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SNA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OECDorg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OECDorg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特点许宪春1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即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在继续采用MPS体系的同时,逐步引入产生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即SNA体系;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放弃了MPS体系,转入了SNA体系。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包括SNA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投入产出表、机构部门账户和资产负债表。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和发展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

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活动成果,不能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的生产活动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非物质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信息咨询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协调各产业部门健康发展。

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 SNA体系的GDP指标。

1985年3月19日,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阐述了开展第三产业统计和GDP核算2的必要性。

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

1985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在继续做好国民收入核算的同时,抓紧建立GDP核算。

根据这一要求,国家统计局从1985年开始进行年度GDP生产核算。

根据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1989年,国家1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电子邮件:xuxc@。

2《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的是建立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国民收入核算,是由国民党时期中 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巫宝三教授主持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 适应。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系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账户、 金融机构部门账户、政府部门账户和住户部门 账户。
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是总体与部 分的关系
新SNA包括20个账户,26张核算附属表和 补充表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
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 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 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它以 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 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 、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 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由 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各国为适应向市 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使用这一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制定 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 算现代化的功能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补充, 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 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 描述
核算概念,核算原则, 定性规范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指标体系, 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二、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的有效工具,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 统的核心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一)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记账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 账户的形式 丁字账户格式。 丁字账户格式。 右方为来源方 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为来源方, 右方为来源方,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左方为使用方 反映支出、 为使用方, 左方为使用方,反映支出、资产的变动
(二)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中国 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展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的深入 2.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保留传统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核算体系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 3.1993年SNA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1992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核算体系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中国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1952年到198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从1985年到1992年,是MPS和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的阶段,是适应计划指令为主导的一套指标体系,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到现在。

这一阶段是取消了MPS 体系,采用了SNA基本核算框架、原则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创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的简要回顾我国国民收入统计核算起于20世纪50年代。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就开始制定国民收入计划。

1956年孙冶方(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率中国统计工作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国民收入统计工作。

同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份国民收入生产及积累分配比例关系的资料。

同一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草案时,第一次提出采用先估算国民收入增长的可能,再研究生产建设规模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先确定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再拟定各项主要计划指标。

根据这一要求,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国民收入计划的试算工作。

经“八大”正式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1962年的国民收入,有可能比1957年增加50%左右。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应该正确地处理在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积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稍高于第一个五年已经达到的水平。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国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较大的增长”。

在“八大”会议上,薄一波提出了“积累率20%,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0%,基本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的‘二、三、四’的著名公式。

”当时在国家计委综合局设立了国民收入处,最多时有十几个同志在进行国民收入的核算和计划工作。

这一时期的国民收入测算,是以工农业生产统计和财政资料为基础的。

1958年以后,经济工作出现“左”的偏向,大反综合平衡论,搞高指标、高速度、高积累,国民收入计划受冲击,国民收入处被撤消。

资产负债核算Assetsandliabilitiesaccounting

资产负债核算Assetsandliabilitiesaccounting
1952年到1978年,是MPS体系下的国民收 入统计。1985年,开始建立国内生产总值 和第三产业统计制度。 Between 1952 and 1978, we used National Income Statistics based on MPS system. Since 1985, we began to establish the GDP and the system of the statistic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 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构成。 The Chinese SNA consists of basic accounting tables, national accounts and satellite tables.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 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资 产负债表; Basic accounting tables consist of GDP table, input-output table, flows-of-funds tabl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balance sheet.
一、GDP的核算方法 The GDP accounting approach


以生产法和收入法为主,也开展支出法核算。第 一产业和工业用生产法;建筑业和服务业用收入 法。 We mainly use production approach and income approach, also develop expenditure accounting approach. We use production approach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industry, and use income approach i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ppt 77页)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ppt 77页)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第二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基本概念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
象的宏观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 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 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 在联系,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 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 经济核算制定一整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 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三)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 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经济领土
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五)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
(六)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 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的定义
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 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 国内=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际水域的大陆架 +飞地 +免税区 +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九)流量和存量
1、流量:与一定时期对应的量,如工资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图解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经济总体国外部门期初资产负债生产收入分配和使用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可支配收入使用资本金融期末资产负债总产出生产中间投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初次分配总收入再分配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使用政府消费总储蓄资本资本转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金融净金融投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要素收入流入流出对外交易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国际投资储备资产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存量金融资产负债国内金融资产负债通货存款贷款国外金融资产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一基本核算表包括
(五)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
(六)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 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的定义
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生产 生产法GDP
总产出 中间投入 收入法GDP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使用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 统计误差
1、生产法
➢ 是从生产过程来核算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 和服务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 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要求: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 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
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 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产+二产+三产 =102+1906+2 630=4638(亿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现核算。

它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是对三大核算的综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现经济信息系统。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走过了漫长而艰难曲折的道路。

回顾其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

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它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

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2年。

这一阶段是MPS和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

当时采用两种体系相互并存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加之,国际上前苏联东欧等国家仍继续采用MPS 体系。

应当说,这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1992年,中国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把两种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并付诸实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

在这一阶段,国家统计局不仅发布以 MPS的“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同时还发布以SNA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并且成功地解决了历史国民核算资料的相互衔接问题。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取消MPS、采用SNA基本核算框架、核算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时期,也可称之为与国际接轨时期。

在此阶段,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联合国1993年 SNA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和编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一套国民经济循环帐户,同时取消了 MPS的国民收入等有关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也就是以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

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测量系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又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经济运行的总量、速度、比例和效益。

(一)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订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平衡表、帐户、矩阵等),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机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进行国际比较所必需的。

(二)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就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它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总体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在相当长时期里并存发展。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并存,即“国民帐户体系”(简称SNA)和“物质平衡体系”(简称MPS),前者将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主要指标。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

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

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经常帐户
使用
来源
1.货物和服务出口 2.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 4.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 入 6.经常往来差额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三〕经济总体账户与国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 系
支出分配及支出帐户
使用
来源
1.财产收入支付 2.经常转移支出 3.可支配总收入 4.最终消费 5.总储蓄
合计
1.营业盈余 2.固定资产折旧 3.财产收入 4.劳动者报酬 5.生产税净额 6.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3.资本账户:反映国际机构部门可用于资 本构成的资金来源、资本构成的规模以及 资金剩余或充足的规模。
国民经济账户那么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进程的核 算,各个账户按消费、支出分配、消费、投 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经过平衡项 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进程中每 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 之间的无机联络。
补充1.国民经济帐户与国际消费总值表的关系 国际消费总值为国民经济帐户提供了最重要的
总量目的,如国际消费总值及其分行业添加值 和支进项目,这些基本总量是编制国民经济帐 户的基础;而国民经济帐户作为逻辑严密、协 调分歧的核算系统,为国际消费总值数据的修 订和调整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补充2.国民经济帐户与投入产出表的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详细的行业添加值及其构成资料
为准确编制消费帐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国 民经济帐户那么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基本 的总量资料。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转状 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中 心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
四、资产(zīchǎn)负债表
经常账户包括(bāokuò)三局部: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内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
资产(zīchǎn)负债表
表8.13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Ⅳ.1.期初资产(zīchǎn)负债表
单位:亿元
9922 6792 16714
图8.2 国民经济账户分类体系图
第十页,共六十四页。
二、经常 账户 (jīngcháng)
经常账户包括三局部: 货物和效劳账户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fēnpèi)和收入使用账户
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
〔一〕货物和效劳(xiào láo)账户
表8.1
账户(zhànɡ hù)0.货物和效劳账户(zhànɡ hù)
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
〔三〕收入分配(fēnpèi)和使用账户
表8.7
Ⅱ.4.1. 国民可支配收入(shōurù)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P.3最终消费支出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1399 11
B总储蓄 K.1固定资本消耗(-) B.8n净储蓄 合计
455 222 233 1865
资源
是存量。
第五页,共六十四页。
〔二〕国民经济账户(zhànɡ hù)结构
存量
交易
其他流量
存量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重估价账户




积累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


化账户

图8.1 SNA〔1993〕的账户(zhànɡ hù)结构图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英文名称:英文名称: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定义:定义:广义上指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

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核算体系分为两大类:国民核算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狭义上专指国民核算体系,又称国民账户体系,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按照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进行综合考察和统一核算的制度。

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进行综合考察和统一核算的制度。

应用学科: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也就是以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

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测量系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又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经济运行的总量、速度、比例和效益。

消费,以及经济运行的总量、速度、比例和效益。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在相当长时期里并存发展。

系,曾在相当长时期里并存发展。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并存,即“国民帐户体系”(简称SNA )和“物质平衡体系”(简称MPS ),前者将国民生产总值(GNP )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主要指标。

)作为主要指标。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System of of of Materal Materal Materal Product Product Product Balance Balance ,MPS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 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 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 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对于国外部门来说,并不需 要核算它的所有经济活动,只需核算它与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活动。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 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4.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 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 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 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 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 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 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 环境。 5.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 期末存量。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量相 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 6.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 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 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 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 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四)基本单位和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 易的经济实体。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 律或社会承认的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资产负债表按核算时点分为期初资产负债表和期末资产负债 表。目前,我国资产负债核算采用的时点为日历年初和年末 两个时点,以此确定资产负债核算的起点和终点。
目前,我国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仍然是按历史成本价 格估价的。
㈡ 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时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又 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地描述。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该表用于直观反映按收入法计算的各行业部 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对于每一个行业有如下关系式成立: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 业盈余。
该表的表式结构如下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值
合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㈠ 农业 ㈡ 林业 ㈢ 畜牧业 ㈣ 渔业 二、第二产业 ㈠ 工业
总量:当i=j时,第j产品部门总投入=第i产品部门总 产出;各部门总投入合计=各部门总产出合计;各 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4.关于产业部门分类和产品部门分类
这里的产业部门也就是SNA中的产业部门。 每一个产业部门由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
的“基层单位”组成。 产品部门与SNA中的“同质生产单位”相对
1 .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表的左方为生产方,右方为使用方。 该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生产
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 集中体现在一张表中,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该表的具体结构如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㈠ 总产出 ㈡ 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㈠ 劳动者报酬 ㈡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税补贴(-) ㈢ 固定资产折旧 ㈣ 营业盈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 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和资产负债表;
• Basic accounting tables consist of GDP table, input-output table, flows-of-funds tabl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balance sheet.
2.GDP by income approach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1)laborer compensation
The GDP Table
Production
sum
Use
sum
1.GDP by production approach
1.GDP by expenditure approach
1) total output
1)final consumption
2)intermediate input(-)
household consumption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及支出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 产负债账户;
• National accounts consist of production account,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ccount, capital account, financial account, and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ccounts.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 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构成。
• The Chinese SNA consists of basic accounting tables, national accounts and satellite tables.
tables populatioAccounting
• 1952年到1978年,是MPS体系下的国民 收入统计。1985年,开始建立国内生产 总值和第三产业统计制度。
• Between 1952 and 1978, we used National Income Statistics based on MPS system. Since 1985, we began to establish the GDP and the system of the statistic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Rwasappnecceahhocccstyyrtooutolssduuroriiannccsflaatttsrllheaaesccoccuooruucalaccalfacaienneiinicausccacsxaasnttcsscpccpciiprbbannoeerooooiieiinetttggmlluuuunaassiincttnnnnlldttietaaiiaaatttteeinnassbbtalssucddllneercdeooouffnt
一、GDP的核算方法 The GDP accounting approach
• 以生产法和收入法为主,也开展支出法核算。 第一产业和工业用生产法;建筑业和服务业用 收入法。
• We mainly use production approach and income approach, also develop expenditure accounting approach. We use production approach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industry, and use income approach i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National accounts
Satell ite
economics Dacocmoeusnttic institutional
dpaalafacaieniicscaccxiranscoscccpcpbatoeoooodireintmiluuuunasbictnnnncldieuaiatttteintistalsioudonnrnde o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The Chinese SNA
•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 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 Satellite tables consist of physical accounting tabl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hysical accounting table of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human capital.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GDP Accounting
• 1993年,按照SNA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目前,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国 内生产总值年度和季度核算制度。
• In 1993, we carried through the GDP accounting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NA. Now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annual and quarterly GDP accounting both by nation and by region.
Basic accountin g tables
iGnDpuPt-table foluotwpus-tofGbsbpftauhaaarbnellyoalaedmesnntsscceteenatboslfe
production dacisctoriubnuttion of
The Chinese S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