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氏族表

合集下载

晋国国君世系表

晋国国君世系表

晋国国君世系表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叔虞之⼦燮始称为晋,是为晋侯。

晋侯之⼦宁族⽴,是为武侯。

武侯之⼦服⼈⽴,是为成侯。

成侯之⼦福⽴,是为厉侯。

厉侯之⼦宜⾅⽴,是为靖侯。

靖侯以后,纪年可推;靖侯以前,⽆其年数。

公元前840年,靖侯卒。

公元前841年,靖侯⼦司徒⽴,是为釐侯。

公元前822年,釐侯⼦籍⽴,是为献侯。

公元前811年,献侯⼦费王⽴,是为穆侯。

公元前784年,穆侯弟殇叔⾃⽴,穆侯⼦仇出奔。

公元前780年,穆侯⼦仇⽴,是为⽂侯。

公元前745年,⽂侯⼦伯⽴,是为昭侯。

公元前739年,昭侯⼦平⽴,是为孝侯。

公元前723年,孝侯⼦郄⽴,是为鄂侯。

公元前717年,鄂侯⼦光⽴,是为哀侯。

公元前710年,哀侯⼦⼩⼦⽴,是为⼩⼦侯。

公元前706年,哀侯弟缗⽴,是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是为武公。

公元前676年,武公⼦诡诸⽴,是为献公。

公元前650年,献公幼⼦奚齐⽴,时仅两⽉。

同年,献公幼⼦卓⼦⽴,时仅⽉余。

同年,献公次⼦夷吾⽴,是为惠公。

公元前637年,惠公⼦圉⽴,是为怀公。

公元前636年,献公长⼦重⽿⽴,是为⽂公。

公元前627年,⽂公⼦驩⽴,是为襄公。

公元前620年,襄公⼦夷皋⽴,是为灵公。

公元前607年,襄公弟臂⽴,是为成公。

公元前599年,成公⼦据⽴,是为景公。

公元前580年,景公⼦寿曼⽴,是为厉公。

公元前572年,厉公⼦周⽴,是为悼公。

公元前557年,悼公⼦彪⽴,是为平公。

公元前531年,平公⼦夷⽴,是为昭公。

公元前525年,昭公⼦去疾⽴,是为顷公。

公元前511年,顷公⼦午⽴,是为定公。

公元前477年,定公⼦凿⽴,是为出公。

公元前460年,昭公曾孙骄⽴,是为哀公。

公元前442年,哀公⼦柳⽴,是为幽公。

公元前427年,幽公⼦⽌⽴,是为烈公。

公元前400年,烈公⼦颀⽴,是为孝公。

公元前383年,孝公⼦俱酒⽴,是为静公。

公元前381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静公迁为家⼈,晋绝不祀!。

两晋世家谱系

两晋世家谱系

两晋世家谱系两晋世家谱系共一百零八家目录如下:一、琅琊临沂王氏 4二、陈郡阳夏谢氏8三、河东闻喜裴氏10四、太原晋阳王氏11五、河东安邑卫氏13六、泰山南城羊氏14七、颍川颍阴荀氏16八、勃海南皮石氏18九、东海郯城王氏19十、颖川长社钟氏20十一、平原高唐华氏21十二、颍川许昌陈氏21十三、汝南西平和氏23十四、范阳涿县卢氏24十五、吴国吴郡陆氏25 十六、河内怀县山氏27 十七、京兆杜陵杜氏27 十八、吴国吴郡顾氏28 十九、济阳考城蔡氏29 二十、陈国阳夏何氏30 二一、范阳方城张氏31 二二、平阳襄陵贾氏31 二三、弘农华阴杨氏32 二四、齐国临淄左氏34 二五、弘农湖县王氏35 二六、安平武邑张氏35 二七、勃海蓨县封氏35 二八、谯国铚县嵇氏36 二九、陈留襄邑卫氏37 三十、北地泥阳傅氏37 三一、陈留圉县高氏38 三二、颍川阳翟辛氏39 三三、沛国竹邑武氏39 三四、河东闻喜毋丘氏40 三五、谯国谯县文氏40 三六、琅琊阳都诸葛氏40三八、安定朝那皇甫氏42 三九、荥阳中牟潘氏43 四十、高平昌邑满氏44 四一、陈留尉氏阮氏44 四二、太原阳曲郭氏45 四三、临淮东阳陈氏46 四四、河内怀县向氏46 四五、安定临泾胡氏46 四六、南阳堵阳韩氏47 四七、辽东襄平公孙氏48 四八、中山魏昌刘氏48 四九、范阳遒县祖氏49 五十、勃海蓨县高氏50 五一、汝南南顿应氏51 五二、济阴鄄城吴氏52 五三、会稽山阴贺氏52 五四、颍川阳翟枣氏53 五五、冯翊东县李氏53 五六、荥阳开封郑氏53 五七、扶风武功苏氏55 五八、谯国龙亢桓氏55六十、沛国相县刘氏59 六一、陈郡阳夏袁氏59 六二、庐江灊县何氏61 六三、南阳淯阳乐氏62 六四、京兆长安挚氏62 六五、谯国谯县夏侯氏63 六六、任城樊县魏氏64 六七、东莱掖县刘氏64 六八、博陵安平冯氏64 六九、勃海南皮欧阳氏65 七十、安定乌氏张氏65 七一、襄城定陵杜氏66 七二、汝南安成周氏66 七三、庐江寻阳周氏67 七四、义兴阳羡周氏68 七五、沛国萧县刘氏69 七六、高平金乡郗氏69 七七、鄱阳袅阳陶氏70 七八、荥阳阳武毛氏71 七九、乐安博昌任氏72 八十、敦煌龙勒索氏72八一、清河东武崔氏72八二、巴西安汉阎氏75八三、东海兰陵缪氏75八四、博陵安平崔氏76八五、武邑观津牵氏78八六、高阳新城许氏78八七、南阳新野邹氏79 八八、勃海饶安刁氏80八九、广陵淮阴戴氏80九十、彭城丛亭刘氏80九一、江夏平春李氏81九二、沛国竹邑薛氏82九三、丹阳秣陵纪氏82九四、陈留圉县江氏82九五、平原高唐刘氏83九六、太原中都孙氏84九七、会稽山阴孔氏84九八、济阴冤句卞氏85九九、南阳安众刘氏86 一百、南郡襄阳罗氏87 百一、会稽馀姚虞氏87 百二、上党铜鞮李氏88 百三、吴兴武康沈氏88 百四、济阳外黄虞氏89 百五、河南阳翟褚氏90 百六、陈郡长平殷氏90 百七、颍川鄢陵庾氏91 百八、河内温县司马氏93一、琅琊临沂王氏一世:王音字少元二世:王书三世:王荪四世:王仁字周望五世:王谊王睿(?-189被孙策攻杀)王典王融字巨伟--------------------------------------六世:(王睿子嗣)王雄字元伯(刺杀柯比能)(王融子嗣)王祥字休徵(184-268)王览字玄通(206-278)--------------------------------------十二世:(王诞子嗣)王诩王氏(适袁淑)(王嘏子嗣)王偃王恢(王弘子嗣)王锡王僧达(432-458妻刘义庆女)王僧衍(王虞子嗣)王深(王柳子嗣)王猷王远王微(王昙首子嗣)王僧绰王僧虔(426-485)(王练子嗣)王钊(王僧朗子嗣)王楷王粹王彧(王华子嗣)王定侯(王裕之子嗣)王恢之王瓒之王升之(王韶之子嗣)王晔(王弘之子嗣)王昙生王普曜王罗云(王桢之子嗣)王兴之王翼之王扬之(王静之子嗣)王悦之(王瑰之子嗣)王逡之(逡音:群)王准之(王泰之子嗣)王元弘(族子嗣)王珪之二、陈郡阳夏谢氏一世:谢缵(?-282)二世:谢衡字衡再(240-300)三世:谢鲲字幼舆(280-324)谢裒[魮] 字幼儒[裒](282-346)谢广字幼临七世:(谢珫子嗣)谢宁字元真谢道休谢奉字刚真谢雅字景真(妻殷仲文女)谢简字德真(谢玙子嗣)谢娇(适温楷之)谢温字长仁(?-406)(谢球子嗣)谢令娇(女)谢元(谢虔子嗣)谢灵佑(谢瑍子嗣)谢灵运(385-433)(谢重子嗣)谢绚字宣映谢曕[檐]字通远(385-421)谢晦字宣明(?-426)谢嚼字宣镜(?-426)谢遯(?-426遯音:蹲)(谢裕子嗣)谢恂字泰温谢氏(适刘义真)谢氏(适王僧朗)(谢述子嗣)谢综(?-455)谢约(?-455妻刘义康女)谢纬(妻刘义隆女长城公主)(谢模子嗣)谢承伯(谢澹子嗣)谢里(谢璞子嗣)谢涛(谢混子嗣)谢涟谢文婵谢文孋(谢思子嗣)谢曜谢密字弘微(392-433)(谢喻复子嗣)谢暠[皓](谢方明子嗣)谢惠连(407-433)谢惠宣除王谢之外,裴氏算一门兴盛了---天下裴氏出河东,裴氏也是一个宰相世家。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混乱时期。

开始自西晋灭亡前的304年,成汉政权建立,伴随着西晋316年灭亡,混乱的时代正式开始。

为什么要将东晋与十六国归纳在一起?这个时代还有其他一些割据势力,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列举其中最重要的十六个北方国家势力以及南方的东晋王朝;另外十六国也是此消彼长,这期间有一些国家是并存的。

东晋十六国背景自西晋一统中原不到半个世纪,中华大地再次分裂。

东晋衣冠南渡,延续了西晋王朝,因为在东边,史称东晋。

十六国,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夏。

成汉享国45年,经历6帝。

开国李雄在位最长,有所作为;其他皇帝无所建树,有皇帝被亲戚杀,有自杀的。

前、后赵前赵同成汉一样,于西晋灭亡前建立。

308年,刘渊称帝。

刘渊为匈奴人,臣服西晋,后反叛,316年灭西晋。

329年,为后赵灭亡。

后赵为前赵重臣石勒建立于319年,历经8帝,后被冉闵篡夺而亡(冉魏仅存2年)。

石勒为羯族,早起为奴隶,后被恢复自由身,开启逆袭生涯。

后赵帝王中,有4位篡位弑君当上皇帝,可见其胡人暴政特点。

另外,4位石虎儿子曾当过皇帝,也杀过兄弟,这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冉闵为后赵大将,权倾一时,杀害三位称帝者,后自己称帝,被前燕灭。

四燕前燕建立于350年,鲜卑族,疆域为古代燕地,历经2帝,370为前秦所灭。

后燕,南燕、北燕,均为鲜卑族慕容家族。

前燕灭亡后十多年,后燕建立,开国者为前燕开国者五弟,南燕开国者也为前燕开国者弟弟。

(如图所示)其中,北燕是在后燕灭亡后建立,与南燕并存过一段时间。

四燕共14帝,其中仅4帝属于得病死亡,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后燕开国皇帝慕容锤=垂,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北燕皇帝冯跋。

此4人均为开国皇帝,冯跋是拥护北燕皇帝登基的,可见没有真正权势能力的人,就算在皇帝宝座上,也是难以持久的。

另有1人为东晋斩首,1人遇刺身亡,1人被赐死,1人为前秦所杀,6人为国内势力所杀。

五凉前凉较其他四凉建立较早,且互相独立,前凉灭亡后,其余四凉才各自建立。

晋朝(西东晋、桓楚)帝王世系表(辈分、传承、追尊)及其特征

晋朝(西东晋、桓楚)帝王世系表(辈分、传承、追尊)及其特征

晋朝(西东晋、桓楚)帝王世系表(辈分、传承、追尊)及其特征(手机请横屏观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个朝代,与之前的汉朝、之后的宋朝一样,都断成两截。

前期的西晋是统一政权,后期的东晋是偏居南方的半壁江山,从这一方面看类似于宋而不似汉;东晋开国皇帝并非西晋“正统血脉”,而是以旁支宗室身份延续帝祚,从这一点看不似南宋而似东汉。

虽然西晋统一的时间(280-316)并不长,仅26年,但晋朝的总体时间超过百年,与后来北魏时间相仿,都是150年左右(晋朝154年、北魏149年)。

西晋短祚,仅50年,统一时间更短,不算追尊的三位奠基人皇帝,西晋有4位皇帝。

东晋的100年中,有11位皇帝。

根据“皇位世系规律”——平均在位时间越短,政治越混乱——其混乱性可见一斑。

因为东晋自立国起就先天不足——士族门阀掌权、偏居江南、派系斗争(荆扬之争)严重,所以皇位经常受到权臣左右,许多帝王经常不得善终,死于非命,因此平均年龄较小,不到30岁。

更有甚者,出现了(堂)兄弟三人(穆帝、哀帝、废帝)相继为帝,甚至爷爷辈的(简文帝)在孙子辈的皇帝之后继位,这种“大拐弯”的“倒车”现象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笔者未做过统计,不知是不是仅此一例)。

在东晋末期还有权臣(桓玄)篡位,导致晋朝国祚直接中断了一年多(其实西晋灭亡时晋祚也有短暂中断)。

西晋错误吸取之前曹魏弱化宗室的“教训”,加强宗室王族权力,宗室实力过强、自相残杀,导致“八王之乱”。

继而内耗了国力,引狼入室,导致“五胡乱华”,也导致了怀帝、愍帝的悲剧,其二帝的悲惨命运远超过后来宋朝的徽钦二帝。

中原沦陷后,琅琊王司马睿(晋元帝)在士族支持下称帝,延续晋祚。

但权臣问题贯穿东晋始终,他们掌握政权,甚至废立、杀害皇帝,这使得东晋皇帝在位时间短、寿命短,政治超级不稳定。

到了后期,谯郡桓氏更进一步,对待皇室更加肆无忌惮,桓玄直接篡位自立,虽然在“气吞万里”的刘裕等人拨乱反正,但晋室的衰落已经不可挽回,最终还是被权臣(刘裕)彻底取代。

两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两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两晋南北朝历代皇帝世系表
帝王世系表之四: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历代皇帝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统王朝之⼀,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两晋共传⼗五帝,共⼀百五⼗五年。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段民族⼤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刘宋始,⾄公元589年隋灭陈⽽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两⽅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帝改⾰,进⼀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东晋帝王世系表【11个皇帝中没有一个长寿的】

东晋帝王世系表【11个皇帝中没有一个长寿的】

东晋帝王世系表【11个皇帝中没有一个长寿的】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

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1.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

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

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2.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

死于325年,时年27岁。

3.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

即位时5岁。

死时22岁。

4.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5.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6.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7.废帝司马奕(342-386)(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

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8.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

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9.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

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

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

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

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10.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

东晋君主世系表

东晋君主世系表
苻坚败后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
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帝,为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旁落。
420年,大将刘裕篡位,东晋亡。东晋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3年—1年
哀帝
司马丕
362年—365年
海西公
司马奕
366年—371年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73年—396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7年—418年
恭帝
司马德文
419年—420年
因少数民族内迁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君主世系表
展开全文
东晋君主世系表
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
因少数民族内迁,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

东晋年表——精选推荐

东晋年表——精选推荐

东晋主要事件表东晋(),凡十一帝,历时一百零四年。

,凡十一帝,历时一百零四年。

庙号庙号名字名字生卒年生卒年即位时间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在位年数)年号年号 主要人物事件主要人物事件主要事件主要事件中宗(元帝)中宗(元帝)司马睿司马睿 276年-322年(47岁)岁)317年-322年 (42岁)岁) (6年)年)建武建武元年(317年)年) 祖狄首次北伐。

(石季龙谯城,平西将军祖狄击走之。

)王敦叛乱。

敦欲诬以不孝废之,温嶠止之。

温嶠止之。

太兴太兴 元年元年愍帝崩,元帝继位。

帝继位。

二年二年平北将军祖狄与石季龙战于浚仪,败。

三年(320年)年) 始置侨州郡县。

郡县。

四年四年祖狄卒。

以其弟约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

永昌永昌 元年元年大将军王敦举兵于武昌,以诛刘隗为名。

沈充率众应之。

自加郗鉴为安北将军。

北将军。

元帝崩。

元帝崩。

肃宗肃宗(明帝)(明帝)司马绍司马绍 299年-325年 (27岁)岁) 322年-325年 (24岁)岁)(4年)年)永昌永昌 元年元年明帝继位。

温嶠讨敦。

温嶠讨敦。

太宁太宁 元年元年石勒攻陷下邳。

王敦献信玺一纽。

立皇后庾氏。

以安北将军郗鉴为尚书令。

令。

二年二年王敦叛乱,愤惋而死。

进尚书令郗鉴为高平县侯。

平县侯。

三年三年以尚书令郗鉴为车骑将军、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假节,镇广陵。

陵。

明帝崩。

明帝崩。

显宗(成帝)显宗(成帝)司马衍司马衍 321年-342年 (22岁)岁) 325年-342年 (5岁)岁)(18年)年)太宁太宁 三年三年成帝继位,封皇后庾氏为皇太后。

皇太后临朝称制。

庾亮专政,苏峻反,陶侃、温嶠讨平之。

庾冰秉政,庾翼镇武昌。

昌。

咸和咸和 元年元年以车骑将军郗鉴领徐州刺史。

二年二年豫州刺史祖约、历阳太守苏峻等反。

等反。

三年三年皇太后庾氏崩。

氏崩。

四年四年以车骑将军郗鉴为司空,封南昌县公。

始安公温嶠卒。

卒。

咸康咸康 二年二年立皇后杜氏 三年三年立太学立太学 慕容皝自立为燕王。

“王谢袁萧”“七宗五姓”,细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门阀贵族

“王谢袁萧”“七宗五姓”,细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门阀贵族

“王谢袁萧”“七宗五姓”,细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门阀贵族自西汉以来,由于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以至于很多地方豪强门生故吏遍天下,而到东汉后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导致权力被豪门大族所垄断,一度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这种现象一直到唐代科举制度大规模推行才得以改善。

因此,古代的门阀贵族基本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南朝: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门阀制度的巅峰时期,例如我们常说的“王与马共天下”,其中“马”便是指东晋皇室司马氏,而“王”指的便是琅琊王氏,由此可见当时门阀贵族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时期的门阀贵族众多,其中尤以“王谢袁萧”四家最为耀眼。

书圣王羲之1、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等。

琅琊王氏出自于琅琊郡临沂,奠基者乃是西汉宣宗时期的博士谏大夫王吉,其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其孙王崇更是官至大司马,王氏一族自此绵延传承。

西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也随之南渡,其中王导、王敦因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得以在南方迅速站稳脚跟并随之崛起,地位名望之高是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的,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灭亡之后,王氏虽然依旧是为豪门贵族,但已不复往日荣光,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推行,门阀贵族影响力逐渐削弱,但琅琊王氏还是出了王方庆、王睿、王玙、王抟四位宰相,直到唐末五代以后,琅琊王氏才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东晋名相谢安2、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

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起家于魏晋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子谢衡,而其真正崛起则源自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谢安、谢玄因此战立下大功,陈郡谢氏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存在,合称“王谢”。

不过,随着南北朝时期的王朝频繁更迭,陈郡谢氏自南梁以后便开始衰弱,虽然到南陈时仍有子弟出任高官,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后,陈郡谢氏便彻底走向了没落。

两晋皇帝世系表大全

两晋皇帝世系表大全

两晋皇帝世系表大全
司马懿两晋帝关系王表
司马氏司马师司马昭傅=
司马伷司马炎
司马觐司马衷司马晏司马炽
司马睿司马邺
司马绍司马昱
司马曜司马衍司马岳
司马奕司马丕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司马耽
姓名父亲谥号出生时间即位时间退位时间去世时间在位时间陵墓司
马懿司马防晋宣帝 179 无 251 251 无高原陵司马师司马懿晋景帝 208 无255 255 无峻平陵司马昭司马懿晋文帝 211 264 265 265 1 崇阳陵司马炎
司马昭晋武帝 236 265 290 290 36 峻阳陵司马衷司马炎晋惠帝 259 290 307 307 18 太阳陵司马炽司马炎晋怀帝 284 307 311 213 5 不详司马邺司马晏晋愍帝 300 313 316 318 4 不详
司马睿司马觐晋元帝 276 317 322 322 6 建平陵司马绍司马睿晋明帝299 322 325 325 4 武平陵司马衍司马绍晋成帝 321 325 342 342 18 兴平陵司马岳司马绍晋康帝 322 342 344 34 3 崇平陵司马耽司马岳晋穆帝 343 344 361 361 18 永平陵司马丕司马衍晋哀帝 341 361 365 365 5 安平陵司马奕司马衍晋废帝 342 365 371 371 7 吴陵司马昱司马睿晋简文帝 320 371 372 372 2 高平陵司马曜司马昱晋孝武帝 362 372 396 396 25 隆平陵司马德宗司马曜晋安帝 382 396 418 418 23 休平陵司马德文司马曜晋恭帝 386 418 420 421 3 冲平陵。

晋朝皇帝世系一览表

晋朝皇帝世系一览表

晋朝皇帝世系一览表公元280年,西晋司马炎灭亡东吴,天下再次一统,结束了混乱的时代。

西晋都城洛阳,266年-316年,国祚51年。

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共统一中原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

后经历八王之乱,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共经历5位帝王,不包括3位追封帝王。

3位追封帝王,均为权倾一时的人物,能够左右时局,掌握大权。

5位正式帝王里面,仅有开国皇帝司马炎掌权最久,为25年,且因为病重而亡,其他4位帝王均无善后。

其中司马衷有先天性缺陷,为痴呆;司马伦则是以下犯上,擅自称帝,后战败还位于司马衷;另外2帝均为刘聪所杀(刘聪为十六国汉赵皇帝)。

从权力来源看,首先是奠基人司马懿为主,他是京兆府尹的儿子,拥有相对的政治资源。

其次是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均为一代枭雄,但都未能喧宾夺主,自立为帝。

从帝位继承来看,司马炎成为皇帝,他是司马昭的嫡长子,而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

后代皇帝均为司马炎的子嗣,除司马伦外。

东晋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共经历11位皇帝,享国103年。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从东晋的势力范围可以看出,天下再次四分五裂,东晋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

东晋时代,内部经常四分五裂,大臣掌权。

11位皇帝中,司马睿为开国皇帝,但执政仅6年,且大权旁落。

自323年-365年之后的5位皇帝更是英年早逝,平均年龄不到25岁,可见政治相当混乱。

另外有两帝因大权旁落忧愤而死,有两帝被人杀害。

从血缘关系来看待东晋皇帝,可见存在兄终弟及的情况,出现了两次,其他皇帝基本都是顺位登基,现存的上任皇帝的嫡长子。

但在连续经历了帝王英年早逝后,皇帝大权又被权臣恒温掌握,东晋此后再无皇帝掌权。

恒楚插曲在公元403年,恒温的小儿子自立为帝,建立了恒楚政权,废黜了东晋皇帝,谥号武悼皇帝。

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 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 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东周世系表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 姬姓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56年, 姬姓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三个月—思王叔,五个月—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考王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 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子婴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 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三国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三吴国公元222---280年, 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 司马姓东晋十六国简表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太宗,一嗣—太武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弘—孝文帝高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敬宗,子攸—节闵帝恭—安定王朗—孝武帝修.东魏孝静帝善见,禅于北齐西魏文帝宝炬-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高欢――文宣帝显祖,洋-废帝殷-孝昭帝肃宗,演-武成帝世祖,湛-后主纬-幼主恒,灭于北周北周世系表公元557--581年,鲜卑族,宇文姓宇文泰-孝闵帝觉-明帝世宗,毓-武帝高祖,邕-宣帝贇-静帝阐,禅于隋隋世系表公元581--618年,杨姓文帝高祖,坚-炀帝广,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中宗显-睿宗旦-玄宗隆基-肃宗亨-代宗豫-德宗适-顺宗诵-宪宗炎-宣宗忱-懿宗-僖宗儇-昭宗晔-哀帝禅于朱温五代世系表十国简表后梁公元907--923年,朱姓太祖温-郢王-末帝友贞,为后唐所灭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北宋世系表公元960--1127年,赵姓太祖匡胤-太宗光义-真宗恒-仁宗祯-英宗曙-神宗顼-哲宗煦-徽宗佶-钦宗桓,徽、钦均为金人所俘西辽世系表公元1131--1211年,契丹族,耶律姓德宗大石-感天后塔不烟-仁宗夷列-承天后普速完-末主直鲁古,亡于蒙古族乃蛮部西夏世系表公元1038--1227年,党项族,赵姓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帝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桓宗纯估-襄宗安全-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主为成吉思汗所灭金世系表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完颜姓太祖阿骨打-太宗晟,本名吴乞买-熙宗亶-海陵王亮-世宗雍-章宗璟-卫绍王永济-宣宗珣-哀宗守绪,为南宋、蒙古联军所灭;南宋世系表公元1127--1279年,赵姓高宗构,徽宗赵佶之九子-孝宗赵匡胤子德芳后-光宗敦-宁宗扩-理宗昀,赵匡胤子德昭后-度宗理宗侄-恭帝显-端宗-帝为元所灭蒙古、元世系表公元1206--1368年,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刺-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天顺帝阿速吉八-明宗-文宗图贴睦尔-宁宗懿璘质班-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明灭元,北逃沙漠明世系表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太祖元璋-惠帝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代宗祁钰-英宗祁镇-宪宗见深-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穆宗载垕-神宗翊钧-光宗常洛-熹宗由校-思宗由检,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清世系表公元1644--1911年,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顺琰-宣宗旻宁-文宗奕宁-穆宗载淳-德宗载湉-溥仪,辛亥革命时退位,清亡;附表: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东晋帝王世系表

东晋帝王世系表
谥号 晋元帝(在位:318年—
322年) 晋明帝(在位:322年—
325年) 晋成帝(在位:325年—
342年) 晋康帝(在位:342年—
344年)
晋穆帝(在位:344年— 361年)
晋哀帝(在位:361年— 365年)
晋废帝(在位:365年— 371年)
晋简文帝(在位:371年 —372年)
晋孝武帝(在位:372年 —396年)
元兴
大亨 义熙 元熙
363年二月—365年 3年
366年—371年十一 月
6年
371年十一月—372 年
2年
373年—375年
3年
376年—396年 397年—401年
21年 5年
402年—404年
3年
402年三月—十二月 405年—418年
1年 14年
419年—420年六月 2年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 位沿用
二年七月晋孝武帝 即位沿用
《魏书》错写作康 宁
二十一年九月晋安 帝即位沿用
或作崇安
胡三省注《资治通 鉴》:元年三月, 元显败,复隆安年 号。桓玄寻改曰大 亨。玄篡,又改曰
同上 403年—404年桓玄
篡位
即位沿用
咸和
326年二月—334年 9年
咸康 建元
335年— 位沿用
2年
二年九月晋穆帝即 位沿用
永和
345年—356年
12年
升平
357年—361年
五年五月晋哀帝即 5年 位沿用。前凉沿用
该年号
隆和
362年—363年二月 2年
或作崇和
兴宁 太和 咸安 宁康 太元 隆安
晋安帝(在位:397年— 418年)
晋恭帝(在位:419年— 420年)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晋国主要公族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包括晋侯家族、晋文家族、晋平家族、晋怀家族、晋子家族等。

这些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晋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侯家族是晋国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自春秋时期起就担任晋国的统治者。

晋侯家族以其勇猛果敢的战功而闻名于世,是晋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晋侯家族在晋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晋国的独立和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晋文家族是晋国的政治家族,以其才华横溢和政治才能而闻名。

晋文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担任重要的政治职务,为晋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文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卓越的谋略和管理能力,为晋国的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晋平家族是晋国的商贾家族,以其商业实力和财富而著名。

晋平家族在晋国历史上经营着各种商业活动,为晋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平家族的成员通常具有商业头脑和经商技巧,成为晋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晋怀家族是晋国的学者家族,以其学识渊博和文化修养而闻名。

晋怀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拥有众多学者和文人,为晋国的文化繁荣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怀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博学多才和文化修养,为晋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子家族是晋国的军事家族,以其勇猛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而著名。

晋子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为晋国的国防建设和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子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是晋国军事力量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晋国主要公族家族各有所长,共同构建了晋国的繁荣和强盛。

这些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晋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于晋国历史的光辉篇章中。

【此处可继续适当展开各家族的历史沿革、贡献和影响等内容,以满足文章字数要求。

】。

第二篇示例: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家,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

晋国的建立者为晋文公晋景公,是周文王的侄孙。

东晋庶族关系表

东晋庶族关系表

东晋庶族关系表
东晋时期,庶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一些重要的关系如下:
1. 皇室与庶族:东晋皇室与庶族关系密切,庶族成员多是皇帝的妃嫔、近亲或宠臣家族。

例如,皇帝司马睿的母亲王元姬是王导的女儿,王导也是皇帝的师傅,他的妻子和女儿都被封为皇后或贵妃。

2. 官僚与庶族:庶族成员中有不少人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如王导、王恭、王敦、谢玄等人都曾任过大将军、太尉、尚书等要职。

这些庶族成员往往能够借助自己的背景和人脉在政治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庶族之间的关系:庶族之间也有很多复杂的关系,如王敦与谢玄是表兄弟关系,王导是王恭的兄长,谢安和谢尚是兄弟关系等等。

这些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经常在政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4. 庶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庶族成员也常常与民间社会的名门豪族有联系,如王导的女儿王元姬嫁给了郑氏家族的公子郑玄,王敦的女儿嫁给了刘宋名将沈兼等。

总的来说,东晋时期庶族关系错综复杂,这些关系对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一、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二、赵郡李氏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

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

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弘农杨氏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

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

东晋五大门阀的兴衰更替

东晋五大门阀的兴衰更替

东晋五大门阀的兴衰更替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是为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虽然还是司马氏当皇帝,可是皇权很弱,大权都掌握在士族大家手里,士族间为了争权夺利经常是大大出手,动不动就有人提兵攻入建康,司马家的皇帝一再沦为俘虏。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晋的五大门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

江南士族琅琊王氏东晋初年第一望族,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琅琊王氏的兴旺离不开王衍。

王衍也来自琅琊王氏,是王敦、王导的族兄,著名的清谈之士。

西晋“八王之乱”王衍不但没被清洗掉,而且到了八王中最后一王司马越掌权的时候,王衍已经官至司徒。

并且和司马越组成了政治组合。

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王衍身为国家重臣,他首选考虑的不是国家而是家族利益,他日夜思索家族保全之计。

他向司马越建议选派心腹去南方重镇镇守,以备日后作为退路或者将来支援中原。

于是司马越任命王衍的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

司马越跟王衍的组合或多或少也促成了司马睿跟王导的组合。

江南陈敏之乱后,为填补江左的空缺,司马越上表让司马睿渡江。

实际上渡江是王氏兄弟事先已规划好的,司马睿只是接受而已。

王与马、共天下永嘉南渡后,王导在建康主政、王敦在外主军。

两人实际把控了东晋政权。

但是作为外来政权和本地士族的矛盾必不可少。

政治文化上王导主持妥协和南方士族间的矛盾,当时吴地主要的政治文化领袖是顾陆朱张这四姓;军事上王敦采取分化打压的办法,联合吴兴沈氏消灭义兴周氏。

周氏曾经三平江南是当地第一大军事豪族。

作为一个成年皇帝司马睿自然不愿意看到王家一家独大,他开始有意压制王家,重用刘隗、刁协等人。

王敦非常不满,在武昌起兵,不久就打进了建康控制了东晋朝廷。

但是王敦并没有实力取代司马氏自己当皇帝,连废太子都遭到其他大臣极力反对而没有成功。

同年司马睿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位。

王敦继续谋求篡位,但是已经重病缠身,没来得及出征就病死了,养子王应起兵兵败。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晋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国家,兴起于公元前11世纪,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晋国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主要公族和姓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晋国主要公族姓氏的表格,以便更好地了解晋国的历史和文化。

晋国主要公族姓氏表1. 晋国主要公族——司马氏司马氏是晋国最为显赫的公族之一,统治晋国的司马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家族背景。

在晋国历史上,司马氏是执掌朝政的重要家族,其成员包括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将军和文化人物,对于晋国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晋国主要公族姓氏的介绍,这些公族家族在晋国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为晋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公族家族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晋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晋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貌。

【2000字】第二篇示例:晋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其统治者以及主要公族和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

在晋国的漫长历史中,主要公族和氏族也曾经历了繁荣与衰落,不过他们的历史记载在中国历史学界被广泛研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晋国主要的公族和氏族。

一、赵氏赵氏是晋国的重要公族之一,与晋国历史紧密相连。

赵氏是晋国最早的一个封建国家,拥有较为庞大的势力范围和人才库,被奉为晋国的“国家之魂”,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赵氏源自夏朝,至晋代逐渐成为晋国的重要家族,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赵氏在晋国的历史地位稳固,多次参与各种政治斗争,并产生过多位晋国的名将和王族。

二、魏氏魏氏是晋国另一个重要的公族氏族。

魏氏在晋国历史上也是一支比较有影响力的氏族,出过不少有勋绩的人物。

魏氏的创始人为姬中魏,为魏国之祖。

魏氏世系庞大,早在周代就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至晋代更是发展壮大,成为晋国的主要公族之一。

东晋的政治与文化

东晋的政治与文化

东晋的政治与文化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复亡,史称东晋。

下面是有东晋的政治与文化,欢迎参阅。

东晋的政治与文化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而世家大族中,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的吴姓。

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

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统治阶层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中原名门望族与江南的土居氏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则一直被排斥。

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

后来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

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

公元385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士族可分为三类姓氏郡望始祖代表人物
1.从东汉时期以来的士族卢范阳涿县卢植卢谌、卢循
荀颖川临颍荀淑荀勖、荀崧
袁陈郡阳夏袁滂袁瑰、袁乔、袁崧
杨弘农华阴杨震杨佺期
蔡陈留圉城蔡棱蔡豹
2.从魏晋时期以来的士族
(这是东晋士族的主体)王琅邪临沂王祥王导、王敦、王羲之
谢陈国阳夏谢衡谢尚、谢安、谢石
温太原祁县温恢温羡、温峤
郗高平金乡郗鉴郗鉴、郗愔、郗超
刁渤海饶安刁恭刁协
刘彭城刘讷、刘砥刘隗
周汝南安成周裴周浚、周顗
应汝南南顿应璩应詹
卞济阴冤句卞统卞壸、卞敦
郭河东闻喜郭瑗郭璞
庾颍川鄢陵庾衮、庾琛庾亮、庾冰
桓谯国龙亢桓彝桓温、桓冲、桓玄
王太原晋阳王昶王浑、王坦之、王国宝
范南阳顺阳范晷范汪、范宁
刘沛国相县刘馥刘弘、刘惔
刘中山魏昌刘迈刘舆、刘琨、刘演
祖范阳遒县祖武祖逖、祖约
何庐江灊县何祯何充
褚河南阳翟褚裒
诸葛琅邪阳都诸葛诞诸葛恢、诸葛长民
殷陈郡长平殷羡殷浩、殷仲文、殷仲堪
羊泰山南城羊茞、羊耽羊琇、羊鉴
王东海郯县王肃王恂、王恺、王雅
刘东莱掖县刘胤刘胤
桓谯国铚县桓诩桓宣、桓伊
毛荥阳阳武毛宝毛宝、毛德祖
孙太原中都孙资孙楚、孙绰、孙盛
干新蔡干统干宝
江陈留圉城江蕤江统、江允、江逌
刘彭城沛县刘距刘毅
朱义阳朱焘朱序
卫河东安邑卫觊卫瓘、卫玠
3.从原吴国以来的士族
顾吴国吴县顾雍顾荣
纪丹阳秣陵纪亮纪瞻
贺会稽山阴贺齐贺循
张彭城张昭张闿
陆吴郡吴县陆纡、陆康陆机、陆云、陆纳戴广陵戴烈戴谧
孔会稽山阴孔潜孔愉、孔安国
丁会稽山阴丁固丁潭
陶丹阳陶基陶回
甘丹阳甘宁甘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