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网院2017春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三试题答案
2017.04马克思习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答案】A【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所以唯心主义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得理论来源就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A )A、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B、经济与政治得关系问题C、物质与运动得关系问题D、自然与社会得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得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得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得根本方法就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得惟一特性就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与运动得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得错误就是( D)A、夸大运动得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得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得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得物质7、时间与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就是一种先验得形式C、就是运动着得物质得存在方式D、就是运动着得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得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B)A、人脑就是意识得源泉B、人脑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得意识D、意识就是对外界事物得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就是(C )A、物质决定意识得观点B、实践第一得观点C、联系与发展得观点D、对立统一得观点10、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与外因关系得原理B、量变与质变关系得原理C、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得原理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11、我国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与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得成就与胜利。
这说明( D)A、事物得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B、事物得发展就是运动与静止得统一C、事物得发展就是间断性与连续性得统一D、事物得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12、真相与假象得区别在于(D )A、真相就是客观存在得,假象就是主观想像得B、真相就是表现本质得,假象就是不表现本质得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得认识路线就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得对立D、能动得革命得反映论与直观得被动得反映论得对立14、宋代陆游得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川大 电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党性是指()( A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C )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3.认为世界是()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 C ) 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4.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C ) .唯心主义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B )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6.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C ) 物活论的观点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B ) 矛盾分析法8.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B )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C )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D ) 联系构成运动11.范畴()( A )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1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B )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13.事物的质是指()( C )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14.度是指()( B ) 质和量的统一15.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 B ) 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16.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 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17.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A )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18.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B )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19.爆发式飞跃是指()( D )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20.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D ) 辩证的观点1.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 ) 社会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2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4套马克思主义原理1.C 2.C 3.C 4.D 5.D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D 7.C 8.B 9.B 10.C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A 12.D 13.D 14.B 15.B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D 17.B 18.A 19.A 20.C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A 22.D 23.D 24.C 25.C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C 27.A 28.D 29.B 30.C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A 32.C 33.A 34.C 35.B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D 37.D 38.C 39.D 40.B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 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B)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 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 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联系问题B. 人与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5.对于同一棵树,植物学家是从它的生长习性来认识它,木材商是从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画家是从它奇特美观的外形来欣赏它。
人们对同一棵树的不同认识表明()A.人的认识总是具有主观随意性的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会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 朴素唯物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7.“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2. (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3. (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 :[hide] —— B—— [/hide]4. (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
(满分:)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 (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6. (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满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7. (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 :[hide] —— A—— [/hide]8. (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 (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4-1满分
B. 国家的阶级性质
C.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D.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D
6.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D
4.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 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D.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满分:2.5 Leabharlann 分 正确答案:D 5. 政体指的是:
19. 阶级首先是一个( )。
A. 政治范畴
B. 社会范畴
C. 意识形态范畴
D. 经济范畴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D
20.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如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问题
B. 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C.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D
1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在于(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11.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hide]——C——[/hide]2.(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hide]——C——[/hide]3.(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hide]——B——[/hide]4.(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满分:)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hide]——C——[/hide]6.(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满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hide]——C——[/hide]7.(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hide]——A——[/hide]8.(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完整版)马原2017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须与教学任务书相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试题类别命题期望值75拟题日期拟题教师课程编号教师编号教学院长系主任课程结束时间印刷份数使用班级备注:(1)试题要求按指定规格计算机打印,并将其电子稿于课程结束前20天交评估与考试中心命题科。
(2)试题类别指A卷或B卷。
(3)试题印制手续由院教务科统一到评估与考试中心命题科办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末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共20题,每题1分,共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第一的观点D.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 )A.绝对确定的 B.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1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际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1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6.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17.自然经济以( )A.交换为生产目的B.满足社会需要为生产目的C.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D.社会化大生产为生产目的18.价值规律是( )A.一切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19. 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 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20.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相对主义D.教条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垄断形成的原因(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三、分析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4、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1分,共22分)1.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
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橘子等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4.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5.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
A.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6.“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是否定。
”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
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
8.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9.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
理解。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用工具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后者用自己的肢体获取自然界现成的食物
B.前者能积极地改造自然,后者则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
C.前者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后者则是本能的活动
D.前者是精神性的活动,后者则是物质性的活动
E.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虽有群体性但无社会性
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E.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状况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一定数量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
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状况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方式方面的有()。
A.生产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宗教关系
E.生产力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表现是()。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7.“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这说明
()。
A.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D.劳动是各种社会生产的表现形式
E.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物质表现形式
8.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社会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广义的社
会经济结构包括两大项内容,它们分别是()。
A.所有制结构
B.生产力结构
C.劳动资料结构
D.劳动产品结构
E.生产关系结构
9.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10.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看法的错误在于
()。
A.把人性和人的本质看作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
B.把人性和人的本质看作是不变的,而不是变化的
C.把人性和人的本质看作是神赐的,而不是人自身形成的
D.把人性和人本质看作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E.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阶级性,看作是人的共同本质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30.0分。
1.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
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5.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8.
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9.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10.
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
11.
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3.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14.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劳动。
15.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