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无答案)

课题4.4 化学式与化合价(1)

【温故知新】

1. 物质的分类:

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你能依据上述树状分类图对下列所写物质进行分类吗?

(1)氦气_________,氖气_______,氩气_________;

(2)铁,铜,汞;

(3)碳,硫,磷;

(4)氧气,氢气,氮气;氯气;

(5)二氧化碳__________,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6)氯化钠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一、化学式

1. 化学式:用和的组合表示的式子。

2.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所以一种纯净物对应唯一确定的化学式,而混合物

没有化学式。

3.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从化学式中能获得的信息)

宏观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意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CO2练习1.请写H2O2出所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二氧化碳;①

②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

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③

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④

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化学式的书写、读法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①稀有气体单质: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②金属单质:铁—Fe、铜—Cu、铝—Al

③固体非金属单质:碳—C、硫—S、磷—P

(2)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的数字。

..个数

...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

如:O2、H2、N2、Cl2

单质读法:大多数直接读元素名称(是气体时加“气”字)

如:C—碳、S—硫、P—磷、Fe—铁、Cu—铜;

O2——氧气、H2——氢气、He—氦(气)、Ne—氖(气)

2、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

化学式书写的依据:实验的结果,还可以根据化合价推求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1)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

水:H2O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

二氧化硫:S O2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氮:NO2

归纳: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写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2)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如NaCl(氯化钠)、KCl(氯化钾)、MgCl2(氯化镁)。

化合物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3、金属元素+原子团

(1)金属元素+氢氧根——读作:“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a(OH)2读作:氢氧化钙

(2)金属元素+酸根——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Na2SO4读作:硫酸钠NaNO3读作:硝酸钠

三、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这种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的个数。

例:①H2: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②H2O :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①Mg2+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SO42 -:(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微粒的个数(微粒前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①2O:两个氧原子,;②2O2:两个氧分子;③2O2—:两个氧离子

【小结】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巩固练习】

1.O2不能表示 ( )

A. 氧气

B.氧分子

C. 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D.氧原子

2.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2

C、H2

D、2H+

3.下列化学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A. H2

B.Cu

C.NaCl

D.H2O

4.五氧化二氮化学式的写法是()

A、5O2N

B、O5N2

C、P2O5

D、N2O5

5. H2SO4(硫酸)表示

(1)硫酸是由、和组成的纯净物

(2)每个硫酸分子是由、、构成。

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Cl2 B.2N2 C.Cu D.CO2

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2H2O:前面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8.关于C2H2、H2O、H2、H2SO4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有两个氢分子

D.都含有氢气

9.下列有关符号中的数字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B.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

C.3H2O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D.2N中的“2”表示2个氮分子

1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

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得到了这种新型的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分子中含硼个O2分子

C.O2和O4的性质完全相同D.O2和O4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11.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2)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3)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______;(5)氦气____________。

1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单质的化学式分别是、,污染空气的三种有害气体的化学式分

别是、、。

13.写出下列各化学式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O2 ,2H .

2H2O中前面的“2”,右下角的“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

【课前复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__ ____有密切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都是__ 个(氦为个),属于___ ____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___ 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 _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自主探究】

【练习】请写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比:

H2O HCl NaCl Fe2O3

每种化合物的组成是,化合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也是,所以表示每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只有个。在这些化合物中,他们的原子个数比为什么是这样呢?那就要问问化合价了,这是原子个数比的依据,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时表现出来的一种。

它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关系。

1.化合价是宏观概念,有正、负,由符号和数字组成。

2.只有元素或原子团有化合价,原子或离子没有化合价。

3.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在,数字在。

特别提醒:数字为“1“时不可省略。

1.元素化合价速记口诀

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的化合价速记口诀

一价氢氧、硝酸根,另有高锰酸、氯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勿忘一个锰酸根。三价只有磷酸根,只有+1是铵根。

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通常显______价;(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价)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_价;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

5.一种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______的化合价,一种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也可显的化合价。

1.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知价写式”)

●“十字交叉”法介绍(以硫化铝为例)

①写元素符号(正价前,负价后)

②标化合价: +3Al-2S

③化简交叉(将绝对值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若是“1”则省略不写) Al 2S 3

④检验(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

【练习】完成课本第89页的5、6两题

2.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知式求价”)

例题:求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KMnO 4)

①标出常见元素(K 、O )的化合价: KMnO 4

②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列出方程:(+1)×1+X×1+(-2)×4=0

③求得X=7 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自主测评】

1.填写下列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Na Mg Al K Cu O

H OH CO 3 NO 3 SO 4 2.①MgO -2

中-2的意义

②写出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3.许多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化学上通常把同一种元素的高价化合物按正常的方法命名,而把低价的化合物在命名时加上“亚”字,如铁的氧化物有以下几种: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

化三铁,它们的化学式依次是 、 、 。

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应分别写成 和 。

4.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已知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标出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H 2S .O 4 Na C .l O 4 Ca C .

O 3 6.氮气N 2中氮的化合价是 ( )

A .–3

B .+5

C .+4

D .0

7.消毒水中含有一种叫次氯酸钠的物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

A .NaClO 3

B .NaClO 2

C .NaClO

D .NaClO 4

8.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章行为,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以判断他是否饮酒。司机呼出的乙醇分子能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红色的三氧化铬变为绿色的硫酸铬。硫酸铬[Cr 2(SO 4)3]中Cr 的化合价为( )

A 、+3

B 、+5

C 、+6

D 、+7

9.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索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 氯酸的化学式是( )

A .HCl

B .HClO

C .HClO 3

D .HClO 4

10.下列化学符号错误的是( )

A .氯化镁:M gCl

B .氦气:He

C .3个亚铁离子:3Fe 2+

D .2个氮原子:2N

11.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⑴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_______最外层有______电子;

⑵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___;

③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⑶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12.小强同学在化学晚会上进行化学用语接龙活动,我也来参与。 一种元素O ↓

单质O 2 含有该元素的原子

团 ↓ ClO 3 含有该原子团的一种物质 ↓ KClO 3 在该物质化学式中标注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

KClO -2

3 我的实践:

13.用化学符号和相应的数字表示: 2个氧原子( );3个氢分子( );2个硫原子( );3个钠离子( ); +1价的钠原子( );2个硝酸根离子( );铵根为+1价( )。

1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铜( );硫酸铁( );硝酸亚铁( );碳酸钾( );

氯化铝( );氢氧化钙( );硫酸钠( );氧化锌( )。

15.A、B、C、D四种元素,A原子为质量最小的原子,B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与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元素的阳离子与D元素的阴离子核电荷数相差3;D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B、C、D四种元素两两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的是(写化学式) 、 .

一种元素 ↓

单质 含有该元素的原子团 ↓

含有该原子团的一种物质 ↓ 在该物质化学式中标注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知识链接】

原子的质量在化学中采用相对质量,即,一个分子中含有多个原子,该分子的质量就是组成它的多个原子的质量之和。

【学习过程】

1、相对分子质量就是。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Fe3O4 , (2)Al(OH)3

(4 ) NH4NO3(5) CO(NH2)2

(6) NH4HCO3(7) 3O2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1)Fe2O3

(2)NH4NO3

4、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1)计算SO2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2)计算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

5、计算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1)试计算1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g? (2)试计算多少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克?

6、尿素是一种常见的高效氮肥,化学式为CO(NH2)2。试计算求出: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2)组成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100克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5)若要得到48克氮元素,则所需尿素的质量是多少?

【归纳小结】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求某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

5、求化学式

6、计算不纯物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①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100%

②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纯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该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实际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当堂检测】

1.根据下列化学符号,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1) 3CO2(2)Ca(OH)2

2.计算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 Ca(OH)2

(2) NH4NO3

3.计算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

(1)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2)36克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克水中含4克氢元素。

5.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突发“非典”,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治“非典”,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常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相对分子质量是。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家居装修时,装饰材料会释放出一种叫甲醛(CH2O)的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

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 D.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

7.相同分子数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A.O2 B.H2 C.Cl2 D.N2

8.吸烟危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是氧化物,在它的组成中氧元素与另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3,它是下列气体中的()

A.CO2 B.CO C.SO2 D.NO

9.相同质量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是()

A.1:1 B.14:11 C.7:11 D.11:7

10.原计划用90Kg[CO(NH2)2],现因缺货改用硝酸铵(NH4NO3)。计算要用多少千克的硝酸铵才能与90Kg尿

素的含氮量相等?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复习(附答案)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合理即可) 3.已知R+H2SO4=RSO4+H2↑,若13克金属R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可制得0.4克氢气,试分析: (1)RSO4中R的化合价为; (2)制得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若将7.2 kg二氧化硫完全吸收,计算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 已知: 2CaCO3+O2+2SO4+2CO2 5.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 g稀硫酸。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利用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学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六大营养素 【阅读】课本86页的相关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营养素包括、、、、、等六大类。 知识点2、蛋白质 【阅读】课本86-88页与蛋白质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2、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造机体、修复组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等。 3、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输送者,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很强,若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时容易发生中毒。 4、蛋白质遇到、、等会发生变质. 5、某洗衣粉不仅能去除汗渍,而且有较强的除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渍,这是因为在洗衣粉中加了() A 碳酸钠 B 烧碱 C 蛋白酶 D 淀粉酶 知识点3、糖类 【阅读】课本89-90页与糖类有关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6、糖类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所需的营养素之一。糖是提供人体的主要物质。能提供糖类的食物有、、等。 7、蔗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的化学式为。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和,同时放出。 知识点四、油脂 【阅读】课本90-91页与油脂有关的内容,我发现: 8、油脂包含和,它放出的热量比同质量的糖类要(填高或低),是重要的能源备用物质。 9、含油脂的食物有、、、。 知识点五、维生素 【阅读】课本91页与维生素有关的内容,我知道: 10 、维生素的作用是,和。 11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12 、缺乏维生素将使人体患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反思与小结】:学完本节课我知道了三、自我测评 13.鸡蛋、鱼和牛奶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1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无机盐 14.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源的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无机盐 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麦芽糖 B.淀粉 C.蔗糖D.蛋白质 16.从对人体有害的角度考虑,你认为炒锅用下列哪种材料最好()A.铝 B.铁 C.铜 D.铝合金 17.“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A.用干冰保存容易变质的食物 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 D.用工业食盐腌制泡菜 18.脂肪成分的获得主要来自() A.豆类、肉类、奶类制品 B.猪、牛、羊的油、花生油、豆油 C.粮食作物、豆类、植物的根茎 D.蔬菜、水果及植物种子 19.下列物质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亚硝酸钠(NaNO2) C.甲醛水溶液 D.葡萄糖 2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烟焦油对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损害最大 C.尼古丁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D.香烟的烟气能使小白鼠中毒死亡 21.维生素C(C6H8O6)是维生素类中的一种,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主要存在于(填写食物名称)中,它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若缺乏维C,会引起病。 (1)取3粒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您想一想,如何食用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22.已知某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回答: (1)从生成物分析,该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2)今将9.6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0.8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计算该9.6 g有机物中都含有哪几种元素?各多少克?

2018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压榨B.酒精挥发C.木炭燃烧D.冰雪融化 2.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苹果醋 C. 蒸馏水 D. 葡萄糖注射液 3.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 A.铁B.碳C.氧D.铝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H B.2H2C.2H+D.2OH - 7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B.O2----氧气 C.Al----铝离子D.P----1个氮原子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 9.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 化合价为( ) A.-2 B.0 C.+2 D.+4 10.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 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接更充分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3.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4分)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只填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 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_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条)。 17. (7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2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氦气④正三价的铝元素 (2)下列物质:①河水②水银③冰水④硫酸铜⑤液态氧⑥五氧化二磷⑦锰酸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空气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3、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1-7单元.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期末1-7单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二章化学基本概念 1.试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使用。加热是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酒精灯的使用“两查”“六注意” 答:“两查”是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灯内酒精不少于其容积的1/4不多于2/3。“六注意”(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用嘴吹灭(4)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子上着火用湿布盖灭(5)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6)不用时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污染胶头,用完清洗,滴瓶上的不用洗。 4.烧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配制溶液。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5.量筒的使用方法(语言描述),误差分析(作图) 答: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反应容器有哪些?存放容器有哪些? 答:反应容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燃烧匙、集气瓶。存放容器有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7.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答:三不原则:不拿、不尝、不闻。节约原则:没有要求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用1~2毫升。处理原则: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8.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块状或金属颗粒要把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试管慢慢竖起。粉末状药品要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试管慢慢竖起。 9.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倒完后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10.给试管里固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1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12.给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答:容器底部不与灯芯接触,热容器不用冷水冲洗,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试管夹从底部套入。 13.可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答: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加热时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14.洗涤仪器干净的标准 答: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化学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例:镁燃烧,铜加热变黑 16.教材中三个化学变化的实验 答:(1)向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中滴加盐酸(HCl)有气泡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CO2。(2)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酚酞溶液,变红。 (3)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氯化镁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2 17.物理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例: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 18.化学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镁有可燃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19.物理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例:汽油易挥发、氯化钠能溶于水。 20.科学探究的步骤 答: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1.镁燃烧的现象 答:2Mg+O 2 2 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2.铜加热的现象 答:2Cu+O 22CuO(铜变黑) 23.磷燃烧的现象 答:4P+5O 22P2O5(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 24.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5.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答: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反应,高温高能量时与某些物质反应。用途:充氮包装、充氮灯泡、制取氮肥、制炸药。 26.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用途: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探空气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竞赛的方式探究试验结果。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本课按照“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以一则诱人的邮寄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从而留下问题和悬念 让学生写出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复习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的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2、物理性质是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 3、请试着描述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从组成上区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如铁、铝、碳、硫等;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 量的(约为 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 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而物理变 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 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剩余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推荐答案《酸碱盐嘚实验复习课》说课稿 [导读] 《酸碱盐嘚实验复习课》说课稿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嘚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嘚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嘚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嘚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嘚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嘚意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嘚通性和用途,认识酸碱嘚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嘚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嘚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嘚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嘚名称和作用;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发生嘚条件;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嘚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嘚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嘚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嘚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

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嘚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嘚联系,培养学生嘚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嘚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嘚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嘚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酸碱盐嘚概念,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嘚酸碱盐嘚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盐嘚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嘚条件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嘚性质进行推测嘚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酸碱盐嘚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嘚条件和应用,根据酸碱盐嘚性质分析常见离子嘚检验,培养学生嘚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嘚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嘚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嘚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嘚能力,培养学生嘚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嘚有针对性嘚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嘚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嘚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嘚知识嘚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由前面物质分类中嘚化合物引入,这节课复习化合物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