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水井群涌水量计算图解

合集下载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 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Q 1.366K(2HS)S如图 1(a )lg(1R )r 0图 1符号 意义单位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Q基坑总涌水量3m/d注: (1) 、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 当为潜水含水层时:R 2S kH当为承压水时:R 10S k(2) 、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 γ 0=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r 0A2、基坑近河岸:Q 1.366k(2H S)Slg2br0如图 1( b)符号意义单位b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 Q基坑总涌水量3m/d(二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Q 1.366k H 2h m2H hlg(1R)h m l lg(1 0.2(h m)hm )2r0l r0图 2符号意义单位h(H+h)/2mml过滤器长度mR降水影响半径γ0基坑等效半径S基坑水位降深Q基坑总涌水量3m/d如图 2( a)2、基坑近河岸: (含水层厚度不大时)Q 1.366ks[l sl2]b>M/2如图 2( b )lg2blg 0.66l0.25 llgM 2b r 0r 0M0.14l 2式中: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符号 意义单位M 见表格上说明 mQ基坑总涌水量3m/d(三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Q 2.73kMSRlg(1)如图 3-a图 3符号 意义单位M 承压水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 0 基坑等效半径 mQ基坑总涌水量3m/d2、基坑近河岸 :MSQ 2.73k如图 3-blg(2b)b<0.5γ 0r 0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符号 意义 单位b见表上说明 mQ 基坑总涌水量3m/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MSQ 2.73kR ) M l 如图 4lg(1lg(1 0.2 M)r 0 lr 0图 4符号意义单位l 过滤器长度 mM 承压水厚度 S 基坑水位降深R 降水影响半径 γ 0基坑等效半径Q基坑总涌水量m3/d(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2H M )M h2Q 1.366k如图 5R)lg(1r0图 5符号意义单位R降水影响半径mM承压水厚度Hhγ 0基坑等效半径Q基坑总涌水量m3/d。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矿井充水含水层的收入项一般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其它地区同一含水层中流入矿区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从矿区内其它含水层流入充水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地表水渗入补给充水含水层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初期采区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根据开采情况和井田的具体条件决定。
利用主孔的流量和适当距离的观测孔建立 曲线方程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含水层的非均质性、主孔孔径及钻孔结构、抽水时主孔孔壁的附加阻力以及近主孔处可能产生的紊流和三维流等对曲线方程的影响,使之更符合开采时的实际情况。
得到 曲线后,应鉴别曲线类型。 曲线一般可分为直线型、抛物线型、指数曲线型、对数曲线型。鉴别曲线类型后,再求曲线方程中的有关参数,得出曲线方程式,便可推算矿井(坑)涌水量。
A.3
解析法是根据地下水动力学的原理,用数学分析的方法,针对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概化,构造解析公式,计算矿井(坑)涌水量。不同的边界条件下,矿井(坑)涌水量计算公式有很多。稳定流条件下,常用的基本公式如下:
大井法
潜水完整井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承压水完整井 (D.10)
承压转无压水完整井 (D.11)
式中:
——矿井(坑)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水柱高度,单位为米(m);
——水位降深,单位为米(m);
——“大井”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
——“大井”半径,单位为米(m);
——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天(m/d);
——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单位为米(m);
——动水位至底板隔水层水柱高度,单位为米(m)。

涌水量计算公式

涌水量计算公式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Q=
#DIV/0!
1.366K*(2H-S)*S/log(1+R/r)
对潜水含 水层按下
R= 对承压含 水层按下
R=
0 0
2*S*SQRT(K*H) 10*S*SQRT(K)
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
(b<R/2)
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
(b>M/2) (b<l) (b>l)
M--------承压含水层厚度
b<0.5r
q-------单井出水量 r-------过滤器半径(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K
H
S
R
r
a
b
A
k
H
S
r
b
k
H
S
r
b1
b2
k
H
S
r
R
b
k
H
hm
r
R
0
l
h
k
b
h
r
s
l
M
k
b
h
r
s
l
arsh (0.44l/b)
#DIV/0!
k
M
S
R
r
k
M
S
b
r
k
H
S
r
b1
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
Q

地下水涌水量公式法

地下水涌水量公式法
当涌水量与水位降低值、开采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时
当涌水量与水位降低值和开采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时
当涌水量与水位降低值的平方根成正比,面开采面积的增加对其影响较小时
用于矿石产量对矿坑涌水量起主要作用的矿山
用于开采面积对矿坑涌水量起主要作用的矿山
用于水位降深对矿坑涌水量志主要作用的矿山
三、相关分析法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
而由y求x时用x倚y的回归方程(2)
表4单相关计算
序号
x
y
Kx
Ky
Kx-1
Ky-1
(Kx-1)2
(Ky-1)2
(Kx-1)(Ky-1)
1
2
3
4
5
总和
∑x
∑y
∑(Kx-1)2
∑(Ky-1)2
∑(Kx-1) (Ky-1)
平均
注:y1、y2……yx和x1、x2……xn是代表两种现象(如涌水量Q与水位降深S或其它)的两组观测值。
平均
注:x1、y2……xn;y1、y2……yn和z1、z2……zn是代表各种现象(如涌水量Q、水位降深S和影响半径R或其他)的观测值。
(三)相关指数R2的确定方法
对于直线相关的两个变数,可用相关系数r衡量其相关的密切程度。
对于曲线相关,情况稍有不同,此时是将原有的变数X,Y进行变数代换,变成X,Y后再行相关计算的,此时的相关系数r仅仅表示新变数X和Y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但要求的是新配曲线与观测数据配合较好,可以用相关指数R2作为衡量配曲线效果好坏的指标。
相关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确定的关系,即函数关系;另一种类型是变量之间存在联系,但是又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值,这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称相关关系。

第二章 管井出水量计算 优质课件

第二章 管井出水量计算 优质课件

Q 1.364K H 2 h02 1.364K (H h0 )(H h0 ) 1.364K (2H s0 )s0

lg R
lg R
lg R
r0
r0
r0
以上就是裘布依(Dupuit)公式的三种形式。
3. Thiem(蒂姆)公式
Q 1.364K (2H s1 s2 )(s1 s2 ) lg r2 r1
4.影响半径问题
该问题历来是水文地质工作者所讨论和关心的问题。 R于1870年由德国工程师Thiem首先提出。多年来,各国科 学家提出了很多经验公式,现在看来均有局限性。 计算影响半径应分两种情况: ①在无限含水层中,可根据非稳定流理论,推导出公式为:
Tt
R0 1.5
②含水层有补给源时,可用引用影响半径代替。
2.推导过程
地下水流向为指向水井中心的放射状直线,等水位线 为以水井为中心的同心圆柱面,且:Qr1=Qr2=…=Q
根据达西(Darcy)定律,有:Q 2rhK dh
dr
分离变量并移项: 2hdh Q 1 dr
K r
积分得:
h2 Q ln r c
K
代入定解条件:
h H (r R)
移项得:
Q 2 Ts0
R ln
r0
写成常用对数形式:Q 2.732 KMs 0
R lg
r0
3. Thiem(蒂姆)公式
如果在抽水井附近有观测孔,可推导出如下 公式:
Q 2.732 KM (s1 s2 ) lg r2 r1
(两个观测孔)
Q 2.732 KM (s0 s1 ) lg r1 r0
① 地下水运动为稳定流,符合达西定律,即:Q=KFI; ② 含水层均质、等厚,各向同性; ③ 含水层的隔水底板水平,天然水力坡度为零; ④ 边界条件为环形补给边界(半径为R); ⑤ 抽水井流量稳定不变。

涌水量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以及抽水设备选用等

涌水量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以及抽水设备选用等

轻型井点计算轻型井点的计算内容包括:涌水量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以及抽水设备选用等。

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许多因素影响,算出的数值只是近似值。

轻型井点涌水量计算之前,先要确定井点系统布置方式和基坑计算图形面积。

如矩形基坑的长宽比大于5或基坑宽度大于抽水影响半径的两倍时,需将基坑分块,使其符合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然后分块计算涌水量,将其相加即为总涌水量。

1)涌水量计算①单井涌水量计算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是按水井理论进行的。

水井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分为完整井与不完整井;凡井底到达含水层下面的不透水层顶面的井称为完整井,如图1-74所示,否则称为不完整井。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无压力井(即水井布置在潜水埋藏区,吸取的地下水是无压潜水时)与承压井(即水井布置在承压水埋藏区,吸取的地下水是承水时)。

各类井的涌水量计算方法都不同,其中以无压完整井的理论较为完善。

无压完整井抽水时,水位的变化如图1-74所示。

当抽水一定时间后,井周围水面最后降落成渐趋稳定的漏斗状曲面,称之为降落漏斗。

水井轴至漏斗边缘(该处原有水位不变)的水平距离称为抽水影响半径R 。

图1-74 完整井水位降落曲线1—不透水层; 2—透水层; 3—井; 4—原有地下水位线;5—水位降落曲线; 6—距井轴x 处的过水断面;7—压力水位线根据达西线性渗透定律,可得无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 为:(m3/d) (1-55)式中H —含水层厚度(m );h —井内水深(m );R —抽水影响半径(m );r —水井半径(m )。

承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 (图1-74b )为(1-56)式中H —承压水头高度(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s —井中水位降低深度(m )r R hH k Q lg lg 366.122--=r R s H KM Q lg lg )(73.2--=②井点系统(群井)涌水量计算井点系统是由许多单井组成。

解析法计算工作面涌水量

解析法计算工作面涌水量

解析法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 井流公式预计涌水量概述利用井流公式预测矿井涌水量是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可将井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被揭露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承压型、无压型(潜水型)和承压一无压型井流。

2〉按照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又可以分为完整型和非完整型井流。

完整型井流贯穿整个含水层,且井的整个壁面都可以进水;否则为非完整型。

3〉按照地下水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又分为稳定井流和不稳定井流两种类型。

根据以上三种分类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井流公式,如承压完整稳定井流公式、潜水非完整稳定井流公式等,以上公式都可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计算公式获得。

2承压—无压井流方程早研究稳定井流的是法国水力工程师裘布依(J.Dupuit),186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稳定井流方程。

其稳定承压井流方程是在下列假定条件下建立的:均质、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的圆柱形潜水含水层,外侧面保持定水头,中心一口完整抽水井(又简称为圆岛模型),没有垂向入渗补给和蒸发排泄,渗流服从线性定律的稳定流动,且含水层是等厚的承压含水层。

图5-6 裘布依稳定承压井流示意图但当水位降低很大时,井内水位低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时,便会出现承压水井附近水流变为无压水流,而距井较远处仍为承压水,如图5-6,当Hw<M 时,即为承压——无压井。

承压——无压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为:()22021.366lg w wK H M M H Q R r --= (1) 式中:Q ——抽水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R ——圆柱形含水层的半径(m );r w ——抽水井半径(m );H 0——圆柱形含水层外侧水头(保持不变),(m );H w ——抽水井中的水头(实指进水井壁处的水头),(m )。

图5-7齐姆模型的影响半径示意图(承压井流)德国土木工程师齐姆(Thicm)认为:在水平方向无限延伸的含水层中的R 值可以近似取为从抽水井中心到实际测不出地下水水位(水头)下降处的水平距离,这样就引出了“影响半径”的概念(见图5-7)。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

按照初定方案,本工程除埋深较深段使用拖拉管施工外,剩余大部分需使用井点降水大开挖施工。

按照设计及规范初步设计沟槽底宽1.5m,沟槽深按照最大挖深设计取4m,开挖沟槽边坡按照1:1,基坑横剖面图如附图。

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属耕植土,其下为粉质粘土(<=-4m),淤泥质粉质粘土(<=-7.14m)、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底部为泥岩,基本都属于透水层。

地下水位标高为-0.5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1井点布设根据工程地质及施工状况,轻型井点采用沟槽两侧单排布设,为是总管接近地下水位,井点管布设于已挖好的路床底。

总管距沟槽开挖线边缘1m,总管长度 L=50×2=100(m)水位降低值S=4 (m)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2>=H1 +h+IL=4.0+0.5+0.1×5.75=5.1(m)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m。

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Q=先求出H、K、R、x0值。

H:有效带深度 H=1.85(S,+L)s’=6-0.2-1.0=4.8m求得H:H=1.85(s,+L)=1.85(4.8+1.0)=10.73(m)由于H0 <H(含水层厚度),取H0=10.73(m)K:渗透系数,经实测 K= 0.4m/dR:抽水影响半径 R=(m)x0:基坑假想半径,x0 = (m)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得基坑涌水量Q:Q=(m3/d)。

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

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

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20ln ])2[(r R h M M H K Q --=π (1)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0—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0—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0—引用影响半径,R 0=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0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40ba r +=η, (2) 式中,a ——基坑长度;b ——基坑宽度(m );η为概化系数,η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η与b/a 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宽度为3m,这样计算出的r为:r0=1.15×(98+43)/4=40.54m(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3)R10ksR——影响半径,m;s——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K——渗透系数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4)R2sKH其中,H——含水层厚度,m;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10⨯sR=433.5m=k=10.17750.5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2=20.5⨯==75⨯⨯.s17mR37KH6212.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矿井涌水量ppt课件

矿井涌水量ppt课件

2、水文地质模型概化不当,选用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妥, 缺乏代表性;
叶庄矿: 单孔抽水试验二次降深得 K=0.215m/d ← 三次降深抽水试验得 K=11.67m/d,增长44倍;
3、数学模型选择不当。
求解参数的关键环节!
数学模型-水文地质模型-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矿井涌水量预测步骤
-3
第一步:建立水文地质(概化)模型
与开采量P0之比。
Q Q KP P 0 P P 0 Q , P———新设计矿井涌水量、开 采量 Q , P —老矿井涌水量、开采 量 0 0—
(2)水文地质条件比拟法:
2、 Q-S曲线外推法
(1)建立Q–S曲线方程 可归纳为四种数学模型:
Ⅰ直线型
Ⅱ抛物线型 Ⅲ幂曲线型
Q aS
2 SaQ bQ
人为
第一节、 矿井水观测
矿井水 观测
矿井地面 水文地质 观测
井下 水文地质 观测
矿井 涌水量的 观测
降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巷道 充水性 观测
观测要求
观测资料 的整理
含水层
岩层裂隙 发育调查
断裂构造
出水点
出水征兆
涌水量 统计
编制矿井 充水性图
编制涌水量与 有关因素的 关系曲线图
表1
出水 时间 出水 地点 出水 层位 出水 形式 出水口 标高(m) 水压 (MPa)
实践证明:
第二步:选择计算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数学模型为:
第三步:求解数学模型,评价预测结果
1-99-3 H-t曲线
数学模型的解算是 对水文地质模型和 数学模型进行全面 验证识别的过程, 最终使所建模型和 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和趋于实际。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四类水井群涌水量计算图解

四类水井群涌水量计算图解

谢谢您的观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第5页/共5页
0.8
1.85(s' l)
涌水量计算
(3)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 M:承压含水层厚度,m;k、R、x0、s:同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第3页/共5页
涌水量计算
(4)承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r :井点管的半径,m;
l1 :井点管进入含水层的深度,m。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第4页/共5页
涌水量计算
(2)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 点系统的总涌水量计算公 式:
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0是经验数值,查表1-9;
当算得的H0值>实际含水层厚度H时,H0取H值。
表1——9 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0值
s' /(s' l)
0.2
0.3
0.5
H0
1.3(s' l)
1.5(s' l)1.7(s' l)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注:表中s’为井点管内的水位降低值,单位第m2页;/l共为5滤页管长度,单位m。

矿坑涌水量预测——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

矿坑涌水量预测——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

二、计算方法 步骤
1、建立各种Q—S曲线方程:
Q—S曲线图分析:曲线形态
曲线Ⅰ:直线型,表示承压井流(或厚度很大,降深相对较小的潜水井流);方程式: Q=aS
曲线Ⅱ:抛物线型:表示潜水或为承压转无压井流、或为三维流、紊流影响下的承压井 流);方程式:S = aQ + bQ2
曲线Ⅲ:幂曲线型,含水层规模有限,水资源有限,补给条件不好,当达到某一降深后 ,S值增大而Q值不变,多属降深过大造成;方程式:Q = aSb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
——矿坑涌水量 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
矿坑(井)涌水量预测——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 一、原理与适用条件 二、计算方法 步骤
一、原理与适用条件
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根据稳定井流抽(放)水试验资料建立涌水量与降深的关系 方程,根据勘探试验阶段与未来开采阶段水文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外推预测未来矿井的涌 水量。
一般要求:将试验井孔布置在未来开采疏干地段,试验孔的类型符合未来开采条件, 尽量采用大口径、大降深、长时间的抽水试验,以使水文地质条件充分显示。建立Q—S 方程才能反映未来的开采条件。建立Q—S曲线方程时,要求进行三次以上水位降低的抽 (放)水试验。外推范围一般不应超过抽水试验最大降深的2-3倍。
Q—S曲线法的优点是避开了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它适用于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且难于取得有关参数的矿井及矿区。
课程小结:矿坑涌水量预测——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 1、Q-S曲线法的原理与适用条件 2、Q-S曲线法计算方法步骤
3、确定方程参数a、b,有二种方法 图解法;最小二乘法
4、外推预测设计降深时的涌水量,然后进行井径换算,求出矿井涌水 量。进行换径后的矿井涌水量:
层流:Q井=Q孔[(lgR孔-lgr孔)/ (lgR井-lgr井) 紊流:Q井=Q孔(r井/r孔)^1/2 根据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井径对涌水量的影响,比对数关系大, 比平方根关系小。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 意义 单位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水量m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H+h)/2 ml过滤器长度mR 降水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水位降深Q 基坑总涌水量m3/d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 符号 意义 单位 M见表格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 单位 M承压水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k土的渗透系数 m/d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 m 3/d]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 符号意义 单位 b见表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符号意义 单位 l过滤器长度 m M承压水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γ0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 m3/d)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如图5图5符号意义单位R 降水影响半径m M 承压水厚度Hh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水量m3/d)1lg()2(366.12rRhMMHkQ+--=。

涌水量计算公式

涌水量计算公式

Q=#DIV/0! 1.366K*(2H-S)*S/log(1+R/r)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2*S*SQRT(K*H)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10*S*SQRT(K)r=00.29*(a+b)r=0SQRT(A/3.1415926)Q=#DIV/0! 1.366k*(2H-S)*S/log(2b/r)Q=#DIV/0! 1.366k*(2H-S)*S/log(2(b 1+b 2)*COS(3.1416*(b1-b2)/2/(b1+b2))/3.1416r)Q=#NUM! 1.366k*(2H-S)*S/(2log(r+R)-log(r*(2b+r)))Q=#DIV/0! 1.366k*(H²-h m ²)/(log(1+R/r)+(h m -l)*log(1+0.2*h m /r)/l)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当基坑远离地面水源一、基坑涌水量计算(2)基坑靠近河岸时(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当基坑非圆形时,不规则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5l/M*log(b²/(M²-0.14l²)))Q=#DIV/0! 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2arsh(0.44l/b))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11*l/b))Q=#DIV/0! 2.73k*MS/LOG(1+R/r)Q=#DIV/0! 2.73k*MS/LOG(2b/r)Q=#DIV/0! 2.73k*(2H-S)*S/log(2(b 1+b 2)*COS(3.1416*(b 1+b 2)/2/(b 1+b 2))/3.142r)Q=#DIV/0! 2.73k*MS/(LOG(1+R/r)+(M-l)/l*log(1+0.2*M/r))Q=#DIV/0! 1.366k*((2H-M)*M-h²)/log(1+R/r)q=0120πrlk^(1/3)降水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2)基坑靠近河岸(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2)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3)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5、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n=#DIV/0! 1.1*Q/qK H S R ra bAk H S r bk H S r b1b2k H S r R bk H h m r R l hk b h r s l Mk b h r s larsh (0.44l/b)#DIV/0!k M S R rk M S b rk H S r b1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Q q r l k公式中参数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降水影响半径k------土的渗透系数r------基坑等效半径a、b------基坑的长、短边A---------基坑面积(b<R/2)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b>M/2)(b<l)(b>l)M--------承压含水层厚度b<0.5rq-------单井出水量r-------过滤器半径(m)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 符号意义 单位 k土的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πAr =0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Q基坑总涌水量m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图2符号意义单位h m(H+h)/2ml过滤器长度m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lhrRhHkQmmm+-++-=)2(hHhm+=R降水影响半径 γ0基坑等效半径 S基坑水位降深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b>M/2 如图2(b )符号意义 单位 M见表格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14.0lg 25.066.0lg 2lg[366.122200l 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图3符号意义 单位 M承压水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k土的渗透系数 m/d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符号意义 单位 b见表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符号 意义 单位)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5图5 符号 意义 单位 R降水影响半径 m M承压水厚度 Hhγ0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 m3/d)1lg()2(366.102r R h M M H k Q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s' l)
大家好
涌水量计算
(3)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 M:承压含水层厚度,m;k、R、x0、s:同前。
大家好
涌水量计算
(4)承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r :井点管的半径,m;
l1 :井点管进入含水层的深度,m。
大家好
结束
LOGO
大家好
5
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0是经验数值,查表1-9;
当算得的H0值>实际含水层厚度H时,H0取H值。
表1——9 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0值
s' /(s' l)
0.2
0.3
0.5
H0
1.3(s' l)
1.5(s' l)
1.7(s' l)
注:表中s’为井点管内的水位降低值,单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为滤管长度,单位m。
0.8
涌水量计算
(1)无压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 的总涌水量计算公式:
Q:群井的涌水量,m³/d; k:土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基坑中心的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 x0:环形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m; F:环形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m²。
大家好
涌水量计算
(2)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 系统的总涌水量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