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摘要

合集下载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临床尿液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在进行临床尿液分析时,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它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内容。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监测和评估质量控制的指标,可以检测和纠正实验室分析和测量的误差,并提高实验室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质量控制还可以提供实验室结果与参考范围的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质量控制指标1.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为了确保准确性,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EQAS),并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IQC)。

2.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果,实验室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准确标定仪器、严格控制试剂品质和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3.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实验结果在异常情况下的变化能力。

实验室应检查仪器的检测限、测量范围和线性范围,确保能够检测和测量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尿液成分。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IQC)是指实验室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的过程。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并与患者样本相似。

IQC的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进行,通常为每天或每班次进行一次。

实验室应制定IQC流程,并记录每次IQC的结果和评估。

举例:实验室使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进行尿糖分析。

每天早上开机前,实验人员会进行一次IQC,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根据IQC的结果,实验室可以对仪器进行调整,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计划(EQAS)是指实验室参加由独立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计划。

EQAS包括向实验室发送未知样本进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和评估。

EQAS的目的是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提供有关肾功能、代谢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

然而,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重要性。

一、样本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1.1 采集样本时的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正确收集尿液样本,避免污染和稀释。

- 提醒患者遵循正确的尿液收集方法,如清洁外阴部、第一次尿液排空、收集中段尿液等。

- 避免尿液样本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引起细菌生长和成分的降解。

1.2 样本保存和运输- 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

- 样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以防止成分的降解和细菌的生长。

- 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和标签,确保样本的正确标识和追踪。

1.3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样本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定期检查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以确保仪器的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 质量控制样本应与临床样本具有相似的性质和浓度,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比性。

二、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2.1 仪器校准和验证- 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输出的结果准确可靠。

- 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对仪器进行验证,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和线性范围。

2.2 内部质量控制- 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样本来监测仪器的日常性能。

- 每天分析一定数量的内部质量控制样本,并记录结果。

- 根据内部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稳定,是否需要进行校准或维护。

2.3 外部质量评估-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自身实验室的分析水平。

- 定期检查外部质量评估的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三、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质量控制3.1 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结果的解释应遵循临床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

- 结果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报告,包括结果的单位、参考范围和异常情况的说明。

3.2 结果的质量评估- 对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其检查结果对泌尿系、消化系、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对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都有重要意义。

尿液成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尤为艰巨。

本文对影响尿液分析的常见因素,尿液检查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及操作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1 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许多问题发生在样品分析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它是指从医生开化验单起至将尿液送到检验科这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

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诸多环节。

1.1 尿液标本的采集收集方法有自然排尿法和膀胱导管或穿刺法。

自然排尿法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采尿时注意防止尿道口分泌物的污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易受阴道分泌物污染,避免经期做尿液化验。

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中段尿法。

对于自然排尿困难的病人或为了避免女性病人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采用膀胱导管。

为了获得单次尿标本,在耻骨弓上穿刺膀胱取尿时常被用来代替导管取尿。

此法可用于婴幼儿的尿标本的采集。

1.2尿液标本的种类尿液标本的种类包括首次晨尿标本、随机尿、空腹或餐后2 h尿及24 h尿。

首次晨尿标本最适合于尿液常规检查特别是细菌及亚硝酸盐、尿蛋白和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

随机尿标本不受条件的限制,此类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受饮水、饮食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病理成分容易漏诊,仅适用于门诊、急诊病人的常规过筛检验。

空腹或餐后2 h尿标本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测定更为敏感。

24 h尿液分析一般多用于24 h尿蛋白测定。

1.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不稳定,排出后即开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胆红质、尿胆原被氧化;抗坏血酸消失;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素经细菌酵解生成氨,尿pH升高,使尿液有形成分破坏;葡萄糖被细菌降解,使病理性尿糖消失。

因此应提倡常规检查在排尿后尽快送检,最好不超过2 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方法有两种:冷藏法和化学防腐法。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一、严格按规定的要求操作1.严格按厂家要求安装、使用和保养。

2.每天测定标本前先用校验带监测仪器性能,使用校检带时应注意:①试剂带架必须清洁、干燥;②校检带不可浸尿或蘸水;③不可用手摸校验带;④校验带应保存在专用盒内,避光防潮;⑤当仪器对校验带测定的结果与预测值不符时,应再以另一校验带(参考校验带)重新测试。

校验不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

二、用质控人工尿液进行质量控制开机后,当校验带测定结果在规定范围时,再用试纸条对质控人工尿液进行测定。

其结果符合要求时再进行尿标本检测,人工尿液配制方法见表1 。

质控期望值见表2表1 尿液化学检验室内质控人工尿液的配制表2 人工尿液质控期望值由于人工尿液的化学成分总是不如自然尿液,有时会带来较大误差,故条件许可时,应制备以正常人尿为本底、再加入各有关成分的尿质控物。

也可利用质控人工尿液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即将参考尿液与待检尿标本一起送检,进行单盲试验,测定结果与靶值在一个“+” 或不足一个“+” 属合格,但靶值为一个“+”,而测定为“-” 者判为不合格,测定误差在“2 +” 以上的为不合格应帮助查找原因,作出纠正。

三、尿液分析仪应该和镜检相结合无论尿液分析仪还是尿沉渣分析仪都不能代替尿常规检查,它们只能作为过筛试验,因为尿液分析仪无法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结晶等有形成分,即使尿十项或十一项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也只限在化学检查范围内,且尿分析仪所受的干扰因素很多,与实际镜检有一定差距,因此,当尿分析仪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结合显微镜检查报告结果,并以显微镜结果为准,因为这些有形成分对肾脏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一)尿分析仪过筛标准的确定过筛的概念:仪器和试剂带符合实验要求,在检验人员相对稳定条件下,制定一个标准,达到此标准可视为尿沉渣成分在正常范围内,可免除进一步显微镜检查为过筛试验。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误差,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来评估尿液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每天在开始分析之前和分析过程中,应使用质控品进行校准和验证。

质控品的选择应覆盖常见的尿液分析项目,并且应与患者样本的性质相似。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实验室的尿液分析水平。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相关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并按要求提交尿液分析结果。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误差。

三、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1. 质控品测定值的计算每次测定质控品时,应记录质控品的测定值。

将测定值与质控品的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偏差值。

偏差值的计算公式为:偏差值=测定值-理论值。

2. 质控图的绘制根据质控品的测定值和偏差值,可以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是以时间为横轴,测定值或偏差值为纵轴的图表。

质控图上应标明质控品的理论值范围和警示线。

质控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3. 质控规则的应用质控规则是用于判断质控结果是否正常的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控规则包括西格玛准则、温德尔规则等。

当出现质控结果超出质控规则范围时,应立即进行排查,找出异常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四、质量控制的结果解释1. 质控结果正常当质控结果在质控规则范围内,且质控图呈现稳定的趋势时,表示实验室的尿液分析质量良好,结果可靠。

2. 质控结果异常当质控结果超出质控规则范围,或质控图呈现不稳定的趋势时,表示实验室的尿液分析存在问题。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尿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非常重要。

采集样本时,应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并储存样本,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本的降解和变化。

2. 设备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仪器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此外,还应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仪器的验证和验证。

3. 方法质量控制:尿液分析的方法质量控制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校准,以及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

标准曲线应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备,并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校准。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是用于评估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和仪器性能的关键。

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已知的浓度和稳定性,并与患者样本类似。

质量控制样本应定期进行检测,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本采集和储存:确保患者正确采集尿液样本,并避免污染和稀释。

样本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储存。

2. 仪器校准和维护:根据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校准应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包括清洁仪器、更换耗材和保养仪器等。

3. 方法验证和验证:对尿液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包括比较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的结果,验证则是在实际分析中进行重复测试。

4. 质量控制样本测试: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定期测试,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性能。

5. 结果分析和记录:对尿液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本和已知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第一章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在尿液分析仪的应用中至关重要,对于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质量控制目标1.确保尿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监测仪器的性能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确保仪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三章质量控制流程1.质控品的选择:________根据尿液分析仪的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合的质控品。

常见的质控品包括人工尿样、尿液模拟液等。

2.质控样品制备:________按照仪器说明书或相关标准,进行质控样品的制备。

确保制备过程准确、稳定,符合质控要求。

3.质控品测试:________将质控样品注入尿液分析仪中,进行测试。

确保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记录测试结果。

4.数据分析与判断:________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分析结果是否符合质控要求。

分析结果应与标准值进行对比,计算误差,并根据误差范围判断是否合格。

5.质控程序调整:________若分析结果不符合质控要求,需要进行质控程序的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仪器参数、检查仪器状况、更换质控品等方式进行调整。

6.记录与报告:________对质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记录,并质控报告。

质控报告应包括测试结果、分析数据、判断依据等内容,以备后续参考。

第四章质量控制指标1.精密度:________精密度是衡量仪器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通过重复测试同一质控品,计算方差或标准差来评估仪器的精密度。

2.准确度:________准确度是衡量仪器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偏差的指标。

准确度可以通过测试已知浓度的质控品或参考标准物质来评估。

3.稳定性:________稳定性是衡量仪器在长时间使用中结果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测试,观察结果的波动情况来评估仪器的稳定性。

第五章附件1.质控样品制备方法2.质控记录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质量控制:________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指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数据分析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以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监测实验室仪器的性能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的性质和适当的浓度范围,可以代表正常和异常尿液样本。

内部质量控制的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通常每天至少进行一次。

2. 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如国家或地区的质量控制组织提供的质量评估方案。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的要求1. 质控品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质控品非常重要。

质控品应具有与临床样本相似的特性,并覆盖常见的异常情况。

质控品的浓度应能够覆盖实验室常见的测量范围。

2. 质控品的存储和使用:质控品的存储和使用应按照厂家要求进行。

质控品的稳定性要求应得到满足,避免因不恰当的存储和使用而导致质控结果不准确。

3. 质控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质控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系统。

记录质控结果的日期、时间、质控品批号、测量值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及时发现质控结果异常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数据分析1. 质控数据的分析方法:质控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西格玛规则、西格玛质控图、质控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等。

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否稳定和准确。

2. 异常结果的处理:当质控结果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排查和纠正。

首先检查实验室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是否有操作失误。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应及时通知仪器供应商或相关技术支持部门进行维修和处理。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在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标准是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

常用的尿液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正常尿液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和商业标准品等。

1. 正常尿液样品:正常尿液样品是指从健康人采集的尿液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正常尿液样品可以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参照物。

2. 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是通过将纯准确的化学品加入到尿液中制备而成的。

这种标准样品具有已知的浓度和成分,可以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灵敏度。

3. 商业标准品:商业标准品是由专业实验室或生物技术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具有已知浓度的尿液样品。

商业标准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日常的质量控制。

二、质量控制步骤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准备、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内容。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尿液样品,可以是从患者采集的尿液样品或者是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

样品应该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分析,避免样品的降解和变化。

2.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

可以使用正常尿液样品、人工制备的标准样品或商业标准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应该与待测样品的性质相似,并且具有已知的浓度和成分。

3. 数据分析: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需要记录每个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结果。

将测定结果与已知的浓度进行比较,计算误差值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质量控制图和统计图,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

4. 结果判定:根据质量控制图和统计图的分析结果,判断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质量控制标准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使用和记录等。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代表性,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预期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要求。

2. 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参加由权威机构或认可的质量评估组织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项目。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品收集与保存:正确的样品收集和保存对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采集,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

样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2. 仪器校准与验证:实验室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仪器验证应包括性能验证和方法验证,以确保仪器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与临床样品相似,并具有已知的浓度或活性。

实验室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4. 数据分析与记录:实验室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品的目标范围进行比较,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分析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等,以便追溯和审核。

5. 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程序,包括异常结果的确认、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

对于超出质量控制范围的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分析误差,并重新分析或重新校准仪器。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 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监测仪器的性能、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标准物质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品、校准曲线和质控图。

2.1.1 质控品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模拟真实尿液样本,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与真实样本相似的特性。

实验室应定期检测质控品的浓度,并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和变异系数。

2.1.2 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制备的,用于校准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校准曲线应包含至少三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并覆盖尿液分析的常见浓度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和斜率,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质控图质控图是用来监测尿液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工具。

质控图应包含每日质控品的测量结果,以及质控品的目标范围和允许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绘制和分析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计划,提交尿液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分析误差,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是评估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步骤和质量控制记录。

二、质量控制目标1. 确保尿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降低尿液分析结果的测量误差;3. 确保仪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4. 提高尿液分析的精度和可重复性。

三、质量控制步骤1. 样品准备a. 使用标准尿液样品进行质量控制;b. 根据质量控制目标,选择适当的标准尿液样品。

2. 质量控制仪器设置a.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设置合适的分析参数;b. 对仪器进行初步校准和质量控制设置。

3. 日常质量控制a. 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质量控制;b. 选择合适的质控样品,根据质控标准进行分析;c. 记录并评估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d.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仪器设置,并重新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4. 定期质量控制a. 每个月进行一次定期质量控制;b. 使用特定的质控样品,进行批次分析;c. 记录并评估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d.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仪器设置,并重新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四、质量控制记录1. 日常质量控制记录a. 记录质控样品的批次和分析日期;b. 记录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c. 分析结果与质控标准进行比较并评估。

2. 定期质量控制记录a. 记录定期质控样品的批次和分析日期;b. 记录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c. 分析结果与质控标准进行比较并评估。

附件:1. 标准尿液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方法;2. 仪器设置和校准的详细步骤;3. 日常质量控制记录表格;4. 定期质量控制记录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质量控制: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2. 校准:通过对仪器进行比对和调整,使其显示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3. 质控样品:特制的样品,用于监测仪器的性能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测试得出的数值结果。

5. 质控标准:用于评估分析结果是否符合预定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参照值。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减少实验误差。

样本应该是新鲜的,不含有外来污染物,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保持稳定。

2. 仪器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3. 方法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应经过验证,并且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熟悉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质量控制物质: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物质应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能够模拟真实样本的特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准备质量控制物质: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物质,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合适的浓度。

确保质量控制物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

可以根据仪器的性能指标、方法的准确性要求和实验室的经验来确定。

3.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将质量控制物质与待测样本一同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 分析质量控制数据:根据质量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质量控制结果与设定标准的差异,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根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质量控制结果符合要求,则认为实验结果可靠;如果质量控制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修正。

6.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记录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和结果,包括质量控制物质的配制和使用情况,质量控制测试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定期生成质量控制报告,供实验室管理和质量评审使用。

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仪测 量结 果产 生假 阳性或假 阴
性 原 因 分 析
果, 电解 质含量过少也可导致假阴性。② 灵敏度 : 主要对清 蛋 白敏 感 (0—10 g 7 0m /
L , ) 而对 球蛋 白、 蛋 白 , 黏 本周 氏蛋 白不 敏感 , 对球 蛋 白的敏 感度 为清蛋 白 1 10 /0
送检 ,0分 钟 内完 成检 测 。冷藏 时 间最 3
700 3 70甘肃会宁县中医院检验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 解决尿液在分析仪检
好不超 过 6小 时 , 存 温度 2~8C或保 保  ̄ 存于冰溶 中 , 温 可 抑 制微 生 物迅 速 生 低 长, 可保 持尿 中存 在的有形成份形态基本 不变 。尽量不使用 防腐剂 , 如有特殊需要

di1 . 99 j i n 10 —64 . 0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酸碱度 : 析仪采 用 酸碱 指示 剂法 。 分
在 日常实际使用 时 , 因尿检工作 的各
个环节 、 仪器性 能 , 都在 很大 程度 上影 响
留尿后放 置 时 间过 长 , 尿 中 的细 菌 繁 使 殖, 分解 尿 素产 生 氨使 尿 呈碱 性 或 尿 中 C 2自然扩散造成丢失 , P 0 使 H值呈 现假 阳性结 果。或操作 时未 严格 按说 明操作 使试 纸浸渍 时 间过长 有使 P H减低 的趋
势出现假阴性结果 。 比密 : 采用多 聚 电解质 离 子解 离法 。 需 注意 : ①尿液必须新鲜且不含强酸强碱 等物质 , 比密 P 其 H变化范 围为 p . H 6 2~ 7 0 当 p >7 0时 而 出现结 果 偏低 , ., H . 应
15 。因此 , /0 对于 肾病 患者 , 别是 在 特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尿液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和评估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步骤等。

1. 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分析过程中的仪器、试剂和操作流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的方法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种方法。

3.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一定数量的质控样本,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本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内部质量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3.1.1 选择质控样本选择一定数量的质控样本,包括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的样本,以覆盖实验的测量范围。

3.1.2 准备质控样本根据实验要求和质控样本的浓度要求,准备质控样本。

确保质控样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3 进行质控样本的分析按照实验要求,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对质控样本进行分析。

3.1.4 比较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样本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1.5 纠正误差根据实验结果的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参加由专业机构或者实验室组织的质量控制项目,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3.2.1 参加质量控制项目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项目,参加由专业机构或者实验室组织的质量控制项目。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解决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方法:总结尿液分析仪检验中的工作经验。

结果:总结尿液分析仪在检测中对结果影响的若干因素及解决对策。

结论:使用尿液分析仪时各个环节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都很重要。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在日常实际使用时,因尿检工作的各个环节、仪器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尿液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

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尿液分析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合格的申请单:申请单的规范填写是实验实的第一信息来源。

在申请单填写时字迹要求清晰,易于辨认,无涂改、繁体及简写、缩写,应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临床诊验、检验物及目的)详实填写并填写申请医生以便登记和临床联系。

患者准备:为了正确收集尿标本,应以口头式书面形式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收集尿标本,如:清洁尿道口,明确标记,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精液、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污染。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婴幼儿尿液标本收集时可用黏附剂将收集袋黏附于婴幼儿的阴部皮肤。

尿液的采集和送检:①采集容器的准备。

容器应符合以下条件:材料由不与尿成份发生反应的惰性一次性环保型材料制成;一般应能容纳50ml以上尿容器,具有直径大于>4.0cm的图形开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器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无化学物质且不可重复使用。

②尿液标本的送检容器应贴上标记(病人的姓名、科别、采集时间)及标本种类(晨尿、随机尿、餐后尿及特殊实验尿等),留尿后应及时避强光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胆红素及尿胆原氧化。

③尿液的保存:尿液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30分钟内完成检测。

冷藏时间最好不超过6小时,保存温度2~8℃或保存于冰溶中,低温可抑制微生物迅速生长,可保持尿中存在的有形成份形态基本不变。

尽量不使用防腐剂,如有特殊需要则在收集2h之内无法进行尿液分析或尿液中所要分析的成份不稳定时标本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并在报告中注明防腐剂的类型,并分析结果与防腐剂的相关干扰。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可靠,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的内容1. 样本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样本的质量符合分析要求。

包括:(1)采集样本的正确方法和步骤;(2)样本的保存条件和时间;(3)样本的处理过程,如离心、过滤等;(4)样本的标识和记录。

2. 仪器质量控制仪器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分析仪器的性能进行监控和验证,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包括:(1)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2)仪器的校准和验证;(3)仪器的故障排除和修复;(4)仪器的记录和报告。

3. 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和监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包括:(1)方法的选择和验证;(2)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评估;(3)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的检测;(4)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监控。

4. 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是指用于质量控制的特定样品,包括正常样品和异常样品。

通过对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可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5. 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样本的标识和记录;(2)仪器的校准和验证记录;(3)方法的验证和监控记录;(4)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和评估;三、质量控制的频率和标准质量控制的频率和标准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正文内容:1. 选择合适的尿液收集方法1.1 确保尿液样本的纯净性:尿液样本应该是新鲜的、无杂质的,因此,在收集尿液样本前,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将细菌、血液或其他污染物带入样本中。

1.2 采集正确的尿液量:尿液分析需要一定的尿液量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因此,在收集尿液样本时,需要确保采集到足够的尿液量,通常建议采集早晨的第一次尿液。

2. 严格控制尿液分析仪器的质量2.1 校准仪器:尿液分析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该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校准后的仪器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2.2 维护仪器:仪器的正常维护和保养对于保证尿液分析的质量至关重要。

定期清洁仪器、更换耗材、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尿液分析的操作流程3.1 样本标识和记录:在进行尿液分析前,需要对样本进行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患者的个人信息、采样时间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结果解读。

3.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尿液分析的操作规程应该严格遵守,操作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样本的处理、试剂的添加和仪器的操作,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3 控制外界干扰因素:尿液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因此,需要在分析过程中控制这些因素,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 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4.1 使用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用于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在尿液分析中,使用质控样品可以帮助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

4.2 定期检测质控样品:质控样品的检测需要定期进行,以监控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份和生理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然而,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因此,质量控制在尿液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目的:1.1 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措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1.2 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评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可以匡助实验室识别和排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源,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2.1 样品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样品的质量符合分析要求。

2.2 仪器质量控制:仪器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方法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是指对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3.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分析,以评估分析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3.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准确性。

3.3 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指根据临床需要和分析要求,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指标和要求,用于评估和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管理:4.1 实施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流程,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4.2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判定:实验室应定期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过程中的偏差和误差。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尿液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健康状况的有价值信息。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样本采集、仪器校准、质控品使用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样本采集1.1 采集方法:尿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应符合规范,避免污染和稀释。

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早晨第一次排尿或随机尿液采集。

1.2 容器选择:采集尿液时应选择干净、无菌的容器,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以防止样本的氧化和污染。

1.3 保存条件:采集的尿液样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长时间保存。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应将样本存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以减少细菌生长和化学变化。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频率:尿液分析仪器的校准是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校准频率应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一般建议每日校准或每批样本前校准。

2.2 校准方法:校准方法应遵循仪器的操作手册,按照标准曲线或校准品进行校准。

校准后应进行质控品的测定,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2.3 校准记录:校准过程中应记录校准日期、时间、校准品批号和校准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溯和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三、质控品使用3.1 质控品选择:质控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覆盖常见的尿液分析项目。

选择质控品时应考虑其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3.2 质控频率:质控品的使用频率应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进行,一般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质控。

3.3 质控结果分析:质控结果的分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质控品的参考范围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结果解读4.1 结果判读标准:对于尿液分析结果,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进行判读。

不同项目的参考范围可能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4.2 异常结果处理:如果出现异常结果,应及时进行复测,并与质控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异常结果持续存在,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化学检验的发展趋势临床泌尿系统,肝脏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尿成分的改变。

由于尿液标本容易采集,所以尿液检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疾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症的监测,以及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的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尿液检验一般分为肉眼评价,理化检查及沉查检查。

检测方法有定性、半定量、定量与形态学检查,检测成分涉及到常规化学,特殊化学,细胞形态学与病原微生物等。

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由于其操作方便、测定迅速、结果准确、可实现自动化,并且对大批量标本能进行过筛试验,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发展史。

自从1956年阿尔弗来德,弗瑞(Alfred Free)博士发明了Clinistix尿液分析史上第一个试纸条测试方法,尿液的化学分析开始向干化学方法转变。

当时有人采用单一干化学试带法测定尿中蛋白质和糖,利用肉眼观察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值。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出现给临床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一个飞跃。

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尿液分析仪的自动化才得到迅猛发展,由半自动发展到全自动,测试项目由八项发展到十一项。

测定速度最高可达300-500个标本/小时,这使得常规检测更为普及,更加方便。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分类。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按测试项目可分为8-12个项目的尿液分析仪:8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日本或国产的MA-4210,测试项目包括尿蛋白、尿溏、尿PH、尿胆红质、尿胆原、尿潜血和尿亚硝酸盐;9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RL-9型,测试项目包括上述8项与尿白细胞;10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型,美国的Clinitek型或国产的FA-100等,测试项目为上述9项与尿比重;11项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韩国Vriscan300型或国产的FA-100等,测试项目为上述10项与尿维生素C,由于增加了维生素C反应膜块,所以可及时发现因维生素C干扰所出现的葡萄糖、潜血、胆红质的结果偏差。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尿液分析仪,这是近年来临床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Miditron、美国的Clinitek、日本或国产的MA-4210、日本的AM-4290、国产的FA-100等,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尿8项、尿9项、尿10项、尿11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代表仪器有德国的Surertrom型、日本的AX-4280型、美国的Clinitek ATLAS 型,检测项目包括尿10项、尿11项或尿12项,部分还增加了可靠的浊度测定功能,对尿比重采用光析射率计算。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由于从加样到最后的结果输出全部由仪器自动完成,并且实现了校对的标准化,实时质量控制以及随时插放急诊样品等功能,真正实现了尿液的自动化分析。

三、尿液分析仪的分析原理进展尿液分析仪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机械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待检试纸条传送到位,将检测后的试纸条排入废物盒;光学系统通常包括光源、单色处理、光电转换三部分。

不同厂家其尿液分析仪的光学系统不尽相同,如德国宝灵曼公司的Miditron采用了可发射特定波长的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检测光源,两个检测头上都有不同波长的LED,对应于试纸条上特定的检测项目分别为红、橙、绿(660nm,620nm,555nm)它们相对于检测面发60℃角照射在反应区上;拜耳公司的Clinitek200以高亮度的卤钨灯为光源,经光导纤维传导到两个检测头,每个检测头有11个检测位置(包括一个空白补偿位置),入射光以45O角照射在反应区上,在反应区的正上方也固定有一组光纤,反射光被传导至滤光片轮分光(从510nm至690nm为10个波长);电路系统,将转换后的电信号放大,经模数转换后送CPU处理计算出最终检测结果,然后将结果输出到屏幕显示并送打印机打印。

CPU不但负责检测数据的处理,而且控制了整个机械、光学系统的运作,并通过软件实现了多种功能。

尿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用双波长测定试剂带上的颜色变化。

试剂带上有数个含有各种试剂的试剂垫,各自与尿中相应成分进行独立反应,显示不同颜色,颜色的深度与尿液中某种成分呈比例关系。

试剂带中还有另一个垫“补偿区”作为尿液本底颜色,以对有色尿及仪器变化等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

将沾附有尿液的试剂带放在仪器比色槽内,试带上已产生化学反应的各种试剂垫被光源照射,其反射光被接收器接收,反射光的强度与各个项目的反应颜色成正比。

不同强度的反射光再经光电转换器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四、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尿液干化学分析是由尿“浸渍条”进行的,不同厂商提供许多种类“浸渍条”供选择。

这些“浸渍条”或试纸条为一个塑料条,上有一个或多个富含化学物质的反应块,尿与试剂块接触后产生显色反应。

较常用的试纸条包括下列项目:PH、亚硝酸盐、比重、白蛋白、葡萄糖、白细胞酯酶、血/血红蛋白、胆红素、尿胆原。

对试纸条的要求应与尿分析仪以及校准带(液)组成标准的检测系统,理应是配套的。

因为各仪器组成的检测系统中方法不一定相同,试带量的标准也有不同。

如要选用其他厂家生产的代用试带,应先了解其方法是否与仪器配套试带一致。

同时要做对比试验,认为无显著差异才能选用。

尿液化学分析推荐使用的尿标本为混合均匀的第一次晨尿(浓循8小时)不离心,保存于15-25℃,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检测。

如标本不能立即运送和检测。

采集后应置冰箱(2-8℃),尿的组分如胆红素和尿胆原不稳定,细菌可消轻葡萄糖,如尿放置不用,其PH会改变。

尿液化学分析一定要用质控品做质量控制,质控要有记录,单项可暂以上下相差一档作为在控,相差一档以上为失控。

由于试带的专一性与传统手工检测有不同之处,最常见的有以下特点: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本蛋白不反应;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 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而且对游离Hb也反应;WBC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手工法低得多(Hawison);比重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重计结果不一,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

这些特点要造成尿化学法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属过筛试验,原则上阳性结果应以传统手工法复检,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检还可发现许多药物或其它干扰。

按CCCLS文件规定,尿蛋白的确证试验为磺基水杨酸法。

尿葡萄糖的确证试验是葡萄糖氧化酶定量法或班氏定性法,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为Hawison法,尿WBC、RBC的确证试验是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对于其阳性结果与尿显微镜检查不一致的也应复查,为此尿沉渣镜检不能废除而应加强。

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一、严格按规定的要求操作1.严格按厂家要求安装、使用和保养。

2.每天测定标本前先用校验带监测仪器性能,使用校检带时应注意:①试剂带架必须清洁、干燥;②校检带不可浸尿或蘸水;③不可用手摸校验带;④校验带应保存在专用盒内,避光防潮;⑤当仪器对校验带测定的结果与预测值不符时,应再以另一校验带(参考校验带)重新测试。

校验不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

二、用质控人工尿液进行质量控制开机后,当校验带测定结果在规定范围时,再用试纸条对质控人工尿液进行测定。

其结果符合要求时再进行尿标本检测,人工尿液配制方法见表1 。

质控期望值见表2表1 尿液化学检验室内质控人工尿液的配制表2 人工尿液质控期望值由于人工尿液的化学成分总是不如自然尿液,有时会带来较大误差,故条件许可时,应制备以正常人尿为本底、再加入各有关成分的尿质控物。

也可利用质控人工尿液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即将参考尿液与待检尿标本一起送检,进行单盲试验,测定结果与靶值在一个“+” 或不足一个“+” 属合格,但靶值为一个“+”,而测定为“-” 者判为不合格,测定误差在“2 +” 以上的为不合格应帮助查找原因,作出纠正。

三、尿液分析仪应该和镜检相结合无论尿液分析仪还是尿沉渣分析仪都不能代替尿常规检查,它们只能作为过筛试验,因为尿液分析仪无法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结晶等有形成分,即使尿十项或十一项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也只限在化学检查范围内,且尿分析仪所受的干扰因素很多,与实际镜检有一定差距,因此,当尿分析仪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结合显微镜检查报告结果,并以显微镜结果为准,因为这些有形成分对肾脏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一)尿分析仪过筛标准的确定过筛的概念:仪器和试剂带符合实验要求,在检验人员相对稳定条件下,制定一个标准,达到此标准可视为尿沉渣成分在正常范围内,可免除进一步显微镜检查为过筛试验。

下面对尿分析仪过筛的标准介绍如下:首先用规范化的方法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取尿液10 ml ,离心5 分钟弃去上清液,留沉渣0.2 ml 摇匀,取20μl 加盖玻片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然后转高倍镜,检查10 个高倍视野,如果白细胞0 ~5 ;红细胞0 ~3 ;透明管型在20 个低倍视野下为0 ~1 ,那么尿质控标准可确定为阴性,按3表对照分析。

表3 质控尿液干化学法与镜检对照分析(二)确定干化学过筛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白细胞(1)尿液必须新鲜(以免白细胞破坏)。

注意由于尿液在膀胱贮留时间过长或者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白细胞破坏后酯酶释放到尿液中,镜检阴性,从而造成假阴性。

另外尿分析仪的检测只与完整的粒细胞起反应,不与淋巴细胞反应或者破坏的粒细胞起反应。

(2)甲醛、高浓度胆红质,某些药物可出现假阳性。

(3)决不能凭经验进行换算,因无法寻找换算方式和换算系数。

2.红细胞(1)既可对完整红细胞起反应,也可对游离血红蛋白起反应。

(2)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含有类过氧化物酶作用出现假阳性)。

肌红蛋白或大量维生素C ,都可干扰此试验。

(3)肾病患者、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尿比重过低、尿pH 偏高等均易造成红细胞干化学检查呈现假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