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核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
![核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1bafebf61fb7360b4c65fe.png)
封好食品 勿饮海水淡化水
• 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 内或冰箱里。事先没 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 清洗再放入容器。不 要饮用海水淡化水。
用铅板墙壁等遮挡降低照射强度
• 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放射 源;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 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严防死守五官
• 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 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 要对五官严防死守。 例如,用手帕、毛巾、 布料等捂住口鼻,减 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核辐射带来怎样的危害?
资料来源:互联网(作为参考,不作为实际依据)
核辐射后症状
• 1、恶心和呕吐 • 恶心和呕吐是典型的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剂量越多, 这些症状出现越早。收到辐射后一个小时开始呕吐的人极 有可能会死亡。有时放射病起初让人感觉不好,然后开始 感觉好多了。但通常会“潜伏”几小时、几天,甚至是接 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会伴有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 2、自发性出血 • 放射病可引起鼻腔、口腔、牙龈和肛门出血。它可以很容 易引起人们的磋商和内部出血,甚至吐血。这些问题发生 的原因是辐射耗尽了体内控制出血的血小板。 • 3、出血性腹泻 • 辐射“瞄准”体内细胞迅速繁殖,这细胞该行倡导。放射 病的原因主要刺激肠壁,严重时引起带血腹泻。
Hale Waihona Puke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级 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 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核泄漏· 影响 据共同社报道,爆炸前,核电站反应堆附近曾检测到放射性元素铯,每小时释放的辐射量达1015微 西弗特,相当于平常人1年所能承受的最大核辐射量。 国内某核电站专家解释称,核泄漏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核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 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 人类如果感染核辐射,会产生的症状有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并增 加细胞癌变、DNA变异、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核辐射量化值 1微西弗特等于1次X光照 人体每年至多承受 1000微西弗特的放射性物质 ●名词· 微西弗特 核辐射的单位,即使少至2微西弗特,也会使人体面临一定几率感染核辐射 ●链接 次要影响 放射性物质倒灌入海洋,随日本暖流向北汇集,或会造成北海道渔场鱼类大面积死亡。 核泄漏· 流向 日本东部沿海地区的日本暖流为顺时针流向,一旦放射性物质倒灌入海水,极有可能随日本暖流流向 北美洲及北太平洋地区。 最高级 第7级 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 诺贝利核事故。 当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30人当场死亡,超过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那次核泄漏 事故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致使320多万人受核辐射。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PPT课件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1c93ae524de518974b7d16.png)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 与评价
核医学科 张军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目录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二、辐射计量学概念 三、核医学科概述 四、核医学辐射防护 五、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前者带正电荷, 后者不带电荷。
α衰变: 释放α射线 β衰变:释放β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γ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γ衰变: 释放γ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γ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Ⅴ类源
≥1E+4 ≥2E+6 ≥2E+6 ≥1E+5 ≥1E+6
射线装置分类表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Ⅰ类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 Ⅱ类射线装置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装置用放射药物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X射线摄影装置 Ⅲ类射线装置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3、比释动能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辐射剂量学概念
3、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 不能直接测量。吸收剂量=照射剂量×换算因子
4、当量剂量
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核医学科 张军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目录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二、辐射计量学概念 三、核医学科概述 四、核医学辐射防护 五、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前者带正电荷, 后者不带电荷。
α衰变: 释放α射线 β衰变:释放β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γ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γ衰变: 释放γ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γ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Ⅴ类源
≥1E+4 ≥2E+6 ≥2E+6 ≥1E+5 ≥1E+6
射线装置分类表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Ⅰ类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 Ⅱ类射线装置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装置用放射药物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X射线摄影装置 Ⅲ类射线装置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3、比释动能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
辐射剂量学概念
3、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 不能直接测量。吸收剂量=照射剂量×换算因子
4、当量剂量
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22c6c0548d7c1c708a145a9.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二、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 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 据报道在美国一次普通的核医学显像全身接 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3.6 mSv,大约相当于 世界上平均天然本底辐射剂量(3.7 mSv)。
• 国内调查的剂量略高于国外,若扣除放射性 药物剂量因素,一次核医学检查患者接受的辐 射剂量大概与平均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接近。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二)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
• 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可以通过外周血细胞的 变化反映,易于观测,故有生物剂量仪之称。
• 1.造血组织损伤的特点
• ① 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主要是造血细胞增殖能力 的抑制或丧失。
• ②造血组织受损伤的程度可以反映受照剂量的大小。 血液系统的变化是辐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 指针。
• ①对核酸分子主要作用于碱基、磷酸二酯 键、核糖。
• ②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造成体内包括细胞 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等生物膜的 损伤,使生物膜的能量传递、物质转运、信 息识别等功能受到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三.低辐射剂量的兴奋效应
•一定的低剂量对生物生命活动的 辐射兴奋效应(hormesis)。
PPT文档演模板
曾报告的低辐射剂量兴奋效应:
n 增进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n 延长寿命 n 改善幼体存活率 n 改善伤口愈合 n 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 n 降低致癌机率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n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其作用机制方面, 有免疫兴奋效应,DNA修复的兴奋效应, 诱导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等。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方案).ppt
![核医学科辐射防护(方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fb70709e31433238689314.png)
Ⅰ类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 Ⅱ类射线装置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装置用放射药物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X射线摄影装置 Ⅲ类射线装置
档
11
2、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 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
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Ⅱ、Ⅲ类。
放射源分类
核素名称 Ⅰ类源
241Am 125I
131I
68Ge 99Mo
≥6E+13 ≥2E+14 ≥2E+14 ≥7E+14 ≥3E+14
描述随机效应概率与当量剂量的关系。有效剂量的关系是:有效剂量=
吸收剂量×组织器官权重因子
精品文档
7
核医学辐射防护
(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防护
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通称放射性药物,一般来说半 衰期较短,能放射γ或β射线,物理状态多为液态,少数为气态。
放射性药物是用于人体内开展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的化合 物或生物制剂。可分为诊断用药物和治疗用药物两部分。前者约占 全部放射性药物的95%。
精品文档
5
辐射剂量学概念
1、放射性活度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素衰变的次数。1贝 可等于每秒一次核衰变。
国际单位:贝可(Bq)。 旧单位:居里(Ci)。 换算关系:1 Ci=3.7ⅹ1010 Bq 比放射性活度(简称比活度): Bq /g, Bq /ml
2、照射量
核医学的辐射与防护健康科普PPT【25页】
![核医学的辐射与防护健康科普PPT【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cb909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05.png)
辐射源对周围空 气产生的射线照射率 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减少的
距离防护是最简 单的防护方法
屏蔽防护
屏蔽是利用射线通 过物质时减弱的规律, 达到减少射线量的目的
屏蔽防护是最根本 的防护方法
医学药品核注射后
检查项目
骨静态显像 (50人平均) 心肌灌注显像 (50人平均)
甲状腺显像 (50人平均)
肾动态显像 (50人平均)
ICRP 规定在孕期内胚胎和胎儿接受的剂 ≤1mSv ICRP规定妇女怀孕腹部表面 (下躯干)的剂量≤ 2mSv
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当量剂量限值≤1mSv 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有效剂量连续5年平均≤20mSv,
任何一年不得超过50mSv
不同危害可能减少的生命天数,医疗辐射危害不大,不必恐慌
危害 抽烟 心脏病 癌症 超重15% 酗酒 车祸
测量控制区内的表面污染情况,有污染的地方要做屏蔽处理并做好标记 处理病人排泄物或污染过的床单,应穿戴一次性手套、放入专用塑料袋内 物理师测量活度小于0.15mR/hr(~1.3μSv)按照普通医疗垃圾处理,并及时
洗手------防止内照射 —防止内照射、黏在皮肤上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规定剂量限值
18F-FDG显像 (20人平均)
离开NM时 一臂距离 (mGy/hr)
0.018
0.035
0.005
0.006
0.014 (体表1m处)
受到10mGy照射 所需时间(hr)
556 286 2000 1667
714
对SPECT-CT(99mTc核素)检查,药物注射48小时后体表剂量可下降到本底值 对PET-CT(18F核素)检查,药物注射24小时后体表剂量可下降到本底值
医疗辐射 (单次吸收10mSv)
核医学基础与放射防护-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
![核医学基础与放射防护-医学辐射防护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a06c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1.png)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ICRU)
• 1928年成立了第一个国际组织“X线和镭的防 护委员会”
• 1950年成立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光子,它们的不同之处:γ 射线来源于核内能量释放,而X射线为核外电子 跃迁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其度量
核衰变是随机性的,单位时间衰变的原子核数目与核 的总数成正比,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遵循一定的规律而 减少。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指放射性核素的 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台SPECT • 1975年 研制了第一台PET
放射防护方面
惨痛的代价 Marie curie和女儿均死于放射引 起的白血病
20世纪初的镭(Ra)事件 多次核事故以及核灾难的发生
放射防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 1913年德国首先成立伦琴学会发布了有关指南
• 1925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并成 立—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影像医学、核医学和放射医学三 个不同的研究和应用方向难以截然分 开,共同点均为利用核技术在医学领 域中进行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工作均需要进行放射防 护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
核医学与放射防护发展简史
核医学方面
• 1895年 Wilhelm Roentgen发现X线
• 1896年 Henri Becquerel发现放射性核素
A Z
X
AX
Am Xate
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的概念
• 1928年成立了第一个国际组织“X线和镭的防 护委员会”
• 1950年成立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光子,它们的不同之处:γ 射线来源于核内能量释放,而X射线为核外电子 跃迁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其度量
核衰变是随机性的,单位时间衰变的原子核数目与核 的总数成正比,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遵循一定的规律而 减少。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指放射性核素的 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台SPECT • 1975年 研制了第一台PET
放射防护方面
惨痛的代价 Marie curie和女儿均死于放射引 起的白血病
20世纪初的镭(Ra)事件 多次核事故以及核灾难的发生
放射防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 1913年德国首先成立伦琴学会发布了有关指南
• 1925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并成 立—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
影像医学、核医学和放射医学三 个不同的研究和应用方向难以截然分 开,共同点均为利用核技术在医学领 域中进行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工作均需要进行放射防 护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
核医学与放射防护发展简史
核医学方面
• 1895年 Wilhelm Roentgen发现X线
• 1896年 Henri Becquerel发现放射性核素
A Z
X
AX
Am Xate
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的概念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42ad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6.png)
人员培训与资格要求
从事核医学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足 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05 核医学辐射防护实践案例
典型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案例
案例一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案例二
核医学成像中的辐射防护 措施
案例三
放射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2. 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和防护 器材,降低辐射对操作人员和 患者的影响。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
06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未来发展
核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放射性药物的研发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放 射性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辐射监测技术的升级
未来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辐射监测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针对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辐射防护标准将不断制定和完善,为医护 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不断增 加,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 剂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 国家和国际标准。
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
01
02
03
04
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和 存储,防止意外泄漏和事故。
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放射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辐
射风险。
防护设备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 、口罩、眼镜、防护服等,确
从事核医学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足 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05 核医学辐射防护实践案例
典型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案例
案例一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案例二
核医学成像中的辐射防护 措施
案例三
放射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 辐射防护
2. 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和防护 器材,降低辐射对操作人员和 患者的影响。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其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
06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未来发展
核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放射性药物的研发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放 射性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辐射监测技术的升级
未来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辐射监测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针对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辐射防护标准将不断制定和完善,为医护 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
随着核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不断增 加,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 剂量进行监测,确保符合 国家和国际标准。
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防护
01
02
03
04
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用和 存储,防止意外泄漏和事故。
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放射性操作规程,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降低辐
射风险。
防护设备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 、口罩、眼镜、防护服等,确
辐射防护核医学教学培训课件
![辐射防护核医学教学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3895f20722192e4436f600.png)
(oxygen enhancement ratio,OER)来表示。
●传能线密度表示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能量与该径迹长度之比。实际是指射线在穿
过物质时在一个单位长度射程中所产生的离子对数目,或引起的能量损失。LET越大,说明该粒
子在单位长度的组织内释放的能量越多,电离密度越大,因而对生物组织和分子的损伤就越大,
●生物大分子可能受到射线的直接作用,但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主要是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通过 以上反应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①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等。对核酸分子主要作用于碱基、 磷酸二酯键、核糖。②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造成体内包括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等生 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s)的损伤,使生物膜的能量传递、物质转运、信息识别等功能受到 影响。
3/11/2021
第一节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
第二节 辐射剂量
第三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第四节 辐射防护 第五节 核医学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核医学教学
1
重点难点
掌握 电离辐射相关基本概念;辐射剂量单位;辐射防护原则及措施
熟悉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核医学辐射防护
了解 作用于人体的放射源;核医学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
3/11/2021
辐射防护核医学教学
11
• 核医学(第9版)
二、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1.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 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2. 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
1. 辐射剂量
2. 分割次数和剂量率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3a3c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3.png)
技术发展与展望
03
拓展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应用领域
将核医学辐射防护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放射治疗、放射成像等,拓展其应用范围和价值。
01
深入研究辐射与人体健康的相互作用机制
深入探究辐射与人体健康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02
发展个性化、精准化的辐射防护方案
针对不同人群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辐射防护方案,提高防护效果和适用性。
健康指导与建议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
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根据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辐射剂量数据,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建议,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个人剂量监测与健康管理
05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挑战与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临的挑战
辐射防护技术的局限性
核医学辐射防护课件
CATALOGUE
目录
核医学辐射防护概述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措施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实践应用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挑战与展望
01
核医学辐射防护概述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定义
核医学辐射防护是指在核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受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在核医学实践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放射性气溶胶的产生和排放,如使用密闭的容器存放放射性物质、及时清理工作场所等。
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
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气溶胶,降低对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
减少放射性气溶胶的产生和扩散
根据放射性废物的性质和来源,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焚烧等,以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探伤机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X射线衍射仪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兽医用X射线
Ⅲ类射线装 置
X射线摄影装置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131I ,18F,99mTc,32P
3、核元素的分类
1)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均相同。 2)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如123I,125I ,131I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态不同如99Tc, 99mTc
2020/12/12
5
4、原子核的衰变方式
α衰变: 释放α射线 β衰变:释放β射线,常见核素: 131I 、89Sr、32P。 正电子衰变:发生湮没辐射,产生方向相反的双γ光子(511keV)。常用 核素:18F γ衰变: 释放γ射线。常用核素:99mTc、 131I 电子俘获:释放特征X线、 γ射线、内转换电子和俄歇电子。125I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非医用射线装置
Ⅰ类射线装 置
能量大于100MeV的医用加速器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非医用) 能量大于100MeV的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加速器
工业探伤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辐照装置加速器
Ⅱ类射线装 置
质子治疗装置
安全检查加速器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装置用放射药物加速器 工业用X射线CT机
2020/12/12
7
辐射剂量学概念
1、放射性活度
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素衰变的次数。1贝 可等于每秒一次核衰变。
国际单位:贝可(Bq)。 旧单位:居里(Ci)。 换算关系:1 Ci=3.7ⅹ1010 Bq 比放射性活度(简称比活度): Bq /g, Bq /ml
2、照射量
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 过年限制3/10的区域。如分药室、治疗病人床位等。
监督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 过年限制3/10的区域。 候诊病人床位、注射候诊室等。
非限制区: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 超过年限制1/10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电梯、走廊等。
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 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5、有效剂量
描述随机效应概率与当量剂量的关系。有效剂量的关系是:有效剂量=
2020吸/1收2/1剂2 量×组织器官权重因子
9
核医学辐射防护
(一)核医学科工作场所防护
临床核医学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通称放射性药物,一般来说半 衰期较短,能放射γ或β射线,物理状态多为液态,少数为气态。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前者带正电荷, 后者不带电荷。
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3E+14
Ⅱ类源
≥6E+11 ≥2E+12 ≥2E+12 ≥7E+12 ≥3E+112
Ⅲ类源
≥6E+10 ≥2E+11 ≥2E+11 ≥7E+11 ≥3E+11
Ⅳ类源
≥6E+8 ≥2E+9 ≥2E+9 ≥7E+9 ≥3E+9
Ⅴ类源
≥1E+4 ≥2E+6 ≥2E+6 ≥1E+5 ≥1E+6
14
射线装置分类表
是指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的量,国际单位为库仑/千克 (C/Kg)。与放射源的活度大小和距离有关。照射剂量可以测量。
3、比释动能
2020/12/12
8
辐射剂量学概念
3、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 不能直接测量。吸收剂量=照射剂量×换算因子
4、当量剂量
临
1
目录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二、辐射计量学概念 三、核医学科概述 四、核医学辐射防护 五、临床核医学评价要点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20/12/12
6
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
4、原子核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① 物理半衰期(T1/2):固定不变 ② 生物半衰期(Tb) :推算,不能测量 ③ 有效半衰期(Te) :可测量 公式: Te= T1/2 Tb(T1/2+ Tb) 常用核素的物理半衰期: 131I 8天; 99mTc锝 6小时;18F 110分钟;125I 60天;
2020/12/12
13
2、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分类 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
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Ⅱ、Ⅲ类。
放射源分类
核素名称 Ⅰ类源
241Am
≥6E+13
125I
≥2E+14
131I
≥2E+14
68Ge
≥7E+14
99Mo
2020/12/12
核素
210Po、226Ra、241Am、239Pu 90Sr、60Co、210Pb、210Bi 125I ,131I、67Ga、89Sr、天然U
18F、99mTc、235U、238U
毒性因子
10 1 0.1 0.01
2020/12/12
12
依据管理的需要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分为三区,即控制区、监督 区和非限制区。
>4E+9
2E+7~4E+9
豁免活度值以上2E+7
2020/12/12
11
权重活度(等效操作量)等于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乘以核素毒性权 重系数所得的积除以操作性质修正系数所得的商。 即权重活度=计划的日最大操作活度×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操作性质修 正系数。
组别
极毒组 高毒组 中毒组 低毒组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放射性药物是用于人体内开展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的化合 物或生物制剂。可分为诊断用药物和治疗用药物两部分。前者约占 全部放射性药物的95%。
2020/12/12
10
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级和分区 根据所操作的放射性核素的权重活度大小将工作场所分为三级。
见下表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级
分级 甲 乙 丙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