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

合集下载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第二讲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b=c:d,则(a+c):(b+d)=a:b=c:d;性质2:若a:b=c:d,则(a-c):(b-d)=a:b=c:d;性质3:若a:b=c:d,则(a+xc):(b+xd)=a:b=c:d;(x 为常数)性质4:若a:b=c:d,则a×d=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xaabybxy①;;;XXXxamxaxma②(其中m);;XXXxaxax ya bx ya b③。

ybx ya bx ya bxaxaycxac④,;x:y:zXXXcdadbc⑤x的等于y的,则x是y的,y是x的.abbcad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个物体按照a:b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axbx的比分别为a:a b和b:a b,以是甲分派到个,乙分派到个.a ba b⑵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种别数量的问题ax比方:两个种别A、B,元素的数量比为a:b(这里a b),数量差为x,那么A的元素数量为,B的a bbx元素数量为,以是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与a或b的比值.a b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考试是小学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它关系到小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更好的初等教育。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做好小升初的复习备考,小升初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希望大家在小升初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参考!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 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 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希望我们准备的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在你们复习备考过程中起到实际的作用,愿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院校!。

小学数学毕业(升学)模块总复习第14讲:比和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知识梳理,易错在线,能力拓展)

小学数学毕业(升学)模块总复习第14讲:比和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知识梳理,易错在线,能力拓展)

小升初毕业总复习模块四:比和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考点一: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考点二:比例尺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就是一个比。

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例如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

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上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实际相对应的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镜、实物投影仪是把图形(或物体)放大,照相机是把物体缩小。

考点三:用比例解决问题解决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方法(1)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

(2)找出题目中一定的量。

(3)列出等量关系式,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4)写出"解",设未知数。

(5)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

(7)写出答语。

例题精讲例1、(1)小娟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2)在一幅地图上,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3)王鹏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针对训练1、(1)张大爷裁了杨树和柳树共400棵,杨树与柳树棵数的比是3∶5杨树、柳树各栽了多少棵?(2)一幅地图上用5cm表示实际距离50km,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3)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驶了240千米。

照这样计算,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例2、(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求最大内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2)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为18厘米,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解析:比和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解析: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解析:比和比例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二、比和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体现在行程问题中,因为有速度=路程时间,所以:当一组物体行走速度相等,那么行走的路程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当一组物体行走路程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当一组物体行走时间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路程的正比.1.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试求这两个数.【分析与解】方法一:设A为8x,则B为5x,于是有(8x-34):(5x-34)=2:1,x=17,所以A为136,B为85.方法二:因为减少的数相同,所以前后A 、B的差不变,开始时差占3份,后来差占1份且与B 一样多,也就是说减少的34,占开始的3-1=2份,所以开始的1份为34÷2=17,所以A为17×8=136,B为17×5=85.2.近年来火车大提速,1427次火车自北京西站开往安庆西站,行驶至全程的511再向前56千米处所用时间比提速前减少了60分钟,而到达安庆西站比提速前早了2小时.问北京西站、安庆西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设北京西站、安庆西站相距多少千米?(511x+56):x=60:120,即(511x+56):x=1:2,即x=1011x+112,解得x=1232.即北京西站、安庆西站两地相距1232千米,3.两座房屋A和B各被分成两个单元.若干只猫和狗住在其中.已知:A房第一单元内猫的比率(即住在该单元内猫的数目与住在该单元内猫狗总数之比)大于B房第一单元内猫的比率;并且A房第二单元内猫的比率也大于B房第二单元内猫的比率.试问是否整座房屋A内猫的比率必定大于整座房屋B内猫的比率?【分析与解】如下表给出的反例指出:对所提出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表中具体写出了各个单元及整座房屋中的宠物情况和猫占宠物总数的比率.4.家禽场里鸡、鸭、鹅三种家禽中公篱与母篱数量之比是2:3,已知鸡、鸭、鹅数量之比是8:7:5,公鸡、母鸡数量之比是1:3,公鸭、母鸭数量之比是3:4.试求公鹅、母鹅的数量比.【分析与解】公鸡占家禽场家禽总数的=21124615:(3544)45:46:(3544)46:47.333345⨯⨯+⨯⨯=⨯⨯+⨯⨯=8118751310⨯=+++,母鸡占总数的3 10;公鸭占总数的8338753420⨯=+++,母鸭占总数的420;公鹅占总数的213332102020-+=+(),母鹅占总数的234232102020-+=+(),公鹅、母鹅数量之比为322020::3:2.5.在古巴比伦的金字塔旁,其朝西下降的阶梯旁6m的地方树立有1根走子,其影子的前端正好到达阶梯的第3阶(箭头).另外,此时树立l根长70cm自杆子,其影子的长度为175cm,设阶梯各阶的高度与深度都是50cm,求柱子的高度为多少?【分析与解】70cm的杆子产生影子的长度为175cm;所以影子的长度与杆子的长度比为:175:70=2.5倍.于是,影子的长度为6+1.5+1.5×2.5=11.25,所以杆子的长度为11.25÷2.5=4.5m.6.已知三种混合物由三种成分A、B、C组成,第一种仅含成分A和B,重量比为3:5;第二种只含成分B和C,重量比为I:2;第三种只含成分A和C,重量之比为2:3.以什么比例取这些混合物,才能使所得的混合物中A,B和C,这三种成分的重量比为3:5:2 ?【分析与解】注意到第一种混合物种A、B重量比与最终混合物的A、B重量比相同,均为3:5.所以,先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A 、B 重量比调整到 3:5,再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中A 、B 与第一种混合物中A 、B 视为单一物质.第二种混合物不含A ,第三种混合物不含B ,所以1.5倍第三种混合物含A 为3,5倍第二种混合物含B 为5,即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重量比为5:1.5.于是此时含有C 为5×2+1.5×3=14.5,在最终混合物中C 的含量为3A /5B 含量的2倍.有14.5÷2-1=6.25,所以含有第一种混合物6.25.即第一、二、三这三种混合物的比例为6.25:5:1.5=25:20:6.7.现有男、女职工共1100人,其中全体男工和全体女工可用同样天数完成同样的工作;若将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对调一下,则全体男25天完成的工作,全体女工需36天才能完成,问:男、女工各多少人?【分析与解】 直接设出男、女工人数,然后在通过方程求解,过程会比较繁琐.设开始男工为“1”,此时女工为“k ”,有1名男工相当k 名女工.男工、女工人数对调以后,则男工为“k ”,相当于女工“k 2”,女工为“I”.有k 2:1=36:25,所以k=65. 于是,开始有男工数为11k +×1100=500人,女工600人.8.有甲乙两个钟,甲每天比标准时间慢5分钟,而乙每天比标准时间快5分钟,在3月15日的零点零分的时候两钟正好对准.若已知在某一时刻,乙钟和甲钟时针与分针都分别重合,且在从3月15日开始到这个时候,乙钟时针与分针重合的次数比甲钟多10次,那么这个时候的标准时间是多少?【分析与解】 标准的时钟每隔56511分钟重合一次. 假设经历了x 分钟. 于是,甲钟每隔52460651124605⨯⨯⨯-分钟重合一次,甲钟重合了246052460⨯-⨯×x 次; 同理,乙钟重合了246052460⨯+⨯×x 次; 于是,需要乙钟比甲钟多重合 246052460⨯+⨯×x-246052460⨯-⨯×x=102460⨯×x=10; 所以,x=24×60;所以要经历24×60×65511分钟,则为524606551165246011⨯⨯=⨯天. 于是为65天510(24)10()1111⨯=小时106(60)541111⨯=分钟.9.一队和二队两个施工队的人数之比为3:4,每人工作效率之比为5:4,两队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二队比一队早完工9天.后来,由一队工人23与二队工人13组成新一队,其余的工人组成新二队.两支新队又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新二队比新一队早完工6天.试求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分析与解】一队与二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3×5):(4×4)=15:16.一队干前一个工程需9÷116=144天.新一队与新二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2112(3544):(3544)46:47.3333⨯⨯+⨯⨯⨯⨯+⨯⨯=新一队干后一个工程需6÷147=282天.一队与新一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2115:(3544)45:46 33⨯⨯+⨯⨯=所以一队干后一个工程需282×4645天.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是144:(282×4645)=(144×45):(282×46)=540:1081.。

小学数学毕业(升学)模块总复习第12讲: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知识梳理,易错在线,能力拓展)

小学数学毕业(升学)模块总复习第12讲: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知识梳理,易错在线,能力拓展)

小升初毕业总复习模块四: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考点一:比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为0。

2.比值的意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1)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化简比和求比值考点二: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1:2=3∶6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题精讲例1、(1)一辆汽车5小时行了30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 ),比值是( )。

(2)5:6=( )÷( )=( )。

(3)解比例:3∶x=4∶8。

针对训练1.(1)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乙数和甲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8÷16=( ):( )=( )。

(3)解比例:x ∶15=10∶30例2、(1)一个比的前项是9,如果前项加上1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10天完成。

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3)如果甲比乙多0.8,甲:乙=4∶3,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针对训练1、(1)一个比的前项是6,如果前项加上2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6天完成。

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

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4.比和比例的区别(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

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5比和比例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6比和比例的联系: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

比和比例—小升初复习讲义(通用版 含详解)17页

 比和比例—小升初复习讲义(通用版 含详解)17页

2021-2022学年小升初数学精讲精练专题汇编讲义第5讲比和比例知识点一:比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2.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的读法:4 : 5=4÷5=0.8↓↓↓↓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比值。

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没有单位名称; 不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有单位名称。

例如:100千米:5时=20千米/时(2)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称为化简比或比的化简。

5.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关系: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与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1)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由比与分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知,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商不变的规律三者只是说法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

6.按比分配:(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作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已知总数量和部分数量的比,求各部分数量。

(3)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数量;另一种是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知识点二: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小升初专题:比与比例

小升初专题:比与比例

小升初专题:比与比例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比与比例”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也为今后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比与比例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聊聊“比”。

什么是比呢?简单来说,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如说,6÷3 可以写成 6:3 的形式,“:”就是比号。

在比中,有前项和后项之分,6 是前项,3 是后项。

比是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比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这就好比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不管是分成 2 份还是 4 份,每一份所占的比例是不变的。

再来说说比例。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2:3 = 4:6,这就是一个比例。

在比例中,有内项和外项。

在 2:3 = 4:6 中,2 和 6是外项,3 和 4 是内项。

而且,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这是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重要依据。

比和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说,我们在调配饮料时,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混合不同的成分,就需要用到比例的知识。

再比如,在地图上,会标明比例尺,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知道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关系,从而计算出实际的距离。

在做比与比例相关的题目时,有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种常见的题型是化简比。

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比如 12:18,我们可以找出 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 6,然后同时除以 6,得到 2:3,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另一种题型是解比例。

比如,已知 3:5 = x:15,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到 5x = 3×15,然后解方程求出 x 的值。

还有一种题型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比或者比例。

比如,小明有 10个苹果,小红有 15 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红拥有苹果数的比就是10:15,化简后为 2:3。

为了更好地掌握比与比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做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之【比和比例】专项复习课件ppt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之【比和比例】专项复习课件ppt

1.与15∶16比值相等的是( D )。
A.
1∶1 65
C. 5∶ 6
B.
1∶ 6
5
D.6∶5
2.把 20 克盐溶于 100 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B )。
A. 1∶ 6
B. 1∶ 5
C. 1∶ 4
D. 1∶ 3
3. 1和它的倒数的比是( D )。 5
A. 1∶ 1
B. 1∶ 5
C. 5∶ 1
D. 1∶ 25
温馨提示: 分数的分母和除法的除数不能为 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 0。
考点三 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温馨提示: 化简比时,要注意前项和后项先统一单位,然后化简。
考点四 比的应用 1.按比例分配:把一个 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这种分 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温馨提示: 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例如,把 12 张画片分 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 1∶1 分,习惯上叫平均分,如果按 2∶1 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按比例分配,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 的特例。
温馨提示: ①根据比的意义,写比时一般写成两个数的比,不带单位。例 如:六(1)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24∶26。 ②不同单位的两个同类量相比,要先化成同一单位。例如:一 块长方形钢板长 1.2 米,宽 80 厘米,钢板长与宽的比是 1.2∶0.8 或 120∶80。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在一个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
【例 1】 填空。
(1)a 与 b 的商是5,a 与 b 的比是(
)。
8
(2)圆的 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
)。
(3)4∶9 的前项乘 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1)a 与 b 的商是5,5可以看成是 5∶8,所以 a 与 b 的比是 5∶8。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比和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比是指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相对大小关系,而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关系。

比和比例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购物时的折扣比、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比的概念比是指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比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1. 分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2/3、5/8等。

2. 小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如0.5、0.75等。

3. 百分数形式:将比的两个数值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50%、75%等。

比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比较:1. 同分母比较:比较两个比的分子,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越大,比就越大。

2. 同分子比较:比较两个比的分母,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比就越大。

3. 交叉相乘比较:将两个比的分子分别相乘,然后比较所得乘积的大小,乘积越大,比就越大。

二、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比相等的关系。

比例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比例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1. 分数形式: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1/2。

2. 小数形式:用小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0.5。

3. 百分数形式: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关系,如1:2可以写成50%。

比例的特点:1. 反比例:当两个量成反比时,它们的乘积保持不变。

例如,一个物体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

2. 直比例:当两个量成直比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

例如,一个物体的速度和所需的力成直比,力越大,速度越快。

比例的应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举几个例子:1. 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烹饪中常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添加各种食材,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2.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的远近关系,从而更好地规划旅行路线。

小升初数学3.5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3.5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3.5比和比例五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 ,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拟 ,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 ,后项相当于除数 ,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 ,后项相当于分母 ,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根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根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 ,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 ,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局部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 ,如果比例中的任何三项 ,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1)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以下是小升初数学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1. 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表示,用冒号(:)或分数形式表示,比的两个数或物体叫做比的两个项。

2. 比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幂运算都可以用在比的运算中,比的运算必
须保持两个项之间的比值不变。

3. 比的性质: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它们的对应项相等;如果两个比的两个项都乘以
同一个非零数,那么它们的比值不变。

4. 比例的概念:若两个比相等,就叫做比例。

比例通常用等号(=)表示。

5. 比例的性质:如果一个比例中的三个比中有一个是未知数,我们可以通过已知项求
出未知项。

6. 等比例的概念:如果两个比中的两个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叫做等比例。

7. 等比例的性质:如果一个比例中的两个比都是未知数,并且这两个比相等,那么这
个比例是等比例。

8. 比例的运算:比例的运算与比的运算相似,同样需要保持比例中各个项的比值不变。

以上是小升初数学中关于比和比例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解决
与比和比例相关的问题。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

比与比例的知识点比和比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和比例,例如衡量两个物体的大小、计算物品的比价等。

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数学学科中的进一步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1.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事物在其中一属性上的差异或关系。

比的表示方法可以是用冒号“:”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例如,物体的质量是另一个物体质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表示为1:3或1/32.比的性质及运算法则:(1)比的基本性质:比具有相等性、互换性和传递性。

(2)比的运算法则:可以进行比的加减运算和比的乘除运算。

比的加减运算:两个比相加或相减,只需要将它们的相应部分进行相加或相减即可。

比的乘除运算:两个比相乘,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两个比相除,则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3.比例的概念:比例是相同属性的两个或多个比之间的关系。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c:d。

其中,a、b、c、d称为比例项。

4.比例的性质及运算法则:(1)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具有对称性、相似性和分解性。

对称性:在比例a:b=c:d中,如果a/b=c/d,则一定有b/a=d/c;相似性:当a/b=c/d时,a/c=b/d,即比例的两个比相等,则它们的两个比也相等;分解性:当a/b=c/d时,可以将这个比例分解为两个比例:a/c=b/d 和a/(b-c)=c/(d-b);(2)比例的运算法则:比例的乘法:如果(a/b)=(c/d),(b/e)=(d/f),则(a/e)=(c/f);比例的除法:如果(a/b)=(c/d),(b/e)=(d/f),则(a/c)=(b/d)。

5.如何解决比和比例的问题:(1)确定比例的关系:比例问题往往需要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确定出问题中比例的关系,可以使用等式或比例表达式来表示;(2)转化为等式:将比例的关系转化为等式,并进行必要的运算;(3)解方程和计算:通过解方程或计算方法求解未知量;(4)检验答案:检验所得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备战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

备战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

备战2019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归纳比和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主要用于对不同大小的量进行比较和描述。

比和比例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因此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比的概念与性质比是通过两个数的比较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通常以":"或"/"分隔两个数,例如2:3、4/5等。

比的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的相等性:如果两个比相等,则其相对应的两个数也相等。

例如,2:3=4:6,则2=4,3=6。

2. 比的基本单位:比的基本单位是1,即"a:a"的比值等于1。

例如,5:5=1。

3. 比的向量性:比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2:3+3:4=5:7,2:3-3:4=-1:7。

二、比例的概念与性质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构成的等比关系。

比例常用":"表示,例如2:3=4:6,可以读作"2与3的比等于4与6的比"。

比例的性质如下:1. 比例的反比性:如果两个比成反比,即a:b和c:d满足ad=bc,则称a、b、c、d成比例。

例如,2:3和4:6成反比。

2. 比例的传递性:如果a:b和b:c成比例,则a:c也成比例。

例如,2:3和3:4成比例,则2:3和3:4的比也成比例。

3. 比例的倒数性:如果a:b成比例,则b:a的比为a:b的倒数。

例如,2:3成比例,则3:2为2:3的倒数。

三、比和比例的运算规则比和比例运算是比较常见的数学运算,掌握其运算规则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比和比例的运算规则:1. 比的乘法:如果a:b和c:d成比例,则(a×c):(b×d)也成比例。

2. 比的除法:如果a:b和c:d成比例,则(a÷c):(b÷d)也成比例。

3. 比的平方根:如果a:b成比例,则√a:√b也成比例。

六年级小升初比和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小升初比和按比例分配

比和按比例分配1、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的商,叫做比值。

(a ÷b=a:b=b a ,b ≠0)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3、 单比:只含一个“:”比号的比叫单比。

(例:3:2)连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比号的比叫做连比。

(例:4:5:6…) 注:将单比化成连比时,关键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表示同一个量的份数化相同。

【例1】: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整数比(1)4:31 (2)5.7:43(3)25.4:512 (4)261:13111、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整数比(1)5:61 (2)5.1:83(3)25.7:43 (4)211:1512【例2】: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20米,长与宽的比是3:2,它的面积是多少?思路点拔:长方形的中是指两条长和宽的长度之比,用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即10220=÷(米),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10米,再把10米按3:2进行分配,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解:10220=÷(米)(米))(22310=+÷长:(米)632=⨯宽:(米)422=⨯面积:(平方米)2446=⨯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cm,他的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表面积是多少?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他的两个角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修一条公路,已修与未修的比是5∶7;问;(1)这条公路全长240米,则已修与未修各是多少米?(2)已修比未修少60米,这条公路全长是多少米?4.六年级(2)班男、女生的人数比是3:2,又转来4名男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男、女生人数比是多少?【例3】:有三箱水果共重210千克,如果第一箱与第二箱的比是2:3,第二箱与第三箱的的比是4:5,求三箱水果原来分别重多少千克?思路点拨:“由如果第一箱与第二箱的比是2:3,第二箱与第三箱的的比是4:5”,可知第一箱:第二箱:第三箱=8:12:15,求出一份的量(千克)++210=÷,再分别求出各箱即可。

2020年小升初数学热点题型 四 比和比例

2020年小升初数学热点题型 四  比和比例

【要点归纳】一、比的认识2020年小升初数学热点题型四比和比例【重点】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一定不能含有比号)3.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结果是最简整数比;一定含有比号)【难点】比跟分数、除法的主要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二、比例的认识【重点】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难点】解稍复杂一点的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应用【重点】1.已知总量及两个(或几个)部分量间比的关系,求各部分量的具体数量。

方法一:分数法--先求按一定的比将总量分成几份,再用总量乘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分率;方法二:平均分法--先求按一定的比将总量分成几份,用总量除以份数,求出一份的具体数量,再用一份的具体数量与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相乘。

2.已知一个具体数量和它与另外一个具体数量间比的关系,求总量。

方法一:分数法--先求按一定的比将总量分成几份,再用具体数量除以它所占总量的分率;方法二:平均分法--先用具体数量除以它所占的份数,求出一份的具体数量,再用一份的具体数量乘总量的份数。

3.已知一个具体数量和它与另外一个具体数量间比的关系,求另一个量。

方法一:分数法--先求按一定的比将总量分成几份,再用具体数量除以它所占总量的分率;求出总量,然后用总量乘另一个量所占总量的分率;方法二:平均分法--先用具体数量除以它所占的份数,求出一份的具体数量,再用一份的具体数量乘另一个量所占的份数。

4.已知总量及两个部分量间比的关系与差,求具体量或总量。

方法一:分数法--先求出每个具体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用较大的具体数量所占总量的分率减去较小的具体数量所占总量的分率,最后用两个具体数量的差除以这个分率,就可求出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和比例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