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edc043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4.png)
三、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1.1 为了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2 为了识别出供方/承包方在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确保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为体系建立和运行提供依据。
2、范围对公司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活动存在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辨识及更新,环境因素识别及危险源辨识必须覆盖所有的活动、区域、人员和设施。
3 定义或术语3.1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它的一般表述形式:名词+动词,如污水排放、化学品泄漏、煤气爆炸等。
3.3重大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的因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给外界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变化。
它与环境因素为因果关系,环境因素为因,环境影响为果。
3.4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6 供方/承包方:提供产品、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辨识及评价结果的审批以及公司重要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最终确认。
4.2 人事财务部负责组织、策划全公司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工作,汇总、核实各部门辨识、评价结果,查看是否遗漏,并组织评价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重大的风险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范围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并将辨识与评价结果报人事财务部。
5 程序内容5.1 辨识和评价的范围、类别5.1.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 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包括供方/承包方和参观访问者、实习人员) 的活动;c)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物料、装置和设施(本公司的以及由外部所提供的);d) 供方/承包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75691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4.png)
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程序1.搜集信息:工程建筑企业需搜集相关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了解行业具体风险和隐患。
2.危险源辩识:对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工艺装备、作业方法、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3.风险评价: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风险控制目标、责任部门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5.实施监督: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执行,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6.评估复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复查,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和及时性。
1.环境因素辨识:对企业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辩识,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地形、水文地质、污染源等因素,找出可能对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
2.环境因素评价:对发现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采用专业的环境评估工具,评估环境因素对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可能影响程度。
3.确定控制措施: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环境控制目标、责任部门和控制措施,确保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实施监督: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执行,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环境问题。
5.评估复查: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复查,对环境因素评估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环境因素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和及时性。
总结起来,工程建筑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是确保工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和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提高工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7086c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设备因素:设备 故障、设备老化 等
管理因素:安全 管理不到位、规 章制度不完善等
01
02
03
04
危险源评估
01
危险源分类:物理、化学、生物、心 理、社会等
02
危险源识别: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 集、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
03
危险源评估: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04
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加强环境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
理环境问题
03
采用环保技术 和设备,降低
环境污染
04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环保意识
和技能
05
建立环境管理 体系,持续改 进环境管理水
平
06
加强与政府、 社区和公众的 沟通与合作, 共同保护环境
危险源分类
人为因素:操作 失误、违章作业 等
环境因素:恶劣 天气、自然灾害 等
进行量化评估
半定量风险评价:结合定性 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综
合评估
风险矩阵法:将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
矩阵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导 致事故的各个因素,找出关
键风险因素
概率风险评价法:通过概率 分析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
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
风险评价结果
风险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如低、 中、高
风险分布:分析风险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确 定重点防范区域
风险趋势:预测未来风险发展趋势,为制定防 范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规避、减轻、转移等
风险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48007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评估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降低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一、制定程序首先,应制定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程序应明确识别和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所有区域和设备、工作流程、操作规程等。
二、数据收集其次,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工作场所布局图、工作场所相关的业务文件、设备和材料的安全数据表、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统计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环境和危险源的认识和感知。
三、现场调查接下来,进行现场调查。
由专业人员对工作场所进行逐一检查,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布局不合理等。
通过观察、测量和抽样分析等方法,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四、危险源辨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经验,将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列举,如物理因素(噪声、震动、放射性等)、化学因素(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昆虫等)、机械因素(旋转部件、移动设备等)等。
五、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暴露情况,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一般采用专业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矩阵方法等。
定性评估则是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
六、危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
根据“三防一提高”的原则,即防治危险源、隔离危险源、降低危险源(或暴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管理水平。
七、制定应急措施在制定危险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明确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八、定期评估复查最后,定期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估复查。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504b8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2.png)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概述: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对一个场所、行业或项目等环境因素和安全危险源进行搜集、辨识、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旨在发现和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影响安全情况和事故发生可能的自然、人为、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如气象、地理、地形、设施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等。
2.安全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会造成意外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因素。
如电器设备、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机器、高空、深水等。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潜在或实际安全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的系统分析与评估,以确定现有或新安全措施的效果及改进措施的必要性和方向。
风险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风险评价要素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潜在或实际危险源的特征。
2、危险源与人员、财产之间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
3、危险源引发意外事故的可能性。
4、意外事故的概率。
5、事故发生的可能范围。
6、防范措施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后果的影响。
7、发生意外事故的成本。
8、防范措施的成本。
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控制: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控制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规划出具体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可能的安全风险,以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具体方法如下:1、理清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界定环境范围。
2、根据环境状况和危险源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监控及评估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4、定期复核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评估,随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结论:环境因素及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管理程序,它有助于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持续地加强和改进环境和安全管理。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00a8f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4.png)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性,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概率,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营过程、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物质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概率分析、风险矩阵等。
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4.执行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5.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考虑。
内部环境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状态、物质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2.风险等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该评估其潜在风险的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低,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计划。
3.法律法规: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总之,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d3ec56c10661ed9ad51f36e.png)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目的通过建立和保持此程序,对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危害和危险进行辨识并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因素,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定期识别并评价重大危险因素,实现对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并达到有效运行。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引用标准和文件2.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2.《许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标准》2.3.许昌项目管理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汇编》2.4.项目许昌管理公司《项目管理手册》4 . 目标、指标达到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5. 职责5.1项目执行经理: -------审批重大危险因素,经理部负责组织本项目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5.2 现场经理: -------领导工程部负责对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确认、汇总、核定,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组织有关人员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5.3 行政部: -------负责识别公司总部的危险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5.4 业务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材设部:;机电部:)负责与部门责任相关的危害辨识与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6. 工作程序6.1工程部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6.2行政人事部对生活区、办公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6.3经理部组成危险源辨识、评价小组并开展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6.4参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主要人员提前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6.4.1 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6.4.2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指导书。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5d3ec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png)
(1)环境因素:
a)现场观察法:观察各个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及废弃物产生排放等进行识别。
b)调查表:对新、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植被破坏、土地占有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过程原油、污水等潜在的泄漏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物资采购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①产品或者材料的包装缺陷;
②结构失效;
③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
④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
⑤火灾和爆炸;
⑥冲击与撞击;
⑦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⑧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⑨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者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⑩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4)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3.8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0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3.11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具有或者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环境影响
全部或者部份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者有益的变化。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危险源辨识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危险源辨识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0350e43a216147917112859.png)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目的通过建立和保持此程序,对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危害和危险进行辨识并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因素,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定期识别并评价重大危险因素,实现对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并达到有效运行。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引用标准和文件2.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2.《许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标准》2.3.许昌项目管理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汇编》2.4.项目许昌管理公司《项目管理手册》4 . 目标、指标达到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5. 职责5.1项目执行经理: -------审批重大危险因素,经理部负责组织本项目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5.2 现场经理: -------领导工程部负责对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确认、汇总、核定,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组织有关人员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5.3 行政部: -------负责识别公司总部的危险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5.4 业务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材设部:;机电部:)负责与部门责任相关的危害辨识与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6. 工作程序6.1工程部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6.2行政人事部对生活区、办公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6.3经理部组成危险源辨识、评价小组并开展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6.4参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主要人员提前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6.4.1 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6.4.2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指导书。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42e062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c.png)
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wei)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危(wei)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wei)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wei)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预、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wei)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wei)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1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 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 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 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者服务);4.1.1.2 确定该过程伴有的因素及影响;4.1.1.3 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者过程;2) 浮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4c22f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8.png)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f90d9c4240c844768eaee08.png)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分级 : a) 矩阵法风险评价结果分为重大风险、中度风险和一般风险 三级; b)LEC法风险评价结果分为不可容许风险(5级)、重大风 险(4级)、中度风险(3级)、可容许风险(2级)、可忽 略风险(1级)五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Nhomakorabea5
4
≥5万 元
≥5天
3
2 1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 不需住院
·皮外伤 ·短时间身体不适 没有受伤
≥1万 元
小于1 万元 无
≥1天
半天 没有误 时
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 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
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是没有表示关注 没有公众反应
表1 评估后果的严重性(S)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严重性S 1 可能性L 1 2 3 4 5 1 2 3 4 5 2 4 6 8 10 3 6 9 12 15 4 8 12 16 20 5 10 15 20 25 2 3 4 5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识别的范围:公司HSE管理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过去、当前和 已纳入的计划的或新开发的项目中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 境因素。
风险评价方法: 是非判断法: 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即可实现风险的分级: a)违反法律、法规的危险源,为重大风险; 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危险源,评为重大 风险; c)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件或危险源,评为重大风险; d)曾经发生过事故且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评为 中度风险; e)重大事故隐患,评为重大风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分解
![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9c7d9d960590c69ec376d7.png)
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320 160~320 70 ~159 20 ~ 69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内容
• • • •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是否最佳的解决方案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应用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指标
COD化学耗氧量 PH酸碱度 SS悬浮物 BOD5生化耗氧量
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物 矿业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 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固废对环境的危害
• • • • •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水污染物的来源
生活污染源:城市人口居住区产生排放 的大量生活污水; 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 的废水; 农业污染源: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 染源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
砷及其化合物 铬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镉及其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 铜 锌 酚及其化合物 氰化物 有机氯化物 酸、碱、盐 蛋白质、脂肪、木质等 油类 热污染
噪 声 的 来 源
交通噪声:汽车、火车和飞机等; 工业噪声: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 床所产生的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 搅拌机等; 社会生活噪声:高音喇叭、收录机等。
二、环境法规
• • •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三、环境因素识别
• • • • • • 三个时态 三个状态 八个方面 可以控制 可望施加影响 更新
八个方面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146c0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9.png)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控制程序的步骤和内容。
步骤一: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这一步骤中,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流程、设备和工具、物质和化学品、工作场所布局等。
2.观察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观察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3.分析工作任务: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这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特性、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来完成。
步骤二: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一步骤中,要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评估风险: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病害、估计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2.评估影响:评估辨识出的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健康、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分级评估:根据风险和影响的程度,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级评估,以确定哪些是高风险、高影响的因素。
步骤三:制定控制措施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的风险和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的配置,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产生或释放。
2.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程序,限制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暴露。
3.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和行政控制消除或减少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c298547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c.png)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1、公司制定并实施《QP9-1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辨识和控制。
(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和情形,包括考虑:1)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物质和物理条件;2)因产品设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研究、开发、测试、生产、组装、施工、服务交付、维护或处置;3)人为因素;4)工作实际是如何完成的。
——紧急情况;——人员,包括考虑:1)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及其活动,包括员工、分包商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2)在工作场所附近的可能受到施工生产活动影响的人员;3)在不受公司或司属单位直接控制的地点的员工。
——其他问题,包括考虑:1)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器/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方案、规程,包括它们对人员能力的适应性;2)在工作场所附近发生的由工作相关的活动造成的公司及司属单位控制下情况;3)在工作场所附近发生的可能对工作场所中的人员造成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不受组织控制的情况;——组织及其运行、过程、活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际或有计划的变更。
——危险源知识和危险源信息的变更。
——公司内部或外部曾经发生的事件,包括紧急情况及其原因。
——工作组织组织形式和社会因素,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间、领导作用、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时应考虑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时应考虑4.1条款中的影响因素和4.2条款中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职业健康安全机遇评价时应考虑公司组织模式、方针、计划的变更,以及适应员工、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改进管理体系等机遇。
——评价方法应考虑根据公司业务特点、性质和时机确定。
优先采用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性作为评价要素,对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管控级别及管控责任人,以实现风险的分级管控。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36024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8.png)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是一项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的过程。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则是基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得到及时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评估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1.2 环境影响评估在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变化等。
1.3 影响评估结果的汇报和沟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通过汇报和沟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研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因素等多种类型。
2.2 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其对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b62d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9.png)
一、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更新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如何获得环境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就是靠建立目标指标、采取控制措施、管理方案或其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组织内存在的环境因素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此正确进行EH辨识对于开展EHS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正确描述。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素的描述一般采用“名词加动词”,如污水泄露、粉尘排放、电脑辐射、空调氟利昂泄露等。
危险源:新版中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危险源的描述没有统一的格式,可以“名词加动词”,可以“名词加形容词”,有时候要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以液化气使用为例,主要危害影响可能有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源的描述可能是“液化气罐阀门损坏造成泄露”、“工作人员用完液化气后忘记关闭阀门造成泄露”、“液化气罐充装时超过压力”等。
2 .识别具体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应具体,需要考虑整个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六种类型”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识别的具体程度很难把握,究竟细分到什么程度的确让人很烦恼。
2.1 在环境因素识别中,以办公室为例,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有:1)电脑的使用——电脑电磁辐射、废弃电脑零部件的丢弃、废弃电脑的丢弃、电的消耗、潜在的爆炸等;2)打印机的使用——打印机电磁辐射、打印机废气排放、打印机噪音排放、废墨盒丢弃、电的消耗等(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同理);3)空调的使用——氟利昂的泄露、电的消耗;4)办公室招待——水的消耗、废水(招待用茶、刷杯子、洗烟灰缸、洗水果等)排放、固体废弃物(烟灰、纸杯、餐巾纸、水果、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丢弃;5)纸张的使用——纸张的消耗、废纸丢弃、废纸箱丢弃;6)工作人员用铅笔/钢笔/圆珠笔/中性笔写字——墨水、笔芯等的消耗、固体废弃物(废笔芯、废墨水瓶、废铅笔把、废修正液瓶等)丢弃;7)喝水用的杯子打碎——废弃玻璃(或瓷片)的丢弃;8)电线绝缘老化——潜在的火灾;9)手机使用——电磁辐射、废电池丢弃、电的消耗;10)灯管使用——废弃灯管的丢弃、电的消耗;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办公用品如胶水、档案柜、档案盒、桌子、椅子等等的使用过程,工作人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都涉及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59a3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8.png)
环境因素危险源辩识及风险因素评价概述自然因素是指天然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自然因素造成的危险源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
在辩识和评价这些危险源时,我们需要关注地理位置、历史数据、气象学原理等因素。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评估出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人为因素的危险源是指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如化学品泄漏、核能事故、大气污染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人类可以通过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控制来减少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辩识和评价人为因素的危险源需要考虑到行业的监管政策、生产工艺和设施安全等因素。
通过严格监管和强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降低危险源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对于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因素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关的专业人士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模型等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收集相关的数据,可以综合分析和评价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是保障人类生活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充分了解和评估了环境因素的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危险源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因此,对环境因素的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可逆转性,环境因素的危险源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环境因素的危险源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和辐射等。
首先,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危险源。
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大规模森林砍伐,造成了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影响。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影响,如洪水、干旱、飓风和冰雪融化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了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
源辨识评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
价
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此程序,对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危害和危险进行辨识并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因素,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定期识别并评价重大危险因素,实现对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并达到有效运行。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2.《许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标准》
2.3.许昌项目管理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汇编》
2.4.项目许昌管理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4 . 目标、指标
达到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5. 职责
项目执行经理: -------审批重大危险因素,经理部负责组织本项目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现场经理: -------领导工程部负责对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确认、
汇总、核定,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组织有关人
员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行政部: -------负责识别公司总部的危险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业务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材设部:;机电部:)负责与部门责任相
关的危害辨识与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6. 工作程序
工程部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行政人事部对生活区、办公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经理部组成危险源辨识、评价小组并开展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参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主要人员提前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
6.4.1 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6.4.2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指导书。
6.4.3 设备设施安装、运行、维护基本知识。
6.4.4 有毒有害原材料储存与使用方法。
本项目危险因素存在范围:
6.5.1管理: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人员技能培训、教育过程控制。
6.5.2人员素质:人员意识、操作规程、经验。
6.5.3环境条件: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与条件。
6.5.4职业卫生、消防。
危险源辨识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6.6.1询问与交流
6.6.2现场观察
6.6.3查询有关记录
6.6.4获取外部信息
6.6.5安全检查表法
风险评价依据及方法
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相结合,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
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打分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
三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评价公式:D=L*E*C
注:D——危险性分值
1)L——将L值最小定为,最大定为10,在~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2)E——将E
3)C
100,其它情况值为1~100之间,如下表:
4)D
320分以上是高危险分值,应立即改善;总分在160~320分之间,属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总分在70~160分之间,有显着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等级划分如表所示:
辩识、评价出重大危险,是公司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的基础,是为能够采取措施以防范重大危害事故。
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发生过事故,且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的;
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总分>320分极其危险的,
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
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各职能部门对有危险或可能危险
的危害(一般隐患、违章)由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组织整改;
稍有危险的危害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
项目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OSH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调查
表》,进行确认、汇总、评价,确定本项目范围内重大危险因素,
建立《OSH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和《OSH重大危
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控制
公司工程管理部应监督、协调各部门、各项目经理部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
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对重大危险因素的
7. 本项目已确定的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OSH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保持现有措施。
项目部对重大危险因素实施监督、指导和服务。
危险因素的评审修订办法
项目每月组织一次重大危险因素的重新评价工作。
当生产活动或过程发生重大变化,及时重新进行危险辩识与评价工作。
以下为范例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范例
部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