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斯密理论明显不同的是他对报酬递减规律的强调。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的 报酬是递减的,而这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虽 然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可能抵销或延缓报酬递减趋势, 但在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之后,经济增长将逐渐放慢, 而且越来越慢,最终进入停滞状态。
返回目录
3、马尔萨斯:
QA农业总产 量 T土地
LA农业部门 的劳动
CA农业人口 消费-农民 CAL农业人口 消费-地主 CNA非农业人 口消费 QNA非农业总 产量 LNA非农业部 门的劳动 QA*农业人口 消费 QAL*地主阶 级消费 QNA*非农业 部门的工人 消费
返回目录
1、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是第一位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分析中心的 理论巨匠,萨缪尔森认为斯密的《国富论》是“一部可 以题为《如何使GNP增长》的实用手册”。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是“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 的一切商品”,该定义已具有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的涵义。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国民财富增 长决定于两个条件: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和 从事生产性劳 动人数的多寡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 分工 ,从事生产性 劳动人数的多寡则和 人口 增减有关,更取决于 资本 丰欠。
马尔萨斯对经济增长前景比李嘉图更为悲观。他认为, 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经济增长之前,资本的运用已经 受到了限制,资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过剩状态。 他将这种过剩状态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 他假定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生存,全部用于消费。 资本积累使资本家和地主等富人阶层的消费或需求减少, 这样,新增资本所提供的产品就有一部分找不到市场,总 供给就会大于总需求,产品过剩,价格下跌,资本家的利 润减少,积累和投资的动机和能力下降,经济出现停滞。 马尔萨斯还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的作用,把 对外贸易看成剩余产品的出路和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人口原理》 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前者致力于探求使一国人口限 制在实际供应所容许的水平的原因,而后者研究影响这 些供应的主要原因,或者使生产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 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人类不变的情欲必 然导致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但人们要生存,就 要有生活资料,当生活资料不足以满足人类需要时,就 会出现饥荒、瘟疫、战争,这些抑制将提高人口死亡率, 强制使人口数量和生活资料水平保持平衡。 按照这种观点,在长期中,人类收入水平将保持在 仅仅足以维持生存的水平上,不会高也不会低。
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静态插曲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一、重农学派 二、古典学派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马尔萨斯 ◎约翰· 穆勒 三、静态插曲 ◎卡尔· 马克思 ◎熊彼特
1830年到1950年间是发展经济学理论进步的一个停 滞期。经济学家要么是转向后来成为新古典理论基础的 微观经济学,要么是走向关于两战期间经济稳定性研究 的宏观经济分析。
两个重要的例外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和熊彼特 的技术创新理论。
重农学派关于增长的理解与现在截然不同。他们批评 重商主义者金银货币是国民财富的观点,指出其职能不过 是作为流通手段。他们还否认对外贸易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认为对外贸易不过是以一定价值的产品去交换另一种相等 价值的产品,交换双方既无损失也不得益。
重农学派透过流通过程,观察到生产过程是经济增长 的源泉,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是农业。来自农业的财 富增值可保证人口的增长,而人口增长和财富的增长又促 使农业发展,商业兴旺,工业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增殖。 重农学派关于前工业社会二元结构的思想:经济中存 在两个截然分开的部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每个部 门中包含着一个以家庭为单元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农业 部门中这些家庭还细分为农户家庭和土地拥有者家庭。两 部门的截然区分是因为商品和服务的流向有各自的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兰尼斯把发展经济思想的演变按 时代顺序列出一个表(图1-1)。
在西方社会的农业社会时期,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 家讨论了封闭农业社会中的二元结构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和穆勒等处 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他 们关注微观意义上的劳动分工、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市 场分配效益问题;另一方面,也正是从土地和劳动边际 生产力递减的思想,他们得出了宏观意义上经济发展的 悲观主义论调。
斯密还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分 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贸 易可以使一国的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从而鼓励人们去 改进劳动生产力,努力增加其产量,使国民财富和收入 都有所增加。同时,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从 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返回目录
2、大卫· 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把国民财富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 他对经济增长的观点与斯密基本一样,也认为资本积累 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他也主张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可扩大市场,有 利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他提出比 较优势理论,认为扩大对外贸易可降低商品价格和工资, 使利润相对提高,有利于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增长。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 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 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 缩减劳动的机器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 人口数量对分工也有影响。劳动分工的好处依赖于需求集中的程度, 需求集中的程度受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口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 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 无论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都 有增加资本的必要”。资本积累因此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资 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和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