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合集下载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1)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并发生渗透作用。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扩散只能单向进行。

(×) 2.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随中央液泡变小紫色变深。

(√)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 4.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5.需要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1.本实验存在的两组对照实验本实验存在的两组实验均为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2.质壁分离及复原发生的条件3.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考向1| 实验原理和基本步骤分析1.下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同一部位的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或氯化钠溶液中质壁分离的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都需要在载玻片上滴1~2滴生理盐水B.当两种溶液浓度为1.0mol·L-1时,细胞均失水死亡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与0.2mol·L-1的蔗糖溶液的相当D.宜选择浓度为0.8mol·L-1的氯化钠溶液用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C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A错误。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植物细胞的胞内液(包括液泡中的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相对浓度有关,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失水后会收缩,产生质壁分离,反之亦然,但失水后改变外溶液的浓度并不一定会导致吸水和质壁减少,因为失水时间过长细胞会死亡。

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是渗透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次的实验将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材料用具洋葱、5%氯化钠溶液、清水、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卫生纸、0.1 g/mL硝酸钾溶液(选用)。

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再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划出边长为5 mm 的正方形,用镊子撕下,清水制片,上镜观察正常的外表皮细胞。

2.观察质壁分离将装片取下,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5%的氯化钠溶液,用吸水纸吸引(图1),重复3次,上镜观察。

可以看到中央大液泡因为失水而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发生质壁分离(图2)。

由此可以判断细胞在5%的氯化钠溶液中处于失水状态。

3.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将装片取下,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吸引,重复3次,上镜观察。

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以判断质壁分离的细胞在清水中处于吸水状态。

讨论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名为“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但实验过程中植物细胞先失水质壁分离,再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因此我认为应改为“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将0.3 g/mL蔗糖溶液改为5%氯化钠溶液,主要是为了避免蔗糖溶液沾到40×物镜上,结晶后污损镜头,该方案来自福建师大附中。

有的老师会担心氯化钠可能会使植物细胞自动复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多个小时,在实验课上的有限时间内不会出现。

而且蔗糖其实也是植物细胞所需的物质,比如植物组织培养中蔗糖的浓度为0.03 g/mL,也有可能出现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只是短时间观察不到而已。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和叶肉结合的非常紧密,很难撕下完全不带叶肉的外表皮,就算撕下来,也会有细胞破损的情况,这往往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当然通过集中观察外表皮边缘细胞的质壁分离情况,解决这一问题。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与被动运输 课件 (81张)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与被动运输 课件 (81张)
提示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出现 饱和值的原因是受细胞膜上转运蛋白数量的限制。
3.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请结合资料1、2,总结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资料1: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分子, 能够与特定的分子,通常是一些有 机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 苷酸或离子等结合,通过自身构象 变化,将与它结合的分子转移到膜 的另一侧。如图所示为红细胞膜载 体蛋白促进葡萄糖扩散的示意图。
核心探讨 实验结果分析及拓展延伸 如图是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先放到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 糖溶液中(甲),再放到清水中(乙)的实验过程的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图中的哪些部分(请用图中数字回答)? 提示 包括②③④。
(2)甲过程中,⑤的颜色如何变化?其吸水能力又如何变化? 提示 颜色逐渐变深;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3)甲过程中,进入①和④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液体? 提示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进入①的有水和蔗糖,而进入④细胞质的只 有水。
(4)有位同学错取了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发现做完甲过程后, 再做乙过程几乎没有观察到相关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 蔗糖溶液浓度太高,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再发生质壁分 ,其中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观察正常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形态,以便与处理后的细胞形 态形成对照。
√B.a点之前,乙溶液中的溶质已经进入细胞
C.在0~4 min内两条曲线有差异,说明甲溶液浓度低于乙溶液 D.处理到10 min时,两溶液中的细胞液浓度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在乙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甲溶液只有质壁分离,故 两者的溶质不同,A错误; a点时细胞失水量开始减少,说明a点之前,乙溶液中的溶质已经进 入细胞,B正确。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用PPT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用PPT课件

植物细胞具备渗透作用的条件吗?
外界溶液
清水 蔗糖溶液 半透膜
细胞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液泡膜 Nhomakorabea细胞液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盐碱地土壤 (实验组)
公园土壤 (对照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2、量筒分别量取30ml水,分别倒入烧杯中,搅 拌均匀。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盐碱地土壤浓度与公园土壤浓度有什么差别?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探究过程
1、分别称取盐碱地土壤和公园土壤各50克,倒入烧 杯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背景资料
世界上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土壤,严重危害植 物生长,影响生态环境。
天津市盐碱土分布面积大。主要分布在滨海地 区和内陆低洼地区,总面积为49.3万ha,占天津市土 地总面积的41.4%,已经超过耕地面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
伸缩性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 吸水与 失水》 实用PPT 课件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说课PPT优质课件(24张)可编辑全文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说课PPT优质课件(24张)可编辑全文
注意事项:写出探究实验的一般流程,并简单列出实验思路。
诚请各位批评指正
说课人: 杜伏波
THANKYOU
教学背景
探究教学、讨论教学、交流合作教学
点击键入标题
PART THREE
学法分析

PART THREE
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点击键入标题
地位和作用
PART ONE
教学目标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教学背景
知识目标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PART ONE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学生情况
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解决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教法分析
教学背景
PART TWO
教法分析
教发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PART FOUR
教学过程

PART FOUR
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说课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4.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说课 课件(共24张PPT)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四章 第一节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2021/1100//99
第一页,共24页。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设计理念
01
02 教材分析
教学感悟 06 说课
内容
教学过程 05
03 学情分析 04 教学方法
21002/91//2110002/2/9911
第二页,共24页。
2102/91/2/11000022//9191
课堂 探究
第九页,共24页。
1、课前准备
教师 方面
学生 方面
(1)编写学案。 (2)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实验内容。 (3)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视频。 (4)准备实验所用材料和用具。
(1)自主完成学案,做
好课堂汇报准备。
(2)积极开展课前自主
模拟探究和交流。
01 设计理念
教学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
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
达成
目标 建构知识体系,高效学习
2100/291/22/11000202/1/199
第三页,共24页。
02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 吸水和失

地位
本实验是必修部分第一个探究
实验,重在探究。
内容
让学生发现水分进出细胞与原
生质层、细胞壁的关系。
联系
21002/2911/2//1110000202///91/9199
第十页,共24页。
六2、、教课学堂过探程究
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2
依据学案完 成教材探究 实验
3
依据所给材料 用具自主设计 探究实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实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显微镜、滴管、吸水纸、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 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是否会失水和吸水?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假设: 。

方法步骤:实验结论:前面的假设 。

讨论:1.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 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效果有什么不同?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继 续 探 究实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显微镜、滴管、吸水纸、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0.5mol /L 的KNO 3溶液、0.5mol /L 尿素溶液等。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假设: 。

方法步骤:实验结论:前面的假设 。

讨论: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条件是。

巩固练习:1.观察在0.3 g /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 A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 )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 .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 .大而醒目的液泡3.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可使块根呈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A .细胞壁被盐酸破坏B .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C .盐酸破坏 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4.为研究植物a 能不能移植到b 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 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目标1.进行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说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背景资料 1.相关知识(1)扩散现象如果在蔗糖浓溶液中加入清水,水分子就会进入蔗糖分子之间,直到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分布为止。

像这样,一种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

(2)渗透现象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 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图1),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图2),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

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

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薄膜。

上述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通过。

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图1 图2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

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不等,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目多,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上述实验中,膜内溶液液面的上升不是无止境的,而是达到某一高度时便不再上升(右图),此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膜的数目相同, 达到平衡状态,即渗透平衡。

(3)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之一。

植物细胞具有酸甜苦涩等味道,植物的花、果、叶具有红橙黄绿紫等颜色,通常都与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有关。

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细胞液中含有细胞代谢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水和溶于水的糖类、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因此,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由于植物细胞的种类、分布部位等的不同,细胞液所含的物质也不完全相同。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教材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

由于这是必修课中的第一个“探究”,对于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很有意义,是学习后续章节中探究实验不可缺少的基础。

通过学生探究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及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的条件等问题”,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可为后面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了解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学生顺利完成本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探究实验内容虽然属于微观水平,又比较抽象,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例如,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泡在盐水中的萝卜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探究欲望强,愿意表现自己,课堂设计中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同时本实验是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基本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从而培养探究实验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耐盐碱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关心农业发展,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通过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解释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促进结构与功能观的形成,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吸水引流法的操作。

(突破办法:先通过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从宏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通过学生自己制作临时装片并且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微观上解释宏观现象的发生。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5: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5: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3、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实验创新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用紫色洋葱的内表皮和红墨水辅助,观察变化和洋葱外表皮加以比较,用相同长度的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比较测量实验前后萝卜条长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实验的设计、临时装片的制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实验材料
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内外表皮、萝卜条,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红墨水,尺子。
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展示腌黄瓜图片提问:盆中的水从哪里来?腌黄瓜时水分的渗出是否发生了渗透作用?如何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
思考、讨论、回答
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实验探究
1.强调实验原理及创新之处,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再强化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环节四 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出现的过程性问题及其原因。

2022-2023学年 苏教版 必修一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30张)课件

2022-2023学年 苏教版   必修一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30张)课件

解析 水分子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也能由膜内进入膜外,A项错误;蔗糖 分子不能由鱼鳔膜内扩散到膜外,B项错误;当长颈漏斗内液面静止时,鱼鳔 膜内溶液浓度仍大于膜外,C项错误;鱼鳔膜能让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 子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D项正确。
3.下图甲、乙、丙是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 液置于用半透膜做成的袋子中,绑紧后再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蔗糖溶 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情形如下图所示。试推测甲、乙、丙溶液浓度的 关系( D )
3.实验结论 (1)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进行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 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2)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 壁分离复原。
4.注意事项 (1)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选取成熟的、液泡带有一 定颜色的植物组织进行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滴加蔗糖溶液或清水时,在载物台上操作,一次滴加液体不要太多,以免 污染载物台。 (3)选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要适宜。过低不足以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所 需时间过长;过高可能造成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 分离复原现象。
方法突破 1.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伸缩 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层皱缩→发生质壁分离。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2.成因及观察指标分析
方法突破
1.典型渗透装置的分析 (1)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水分子可以进出半透膜。
(2)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 浓度,则单位时间内S2→S1的 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 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3)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l溶液浓度仍大于S2 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 浓度一侧扩散。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除了蔗糖溶液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试剂 来探究此实验?引起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 度究竟以什么范围最佳?
四、实验创新点
1.实验材料的改进: 紫色洋葱——水绵 2.实验试剂的改进: 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用PPT展示讲解本实验的原
理、实验目的、实验的步骤。
将常规实验改为小组合作探究实 验,创设实验情景,采用不同实验材 料和不同的实验试剂进行探究实验。
➢2.能力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会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能独立完成植物细胞质 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生物中的现象大胆 提出问题,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 学精神;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合作学 习。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 验,经常有学生会问道:
1.实验材料除了洋葱意外,还能不能有其 他材料来代替呢?
➢1.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会通 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而吸 水或失水。
➢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3.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
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 溶液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渗透 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目的
➢1.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一.教材分析
•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位于苏教版高 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一个探究实 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 显微镜的使用等技能。为即将学习的物质 运输做好了铺垫。这个实验是探究实验,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 础。
二、实验原理:
10%蔗糖 不发生 不发生
30%蔗糖 50%蔗糖

4.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细胞膜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和视频,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在线平台促进资学生提前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实验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1. 提升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知,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4. 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推理。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展示实验步骤和细胞结构示意图,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运用生物学教学软件模拟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实物模型:使用植物细胞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实验预习PPT和视频,要求学生预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 思维发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推理,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要用紫色洋葱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提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有花青素,使液泡中的 细胞液呈紫色,有利于观察。 3.本实验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 对实验有何影响?
提示: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
又不会杀死细胞。若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快,细胞会因失水
状态可以处于BD,也可以处于EC段;发生EC段的原因是细胞选择
性地吸收乙二醇,引起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溶液浓度。
8.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 以及 的位置。
。 的大小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 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
【解析】选D。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但无法判断其动态
过程,因此判断该细胞可能处于高渗溶液中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也可能处于低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也可能处于等渗溶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自身对照分析
(1)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2)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3)在这一实验中有两次对照,具体分析如下:
a过程:第一次对照 b过程:第二次对照
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
对照: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
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 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
7.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 植物细胞,得到其原生质体变化情况的一些数据。下列表述中, 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a处状态表明该细胞处于BD段 D.EC段表明细胞丧失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B。该细胞具有大液泡,故不可能是分生区细胞,a处
6.若用合适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该实验,结果会发生质壁分离
与复原吗?
提示:开始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主动吸 收K+和NO3-后,随着细胞液浓度增大,质壁分离又会自动复原。
1.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解析】选C。发生质壁分离后,紫色会因色素浓度的增加而加 深。色素位于大液泡中,细胞核位于液泡外。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能渗透吸水或失水的相关实验。渗
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假设动物细胞能
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理论依据是动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
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
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实验材料最好选用人的红细胞(或口腔上 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红细胞(或口腔上皮细胞)形态正常; 在9%食盐水中,红细胞(或口腔上皮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变小皱 缩;在蒸馏水中,红细胞(或口腔上皮细胞)吸水,细胞体积变大, 甚至破裂。
2.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 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分别
属于(
)
A.实验组,对照组 C.对照组,对照组
B.实验组,实验组 D.对照组,实验组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实验对照的理解。该实验属于自身
对照实验,所谓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
胞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KNO3溶液浓度过低,不能
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当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不能复原时 , 细胞已成为死细胞。
5.(2013·福州模拟)在观察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 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 于如右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
此可推测(
)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
等。
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 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A.配制并选用生理盐水、蒸馏水、9%的食盐溶液。 B.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 ,放入所选细胞,盖上 细胞作
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制备同样装片若干个,分别放在显微镜
4.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 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够观察到质壁分 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酒精浓度为
。体积分数25%的酒精浸泡洋葱表
_ _ ,
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结果预测:在图中绘出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作用细胞 2.5个单位时间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率。
【解析】(1)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2)酒精毒害细胞 使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从而不能发生质壁 分离。(3)多余的酒精会影响细胞的质壁分离,在蒸馏水中漂洗 10 min可洗去多余的酒精。(4)从图中信息可知,酒精浸泡3个
过多而死亡,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不能引起
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
4.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吗?
提示: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5.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何 物质? 提示: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与 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步骤D在质壁分离实验中属于
实验组,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属于对照组。
3.(2013·潍坊模拟)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 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
【解析】选C。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通过渗 透作用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故质壁分离过程不能证明成 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单位时间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 15%。
体积分数25%的酒精浸泡洋葱表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质壁分离细 胞所占百分率约为40%,表明有部分细胞死亡。(5)根据图中几 种情况分析,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作用细胞2.5个单位时间,低浓 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应为 100%,下斜线起点和 终点介于2和3个单位时间之间。
【解析】选D。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 验原理。A项,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内水分减少,能观 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项,质壁分离所需时间取决于细 胞内外的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越高,所需时间越短。C项,只要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能复原,就说明细胞仍保持活性。D项,只 要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就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4)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
原因是 。
(5)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 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 。
【解析】(1)由图分析,该实验是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 验。答案合理即可。(2)B步骤低倍镜下观察,以获取中央液泡 大小、原生质层的位臵的初始数据。(3)步骤C是一种典型的引
答案:(1)死活
(2)浓度差
原生质层
(3)洗去酒精,避免多余的酒精对实验的干扰 (4)15% 只有部分细胞死亡 生长状况相同的不同的洋葱表
皮细胞对酒精毒害的耐受能力不同
(5)略(下斜线起点和终点介于2和3个单位时间之间,横线对应
100%)
实验的对照原则——自身对照
1.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 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 的差异。 对照组:实验处理前对象的状态、现象; 实验组:实验处理后对象的状态、现象。
的两种外界溶液浓度之间)。
(4)用于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
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5)验证质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2013·成都模拟)农作物遭受洪水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 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为 研究酒精对细胞的毒害,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步骤一: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分别浸泡生长状况相同的洋 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1个单位时间、2个单位时间、3个单位
进而来了解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2)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根细胞被酒精毒害失
去渗透作用,原因是 _________失去选择透过性。
(3)上述步骤二中,将材料置于蒸馏水中漂洗10 min的目的 是 。
(4)酒精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
【解析】选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用到的是活的、 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不能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因为细胞 液有一定的浓度,因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 胀,但由于植物细胞最外侧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所以不
会破裂。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 ,能观察到质壁
分离复原现象,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细胞会失水过度而导致细
探究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原生 质层
<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浓度__ >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当细胞液浓度__
中央液泡
0.3 g/ml 蔗糖溶液
变小 原生质层
加深
原生质层
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时间。
步骤二:取出材料置于蒸馏水中漂洗10 min,然后制成临时装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