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1)
四库禁毁书丛刊(300册 PDF 14.7G)目录
四库禁毁书丛刊(300册PDF 14.7G)目录四库禁毁书丛刊是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其中以集部书占多数,部分著作实属中国文化之精品。
其次是史部的书籍,其禁毁重点是关于辽事(入关前满汉关系)和南明史的著作,目的是企图抹杀、毁灭、篡改历史事实。
经部、子部和丛书中的一些书籍在禁毁狂潮中也未能幸免。
《四库禁毁书丛刊》具体地是以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为主要收录范围。
它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录清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
所收禁毁书以刻本、活字本、抄本为主,石印本、铅印本、影印原刻本酌情收录,点校本不予收录。
本书共分十期,每期内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
1997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6开精装300册。
《四庫禁毁书丛刊》目录:经部天蓋樓四書語錄四十六卷, (清)呂留良撰周在延輯, 清康熙間金陵玉堂刻本, 經001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四十三卷, (清)呂留良撰, 清刻本, 經001冊--475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一),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2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二),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3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三),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4冊--001頁四書朱子語類三十八卷, (清)張履祥呂留良輯, 清康熙四十年南陽講習堂刻本, 經004冊--313頁思問初編五卷, (明)陳元齡撰, 明末刻本, 經004冊--635頁翁山易外七十一卷, (清)屈大均撰, 清鈔本, 經005冊--001頁四書繹註五卷, (清)王錟撰, 清康熙間刻本, 經008冊--477頁四書朱子大全四十卷, (清)戴名世程逢儀輯, 清康熙四十七年程逢儀刻本, 經009冊--001頁史部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一),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 史001冊--001頁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二),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 史002冊--001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一),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2冊--089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二),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3冊--001頁寰宇分合志七卷附錄一卷, (明)徐樞撰, 明末刻本, 史003冊--187頁皇明典要八卷, (明)陳建撰, 明王渭刻本, 史003冊--369頁野獲編三十卷補遺四卷, (明)沈德符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 史004冊--001頁憲章外史續編十四卷, (明)許重熙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六年刻本, 史005冊--001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一),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5冊--303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二),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6冊--001頁崇禎朝記事四卷, (明)李遜之撰, 清光緒武進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 史006冊--473頁江變紀畧二卷, (清)徐世溥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荊駝逸史本, 史006冊--549頁甲乙記政錄一卷續丙記政錄一卷, (明)徐肇臺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6冊--569頁松陵文獻十五卷, (清)潘檉章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 史007冊--001頁康濟譜二十五卷, (明)潘游龍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7冊--151頁國初羣雄事略十二卷, (清)錢謙益撰, 民國間烏程張氏刻適園叢書本, 史008冊--001頁雲間志畧二十四卷, (明)何三畏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08冊--161頁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 (明)陳九德輯, 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史009冊--001頁按遼疏稿六卷, (明)熊廷弼撰, 明刻本, 史009冊--347頁四鎮三關誌十卷, (明)劉效祖撰, 中國文獻珍本叢書影印明萬曆四年刻本, 史010冊--001頁字貫提要四十卷, (清)王錫侯輯, 清日本刻本, 史010冊--487頁皇明象胥錄八卷, (明)茅瑞徵撰, 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第一集影印明崇禎間, 史010冊--551頁全邊略記十二卷附大明神勢圖, (明)方孔炤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11冊--001頁岱史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11冊--481頁皇明資治通紀三十卷, (明)陳建撰岳元聲訂, 明刻本, 史012冊--001頁新刻明朝通紀會纂七卷, (明)王世貞撰王政敏訂王汝南補, 清初刻本, 史013冊--001頁明末紀事補遺十卷, (清)三餘氏撰, 清同治間刻本, 史013冊--15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一),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3冊--4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二),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4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三),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5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四),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6冊--001頁廣皇輿考二十卷, (明)張天復撰張元忭增補, 明刻本, 史017冊--001頁註釋評點古今名將傳十七卷附錄一卷, (明)陳元素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17冊--001頁海防纂要十三卷圖一卷, (明)王在晉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自刻本, 史017冊--445頁新刻皇明百將列傳評林四卷附錄一卷續集四卷, (明)顧其言撰(續集)何喬新撰, 明末刻本, 史017冊--473頁廣輿記二十四卷, (明)陸應陽輯(清)蔡方炳增輯, 清康熙間刻本, 史018冊--001頁地圖綜要三卷, (明)朱國達等輯, 明末朗潤堂刻本, 史018冊--521頁明紀編遺六卷, (清)葉珍撰, 清初刻本, 史019冊--001頁兩朝剝復錄六卷, (明)吳應箕撰, 清鈔本, 史019冊--117頁甲申傳信錄十卷, (清)錢□撰, 清鈔本, 史019冊--227頁三垣筆記八卷, (清)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329頁明朝小史十八卷, (明)呂毖輯, 舊鈔本, 史019冊--425頁安龍逸史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吳興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 史019冊--623頁東明聞見錄一卷, (明)瞿共美撰, 清鈔本, 史019冊--655頁南渡紀事二卷, (明)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683頁鍥兩狀元編次皇明人物要考六卷, (明)焦竑翁正春輯, 明萬曆間三衢舒承谿刻本, 史020冊--001頁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錄四卷, (明)楊廉徐咸撰, 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 史020冊--103頁史外三十二卷, (清)汪有典撰, 清乾隆十四年淡艷亭刻本, 史020冊--317頁大明一統賦三卷, (明)莫旦撰, 明嘉靖間鄭普刻本, 史021冊--001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二),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史021冊--001頁九邊圖論一卷, (明)許論撰, 明天啟元年苕上閔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編本, 史021冊--083頁方輿勝畧十八卷總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 (明)程百二等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刻本, 史021冊--107頁讀書論世十六卷, (清)吳肅公撰, 清康熙間詒清堂刻本, 史021冊--261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一),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1冊--453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二),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2冊--001頁太仆奏議四卷, (明)張輔之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2冊--389頁大義覺迷錄四卷, (清)世宗胤禛撰, 清雍正內府刻本, 史022冊--459頁新鐫詳訂註釋捷錄評林十卷, (明)顧充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 史022冊--549頁皇明歷朝功德捷錄註釋題評一卷, (明)李良翰輯, 顧充註評明萬曆間刻本, 史022冊--639頁隲言十八卷, (明)徐日久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23冊--001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一),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3冊--199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二),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4冊--00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一),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4冊--07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二),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5冊--001頁青萊續史十八卷, (明)朱里撰, 清順治十二年刻本, 史025冊--09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一),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5冊--45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二),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6冊--001頁古今人物論三十六卷, (明)鄭賢輯, 明萬曆三十六年余彰德刻本, 史027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一),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8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二),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9冊--001頁靳史三十卷, (明)查應光輯,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9冊--203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一),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29冊--575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一),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29冊--641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二),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30冊--001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二),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30冊--001頁皇明奏議備選十六卷, (明)秦駿生輯, 明刻本, 史031冊--001頁古今治平彚要十四卷, (清)楊潮觀撰, 清雍正七年文聚樓刻本, 史031冊--113頁欲焚草四卷, (明)胡忻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胡恆升刻本, 史031冊--579頁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補標題評斷實紀二十七卷, (明)陳建陳龍可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2冊--001頁諸史異彚二十四卷, (明)李清撰, 舊鈔本, 史032冊--619頁捷錄法原旁註十二卷, (清)錢炅撰, 清康熙二十五年錢增刻本, 史033冊--001頁遼小史一卷金小史八卷, (明)楊循吉撰, 明萬曆十三年徐景鳳刻本, 史033冊--237頁舊京遺事四卷(存卷一卷二)帝京紀聞二卷, (明)史玄撰, 清退山氏鈔本, 史033冊--313頁甲申紀事十三卷附工部新刊事例一卷, (明)馮夢龍輯, 明弘光元年刻本, 史033冊--345頁明季甲乙彚編四卷, (明)東邨八十一老人撰, 舊鈔本, 史033冊--621頁也是錄一卷, (明)鄧凱撰, 舊鈔本, 史033冊--733頁皇明通紀集要六十卷, (明)陳建輯, 江旭奇補訂明崇禎間刻本, 史034冊--001頁閩海紀要二卷, (明)夏琳撰, 清鈔本, 史035冊--001頁明紀編年十二卷, (明)鍾惺撰(清)王汝南補, 清順治間刻本, 史035冊--047頁大明光宗貞皇帝實錄八卷, (明)張惟賢葉向高等纂修, 明鈔本, 史035冊--263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一),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5冊--389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二),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6冊--001頁督師紀略十三卷, (明)茅元儀撰, 明末刻本, 史036冊--315頁女直考一卷, (明)天都山臣撰, 清鈔本, 史036冊--417頁聖主中興全盛兼三錄附一卷, (明)何光顯撰, 明刻本, 史036冊--459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一),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6冊--481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二),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7冊--001頁續綸扉奏草十四卷, (明)葉向高撰, 明末刻本, 史037冊--453頁經畧復國要編十四卷圖說一卷附一卷後附一卷, (明)宋應昌撰, 民國間影印明萬曆間刻本, 史038冊--001頁周忠毅公奏議四卷附一卷, (明)周宗建撰, 明崇禎間熊開元刻本, 史038冊--321頁房海客侍御疏三卷, (明)房可壯撰, 明天啟二年刻本, 史038冊--493頁劉蕺山先生奏疏五卷, (明)劉宗周撰, 清乾隆十七年證人堂刻劉蕺山先生集本, 史038冊--589頁金雙巖考考中丞集四卷, (明)金光辰撰, 清初刻本, 史038冊--665頁撫吳疏草不分卷, (明)張國維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9冊--001頁健餘奏議十卷, (清)尹會一撰, 清乾隆刻本, 史040冊--001頁本朝生氣錄十六卷(存卷一至卷十三), (明)徐與參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0冊--119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一),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0冊--315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二),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1冊--001頁啟禎野乘二集八卷, (清)鄒漪撰, 清康熙十八年金閶存仁堂素政堂刻本, 史041冊--045頁二續表忠記八卷, (清)趙吉士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 史041冊--239頁揚州休園志八卷首一卷, (清)鄭慶祜撰, 清乾隆三十八年察視堂自刻本, 史041冊--477頁西湖覽勝詩志八卷, (清)夏基輯,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41冊--643頁皇明十六朝廣彚紀二十八卷, (明)陳建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2冊--001頁昭代芳摹三十五卷, (明)徐昌治撰, 明崇禎九年徐氏知問齋刻本, 史043冊--001頁龍門綱鑑正編二十卷潘氏總論一卷, (清)蔣先庚撰, 清初玉芝園刻本, 史044冊--001頁行朝錄十二卷附三藩偶記一卷, (清)黃宗羲撰, 清鈔本, 史044冊--593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一),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5冊--001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二),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6冊--001頁吾學編餘一卷, (明)鄭曉撰, 明鈔本, 史046冊--079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一),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6冊--125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二),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7冊--001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三),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8冊--001頁宋西事案二卷, (明)祁承□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48冊--325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一),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8冊--417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二),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9冊--001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三),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0冊--001頁皇明四朝成仁錄十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商務印書館長沙影印排印廣東叢書本, 史050冊--461頁丹霞山誌十卷, (清)陳世英撰釋古如增補, 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別傳寺刻本, 史051冊--001頁九十九籌十卷, (明)顏季亨撰, 民國三十年(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天啟間刻本, 史051冊--189頁柴菴疏集二十卷, (明)吳甡撰, 清初刻本, 史051冊--337頁新鐫張太史註釋標題綱鑑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 (明)張鼐撰, 明李潮刻本, 史052冊--001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一),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2冊--623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二),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3冊--001頁鐫王鳳洲先生會纂綱鑑歷朝正史全編二十三卷, (明)王世貞撰, 明刻本, 史053冊--345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一),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 史054冊--001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二),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 史055冊--001頁通鑑直解十六卷, (明)張嘉和撰, 明末刻本, 史055冊--371頁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 (明)顧秉謙等撰, 明天啟六年禮部刻本, 史056冊--001頁皇明詔制十卷(一),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6冊--383頁皇明詔制十卷(二),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001頁聖諭一卷奏疏九卷, (明)朱東觀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259頁余肅敏公奏議三卷, (明)余子俊撰, 明嘉靖間刻本, 史057冊--523頁台中疏畧四卷(存卷三卷四), (明)毛堪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7冊--587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一),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8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二),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9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三),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0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一),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0冊--183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二),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1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三),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2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四),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3冊--001頁表揚錄續編不分卷, (清)尹嘉銓撰,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3冊--649頁北學編四卷, (清)魏一鰲輯尹會一續輯, 清光緒十四年四川尊經書院刻本, 史063冊--669頁明史竊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九卷十卷十四), (明)尹守衡撰, 清刻本, 史064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5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二),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6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三),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7冊--001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一),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 史067冊--099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二),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 史068冊--001頁通鑑纂二十卷, (明)鍾惺撰, 明末刻本, 史068冊--385頁撫遼疏稿六卷(存卷一至卷三), (明)李化龍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69冊--001頁西臺疏草一卷北畿疏草一卷東粵疏草五卷南國疏草一卷, (明)王以寧撰, 明萬曆間刻本,史069冊--135頁萬曆野抄十一卷, (明)蔡士順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9冊--365頁奏牘四卷, (明)倪元璐撰, 明末刻本, 史069冊--649頁國朝武功紀勝通考八卷補漏居寓言一卷, (明)顏季亨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0冊--001頁萬曆三大征考三卷, (明)茅瑞徵撰, 舊鈔本, 史070冊--307頁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總畧一卷, (明)王在晉撰, 清鈔本, 史070冊--341頁樵史四卷, (清)陸應陽輯, 清書三味樓刻本, 史071冊--001頁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餘十卷, (明)劉若愚撰輯, 清鈔明季野史彚編本, 史071冊--039頁玉鏡新譚十卷, (明)朱長祚撰, 明末刻本, 史071冊--301頁山書十八卷, (清)孫承澤撰, 清鈔本, 史071冊--451頁崇禎遺錄一卷殉難忠臣錄一卷逆賊奸臣錄一卷, (明)王世德撰, 清鈔本, 史072冊--001頁甲乙事案二卷, (明)文秉撰, 清鈔本, 史072冊--043頁慟餘雜記一卷, (明)史惇撰, 清鈔本, 史072冊--107頁殘明紀事一卷, (清)佚名撰, 清鈔本, 史072冊--125頁所知錄五卷, (清)錢澄之撰, 清是亦軒鈔本, 史072冊--139頁揚州十日記一卷, (清)王秀楚撰, 清鈔本, 史072冊--189頁明季遺聞四卷, (清)鄒漪撰, 清順治間刻本, 史072冊--199頁作吏要言一卷, (清)葉鎮撰, 清道光許喬年刻本, 史072冊--291頁邊略五卷, (明)高拱撰,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史072冊--311頁輿地圖考六卷, (明)程道生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2冊--345頁秦楚之際遊記二卷, (明)薛熙撰,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史072冊--557頁西山誌十二卷, (清)歐陽桂撰, 清乾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 史072冊--589頁望都縣新志八卷, (清)陳洪書修王錫侯陳啟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001頁黃山導四卷首一卷, (清)汪璂輯,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205頁新鐫歷朝捷錄增定全編大成四卷, (明)顧充撰鍾惺等補, 明末刻本, 史073冊--367頁史貫十二卷(原缺卷十二), (清)周士儀撰, 清康熙十七年自刻本, 史073冊--557頁通紀纂十卷, (明)鍾惺等輯, 清初刻本, 史074冊--001頁明鑑會纂十五卷, (清)朱國標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史074冊--175頁豫變紀畧八卷附一卷, (清)鄭廉撰, 清乾隆瞿瞿室刻本, 史074冊--347頁中興實錄不分卷, (明)佚名撰, 舊鈔本, 史074冊--487頁永曆紀事一卷, (明)丁大任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印(荊駝逸史)本, 史074冊--551頁絲綸錄六卷, (明)周永春輯, 明刻本, 史074冊--555頁餉撫疏草七卷, (明)畢自嚴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5冊--001頁經世挈要二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二十), (明)張燧撰, 明崇禎六年傅昌辰刻本, 史075冊--381頁子部醫貫六卷, (明)醫無閭子撰(清)呂醫山人評, 清刻本, 子001冊--001頁新纂乾坤寶典天文不分卷, 佚名撰, 明鈔本, 子001冊--123頁千一疏二十二卷, (明)程涓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黃如松刻本, 子001冊--425頁奚囊寸錦四卷, (清)張潮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子001冊--66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3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4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5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五),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6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六),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7冊--0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一),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 子007冊--6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二),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 子008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七),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8冊--001頁匯東手談三十二卷, (清)史珥撰, 清乾隆刻本, 子008冊--357頁古今紆籌十卷, (明)朱錦輯, 明末刻本, 子009冊--001頁兵錄十四卷, (明)何汝賓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09冊--303頁槎菴小乘四十一卷, (明)來斯行撰, 明崇禎四年刻本, 子010冊--001頁闡義二十二卷, (清)吳肅公輯, 清康熙四十六年慕園刻本, 子011冊--001頁千百年眼十二卷, (明)張燧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161頁南極篇二十二卷, (明)文翔鳳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359頁大明天元玉挂祥異圖說七卷, (明)余文龍撰, 明萬曆四十七年自刻本, 子012冊--001頁沈氏日旦十二卷, (明)沈長卿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2冊--109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一),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2冊--413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二),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3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3冊--315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4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5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6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一),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7冊--649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二),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8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三),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9冊--001頁存古類函三卷, (明)陳組綬輯, 明末刻本, 子019冊--399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一),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子020冊--001頁沈氏弋說六卷, (明)沈長卿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21冊--447頁籌兵三畧三卷, (明)曹飛輯, 清鈔本, 子022冊--001頁經武勝畧正集十九卷, (明)莊應會輯, 明末刻本, 子022冊--137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一),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3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二),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4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三),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5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四),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6冊--001頁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三十二卷, (明)尹商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7冊--001頁武備要畧十四卷, (明)程子頤等撰, 明崇禎五年刻本, 子028冊--001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一),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8冊--499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二),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9冊--001頁喻子十三種秘書兵衡十三卷, (明)喻龍德撰, 明天啟鄭大經刻本, 子029冊--099頁軍器圖說不分卷, (明)畢懋康撰, 明崇禎十一年張繼孟刻本, 子029冊--339頁緯弢二卷, (明)郭增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9冊--369頁暇老齋雜記三十二卷, (明)茅元儀撰, 清光緒李文田家鈔本, 子029冊--479頁玉光劍氣集不分卷, (明)張怡撰王文濤輯, 清鈔本, 子030冊--221頁書法精言四卷, (清)王錫侯撰, 清乾隆刻本, 子031冊--001頁晚邨慙書一卷, (清)呂留良撰, 清順治間刻本, 子031冊--051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一),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1冊--253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二),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2冊--001頁羣言瀝液八卷, (清)梁顯祖輯,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2冊--505頁金湯借箸十二籌十二卷, (明)李盤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3冊--001頁兵鏡二十卷綱目一卷, (明)吳惟順吳鳴球撰, 明末問奇齋刻本, 子033冊--267頁新鐫批選皇明百將傳合法兵戎事類三卷, (明)趙光裕撰, 明刻本, 子033冊--657頁登壇必究四十卷(一), (明)王鳴鶴輯, 明萬曆間刻本, 子034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家訓真蹟五卷, (清)呂留良撰,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6冊--137頁戰守全書十八卷, (明)范景文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6冊--195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一),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6冊--593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二),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7冊--001頁書法彀三卷, (清)魯之裕撰, 清鈔本, 子037冊--147頁守官漫錄五卷, (明)劉萬春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劉氏澹然居刻本, 子037冊--171頁五雜組十六卷, (明)謝肇淛撰, 明刻本, 子037冊--347頁玉塵新譚三十四卷, (明)鄭仲夔撰, 明萬曆四十五年刻本, 子038冊--001頁柴菴寤言二卷, (明)吳甡撰, 明末刻本, 子038冊--247頁經史提綱十七卷九經補韻一卷, (清)魯之裕撰, 清乾隆刻本, 子038冊--283頁碩果錄十卷, (清)馬駉撰, 稿本, 子038冊--373頁憶記四卷, (明)吳甡撰, 清初刻本, 子071冊--677頁掌記六卷, (明)茅元儀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110冊--359頁集部明詩選十二卷, (明)華淑輯, 明萬曆間刻本, 集001冊--001頁詩觀初集十二卷二集十四卷三集十三卷閨秀別卷一卷(一), (清)鄧漢儀輯, 清康熙間慎墨堂刻本, 集001冊--189頁詩觀初集十二卷二集十四卷三集十三卷閨秀別卷一卷(二), (清)鄧漢儀輯, 清康熙間慎墨堂刻本, 集002冊--001頁詩觀初集十二卷二集十四卷三集十三卷閨秀別卷一卷(三), (清)鄧漢儀輯, 清康熙間慎墨堂刻本, 集003冊--001頁清詩初集十二卷, (清)蔣鑨翁介眉輯, 清康熙二十年鏡閣刻本, 集003冊--351頁寧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一), (清)林時益輯, 清道光二十五年寧都謝庭綬紱園書塾重刻本, 集004冊--001頁。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超全
好端端良家俏女,无端端卖入娼家,方知妓院实乃女人的地狱,男人的乐园。诸般整治妓女的残忍法门,种种无行嫖客的淫心冷面。一次又一次被卖,一夜又一夜折辱,历尽"生作万人妻,死为无夫鬼"的极端体验。
四、《玉支肌》 难部 明 沈德符抄本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富盛名的“同性恋”之作。所谓“品花”之“花”,实为“男花”。书中专写男风盛行的梨园酒楼戏馆生活,大肆宣扬“同样好色,不必分男女;好女而不好男,是好淫而非好色”等谬论,不厌其详地揭秘种种歧变性心理,将文人雅士,公子王孙与之间貌似同性相恋,实为同性相奸的丑恶状态栩栩如生地呈于纸上,是晚清中国文人津津乐道的“必读”闲书之一。
《玉楼春》清·嘉庆年间禁 遭禁原因:房中术、性虐待情节
本书为臭名昭著的明清淫书《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术”折磨摧残青春女性,品行极其恶劣,是封建男性歧视女性、虐待女性的一部活證。
《九尾龟》清·同治年间禁 遭禁原因:妓院生活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超全
作者: 姜大林
1。古文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以一晚清书生在新兴城市上海青楼妓馆中的荒唐生活,不厌其详地细述城市环境下男性的嫖妓心理以及花样翻新的变态行为,引起一时轰动,被同好者奉为“娼家指南”、“獵妓经典”,甚至有人持此书按图索骥,一一遍访书中各处“仙乡艳境”,模仿书中人物作派狎妓取乐,因而遭到严令毁版,自此长期处于地下传抄状态。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韩国三级韩2018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韩国三级韩2018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也经常以家庭伦理为主题,通过影片展现家庭中的情感纠葛、道德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家庭伦理电影的TOP10,让我们一起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伦理的力量。
1.《活着》。
《活着》是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历经了战争、饥荒和社会变革的磨难中艰难生存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责任和牺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家庭伦理中的坚韧和温暖。
2.《小时代》。
《小时代》是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都市中的成长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嫉妒和理解,揭示了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焦虑和挑战。
3.《妈妈》。
《妈妈》是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
4.《红高粱》。
《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执导,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乱年代中的生存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和生死离别,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家庭伦理中的忠诚和坚守。
5.《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农村中与土匪的斗争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勇敢和智慧,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的正义和团结。
6.《一一》。
《一一》是由杨德昌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现代都市中的生活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理解,揭示了现代家庭伦理中的挑战和包容。
7.《父亲》。
《父亲》是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奋斗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父爱的伟大和牺牲,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
8.《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讲述了一个戏剧家庭在战乱年代中的生存故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王杨
2023年7月第39卷㊀第4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July,2023Vol.39㊀No.4收稿日期:2023-03-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效能㊁影响与机制研究 (19XWW00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杨,女,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㊁中韩比较文学研究㊂胡安江,男,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㊁中译外研究㊂引用格式:王杨,胡安江.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J].外国语文,2023(4):32-42.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王杨1,2㊀胡安江3(1.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重庆㊀400031;2.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㊀130022;3.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㊀400031)摘㊀要: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㊁功能㊁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㊂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㊁现状㊁特征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㊂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㊂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韩国;译介与传播;效能与机制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4-0032-110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文学 走出去 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它既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根主线,又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语语境中的译介与传播效果如何?如何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客观而论,中韩两国学术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专门研究,但主要聚焦在某一时间区间或者某一文学体裁的译介㊁接受与传播研究㊁译本研究㊁译者的主体性㊁翻译策略等研究领域,以及中国作家在韩语世界中的形象研究等个案探讨㊂具体而言,第一,以某一时间区间为线索,从宏观的视角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㊁传播㊁接受与影响等,比如金惠俊(2001)分别从理论著作㊁小说㊁散文㊁诗歌与剧本方面对20世纪80㊁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在韩国的译介情况进行了综合述评㊂李嘉英(2012)全面梳理了2001 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的情况㊂孙志峰(2015)以出版年鉴中提供的韩国翻译出版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2011 2013年中韩文学翻译的现状及展望㊂庄源和吴钵(2022)对2016 2020年期间中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㊂第二,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以某一类文学体裁为线索展开的研究,如王艳丽(2016)考察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在韩国的整体译介情况,吴彩霞和孟伟根(2021)探讨了中国戏剧在朝鲜㊁韩国的译介与研究的情况㊂第三,针对一些中国当代作家及作品译介的研究,如鲁迅㊁林语堂㊁莫言㊁余华等(江志全,2017;李慧兰,2013;张乃禹,2019)㊂也有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韩译本展开的翻译学研究(金娥兰,2013;李莹,2022)以㊃2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及针对知名翻译家如金光洲㊁丁来东等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活动的研究(金哲,2020;彭睿玢,2021)㊂综合来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译介与传播研究不仅范围广泛,且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递增趋势㊂但是很多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和解决,例如,基于整体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出版情况如何?接受情况和传播效果如何?呈现出怎样的译介与传播规律和模式?如何提升外译策略与传播机制的融合?上述问题在先行研究中虽都有所涉及,但是都没有从整体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出版㊁译介㊁传播与接受㊁影响与机制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㊂本文将焦点锁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上,对1920 2022年期间在韩国出版发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译介与传播研究㊂1㊀研究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㊁韩国riss㊁naver㊁Yes24等网站㊁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翻译索引 数据库和‘韩国出版年鉴“,经过人工查阅和筛选,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出版目录㊂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对比,得到初步数据㊂对于不确定的信息,安排课题组成员亲赴韩国各大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进行求证,以确保数据较为全面准确㊂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效能及机制研究等问题,本文主要利用中韩权威学术及图书网站收集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作在韩国排名㊁评论等信息,统计图书关注度及销售量并总结特征等㊂同时从相关联的著作㊁文集㊁研究论文以及译作的评论㊁序言㊁注释等副文本信息中分类总结译介及研究情况,再借助CiteSpace等软件来统计分析,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和图表,以呈现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过程,且能直观地反映出主题研究的规模㊁广度和深度等㊂在图表的解读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的真实面貌㊁传播效能以及影响与机制等核心议题㊂2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情况2.1翻译出版量及年度分布一般来说,出版数量能够直观地呈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情况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图1显示的是1920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翻译出版的动态演化历程㊂由图可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始于1920年,20世纪20年代,当时韩国最为重要的中国文学译介者梁白华最先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动向介绍到韩国,他在‘开辟“上发表了‘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的文章,1929年,她又翻译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集“(金惠俊,2001)㊂另外柳基石翻译了鲁迅的‘狂人日记“㊁丁来东翻译了‘伤逝“‘孔乙己“‘故乡“等,在李光洙㊁梁柱东等这些作家和翻译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译介正式进入起步阶段(1920 1949)㊂从出版量的曲线变化可看出: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和传播的萌芽期㊂后来由于受到 九㊃一八 事变和中日战争等影响,评介活动呈下降趋势,40年代颇为曲折,译介活动大致经历了低迷㊁复苏和发展三个阶段㊂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冷战意识,两国关系进入了空白期,两国间的文学交流也遭遇了较大阻碍 (张敏,2022:61),译介及研究活动也基本进入了停滞阶段(1950 1979),直到20世纪60年代,全面低迷的状态开始逐渐改变,整个译介阶段又呈现出过于偏重某一位㊃3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作家的情况,比如鲁迅㊁林语堂㊁胡适等人的作品在韩国得到了较好的译介和传播㊂1980 2000年译介与传播趋于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得到显著提升,且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㊂2000年以后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因北京奥运会等综合原因达到了一个高峰,尽管之后因韩国经济危机而稍微有些回落现象(王艳丽,2016),但从整体看,仍在继续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㊂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文化 走出去 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持续升温,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保持着迅速增长态势的同时,涉及的范围更广㊁内容更丰富㊁质量更好,译介进入了全面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㊂图1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出版量年度分布图2.2译介的选本类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经多次低谷和热潮,随着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两国间的文学关系也受到了制约㊂通过对在韩国出版的中国文学目录的分类统计,根据年度数量的多少和在韩国译介作品中所占比例绘制了1920年至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类别统计表,如图2所示㊂被译介到韩国的作品类型琳琅满目,有小说㊁诗歌㊁戏剧㊁散文㊁传记㊁随笔等㊂其中小说的译介量占比最高,形成这种占比偏重的现象不仅是因为与其他文学类型相比小说的内容更为丰富,颇受译者和读者青睐,而且销售及利润都相当可观㊂其次散文㊁诗歌㊁儿童文学也颇具规模,而剧本㊁传记㊁绘画等其他类型体裁有限,译介量也不占优势㊂通过图3的信息可知,在韩国各文学类型中小说的译介题材主要可分为言情类㊁悬疑类㊁历史权谋类㊁志怪类㊁科幻类㊁武侠类㊁社会类㊁小说集㊁儿童小说类等㊂而散文的译介作品的题材偏重情感类和励志类,主要以爱情㊁亲情㊁友情为主线,阐发人生哲理和人间冷暖(庄源等,2022:170)㊂诗歌译介的聚焦对象主要是知名诗人及获奖诗人和诗派的作品,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拜献“等;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野火“‘透明的夜“;九叶诗人辛笛的‘辛笛诗选“和穆旦的‘穆旦诗“;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等㊂剧本的译介种类主要以话剧为主,其中曹禺的‘雷雨“因其影响范围最为广泛,曾受韩国观众一致好评,所以金钟铉译本(韩国中央译报社,1989)等多个韩文版本也陆续被推出㊂其他方面的译介则主要包括绘画类㊁人物传记类㊁哲学类㊁漫画类等多种类型作品㊂㊃4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图2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类别统计图表图3㊀在韩国各文学类型译介类别统计2.3译介原著者分析受韩国译者青睐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统计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韩国翻译家的选材倾向㊁影响力高低以及对该作家的认可度㊂图4共显示了10个较大模块,译介作品数量和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0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依次是鲁迅㊁林语堂㊁琼瑶㊁莫言㊁金庸㊁余华㊁阎连科㊁巴金㊁郭沫若㊁苏童㊂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出版目录进一步整理统计,综合考虑译介数量㊁韩国翻译家和读者的喜爱度,排名相对较低的依次为茅盾㊁老舍㊁曹文轩㊁曹禺㊁郑渊洁㊁胡适㊁戴厚英㊁张爱玲㊁梁羽生㊁三毛㊁常新港㊁北岛㊁舒婷㊁艾青㊁朱湘㊁冰心㊁顾城㊁余秋雨㊁郭敬明㊁臧克家等㊂另外,以最小的圆点模型呈现的是其译介数量最少且被翻译作品低于五部的作者,比如有傅雷㊁高行健㊁田汉㊁夏衍等400余人㊂其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和研究论著在韩国的译介经久不衰,尤其是其小说在韩国现当代小说翻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等作品被多次翻译出版㊂事实上,其散文的韩译也比较突出,最早的散文集翻译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以后呈现爆发式增㊃5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长,直到2001年‘坟“的翻译完成,标志着鲁迅的主要散文作品基本都在韩国翻译出版了(张敏,2022)㊂除此之外,李旭渊编译的‘朝花夕拾“㊁俞炳台翻译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集‘花边文学“的译本,以及申荣福和刘世钟共译的鲁迅传记的第一本韩译本‘鲁迅传“都具有极大的开拓意义㊂特别是2010 2015年间在韩国陆续出版的‘鲁迅全集“20卷本涵盖了鲁迅小说㊁散文㊁杂文㊁书信㊁日记等全部作品㊂由此可见,鲁迅作品译介由小说扩展到散文诗及散文,再扩展到杂文和书信,译介数量多且种类丰富多样㊂另外,林语堂也是在韩国译介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㊂对于他的译介,大致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起步期㊁50年代的停滞期和60至80年代的稳步发展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全面发展期㊂译介作品也由最初的小说扩展到散文㊁戏剧等类型,但是散文译介比重最大,特别是在20世纪已出版的近150本散文集中,林语堂的散文就占了一半,且以‘生活的艺术“命名的散文就达20余本(金惠俊,2001:148)㊂此外,还有随笔作品‘林语堂随笔集“等以及小说‘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等,其戏曲作品‘孔子与卫侯夫人“以及演讲文㊁纪行文㊁传记等多种类型作品也都被翻译到韩国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当代作品群体中,还有琼瑶㊁余华㊁金庸㊁莫言的小说译作也都深受韩国译者和读者喜爱㊂对于散文著作的翻译,韩国译者比较青睐的是巴金㊁茅盾㊁季羡林㊁傅雷㊁史铁生㊁余秋雨㊁余华㊁周国平㊁贾平凹等人,另外郭沫若的自传三部曲‘少年时代“‘学生时代“‘革命春秋“㊁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㊁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类作品均得到了广泛的译介和推广㊂在诗歌翻译方面,韩国译者比较倾向的作家主要有郭沫若㊁艾青㊁舒婷㊁北岛等人㊂在戏剧翻译方面,1946年作为中国戏剧译介与传播的先驱者金光洲翻译的曹禺的‘雷雨“在韩国影响比较大㊂另外还有郭沫若的‘王昭君“㊁田汉的‘田汉戏剧选“㊁夏衍的‘夏衍戏剧选“等知名剧作也得到了集中翻译与推广㊂在儿童文学韩译方面,深受韩国译者和读者喜欢的作家主要是郑渊洁和曹文轩,其次是常新港㊁张天翼㊁严文井等人的作品㊂自2010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跨入了高峰期㊂图4㊀在韩国受韩国译者青睐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统计图2.4译者分析图5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各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韩国主力译介者信息㊂值得重点说明的是1920 1930年代先后涌现的译介者如梁白华㊁李光洙㊁梁柱东㊁朴钟和㊁梁建植㊁丁来东等人中,梁白华㊃6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是对中国文化关注最多㊁投入精力最大㊁翻译作品最多且最为重要的译介者(李晓虹等,2020)㊂同样为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丁来东,他通过作家介绍与作品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发表的‘朱湘与中国诗坛“,开辟了中国现代诗歌韩译的先河㊂作为译者㊁研究者与创作者身份的他,其翻译作品涉及的体裁广泛,与同时期其他译作相比,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彭睿玢,2021)㊂此外,丁来东还以批评家的身份同梁建植㊁李允宰㊁李东谷㊁梁明㊁柳基石㊁金光洲㊁金台俊㊁李陆史等人一道共同掀开了对鲁迅文学㊁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等的译介与批评的热潮㊂另外,当代韩国著名的曹禺剧作翻译家韩相德在戏剧译介方面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㊂他于1996年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译介到韩国(陈白尘等,1996)㊂综合来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介到韩国的众多译者中,有专门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如全秀贞等,也有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或研究员如李家源㊁朴宰雨等,还有业余译者如杨泰恩等,以及著名小说家如李文烈㊁郑飞石等㊂译者迥异的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㊂图5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韩国译介者统计图表2.5研究热点分析本部分将主要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和时间轴图谱来呈现可视化的前沿动态和国内外研究趋势走向,进而考察普通读者的关注度和兴趣点,同时检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传播力和影响力㊂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1920 2022年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㊂首先数据来源选择中国知网,之后搜索的主题词为: 中国现代文学在韩国 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 中国文学译介 和 中国文学传播 ,经过重复检索㊁人工阅读㊁筛选和整理,将282篇文献作为基础的研究对象,再绘制关键词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通过计算,共出现了330个关键词节点㊂再重新设置Pruning 参数,同时将Threshold 值设为3,经反复裁减后形成如图6所示的知识图谱㊂同时,表1总结了相关研究中出现频次在三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㊂㊃7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图6㊀国内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表1㊀高频关键词表频次中心性关键词540.50译介410.41中国文学240.22文学译介140.04传播120.01接受110.13文学翻译90.10翻译70.05对外译介70.08莫言60.08文学传播50.00出版频次中心性关键词40.02文化传播30.00传播路径30.01周作人30.00国际传播30.01对外传播30.02当代文学30.02影响30.01文学作品30.04汉学家30.01译介效果30.03韩国㊀㊀综合图6和表1的信息可知,迄今为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包括译介㊁中国文学㊁文学译介㊁翻译㊁传播㊁接受㊁文学传播㊁对外译介㊁莫言等㊂由表1信息可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即关键节点从大到小依次为译介㊁中国文学㊁文学译介㊁翻译㊂这些高频关键词的核心地位㊁研究热度与节点圆圈面积大小成正比,这也就说明它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占据的地位㊂总体而言,图6从微观层面分析出的 译介 和 中国文学 无疑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且呈动态增长趋势,也可从侧面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中热度最高㊂通过对1920 2022年国内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关键词展开系统分析,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强度功能及中介中心性特点来反映各个研究热点间的突变和转化,同时从共时维度来揭示并帮助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核心主题㊂㊃8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图7㊀国内研究的关键词时间轴视图知识图谱通过时间轴视图知识图谱分析,如图7所示,则可从历时的维度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演进和研究热点的趋势㊂在时间轴视图中,中国文学(#0)㊁译介(#1)㊁文学传播(#4)三个聚类在2005年前后,文献数量明显增多,达到了一定峰值,且近15年的跨度中文献数量较多,说明该研究领域一直属于研究热点主题㊂而文学译介(#3)㊁海外传播(#7)㊁文学翻译(#2)三个聚类在2010年前后,文献数量开始增多,分别在2009年㊁2010年㊁2013年左右达到高峰㊂其中文学翻译(#2)和文学传播(#4)在2020年左右,文献数据减少,说明对该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有所下降㊂相比之下,莫言(#6)在时间跨度中文献数量不多,在2012年左右达到峰值,在2019年前后文献数量骤减,表明对于其作品的关注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㊂图8㊀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㊃9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利用同样的计量分析法,我们以wos数据为中心,如图8显示,迄今为止,国外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在中国文学㊁中国小说㊁翻译研究㊁文化研究等领域,再通过人工筛选国外文献可知,小说的研究仍占有绝对优势,对作家的关注与研究由以鲁迅㊁林语堂为中心逐渐扩大到余华㊁莫言㊁曹文轩等作家㊂综合中韩两国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相关研究热点与现状来看,上述分析也从侧面折射出韩国读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既有态度㊂随着这种研究与阅读潮流的反推,被译介到韩国的作品也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而对传播及推广中国现当代文学起到积极作用㊂3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经历了萌芽期㊁停滞期㊁发展期㊁黄金期四个阶段,那么整体的译介模式和传播策略有何规律和特征?传播效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中国文学 走出去 的国家战略下,如何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本部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㊂通过抽样调查与统计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作家及边缘作家作品在韩国的译介情况,可以看出前者呈全面且连贯性的译介模式,而后者则因受文化语境㊁意识形态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阶段性㊁零散化的译介模式㊂以鲁迅为例,其小说 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内的33篇小说一直被反复翻译,至今发行版本已超过60种 (张敏,2022:25)㊂此外还有散文诗及散文㊁书信和杂文等在韩国出版的作品几乎囊括了鲁迅的整个文学世界㊂从接受层和影响层来看,不仅有李陆史㊁丁来东㊁李光洙㊁韩雪野㊁李泳禧等作家㊁知识分子以及研究者,还有金九经㊁申颜俊等留学生和新闻界人士,都深受鲁迅影响㊂值得注意的是,余华曾在韩国掀起了 余华热 ,其‘活着“‘兄弟“等小说㊁散文等作品被译介到韩国并得到了积极传播,尤其是他的‘人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一直受到韩国读者的欢迎㊂近20年来,余华的小说成为热销书,在韩国国内的中国小说排名中占据首位(王乐,2022)㊂同样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还有曹文轩㊁网络作家猫腻等人,尤其后者的‘庆余年“因具有独特的代入点和创新火爆韩国,加之译者在翻译时采用本土化的翻译策略来减少文化差异,其传播力㊁影响力更是得到充分的认可㊂然而也有的译介作品因传播渠道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如赵乾乾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在网站的评分有高有低,分差较大,其改编剧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远大于以纸质版和电子图书为主的传播模式㊂如果考察‘步步惊心“‘琅琊榜“等中国网络文学及其IP改编,综合考察出版社的营销方式㊁销售情况以及读者评价等,可清晰地看到网络文学在 后疫情时代 以及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否成功在韩国得到推广及认可,不仅取决于读者的兴趣和出版社等权威机构的宣传力度及合理的营销策略,还要受跨文化语境中文化适应度和意识形态等综合因素影响㊂当然,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其传播效果是检验翻译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 (张茜,2021:105)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为扭转当前传播规模与效果失衡等问题,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传播机制建设,从而持续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㊂如图9所示,需要以 走出去㊁请进来 为中心,采用双向交流模式,构建创作㊁翻译㊁出版㊁传播等各领域的联动机制,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新格局㊂具体而言,在创作翻译阶段,以市场需求和目标受众群体期待视野为导向,从文化共情㊁共融㊁共创层面出发,创作和选择符合目标文化市场需求和受众期待的文学文本,采取 读者中心 市场导向 等多元化的创作与翻译策略㊂而在出版与传播阶段,则要把握好内宣与外宣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出版㊁流通㊁传㊃04㊃。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相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鸦片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禁小说
后来它 在 周边邻 国 大量流传 , 并对 亚洲
文学 发 展 产生 了重 要 影 响 。
遭 禁 是 因 为 明 代 最 高 学 府 校 长上 书倡 议
《 剪灯 新 话》 是 明 洪武 十一 年 ( 1 3 7 8 年) 写 成的 , 永 乐 十 九年 ( 1 4 2 1 年) 重 新 校 汀H I J 扳, 统七年 ( 1 4 4 2 年) 被禁。
歧 } l J . 上 枷文 摘 版 I { l 、 ( ) ¨ 、旧 闻
口乔 光辉
说到明清著 名小说 , 大家会想到 《 水 他 《 N演 义》 , 其实 当 年还 有一 部
《 灯 新话 》 也是 非 常 有 名 的 。 它 是 在 南
0 i 的. 足 中国文 学 史 } 二 第 一部被 官方
} 义 . f 《 J ‘ 动 } 放出 , 并 以 f i I : 人i 史_ r以 j
n 0【 I : 、 _ J I 、
) J 『 5 么, 《 灯新 话》 的 就如 旧子祭
洒所说. 址“ 俗儒” 所 做 的“ 邪 说异 端 ” ? 李时勉 究竟埘小说 【 } 】 的 哪 些 内 容 产 生 反
二 天 就 赶 到 皇 宫 去 向 皇 帝 汇 报 这 件 事 、 』 j 时 的 情 况 是 李 校 长 给 皇 帝 上 书 淡_ r很 多 内 容 , 皇帝 觉得 不 耐 烦 , 就让 礼 部 尚书胡 滢开 了一 个小 型研讨 会 , 会
【 的人 觉得 李校 长 说得 有道 理 . 于是 中 义学 史 卜第 一 部遭 禁毁 的 小说 就产
它之 所 以会 被禁 , 与 当时 的国 子祭 洒 有关 , 也就 是明 代最 高学 府—— 罔子
禁毁与传播_关于明清小说的一种另类传播方式
这种雅俗分化的论断, 将俗文化笼统 文学传播中的真正涵义还不够全面。 而在官方话语权力作用的范围之外,
地置于雅文化的对立面, 显示出古代 传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其自 则会增强禁毁对象的传播效果。如
文 化 传 播 史 上 官 方 确 立 的 崇 雅 黜 俗 的 身 存 有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悖 论 , 传 播 因 素 《 水浒传》 在崇祯时期遭朝廷禁毁, 但
害性。如明洪武十七年 ( 1384年) , 太 践 , 其 产 生 的 效 果 也 应 是 反 传 播 性 质 禁 次 数 最 多 , 禁 毁 措 施 最 为 严 厉 , 但
祖朱元璋谕: “ 朕思古人之乐, 所以 的, 即对传播空间的广度和传播时间 “ 嘉、隆间, 一巨公案头无他书, 仅左
防 民 之 欲 ; 后 世 之 乐 , 所 以 纵 民 欲 。 的 延 度 起 到 限 制 作 用 , 从 而 造 成 传 播 置《 南 华 经》, 右 置《 水 浒 传》 各 一
【 文学评论】
禁毁与传播
—— —关于明清小说的一种另类传播方式
□姜子龙 曹 萌
摘要: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 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 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 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 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 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 制性、物质性实践; 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 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内 因 , 除 文 化 政 策 制 定 的 政 治 意 义 之 批 读 者 也 大 多 视 之 为“ 当 急 投 秦 火 ”
外— ——维 护 封 建 张 焚 毁 。 后 又 多 次 进 入
封建文化理念, 还由作为传播本体的 官方列出的禁毁小说书目, 可谓命运
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有哪些
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有哪些言情小说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历史的某些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言情小说被禁毁或限制发行。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的一些代表作品,以及背后的原因。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被广泛认可的一部言情小说。
然而,在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禁忌的爱情和性关系,导致该小说被禁毁。
2.《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言情小说。
该小说以描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不正当婚姻关系为主线,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性描写和淫秽内容。
因此,该小说在明代时期就被列为禁书。
3.《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言情元素。
该书讲述了一系列超自然的故事,很多故事中都存在着爱情的线索。
然而,由于一些故事涉及禁忌的爱情关系,该书曾被列为禁书。
4.《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充满冒险和爱情元素的小说。
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得真经而历经千辛万苦的故事。
虽然该书中的爱情描写相对较少,但其中的婚姻关系以及师徒之间的深情都被认为带有一定的言情色彩。
因此,在某些时期,《西游记》也受到了限制和审查。
5.《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英雄传奇小说,也包含了一些爱情元素。
书中的宋江和林冲等人都有各自的婚姻故事,这些故事有时也显露出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在某些时期,也有人对《水浒传》进行了限制。
总的来说,古代禁毁言情小说主要受到了官方道德观念的影响。
由于这些小说中描绘了一些禁忌的爱情关系、性描写或者淫秽内容,被认为是对社会伦理以及权威的挑战,因此受到了限制或禁毁。
然而,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和流传并未因此停止,相反,它们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重要遗产。
稀见清代禁毁小说 詅痴符 潘建国
稀见清代禁毁小说詅痴符潘建国稀见清代禁毁小说_詅痴符_潘建国148文学遗产#二OO五年第六期稀见清代禁毁小说5痴符6潘建国(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清代的小说禁毁运动,盛行于道光、同治年间,其方式也由早期只在法规诏令中笼统予以查禁,发展为更具操作性的开列专门书目、按目收缴销毁。
资料所见较为重要的禁毁有三次:清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司按察使裕谦颁令禁毁小说,开列5计毁淫书目单6凡116种;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地方官员仿效江苏的做法,设公局收缴淫词小说,开列5应禁各种书目6凡120种,其中大部分书籍之篇名、包括排列顺序,均与江苏5计毁淫书目单6相同,只减去5三笑姻缘6、5野叟曝言6等6种;新增5何必西厢6、5脂粉春秋6、5风流野志6等10种;另有2种书名略有异文。
同治七年(1868)四月十五日,江苏巡抚丁日昌再次下令禁毁,开列5应禁书目6凡122种,其书名及排列次序则与浙江5应禁各种书目6惊人一致,只不过在书目之首新增了5龙图公案6、5品花宝鉴6两部小说而已。
四月二十一日,丁日昌另行颁示5续查应禁淫书6凡34种,均为新增的禁毁/淫书0。
上述四份禁毁书目,所录包括白话小说、文言小说、弹词、戏曲等不同文体的作品,去其重复,共计160余种。
可明确判为白话小说者,有5水浒传6、5金瓶梅6、5红楼梦6等近90种;文言小说有5夜航船6、5笑林广记6、5子不语6等8种;戏曲有5西厢6、5牡丹亭62种;见载于谭正璧5弹词叙录6的弹词,有5文武香球6、5何文秀6、5双玉燕6等30余种;另有约30种左右身份难以遽定。
在所录白话小说书目中,艳情类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中有已知的5昭阳趣史6、5春灯迷史6、5浓情快史6等史5姻缘6、5一夕缘6等,这些著录,已经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尤其是艳情小说研究十分珍贵的参考史料。
本文所关注的,乃是其中一部名叫5符6的小说,它最早即见载于上述5计毁淫书目单6(1838)、5应禁各种书目6(1844),名为5聆痴符6,(1936)/55应禁书目6(1868)则改作5符6,后遂湮没无闻。
历史解密解密中国史上第一部禁书 竟在国外受到追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中国史上第一部禁书竟在国外受到追捧
导语:中国史上第一部禁书里面都写些什么?它是中国第一部被明文禁毁的小说却对邻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到明清著名小说,大家会想到《水浒传
中国史上第一部禁书里面都写些什么?
它是中国第一部被明文禁毁的小说却对邻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到明清著名小说,大家会想到《水浒传》《三国演义》,其实当年还有一部《剪灯新话》也是非常有名的。
它是在南京写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官方明文禁毁的小说。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它在周边邻国大量流传,并对亚洲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遭禁是因为明代最高学府校长上书倡议
《剪灯新话》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写成的,永乐十九年(1421)重新校订出版,正统七年(1442)被禁。
它之所以会被禁,与当时的国子祭酒有关,也就是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
此人叫李时勉,那时刚上任几个月,可是很郁闷,为什么自己精神饱满地走向讲堂,激情洋溢地宣讲四书概要,这太学生们还是打瞌睡呢?于是他晚上到学生宿舍去交流,询问大家都在看什么书,是《春秋》呢,还是《诗经》?没想到学生们看得最多的书,竟是一部《剪灯新话》。
李时勉很惊讶,他知道这是国子助教瞿佑写的小说,听说此人学富五车,还一度在太学讲授《春秋左氏传》,但他自己没有看过。
这位校长有点偏执,他主持太学工作期间,主张“格致诚正”,小说是不能读的。
于是校长从学生那里借了本书,回家挑灯夜读。
看着看着,他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于是连夜给皇帝写了奏折,第二天就赶到皇宫去向皇帝汇报这件事。
当时的情况是李校长给皇帝上书谈了很多内容,皇帝
生活常识分享。
“扫黄打非”看清朝:禁售销毁书籍与奴化教育
[键入文字]“扫黄打非”看清朝:禁售销毁书籍与奴化教育“扫黄打非”看清朝:禁售销毁书籍与奴化教育?清廷反感小说并非无因。
有清一代,禁毁小说作为官方行为,呈常态化存在,堪称“思想阵地的重要分战潮。
雍正六年(1728 年),护军参领郎坤向皇上递了一份奏折,结果倒了大霉,遭遇“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发落”的严厉处置。
他犯了什么大错?奏折中有句话“明如诸葛亮,尚误用马谡”,坏就坏在这:“援引小说陈奏”。
在奏折里为什么不能提小说?因为小说是当时的重点打击对象,皇上带头不喜欢,郎坤不触霉头才怪。
清廷反感小说并非无因。
有清一代,禁毁小说作为官方行为,呈常态化存在,堪称“思想阵地的重要分战潮。
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天地会是贯穿始终的“敌对势力”。
它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主要由游民组成。
会众流动性强,需频繁联络,同时又要避免官府中人混入组织。
所以,他们以地下活动为主,有各种秘密“切口”。
因为会众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切口既要复杂保密,又要易接受,因此多脱胎于通俗小说。
天地会还有自己的创会史,在这个虚构故事里,有抵抗外侮,有奸臣陷害忠良,也有一百零八人的群雄大聚义,带着许多通俗小说的影子。
它随着天地会的发展逐步充实内容,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中,已长达数万字,成了货真价实的小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对思想钳制最烈的一个朝代,文字狱与焚毁书籍,都是统治者的武器。
清廷禁毁小说,主要是为了统治需要,以封建道德控制民众思想。
有清一朝,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始终并行,最终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对传统风骨和人性摧残最烈的一个朝代。
禁毁小说是毁书运动的一部分提起清朝的文化建设,许多人都会拿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说事儿。
但所谓“全1。
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
一、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传播的记载韩国古称高丽、朝鲜,自古以来向往中华文化,对中国刊行的文献典籍十分爱好,中国文人多次提到朝鲜人好书的习惯,如明末陈继儒(1558-1639)在《太平清话》中就说: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入贡限五六十人,或旧典新书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遍问,不惜重直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
购买书籍,往往是朝鲜赴华使臣的主要活动之一,中国刊行之古书在中国已佚,反而在韩国找到的例子,古今共有。
譬如最近在韩国学者和海外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发现失传四百年的明末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中国小说流传到韩国的历史比较早,在高丽时代以前有些古代文言小说集如《太平广记》、《搜神记》等已经流行,到了朝鲜时代初期《剪灯新话》大量流传于朝鲜各地,其影响力非常大,至今在韩国各图书馆还藏有《剪灯新话》多种,《剪灯新话》是明初瞿佑的文言小说集,明正统七年(1442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上书查禁此书,该书被列入禁毁小说之列,这是也禁毁小说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李时人的《中国禁毁小说大全》(1992年)和李梦生的《中国禁毁小说百话》中都著录有《剪灯新话》。
这部书在朝鲜的流传可能很早,朝鲜时代初期文人金时习(1435-1493)就已经看到此书,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创作了类似此书的《金鳌新话》。
《朝鲜王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六三(1506年)中有记载说,光海君(1495-1506)下令赴燕的使臣(谢恩使)购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娇红记》、《西厢记》等作品。
二、朝鲜对中国小说的禁止和当时爱好小说的风气朝鲜的卫道文人,坚持正统儒家思想,主张这些迷惑人心,坏乱风俗的小说应被禁止,因此对于《剪灯新话》的内容,在朝鲜朝廷起了不少的论争。
《宣祖实录》(1569年)中有一条长文,专门讨论小说问题。
当时的大臣奇大升说:《剪灯新话》鄙亵可愕之甚者,校书馆私给材料,至于刻板,有识之人莫不痛心。
漫话中国历代禁书《桃花艳史》
漫话中国历代禁书《桃花艳史》 《桃花艳史》为话本⼩说,⼀共六卷⼗⼆回,现存世的有“合影楼刊本”,藏于北京⼤学图书馆,不题撰⼈。
《桃花艳史》内封题“新刻桃花艳史”,“合影楼编”每卷两回。
⾸为“新编桃花艳史⼩说⽬录”。
正⽂为半叶⼋⾏,每⾏⼆⼗字,书中没有插图,也没有序跋。
书的写作以及刊刻的年代均不详,因其在清道光年间已遭禁毁,所以估计该书应该是清朝中叶以前所作。
由于该书充斥着⼤量的淫秽描写,所以道光⼆⼗四年(1864年),浙江官府下令禁毁该书。
同治七年(1869年),江苏巡抚丁⽇昌所开列的禁书⽬录中,也将该书列为淫秽⼩说,禁⽌流传。
该书叙述的故事发⽣在唐朝,说的是有⼀⼈姓康名建,字永太,祖居苏州阊门外,此⼈不羡慕富贵容华,尘世喧嚣,平素性好僻静,爱在⽔⼭草⽊中独享优闲,所以也没住进城内,却在城外⼀个僻静处建起了⼀两间草舍,并⾃⼰开辟了⼀个⼤园,园内植有许多奇花异草,康建尤其喜爱桃花,在园中种有桃花三百余株,乃是他最钟爱的园中独特风景,康建⽇⽇在桃花园中盘恒流连,细细品赏、把玩桃花,⽇⼦过得⾮常平静惬意。
有⼀天,康建外出游览螃塘⼭,看见⼀棵⾦桃树,上⾯结满⾦桃,长势喜⼈,康建⾮常喜爱,于是折回,拿到⾃⼰家中桃园内栽培,在他的精⼼护卫、培育下。
⾦桃树逐渐长得美丽茁壮。
也就在这颗⾦桃树成熟之际,康建的⼥⼉出⽣了,康建满是欢喜,给⾃⼰的⼥⼉起名为⾦桃⼉。
转眼已过了⼗三年,⾦桃⼉已出落成⼀个美貌异常的姑娘,⽽且她聪明盖世,在康建的濡染调教下,此时已能咏诗填词,甚有才名。
康建眼见⼥⼉长⼤成⼈,想给⾃⼰的⼥⼉选⼀个有才有德的少年作⼥婿,为此特在⾃家园内建了⼀个⼋⾓亭,叫做桃花亭,邀请当地名⼈诗客来此亭吟诗作赋,暗中观察,欲从中物⾊佳婿。
当时苏州有⼀个才⼦,名叫李辉枝,年⽅⼗五,不仅才名远扬,⽽且长得俊美⽆⽐。
品⾏也很好,他久慕⾦桃⼉的才貌,于是也到桃花亭来,在亭中题诗,歌咏⾦桃⼉的才貌,并表达了⾃⼰的倾慕相思之情,⾦桃⼉看过此诗,甚是欢⼼,加上她也倾慕李辉枝的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1)
关于《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国禁毁小说在韩国传播的记载
韩国古称高丽、朝鲜,自古以来向往中华文化,对中国刊行的文献典籍十分爱好,中国文人多次提到朝鲜人好书的习惯,如明末陈继儒(1558-1639)在《太平清话》中就说:
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入贡限五六十人,或旧典新书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遍问,不惜重直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
购买书籍,往往是朝鲜赴华使臣的主要活动之一,中国刊行之古书在中国已佚,反而在韩国找到的例子,古今共有。
譬如最近在韩国学者和海外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发现失传四百年的明末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中国小说流传到韩国的历史比较早,在高丽时代以前有些古代文言小说集如《太平广记》、《搜神记》等已经流行,到了朝鲜时
代初期《剪灯新话》大量流传于朝鲜各地,其影响力非常大,至今在韩国各图书馆还藏有《剪灯新话》多种,《剪灯新话》是明初瞿佑的文言小说集,明正统七年(1442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上书查禁此书,该书被列入禁毁小说之列,这是也禁毁小说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李时人的《中国禁毁小说大全》(1992年)和李梦生的《中国禁毁小说百话》中都著录有《剪灯新话》。
这部书在朝鲜的流传可能很早,朝鲜时代初期文人金时习(1435-1493)就已经看到此书,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创作了类似此书的《金鳌新话》。
《朝鲜王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六三(1506年)中有记载说,光海君(1495-1506)下令赴燕的使臣(谢恩使)购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娇红记》、《西厢记》等作品。
二、朝鲜对中国小说的禁止和当时爱好小说的风气
朝鲜的卫道文人,坚持正统儒家思想,主张这些迷惑人心,坏乱风俗的小说应被禁止,因此对于《剪灯新话》的内容,在朝鲜朝廷起了不少的论争。
《宣祖实录》(1569年)中有一条长文,专门讨论小说问题。
当时的大臣奇大升说:
《剪灯新话》鄙亵可愕之甚者,校书馆私给材料,至于刻板,有识之人莫不痛心。
或欲去其板本,而因循至今,闾巷之间争相印见。
其间男女会淫,神怪不经之说,亦多有之矣。
《三国志衍义》则怪诞如是,而至于印出,其时之人岂不无识,观其文字亦皆常谈,只见怪僻而已。
……当禁不正之书,此其为害,与小人无异也。
不过也有一些肯定该小说的文人,譬如有一位庶子出身的学者林芑(注:林芑(约于16世纪后半期在世),号垂胡子,庶孽出身,吏文学官,当时庶子出身的,法律上不能被正式任命为朝廷高级官吏。
),曾在《剪灯新话》上加以注释,刊行《剪灯新话句解》。
按照他自己写的跋文,注释工作完成于1549年,而由于种种原因延到1599年终于刊行,此书中另有尹春年(注:尹春年(1514-1567),字彦文,号学音、沧洲,曾订正《剪灯新话句解》。
)的《题注解剪灯新话后》一文,现存残缺部分。
朝鲜到了英祖(1725-1776),正祖(1777-1800)的时代,从中国流入的通俗小说的分量更多,种类也更多了。
而且给当时文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朝廷数次论议禁止输入及阅览通俗文学。
终于正祖大王严格禁止由中国输入小说之类。
《正祖实录》卷二四(1787年)中说:
至于书册则我国人家溢宇充栋者,无比唐本,虽于已出本,耽看足为该洽,人亦足为文章,士更安用多购乎。
最所切可恶者,所谓明末清初文集及稗官杂说,尤有害于世道,观于近来文体,浮轻唯杀,无馆阁大手笔者,皆由于杂册之多出来,虽不必设法禁防,为使臣者,若能禁其已甚,犹贤于荡然。
此意令使臣如悉。
至于杂术文字,元事目中,别立科条期于痛禁。
虽然朝鲜朝廷数次要禁止中国小说的流传和阅读,但是难以抗拒洪水般的时代的趋势,1800年代以后更多的中国小说流入朝鲜,甚至在士大夫或者朝廷大臣中也出现积极赞同的小说读者,
如李相璜(注:李相璜(1763-1841),1820年当吏曹判书,1824年当左议政,1829年以奏请使赴燕,1838年升为领议政(宰相)。
)。
李裕元的《林下笔记》中有一条《喜看稗说》就介绍李相璜喜欢小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