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期末考试答案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桥》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作了5个第一,下列哪个说法不属于五个第一?()(1.0分)1.0 分A、第一部故事片B、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C、第一部以农民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D、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影片《南征北战》是上海制片厂摄制的战争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张瑞芳等主演,这部电影是直接反应()军事思想的影片。
(1.0分)1.0 分A、邓小平B、朱德C、周恩来D、毛泽东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精神在十七年的具体表述中就是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等。
(1.0分)1.0 分A、爱国主义B、奋斗主义C、集体主义D、民族主义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关于影片《暴风骤雨》,下列表述有误的是()(1.0分)1.0 分A、影片《暴风骤雨》中的音乐也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B、影片的导演和主演大多有土地改革的经历。
C、影片导演谢铁骊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土地革命。
D、电影对原著小说做了较大改动,从而增强了作品写实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是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由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等人主演的。
(1.0分)1.0 分A、《早春二月》B、《青春之歌》C、《北风吹》D、《风云儿女》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6下列不是80年代电影特点的是?()(1.0分)1.0 分A、坚持把握电影创作的方向B、对中年问题的热切探讨C、对历史的沉痛反思D、对现实矛盾的大胆揭示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电影《白毛女》的插曲()独具民族风格,至今仍脍炙人口。
(1.0分)1.0 分A、《东方红》B、《北风吹》C、《十送红军》D、《松花江上》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02-附答案
第八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这一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2.如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3.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
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4.《一寸河山一寸血》中说:“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
”“当年”是指()A.1894B.1931C.1937D.19415.下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
“百团大战”是()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6.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场战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李宗仁指挥的战役②山东是主要战场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小芸绘制了如图年代尺。
按时间先后顺序在________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①“九一八”事变②平型关战斗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2023年福建省中考历史真题附答案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旨在()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3.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黑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上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4.针对汉武帝的困惑(见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这说明了()A.民族的交融B.江南的开发C.文治的出现D.科技的进步6.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
”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7.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8.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
这表明当时()A.水陆交通发达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商帮资本雄厚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9.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图1 图2 图3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D.文学艺术的发展10.表2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部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11.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
【最新推荐】松花江上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篇一:10《冰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编制者复旦中学陆增堂*10 冰城1 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它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上的一颗明珠”。
2 圆顶的俄罗斯大教堂,华丽的“马迭尔”餐厅,典雅的日本民宅,精美的民族建筑,装扮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夏天,迷人的太阳岛曾使多少人流连忘返。
那绿草如茵的岸边,是孩子们的乐园,高大整齐的树林枝繁叶茂,即使是最炎热的夏(来自:WwW. :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 )季,也会使你感到格外清爽。
一处处江滨浴场,吸引了许多游客。
水中,健将们劈波斩浪,享受着中流击水的快乐;岸上,一顶顶遮阳伞、小花伞装点着绿茵茵的草地,黄澄澄的沙滩,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在繁华的市区,有这样一块安静、清爽的休息场所,怎能不令人神往。
3 然而,我更爱哈尔滨的冬天。
一到冬季,哈尔滨就变成了冰的王国、雪的世界。
地上、树上、各式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到处是一片银白,远远望去,好壮观,好气派。
4 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常常玩得汗流浃背,不仅把帽子扔到了一边,甚至连棉衣都脱掉了。
5 这时的松花江上,仍然是游人不断。
冰封的江面上修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滑雪道,游人们驾驶着爬犁,从十几米高处飞奔而下,没有一点勇气的人是决不敢尝试的。
远处,冰帆点点;近处,冬泳的人们破冰而入,引起阵阵赞叹声。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你绝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也会跃跃欲试。
这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而且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
哈尔滨人就是在这种环境的陶冶下,养成粗犷、热情的性格,变得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就连外国朋友也翘起大拇指,连声夸赞:“哈尔滨人勇敢,了不起!”6 哈尔冰的冰灯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
用冰块堆砌的冰塔巍峨高大;冰雕的“嫦娥奔月”栩栩如生;雪塑的小兔、小鹿精巧别致;充满乐趣的迷宫,令人眼花缭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话?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3.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4.给文章中空白处加标点。
5.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岛上看雾凇周立新吉林雾凇远近闻名。
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松花江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而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则是观赏和拍摄雾凇奇观的最佳地点。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
当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冬季到来,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便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雾凇奇观。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所不知水到渠成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水落石出相反相成C.无所不在水到渠成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水落石出相反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
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A.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美军和八路军C.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日军和新四军2.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3.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该事件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4.“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5.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6.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个命令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时 B.双十二事变时C.七七事变时 D.八一三事变时7.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8.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9.“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湖北省黄冈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招聘考试真题
湖北省黄冈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招聘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这是法律责任归责原则中的()。
A、责任法定原则B、因果联系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参考答案】C2. 某环卫所积极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他们在 A 社区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多B.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C.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不愿承担相关费用D.居民嫌麻烦,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参考答案】C3. 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
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参考答案】D4. 关于查封、扣押的期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B、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C、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延长D、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对当事人说明理由【参考答案】C5. 公文办理主要分为()。
A、收文和发文B、拟办与承办C、登记与分发D、整理与保管【参考答案】A6. 某公司占据家具制造业70%的市场份额,下列行为不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是()。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沙发B.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衣橱C.没有正当理由,在销售写字台时搭售电脑桌" />D.与第二大家具制造商协商协定提高实木家具价格【参考答案】D7. 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A、部门规章B、省政府规章C、县政府规定D、省人大决定【参考答案】C8. 同时具备“三国时期”“皇帝”“邺下文人集团”这三种特征的历史人物是()。
2025届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5届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经典的弱传播还体现在标语、歌曲与戏剧上。
新的阶层、新的政治力量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与制造不被传统秧序管控的新媒体。
当时的红军没有大众媒体阵地,贴标语、发传单就是红军的新媒体手段与自媒体矩阵。
在国民党的层层宣传管控下,共产党、红军运用这些更接地气的新媒体和自媒体,与作为弱势群体的劳苦大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红军的标语充分表现出与弱势群体的连接:“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取消国民党的一切苛捐杂税、焚烧田契借约”“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房屋森林农具,分给贫苦的农民”……在红色经典的传播中,歌曲发挥了它不可比拟的传播作用,因为即使认不得字的人也会唱歌。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松花江上》这首歌,抗日的全面动员会是什么状况。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歌,比如《还我地来还我田》《劳苦工农翻身》,歌名就直击人心。
脸炙人口的《十送红军》,没有用“红军做了什么”的主动语态,而是用了被动语态,这种“被动语态传播法”将送别红军的情感表达得千回百楚。
人民群众成为弱传播的主体,特别是“送别”这个场景,让这眉歌超越时代、经久传唱。
抗战时期的红歌经典不得不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不是一曲气势磅礴的大作吗?它怎公是弱传播呢?其实,以是否有力量、是否柔和来判断是不是弱传播,曲解了舆论的弱定理。
弱者在舆论中的表达恰恰是有力量的,这就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会成为舆论中的强势群体的应有之义。
弱定理提醒我们的是,如果没有“弱连接”或“弱处理”的强传播,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舆论是靠子取认同来取得力量的,只有争取认同,才能推动关注的聚集。
那种以势压人的强势传播得不到认同,所以没有舆论力量。
而弱传播形成的舆论聚集,无论是眼泪还是怒火,都有巨大的能量。
《黄河大合唱》赞美黄河的伟大力量与民族的伟大精神,但歌曲一开始却并没有直接着墨于黄河的雄浑气势与民族的灿烂文化,甚至没有直接引入抗战的英雄主题。
初二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及答案1.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一bull;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一bull;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是日本蓄意侵略制造的事件,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
答案:C2.当年传唱于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写于( )A.九一八事变后B.一bull;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解析:由《松花江上》的歌名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曲反映的故事发生在松花江附近,而松花江位于东北。
上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所以答案是A项。
答案:A3.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让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要求他联共抗日。
事变发生后,在中共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答案:B4.从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看,西安事变又可称为( )A.双十二事变B.双十事变C.七七事变D.双五事变解析: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答案:A5.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 )A.1931年12月30万B.1935年12月20万C.1937年12月50万D.1937年12月30万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12月,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答案:D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并没有取得胜利;而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
由此确定答案是C项。
答案:C7.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在( )A.1938年4月B.1938年3月C.1937年12月D.1938年10月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辨析情况。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松花江上阅读题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2)流浪:(3)哪年,哪月:(4)爹娘啊,爹娘啊: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
”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
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松花江上阅读题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4.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程多宝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程多宝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程多宝那一仗让人欲哭无泪,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与那把他心爱的二胡,几乎被日本山炮炸成齑粉……如水的往事伴着一路风雨,从二娃的心窝窝流淌而来:当初,李老兵和他的二胡,是不是被自己的笛声吸引过来的?当时,李老兵拉了一支《松花江上》,二娃听完曲子直发呆,想哭,想喊,想找个日本兵打一架。
“李老兵,你看你啊,就凭这两根细弦,还有一根琴弓,拉出的声音居然比女人半夜的哭声还让汉子们坐不住。
”自己吹的笛子,好比牧童喊山;李老兵拉的二胡,那就是女人哀泣。
那种让人一听就想为普天下女人复仇的声调,二娃怎么也吹奏不出来。
“二娃,别较真了,不是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重要的是你为谁吹、我为谁拉。
”李老兵补了一句,“也不是你讲的什么笛膜不好,只是你没有吹出那种仇恨,你只是‘短笛无腔信口吹’。
”那个漆黑的夜,李老兵他们准备夜袭日本兵的一个据点,二娃悄悄地跟在后面。
那场仗太惨烈了,天空一度红到了下半夜。
夜袭的那个排几乎被打散了架子,排长没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被炸飞,只剩了点念想——那根琴弓还在。
接替排长职务的是王老兵。
王老兵咬牙切齿地说:“二娃,给大家吹一段,送一程大老李。
也让这大山听清了,这一笔笔血债,是狗日的小日本欠下的。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伴随着二娃振奋人心的笛声,休整的八路军战士振臂高唱。
王老兵抬手抹了抹泪:“二娃,大老李跟你一样,家园让日本人糟蹋了,日子没法过了,为了报仇参加了八路军。
这根琴弓,我们先替大老李收好,等到赶走了小日本,找到他的家人,还给人家一个念想。
”要是能弄来一把二胡,岂不更好?二娃觉得,自己吹奏的曲调,还是不如李老兵拉得好。
他正寻思着,王老兵看出来了:“会有的,以后咱们缴获小日本的。
等搞了一把像样的二胡,就当作战利品祭奠大老李!你问我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我也答不出来。
2022学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2022学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嗔.怒(zhēn)纶巾不省.人事(xǐng)如雷惯耳B.作揖.(jǐ)聒燥面面厮觑.(qù)不由分说C.星宿.(xiù)愧赧箪.食壶浆(dān)经世奇才D.桑梓.(zǐ)捉狭顿开茅塞.(sāi)思贤如渴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
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汉字的功能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强大。
B.宪法知识讲座,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守法观念,也增加了我们的法律知识。
C.智取、埋伏、设计“生辰纲”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D.《黄河颂》以颂歌的形式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3分)A.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西游记》B.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水浒传》C.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
望兄见谅。
”——《三国演义》D.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
今日难得海外幸遇。
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
”——《镜花缘》5.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命运,其实是公平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常考片段含参考答案新编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练习(一)《徐悲鸿励志学画》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怒)力。
他像一(个匹)(不知疲倦)的(俊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阵陈)列着许多欧(洲州)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摩模)。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2、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词(用“√”表示)。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清:①寂静;②清楚,明白;③一点不留;④清贫。
清.苦(④清贫)清.静()说不清.()(2)临:①来到;②对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④将要。
临.摹(③照着字画模仿)临.街(②)光临.(①)(3)潜:①隐在水面下活动;②隐藏,不露在外面;③秘密地,不声张。
潜.心(②隐藏,不露在外面)潜.水()潜.逃()4、带波浪线的第一句话是,承接上文(徐悲鸿决心励志学画),引出下文(对他勤学苦练的叙述)。
5、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是___ ___关系。
6、用“——”分别画出概括第二、三自然段意思的语句。
7、哪句话是具体写徐悲鸿“潜心临摹”的?用“”画出来。
“每逢节假日”“一整天”“常常”词语表现了徐悲鸿。
(二)《说勤奋》我国(文明着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上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豪)不气馁,(急积)起直追。
每天天(冈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正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怒)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半上名列前(茅矛)。
︱后来他远(渡度)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州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象)。
︱由此可见,()基础比别人差一些,()肯下(功攻)夫,()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_复兴中华》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_复兴中华》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5分。
)1.1911年4月27日,总指挥( )组织并发动了广州起义。
A.孙中山 B.黄兴 C.喻培伦2.《南京条约》由( )两个国家签订。
A.中法B.中日C.中德D.中英 3.下列不属于抗日将士的是( )。
A.赵一曼B.杨靖宇C.汪精卫D.张自忠 4.关于载人深潜技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首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B.“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记录 C.载人深潜技术对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意义重大 5.( )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
A.秋收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 1.深圳人以( )为城市标志。
2.每年的( )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
3.实现(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 ),特别是青年( )的觉醒。
5.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 )事变,发动( )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 )。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闭关自守的清朝时期,林则徐曾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四洲志》,说明他有放眼世界的思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一、读·书(12分)1.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吸取各家之长,汇聚新意,自创标新立异的“柳体”。
他以楷书著称,其楷书笔画均衡瘦硬,棱角外露,富于变化,他与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齐名。
下图中属于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的是______。
(2分)A.甲B.乙C.丙2.古诗文一样可以依照题材、情感等角度进行分类,以下是关关整理的部分古诗文笔记,请你结合批注帮他把笔记补充完全。
(10分)情感名句批注豁达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披荆斩棘豪情壮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
美景入怀为乐事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怀才不遇空嗟叹忧愤温庭筠《商山早行》: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浮云游子故乡情二、读·思(38分)[一]艾青的诗,好在那雄壮的气力、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学校举行了以“诵读艾青诗歌,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了解其作品】3.请运用所积存的知识,完成小题。
(2分)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润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泉水孕育了诗人的才情。
诗人在《少年行》中深情地说:“双尖山保佑你们平安无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一起。
”他在《献给乡村的诗》中说:“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低微的,没有人注意的小小的乡村,/它像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
/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像母亲存在儿子心里。
”“太阳”发出了“清晨的通知”。
艾青“用沙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吁“火把”。
“常含泪水”的他把歌颂诗呈给“被狂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他的诗在世界诗坛具有广泛的影响。
(1)“平安无恙”中“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语文中常见的一道题型,分值也很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松花江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松花江上阅读答案】年初秋,我去哈尔滨,第二天,便伫立在松花江畔,滚滚东流的江水奔来眼底,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50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学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着我国东北三省大片领土,我约同几个十三四岁、志同道合的同学,选择一个星期天下午,坐在香港一间中学的课堂里秘密开会。
大家在左臂上缠着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低声哼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曲调,脸上淌着热泪,心胸中激荡着悲愤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感情恐怕只有离开了祖国,而又经历着国土沦丧的惨痛的人才会深切地到的,虽然当时我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孩子。
说起来也奇怪,半个世纪以来,我走南闯北,差不多跑遍全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省份,甚至出访过日本、北美和西欧好几个国家,偏偏没有看到过松花江,甚至连山海关也没有出过。
东北三省,特别是松花江,是我少年时魂牵梦萦的地方,却缘悭一面。
看来人世间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
我直到暮年,才有机会来到松花江上一倾积愫。
比之长江黄河,松花江的宽幅长度都相形见绌。
它只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江流甚至还不如珠江下游处那样汹涌澎湃。
但由于《松花江上》这首流传多年的歌曲的影响,它又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历时14年之久的中日战争中敌我鏖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江畔那座巍然矗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烈士纪念碑,铭刻着抗日先烈艰苦战斗的伟绩丰功,松花江两岸的土地几乎每一处都浇灌过烈士们的鲜血,我不由得对松花江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种糅合着肃然起敬和悲愤填膺的感情,这种感情我50多年前唱《松花江上》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的,只是现在身临其境,面对着曾经一度遍布血海尸山的古战场,就更强烈得多了。
我独自凭栏,禁不住潸热泪下,热泪和松花江的江水汇流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阅读题
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流浪:
(3)哪年,哪月:
(4)爹娘啊,爹娘啊:
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
”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
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松花江上阅读题
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
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
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
4.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