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道协领导班子中哪些是正一哪些是全真
道教派系及派系辈分大全!
道教派系及派系辈分大全!道教派系及派系辈分大全!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分宗分派,实始於宋、元;或有推之更早者、古有黄老道家,是东周先秦时代社会上的“学术”流派。
东汉末黄老道虽已崇尊黄帝、老子,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毕竟尚未形成为道教故只能说是道教的前身,也不能说是道教的一种道派。
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及张道陵的五斗米道。
太平道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汉末便已消亡。
五斗米道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以后便成为正统道教。
其后虽有金丹、符籙、经法以及茅山、龙虎山、合皂山三山符籙等派系之分,但这只是从事的道术有所差异,还并不是道教教团组织的裂变。
故这也都不算上道教的分立宗派。
据历史记载,道教分立宗派,实始於宋元之间。
符箓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传道的精髓。
符箓包括符箓和斋醮二部分;符箓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
斋醮是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
按学理划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按地域划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创派祖师划分有文始派(关尹)、冲虚派(列子)、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权)、纯阳派(吕洞宾)、老华山派(陈抟老祖)、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划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彭祖)、铁冠派、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清隐派、广慧派等。
茅山是正一派还是全真派
茅山是正一派还是全真派【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茅山,如果是上清宗坛的茅山,那属于正一派,天师府现在用的正一三山嫡血字辈谱,里面的三山就是指龙虎山、阁皂山和茅山。
民茅的话,不列在其中,没有正一全真之别,单属于民间法教。
简介: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1、茅山道教的源流从上古时,帝喾高辛氏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到东晋时茅山人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
葛洪的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内篇》为神仙道教构造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为道教在南北朝时期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2、上清派的诞生与兴盛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翙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齐梁陶弘景隐居茅山40多年,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朝廷推崇。
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
宋真宗也造了“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
宋徽宗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
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250多处。
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
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
3、“三山”符箓归正一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
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
道教正一教各法派介绍1.龙虎宗(天师道):龙虎宗即龙虎山正一宗坛。
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系。
龙虎山在江西鹰潭。
据《汉天师世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书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而有龙虎现,故名龙虎山,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魏时自汉中还居祖坛龙虎山,开龙虎山正一宗坛,传授弟子。
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正一宗坛更为显重,宋赐历代天师为“先生”,在京师建立“授箓院”,大规模修建龙虎山宫观。
元朝敕命主江南道教事,后又诏龙虎山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龙虎宗则更加兴盛,并在道教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龙虎宗以符箓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之一。
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后,统称正一符箓,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2.净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
始创于中国南宋初。
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元初,西山隐士刘玉(1257~1308)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
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
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
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
倡言净明,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
该教日常宗教活动以符箓斋醮为主,因而后逐渐归入正一道。
目前该派主要活动场所为江西南昌万寿宫3.茅山派道教教派之一。
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
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
此派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
正一道教基础知识(二)正一道教主要宗派
正一道教基础知识(二)正一道教主要宗派(一)正一道教的主要宗派1、道教宗派的形成时间据道传相关资料记载,道教宗派的形成,始于宋元之间。
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师道虽然也有师徒传承,但并未形成有组织有字辈的宗派。
唐宋时期,由于全国性的修“宗谱”活动悄然兴起,先辈们发明了“字辈”传承谱系,这一方法也为道教所吸收,到宋、金、元时期,道教各宗、山门、宗坛等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宗派。
2、道教形成时期主要有的宗派因宋元时期形成的宗派逐渐统一,道教宗派主要分有五大教派系即:正一派、全真派、真大道派、太一道、净明道而全真派、太一道、真大道派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于南方(二)三山符箓1、符箓派是什么,三山是哪三山在道教传承中,正一派通称“符箓派”,也有“三山符箓”之称,即龙虎山正一派(又称“天师道”、龙虎宗)。
尊张道陵为始祖,历代世袭传承。
樟树阁皂山的开山始祖为葛玄,传灵宝法箓,也称“灵玉派”江苏茅山尊魏华存及三茅真君,其实际开山祖师应为陶弘景。
即上清派,也称“上清经箓派”南昌西山尊许旌阳为祖师。
兴起南宋,即净明派。
2、什么叫“三山合一”,“三山合一”始于哪个朝代南宋时期第35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至此江南三大符箓道派(正一派、灵宝派、上清派、净明派)统归天师统领,史称“三山合一”。
但其时各大道派仍各自授徒,有各自的“字辈”传承。
3、道教的24治是怎么回事,分布在哪些地方24治是道教创教之初设立的教务活动中心,即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为祖天师张道陵所创。
后为嗣师张衡,系师张鲁所充实和发展,后期发展到28治以应28宿之正炁。
24治主要分布于川西、川北一带,分为上八治(阳平治、鹿堂山治、鹤鸣山治、漓沅山治、葛璝山治、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中八治(昌利治、隶上治、涌泉治、稠稉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下八治(云台山治、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平刚治、主簿山治、玉局治、北邙治),每治均有道领,称“都功”,由“祭酒”管理。
如何成为新时代全真派掌门
如何成为新时代全真派掌门作者:胡健来源:《醒狮国学》2016年第06期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
”与佛教不同,道教是在我国传统的宗教和传统的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
其思想渊源主要源于先秦的鬼神崇拜、神仙信仰和两汉的黄老学说。
经2000多年历史变迁,目前中国道教主要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个派别。
全真道讲究内修,不追求长生不老,而是追求精神的超越,主要从事炼养和清修,和老子《道德经》思想一致,同时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要求道众同样重视学习《心经》和《孝经》。
全真派在戒律方面要求甚严,道士不得结婚、食荤,平时也要穿道装,束发留须。
历史上,新掌门的产生通常经由上一任掌门传授,那么在新时代从新教徒到掌门人的晋升之路会是怎样呢?入职门槛要成为一个宗教组织的领袖,首先得成为该组织的一员。
根据当前中国道教协会录用新教徒规定,申请入教者条件是:五官端正,年满18-40岁,有良好社会表现,高中以上学历,须有父母同意出家证明和公安部门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经主管人事的会长审核同意。
以上其他各条都好理解,长相和学历两条初看难以接受,实则有一定道理。
历史上,王重阳祖师相貌不凡,身长六尺有余,声如洪钟、相貌堂堂、须发飘胸,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标准的美男子形象。
丘处机19岁拜王重阳为师时,大字不识一个,跟在师父身边做了三年文书工作,未得一字教诲,“有身教而无言传”,足可见重阳帝君的人格魅力。
转正条件新教徒在被批准入教后的一年内得努力学会如下几项技能,经考核后才能转为正式道士。
一是早晚坛功课,每日卯、酉之时上殿做功课,诵读各类道教经典。
二是道教最常见两部经书《三官经》和《祖师经谶》的念,唱,敲,打。
三是掌握一至两种“经韵法事”中的乐器或念唱段子。
四是学会太极拳(剑)套路。
一年期满,由协会领导班子考核合格后,就成为名义上的正式道士了。
以上要求诵读的经书均为道教入门读物,所有弟子必须将其烂熟于心。
历史上的全真教也很重视音乐、武术等技艺的修炼。
正一道“正一”二字的涵义
正一道“正一”二字的涵义*导读:从全真道的经典及其诗词中,可以归纳出全真道全真二字最本色、最核心的涵义是成仙、……从全真道的经典及其诗词中,可以归纳出全真道全真二字最本色、最核心的涵义是成仙、见性、兼修功行这三项。
那么,正一道正一二字最本色、最核心的涵义是什么?自接到中国上海:首届正一道教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预备邀请函后,我就开始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因为这之前我考虑不多。
就像全真道全真二字的涵义是由全真道的祖师赋予的那样,正一道正一二字的涵义也应该是由正一道的祖师赋予的。
不过正一道的情况比较复杂。
一是今正一道是混一三山符箓的结果,最终形成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 年)。
二是五斗米道和魏晋南北朝早期天师道的历史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理清,比如张道陵是否实有其人?正一盟威之道是否始自张道陵?三张指哪三人?五斗米道是否自称正一道?等等。
由于许多问题没有理清,本文暂时保守地作如下判断:正一盟威之道正一二字的涵义至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明确了。
如此判断的依据是:1、唐青溪道士孟安排集《道教义枢》卷 2七部义第六引《盟威经》,逐字解释正一法文四字的涵义,对《正一法文》的要旨作了说明。
其曰:正一者,《盟威经》云: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又言法文者:法以合离,文以分理。
此言众生离本,所以言离。
故下文云:反离还本,合真舍伪。
由法乃成也。
言统万者:总摄一切,令得还真。
故下文云:一切学士,觉悟少欲。
欲少近乎道宗,宗道在乎一式也。
治邪者,文云:众生根麤,去道奢邈。
大道慈愍,立法训治。
趣令心开,两半成一。
一成无败,与常道合真。
故曰《正一法文》。
2、北周《无上秘要》卷 46正一五戒品曰:凡存一守五神,要在正心。
心正由静,静身定心,心定则识清,清明则会道,道会神符,号曰真圣。
动则忘一,邪乱五神,五神纷纭,躁竞烦懑,失道陷俗,三业肆行,违善造恶,六通径塞,七觉一昏,贪欲无数。
持仁义礼智信五戒,则肝魂相安,肺魄相给,心神相和,肾精相合,脾志相成。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一道等祖庭分别在哪?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一道等祖庭分别在哪?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
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其中知名的有:一、全真道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西安重阳宫1-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2、西安重阳宫重阳宫,又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中国著名道教宫观,重阳宫,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
重阳宫位于钟馗故里、刘海故里的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南40公里处,行政区划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户县祖庵镇。
3、山西永乐宫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初被称为永乐宫。
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二、正一道祖庭,龙虎山正一观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
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
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
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全真派是道教重要的分支之一,创始人为王重阳,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真道又称全真派,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
王重阳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
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
他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
全真派有三大祖庭,一般指的是山西永乐宫、陕西重阳宫和北京白云观。
1、陕西重阳宫重阳宫,全真道祖庭,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各类建筑共占地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9.2平方米。
重阳宫是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
其弟子丘处机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兴盛,重阳宫也成为全真教祖庭。
2、山西永乐宫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吕洞宾的诞生之地,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
纯阳者,唐代道士吕洞宾之道号也,因地处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
永乐宫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
永乐宫的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其壁画,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3、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
丘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
及丘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营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丘处机遗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道教界的全国性机构均曾设立在白云观。
在广大道教学者的心目中,北京白云观有着崇高的地位。
净明道与正一道、全真道的关系
净明道与正⼀道、全真道的关系净明道与正⼀道、全真道的关系净明道传承源流上溯⾄晋代的许逊,如此则与晋代兴起的灵宝派、上清派⼤致同时,仅次于东汉张陵的早期正⼀道。
净明道尊晋代道⼠许逊为祖师,⾃晋代许逊传道西⼭以后,南昌西⼭成为孝道的中⼼,许逊信仰亦因此递代传承。
净明道作为宋元兴起的新道派,南宋何守证与元代刘⽟有重振之功。
尤其刘⽟重兴净明道之后,西⼭道教⼀度趋于兴盛,此后许逊被尊为旌阳⼀传,净明扬教刘⽟为旌阳⼆传,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等净明嗣教诸师,则分别为旌阳三传⾄旌阳六传。
因此,探讨净明道与正⼀道的关系,亦有必要考察许逊时期的道法。
晋代许逊居西⼭传道,其符lù@④法术等经法制度,则主要承袭早期正⼀道的传统。
南宋⽩⽟蟾《修真⼗书⽟隆集》卷三三《旌阳许真君传》载谌母:出铜符铁券,⾦丹宝经,并正⼀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诸阶秘诀,悉以传付许君。
(注:《道藏》第4册,第756页。
)所谓正⼀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是张陵所传授的正⼀法术,道经中对此多有记载。
⽩⽟蟾曾栖⽌西⼭⼗年,他精⼼撰写的许逊传记,集道教仙话的“虚”与历史事实的“实”于⼀体,其中有关许逊的许多事迹,都有⽂献资料或民间传说的根据。
与⼀般道教仙传相⽐,⽩⽟蟾的许逊传记“实”的成分更多。
据⽩⽟蟾的记载,南宋时期西⼭道教⾏⽤的净明法、五雷法,早在许逊时期就得到传授。
净明道师许逊的道法,诸仙传记载曾得谌母、兰公、孝悌王等仙真的传授,许逊所得法术中的铜符铁券、⾦丹宝经,还有所谓的秘旨,相传是兰公得⾃孝悌王。
如此许逊所得道法的源流,可追溯⾄⽃中真⼈孝悌王。
孝悌王在净明道仙传中,⽆疑是⼀个虚拟的仙真,此道法神授系谱的造构,为道经创教传说的惯⽤模式,其中的宗教神秘因素,在此暂且不论。
吴猛与许逊关系⾄为密切,两⼈为西⼭道教的开创者,在净明道史上多并称为吴许⼆真君。
吴猛曾得⾄⼈丁义神⽅,⼜从南海太守鲍靓得秘法,在晋武帝时尽以秘要授许逊。
(注:张泽洪《许逊与吴猛》⼀⽂,主论吴许师徒关系的嬗变,载《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
中国道教源流:从太平道到正一派与全真教
中国道教源流:从太平道到正一派与全真教核心提示:南宋金元民族矛盾尖锐,道教内部宗派纷起。
金大定七年(1167)全真道由王重阳在北方创立之后,至元代受统治者的支持盛极一时。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遂使南方符箓各宗派逐渐合流为道教正一派。
其后道教,即以正一、全真两大教派继续传承于世。
在我国殷商时代,就以巫祝占卜决疑难吉凶。
两汉黄老之学的兴盛,为道教的正式形成创立了基础。
太平道和天师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组织的形成。
实际上,道教由东汉黄老道时的方士已经开始向上下两方面分化,一部分与民间宗教相结合,形成早期道教太平道之类的形式;另一些方士依然坚持方术实践和养生理论的探索研究,其代表人物为魏伯阳,其代表作是“万古丹经王”之《参同契》。
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分化日益加剧。
向上层发展者,则对早期道教形式进行改造,提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其代表人物是东晋时的葛洪,其代表作《抱朴子》提出的修炼成仙的理论体系,将社会伦理道德思想纳入其中,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450)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统治者的支持下,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人称之为北天师道。
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则提出“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总括上清、灵宝、三皇诸派经典,人称之为南天师道。
道教的教规、仪范经此二人修订后逐步定型,再由齐梁陶弘景充实神仙谱系,完善道教义理,叙述承传历史,对后世影响更大。
隋唐道教步入兴盛期,一直至明代中叶均系发展时期。
从隋唐至北宋,国家基本处于统一状态,道教义理不断深化,相继出现孙思邈、成玄英、司马承祯、杜光庭、陈抟、张伯端等许多著名道教学者。
南宋金元民族矛盾尖锐,道教内部宗派纷起。
金大定七年(1167)全真道由王重阳在北方创立之后,至元代受统治者的支持盛极一时。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遂使南方符箓各宗派逐渐合流为道教正一派。
【走进道教】全真派的“张道长”和正一派的“小张”
【走进道教】全真派的“张道长”和正一派的“小张”目前,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正一两派,在共同皈依三宝,尊道贵德之余也有着一些不同点,区别较大的有全真茹素,正一在非宗教节日或大型法会外,饮食与常人无异;全真不得婚娶,正一可以成家等等。
在这些区别中,还有一个称呼上的小小不同。
那就是,全真派的道士们都习惯信众、道友们称呼自己为师父或道长,但正一派的道士们则相对随意,称呼道长最好,但若熟悉后,如果他人按照俗世规矩称呼一声“小张”…也无可无不可。
称呼虽小,背后显露出来的含义却大。
道教全真、正一间之所以有这个称呼上的不同,也分别有着各自的缘由。
依照全真传统来看,称呼道长或师父,是自觉维护了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属性,强调自身与俗不同。
信众每每称呼一声“道长”,都能够不断强化宗教本身及教职人员内在的神圣属性,也能客观起到鞭策道众自身持戒精进、促进道心益明的作用。
而从正一派道士方面看,“小张”们也没有错。
小道士我曾经和一位庙里入道多年的师兄聊天,他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信众恭敬地尊称我一声道长,我常常很惭愧,和道门历代祖师前辈比起来,我为道教做的太少太少了,有什么理由非得要人称呼我一声“道长”呢?这位师兄的话,着实说出了不少正一派道友们的心声。
再追溯下其他原因。
道教全真派自王重阳祖师创派以来,便提倡住庙修行,要求弟子舍身出家,旨在勉励弟子,舍己利人,体天道而行,行无为之事,利益社会,于国则忠,于天则敬,与万物则齐,以致超越生死。
所以,道教全真派的出家修行,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与俗世隔绝,自然称谓上也要求与俗世不同。
(重阳成道宫活死人墓)而道教正一派历来坚持红尘修行,在世俗中坚持修行所需要经历的磨砺同样不少,甚至更多,例如正一道士都面临抚养妻小等等问题。
而且,也正因需要时常与俗世中方方面面有所来往,和全真道士比较起来,正一道士除了道士身份外也要兼任且转换多种世俗身份,例如我们在给孩子开家长会时,也要身着长袍大领要求老师称呼自己道长?所以,在保持内在的道心坚定下,外在适当世俗化一些更能融入社会。
论正一道与全真道的差异
论正一道与全真道的差异首先介绍正一道: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其始祖是汉末张道陵。
实际上,正一道至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 张与材被嗣为第三十八代天师,袭掌江南道教,特别是大德八年[1304]授以“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
后又授以“金紫光禄大夫” 、封留国公、赐一品金印。
从此,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出现,并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录道派,因此,次后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录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如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太一道等等均称正一道或正一派。
正一道理论:①以黄帝思想和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理论渊源,吸收融合儒学、佛学理念和修行方法,在东汉末形成宗教实体。
道教之所以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是东汉末期政治腐败,外戚、宦官、豪门、巨族相互勾结,聚敛财富;二是士大夫世家门阀观念形成,世家子弟占据要津,把持上层意识形态,造成有名的“党锢之乱”;三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使人厌倦,而佛教的输入,又促使民族文化产生抗拒思想;四是社会上高明才智之士纷纷逃避现实,醉心玄真,寄情山水,极力寻求《易》、《老》、《庄》之幽微;而勇武游侠之士,聚众据险自固,形成割地称雄力量。
高蹈文人和尚武勇士结合,从而形成我国东汉末战乱时期的特殊社会——道教组织体系之规模。
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之一。
①其实,道德经是自然而然的生命规律,现代科学解释应属透明子。
现介绍全真道: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国道教的重要派别,于金代由王重阳于山东宁海所创。
元代,张伯端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致虚)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王重阳仙游后,弟子七真等人接任掌门。
全真教由于地处金国当时的国境之内,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和王处一掌门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
全真教和正一教哪个更加正统
全真教和正一教哪个更加正统
正一教,原为汉朝时五斗米道。
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派的总称,正一教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
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
全真教,始创于金代初年。
创始人王重阳,号重阳子,陕西人。
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
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
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
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
全真教以《道德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
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
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箓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
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
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
正一教和全真教明显的区别在于:第一,正一教受中国传统巫术影响很深,宗教仪式中存在大量符箓,念咒,降神驱鬼等内容。
而全真教则以内丹为主,基本排除了巫术的影响。
第二,正一派的道士不一定要出家,而全真派是道教史上第一个道士。
从此,全真教的和尚都要出家。
道教正一派
道教正一派正一道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
宗坛江西龙虎山。
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
详细介绍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
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
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
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
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①创始人张与材:(?-1316)道教第三十八代天师。
字国梁,号广微子,宗演之次子。
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盐官,海盐两州潮水大作,沙岸百里蚀契殆尽,延及州城下,投铁符于水,符跃出者三,雷电晦冥歼怪物,鱼首龟身,其长丈余,堤复故常。
上大喜,命近臣赐酒曰:卿能通神明一至此耶。
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召见于上都?殿,丞相答刺罕请祷雨,天师曰:「诚可格天,天必有感」。
明日果雨。
上召问冬暖不雪,民间得无有灾乎?命为坛祷之。
是夜雪下盈尺。
大德八年加授正一教主,领三山符箓。
元武宗即位,朝觐,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印。
元仁宗即位,朝觐,特赐宝冠,组织文金之服。
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卒,在位十二年。
获赠太素凝神广道明德大真人,母周氏为玄妙应渊德慈济元君。
形成原因元成宗之所以会有此封,以及正一道之所以会在此时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长期酝酿、发展的结果。
以龙虎宗为核心第一,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
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
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
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首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徒的宗教组织。
是中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
会址设于北京白云观。
成立于1957年。
中国道教协会本部机关部门有办公室、道教教务处、对外联络处、研究室(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道教学院、《中国道教》编辑部、服务部等。
简介中国道教协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由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理事会。
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
理事会全体会议每二年举行一次。
常务理事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由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道教协会至今已召开过七次全国代表会议。
历届会长依次为:岳崇岱(第一届)、陈撄宁(第二届)、黎遇航(第三、四届)、傅圆天(第五届)、闵智亭(第六届)、任法融(第七届)。
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
创立1956年11月,道教界著名人士岳崇岱、陈撄宁、易心莹、乔清心、孟明慧等在北京举行发起人会议,进行协会的筹建工作。
次年4月,全国各道派、名山宫观及道教学者等各方代表在北京举行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选举岳崇岱为会长。
在1961 年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上,陈撄宁当选为会长。
会议除贯彻协会原定宗旨外,并提出开展道教研究等任务。
会后,在陈撄宁主持下,成立了道教研究室,搜集、整理道教文献资料,研究、编写中国道教史;编辑出版会刊;举办专修班培养学术研究和教务人才;举行北京白云观方丈升座典礼;开展宗教活动等。
1980年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黎遇航为会长。
1980年起,北京白云观以及各地著名宫观已先后进行修缮并开展宗教活动;研究工作也有新的进展,选辑了有关史料,并对重要经籍进行研究;开办了道教知识专修班,培养教务人员。
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协助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传扬道教文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继承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加强道教自身建设,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道教门派—全真道
道教门派—全真道又称全真教,或全真派。
为金代北方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
创始人王吉吉(1112—1170)。
据《全真教主碑》等载,王吉吉,号重阳陕西咸阳人。
家世豪族。
早年为儒生,曾中金熙宗武举(或云未中),作过小吏。
后遗世隐居。
金正隆四年(1159),声言在甘河镇遇仙,得受金丹口诀。
从此弃儒为道,开始创教。
于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穴,名“活死人墓”,在其中修道两年多。
大定三年(1163),毁掉活死人墓,去刘蒋村结庐居住,边修行边传教。
大定七年(1167)。
烧毁庵堂,前往山东传教。
先后收徒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后人称“北七真”)又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
至此,全真道正式建成。
因王吉吉在宁海(今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故世以全真名其教。
大定九年(1169),王吉吉率四徒西返终南,于途中患病,次年逝世。
全真道是后期道教中最大的派别之一,较之旧道教有显著特点:(一)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
如王吉吉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
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
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
尤以融合佛教禅宗理论最为突出。
马钰《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玄言正旨序》:玄宗(指全真道)“与禅宗实为相近”。
(二)教义中,出世思想十分浓厚。
在王吉吉和七弟子诗文中,极力贬斥人生之价值,宣扬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捐妻舍子,“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
(三)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一返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只追求“阳神”、“真性”不死。
认为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
道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规范道教教务管理,维护道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国道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认定范围本制度所指的道教教职人员是指已冠巾的全真派道士和已传度的正一派道士。
三、认定条件道教教职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2. 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道教师承法派。
3. 熟悉道教主要威仪规范,了解道教基本教义;能习诵《早晚功课经》、《道德经》等道教经典。
4. 遵守道教规戒,品德良好。
5. 年满18周岁,有一定文化程度,皈依出家或入道两年以上,受过冠巾或传度。
四、认定程序1. 由本人申请,住宫观的向所在宫观提出,在道教协会工作的向所在协会提出,散居正一派道士向所在宫观或所在地道教协会提出。
2. 受理申请的宫观、道教协会提出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
3. 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认定并发给《道教教职人员认定证书》。
4. 申请人取得《道教教职人员认定证书》后,需按照规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组织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五、备案管理1. 道教教职人员取得《道教教职人员认定证书》后,应向所在地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2. 备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宗教教职人员认定证书号码、所在宫观或道教协会等。
3. 备案程序按照《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执行。
六、监督检查1. 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负责,市、县两级道教协会和道教活动场所予以协助。
2. 宗教事务部门对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予以纠正。
3. 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投诉等问题,宗教事务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届道协领导班子中,哪些是正一哪些是全真?
新一届道协领导班子中,哪些是正一哪些是全真?编辑/中国道家研究院
据新华网北京6月29日消息,为期4天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29日在京闭幕。
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李光富为会长的中国道教协会新一届领
导班子。
会议选举张凤林、黄信阳、黄至安、唐诚青、赖保荣、张金涛、孟崇然、黄至杰、孟至岭、袁志鸿、胡诚林、董崇文、谢荣增、陆文荣、张高澄、吴诚真、董中基、张诚达、吉宏忠等19人为副会长,张凤林兼任秘书长。
在这一正十九副的班子里,你知道哪些是全真道,哪些是正一道吗?今天在此为你盘点。
全真道与正一道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全真道,什么是正一道。
大家知道,道教是发源于我国的唯一一个本土宗教,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而来,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的天师道(五斗米道),被认为是道教作为“制度化宗教”(教团宗教)的开端。
此后中古时期的道教基本保持以老子为教主,道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
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宗教组织形态。
武侠小说中的道派主要以地域划分,比如武当派、华山派、崆峒派,但是道教的分派是建立在道法道经的基础上的。
在东晋六朝时期的“造经运动”中,涌现出上清经、灵宝经等自成体系的道经,唐代道士们虽然修持不同体系的道经,但其身份仍是天师道的道士。
宋元时期,道教的新道派层出不穷,开创符箓新道法的南方道士集团都会以道法为名字命名道派,这就是我们从通俗小说里面常常看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闾山派…12世纪中叶,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一带创立全真道,此后在山东、河南等金朝统治区广收弟子。
在战乱频发的北方地区,全真新道教因其提倡三教合一、推行“苦己利人”“利人利己”的宗教实践而得到迅速传播,渐渐形成了全真道教。
此外,在南宋王朝统治地区流行着自称是汉代仙人钟离权和吕洞宾创立的道教金丹学派,这一派经张伯端、白玉蟾等道士不断完善其内丹修炼理论,元代之后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这三个山的总道观拥有“授箓”(等于道教学位证明)的权力。
自此之后,“道派”的概念在朝廷的宗教管理中进一步地强化,南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符箓”。
而当时北
方金元朝廷则扶持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以及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教。
随着元朝统一,金丹派在“全真”名义下南北统宗,南方符箓派归聚于“主领三山符箓”的龙虎山天师旗下,自此道教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这一两分格局一直延续到现代。
全真与正一的区别较大。
正一道以江西龙虎山为祖庭,道士受“正一箓”,道士一般娶妻生子,不必出家。
全真道需出家与持守戒律生活,一般全真道士都需“驻观”修炼,但历史上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
创立全真派的王重阳有七位大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之后以七子为祖师分别出现了遇仙派(亦作遇山派)、南无派、随山派、龙门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七大派,道教称“北七真派”。
其中,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是全真七派中影响最大的教派。
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全真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
清初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在顺治康熙二帝的支持下广开传戒收徒,“龙门中兴”使龙门派成了当时的第一道派,其盛况与佛教禅宗中的临济宗相似,所以有“龙门、临济半天下”的说法。
如何辨识哪些是全真道弟子?辨识全真龙门派弟子比较简单,有个口决,即它的百字“字辈表”,前三十字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全真道谱系
新一届道协领导全真道的有15人会长李光富,道号诚道,“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黄信阳,“信”字辈,为龙门派第25代弟子。
黄至安,坤道,“至”字辈,为龙门派第21代弟子。
唐诚青,“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赖保荣,道号诚荣,“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孟崇然,“崇”字辈,为龙门派第26代弟子。
黄至杰,“至”字辈,为龙门派第21代弟子。
孟至岭,“至”字辈,为龙门派第21代弟子。
胡诚林,“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董崇文,“崇”字辈,为龙门派第26代弟子。
张高澄,“高”字辈,为龙门派第27代弟子。
吴诚真,坤道,“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2009年荣升武汉长春观方丈,是中国道教首位女方丈。
董中基,道号崇基,“崇”字辈,为龙门派第26代弟子。
张诚达,“诚”字辈,为龙门派第24代弟子。
陆文荣,海南道教协会会长,属全真派南宗。
正一道5人张凤林,现任苏州市道教协会会长。
张金涛,现任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是63代“张天师”张恩溥二女儿张稻香之子。
袁志鸿,现任北京东岳庙住持。
谢荣增,现任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
吉宏忠,现任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城隍庙住持。
新一届道教协会领导班子全真道15人之中,属于龙门派的
有14人,反映了近三百年来道教比较稳定的道派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届中国道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在第八届基础上增加了5位副会长,新进11位道教中坚力量。
第八
届理事会中,任法融、张继禹、刘怀元、林舟、李一等五人未能继任理事。
任法融,全真龙门派29代道长,道教协会第八届会长。
张继禹,正一道,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其祖父张祥之为第63代“张天师”张恩溥之胞弟,父亲为张宝训。
刘怀元,全真龙门派,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
林舟,正一道,福建泉州道教协会会长。
李一,正一道,曾任重庆道教协会副会长。
因在网络上走红,当年引发不少争议。
2010年8月,李一辞去道教协会副会
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