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3篇
生物学特性)第一篇: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属于膜翅目花蜜蜂科,是人类的重要农业和环境保护生物。
蜜蜂主要分为蜜蜂女王、蜜蜂工蜂和蜜蜂雄蜂三种,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命特性。
首先,蜜蜂的寿命因角色不同而有所区别。
蜜蜂女王寿命较长,可以生存长达3-5年,而蜜蜂雄蜂的寿命只有1-2周左右。
蜜蜂工蜂的寿命通常为1个月左右,但是在生产季节里为了采食花蜜能够向外延长生命,而在非生产季节里为了节省食物会被蜜蜂群体淘汰。
其次,蜜蜂有很强的交流和组织能力。
蜜蜂以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通过向蜂王释放信息素来维持整个蜜蜂群体的稳定。
蜜蜂群体分工明确,合理利用每个蜜蜂的能力。
蜜蜂女王主要负责生产卵子,蜜蜂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并建造巢穴和维护生物环境,蜜蜂雄蜂主要负责交配。
第三,蜜蜂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蜜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调整自身行为。
蜜蜂不仅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还可以自身采食花蜜和带回巢穴进行存储和蜜化,为植物提供了独特的服务。
综上所述,蜜蜂是一种高度进化的昆虫,具有很强的交流和组织能力,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老鼠的生物学特性老鼠是哺乳动物中一种重要的害虫,可以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老鼠主要分为田鼠、家鼠和黑鼠三种,它们在生命特性上的差别也很大。
首先,老鼠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
老鼠体型小,胆子大,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中活动,并且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寻找食物和水源。
老鼠对食物非常敏感,可以通过嗅觉和味觉分辨食物的新鲜度和可口度,因此可以在各种垃圾和残渣中生存,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其次,老鼠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
老鼠可以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后代,并且它们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老鼠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中共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熊蜂生物学常识——认识熊蜂家族
中国蜂业55一、熊蜂家族概况膜翅目昆虫中个体性别由蜂王产卵决定,雄蜂属于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雌性个体为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群中的工蜂虽然也属于二倍体,但它不能交配,所以只能产雄蜂卵。
当群体达到竞争点后,蜂群中便会出现工蜂产卵的现象。
所以,竞争点出现后蜂群中的雄蜂很大一部分是工蜂产卵形成的。
Owen 和Plowright 研究表明,B. melanopygus 熊蜂群体中19%的雄蜂都是工蜂的后代,B. norum 熊蜂群体中的雄蜂几乎全是蜂王产卵孵化而成。
不同品种熊蜂群培育的雄蜂和蜂王的数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取决于群势大小,小群很难繁殖后代,中等群势一般只培育雄蜂,只有群势足够大的蜂群才能培育蜂王和雄蜂。
培育的子代蜂王在羽化出房后外出进行采集活动,但返巢时间不固定,可能是晚上也可能是白天的任何时间。
它们并不向原蜂群提供食物,而是将自身采集的花粉和花蜜经消化后转化成自身体内的脂肪储存起来。
子代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很少,仅仅在维持子脾的恒定温度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当雄蜂性成熟后,它们会离开巢穴并一去不复返,它们往往会笨拙的采集花朵上的花蜜来填饱肚子,然后等待时机与蜂王交配。
雄蜂外出交配的方式与行为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但多数雄蜂都会在清晨时分在许多地方(叶片、石头、篱笆桩或树干上)布置信息素,然后一直往返于各个布置点间巡察等待处女王。
通常情况下,相同地区众多雄蜂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相同的信息素布置点,这就导致在同一个信息素布置点有许多雄蜂。
信息素由雄蜂唇腺分泌,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但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衍生物、萜烯醇及酯类化合物。
不同熊蜂的信息素具有不同的气味,这些信息素的味道很大,甚至人类的鼻子都能够闻到。
除了气味之外,不同熊蜂巡察飞行的高度也不尽相同,例如B. lapidarius 熊蜂一般在与树顶相同的高度飞行,但长颊熊蜂大约在地面上1m 高的位置飞行。
有研究熊蜂生物学常识——认识熊蜂家族推测,不同蜂种特异的信息素以及特有的雄蜂巡察飞行高度有助于处女王识别同一蜂种的雄蜂并进行交配。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
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
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足三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
腹部圆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节,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螫针;腹上有蜡板四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
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螯针。
蜂王与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三型蜂的发育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当春夏蜂群兴旺时,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千百只雄蜂。
蜂王与工蜂、雄蜂是容易区别的,它比工蜂大得多,虽无雄蜂那么宽,但比雄蜂长,它的腹部为长圆锥形,它比雄蜂或工蜂更象胡蜂,蜂王弯曲的螯针不象工蜂的那样,仅略为有点倒剌,只在与竞争的蜂王搏斗时才使用。
行动虽然显得缓慢,不慌不忙,但必要时,运动得却非常敏捷。
蜂群内的全部卵都是由蜂王产下的,它在空中飞翔时与几只雄蜂成功地交配过,就能获得供其一生之用的精子。
某些高产蜂王,在短时期内可产1500-2000粒卵。
已交配产卵的蜂王,在不受打扰时,可以在蜂箱里含有最幼小的蜂子脾上或附近找到它,通常由幼年工蜂组成
1。
蜜蜂的种类
蜜蜂的种类一、蜜蜂分类地位蜜蜂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蜜蜂属(Apis)。
蜜蜂属在生物学特性上,都是营社会性生活,能泌蜡筑巢,巢脾由上而下纵向发展,其两面均具六棱柱形巢房,且共用边、共用底;采集、酿制、贮藏蜜粉积极。
二、蜜蜂的种类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今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种(依定名先后)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小蜜蜂A.florea Fabricius 1787大蜜蜂A.dorsata Fabricius 1793东方蜜蜂A.cerana Fabricius 1793黑小蜜蜂A.andreniformis Smith 1858黑大蜜蜂boriosa Smith 1871沙巴蜂A.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种)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Koeniger and Koeniger)。
胡峰有哪些生物学特性(一)
胡峰有哪些生物学特性(一)群体组成每群均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
以墨胸胡蜂为例,三型蜂的发生及其作用如下。
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相对向阳避风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下第—代卵,还担负御敌捕猎食物,饲育第一代幼虫和羽化不久的工蜂等内外勤一切工作,它是这时巢内唯一的成年蜂。
从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数个体与雄蜂交尾成功成为当年正常产卵的首批新王,接着越冬蜂王被交替了。
因此从第二代起,胡蜂就出现多王同巢产卵繁殖,最多可达几十只蜂王同巢产卵繁殖。
其蜂王的卵巢管多为12~16条,仅占意大利蜜蜂蜂王卵巢管数的1/25左右。
雄蜂:墨胸胡蜂第三代就出现雄蜂100多只。
它是第二代雌蜂中未经交尾授精的个体产卵繁育而来的,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少数雌蜂交尾,亦可与同代或母一代雌蜂交尾、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而最后一代雄蜂数里多占总蜂数1/6~1/5。
可见,墨胸胡蜂一年中雄蜂至少发生两代以上。
工蜂:专司扩大蜂巢的建筑、饲喂、清巢、保温、捕猎食物、采集、御敌和护巢等内外勤活动。
这些工蜂性情暴烈凶狠,螯针明显,排毒量大,有攻击力,第一代的成蜂全为担任内外勤工作的工蜂。
第二代雌蜂中除少数交尾成功成新蜂王和个别个体未经交尾产雄性卵的雌蜂外,余下大部分是工蜂。
营巢黑盾胡蜂或墨胸胡蜂顺利越冬的受精雌蜂,最早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单独觅寻屋檐下或避风向阳的小灌木、灌木枝干上第一次筑巢并开始产下第一代卵,这时蜂巢单脾悬挂,巢房口向下,巢房数仅20~30个。
整个巢脾边缘开始有巢壳,但仍自然可见巢内蜂王逐房饲喂幼虫的情况。
第二代出现第二片巢脾(有的还筑成第3片巢脾),总巢房数100~150个,这时巢脾已被巢壳所包裹,蜂巢呈球状,仅留直径约2厘米的巢口出入。
因此,巢内生物学习性观察困难。
胡蜂一般都选在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的场所营巢,它们在隐蔽的大树洞内营巢,洞内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有利于御敌、护巢。
但不同种类选择营巢场所颇有差异。
蜜蜂的描述
蜜蜂(Apis mellifera)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是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的重要成员。
以下是关于蜜蜂的详细描述:
1. 形态特征:成年工蜂体长约10-15毫米,体型呈黄褐色或黑色条纹相间,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具有复眼、一对触角以及用于采集花粉的口器。
胸部有三对足,帮助其在花朵之间灵活移动并携带花粉。
腹部末端有一根毒刺,仅雌蜂(工蜂)拥有,用以自卫。
2. 生活习性:蜜蜂过着高度组织的社会生活,一个蜂群中包含一只蜂王、少量雄蜂以及众多工蜂。
蜂王负责产卵,维持蜂群的繁殖;工蜂承担了觅食(采集花粉和蜜源)、哺育幼虫、建造和维护蜂巢、调节蜂巢内温度和湿度等几乎所有工作;雄蜂主要任务是与新蜂王交配。
3. 生态角色:蜜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进行授粉,对于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蜜蜂还能生产蜂蜜、蜂蜡等多种人类所需的产品。
4. 飞行能力:蜜蜂拥有的特殊翅膀结构使其能快速振动翅膀,达到每分钟数百次,从而产生足够的升力进行飞行,并能在飞行中高效地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
5. 通信方式:蜜蜂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如著名的“摇摆舞”可以指示食物来源的方向和距离。
此外,还通过化学物质如信息素来进行交流。
6. 季节活动:蜜蜂的活动会随着季节更迭而变化,在春季和夏季,当花期旺盛时,蜜蜂最为活跃;冬季则会在蜂巢内形成蜂团,以集体体温保持蜂巢内部温暖,度过寒冷时期。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分类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分类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属于膜翅目昆虫中的蜜蜂科。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分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下文将分别从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形态特征蜜蜂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顶部生有鞘翅目特有的触角,用于感知和辨别环境。
胸部有三对腿和一对翅膀,翅膀的快速震动使蜜蜂得以飞行。
腹部则是储存蜜汁和花粉的主要部位,腹部末端有一对刺,用于防卫。
二、分类系统蜜蜂科下有多个属,最为著名的是Apis属。
Apis属最为常见的蜜蜂有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属如石蜂属(Bombus)、寄生蜂属(Nomada)等。
这些属下的蜜蜂在形态特征、生命周期和行为特性上有所差异。
三、生命周期蜜蜂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蜜蜂女王是唯一能够生殖的个体,她会选择一个蜂巢内的几个卵进行孵化,孵化出的幼虫通过吃蜂王分泌的蜂蜜和花粉来成长。
之后,蜜蜂幼虫会进入蛹期,在蛹期内进行体态的转变和器官的形成。
最后,成熟的蜜蜂会从蛹中孵化出来,参与到蜂巢内的各项工作中。
四、行为习性蜜蜂是群居昆虫,具有分工合作的行为特性。
蜜蜂社会分工包括女王蜂、工蜂和雄蜂三种。
女王蜂只负责繁殖,工蜂则负责采集花粉和蜜汁、建造和维护蜂巢、喂养幼虫等任务,雄蜂的功能是与女王蜂交配。
此外,蜜蜂还有舞蹈语言的特点,通过特定的舞蹈形式来向同伴传递食物位置的信息。
蜜蜂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是昆虫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蜜蜂的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社会性昆虫的生态功能和行为机制。
对于蜜蜂的保护、蜜蜂产品的生产和人类与蜜蜂的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蜜蜂的特点
蜜蜂的特点蜜蜂是一种昆虫,它们属于膜翅目昆虫,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地。
蜜蜂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首先,蜜蜂具有杂食性。
它们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花蜜、花粉、水果、树液等。
蜜蜂通过搜寻和采集花蜜来为自己提供能量。
同时,它们采集的花粉也为植物传粉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种特性使得蜜蜂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蜜蜂还具有高度社会性。
每个蜜蜂群体由一个雌性的蜂后和成千上万只雌性的工蜂组成。
这种社会结构使得蜜蜂群体之间的协作和分工非常明确。
工蜂们会在巢穴中为蜂后和幼蜂提供食物,并承担着巡逻、采集花蜜等任务。
蜜蜂的分工合作使得它们能够高效地生活和繁殖。
蜜蜂还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它们的翅膀以高速振动,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空中飞行。
蜜蜂的飞行速度可达20公里/小时以上,并且能够在飞行中灵活地转向和调整高度。
这种飞行能力使得蜜蜂能够在广阔的领地范围内搜索和采集花蜜,同时也使得蜜蜂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离。
蜜蜂还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和触觉。
它们通过触角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包括花朵的香味、花蜜的质量等。
蜜蜂的嗅觉和触觉敏锐度极高,使得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花蜜的位置,并且能够判断花蜜的品质。
另外,蜜蜂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舞蹈语言,被称为“蜜蜂舞蹈”。
蜜蜂舞蹈是蜜蜂用来与同伴分享寻找花蜜位置的一种交流方式。
蜜蜂会根据花蜜的位置和距离,在巢穴内特定的蜂舞地点做出不同的舞蹈。
其他工蜂通过观察蜂舞的方向和频率,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花蜜的位置,并跟随舞蹈指示前往采集花蜜。
最后,蜜蜂还具有一种强烈的防卫本能。
当蜜蜂感到自己或巢穴受到威胁时,它们会迅速集结起来,形成一个防御队列。
蜜蜂会以尖刺刺击入侵者,同时释放出一种叫做蜂毒的液体。
蜜蜂的防御本能使得它们能够保护自己和整个蜜蜂群体的安全。
综上所述,蜜蜂具有杂食性、高度社会性、出色的飞行能力、发达的嗅觉和触觉、特殊的舞蹈语言以及强烈的防卫本能等特点。
华南中蜂 - 蜜蜂品种
华南中蜂-蜜蜂品种华南中蜂(SouthernChinaChinesebee)为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一、一般情况(一)中心产区及分布中心产区在华南,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台湾等省、自治区的沿海山区,以及安徽南部、云南东部等山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华南中蜂产区位于云贵高原以东、大庾岭和武夷山脉之南,北回归线横贯中心分布区的大部分地区。
属东亚季风区,由北往南分别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1~24℃,由南向北递减,其中广东为19~24℃,广西为16.5~23.1℃,浙江的主分布地(丽水等地)为11.5~18.3℃;7月份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广东、广西)为28~29℃,北部地区(浙江丽水等地)为28℃;1月份平均气温,南部地区为16~19℃,北部地区为3~8℃。
无霜期长,南部地区达350天以上,北部地区为245~296天。
年降水量1400mm以上。
夏秋季节有台风影响。
华南中蜂主要繁衍生息于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和山区,其繁衍生息区内的蜜源植物有100多种,主要蜜源植物有荔枝(图1)、龙眼、山乌桕、桉树、柃属植物、枇杷(图2)、鸭脚木等。
由于夏季缺乏蜜源,蜂群进入度夏期即停止繁殖,群势衰退,约持续1~2个月。
台湾产区属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C,年降水量2500mm。
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柑橘、鬼针草、荔枝、龙眼、益母草、乌桕及瓜类、菜花类等,主要粉源植物有茶花和盐肤木等,花期从1月到12月连续不断。
华南中蜂在台湾省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500m地区。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一)品种形成华南中蜂是其分布区内的自然蜂种,是在华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1037—1101),被贬到广东惠州时,看了养蜂人用艾草烟熏驱赶收捕分蜂群的情景后,写下了《收蜜蜂》一诗。
蜜蜂养殖资料
前言蜜蜂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昆虫,它不仅可以作为各种农作物的授粉媒介,还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可以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胶,蜂毒等蜂产品,这些蜂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人类健康与保健等事业。
养蜂产业人们把它称之为甜蜜的事业,它具有投资小,发展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并且蜂产品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蜂群饲养量超过7000万群以上,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不论是蜂群数量还是蜂产品,都居世界首位,其次是俄罗斯600万群,美国400万群。
我国饲养的蜂群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仅有10%是中华蜜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并对蜜蜂进行科学饲养,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适当规划养殖规模,逐步实现养蜂专业化,充分发挥蜂群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第一节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一、蜂群的组织与职能。
蜂群是由许多蜜蜂组成的一个有机群体。
一群(箱)蜜蜂是由三种形态和职能不同的蜂组成的,即一只蜂王,几千或几万只工蜂(99%),和几百只雄蜂(1%)。
蜂王、工蜂、雄蜂在蜂群中各有专职,他们分工合作并相互依存,任何一只蜜蜂脱离了群体都不能生活下去。
蜜蜂的这种群居生活称之为蜜蜂社会,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蜂王(雌蜂)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身体比工蜂长1/4~1/3,腹部约占体长的3/4,翅较短,仅盖着腹部的一半。
蜂王分泌蜂王质,分泌的蜂王质通过工蜂在蜂巢中传递,使其能够知道本群的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通过几十分钟,蜂群中的工作秩序就会打乱,工蜂就会显得焦躁不安,这时只要给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诱入一只蜂王或补上一个成熟的王台。
蜂群骚动不安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活动。
蜂群中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如果出现两只蜂王就会出现相互争斗,直到剩下最后一只蜂王为止。
但是蜂王在自然交替时,老蜂王也有可能与新蜂王同巢居住一段时间,新出房的处女王在4日龄出巢试飞,大多数在5~7日龄达到性成熟。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生物学特性包括:蜜蜂的发育特性,蜜蜂的信息交换特性,蜜蜂的生活环境等。
一、蜜蜂的发育特性: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 4 个发育阶段。
1 、发育过程:蜜蜂的4 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它们是:(1)卵。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
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
卵内的胚胎经过3 天发育孵化幼虫。
(2)幼虫。
白色蠕虫状。
起初呈C 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
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
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 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
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 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
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
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
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
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
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 2 日末化蛹。
(3)蛹。
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
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 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
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4)成蜂。
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
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2、三型蜂的发育期:蜜蜂在胚胎发育期要求一定的生活条件:如适合的巢房,适宜的温度(32〜35C ),适宜的湿度(75 %〜90 %),以及得到经常的饲喂,有充足的饲料等。
在正常情况下,同品种的蜜蜂由卵到成蜂的发育期大体是一致的。
如果巢温过高(超过36 . 5C ),发育期将会缩短,甚至发育不良,翅卷曲,或中途死亡;巢温过低(32 C以下;发育期会推迟,或受冻伤。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的发育期略短,中蜂工蜂的发育期约20 天,意蜂工蜂的发育期为21 天。
畜牧养殖工:养蜂工考试卷及答案(最新版).doc
畜牧养殖工:养蜂工考试卷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意大利蜜蜂的工蜂的卵期、未封盖期、封盖期分别为:( );中蜂分别为:( )。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蜂群的分群方法有( )和( )。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蜜蜂的行为。
本题答案: 4、填空题 蜜蜂喜欢逆风而去,顺风而归。
这种特性易造成蜜蜂( )现象,蜜蜂偏集会造成病害蔓延等不良后果。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蜂蜜的应用在哪些方面?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蜂王物质的作用? 本题答案: 7、问答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卡尼鄂拉蜂形态学特征?本题答案:8、问答题白垩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本题答案:9、问答题13~18日龄的工蜂,担任了蜂巢内哪些工作?本题答案:10、问答题蜂群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本题答案:11、问答题蜂王浆的应用及制品。
本题答案:12、问答题世界著名的四大蜜蜂品种。
本题答案:13、问答题蜂胶的生物学作用。
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人工育王本题答案:15、问答题花蜜的酿造过程?本题答案:16、名词解释蜜蜂慢性麻痹病本题答案:17、问答题预防敌害和农药中毒。
本题答案:18、问答题防止分蜂热。
本题答案:19、问答题为什么会出现三型蜂?本题答案:20、问答题盗蜂的识别。
本题答案:21、填空题蜜蜂具有(),因此要避免强光源。
本题答案:22、填空题蜜蜂是()的昆虫,能分泌()筑巢,巢脾由()而()纵向发展。
211142703_“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分析
38APICULTURE OF CHINA“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生物学特性 及生产性能分析骆群1 席芳贵1 赵者云1 陈超2 袁芳1 彭成涛1 熊卓林1 徐细建1 张串联1 周伟良1 熊文红1 蔡灿辉1 刘锋1│文 1 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南昌36012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193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于20世纪初年被引入到我国,引进蜂种有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 )和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等优良品种,在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上具有群势强、分蜂性弱、蜂蜜产量高及区域分布广泛等优良性能,目前在我国大量饲养,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研究价值[1]。
但西方蜜蜂仍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的环境,脱离人工饲养,西方蜜蜂在野外生存率低。
为加强西方蜜蜂对全国各地环境的适应性,国内选育出晋蜂3号蜜蜂配套系、长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和喀(阡)黑环系蜜蜂品系等适合华北地区、南方、北方等地区饲养的蜂种[2]。
然而蜂螨是西方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之一,对蜂群饲养管理和蜂产品产量及质量具有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属抗螨高产蜂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针对蜂螨抗性这一性状进行了多年培育。
“中蜜一号”配套系具有蜂蜜产量高、抗螨能力强、性情温驯的特性,其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3-5]。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二,蜜粉资源丰富,蜂蜜品种主要为山乌桕蜜、树参蜜、百花蜜、野桂花蜜等[6]。
在不同生态环境、气候和蜜源条件下测定“中蜜一号”蜂种的生物学性能和生产性能,对于蜂种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山乌桕系大戟科乌桕属乔木或灌木[7],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江西省主要大宗优质蜜源植物之一[8],多生长于海拔420~1600m 的山谷或山坡处。
蜜蜂群飞行的自组织行为及其复杂性研究
蜜蜂群飞行的自组织行为及其复杂性研究蜜蜂是一种高度社交性昆虫,它们的群体行为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蜜蜂群的飞行行为,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蜜蜂群的飞行行为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它们不仅能够与群体中的其他蜜蜂协调行动,还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蜜蜂群的自组织行为和其复杂性研究。
一、蜜蜂群的自组织行为自组织是指一群智能个体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个体间交互,形成一定的结构和行为的过程。
蜜蜂群的自组织行为是指蜜蜂群体在没有“领袖”或“指挥官”的情况下,通过群体间的交互和调整,实现了协调行动的过程。
蜜蜂群体的自组织行为涉及到许多因素,比如个体间的信息交流、群体行动的协调和反馈等。
个体间的信息交流是蜜蜂群体自组织行为的关键,蜜蜂们通过触角、振动、气味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反馈机制和自适应性的群体。
蜜蜂群体的自组织行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变化。
比如,当蜜蜂群体遇到环境中的障碍物时,蜜蜂们会在避免障碍物的同时继续向前飞行,保持群体的稳定性和速度。
二、蜜蜂群的复杂性研究蜜蜂群的自组织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众多个体的交互和协调。
随着生物复杂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对蜜蜂群的复杂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在蜜蜂群体的复杂性研究中,网络理论是一种常见的研究工具。
通过将蜜蜂群体的个体视为网络节点,个体之间的交互视为网络边,可以研究蜜蜂群体的分布、密度、连通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表明,蜜蜂群体的网络特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网络特性也会发生变化。
另外,许多研究还关注蜜蜂群体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通过对蜜蜂们在寻找食物和选择巢址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的模式和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蜜蜂群体行为的复杂性和智能性机制。
三、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蜜蜂群体的自组织行为和复杂性研究对于理解群体智能和自组织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养蜂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绿色、环保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
蜜蜂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者,其产品如蜂蜜、蜂王浆等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蜂知识,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我参加了最近举办的一次养蜂知识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养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养蜂的历史与现状讲座开始,讲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蜜蜂的历史与现状。
蜜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蜜蜂养殖。
如今,蜜蜂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养殖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蜜蜂养殖大国之一,蜂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二、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接下来,讲师详细讲解了蜜蜂的生物学特性。
蜜蜂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负责繁殖后代;工蜂负责采集花蜜、酿造蜂蜜、护理幼虫等;雄蜂则负责交配。
蜜蜂具有高度的群体协作精神,共同维护着蜂群的生存和发展。
三、养蜂的基本技术讲座中,讲师重点讲解了养蜂的基本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蜂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蜂种。
其次,要掌握养蜂工具的使用方法,如蜂箱、巢础、巢础架等。
此外,还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合理安排蜂群的饲养管理,包括蜂群的合并、分群、防治病虫害等。
四、蜂蜜的生产与加工蜂蜜是蜜蜂酿造的一种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讲座中,讲师详细介绍了蜂蜜的生产与加工过程。
首先,蜜蜂采集花蜜,将花蜜带回蜂巢;其次,工蜂将花蜜中的水分蒸发,形成蜂蜜;最后,将蜂蜜储存在蜂巢中。
蜂蜜的加工主要包括过滤、消毒、浓缩等步骤。
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蜂蜜的品质。
五、蜂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除了蜂蜜,蜜蜂还有许多其他产品,如蜂王浆、蜂花粉、蜂蜡等。
讲座中,讲师介绍了这些蜂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蜂王浆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等功效;蜂花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蜂蜡可用于制作蜡烛、化妆品等。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 - 蜜蜂品种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蜜蜂品种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BaishanNo.5bee)是1982—1988年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区育成的一个以生产蜂蜜为主、王浆为辅的蜜、浆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
白山5号蜂群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AxB),工蜂是三交种(A·B×C)。
一、特征和性能(一)形态特征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蜂王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
雄蜂体呈黑色,个体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
工蜂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1~13mm。
近交系B(喀尔巴阡蜂):蜂王体躯细长,体呈黑色,腹节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黄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50~230mg。
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3~15mm,初生重200~210mg。
工蜂体呈黑色,少数工蜂2~3腹节背板有棕黄色斑或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2~14mm。
近交系C(美国意大利蜂):蜂王体呈黄色,尾部有明显的黑色环节,体长16~18mm,初生重175~290mg。
雄蜂体呈黄色,3~5腹节背板有黑色环带,体躯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10~230mg。
工蜂体呈黄色,腹部背板有明显的黑色环节,尾尖为黑色,体长12~14mm。
白山5号(A·B×C):蜂王个体较大,腹部较长,多为黑色,少数蜂王3~5腹节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背板有灰色绒毛,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图1)。
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图2)。
工蜂头胸部为灰色,多数工蜂2~4腹节背板有黄色环带,少数工蜂为黑色,体长12-14mm (图3)。
工蜂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表1。
蜜蜂的生理特性与免疫能力研究
蜜蜂的生理特性与免疫能力研究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蜜蜂也面临着各种生物和环境的挑战,因此了解蜜蜂的生理特性和免疫能力对于保护蜜蜂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蜜蜂的生理特性1. 蜜蜂的身体结构蜜蜂的身体主要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含有复眼和触角,复眼对于蜜蜂的视觉感知起着重要作用,触角则帮助蜜蜂感知周围环境。
胸部是蜜蜂的飞行器官,用于振动翅膀实现飞行。
腹部含有蜜胃,用于储存和运输花蜜。
2. 蜜蜂的生理特点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分为工蜂、雄蜂和蜂王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工蜂是主要的劳动力,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养育幼虫以及维护蜂巢等任务。
雄蜂主要负责交配,而蜂王则担负繁殖的任务。
二、蜜蜂的免疫系统1. 免疫基因蜜蜂具有一套独立的免疫基因系统,用于应对各种病原体和环境应激。
研究表明,蜜蜂的免疫基因可以由环境因素和感染病原体等刺激而激活,以增强免疫应答。
2. 蜜蜂的病原体防御蜜蜂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例如,蜜蜂体内会产生抗菌肽和酶等物质,具有杀菌和消化功能。
此外,蜜蜂还会通过清除病虫害的感染部位、控制感染范围和食用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来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3. 蜜蜂的社会免疫系统蜜蜂还依赖于社会免疫系统来保护整个蜂群免受病原体的传播。
蜜蜂会将感染病虫害的幼虫和蛹移除蜂巢,以避免病原体传播。
此外,蜜蜂会通过互相清理身体、分享食物和分泌抗菌物质等方式来加强蜂群的免疫能力。
三、蜜蜂的免疫能力研究1. 免疫应答研究许多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蜜蜂的免疫应答机制,探索蜜蜂如何应对感染和环境压力。
他们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了蜜蜂免疫系统的复杂机制。
2. 病原体和蜂群健康研究人员还致力于了解蜜蜂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对蜂群健康的影响。
他们通过采集蜜蜂样本并进行病原体检测,评估病原体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以及蜂群数量和产蜜量的变化。
3. 免疫增强策略基于对蜜蜂免疫能力的研究,一些科学家正在开发免疫增强策略来保护蜜蜂。
蜜蜂的资料
蜜蜂的资料篇一:蜜蜂的资料档蜜蜂的资料◆蜜蜂有三种,一种在树上;一种被人们用器具收养的,是家蜂,一种在山岩高峻处作房的,叫石蜜。
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 种。
(1)黑小蜜蜂(2)小蜜蜂(3)黑大蜜蜂(4)大蜜蜂(5)沙巴蜂(6)绿努蜂(7)苏拉威西蜂(8)东方蜜蜂(9)西方蜜蜂◆蜜蜂会发出声音。
◆蜂房有3种规格。
最小的是工蜂房,雄蜂房直径比工蜂房大1毫米,蜂王房最大最少。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
篇二:蜜蜂的小知识蜜蜂的小知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
蜂群是由3种形态和职能不同的许多蜜蜂组成的一个有机体,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生物单位。
单只蜜蜂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一旦,脱离蜂群就不能生存。
蜜蜂的这种社会化的群居生活,是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
蜂群也是圣餐各种蜂产品和执行为植物授粉职能的生产单位。
品种简介: 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个体发育过程经卵、幼虫。
蛹及成虫四个时期。
蜜蜂是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一个正常蜜蜂群体,是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数百只雄蜂组成。
生活在同一巢内。
它们在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和严格明确的分工蜜蜂,蜜蜂大都是住木箱子里,也有的住在墙洞,树洞里。
虽然它身体小,却能够飞到一、二公里以外的地方,去采集百花甜汁来酿造蜂蜜。
它怎么知道哪里有花蜜呢?蜜蜂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在一群蜜蜂中有一只蜂王(蜂)和许多工蜂以及少数的雄蜂。
工蜂在一个蜂群中要算是最勤劳了,它担负着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箱和饲养小蜜蜂等等的工作。
当春暧花开天气温暖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箱外去寻找蜜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作用,不断进化的结果。
蜂巢
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
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
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理方便,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毫米;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毫米。
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
1、工蜂房结构: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①优点: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②数量:445×235毫米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2、雄蜂房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
3、台基:王台的基础,形似园钵,口向下,专用于育蜂王。
4、过度房: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蜜蜂的行为
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泌蜡与筑巢: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
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约10000只,10000只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温度蜂巢子区温度34~35℃,无蜂子时14~32℃,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产热。
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来降温。
湿度采水增湿,扇风降湿。
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3、蜂巢的守卫: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4、蜂舞:圆舞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源泉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
约经半分钟后,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
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不表明方向。
摆尾舞或八字舞100米以外,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腹部极力摆动,在摆动中已250赫兹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一定时间(15秒钟)内经过中轴的次数。
100米——9~10次,600米——7次,1000米——4次,6000米——2次。
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指示出蜜源的方向: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
阴天,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确定太阳的位置。
5、自然分蜂: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培育新蜂,只是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整个蜂群的繁殖,是以自然分蜂来实的。
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强大时,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而后出现台基——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工蜂培育新王,在新王出房之前,老蜂王同大部分
工蜂涌出巢门,飞离原巢,另建新巢,组成新蜂群;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雄蜂及部分工蜂,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
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促成分蜂的因素自然环境:闷热气候、较充足的蜜粉源。
②巢内环境:巢内拥挤、通风不良、粉蜜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余地。
③蜂群的状态: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通常蜂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封盖子增多,卵虫减少,同时幼蜂相继出房,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
④分蜂前的征兆:雄蜂—→台基—→产卵—→培育新王。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
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5天之间,早的在封盖前2日,迟的在封盖后7日,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蜂王腹部开始收缩,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并在巢门口团集,挂上“垂须”,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
分蜂的过程上午7时至下午4时,工蜂导演。
6、分蜂的次数:蜂王并不是蜂群的君主,蜂王的产生取决于工蜂,工蜂又参与或导演着蜂王交尾和分蜂等活动。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蜂是蜂巢中真正的主宰者。
但蜂王也并非是产卵的机器,蜂王通过传递自身分泌的蜂王物质,直接影响着工蜂筑造王台,抑制工蜂产卵等行为。
所以,蜂王是整个蜂群群体机制十分主要的枢纽。
蜜蜂的采集
1、工蜂的飞翔力:时速——20~24公里,最高40千米,风速达24公里/小时,蜜蜂不能持久飞行。
采集半径2~2.5公里——3~4公里,飞行高度1000米。
2、花蜜的采集:10次~24次/日,每次40毫克,最高70~80毫克,一个强壮的蜂群大约6万到七万只蜜蜂,1/3采集,2/3从事巢内工作。
由花蜜——蜂蜜,须经5~7天的酿制。
3、花粉的采集:10次/天,12~29毫克/次,气温低于12℃,高于35℃,风速达20公里/小时,均不采。
4、蜂胶的采集:蜜蜂从树芽,或松、柏科植物的破伤部分,采集树胶或树脂,装入花粉巢带回巢,由内勤蜂帮助卸下。
西蜂有采胶的性能。
5、水的采集和利用:目的——用于稀释蜂蜜,调制幼虫饲料、降温、增湿,每天50~100次,每次25~50毫克。
无王群的表现
蜂王在蜂群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蜂王健在,蜜蜂活动秩序井然。
当蜂群失王时,蜜蜂会将有卵或适龄幼虫的巢房改造成王台,喂以大量的蜂王浆,培育新王。
在这一段时期内,无王群的秩序并不混乱,但蜜蜂易激动,喜蜇,巢门上可见守卫蜂数量增多。
如果无王群较长时间无合适日龄的幼虫或卵用以改造,或改造的王台内处女王未成熟交尾或产卵,一部分工蜂的卵巢便发育产卵。
产卵工蜂的活动与正常工蜂一样,除了产卵,也参加巢内所有活动,还外出飞翔。
它的外观也和正常工蜂相差无几,只是腹部稍微伸长和发亮。
产卵时,也有一圈工蜂围绕着它。
它在一个巢房里只产一粒卵,同一巢房里的其他卵是由其他产卵工蜂产的。
试验证明,取走蜂王会使蜜蜂的巢内工作和飞行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取走蜂王3日后,蜂群的飞行活动减少77%,采粉蜂减少73%,花粉团重量降低50%,蜜囊装载量减少62%,花蜜采集总量降低81%,将巢础筑成巢脾的速度降低73%,而且巢内秩序紊乱,蜜蜂把花蜜和花粉放到幼虫区的下缘,哺育蜂也辨认不出幼虫的性别,把雄蜂幼虫当作雌性幼虫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