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比和比例的总复习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6bc0b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0.png)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对比和比例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比例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比例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比例问题的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例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比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3.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比例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4.计算方法:复习比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求解比例问题的步骤。
5.实际应用:分析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巩固练习: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总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7111372e45c3b3567ec8bb2.png)
多少小时?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一填
(1) 把1g药放入100g水中,药
和药水的比是( 1:101 )。(2)ຫໍສະໝຸດ 2:6的比值是(1 9
)。如
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
应该(乘3 )。
(3)如果a×3=b×5,那么a:b=( 5 ):(3 )。
称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 a : b= c
分数 -ba = c
除法
a÷b=c
前项
分子
被除数
比号
分数线
除号
后项
分母
除数
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值
商
分数的基本性质 商不变的基本性质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
比例
基 本 性 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
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 项的积。
(2)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
(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三、解决问题 李阿姨是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
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日期间, 李阿姨每天要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 剪纸。
(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 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
4
如果a:4=0.2:7,那么a=( 35 )。
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 比例。
自信
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一定 比值或商 乘积
关系式
=k(一定) X×Y=K(一定)
变化 图像
计算小能手
(1)求比值。 45:72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c6f6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1.png)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课件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48f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2.png)
第二部分:比的应用
1 比的化简
2 比的大小比较
学习相同单位下和不同单位下的比的化简 方法。
了解同名比较和异名比较的方法。
3 比例的定义
学习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4 等比例和不等比例
区分等比例和不等比例的特点和特征。
第三部分:比例的求解
基本操作
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的计算方法。
比例的计算方法
学习单纯比例法和综合比例法 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
应用比例解决常见问题,提升 数学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习内容,梳理知识点,加深印
象。
3
提高策略建议
4
提供学习比和比例的提高策略和建议。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巩固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课后训练
进行课后题目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比和比例》课件 PPT
通过本课件,您将全面了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的内 容,掌握比的概念、应用和求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一部分:复习比的概念
比的定义
学习什么是比,比的定义 是什么。
一比的概念
掌握一比的概念,了解一 比的性质和特点。
如何表示比
学习用冒号和分数表来表 示比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cdc7b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7.png)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旧知识。
- 问题引导: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5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 性质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5分钟)- 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个别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0分钟)- 问题提出: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第五阶段: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f9a5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b.png)
相同本数的情况下,表示B种同学录的图象都在表示A种同学录的图象以下,所以买B种同学录更划算。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结合实际 深化概念
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异同 感悟联系
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有哪些异同?
深刻感悟到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和比例在生活中很常见,学习它很有用。
更加理解了比和比例相关概念的意义。
回顾反思 积累经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你能从中找到比例吗?
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玲玲负责折许愿星。她折许愿星的时间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分
1.2
24
48
数量/只
1
20
40
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玲玲负责折许愿星。她折许愿星的时间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分
1.2
24
48
数量/只
1
20
40
只要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有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 k(一定)
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三人负责折千纸鹤。她们用的时间和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小红
小兰
小静
时间/分
48
44
45
数量/只
20
22
25
这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吗?
这些比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7b4f55a26925c52cc5bfe8.png)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 个数的比。 0.9 : 0.6 =1.5
前 项 后 项 比 值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式子叫做比例。 9 : 12 = 3 : 4
外 项 内 项 内 项 外 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 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外),比值不变。
分子
被除数 前项
分数线 分母
除号 比号 除数 后项
分数值
商 比值
5 8
5÷8 5 :8
除法
比
关系:
a =a ÷ b=a b
:b (b≠0)
(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 的基本性质及商不变的规律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 ↓ ↓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大江苑小学温瑞英梳理旧知探寻联系知识联系比比比例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图象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比和比例一梳理旧知探寻联系一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大江苑小学 温瑞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 正反比例的意义、图象 正、反比例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 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比例的应用
布置作业
作业:1、复习书84内容 2、黄冈64页
( 不成比例关系 )
巩固应用
想一想,填一填。
1. 大小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5:3,它们的直径之比是 ( 5:3 ),周长之比是( 25:9 5:3 ),面积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34b7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f.png)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包括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具体章节包括:5.1 比的意义,5.2 比的计算,5.3 比例的意义,5.4 比例的计算,5.5 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比和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难点是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简单的购物问题引入本次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比和比例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和黑板,我将会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将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进行详细的展示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和比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一个量,通常用分数表示。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分别是6和8,那么它们的比是6/8,可以简化为3/4。
如果有一个问题,要求我们找到两个数,它们的比是3:4,那么我们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9和12,因为9/12=3/4。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答案:假设一家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元,现在的价格是80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比和比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ae0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e.png)
目录
• 比和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 比的应用 • 比例的应用 • 比和比例的易错点解析 • 综合练习题
01
比和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Chapter
比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描述比的定义,包括比的前项、后项以及比值的概念。
详细描述
比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通常表示为“a:b”的形式,其中a是 前项,b是后项。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对大小。
根据各个部分的比例和总数,可 以计算出各个部分的具体数量或 金额。例如,如果总数为100, 按照2:3:4的比例分配,则第一部 分为20,第二部分为30,第三部 分为50。
按比分配的应用
按比分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 常见,如分蛋糕、分摊费用等。
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比和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性能,按照 一定的比例调整菜品的味道等。
比例在配料中的应用
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常常需要按照 一定的比例来配料,以确保产品的质 量和性能。
04
比和比例的易错点解析
Chapter
比和比例的混淆点解析
总结词
学生常常混淆比和比例的概念,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详细描述
比是指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表示为“甲:乙”的形 式,而比例是指四个数之间相等的数量关系,通常表示为“ 甲:乙=丙:丁”。学生需要明确区分两者的概念,理解各 自的意义和用法。
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描述比例的定义,包括比例的交叉相 乘性质。
详细描述
比例是表示四个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方 式,通常表示为“a:b=c:d”的形式。 比例具有交叉相乘性质,即如果 a/b=c/d,那么a×d=b×c。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df67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c.png)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是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知识,对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课件:比和比例的相关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3.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比和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第7课时 比和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第7课时 比和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8e0f1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5.png)
4.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 各造纸多少吨?
造纸时间/时 1 2 3 4 … 造纸吨数/吨 1.5 3 4.5 6 …
(3)造纸吨数 与造纸时间成 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么?
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 例关系。因为“造纸吨数÷ 造纸时间=每小时造纸吨 数”,每小时造纸吨数一定。
5.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 间 的 距 离 是 2.4 厘 米 。 如 果 将 这 两 地 画 在 比 例 尺 是 1∶15000000的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厘米?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 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 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 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解比例的依据。
教材第83页第1题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写下表,再 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名称
各部分名称
例子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58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5÷8
区别 一个数 一种运算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5∶8
表示两个数 相除的关系
教材第83页第2题
3.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 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6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7课时 比和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
复习导入
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们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复习回顾“比和比例”部分所学知识, 尝试回答教材第83页的问题。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b857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知识回顾:回顾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为3:4,求这两个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说他们完成的练习题,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解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为4:5,求这两个数。
答案:第一个数是8,第二个数是10。
2. 题目:一家电器店进行打折促销,原价为2400元的电视机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答案:2400 0.8 = 192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确定在本次复习中,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
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找相关项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这一技能。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1aaa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5.png)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是对全册中有关比和比例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反比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比例尺、正反比例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判断正反比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尺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2.难点:比例尺的应用、正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地图等,用于讲解比例尺和正反比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到学校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如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92b46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a.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应用以及相关数学问题的复习,巩固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定义、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和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比和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比和比例的定义、性质,并通过典型例题解析比和比例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比和比例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1.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2. 目录:比和比例的定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比和比例的应用典型例题解析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和比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比和比例在数学竞赛、科学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6f8d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4.png)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复习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更是一个深化理解、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准备《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时,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比例》进行。
这部分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计算和应用,难点则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另一部分则是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已知两个数分别是4和8,求它们的比例。
答案:1:22. 题目:一家超市将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原价的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能复习和巩固比例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其中,PPT上会展示一些动态的比例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则这次月考班级数学成绩优秀有
__________ 人。
变式 1:六年级二班有男生 21 人,占全班人数的 60%,则六年级二班有 __________人。
变式 2:六年级二班的女生是男生的
2 ,则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3
一. 填空
1、 0.6=3 :( ) =( )÷ 15=( )成 =( )%
8、 比例 :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 3: 4=9 : 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
内项 和两个 外项 。在 3: 4=9 : 12 中,其中 3 与 12 叫做
比例的 外项 , 4 与 9 叫做比例的 内项 。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
0。
9 、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比值 。比的后项不能为 0。
2、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 1 的倒数是 1, 0 没有倒数。
3、 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
a:b c: d
或a c bd
ad bc
(五) 巩固练习 2
11 1. 化简比:① 12:18 ;② 3.2:7.2 ;③ 2 : 3 ;④ 210 克 :0.7 千克;⑤ 12:24:32
32
2. 已知 a: b=2:3 , b: c=3:5 ,则 a: b: c=__________
变式:已知 a: b=2:3 , b: c=4:5 ,则 a: b: c=__________
0 除外),商
不变。
4、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 互质数 。 最简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 比的化简 :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四)知识点
1. 优良率
优良人数 ; 增长率
增加的量
等
总人数
原来的量
2.“占”、“率”的数学解释
2. 利税问题: 利息 本金 利率 期数
(五)巩固练习 3
1. 1.05 化为百分数为 _______; 117%化为小数位 _______; 3 化为百分数为 _______ 8
2 .六年级二班共有 35 人,月考数学成绩优秀率为
变式 1: a: b=2:5 , c: b=4:5 ,则 a: b: c=__________
(二) 知识点
1.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
2. 化简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三) 基础练习 4:求 15: x 1.2 : 1.5 中的 x 值。
(四) 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即:
变式:判断 20 毫米, 3 厘米, 4 厘米, 6 厘米四个量能否组成一个比例。
提高:已知三个数 2,3,4 ,再添加一个数 x,使这四个数能组成一个比例,求 x。
(四) 知识点:比例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五) 巩固练习 1
14 1. 求比值:① 9:15 ;② 1.5:0.5 ;③ 2 : ;④ 5 时 :160 分
3. 求下列各式中的 x
① 24 : x 18: 15;② 180 75 6x
二.百分比
(一)基础练习 5: 4 = 5
(小数) = %
(二)知识点:小数、分数、百分数间的互化
(三)基础练习 6:六年级二班共有 35 人,月考中曾欢欢等 25 名同学数学成绩在 80 分以上,
若 80 或 80 分以上为优良,则我们班月考数学优良率为多少?
2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5 ,另一个外项是(
)
7. 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8、我国 <<国旗法 >>规定, 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3:2,学校的国旗宽是 128 厘米, 长应该是 ( )
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
)比例。
10、用 0.2 、 6 、 30 、 1 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人教版六年级比和比例的总复习
学习目标 ; 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解题 学习重难点 : 四类题目务必达标 (1) 解比例 (2)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反比 (4) 化简比和求比例中的某项 (5) 运用成比例解应用题
(3) 解比例尺的题目
知识点 1、两个数 相除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 比 ,“:”是 比号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项 ,
)和(
)
2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 3 ,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 3:4,它们的体积比是(
)
13、如果 3a=2b,那么 a: b=( ):( ) 14、从 A 地到 B 地,甲用 12 分钟,乙用 8 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 15、小圆的半径是 2 厘米,大圆的半径是 3 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
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一) 基础练习 1: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① (二) 知识点:
36 : 6 ;②
4 1
:
2
;③
7.5cm :
40mm;
57
1. 比号、除号、分数线意义一致,如何选择方法
2. 比值与比的区别
(三) 基础练习 2:判断 2,3,4,6 四个数字是否能够组成一个比例
25
2. 四个数 4,6,8,12 能组成一个比例吗?为什么? 3. 已知 4,6,8 三个数,再找一个数和它们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一.有关性质 (一) 基础练习 3
1. 化简比:① 4:8 ;② 6:3:9 ;
________ 。
2. 已知 a : b 5 : 3, b : c 3 : 2 ,则 a: b: c=__________
1
2、 12 : 0.75 的比值是(
),把它化为最简的整=20: 45 写成分数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
)
4、 18 的约数有(
),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5、在比例尺 1: 2000000 的地图上,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