒的天父在圣谷谆谆布道的声音。她又不肯 承认感到腻味了,先是哀伤成了习惯,后是为了面 子,就一直哀伤下去,但是到了最后,说也奇怪, 她居然觉得平静已被自己恢复了,心里没有忧伤, 就像额头没有皱纹一样。(第一部第六章)
例1、故事中的智慧 《意大利童话》:无畏的小乔万尼
无畏的小乔万尼有了那些金币成了富人,他快 乐地住在那幢楼里。直到有一天,他仅仅因为一转 身,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被吓死了。
例2、故事中的常识

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叙述理论

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叙述理论

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叙述理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理论以小说与现实的“象征性”关系为立足点,以小说的艺术形式革新为核心内容,要求小说必须从叙述结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诸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以适应当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现实,表现一个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在本质上更加客观真实的世界,具有很强的创新实验性质。布托尔的技巧革新理论带有很大的实验性质,我们在此仅列举其荦荦大端,远未做到穷形尽相。事实上,即使在勇于形式创新的“新小说”诸家里,布托尔的艺术技巧也因其复杂多变而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除了上文言及的类型之外,他还积极地尝试了其他的表现途径,诸如强调文本版式的精巧设置,发挥插图与图案符号的叙述作用,运用排字设计来显示风格差异等,以具体的创作实践着自己的理论主张。布托尔对艺术形式的偏好曾一度招致批评家们的物议,但如果我们不抱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考察布托尔的形式革新理论与实践的话,我们必须承认,布托尔理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自始至终紧扣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以作家自身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体悟为基础,打破了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的绝对神话,通过拉近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把一个相对的、变动的、因而也是更加丰富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唤醒我们去对身边这个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重新的打量与思考,从而体现出一种勇于超越,敢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托尔的小说理论是有其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参考文献][1]里蒙·凯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M].三联书店,1989.[2]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米克·巴尔.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导师荐语克洛特·西蒙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使法国新小说派没有成为匆匆过客在文坛上昙花一现,而成为20世纪文学史的经典。文学经典对后世的启示,是无穷的。1994年,法国新小说派的干将米歇尔·布托尔来过中国,他50年代的代表作《变》也译成中文,为中文学术界熟知。但布托尔70年代以后所进行的文学理论等学术领域的多种著述,却不大为人所知。而这些论著的叙事学理论对于研究新小说派、现代小说叙事学,都有重要意义。《论米歇尔·布托尔的小说叙述理论》在这方面具有开拓性。法国新小说派不是一个纲领统一的流派,而是一种探索新叙事方法的共同倾向。本文作者刘亚律把布托尔的叙事理论置于与罗伯·格里耶等理论的比较之中,抓住了布托尔理论的特色。特别是布托尔在对巴尔扎克的嘉许中,透露出新小说叙事理路上与19世纪法国经典现实主义的联系,是作者所发掘出的新小说派叙事理论的一种特殊学术视野。这就使本文不仅选题新颖,而且思路和观点,都有新意和深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宪光/荐。

小说理论知识整合

小说理论知识整合

小说特点
虚构性: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形式,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创作来塑造人物、情节和环境。
叙事性:小说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描绘人物形象和刻画环境来展现主题。
语言文字艺术:小说运用丰富的语言文字技巧,如修辞、描写、对话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和情感。
主题深刻:小说通常涉及人性、社会、历史等深刻主题,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和感悟。
环境描写
定义:小说中关于时间和地点的描述,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 作用: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描写手法: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优秀的小说环境描写需注意细节刻画,让读者身临其境。
主题思想
小说要素包括 人物、情节、 环境、主题思
想等
主题思想是小 说要素中的核 心,是作者通 过小说表达的 观点、情感或
世界和情感。
小说具有多种类 型,如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短篇 小说等,每种类 型都有其特点和
风格。
小说作为文学的 重要形式之一, 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 能够启迪人们的 心灵,提高审美
和文化素养。
小说发展历程
小说起源:古代神话、传说、寓言等口头文学 小说成熟:唐宋话本、明清小说等书面文学形式 现代小说:受到西方文学影响,注重心理描写和人物塑造 当代小说:多元化、跨界融合,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刻的印象。
插叙:在叙述 主线情节的过 程中,穿插讲 述其他相关事 件,丰富情节, 提供背景信息。
补叙:在故事 结尾或情节关 键处进行补充 叙述,使情节 更加完整合理。
描写技巧
人物描写: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场景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描绘场景,增强画面感 情感描写:通过内心独白、比喻等手法表达人物情感 叙事角度: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不同叙事角度,丰富叙述层次

小说创作理论知识点

小说创作理论知识点

小说创作理论知识点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言语文字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在小说创作中,有许多理论知识点需要作者注意,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点:1. 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一部小说的骨架,包括情节安排、起承转合等。

作者需要合理安排故事的发展,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性格、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整个故事的展开。

作者需要将人物塑造得立体而生动,令读者产生认同感。

3. 描写技巧:描写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生动的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作者需要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文体风格:文体风格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不同的文体风格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

作者需要选择适合主题和故事情节的文体风格,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5.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故事中的叙述者,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作者需要选择适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叙事视角,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

6. 冲突与转折:冲突是故事发展的驱动力,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作者需要合理设置冲突,并通过转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阅读体验。

7. 结尾处理:结尾是一部小说的收尾,是整个故事的延伸和总结。

作者需要巧妙处理结尾,给读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思考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有深度。

总的来说,小说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创作过程,需要作者兼顾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描写技巧、文体风格、叙事视角、冲突与转折、结尾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只有将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小说作品,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愿每一位小说创作者都能在创作道路上获得成功,创作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小说理论小知识

小说理论小知识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理论

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理论

那样抽搐痉挛的互相扭结彼此纠缠。我 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分的 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齐驱上手指, 免得留存体内胀裂了心胸,突然,在圆 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 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 了,象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 的。两只手一齐瘫倒,不仅显得筋弛力 懈,真可说是已经死了,它们瘫在那儿 象是雕塑一般,表现出的是沉睡、是绝 望、是受了电击、是永逝,我实在无法 形容。
因为,在这以前和自此以后,我从没有 也再见不到这么含义无穷的双手了,每 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 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两只手象被浪潮 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 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其中的一只, 右边那一只,从指尖开场又慢慢儿倦乏 无力地抬起来了,它颤抖着,闪缩了一 下,转动了一下,颤颤悠悠,摸索盘旋, 最后神经震栗地抓起一个筹码,用拇指 和食指捏着,迟疑不决地捻着,象是玩 弄一个小轮子。
望着这双颤抖喘息迫不及待的手,看着 它寒栗惊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整座大 厅里其他一切全部死灭僵凝了,尽管四 周营营扰扰,管台子的喊声象小贩叫卖,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转轮里的圆球巡回 滚动,终于高起低落、跳进它那坦平的 圆形牢笼——所有这些动乱嘤嗡冲袭神 经的纷乱景象对我全不存在,我紧紧盯 着平生难遇的这双手,竟被它迷住了。
5、有限意味着有所遗漏有所排除,而这种 排除,恰恰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本的显 在的“排除〞并不可靠。如?荷塘月色?
〔二〕感情和物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不平 衡
* 客观对象与主观情趣,此二者,主观情 趣在创作中更具有主导性。但不等于要 在作品本身中表现出剧烈的情感。主导 性也可能某种隐蔽情趣的作用。
?不是天天都宜作诗? 罗伯特·赫里克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小说理论知识

小说理论知识

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和小说理论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和小说理论

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和小说理论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同时又写了大量的史学、文学论著,提出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的史学与文学理论的观点。

(一)梁启超的史学理论可以说,梁启超在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界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崇高地位。

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

1901年梁启超发表了《中国史叙论》,次年又发表了《新史学》,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树起两块辉煌的纪念碑。

之后他陆续发表了《亚洲地理大势论》、《中国地理大势论》、《欧洲地理大势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新民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历史统计学》,以及192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1926年出版的该书的补编,逐步系统地完善了他的史学理论体系。

概述之,梁启超的史学理论观点有如下几方面:第一,阐述了历史学的政治作用。

梁启超虽然鼓吹过“为历史而历史”,但他对史学的政治作用还是有充分认识的。

他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他还大声疾呼:“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他把史学看成挽救危亡的重要一环。

把史学的作用估计得如此之高,在中国近代史上大概无出其右者。

为了推动中国“史界的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梁启超认为应大加批判中国的封建史学。

在《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他给封建史学列了四大罪状:“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因为修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资鉴”,这完全是历代统治阶级为保住一家私产,“缘饬附会”,辗转伪造的。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二十四史的本纪列传,不过是无数,“墓志铭”的合集,犹如“乱堆错落”的海岸岩石一样,显不出群体进化的规律。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其作史者的叙述与研究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脱节,不能密切联系起来。

小说基本概念解读

小说基本概念解读
组织叙事 比较:人物结构与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叙事:表现人物“做什么” 人物结构叙事:表现人物“怎么做”
C 心理结构
以心理活动、意识流动、情感轨迹作 为叙事的基本线索
心理结构的叙述往往打破自然时空的 框架,主观色彩浓厚
回忆、联想、梦境、幻觉和潜意识成 为主要的叙述对象
D 散文结构
散文结构又称氛围结构或诗化小说 围绕着某种意境或氛围展开叙述 情节淡化,诗意浓厚,以意境取胜 氛围、环境不仅是背景,而且是推动
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层次。
福斯特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
性格或素质单一,几乎是某种性格观 念(豪爽、吝啬等等)的代表;
有类型化的特点; 呈“静态型”,性格没有或少有发展。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辩证关系
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是繁/简、红 花/绿叶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差异 和对比形成了相互衬托、相互呼 应的关系。
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 开着的门口档苍蝇。那个美国人和那个跟他在一 道的姑娘坐在那幢房屋外面阴凉处的一张桌子旁 边。天气非常热,巴塞罗那来的快车还有四十分 钟才能到站。
3.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叙事如何处理“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
的关系。
故事
时间被叙述事件本 身原有的时间
叙述
时间小说叙述故事 所用的实际时 间
①时间一致和时间扭曲
• 时间一致 • 叙述时间与故
事时间一致
• 时间扭曲 • 叙事时间与故
事时间不一致
时间扭曲的两种形式
A.时间倒错 倒叙 插叙
B.时间错乱 ABCDE CEADB
叙事结构:情节结构/人物结构/心理结构/ 散文结构
作家毕飞宇谈虚构:
……我们经常听一些阅尽人间春色的人给我们讲, 他们的经验多么多么丰富呀,但是他们就是写不 出,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的经验缺少想象,没 有升华力,没有由此及彼的功能。换句话说,作 为个体的人来讲,他们没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去带 动他们的经验,所以那种经验对他们来说是死的, 没有任何形而上的意义,顶多是生活本真意义上 的,但这种生活的经验又有什么意义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小说:一种现代疾病?
症状三、癔症与忧郁 1、[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严肃而有理性的疯子”(蒲柏语) 堂吉诃德、阿玛迪斯与桑丘之间的欲望摹仿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文学与生活已经合二为一,不是 因为文学摹仿生活,而是因为生活摹仿文学。” (基拉尔《双重束缚:文学、摹仿及人类学文集》, 刘舒、陈明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p29。)
二、故事:交流与整合经验的活动
口头故事阶段的无名讲故事者:农夫与水手 这两种类型的互渗交融表现在手工业作坊之中。 安居本土的工匠师和飘游四方的工匠师在同一 屋顶下合作,而每个师傅在本乡镇安家落户之前也 都当过浪迹四方的匠人。如果说农夫和水手是过去 时代讲故事的大师,那么工匠阶级就是讲故事的大 学。在这里,浪迹天涯者从远方带来的域外传闻与 本乡人最稔熟的掌故传闻融为一体。(p97。) 无名讲故事者先于一切文学(116)
阅读小说:一种现代疾病?
症状四:小说阅读活动中的 1、渴望阅读的负债感 2、浪费时间的内疚感 3、完成阅读的自豪感 4、阅读之后的空虚感 实际上这种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热情只是一种 表面现象。真正认真阅读的人并不多。最大的原因 是现代主义小说形式上的复杂、晦涩,很多小说很 难读下去,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 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吴 晓东《从卡夫卡到米兰· 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 说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p4。)
拓展思考
2、在故事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认识了自我与 他人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了自 我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的相同的东西。这些相同的东 西被不断地归纳和总结,成为某种知识(人的本性 是怎样的?生活的本质是怎样的?人类的历史是怎 样的?等等)、智慧(在特定情境下人应该怎样保 存和发展自己)和常识(善恶、是非、美丑)。这 些共同的知识、智慧和常识反过来成为我们体验自 我与他人之间差异的基础。 3、故事的本质不是讲述和传播那些“奇奇怪怪” 的事,而是借助于这些“奇奇怪怪”而传播那些人 们公认的道理和事实。 4、正面结论:故事整合人类的经验。在空间上整 合异国他乡与本乡本土的经验,形成集体经验;在 时间上整合历史经验与当下经验,形成传统知识; 在逻辑上整合想象的与现实的经验,形成乌托邦理 想。
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 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 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 也!不然,章赐死。‛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 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 君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 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阅读小说:一种现代疾病?
症状二、小说之瘾 1、无聊与梦想。“无聊乃梦想之鸟,可孵化经验 之卵”(本雅明) 2、大众小说的“饱和原则”。 好莱坞制片人喊道:cut to the chase! 对读者而言,其乐趣并不在于困难本身的重现, 而在于对人类时间的乌托邦式的理解。在这种理解 中,人类时间的分分秒秒因具备人性的意义而超凡 脱俗,换言之,乏味无聊和日常习惯的死寂区域被 奇迹般地赶出了人类时间。……读者的闲暇无事与 英雄的艰苦卓绝奇妙地对立,并互为陪衬。英雄每 次攀岩而上的勇敢行为,都能导致读者心满意足的 哈欠与四肢的伸展,这就是所谓的放松和娱乐。 ([美]詹姆逊:《论现代主义文学》,苏仲乐、陈 广兴、王逢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p85。)
小说理论入门书目
[意]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 育出版社。 [西班牙]略萨:《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 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美]布鲁克斯等:《小说鉴赏》主万等译,世界图 书出版公司,2006。 [英]洛奇:《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华莱士· 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奥尔巴赫:《摹仿论》,百花文艺出版社。
例2、故事中的常识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 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 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 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世说新语· 德行》)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 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 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我乘两点钟 的公共汽车,下午到,还赶得上守灵,明天晚上就能回来。 我向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样的理由,他不能拒绝。不过, 他似乎不大高兴。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儿。‛ 他没有理我。我想我不该跟他说这句话。反正,我没有什 么可请求原谅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哀悼。不过,后天 他看见我戴孝的时候,一定会安慰我的。现在有点像是妈 妈还没有死似的,不过一下葬,那可就是一桩已经了结的 事了,一切又该公事公办了。([法]加缪《局外人》)
什么是小说?
Fiction,散文虚构作品 Novel,现代长篇小说 Romance 浪漫传奇故事 Short story,短篇小说 法国批评家M.阿贝尔· 舍瓦莱:所谓小说者, “具有一定长度之散文体虚构作品”也。 (转引自[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冯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p3。)
中国古典小说的两个走向
1、从神话到志怪:
从《搜神记》、唐传奇到《聊斋志异》。这一脉 的特点就是士人写作。前期是稗官之言,后期是 典型的知识分子写作;
2、从史书到演义、传奇、话本、拟话本:
历史著作中的小说因素一方面存在于各种史书之 中;另一方面它又力图独立,而这种独立走了一 条曲折畸变之路:那就是借助俗文学的发展得以 独立。这里边有一个写作主体变化的问题。唐代 的民间讲唱文学的发展,讲经文、变文、早期话 本的出现为历史演义写作和后代话本奠定了基础。 《敦煌变文集》和大量的佛教俗讲文出现。因此, 到了宋代,话本小说成为了独立于志怪传统的另 一条小说传统。
( 2 )西方小说,按照巴赫金的研究,可以 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传奇小说和自传,中 世纪的使徒传,骑士罗曼司,而真正的现代 小说一般指的是欧洲的塞万提斯的《堂吉诃 德》,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西方小说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几乎是一种非 官方的文学,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娱乐(而不 是艺术),到了现代长篇小说,还是如此。 按照文学社会学家的研究,现代长篇小说的 诞生与造纸术传入西方、书籍的产生有着直 接的关系,它在工业革命之后蓬勃发展起来。
阅读小说:一种现代疾病?
症状一、阅读的需要。 1、人的阅读需要促使小说文体的形成。 以英国小说的兴起为例。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女性读者的产生;“有闲阶级”的产生。 [英]伊恩· 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 P· 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2、被孤独 现代社会分工与集体生活之不可能性 小说阅读作为现代私人生活之象征:A,占有书籍: 现代恋物癖之形式;B,阅读的快乐:私想与私享
中西小说史简介
(1)中国小说。 《汉书· 艺文志》首先提出小说的说法: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 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 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也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 也。‛ 中国小说的源头:
神话:《山海经》和《穆天子传》 史书:《晏子春秋》、《左传》、《战国策》
现代疾病的根源:“无家可状态” 你到底想要什么?
“爱玛· 包法利的头脑里充斥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女性 人物,她的欲望就由这些人物产生。青年时代囫囵吞 下的那些平庸的作品,摧毁了她的自发性。”(同上, p2。)
书里讲的总是恋爱的故事,多情的男女,逼得走 投无路、在孤零零的亭子里晕倒的贵妇人,每到一个 驿站都要遭到毒害的马车夫,每一页都疲于奔命的马 匹,阴暗的树林,内心的骚动,发不完的誓言,剪不 断的呜咽,流不尽的泪,亲不完的吻,月下的小船, 林中的夜莺,勇敢得像狮子的情郎,温柔得像羔羊, 人品好得不能再好,衣着总是无瑕可击,哭起来却又 热泪盈眶。半年以来,十五岁的艾玛就这样双手沾满 了旧书店的灰尘。后来她读司各特,爱上了古代的风 物,梦中也看到苏格兰乡村的衣柜,卫士的厅堂,走 江湖的诗人. 她多么希望像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 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堡里,整天在三叶形的屋顶下,胳 膊肘支在石桌上,双手托住下巴,引颈企望着一个头 盔上有白羽毛、胯下一匹黑马的骑士,从遥远的田野 奔驰而来。(《包法利夫人》第一部第六章)
传统故事的故事性是什么?
1、故事满足好奇心。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使那些 故事成为“有意思的”,值得倾听的。 2、故事拓展生活视野。“他者” 经验有助于拓展 了自我经验的范围。 3、故事中包含着“智慧”。在“他者”经验中我 们能够获得某种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 生活。 拓展思考 1、传统故事建立在经验交流之可能性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故事中的那个“他者”与“我”应具有 某种共通性,或对世界人生有某种共同的看法,如 其不然,他人的经验便不能被我们所理解。猪八戒 如果没有“好色”这种“人性”,他的“猪性”能 否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如果猪八戒仅仅好吃懒做, 他会是可爱的吗?
小说理论
导论
讨论篇目
1、《二刻拍案惊奇· 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 谐真偶》 2、蒲松龄:《聊斋志异· 乐仲》 3、[美]舍伍德·安德森:《林中之死》,刘文荣 译。 4、[美]辛格:《傻瓜吉姆佩尔》,万紫译。 5、[哥伦比亚]马尔克斯:《世界上最漂亮的溺 死者》,朱景冬译。 6、阿城:《棋王》 7、方方:《琴断口》 8、邵丽:《刘万福案件》
小说理论
第一节 从故事到小说
■本节重点文献:
[德]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见《启迪:本雅明文选》, 张旭东、王斑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
一、小说史前史 当夜色笼罩着外边的世界,穴居人空闲下来,围火坐 定时,小说便诞生了。他们因恐惧而颤抖或者因为胜利而 踌躇满志,于是用语言重现了狩猎的过程;他详细叙说了 部落的历史;他讲述了英雄及机灵的人们的事迹;他说到 一些令人惊奇的事物;他竭力虚构幻想,用神话来解释世 界与命运;他在改变为故事的幻想中大大夸赞了自 己。……正如我们富于想象力地进入小说境界时那样,小 说使我们扩大了经验,并使我们对于自我可能遭遇的情况 增加了知识。小说是进行中的生活的生动体现——它是生 活的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演出,而作为演出,它是我们自我 生活的一种扩展。([美]布鲁克斯、沃伦编著《小说鉴赏: 第3版》,冯亦代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 司,2006年版,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