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风车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尝试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学会用词语描述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样子。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风车图片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风车,引导学生观察风车的样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合作精神。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团队意识。
5. 想象与创造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制作风车的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
7.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车,感受生活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后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创作能力评估:评价学生在想象与创造环节中描述风车制作过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动手制作风车,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生字词卡片。
3. 教师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4.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风车,并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风车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生字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调查了解风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风能发电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能的利用。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活动和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学会制作风车,并能够独立完成风车制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做风车的故事》是一篇关于风车制作过程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制作风车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风车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风车的制作过程,能够独立完成风车制作。
3.2 教学难点风车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如如何使风车转动更加灵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探究法等。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风车的认识,导入新课。
5.2 讲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
5.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风车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风车制作过程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2 评估内容学生风车制作的过程、风车转动的效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6.3 评估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学生的反应,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7.2 反思方式教师通过教案、学生反馈、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反思。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目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2 拓展内容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其他科学玩具,如陀螺、水轮等。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风车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的故事。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故事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分段落讲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分析故事中的科学原理,如风车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等。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故事。
二、故事续写1.教师提出续写故事的要求,如:主人公在风车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故事。
三、故事分享1.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制作风车模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一篇关于风车的作文。
2.课堂作业: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做风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乐观进取的态度。
学生能够领悟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
2.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词汇。
2. 教师准备风车制作材料,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风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车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
学生通过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风车,并拍摄照片或视频。
学生将照片或视频到班级群,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如何?3. 学生对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重要性有何领悟?4. 是否有学生对风车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是否及时给予帮助?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是否流利、有感情?2. 学生在讨论、表演等形式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正确、全面?4. 学生制作风车的过程,是否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风车比赛,看谁的风车吹得时间最长,以此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课文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属于自己的风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与交流。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2. 教学难点:(1)风车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2)如何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风车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风车制作过程:(1)教师展示风车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风车制作过程。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动手制作风车:(1)学生按照讨论的风车制作过程,动手制作风车。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3)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车,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学生分享制作风车的感受,交流心得。
(3)布置作业:课后观察风车的使用场景,下节课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生字。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流利朗读和阅读理解。
3. 风车制作过程的掌握和风车用途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标注生词生字。
2. 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如彩纸、竹签、胶水等。
3. 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风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风车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用途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词生字,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标注出生词生字,并与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词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4. 互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风车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车。
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制作过程,亲自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车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风车的制作过程、风能的利用。
2.难点:风车叶片的切割与安装。
三、教学准备1.教具:风车模型、制作材料(硬纸板、竹签、胶水、剪刀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风车模型,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
2.探讨风车的制作过程(1)分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3.动手制作风车(1)分发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步骤制作风车。
4.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讲解风车叶片的切割方法,强调安全事项。
(2)指导学生安装叶片,确保风车能够顺利转动。
5.风车测试与改进(2)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进行风车改进。
(1)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拓展活动(1)讲解风能的利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更多有趣的风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风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关注环保,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导入新课(1)展示风车模型,引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风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和发展吧。
(2)简要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风车起源于我国古代,是用来磨面粉、灌溉等用途的。
后来,风车逐渐传入欧洲,成为荷兰的象征。
2.探讨风车的制作过程(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3.动手制作风车(2)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步骤制作风车。
4.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指导学生安装叶片,确保风车能够顺利转动:同学们,请确保叶片安装牢固,不要让叶片脱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牛顿学风车、做风车、做成风车这件事,体会遇事要多问为什么,学知识要求甚解,刻苦钻研,养成好习惯的道理。
3、抓住牛顿动作、神态描写,展开想象牛顿心理活动变化,深入理解遇事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牛顿头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2.有的同学犹豫了,再来看看这张图片,【出示苹果和牛顿图】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苹果砸牛顿的故事)3.来说说,你们都对牛顿有什么了解——(学生1汇报:我从《百科全书里》里知道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是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学生2汇报:我从《名人故事》这部纪律片里知道了牛顿总结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现代工程学基础。
学生3汇报:我在百度里找到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评价:在牛顿之前没有,在牛顿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对欧洲的科学和思想产生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了。
)4.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啊,怪不得课文这样写道,你来读——【出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5.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牛顿在你们这么大时的故事【出图】大家一起读——,再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做”和“故”都是四笔反文,一起读——二、精读2、3自然段。
1.既然题目叫做”做风车的故事”那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牛顿把风车做成功的?打开书浏览课文,找一找。
(2、3)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画下牛顿为什么能把风车做成功的语句。
2.让我们按照顺序一步步来汇报,谁先来:3.学生汇报:我找到的句子是——【出示】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1)说说你的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仔仔细细”体会出牛顿看得十分认真,连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
(2)牛顿看清楚了什么?(安装风车的过程)这也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我从“忘了回家”体会出牛顿对做风车的事有特别大的兴趣,看风车已经到了入迷忘我的程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4.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内容: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3. 风车制作过程的学习。
4. 风车的用途探讨。
5. 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资源: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4.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风扇,提问:你们知道风扇是如何工作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四、风车制作过程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风车制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风车。
二、创作风车故事(15分钟)1. 教师出示风车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风车故事。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风车故事。
三、绘画风车(15分钟)1. 学生选择绘画工具,开始绘画风车。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的风车故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能力。
3. 学生制作风车的动手能力。
4. 学生创作风车故事的想象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有关图片及语言,了解风车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2.能够独立制作简易风车,并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爱护环境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风车的基本知识;2.风车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2.如何引导学生在制作中体会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通过讲故事《做风车的故事》引入风车的基本知识;2.老师出示图片,与学生分享风能的概念和风车的构造;3.询问学生风车的作用及其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二、制作风车1.布置制作任务,并向学生介绍制作步骤及需要用到的材料;2.学生自行制作风车,并边做边交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添置装饰,增加创意;3.学生制作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三、思考与反馈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过程,分享自己制作的心得及体验;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风能的利用、环保等问题并分享结果;3.通过反馈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牢记知识点。
教学拓展1.制作简易风车,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使用手工创造自己的风车;2.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调研某些气候条件下风能的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前景;3.学生可以观看和演绎其他与环保有关的故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教学评估1.学生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表现;2.学生在反馈和讨论中的表现;3.学生在其他拓展环节中的表现。
小结本节课以《做风车的故事》为引子,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风车作品。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关注环保、对能源资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出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教学内容:写景描写•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做风车故事》这篇小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景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散思维以及准确表达。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做风车故事》一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学生课本、练习册•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笔和纸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形象生动的风车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风车的特点和作用,并与生活中的风车相联系。
步骤二:朗读文本(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朗读《做风车故事》一文,带领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齐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步骤三:理解文本(15分钟)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文章内容。
步骤四:分析描写技巧(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写景描写部分。
2.分析描写的具体方式、使用的修辞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可以是现实中的或者学生自己想象的),尽量使用刚刚学到的写景描写技巧,用几句话描写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步骤六:写作实践(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风景描写,字数控制在80-100字之间,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的场景进行描写。
2.学生交换作文,互相修改、改进。
步骤七:作文展示(10分钟)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写景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实践,培养了对于描写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风车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导入新课。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4.5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发音、语气、情感等方面。
4.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车,并写一篇关于制作风车的日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书写、语法、表达等方面。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寻找有关风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6.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创作的与风车相关的作品,用于激励和启发学生。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风车的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克服困难、勇于尝试的精神。
学生能够感受到友谊、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风车制作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 风车制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风车的知识。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风车制作:教师演示风车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展示制作的风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故事主题的感悟。
3. 学生在风车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的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风车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吹得远。
2. 邀请家长参加,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感悟发表在班级博客上,与同学们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7.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风车的奥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让学生分享在小组合作中的收获,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强调情感态度与价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做风车的经历》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要求不少于300字,记录自己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以及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合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风车的传说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风车的故事吗?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风车被称为‘风的孩子’,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风车的课文,一起探索风车的奥秘。”
5.思考题:思考风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例如风力发电等,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6.小组任务:请各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以风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向其他同学普及风车的知识。
7.课堂反馈:请同学们在本节课结束后,填写一份课堂反馈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促进小组合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识别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课文内容。然而,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深,可能会影响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合作意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在小组活动中难以协调和沟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可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友谊的价值。这些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克服。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以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会讲述一个关于风车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我会展示一个制作精美的风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风车是如何工作的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被风车的魅力所吸引,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快速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其次,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逐个讲解,结合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接着,通过问题驱动法,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小明他们为什么要做风车?”“他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最后,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制作风车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深度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
人教版三上做风车的故事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上《做风车的故事》优质教学设计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什么缘故转的道理,受到同窗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慢慢养成了刻苦钻研的适应。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同意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试探,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爱干什么”,如何喜爱的“写一段话的方式。
明白得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他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适应。
1 明白得牛顿的神态转变,“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明白得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内心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碰到任何情形都要问个什么缘故,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适应。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什么缘故做风车?他如何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咱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爱干什么,如何喜爱的”写一段话的方式。
最后练习朗诵。
(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址能够看出牛顿专门喜爱做手工?1 自由小声朗诵,试探:这两个自然段要紧讲了什么内容?2 依照以下问题批画:(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够看出牛顿喜爱风车、爱做风车?(2) 牛顿的风车是如何做出来的?3 投影:读下面的句子,明白得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一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天天仔认真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天天下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 指名朗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爱干什么,如何喜爱的”写一件事的方式。
一、默读试探:同窗牛顿的风车有哪些观点?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25、做风车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
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牛顿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写牛顿的什么事呀?(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板书:《做风车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牛顿为什么要做风车?他是怎么做风车的?风车做成功了没有?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发生?……)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通过读课文就能解决,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另外,还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咱们一并放到第二课时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读课文,知大意。
五、作业:生字、字词、熟读课文,寻找有关牛顿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展示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投入。
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小报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小报上的内容可以是从报刊、杂志等剪辑下来的,并且有自己在上面圈画的内容;有图片,并在图片周围有一些注释性的语言;有牛顿生平简介以及发生在这位科学家身上的一些故事的概述等等),然后,请持有不同资料的同学到前边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对牛顿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因这些内容是他们自己搜集的,汇报的时候积极性很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围绕课文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1、提供合作机会,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互动性。
结合课文内容再次质疑(出示课题后有一次质疑,而且,在老师范读,自己初读课文后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牛顿学风车、做风车、做成风车这件事,体会遇事要多问为什么,学知识要求甚解,刻苦钻研,养成好习惯的道理。
3、抓住牛顿动作、神态描写,展开想象牛顿心理活动变化,深入理解遇事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牛顿头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2.有的同学犹豫了,再来看看这张图片,【出示苹果和牛顿图】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苹果砸牛顿的故事)
3.来说说,你们都对牛顿有什么了解一一
(学生1汇报:我从《百科全书里》里知道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是天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学生2汇报:我从《名人故事》这部纪律片里知道了牛顿总结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现代工程学基础。
学生3汇报:我在百度里找到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评价:在牛顿之前没有,在牛顿之后也没有
任何一个人,能对欧洲的科学和思想产生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了。
)
4.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啊,怪不得课文这样写道,你来读---
【出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5.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牛顿在你们这么大时的故事【出图】大家一起读一一,再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做”和“故”都是四笔反文,一起读一一
二、精读2、3自然段。
1.既然题目叫做”做风车的故事”那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牛顿把风车做成功的?打开书浏览
课文,找一找。
(2、3)
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画下牛顿为什么能把风车做成功的语句。
2 •让我们按照顺序一步步来汇报,谁先来:
3.学生汇报:我找到的句子是一一【出示】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1)说说你的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仔仔细细”体会出牛顿看得十分认真,连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
(2)牛顿看清楚了什么?(安装风车的过程)这也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我从“忘了回家”体会出牛顿对做风车的事有特别大的兴趣,看风车已经到了入迷忘我的程度。
“几乎”是差点的意思,我体会到他看风车看得他差一点连家都忘了回了。
“每天”、“都”感受到牛顿天天去看装风车,无论阴天下雨都会去看。
(3)为什么牛顿每天都要去看?能不能今天去,过两天再去看?(因为错过了安装的环节,牛顿就不能自己做风车了,所以他要天天来装风车。
)能联系下文来体会句子,真好!
(4)刚刚,你们都抓住了关键词语来一步步体会句子,真会学习啊!读出你的体会来一一
4.牛顿看得如此认真仔细,安装的过程了熟于心,他才会下定决心,自己动手一一做风车。
谁来接着汇报
学生汇报:我找到的句子是一一【出示】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1)按照刚才的方法,谁来说说你的体会一一
“每天”是说牛顿天天放学回家就一刻不停地做风车。
“忙个不停”说明他一直在屋子里研究如何做好风车。
(2)牛顿在屋子里会忙些什么呢?(他会用凿子钉钉子,用锯子锯木头,做的不好他又重新做一遍,认真修改,安装风车,画上漂亮的颜色……)
“钻进屋子”说明牛顿喜欢做风车,想快些进屋子,进到屋子里就不出来了。
5•牛顿就这样忘我地看风车、做风车,所以过了些日子一一【出示】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6.刚刚我们找到的这些句子,概括地说可以是:看风车一一做风车一一做成风车,其中我们抓住了牛顿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他认真忘我的精神。
(板书:动作)
7.这三个部分都是牛顿学做风车的过程,能颠倒顺序吗?(不能)为什么?(只有先仔细观察, 才能做成风车)所以啊,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是有联系的,既不能打乱,又要一步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8.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句。
四、精读4、5、6段
1.如果你是小牛顿,经过这么长时间,终于把小风车做成功了,你会有什么心情?(高兴、
激动、兴奋、想要告诉所有人我成功了……)
2.是呀,小牛顿和你们一样,忍不住和也想同学们分享他成功的喜悦,于是第二天上学,牛顿
就他把小风车带到了学校。
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来默读4、5、6三个自然段,圈出描写牛顿神态的词语。
3.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描写牛顿神态的词语:【出示】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板书)
4.我们先来看一一小牛顿为什么得意呢?(因为小牛顿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架小风车,非常不简单;因为别人都没有制作出来小风车,只有他做出来了;因为他通过仔细观察,知道怎么安装、制作小风车,所以他十分得意;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豪,所以很得意。
……)
5.看,这就是书中的插图【出示】你们猜哪个是小牛顿?为什么呢?你能抓住人物动作和神态来推测,好方法!
你看他满脸的得意,似乎在说什么?(展开想象)
6.可是就在此时,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让小牛顿不再得意了?牛顿的神情变得一一(发愣了)。
卡特说了什么,怎么会让牛顿的神情变化这么大?
7.学生读句子:【出示】“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稀罕呢?真可笑!”
8•卡特这么说,你认为对吗?
9.学生讨论:
(1)对!因为牛顿平时不好好学习,并不知道风车转起来的原因,每个人如果认真做风车,都有可能做出来,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卡特的这个问题没有问题,既然牛顿把风车带来就该把问题弄明白,多问个为什么,学习不能不求甚解。
卡特这句话虽然不好听,但是能刺激、激励牛顿发奋学习,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大家都想知道风车为什么会转,卡特是替大家问的。
卡特也是一个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孩子。
(2)不对!卡特这样质问牛顿,非常不礼貌,并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牛顿毕竟才是个小孩子,能做出小风车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应该这样打击别人的自信心。
卡特的语气不好,而且这么一问,让大家都嘲笑小牛顿了,大家都是同学,不应该不团结。
10.同学们,你们能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棒!其实大家讨论的这些内容就是愣在一旁的小牛顿心中所想.
11.面对大家的一再地质疑和嘲笑,小牛顿虽然羞得满脸通红,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小牛
顿想通了吗?他是怎么想通的?
(他觉得卡特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所以从此,他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
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
12.是呀,小牛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谁来渡一一
【出示】从此,牛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任何”者$要”感受到牛顿想通了,说明他吸取教训,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我从渐渐”感受到牛顿想通了,说明并不是一两天他这样去做,而是长时间一直这样做,所以才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2)体会得真好,读出你的理解来。
12.刚刚我们感受到了牛顿从得意到发愣,再到羞得满脸通红的神态变化,同时揣测出了牛顿更丰富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活动)这种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心理活动的写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和运用。
五、拓展升华
1.人小志不小的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发奋读书,18岁就考上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
还记得上课之初,我们提到的那个故事吗?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有一天,牛顿休息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思考、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再读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更深的感受吗?
(正是因为牛顿小时候就立志发奋读书,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有刻苦钻研的习惯,所以当苹果落在他的头上的时候,他才会质疑、推测、不断研究,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3.是呀,正是因为如此,才最终使得他走上科学巅峰,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科学家。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上来的那句话【出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4.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牛顿说的话,【出示】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牛顿
5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课下可以来读读《牛顿煮鸡蛋》、《牛顿请客》两个故事,读过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