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624e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1.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观察和验证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一份碳原子和两份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可以通过碳酸与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中通常使用的碳酸酸是碳酸氢钠(NaHCO3),它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将适量的NaHCO3固体盛入其中。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然后将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注意盛放NaHCO3的烧杯应放置在实验室通风的台子上。
3.观察实验现象,用一根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然后将玻璃棒插入瓶中的一小段蜡烛或火柴,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火烧完时再重新点火试验。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在烧杯中可以发现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盐酸与NaHCO3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当我们用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时,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逸出,导致了气体在烧杯中聚集。
当我们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时,火焰会熄灭,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对火焰的氧气供应造成了阻碍。
实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气体。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通过观察气体本身来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较重,因此可以安全地将它装在干燥的瓶中,并使用盖子封闭。
3.二氧化碳气体会对火焰熄灭起到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会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火焰领域的氧气不足。
实验安全提示:1.在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良好的通风环境。
2.盐酸(HCI)为强酸,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应佩戴实验室安全护目镜和手套。
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烧杯、玻璃棒等实验用具应放置平稳,避免翻倒,以及注意火的使用安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到了它对火焰的熄灭作用。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无足够氧气时,会抑制火焰的燃烧。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c3f8df5acfa1c7ab00cc2b.png)
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不断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三、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药品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玻璃片。
大理石、稀盐酸(1:2)。
蒸馏水、火柴。
教学流程活动【导入】以一则小谜语引入,引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新课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分析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原料及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实验装置由气体的特性确定检验方法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根据反应原理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归纳设计装置反应原理: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解释不能用浓盐酸和稀硫酸的原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瓶口向上排空气法;装置改进及其优点。
(4)确定实验步骤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下带导管的橡皮塞,放在桌上,用镊子取约5g—10g(5小块)石灰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倾倒15mL左右稀盐酸,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观察现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做验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04fbd3284ac850ac024233.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班级姓名合作者日期
一、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镊子、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锥形瓶、小试管、酒精灯、试管夹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水、蜡烛、小木条、火柴
三、过程与方法:
四、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室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2、怎样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请试一试。
五、反思与评价。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33d82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4.png)
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盖州市第五初级中学邵丽莎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进⼀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实际操作。
(3)加深对⼆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法:能合理使⽤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氧化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求知欲,提⾼学⽣实验的创新能⼒。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六单元课题2、课题3之后进⾏的⼀堂学⽣实验课教学,学⽣对⼆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已经掌握了⼀定的理论基础,但如果亲⾃动⼿操作还会遇到⼀定的困难,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本节课上,先复习了⼆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性质,让学⽣确定发⽣装置和收集装置并组装。
在⼆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我增加了⼆氧化碳吹肥皂泡的趣味实验,加深学⽣对⼆氧化碳密度⽐空⽓⼤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备⽓体的步骤,验证的⽅法。
四、教学⽅法:实验、讲解、总结。
五、教学准备1、仪器:⼤试管、铁架台、试管架、烧杯、试管夹、镊⼦、试管刷、单孔橡⽪塞、酒精灯、集⽓瓶、玻璃⽚、导⽓管。
2、药品:⼤理⽯、稀盐酸、澄清⽯灰⽔、紫⾊⽯蕊溶液、蜡烛、⽕柴。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课题同学们好,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今天我们⾛进实验室,亲⾃制取⼆氧化碳,并验证它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学习热情,引⼊课题。
(⼆)进⼊教学过程⾸先,让我们先看⼀下本节课的实验⽬的:1、展⽰实验⽬的(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化碳和⽤向上排空⽓法收集⽓体。
(2)加深对⼆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带着本节课的实验⽬的,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实验吧!⼤家对照⼤屏幕,检查⼀下实验器材和药品,有问题的请举⼿。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04919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9.png)
初中化学_⼆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6.实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实验课年级:化学九年级上册学习⽬标:知识与能⼒(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验满⽅法、检验⽅法等。
(2)通过实验进⼀步学习⼆氧化碳的性质。
(3)逐步培养学⽣观察、动⼿的能⼒。
过程与⽅法(1)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氧⽓的⽅法,进⼀步总结实验室制取⽓体的⼀般思路及⽅法。
(2)通过实验操作,进⼀步培养学⽣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全⾯观察与记录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进⼀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勤于思考、严肃认真、勇于创新、⼤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难点:⽓体制备的⼀般思路和⽅法。
实验准备:1. 实验⽤品:锥形瓶、分液漏⽃、双孔橡⽪塞、玻璃导管、试管、集⽓瓶、玻璃⽚、饮料瓶、酒精灯、⽕柴、⽯灰⽯(或⼤理⽯)、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两⽀长短不同的蜡烛、紫⾊⽯蕊试液、新制的澄清⽯灰⽔、蒸馏⽔等。
2. 多媒体板书设计:实验课:⼆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化碳1.药品选择廉价易获得;操作简单⽅便安全;环保;反应快慢适中;纯净2.装置选择发⽣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体的密度和⽔溶性3.验证验满⽓体的性质4.步骤连-检-装-收-验(满)-放⼆、验证⼆氧化碳性质1.与⽔反应(通⼊紫⾊⽯蕊试液)2.与⽯灰⽔反应(通⼊澄清的⽯灰⽔)3.⼀般不能燃烧也不⽀持燃烧(熄灭蜡烛⽕焰)学习过程:⼆氧化碳的⽤途CO 2⼯业原料纯碱尿素汽⽔灭⽕⼈⼯降⾬光合作⽤温度计致冷剂【导⼊】⼆氧化碳与⼈们的⽣命、⽣活、⽣产息息相关,那么你想不想⾃⼰亲⾃动⼿制取并验证它的性质?【板书课题】⼆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展⽰学习⽬标1. 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化碳⽓体。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3030a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e.png)
方法探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文|项鑫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78de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e.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化学课程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的具体化。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经历真实过程,实验教学中要落实实验素养,要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
在探究活动之前要依据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问题导向初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原料,能够结合反应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其性质,能够梳理出设计本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初步建构思维模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些知识为本节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内容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对学生完成实验,牢固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对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选用、实验步骤、验满等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的支撑。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分组实验,初步掌握了制取气体及对物质性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
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四、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制取装置、收集及验满气体等实验操作,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772a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0.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和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3. 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性质。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二氧化碳实验室安全问题。
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技巧(10分钟)1.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演示解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问题的技巧。
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践制取二氧化碳。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九、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 教师点评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8e9e9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8.png)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是学生继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重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其性质。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装置选择及操作步骤,还能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实践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2)学会选择并组装适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3)能够描述并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经历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探究过程,培养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选择及操作步骤;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准确描述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且刚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气体的制备过程有了初步认识。
但学生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与分析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碳酸饮料、灭火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fd82e7576eeaeaad1f330c9.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研究背景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其中探究学习被列入了课程计划,它突破了原有的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使之明白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意义;引领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说探究性学习不仅是课程形态,它还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和装置,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⑵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及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基本认识二氧化碳气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制取探究、及其过程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⑴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检验,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
⑵一般探究方式和过程的形成。
【教学难点】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法的知识:1.装置选取及气密性检验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等。
【小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倒入燃烧蜡烛的烧杯中:课件展示信息。
(见课件)【学生活动】分组做实验。
【小结】生分组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论【讲解】教师汇总以上结论【探究活动二】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1、学生做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2、学生做实验:把已经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加热,看到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68a366cfc789eb172dc8b1.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安全教育:1.如果皮肤溅到盐酸,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2.如果眼睛溅到盐酸,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3.如果吸入大量盐酸,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如果不小心食入盐酸,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活动目标】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一. 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
药品:稀盐酸(1:2)、紫色石蕊试液,还需补充的药品有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用品:蜡烛、木条、火柴、蒸馏水你还需用的用品:二、实验步骤:1、制取二氧化碳(1)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课本P125图6—23,小组内合作设计,用你选用的仪器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再加液体(稀盐酸)。
(3)收集并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的方法来检验是否集满,集满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按图6—24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倾倒入放有燃着的短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熄灭了。
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如课本P126图6—25所示,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溶液逐渐由紫色变为红色,然后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要注意不时地移动试管。
可以发现溶液又变成了紫色,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d944d184868762caaed5ff.png)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说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收集、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等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选择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三不两水《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一、二、班的学生,两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比如:二氧化碳可以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反应原理,仪器的选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这些都是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内容,因此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二氧化碳相关综合知识掌握不熟练,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制取纯净气体的处理方法和药品的选择;从二氧化碳的性质中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在做题能力上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尝试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仪器的选择,验满和检验方法,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对比记忆,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回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5d56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0.png)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篇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讨论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设计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设计,(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学过的制取氧气的知识和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来探求新的解决方法。
这三节课始终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识学习贯穿其中,通过学生合作和自主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的激情。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篇2《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进入本课的讲授。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可口可乐,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
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5ea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d.png)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
1、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器材:具支试管、导管、橡皮塞、橡皮管管、集气瓶、烧杯、蜡烛
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火柴
注意事项:
1、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瓶底。
2、验满时则只能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实验步骤: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反馈练习】
1、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2、选择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比较。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17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2e47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5.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17篇篇I: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和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
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
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验满方法的比较。
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1、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我采取了很多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识的教学上创新不够。
比如:让学生利用真实仪器制取二氧化碳的这部分教学过程。
我的初衷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实践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由于仪器不够,我的目的没能很好的达到。
2、结束新课的教学,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时间问题,我总结时没能画龙点睛。
只停留在了知识的总结,而没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不仅学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而是要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机智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实验室不小心,把稀盐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气泡。
我说:“大家猜想这气体是什么啊?通过学习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
由身边实例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同时也为这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的创新当学生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就地取材,寻找生活中的什么废旧品来代替实验室的器材,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叙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用泡沫代替橡胶塞等等。
到实验室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设计
![到实验室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9a1c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e.png)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上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全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中,主要采取讨论的形式,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它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在方法上的归纳和提升,是培养形成原理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药品、装置和步骤。
(2)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归纳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体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四、教学用品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等。
仪器: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1、教学过程六、作业与评价随堂练P110-112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課的教学采用探究──讨论的形式,通过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回顾、复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从学生学过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中,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e78a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8.png)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方法
首先,我会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即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制取出来的二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总结性评价: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汇报: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5)巩固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观察与分析能力;
5.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二氧化碳可以助燃。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
3)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填空题:请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的填空。
CaCO3 + __HCl → CaCl2 + H2O + CO2↑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不助燃、不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ce2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3.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并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思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懂得废物利用,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又发扬节约不浪费的传统美德。
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仪器:试管、烧杯、铁架台、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玻璃导管、集气瓶、塑料瓶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和试纸、蜡烛、澄清的石灰水三、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请同学们回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所用的药品、反应物的状态、原理与装置(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反应条件等。
那么实验室是如何来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和第一个大内容(见板书设计)。
学生回想……,思考(跃跃欲试)。
温故知新,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新(二)探究选择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设置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讨论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投影图片老师再给学生补充:高温煅烧石灰石分析不适合的原因展示选择药品的原则是价廉易得,反应速率适中,无毒无害。
气体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实验的需要;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安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1c5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d.png)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
案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实验器材
- 反应瓶
- 水槽
- 橡皮管
2. 试剂
- 碳酸氢钠(重碱)
- 醋酸(稀)
- 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反应瓶中装入适量的重碱,并加入稀醋酸。
3. 将橡皮管连接反应瓶和水槽。
4. 轻轻晃动反应瓶,观察即可观察到气泡产生,并沉入水槽中。
5. 将沉入水槽中的气泡用纸巾探取并接触石灰水。
6.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确认气泡为二氧化
碳气体。
四、实验原理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橡皮管导入水槽中。
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会生成一种称为碳酸钙的沉淀物,
从而证实产生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轻巧缓慢,避免石灰水溅出。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纯碱和醋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泡在接触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证实气泡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和重碱进行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 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和实际应用。
八、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同时,在实验中也加强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守则的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安全教育:1.如果皮肤溅到盐酸,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2.如果眼睛溅到盐酸,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并就医。
3.如果吸入大量盐酸,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如果不小心食入盐酸,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
苏打等药品),就医。
【活动目标】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
药品:稀盐酸(1:2)、紫色石蕊试液,还需补充的药品有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用品:蜡烛、木条、火柴、蒸馏水
你还需用的用品:
二、实验步骤:
1、制取二氧化碳
(1)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课本P125图6—23,小组内合作设计,用你选用的仪器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再加液体(稀盐酸)。
(3)收集并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的方法来检验是否集满,集满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按图6—24所示,将二氧化碳 缓慢 倾倒入放有燃着的短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 蜡烛熄灭了 。
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如课本P126图6—25所示,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 溶液逐渐由紫色变为红色 ,然后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要注意 不时地移动试管 。
可以发现 溶液又变成了紫色 ,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的性质。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实验可用于 检验二氧化碳 。
(4)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振荡,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扁,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探究各种装置的优劣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
分析原因
2、对比实验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比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变
量唯一。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变量?请你设计实验
动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加深认识。
小组成员团结合作,要大胆创新,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学建议】
1.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前面教师已经做过演示实验,实验前让学生复习巩固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及验证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要及时纠正点拔,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要正确,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
【备选问题】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开始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过一会又变澄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开始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因此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之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又结合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因此又变澄清了。
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0 CO2+CaCO3+H2O=Ca (HCO3)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实验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课堂秩序难以控制,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的课堂管理。
对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碳的制取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然后探究
它的性质。
一般的实验都分为两部分——制取和检验。
制取的装置如右图,收集之后再来检验性质,主要方法
有: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可燃性;用高矮不一的蜡烛检验其密
度大小;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能否与之反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其能否溶于水,生成了什么物质,及该物质的酸碱性。
但上面的实验有两点不足:实验不连贯,耗时太长,不利于课堂操作;反应物混在一起不便于分离回收。
针对这两点,改进实验如下图。
滤网不仅可以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分开,也可以使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增加,使得反应更充分。
有利于节省药品,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气体与溶液反应,多余的气体将从较短导管导入紫色石蕊溶液,与其反应;超出的气体又被导入烧杯底部,观察蜡烛变化便可得知其密度大小和可燃性。
此改进实验综合了传统分散的实验,克服了以前实验存在的不足,成为了一个连贯、快捷、方便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归纳和器具的整理清洗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